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马哲原理必背

一、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

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要在掌握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

联系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 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

(1)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1 、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 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2、矛盾双方相互包含, 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彼此相通, 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 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 实现事物的质变。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 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重要意义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 对于矛盾本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 , 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中, 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是中,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方法论: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不切实际的教条经验主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属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从特殊性(个性)到普遍性(共性) 再到特殊性认识的方法;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 T要求我们既要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②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一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T我们必须重视

局部的作用,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一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搞好局部,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两点论和重点论重点论是指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中, 要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是指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

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量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是指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

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在关节点范围内的量变幅度。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渐进性是指事物在量上发生的变化,是一种连续性的量变;飞跃性是指事物在质上的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就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体现。

⑴、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⑵、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

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⑶、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⑷。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而且量变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这意义的来源之一是质变的回溯。

质变目标的回溯使量变过程的艰难困苦具有意义。

⑸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不要做满足于微小进步的庸人。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克服又保留.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 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 其表现是:

第一, 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 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 没有

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对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任何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 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引起一定现象的

现象是原因, 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x0d (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x0d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 原因就是原因, 结果就是结果, 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AxOd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x0d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xOd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xOd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xOd (3)意义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xOd 首先, 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要重视研究事物发展中的因果联系. 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善于估计工作的后果. 社会实践中要求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 具体分析工作成败的原因, 不断增长才能, 搞好工作.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

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 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 ①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②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较为充分根据,在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和条件, 因此在将来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③要区分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做事情应从最坏的可能着想, 争取使事物向最好的可能方面发展. ④要区分不同程度的可能性. 对于可能性还要注重量上的区别, 区分可能性程度的大小, 努力增大有利的可能, 减少和避免有害的可能.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可能性和现实性不同.可能不是现实,现实不是可能,二者不能等同.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要求我们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 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创造条件使有利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从而获得实践活动的成功.第一, 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因此, 我们必须使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第二, 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动性, 才可以创造有益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第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也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三、认识论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

(二)认识也影响实践, 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理论,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和反对错误的认识。

结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1)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实践和调查研究、丰富的感性材料;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制作。)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的重大意义是:第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有区别的。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2) 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归宿。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的客观矛盾。从客观方面看,其一,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局限性,对人们的认识有重大的影响。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推进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认识发展的规律和意义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毛泽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2、把握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意义 (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运动, 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为防止和克服各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2) 认识运动总规律要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3)这个规律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认识发展总规律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内容客观;二、检验标准客观

(1)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

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

(2)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只有具体的真理。真理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对具体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变化,构成了客观事物的具体性,所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理也是具体的。真理具体性的原则要求人们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不应该从抽象概念出发,而是要有时间感、空间感、状态感,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如果从抽象概念出发,去争实际问题的是非,它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反而只能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

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哲学上的“价值” 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的特点。

区别: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联系: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 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 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首先,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 又符合价值尺度, 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又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贯彻“以人为本” 的原则.

三、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4)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2.2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第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 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

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 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 克服官僚主义, 消除机构庞大, 人员臃肿,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洁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四、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