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呼吸作用zj

第四章呼吸作用zj
第四章呼吸作用zj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页

第一节呼吸作用的类型及意义

一、呼吸作用类型:

1、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有氧气参与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和H2O,同时释

放能量的过程。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r G′=2870kJ

2、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

量的过程。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能r G′=100kJ

二、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1、能量代谢:提供生命活动大部分能量

2、物质代谢:中间产物是许多物质合成的原料

3、自卫作用方面意义:增强免疫力

*呼吸加强,使伤口木质化、栓质化,使伤口愈合

*产生杀菌物质,杀灭病菌

*分解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毒素

三、呼吸作用的指标

(一)呼吸速率:

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植物组织所放出的CO2的量(QCO2 )或吸收O2的量(QO2)

(二)呼吸商(呼吸系数)

1、概念

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的量与吸收O2的量的比率。

RQ=放出CO2的量/吸收O2的量

2、影响RQ的因素⑴呼吸底物

碳水化合物:RQ = 1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RQ= 6CO2/ 6O2=1.0

:RQ《 1

2C57H104O9 + 157O2 → 114CO2 + 104H2O

(蓖麻油)RQ=114CO2/157O2=0.73

有机酸: RQ 》 1

C4H6O5+ 3O2 → 4CO2 + 3H2O (苹果酸)RQ= 4CO2/3H2O=1.33

2C4H6O6+5O2→8CO2 + 6H2O (酒石酸) RQ=8CO2/6H2O=1.6

氨基酸:RQ 》或《 1

2C5H9O4N + 9O2→10CO2 + 6H2O + 2NH3

(Glu) RQ=10CO2/9O2=1.11

2C6H13O2N + 15O2 →12CO2 + 10H2O + 2NH3

(Leu) RQ=12CO2/15O2=0.8

⑵、无氧呼吸的存在

⑶、物质的转化、合成和羧化作用

⑷、物理因素

⑸、其它物质的还原

第二节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呼吸途径的多样性呼吸链的多样性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

一、呼吸途径的多样性

(一)糖酵解(EMP)

淀粉或葡萄糖→丙酮酸

定位:细胞质

生理意义:

* 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

* 提供部分能量

* 提供一些中间产物

注意

(二)三羧酸循环(TCA)

定位:线粒体基质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 物质代谢的枢纽

* EMP-TCA是细胞主要的呼吸途径

* 是有氧呼吸产生CO2的主要来源

(三)磷酸戊糖途径(PPP或HMP)定位:细胞质

PPP途径与EMP-TCA途径的区别

⑴氧化还原酶不同

⑵在植物体内所占的比率不同

PPP途径的生理意义:

NADPH的主要来源、提供能量、提供合成原料、联系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环节、与抗病、衰老、脱落有关

(四)乙醛酸循环(GAC):乙醛酸体

(五)乙醇酸氧化途径:(光呼吸)叶绿体、过氧化物体、线粒体(六)DCA(二羧酸循环)

定位:线粒体基质

最早发现于微生物中

二、呼吸链电子传递的多样性

(一)呼吸链的概念和组成

——指植物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排列有序的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氢传递体(包括质子和电子):

NAD 或 NADP 、FMN 、 FAD

电子传递体:只传递电子,有细胞色素体系(Cytb、 Cytc1、Cytc、Cyta、 Cyta3)和铁硫蛋白。(二)高等植物的呼吸链

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体及其酶复合体

1、电子传递主路

丙酮酸

异柠檬酸ADP ATP ADP ATP ADP ATP

苹果酸NADH→FMN→FeS→UQ→Cytb→Cytc→Cyta→Cyta3→O2

⑶ Chl*将一个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A),A获得一个电子而Chl缺少一个电子。

Chl* (P*) + A Chl+( P+) + A-

⑷ Chl+从原初电子供体(D)获得一个电子,Chl+ 恢复原状,D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

Chl+ (P+) + D Chl (p) + D+

反应结果:D被氧化,A被还原 D + A D+ + A

原初反应轮廓

原初反应的特点

⑴反应速度快,产物极微量,寿命短

⑵能量传递效率高

⑶与温度无关的光物理、光化学过程。

四、电子传递

(一)光合作用两个光系统

量子产额——以量子为单位的光合效率,即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引起的释放O2的分子数或固定CO2的分子数(或量子效率)

量子需要量——量子效率的倒数,即释放1分子O2或还原1分子CO2所需吸收的光量子数(8个)

红降——在大于685nm的单一红光下,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下降的现象。

双光增益效应——在波长大于685nm的远红光条件下,再补加波长约为650nm的短波红光,这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大大增加(大于单独照射的总和)光合效率的现象称~(Emerson效应)。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的证据:

1、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

2、光合量子需要量为8

(传递1个电子需一个光量子,释放一个O2需4个电子)

3、类囊体膜上存在 PSⅠ和PSⅡ色素蛋白复合体

光系统——光合色素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色素蛋白集团定位在光合膜上。

PSI:小颗粒,中心色素P700,D是PC,A是Ao

PSⅡ:大颗粒,中心色素P680,D是Tyr,A是Pheo

(二)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

光合链——定位在光合膜上的许多电子传递体与PSⅡ、 PSI相互连接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又叫“Z”链

光合链组成4个复合体见图

(1)PSⅡ:基粒片层垛叠区

a)核心复合体:D1、D2、P680

b)放氧复合体OEC:多肽、锰复合体、Cl-、Ca++

c)PSⅡ捕光复合体LHCⅡ:

功能:氧化水释放H+、O2、电子类囊体膜腔侧

还原质体醌PQ基质一侧

(2)Ctyb6-f 复合体:分布均匀*组成:Ctyb6、Ctyf、Fe–S、一个亚单位

(3)PSⅠ核心复合体: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组成:PSⅠ捕光复合体LHCⅠ、P700、A0 (chla)、A1(叶醌,vitK1)、Fe4-S4(FX、FA、FB)(4)ATP合酶复合体(偶联因子)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组成:头部CF1(五种多肽3α3βγδε,亲水)

柄部CF0(H+通道,有ATP酶活性)见图

(5)PQ:质体醌

可移动的电子载体,传递电子和质子----PQ穿梭

(6)PC:质体青(质体蓝素),存在于类囊体腔中

ATP合酶的结构“PQ穿梭”——PQ是双电子双H+传递体,可以在膜内或膜表面移动,在传递电子的同时,将H+从类囊体膜外移入膜内,造成跨类囊体膜的H+梯度,又称“PQ穿梭”。

光合电子传递类型

(一)非环式电子传递:

水光解放出电子经PSΙ和PSП最终传递给NADP+的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是开放的。Z链

1、途径:H2O → PSП→PQ →Cytb6f →PC → PSΙ→Fd →FNR →NADP+

2、结果:产物有O2、ATP、NADPH

3、特点:

*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电子传递中偶联磷酸化

*两个光系统串联协同作用, PQ、PC、Fd可移动

*最初电子供体H2O,最终电子受体NADP+

光合链的特点

*光合链中有两处是逆电势梯度的“上坡”电子传递,需光能来推动(P680---P680*,P700---P700*)*光合链中的主要电子传递体有PQ、Cytf、Fe-S、PC、Fd等,其中PQ也为H+传递体。

*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2分子H2O,释放1个O2,还原2NADP+,需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1/8,同时运转8个H+进入类囊体腔,其中4个来自水的光解,另外4个由“PQ穿梭”完成。PQ循环——Cytb6f 也可能不把电子传给PC,而传给另一个氧化态PQ,生成半醌。此后又从腔外接近H+,形成PQH2,构成PQ循环。

(二)环式电子传递:

定义:PSΙ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5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Ι的电子传递。

可能还存在一条经FNR或NADPH传给PQ的途径

途径: PSΙ→Fd →(NADPH→ PQ)→Cytb5f→PC →PSΙ

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闭路

只涉及PSⅠ

产物无O2和NADPH ,只有ATP

示循环及非循环电子传递图

(三)假环式电子传递:

定义: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Ι和PSП最终传递给O2的电子传递,也称Mehler反应。

最终电子受体是O2,不是NADP+,一般在强光、NADP+供应不足时发生。

途径:H2O → PSП→PQ →Cytb5f →PC → PSΙ→Fd →O2

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

产物有O2、ATP、无NADPH

最终电子受体是O2

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PSⅡ的H2O裂解放氧

希尔反应(Hill反应)1939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希尔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高铁盐,照光时会放出O2,同时高铁盐被还原成低铁盐,这个反应即为希尔反应。

4 Fe3+ + 2 H2O 4 Fe2+ + 4H+ + O2

2H2O → O2 + 4H+ + 4e 需Mn、Cl、Ca

水氧化钟或KOK钟KOK等根据一系列瞬间闪光处理叶绿体与放氧的关系提出的解释光合作用中水氧化机制的一种模型:叶绿体中的放氧复合体(根据带正电荷的多少,依次称为S0、S1、S2、S3、S4)在每次闪光后积累一个正电荷,积累到四个正电荷时(S4)能裂解2个H2O释放1个O2,获得4个电子,并回到初始状态S0。此模型中每吸收1个光量子推动氧化钟前进一步。

五、光合磷酸化

1 定义:叶绿体在光下将ADP和Pi转化为ATP。

2 类型:

(1)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基粒片层进行

2ADP+2Pi+2NADP++2H2O → 2ATP+2NADPH+2H++O2

(2)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基质片层中补充ATP不足ADP + Pi → ATP

(3)假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假环式电子传递偶联产生ATP的反应。此种光合磷酸化既放氧又吸氧,还原的电子受体最后又被氧所氧化。

3、光合磷酸化机理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 PSП光解水时在类囊体膜内释放H+

* “PQ穿梭”将膜外基质中的H+传递至类囊体腔内

* PSΙ引起NADP+还原时引起膜外H+的降低。

H2O光解、PQ穿梭、NADP+还原→ PH梯度△PH 、膜电位差△φ→质子动力势→ H+经偶联因子CF0返回→ CF1构象能→ ATP形成

质子动力势pmf =△PH + △φ

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

DCMU(敌草隆)抑制PSП上Q向PQ传递电子

羟胺抑制H2O向PSП的电子传递

解偶联剂:

DNP、NH4+ 可增加膜对H+的透性,抑制ATP形成

寡霉素可作用于CF0,抑制ATP的形成

总结

2mol H2O,释放1mol O2,4 mol 电子经传递使类囊体膜内增加8 mol H+,偶联形成约3 mol ATP和1 mol NADPH。形成同化力:ATP、NADPH

六光合作用的碳同化

(一)C3途径(光合环)

* CO2受体是一种戊糖(核酮糖二磷酸RUBP),故又称还原戊糖磷酸途径RPPP* CO2被固定形成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故称C3途径

* 卡尔文等在50年代提出的,故称卡尔文循环(Calvin循环)

C3途径分三个阶段:羧化、还原、再生

1、羧化阶段

Rubisco(RUBPC/RUBPO)

全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含量:植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叶中可溶蛋白总量的40%以上,受光、Mg++激活

结构: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L8S8 大亚基:56KD,活性部位,叶绿体基因编码小亚基:14KD,核基因编码

2、还原阶段

3、再生阶段:

由PGAld(GAP)经一系列转变重新合成CO2受体RUBP的过程

3-、4- 、5-、6-、7- 碳糖的一系列反应,最后由核酮糖-5-磷酸激酶(RU5PK)催化,并消耗1分子ATP,再形成RUBP,构成一个循环。

总结* CO2

/Pi 反应历程:四个阶段

C4途径三种类型:

C4途径的调节

光调节酶活性: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

效应剂调节PEP羧化酶的活性:Mal、Asp抑制,G6P增加其活性

二价金属离子都是C4植物脱羧酶的活化剂:Mg++或Mn++

(三)CAM途径(景天科酸代谢途径)1、CAM植物解剖学、生理学特点

(1)解剖学特点:剑麻、仙人掌、菠萝、芦荟、百合

(2)生理学特点:

*气孔夜间开放,吸收CO2,白天关闭

*绿色细胞有机酸含量夜间上升,白天下降

*细胞淀粉含量夜间下降,白天上升

2、CAM途径化学历程:CAM途径与C4途径比较

相同点:

都有羧化和脱羧两个过程

都只能暂时固定CO2 ,不能将CO2还原为糖

CO2最初受体是PEP,最初产物是OAA

催化最初羧化反应的酶是PEP羧化酶

不同点:

C4途径羧化和脱羧在空间上分开

羧化——叶肉细胞、脱羧——鞘细胞

CAM途径羧化和脱羧在时间上分开

羧化——夜晚、脱羧——白天

1CAM植物与C4植物在碳代谢途径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两者固定与还原CO2的途径基本相同,都是靠C4途径固定CO2,C3途径还原CO2,都由PEPC固定空气中的CO2,由Rubisco羧化四碳二羧酸脱羧释放的CO2。

区别:C4植物是在同一时间(白天)、不同空间完成CO2固定和还原,而CAM植物是在不同时间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上述两个过程。

CAM的调节

短期调节:PEP羧化酶夜间有活性,吸收固定CO2;PEP脱羧酶白天才有活性,释放CO2,进行光合作用,满足CAM昼夜调节的要求。

长期调节:在长期(季节)的干旱条件下,某些兼性或诱导的CAM植物保持CAM类型;但在水分充足时,则转变为C3类型,即气孔白天开放,夜晚关闭。

第四节光呼吸

一、概念

* 光呼吸—-植物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

* 高光呼吸植物—-具有明显的光呼吸。如小麦、大豆、烟草等C3植物。

* 低光呼吸植物—光呼吸很微弱,几乎检测不出来。如高粱、玉米、甘蔗、苋菜等C4植物。二、光呼吸和暗呼吸比较对光和O2的要求不同:需O2和光

C2途径

一、光呼吸的生化历程(乙醇酸代谢途径,C2途径)

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双功能)

RUBPCase、Rubisco、RUBP羧化酶-加氧酶

2 3-磷酸甘油酸

RUBP

3-磷酸甘油酸 + 2-磷酸乙醇酸(+H2O)

乙醇酸磷酸

总结

乙醇酸在叶绿体中生成(需O2)

过氧化物体中氧化(需O2)

线粒体中脱羧(放CO2)

注:C3植物叶肉细胞的过氧化物体较多,而C4植物的过氧化物体大多数在维管束鞘的薄壁细胞内。

四、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 光呼吸是处理乙醇酸的有效途径

* 光呼吸消耗多余能量,保护叶绿体免受干旱、高温、强光破坏,避免产生光抑制。

* 减轻O2对光合碳同化的抑制作用

* 回收碳素:Rubisco双功能虽导致损失一些有机碳,但通过C2环可回收75%碳,避免损失过多。

* 与氮代谢有关

五、光呼吸调控

CO2/ O2 比值、光、温、PH、抑制剂、筛选低光呼吸品种

CO2猝发——对正在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有一个快速CO2释放过程,称为CO2猝发。实际上它是光呼吸的延续,即在光照下所形成的光呼吸底物在断光后继续氧化。它可衡量光呼吸大小。

C3植物—碳同化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PGA

C4植物—以OAA(四碳化合物)为最初产物

问题:C4植物光合效率为什么高于C3植物(在高光强、高温、干燥时更明显)?

* PEPCase活性及对CO2亲和力比RuBPCase高

* C4植物有“CO2”泵,RuBPCase向羧化方向进行

* C4植物的光呼吸低:局限在鞘细胞,光呼吸放出的CO2被“花环”结构叶肉细胞利用,不易“漏出”。

六、C3、C4、CAM植物光合特征比较

七、光合产物及其转化

1、产物

初级产物(磷酸丙糖等)

直接产物:蔗糖、淀粉、有机酸、氨基酸、脂类、蛋白质

间接产物(生物碱、酚等)

2、影响光合产物形成的因素

植物种类、年龄、环境条件(光强、光质)

淀粉与蔗糖合成的调节叶绿体淀粉的合成与胞质蔗糖的合成呈竞争反应

光暗调节:光下,淀粉↑;暗中,蔗糖↑

白天或光下:叶绿体磷酸甘油酸/Pi比值↑,淀粉合成多

晚上或暗处:叶绿体PGA/Pi比值↓,蔗糖合成多

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种类、生育期

*不同器官和部位

*光合产物的输出

*叶绿素含量

二、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光照

(1)光质:橙红光》蓝紫光》绿光

(2)光强

光饱和点——指增加光照强度而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阳生》阴生,C4 》C3 ———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C4植物《 C3植物

光抑制——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会引起光合效率的降低,这个现象叫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PS11。

植物对光抑制的保护机制

* 叶子运动、叶绿体运动及叶绿素含量变化

* 提高热耗散能力(如叶黄素循环耗能)

* PS Ⅱ的可逆失活与修复

* 自由基清除系统:SOD、CAT、POD、谷胱甘肽、类胡萝卜素、VC

* 代谢耗能(增强光呼吸和Mehler)光合滞后期——

条件下,起初光合速率很低或为负值,要光照一段时间后,才逐渐上升,并趋于稳态。从照光开始到光合速率达到稳态值这段时间称~。又称光合诱导期。

要有足够的碳循环中间物、同化酶系统的充分活化、气孔的较大开放等。这些过程都不是照光后立即能完成的。

2、CO2

3、温度

4、水分

5、矿质元素

6、氧气浓度

光合作用的日变化:限制因子律

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原因

* 水分供应紧张,空气湿度较低,引起气孔部分关闭,影响CO2进入;

* 中午CO2浓度下降,光合原料不足,Rubisco趋向加氧反应,光呼吸增强;

* 缺水使叶片淀粉水解加强,糖类堆积,光合产物输出缓慢,对光合反馈抑制;

*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伤害光系统、活性氧形成)。

* 中午高温使呼吸消耗增加和碳同化有关酶活性下降;

* 可能存在内生节律的调节。

第六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一、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在同一面积上的日光能的比率。

二、植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不能吸收的光、漏光、反射与透射光、吸收光能不能全部转化、光强的限制、散热、呼吸等代谢消耗的损失、环境条件导致的光合潜能不能充分发挥等的影响。

注:转化、贮存于糖类的能量约1~5%

三、植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分析

经济系数 = 经济产量 /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光合面积Х光合强度Х光合时间–呼吸消耗)Х经济系数

四、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增加光合面积:合理密植、改变株型

(二)延长光合时间:

提高复种指数(即全年内农作物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通过轮种、间种、套种)、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照

(三)增强光合速率

增加CO2浓度、光温水肥等的控制免除环境胁迫

降低光呼吸:筛选低光呼吸植物、光呼吸抑制剂

(四)调节有机物分配,提高经济系数

培育优良品种、化学控制

思考题

1、试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光合色素的结构、性质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3、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自水?

4、C3途径分为哪几个阶段?其作用是什么?

5、如何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并接力进行?

6、C3、C4、CAM植物在碳代谢上各有何异同点?

7、光呼吸是如何发生的,有何生理意义?

8、目前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9、C4植物光合速率为何在强光高温低CO2时高于C3植物?

10、“光合速率高,作物产量一定高”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第四章 呼吸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植物呼吸作用 一、英译中(Translate) 1.respiratioin 2.aerobic respiration 3.anaerobic respiration 4.fermentation 5.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6.biological oxidation 7.respiratory chain 8.glycolysis 9.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0.Pasteur effect 11.respiratory rate 12.respiratory quotient 13.cytochrome 14.intramolecular respiration 15.protein complex 16.alternate oxidase 17.ubiquinone 18.uncoupling agent 19.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二、中译英(Translate) 1.巴斯德效应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速率 5.呼吸商 6.已糖磷酸途径 7.生物氧化 8.电子传递链 9.细胞色素 10.化学渗透假说 11.抗氰呼吸 12.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13.呼吸链 14.氧化磷酸化 15.发酵 16.分子内呼吸 17.蛋白复合体 18.交替氧化酶 19.温度系数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5.生物氧化 6.呼吸链 7.P/O比 8.氧化磷酸化 9.巴斯德效应 10.细胞色素 11.呼吸速率 12.呼吸商 13.抗氰呼吸 14.无氧呼吸 15.ADP/O ratio 16.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mitochonrion) 17.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8. glycolysis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O2。 ()2.糖酵解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 ()3.在种子吸水后种皮未破裂之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4.戊糖磷酸途径在幼嫩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老年组织中所占 比例较小。

第0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习题答案共5页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 并形成水, 解,放出CO 2 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亦称发酵作用。 3.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简称RQ,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 放CO 2 摩尔数之比。 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孩度,以单位鲜重、干重或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放出的CO 的重量 2 的重量(或体积)来表示。 (或体积)或所吸收O 2 5.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生的、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6.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生成 的过程。又称为柠像酸环或Krebs环,简称TCA循环。 CO 2 7.戊糖磷酸途径,简称PPP或HMP。是指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一种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过 程。

8.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 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9.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被磷酸化为ATP 的作用。 10.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 并形成H 2O或H 2 O 2 的氧化酶类。 11.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仍有一定 的呼吸作用。 12.无氧呼吸消失点:又称无氧呼吸熄灭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称为无氧呼 吸消失点。 二、填空题 1.有氧与无氧参与糖酵解阶段 2.细胞质细胞质细胞质线粒体衬质 3.铜 4.酚氧化酶铜 5.抗氰呼吸 6.P/O比 7.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计算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 一、知识基础 二、相关练习 1.对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作物产量及太阳辐射量作比较,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太阳能利用率最低的是英国甜菜 B.以色列玉米呼吸作用的消耗率最大 C.高的太阳辐射量,能使作物有高的光合作用量,但不一定有高的作物产量 D.作物产量高的地区,往往不是太阳辐射高的热带,而是在昼夜温差大的温带 2.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2mg/h 3.右图为某绿色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氧气释放速度之间 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在500lux下,此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1000lux下,此植物每小时氧气的释放量为0ml C.在1500lux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为5ml/h D.在4000lux下,此植物氧气的释放量为15ml 4.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 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 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 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 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 3 。 (5)加入NaHCO 溶液后,平均每分钟释放摩尔的氧气。 3 (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 2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的中心,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共同特征,是将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并释放能量以供给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方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O2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P/O比:在以某一底物作为呼吸底物时,每利用一个氧原子、或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所酯化无机磷的分子数,或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有几个ADP被酯化呈A TP。它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5、氧化磷酸化: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伴随A 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 6、能荷:说明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是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细胞中的腺苷酸的总量是恒定的,若腺苷酸全部为ATP,则能荷为1.0,细胞充满能量;若腺苷酸全部为ADP,则能荷为0.5;若腺苷酸全部为AMP,则能荷为0,细胞能量完全被放出。 7、能荷调节:通过调节能荷维持细胞内ATP、ADP、AMP三者间的动态平衡。 8、末端氧化酶:指处于生物氧化还原电子传递系统的最末端,最终把电子传递到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 9、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即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10、底物水平磷酸化:由底物的分子磷酸直接转到ADP,最后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11、抗氰呼吸:在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把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在某些条件下与正常的NADH电子传递途径交替进行,因此又称为交替途径。 12、呼吸速率:也称为呼吸强度,是衡量呼吸强弱的生理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的体积或所吸收的O2的体积或有机物质的消耗量来表示。 13、呼吸商:指植物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与吸收O2的量的比值,是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也称呼吸系数。 14、糖酵解:己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通称为糖酵解(EMP途径)。 15、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形成H2O和CO2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6、交替氧化酶: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末端氧化酶,将电子从UQ经FP传给O2,对氧的亲和力较高,易受水杨基氧肟酸所抑制,对氰化物不敏感。 17、戊糖磷酸途径:又称为己糖磷酸途径,是指在高等植物中,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 18、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0℃所引起的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称为温度系数。 19、呼吸跃变:在某些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开始略有降低,随之突然升高,然后又突然下降,果实进入成熟,这种果实成熟前呼吸速率突然上升,然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称为呼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知识回顾】 呼吸作用的计算会涉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能量、产生A TP的量等计算问题。 1.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骨骼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的叶、玉米的胚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也只进行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的能量关系 (1)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1161kJ储存在ATP中,形成38ATP (第一阶段形成2ATP、第二阶段形成2A TP、第三阶段形成34ATP),其余以热能散失。(2)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 在无氧呼吸的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2A TP;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太少,不足于形成ATP,释放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如果消化了相同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转移到ATP的能量与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是相同的,都是61.08kJ /mol,形成2A TP,但释放的能量要多一些,1mo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释放225.94kJ能量,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释放196.65kJ能量,61.08kJ储存在A TP 中,其余以热能散失。 3.呼吸类型 (1)O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O2浓度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性质。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2)细胞呼吸时气体的变化情况(以植物为例) ①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②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 ③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例题讲解】 〖例题1〗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B) A.1/3Nmol B.3Nmol C.6Nmol D.12Nmol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 〖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由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需消耗N/2的葡萄糖;由人通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人消耗N/2的葡萄糖,可产生3N的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题解法探究(0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题解法探究 植物的新陈代谢历年来都是高考的“主角”,而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为背景的试题历来是高考生物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试题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计算题经常出现。这类试题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生理过程,同时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是综合性较强的热点试题。不少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常常感到困惑,甚至不知如何分析。本文将通过知识整理和典例精析的形式,帮助考生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1.表示方法: 净光合速率通常以o2释放量,或co2二氧化碳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真正光合速率(也称 为总光合速率或实际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2.相互关系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测得o2吸收量(即空气中o2的减少量)或co2释放量(即空气中的co2增加量)直接反应呼吸速率。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测得的空气中的o2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比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或消耗的co2量)要少,因为植物在光合作 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co2。因此此时测得的数值并不能反映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而反映出表观光合速率或称净光合速率。图像如下:(5-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2 +12H2O——→ C6H12O6 + 6H2O+6O2 解题的时候把我以下5点: (1)反应前后的摩尔比是进行有关计算的基础。 (2)光合作用释放6个o2全部来自光反应阶段原料H20的分解。 (3)光反应阶段需要12个H20,光解产物24个【H】,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6个co2,并产生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1)有光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外界环境中O2减少量或CO2增加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2)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都能产生CO2,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1:1,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大于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若只有CO2的放出而无O2的吸收,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例4.(2006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B.1/2倍C.2倍D.3倍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 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 氧气减少了24,可知有氧呼吸产生了24ml CO2,又因CO2共增加,可知无氧呼吸产生了24ml CO2。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其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3。答案:D 例5.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 A.0 mol B.0.02 mol C.0.03 mol D.0.04mol 解析:植株在黑暗处释放0.02mol CO2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为0.02mol,在a光照下每小时吸收CO20.06mol意味着光合作用实际量为0.06+0.02=0.08molCO2,若光照强度为(1/2)a时光合速度减半,即减为0.04mol,此时呼吸释放CO2仍为0.02mol故需从外界吸收0.02mol CO2。答案:B

细胞呼吸方式的计算和判定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和计算 一、有关细胞呼吸计算的规律总结 规律一:细胞有氧呼吸时CO2:O2=1:1,无氧呼吸时 C02:02=2:0。 规律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规律三:产生同样数量的ATP 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规律四:在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计算及酶速率比较时,应使用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 和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这两个反应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进行解答。 规律五:如果在题干中没有给出所要计算的具体数值,只有体积比,则可将此比值当成实际体积(或物质的量)进行计算,最后求解。 二、 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 无氧呼吸:C 6H 12O 6?→? 酵 2CO 2+2C 2H 5OH+能量 分析上面两个化学反应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 如果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 例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相对量如下图所示。问:在氧浓度为a 时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 C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例2、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茵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下,会严生C02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3、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 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具体的推理思路如下: (1)当消耗的O 2量=O ,气体的总体积增加,只有无氧呼吸。 (2)当 4 3 22=CO O 时,气体的总体积增加,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解析题目: 例1 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 mg。 解析: 1、要弄清题干中告诉我们的信息是什么?——要抓住所示气体量变化量为实际测得的,即“植物从外界吸收的氧气量是净产量,而不是植物实际的产生量”是关键。 2、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和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是实际产生量还是净产量(均为实际产量)。 (1)黑暗时因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测得的氧气吸收量就是它实际消耗的O2量,在200C时呼吸速率:1.5mg,在100C时呼吸速率:0.5mg,因此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0C时是100C时的3倍; (2)光照时测得的O2释放量则是释放到外界的,是净产量。 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测得的+自身呼吸消耗的 =释放的O2量3.5 mg(净产量)+ 呼吸消耗0.5mg =4mg (3)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测得的+自身呼吸消耗的 =释放的O2量6 mg(净产量)+ 呼吸消耗1.5mg =7.5mg

根据反应式,设产生葡萄糖为X,则 6CO2+12H2O C6H12O6+6O2+ 6H2O 180 192 X 7.5 X = 180× 7.5 ÷ 192=7.03 mg 参考答案:(1)3 (2)4 (3)7.03 例2 在25℃,有氧条件下,某植物在黑暗中,每小时产生CO2为44mg,给予充足光照后,每小时吸收44mgCO2,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合成的C6H12O6的量为 mg。 解析: 教师:首先,该植物在黑暗中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因此测得的产生的CO2就是呼吸作用实际消耗量。其次,该植物每小时向外界吸收CO244mg为测量值,即为光合作用净产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光合作用实际消耗的CO2量=测得的+自身呼吸产生的 = CO2吸收量44 mg(净产量)+ 呼吸产生CO244mg =88mg 据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6CO2+12H2O C6H12O6 +6O2+6 H2O 264 180 88 X X =88×180÷264 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合成C6H12O6 为60 mg。 教师小节: 其中A1、A2、A3这三项可以按1:6:6的摩尔比计算;B1、B2、B3;C1、C2、C3也可以按1:6:6的摩尔比计算。 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亦可由黑暗中测得的氧气消耗量(减少量)或CO2释放量(增加量)通过呼吸作用总反应式求出。 C6H12O6+6O2+ 6H2O 6CO2+12H2O+能量 例3: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图A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

第四章 呼吸作用练习题

第四章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 2.呼吸速率 3.呼吸商 4.呼吸底物 5.呼吸跃变 6.有氧呼吸 7.无氧呼吸 8.氧化磷酸化 9.巴斯德效应 10.能荷调节 11.抗氰呼吸 12.末端氧化酶 13.无氧呼吸熄灭点 14.呼吸链 15.戊糖磷酸途径 16.糖酵解 17.三羧酸循环 18.P/O比 二、填空题 1. 糖酵解途径可分为己糖的、己糖的、丙糖三个阶段。 2. EMP和PPP的氧化还原辅酶依次为和。 3. 高等植物从呼吸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进 行和。 4.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5.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途径有3种,分别 是、和。 6.从丙酮酸开始,进行TCA一次循环可产生 _____对氢,?其中只有一对氢在传递中是交给辅酶_________。 7.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__ ___,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结偶联,将影响 ________的产生。 8.糖酵解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它 是和呼吸的共同途径。 9.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与酶密切相关,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解偶联将影响_______的产生。 10.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部位。 11.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______分子ATP,?需要经过_______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12.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TP形式存在时,能荷为。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DP形式存在,能荷为。 13.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和。

14.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有、、和等。 15. 呼吸作用生成ATP的方式有和两种磷酸化方式。 16.呼吸抑制剂主要 有、、、等。 17.气调法贮藏粮食,是将粮仓中空气抽出,充入,达 到呼吸,安全贮藏的目的。 18.呼吸跃变型果实有、等;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有、等。苹果; 19.糖酵解途径的脱氢反应是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脱下的氢由递氢体接受。 20. 呼吸传递体中的氢传递体主要有NAD +、、和等。 21. 淀粉种子的安全含水量约为,油料种子的安全含水量 约。 22. 呼吸链从NADH开始至氧化成水,可形成分子的ATP,P/O比 是。如从FADH2通过泛醌进入呼吸链,则形成分子的ATP,即P/O比是。 23.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抗菌素A抑制电子到的传递;氰化物复合体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 24. 高等植物如果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由会因的过度消 耗,供应不足,加上物质的积累,受到危害。25. 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主要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 酶、氧化酶、氧化酶和氧化酶等。26.把采下的茶叶立即杀青可以破坏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绿色。 三、单项选择题 1. 物呼吸作用糖酵解过程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 D.所有细胞器 2. 羧酸循环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内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基质 3. 物感病时,磷酸戊糖途径在呼吸代谢中所占的比例会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的水平 D.以上答案都是 4.植物体内,油脂转化成糖时,呼吸商会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5.水稻可以通过下列哪种酶活性加强适应淹水低氧条件 A.交替氧化酶 B.酚氧化酶 C.黄素氧化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6.当植物从有氧条件下转入无氧条件下,糖酵解速度加快的原因在于 A.柠檬酸和ATP合成减少 B.ADP和P i合成减少 C.NADH合成减少 D.FADH2合成减少 7.氨基酸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为 A.大于1 B.等于1 C. 小于1 D.不一定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1、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给以充足的光照,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36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8mg,据实验测定,该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30mg。回答: (1)上述条件下,光照时细胞呼吸的强度与黑暗时细胞呼吸的强度_____(相等) (2)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_mg。(24.55 mg ) (3) 若在一昼夜中给4小时光照、20小时黑暗,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是 A 增加B减少 C 不变 D 先减后增 2、(8分)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 (1)在25 ℃条件下,若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条件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 时积累葡萄糖 g。(0.06) (2)在25 ℃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制造葡萄糖 g。(0.09) (3)如果一天有10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的温度为25℃,黑暗 时的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g.( 0.39) (4)从以上计算可知,种在新疆地区的西瓜比种在江浙一带的甜,其原因之一是。(昼夜温差大、积累葡萄糖多) 3、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 mol葡萄糖,藻类每星 期消耗0.12 mol葡萄糖。现在该溶液中每星期葡萄糖的净产量为0.03 mol。这一溶液中每星期 A.0.03 mol B.0.60 mol C.1.32 mol D.0.18 mol 4、在光合作用下,要保持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数量不变,同时合成1mol葡萄糖,暗反应中将产生多少摩尔三碳化合物 A 2mol B 4mol C 6mol D 12mol 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 h环境下,请预测该植物1 d中积累 的葡萄糖为 A.765 mg B.1485 mg C.315 mg D.540 mg 6、有一瓶子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之比是3:5,这是因为 A 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B 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竞赛讲义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数 7 学时。其中理论课 4 学时,实验课 3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 了解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3. 熟悉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 4. 熟悉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 5. 了解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和呼吸代谢的调控; 6. 了解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7. 掌握测定呼吸速率的基本方法; 8. 了解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的关系, 9. 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一 ) 重点 1 .有氧和无氧两大呼吸类型的特点、反应式、生理意义和异同点; 2 .主要呼吸途径的生化历程:糖酵解、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等; 3 .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代谢; 4 .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分; 5 .种子的安全贮藏与呼吸作用、果实的呼吸作用。 ( 二 ) 难点 1 .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 2 .氧化磷酸化机理; 3 .呼吸代谢的调节。 本章内容提要 呼吸作用是高等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呼吸作用的停止,就意味生物体的死亡。呼吸作用将植物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提供了植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合成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还可增强植物的抗病力。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代谢的中心。 呼吸作用按照其需氧状况,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但至今仍保留着无氧呼吸的能力。 呼吸代谢通过多条途径控制其他生理过程的运转,同时又受基因和激素、环境等通过影响酶活性所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三.与呼吸作用有关得计算 【知识回顾】 呼吸作用得计算会涉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葡萄糖得消耗量、氧气得消耗量、二氧化碳得生成量、能量、产生A TP得量等计算问题。 1.细胞呼吸得总反应式 (1)有氧呼吸得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得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得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高等动物与人体得骨骼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得叶、玉米得胚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得呼吸,蛔虫与人体成熟得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也只进行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得能量关系 (1)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1161kJ储存在ATP中,形成38A TP(第一阶段形成2ATP、第二阶段形成2A TP、第三阶段形成34ATP),其余以热能散失。 (2)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 在无氧呼吸得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2A TP;第二阶段释放得能量太少,不足于形成ATP,释放得能量全部以热能得形式散失了。如果消化了相同物质得量得葡萄糖,在产生酒精得无氧呼吸中,转移到A TP得能量与产生乳酸得无氧呼吸就是相同得,都就是61、08kJ /mol,形成2ATP,但释放得能量要多一些,1mo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释放225、94kJ能量,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释放196、65kJ能量,61、08kJ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散失。 3.呼吸类型 (1)O2得浓度对细胞呼吸得影响 O2浓度直接影响呼吸作用得性质。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2)细胞呼吸时气体得变化情况(以植物为例) ①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得氧气量与放出得二氧化碳量相等; ②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 ③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得氧气量小于放出得二氧化碳量。 【例题讲解】 〖例题1〗酵母菌发酵产生CO2得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得葡萄

第四章 呼吸作用植物生理学推荐文档

三、填空题 1.除了绿色细胞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外,其他各类植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ATP)都依靠__提供。 2.有氧呼吸的特点是有__参与,底物氧化降解__,释放的能量__。 3.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无__参与,底物氧化降解__,释放的能量__。 4.高等植物通常以__呼吸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进行__。 5.呼吸作用包括__和__两大类型。 6.产生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是__和__的共同途径。 7.植物组织衰老时,PPP在呼吸代谢中所占比例__。 8.EMP途径是在__中进行的,PPP是在__中进行的,酒精发酵是在__中进行的,TCA循环是在__中进行的。 9.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酶系统位于__。 10.组成呼吸链的成员可分为__传递体和__传递体。 11.植物呼吸作用末端氧化酶有__、__、__、__和__。 12.细胞完成有氧呼吸需经历三个连续的过程,它们依次是__,__和__。 13.呼吸作用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是植物体内__和__代谢的中心。 14.细胞色素氧化酶是含金属__和__的氧化酶。 15.能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的物质有两类,它们是__和__。 16.苹果削皮后会出现褐色,这是__酶作用的结果,该酶中含有金属__。 17.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开花时放热很多,这是因为它进行的结果。 18.真核细胞中l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时,净得__个ATP。 19.原核细胞中I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时,净得__个ATP。 2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__。 21.如果细胞中腺苷酸全部为ATP,则能荷为__。 22.如果细胞中腺苷酸全部为AMP,则能荷为__。 23.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并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__。 24.以脂肪或蛋白质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__。 25.对同一种植物而言,其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__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26.生殖器官的呼吸作用比营养器官__,种子内胚的呼吸作用比胚乳__。 27.植物组织受伤时,呼吸速率__。 28.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在__之间。 29.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目的是__。 30.“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容器中CO浓度不能超过__。231.油料种子的安全含水量__淀粉种子的安全含水量。 32.果实成熟时发生呼吸跃变的果实有__、__、__,不发生呼吸跃变的果实有__、__、__。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苹果贮藏久了,组织内部会发生( )。 A.抗氰呼吸 B.酒精发酵 C.糖酵解 D.乳酸发酵 2.在植物正常生长条件下,植物细胞中葡萄糖降解主要是通过( )。 A.PPP B.EMP-TCAC C.EMP D.TCAC 3.植物呼吸速率最高的器官是( )。 A.叶片 B.根 C.茎 D.花

呼吸作用计算,呼吸方式装置图

呼吸作用相关计算图形题 1、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在破土前质量一直在减小 B.48h后细胞呼吸底物不只是糖类 C.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D.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为需氧呼吸 2、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点 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B.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C.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D.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3、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4、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0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 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0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 条件下,产生的CO 2全部来自线粒体 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 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 时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 .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发酵 6、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 C 2H 5OH 和CO 2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 2的量 9 mol 12.5 mol 15 mol 30 mol 产生酒精的量 9 mol 6.5 mol 6 mol 0 mol A.氧浓度为b 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为6 mol B .a 值不可能为0 C .氧浓度为c 时,所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通过酒精发酵 D .d 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是非题 ( )1.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O2。 ( )2.糖酵解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 ( )3.在种子吸水后种皮未破裂之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 )4.戊糖磷酸途径在幼嫩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老年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小。( )5.戊糖磷酸途径是在线粒体膜上进行的。 ( )6.高等植物细胞将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时,净生成38molATP。 ( )7.细胞色素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 )8.线粒体为单层膜的细胞器。 ( )9.如果降低环境中的O2的含量,则糖酵解速度会减慢。 ( )10.呼吸作用不一定都有氧的消耗和CO2的释放。 ( )11.糖酵解过程不能直接产生A TP。 ( )12.巴斯德效应描述的是三羧酸循环的问题。 ( )13.氧化磷酸化是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进行的过程。 ( )14.当植物细胞内的NADPH过多时,不会对戊糖磷酸途径起反馈抑制作用。( )15.呼吸底物如果是蛋白质,呼吸商则等于1。 ( )16.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呼吸作用随之升高。 ( )17.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 )18.由淀粉转变为G—1—P时,需要ATP作用。 ( )19.对于植物来说,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就进行不了。 ( )20.涝害淹死植株是因为无氧呼吸进行过久,累积了酒精,而引起中毒。 ()21.细胞质中1molNADH的电子传给呼吸链中的O2过程中,可产生3mol ATP。 二、选择题 1.水果藏久了,会发生酒味,这很可能是组织发生( )。 A抗氰呼吸B糖酵解C酒精发酵 2.在呼吸作用中,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 )。 A细胞质B线粒体基质C叶绿体 3.种子萌发时,种皮未破裂之前主要进行哪种呼吸( )。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光呼吸 4.三羧酸循环是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 )。 A G·Embden B J·K·Parnas C Krebs 5.三羧酸循环的各个反应的酶存在于( )。 A线粒体B溶酶体C微体 6.三羧酸循环中,1分子的丙酮酸可以释放几个分子的CO2( ) A 3 B 1 C 2 7.糖酵解中,每摩尔葡萄糖酵解能产生2mol的丙酮酸以及几摩尔的ATP( )。 A 3 B 2 C 1 8.在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是( )。 A细胞色素系统 B PQ C PC 9.在呼吸链中从NADH开始,经细胞色素系统至氧,生成H2O,其P/O比为( )。 A 2 B 3 C 4 10.EMP和PPP的氧化还原辅酶分别为( )。 A NAD+、FAD B NADP+、NAD+ C NAD+、NADP+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doc

精品文档 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知识回顾】 呼吸作用的计算会涉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气的消耗量、 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能量、产生 ATP 的量等计算问题。 1.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 (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 6H 12O 6+ 6O 2+ 6H 2O ——→ 6CO 2+ 12H 2O +能量 ( 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 H O ——→ 2C H OH (酒精)+ 2CO 2 +少量能量 [ 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 6 12 6 2 5 件下的呼吸 ]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骨骼肌细胞、马铃 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的叶、玉米的胚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蛔虫和人体成 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也只进行无氧呼吸。 ] 2.细胞呼吸的能量关系 ( 1)有氧呼吸 1mol 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 2870kJ 能量,1161kJ 储存在 ATP 中,形成 38ATP (第一阶段形成 2ATP 、第二阶段形成 2ATP 、第三阶段形成 34ATP ),其余以热能散失。( 2)无氧呼吸 ——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 在无氧呼吸的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 2ATP ;第二阶段释放的能 量太少,不足于形成 ATP ,释放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如果消化了相同物质 的量的葡萄糖,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转移到 ATP 的能量与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是 相同的,都是 61.08kJ /mol ,形成 2ATP ,但释放的能量要多一些, 1mol 葡萄糖分解成酒 精释放 225.94kJ 能量, 1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释放 196.65kJ 能量, 61.08kJ 储存在 ATP 中,其余以热能散失。 3.呼吸类型 ( 1) O 2 的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O 2 浓度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性质。 O 2 浓度为 0 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浓度为 10%以下 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 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 2)细胞呼吸时气体的变化情况 (以植物为例)①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②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③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 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例题讲解】 〖例题 1〗酵母菌发酵产生 CO 2 的摩尔数为 N ,在安静情况下, 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 萄糖可以产生的 CO 2 量是( B ) A . 1/3Nmol B . 3Nmol C . 6Nmol D . 12Nmol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 〖解析 〗酵母菌发酵产生 CO 2的摩尔数为 N ,由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 精)+ 2CO 2+少量能量”需消耗 N/2 的葡萄糖;由人通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反应式 “ C 6H 12O 6+ 6O 2+ 6H 2O ——→ 6CO 2+ 12H 2O +能量”,人消耗 N/2 的葡萄糖,可产生 3N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