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WTT

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积淀,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文化审美和文化传承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的不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字词、背会了多少诗句,而是是否掌握了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方法,提升了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故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想继续保持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知识教学方法,发扬语文学科教学优势,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构建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的语文阅读课堂。

一、深入了解作者,体会文本书写情感

每首古诗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为了充分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首先要对诗歌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理解诗歌创作的初衷和背景。除了背景以外,古代诗歌的作者也是古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特征,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对学生完全掌握诗歌具有重要意

义。因此,在教授古诗词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融入到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歌作者的相关情境,使学生能够明确背景和作者写作内涵,并逐步积累相关知识。这样,这对学生增加语言知识量和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非常有帮助。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时,笔者首先详细解释了诗歌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官职经历和个性。经过作者的解释,学生意识到了作者于谦是一个有志向、有情操、有道德的人;他诚实和忠诚于这个国家;他不怕牺牲。而他的这种精神与品格通过这首流传千古的《石灰吟》恰好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此,在了解了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之后,学生再次面对“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时候,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对这首诗也或有更全面的掌握,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丰富阅读活动,拓宽学生阅读广度

自新课改以来,学校教育当中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多元性。而这也为教师达到預期教学目标,更好地提升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在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拓展型阅读教学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的综合学习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班级阅览室,进行信息的互换,以此来加强阅读交流;教师可以开展读书故事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阅读各种各样的故事,开阔学生

的视野;教师可以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体味中华文化,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并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办阅读手抄报,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刊载学生的读后心得以及一些短小精悍的读书趣事等,让学生通过筛选、整理、加工、创作等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这样,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就能有效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同类对比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

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为迫切提高的一项阅读能力,鉴赏是对所读相关文本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的品位能力。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利用多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基于异类主题对比阅读的方向上,反向求之,即采取同类体裁对比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同类体裁却不同风格或不同语言表达艺术手法的文本阅读当中,去加深对各类文本描写优势所在的体会,从而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确保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神话故事”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便结合本文的神话体裁类型,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诸如《神鸟》、《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哮天犬》等国内的传统神话故事优秀文本,从而促使学生在同类体裁的阅读中对比中去体会各自文本描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精卫填海》和《神鸟》的神话故事对比为例,《神鸟》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动物形象,

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首先经过仔细调查。而《精卫填海犬》则是通过表现“精卫”这一形象的“复仇”行为,表现了仁人志士不畏艰难,敢于从事艰巨事业的行为。《神鸟》倾向于劝导性,而《精卫填海》倾向于激励性,二者在相同的体裁范围内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写作风格,表达了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期许,学生通过这一对比阅读,文本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大大的锻炼,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异类对比阅读,丰富学生阅读感知

阅读感知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阅读感知力,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文本无论是思想表达、内涵主题亦或是行文风格等的判断能力,而小学生囿于语文知识的欠缺,感知力是相对薄弱的。针对于此,在多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所教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所教文本主题相异的文章以供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而促使学生在不同风格的阅读中积累经验,为丰富的阅读感知力作出良好铺垫。

例如,在进行“名著阅读”时,笔者就选择了《武松打虎》疑问,基于本文叙事性和传奇性的主题特征,又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了季羡林的散文《槐花》进行阅读。《槐花》是一篇节奏较慢的抒情散文,相比于教材文章《武松打虎》的情节紧凑性,与叙事铺陈性的特征来说,两者在主题上有着相反的写作特点。而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包括写作风格、遣词用句以

及思想表达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不同文本阅读的感悟经验。一个小说,一个散文,不同的对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各自的语言魅力,都大大的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品位,从而在无形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使得阅读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实行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阅读与写作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阅读对于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可以很好地描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借鉴作者分析事物、观察事物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立题和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大量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写作兴趣的提升,则是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一次童话故事写作课上,笔者就借鉴说稿课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首先对学生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那大家想不想读一些其他的童话故事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笔者又给学生找来了《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一些阅读资料,在学生阅读完这些童话故事之后,学习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

了,然后,笔者问学生:“我看到大家非常喜欢阅读这一类的文章,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一类童话故事这么吸引人吗?”于是,笔者趁势给学生讲解了童话故事的一些基本写作思路和方法。如此,我们通过阅读教学,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一个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作为切入点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开放的教学观念、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形式的教学,如此才能为阅读的课堂教学创设出更加契合的平台,也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秀.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9(16):32-33.

[2]陈秀娟.小学高段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94-95.

[3]沈文达.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06.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不易突破的难点,这是一个不好掌握,但必须掌握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拥有保障学生学习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保障学生行使阅读主权,教师应当努力使阅读教学与学生个人和社会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当创设情境,组织有适当难度的阅读和问题,促进学生形成部认知矛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与作者进行对话,在反思中体悟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生命意义;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 一、提问对话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教师的提问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了一条通道。提问的积极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从事有一定难度的智力劳动的兴趣;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的帮助,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一般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记忆性问题,二是发展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需回答“谁”、“是什么”、“对”、“不对”。比如:老舍先生的原名是什么?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是哪里人?发展性问题往往需要经由理解、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作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是把已有知识用于新的情境。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叙述人“我”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要想回答出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作出综合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设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已知已学”,所提问题应当介于学生的“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使学生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有质量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既感觉到压力,又让他们跃跃欲试,有自行解决的兴趣和信心;所提问题还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的连续性,问题的回答将产生怎样的效应,教师应该心里有数。教师需要考虑到问题的覆盖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提问过难或过易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质量高的问题有助于展开争论,成为学生持续讨论和争论的原动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做连续的活动;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对于学生应答的态度关系着班级学习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和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 二、整体感悟法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全局,促成原始感悟。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了解文章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容,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Word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1. 出示投影: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小学高段语文快乐阅读教学浅议

部编版小学高段语文快乐阅读教学浅议 【摘要】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快乐阅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而合理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小学生积累更有价值的知识,这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新特点,提出了在语文教材改版下,促进高段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小学高段;快乐阅读;部编版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要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段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关于神话故事的动画或者图片,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等,让学生猜想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然后借此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接着教师出示“一只小鸟向大海投掷石块、树枝”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展现本课教学主题“精卫填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课文

中最精彩的描写是哪里?”等,使学生有目的阅读,真正感知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从精卫日日夜夜填海中感悟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最终激发学生自主剖析课文并进行趣味阅读。 二、指导方法,促进阅读有效性。 知识可以传授,可以记忆,但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深刻感悟与理解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教师可以把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利于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阅读伊始,首先要对所读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社会环境进行充分了解,现在是网络时代,为相关知识的寻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这非常有利于及时掌握一些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以探索精神去发现问题,一切新奇的内容,哪怕是一段精彩的描写,小到一个生字,不懂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都要一一做好阅读笔记;第一次基础性阅读过后,总结探索得出一些最关键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深入阅读,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探索、思考,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以听说读写结合为主要渠道,把重点字、词、句、段再进行精读,并且深入研究一些值得思考和记忆的内容。 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当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自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8-01 学生有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也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感悟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指导泛读,注重阅读范围与数量 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敢充分相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多读,不如教师精讲,甚至有部分教师为学生划定应考阅读范围,而没有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阅读实效建立在实践体会过程中,把独立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就有可能通过广泛的有趣阅读,进一步感受到文字的精美与文章的情感力量。 二、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这个基础上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

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多读,层层深入领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步骤。读书虽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离不开――初读:了解大意,质疑问难;细读:理清段落层次,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含义;精读:品析好词好句,摘抄、熟读成诵,运用到写作上,进行吸收性的自学。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读懂文章,掌握阅读学习的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自学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情趣”导航扬阅读之帆启学习之舟 胶南市珠山办事处辛庄小学李凤红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一、研究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 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的习惯。 中年级段重点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高年级段重点培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1)提出要求,指导预习(2)以笔助思,激发潜能;(3)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会静下心来品味文章、厚书读薄,薄书读厚。(4)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边读边想,诵读积累;读写结合,实践积累。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1)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2)引领读书:开卷有益——常读书;良师益友——诵经典;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让学生进入情境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教,到底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启动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身的迫切需要,让学生“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突破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以析代读、以问代读等种种弱化教学目标的严重束缚?就此,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近十年,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四阶段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引入阅读过程,确定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阅读教学的规律。 所谓“四阶段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以“标”为主向,以“读”为主线,以“练”为主体,以“导”为主控的开放式动态教学系统。这一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条件,放手、放胆、放心地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把教学着力点从只重教材本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传统教学识记性理解,转向既重识记又重“为什么这样写”的阅读过程的认知上,更重要的是放在指导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自我理解、监测和调控的阅读认识策略上,使学生把获得认知结果的操作过程,清晰地呈现于眼前,不仅发现阅读规律,而且掌握阅读规律,形成优化的阅读认知结构,从而再应用规律,指导新情境中的阅读实践,从“读会”走向“会读”。 一、预读准备,感知目标,明确起点 “预读准备”是学生将原有阅读认知水平带入新的阅读情境,初步实现基本目标,能够感知重点目标,积极建立阅读广泛联系的独立阅读准备活动。它对于将学生引入阅读过程、感知阅读材料、优化阅读目标,具有较强的定向性和基础性,它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一个操作环节,对教与学都十分重要。 “预读准备”中的“读”是手段,“准备”是目的。这是由“识记性”阅读进入“理解性”阅读的重要一步。忽视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阅读过程无法优化教学目标。此环节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一是自主自学生字新词。生字做到基本掌握,新词能够理解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读通、读顺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是弄清教材的常规要求。它包括课文在单元中所处位置与地位,课文前有关预习提示内容,课后“思考?练习”安排的大致用意;三是感知阅读主体目标。这里的感知是较为表象的、粗浅的,甚至是不很精确的,但它是阅读认知不可缺少的;四是课外的相关准备。它包括课前的认知准备,如读《荔枝》这一课,可让学生在课前先观察这一植物;课前的资料准备,如读《詹天佑》先读读有关历史资料;课前材料准备,如阅读《居里夫人》一课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居里夫人的资料等等。 “预读准备”时间安排以自习课为主,同时也可结合家庭作业作适当布置,要以便于教师指导为原则。教师在此阶段教学中,一般不作讲析,只在布置中略加点拨,从方法上提个醒,从重点处指个方向即可。学生一般通过一两个单元的训练,就能够自己预读。当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训练指向,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但基本特点不变。由于预读阶段是解决阅读基本问题,是实施目标基本定向,因此,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领悟。但它作为本模式的一个教学阶段,地位重要,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且要科学安排教学程序,特别要有时间作保证,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杨占英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语文在我国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和家长都不可以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一些语文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育人更要育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远远大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学开始积累阅读量,扩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阅读训练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教师应该借助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其相关技能教学及能力培养有助于强化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作用也不容小觑。伴随着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进展过程中应当贯彻全新要求,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同时锻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年级学生过往学习过程中已然具备一定阅读能力,于该基础上的相关教学展开对于教师技能要求也有显著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结合实际内容,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渗透教学,从而有效挖掘发挥自身主观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松鼠》该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向学生播放松鼠日常生活及形态的短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认知,理解掌握松鼠相关生活习惯,通过该形式的阅读教学开展有效强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积极性,构建创设民主和谐学习氛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尚浅,故而良好教学氛围对于学生阅读效果而言发挥占据着深远影响意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能减轻学生学习精神负担,从而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教学进展过程中来。教师应当改变过往传统陈旧教学理念,应以平等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饰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以及相关阅读。强化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意见以及实际需求的倾听。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的同时促使学生大胆提出自我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有力保障学生自身创造相结合的精神能够自然而然的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掌握方式方法。良好的课外阅读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引。《课标》指出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孩子阅读不同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校本小课题阶段总结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理解文章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觉得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1、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接龙读等等,都是低年级经常运用的阅读形式“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也是阅读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找一找”的形式,在课文中找一找刚认识的汉字或词语。“画一画”“圈一圈”是让学生把学过的字词画出来或者圈上,为将来“动笔墨读书”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的课本图文并茂,很多插图对学习汉字、了解课文内容都有很好的作用。“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是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读图也是一种阅读。 2、开展朗读竞赛,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很鲜明,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朗读竞赛,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就是这种成功才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组织小竞赛的时候,可以先关注读正确规定的字、词、句,甚至段。一首诗首先是读正确,无论读得怎样,重点是读得对不对,比一比,赛一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流利、连贯方面的比赛,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比赛。这样的比赛要分层来进行,单项落实,这样的话就降低了难度,见效快,成功感强,容易调动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实现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要求第九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教材是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范本,不是学生阅读的范本,仅依靠教材提供的篇章来完成阅读总量的5万字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因此,要关注落实课外阅读,开展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 二、要讲究读的艺术 1、初读:要读准,读通,读顺。 2、精读:要悟其义,感其情。 3、熟读:要成诵,要积累。 因此,低年级的阅读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研究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优化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保证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

如何上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 缪丽婷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挑战。结合几年来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经验,谈点肤浅的看法。 如何做好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个关键点”,“四个环节”即讲、读、练、评、“一个关键点”即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讲”这一环节呢?在讲这个环节又该讲些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如何讲,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学习语文来干什么。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话题。我认为一堂课不应该是依照教参书或为了期未考试而进行的任务性讲解。如果照搬参考、教案,要求讲多少,就讲多少;期未考试要考多深,就讲多深,那么一堂课老师除了花大力气的讲之外,可能就没有别的了。 然而,在教学中具体又该怎样去把握好讲的尺度呢?我主张一堂课要有目的地讲好一个问题,讲清一段或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分析讲解,以做到牵一点而动全篇。切忌传统型满堂灌,通篇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老师取代,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还谈什么个性发展,更不用说提高语文能力了。要是老师能有代表性的精讲一个问题或一个重要语段,学生就可以仿效老师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会学生理解分析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就能由被动变主动的参与学习、探讨。提倡少讲、精讲,有目的、有艺术性和有代表性的讲,让学生一课一得或受到一点启发均可。如我在教学《中彩那天》《万年牢》等课文时,就只讲解分析中要求背诵的语段,因为这些语段都是该文中最精要的语段。又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鱼游到了纸上》这两课时,就只抓住突出文章中心的结尾那一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去读全篇,了解全篇,少讲而多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历来比较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然而,怎么协调讲与读的关系呢?过去的教学中有老师来用过问题式导读,或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竞赛式朗读等形式,这些方法是可取的,但还不够。读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读,不仅要有目的,还要有具体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读在教学中的正效应。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读的时候,关健还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有时连读书后应勾画都应教会学生。每读一遍课文就一遍的要求,不能无目的的瞎读。我在教学中习惯借用名家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有时又灵活多用,只要重点问题没有解决,就得反复读。学生读上一二遍课文后就应对文中生字、生词、难理解的句子作上标记,对文中的文史知识、语段、层次划分等勾画重点。学生边读边画,读得专心、画得详细,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刻理解。除开学生能理解的简单知识点外,老师只针对重点。难点作代表性讲解。这样既改变了满堂灌、通遍讲的陋习,又充分发挥了读的作用。读这个环节很难把握好、运用好。要利用好这个环节,光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还要倚重课外阅读的培养,语文教学就是对语言的学习。没有浅吟低唱,循环往复的朗读训练和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赐的朗读感悟,这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个悲哀。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念语感,必将驾驶文字。”读诗,诵诗是加强语感训的重要途经之一。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最好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又如季羡林先生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教师要用专业眼光适度强制:即要立足教材,创疑设疑,又要增加和拓宽学生读的范围:即要关注和关爱学生的成长,又要让教师永远充满专业激情。只有这样课内外结合的读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在课堂讲得适度,学生读得有法,学生课外内外自然就练得轻松。 语文教学中练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是考查学生学得怎样?老师这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想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实践我们得知应该“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读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在读的过程中感悟,从而更好的掌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的明确目的就是给小学语文阅读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希望通过学生的阅读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却是教师一味的分析阅读内容,学生听的多,看的少,教学中浪费时间,学生自我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在结合实际教学和课标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教学的方式,我尝试着“以读为本,课堂达标”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我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找到了未来的阅读教学发展方向。

一、注重语文教材中的读与写的整合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众多学者和专家们审核,研讨与精心挑选的作品,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代表着各自的特点和具有时代代表性。因此我们教师认真抓住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联系教材,通过教材中体现出来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充分吸收,从而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 1.从阅读材料中的符号入手分析细节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情况,阅读材料中所体现的某个事情的细节和词语比较优美的时候,学生都能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或者产生联想,或者引起学生的一些回忆和想象。下面我具体列举一个语文片段: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在课文中作者在这个关键的地方用了省略号,省略号的运用让学生想到了很多,也分析了很多,联想了很多,无形中把学生带入了我们所学文章的情境中来,这样学生才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意思,才能从中得到深刻的领悟。 实例中的阅读材料多处用了省略号,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的停留,希望能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文章中的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

研究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120090 基础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中一门最基本却又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具有育人功能,能够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而语文阅读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然小学语文阅读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阅读教学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x兴趣 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把读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自觉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课前启迪,使学生能根据文章题目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文章内容开展想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再进行课上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

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对阅读始终保持新鲜感及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内容及要求随着年级由低到高,安排的也大不相同,精读文章数量逐步减少,而略读课文的数目慢慢增加。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教材、教辅资源?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精读文章要用感情进行诵读 所选精读课文,大都出自名家之作,对于此类文章,教师采取“兴趣导入―诵读导引―阅读理解―主动探讨―拓展阅读”等方式,品析、积累妙语佳词、重点段落,形成逐层提升的阅读模式。课堂上,教师应本着“导读少讲和以读代讲”的形式减少课文解析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诵读训练时间,使他们在入境入情的朗读中理解、品味、体悟,并通过悟情、传情的朗读理解内容,在读后抒发情感、提升语感,体悟语言美妙。 2.略读文章要重点抓住文章大意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教师可以通过把能认识的字(或会写的字)组成词语来认(写),所以,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这就能组成7500个词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一、二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4T15:55:03.0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作者:张崇凤[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步地摆脱了生字和生词的困扰,基本具备了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荡漾的条件张崇凤(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高升实验小学校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步地摆脱了生字和生词的困扰,基本具备了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荡漾的条件,但是,由于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欠缺,使得学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面前显得不知所措。所以,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7)11-0114-01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对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而言,其又具备一些特殊性。在展开高年级阅读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外,同时要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才能让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知识构建。 1.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阅读,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及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文章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并没有随着阅读而解决,这样日积月累致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下滑,并且在试卷解答中错漏百出,语文成绩难以实现高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急需改善,教师除了要改善学生学习现状之外,还应该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阅读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并从语文阅读中获取对生活的感悟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 2.1立足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教学活动的基础,而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若目标制订过高,则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若目标制订过低,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应该综合考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出发,既考虑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教师要从学生出发,在教学中配合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在高段阅读中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在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立足学生,制订科学、有效、适度的教学目标。 2.2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处于好学阶段的学生,如果喜欢某门科目就会学得特别快,如果学生对语文阅读感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上就会容易很多,学生也能自觉地学习。故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是教学新策略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在教授阅读课之前,备好几个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也可以是学生分组探讨,让学生感受阅读课的乐趣,学会享受语文阅读课。其次,教师可以在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如“阅读竞猜会”、“情景模拟堂”、“阅读大展示”等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3寻找恰当方法,强化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大胆地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习以为常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从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不仅是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中多次提到朗读课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充分把握好讲与读的时间比例,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读书,在朗读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提升其阅读能力。其次默读是一种应当培养的阅读习惯。高年级学生应该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默读相较于朗读而言,是一种静态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要求更严格。默读不仅是在心里简单阅读文字,而且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提出疑问。在默读的速度方面,高年级学生尤其应当加强,因此默读是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这一点在教材中有明确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使得学生切实地默读课文,并做一定的理解与思考,默读之后要注重效果的检查,不能使默读流于形式化。只有先抓好过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要掌握略读的方法。一般教材上要求略读的课文,只要粗知文章大意,抓住其重点即可。因此,在此类略读文章的教学上,教师更应注重多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举一反三,用平时自己学到的方法完成略读要求。略读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经过一定量的略读训练与讨论交流之后,学生便可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势必会得到提升。 2.4加强课堂引导探究,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新课程理念提倡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但这并不排斥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反要通过师生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涵,获得阅读体会。否则,失去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变得较混乱。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首先要注重结合文章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阅读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教师先以问题“课文中记叙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引导学生讨论后把握文章的线索,然后引导学生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意思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学生合作找出母亲赞扬巴迪和父亲批评巴迪的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分析。接着围绕“‘我’儿时是‘多么幸运’”一句引导小组讨论为何“我”是幸运的?如此,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合作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感受父母对巴迪的爱。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引导小组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后,教师要注重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点拨。如在该案例中学生在讨论“‘我’的幸运”时对“幸运”的理解就存在争议,此时教师要结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父母对巴迪不同的爱的表现方法进行讲解,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蕴含的深意。总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等方法,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