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题库

儿科题库
儿科题库

中医儿科学/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名词解释

中医儿科学

二、填空题

1.儿科教育始于时期,最早具有学制5年的儿科教育的朝代是。

2.隋唐时代,在内,由医学博士教授医学,其中设科,学制为 ________年。

3.中国第一个儿科医生是,儿科之圣是指。

4.首创“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5.我国应用法预防天花,开创了世界自动免疫学的先河。

6.钱乙是代人,其代表著作是。

7.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辨证纲领的儿科专著是。

8.对小儿体质特点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的著作是,其作者是。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A.《小儿药证真诀》 B.《颅囟经》 C.《幼幼新书》 D.《活幼心法》

E.《活幼心书》

2.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 C.《诸并不是源候论》

D.《温病条辨·解儿难》 E.《景岳全书》

3.首创温补方药治疗小儿痘疹的医家是( )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刘锡 E.曾世荣

4.汇集宋代以前儿科学术成就,成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是()A.《全幼心鉴》 B.《幼科要略》 C.《幼科指南》 D.《幼幼新书》E.《幼幼集成》

5.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的医家是()

A.万全 B.陈飞霞 C.王肯堂 D.钱乙 E.夏禹铸

6.明确指出引起新生儿脐风与成人破伤风为同一病源的著作是()A.《幼幼新书》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活幼心书》 D.《小儿病源方论》

E.《幼科指南》

7.薛铠、薛已父子所著儿科专书是()

A.《保婴撮要》 B.《婴童百问》 C.《育婴家秘》 D.《证治准绳·幼科》E.《幼科要略》

8.下列除哪部书以外都是明代的著作()

A.《婴童百问》 B.《育婴家秘》 C.《幼科发挥》 D.《证治准绳·幼科》

E.《幼科铁镜》

9.我国的“人痘接种法”起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0.《麻科活人全书》的作者是()

A.鲁伯嗣 B.殷仲春 C.夏禹铸 D.谢玉琼 E.陈飞霞11.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A.1973年 B.1980年 C.1983年 D.1985年 E.1990年(二)B1型选择题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代 E.元代1.我国古代最早设有小儿医的时代是()

2.我国儿科医案记载较早见于()

A.钱乙 B.淳于意 C.扁鹊 D.董汲 E.陈文中

3.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儿科医生是()

4.后世尊称我国儿科之圣()

A.麻疹 B.天花 C.水痘 D.惊风 E.疳证

5.其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的是()

6.其中我国目前已经消灭的是()

四、判断题

1.古代儿科四大证是麻疹、水痘、惊风、疳证。

2.钱乙是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3.《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4.儿科最早的病案记载始于西汉时期。

5.儿科教育最早始于隋唐时期。

6.董汲是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

7.《保婴撮要》首先明确新生儿及脐风撮口是由于断脐不慎所致。

8.明清时期儿科专著中,痘疹专著是最多的。

9.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始于明代。

10.钱乙首创五脏辨证法及小儿“纯阳”理论。

五、问答题

1.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万全、吴鞠通分别提出哪些著名论点?

2.对小儿患病后指纹的变化,《幼幼集成》是如何概括的?

参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伦体系为指导,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填空题

1.隋唐;唐代

2.太医署;少小;五

3.扁鹊;钱乙

4.《颅囟经》

5.“人痘接种”

6.宋《北宋》;《小儿药证真诀》

7.《小儿药证直诀》

8.《温病条辨·解儿难》;吴瑭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B

2.A

3.C

4.D

5.D

6.B

7.A

8.E

9.D 10.D 11.C

(二)B1型选择题

1.A

2.B

3.C

4.A

5.C

6.B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五、问答题

1.钱乙将小儿体质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万全提出的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高度概托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吴鞠通对小儿体质特点提出了“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

2.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中医儿科学/第二章儿科基础概要/2.1 小儿年龄分期

一、名词解释

1.围生期

2.胎儿期

3.新生儿期

二、填空题

1.按现代年龄分期,出生后29天的小儿应属于期;3周岁的小儿应属于期;出生后10天的小儿应属于期。

2.孕期28周到出生后7天为止,定为期。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从出生到28天,称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幼童期 E.儿童期2.围生期是指()

A.从出生到生后28天 B.孕期28周到生后7天 C.从受孕到分娩D.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E.孕期28周到生后28天

3.幼童期是指()

A.从出生到生后28天 B.孕期28周到生后7天

C.1~3岁 D.3~6岁 E.6~12岁

4、孕妇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如物理、药理、感染、营养缺乏等,往往导致流产、死胎等,常发生于孕后前()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二)B1型选择题

A.从出生到生后28天 B.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C.1~3岁 D.3~6岁 E.6~12岁

1.婴儿期是指()

2.幼儿期是指()

3.幼童期是指()

A.围生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幼童期

E.学龄期

4.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5.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四、判断题

1.围生期小儿死亡率最高。

2.当前国际上将孕期28周到出生止定为围生期。

3.从1周岁到5周岁为幼儿期。

4.水肿及风湿热痹好发于学龄前期儿童。

5.婴儿期好发水痘、顿咳等时行疾病。

五、问答题

1.简述婴儿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孕期28周到出生后7天止,为围生期。

2.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为胎儿期。

3.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二、填空题

1.婴儿;幼儿;新生儿

2.围生期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A 2.B 3.D 4.B

(二)B1型选择题

1.B

2.C

3.D

4.A

5.B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问答题

1.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增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同时要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中医儿科学/第二章儿科基础概要/2.2 小儿生长发育

一、名词解释

1.前囟

2.生长发育

二、填空题

1.测量体重时间,应在。

2.小儿正常血压计算公式: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

3.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是 , , 。

4.指小儿形体的增长,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

5.小儿语言发育要经过 , , 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小儿出生时的身长约为()

A.40cm B.45cm C.50cm D.55cm E.60cm

2.一周岁小儿的体重、身长、头围为()

A.体重10kg、身长65cm、头围48cm

B.体重9kg、身长65cm、头围46cm

C.体重10kg、身长75cm、头围46cm

D.体重9kg、身长75cm、头围42cm

E.体重9kg、身长75cm、头围48cm

3.小儿前囟门关闭时间为()

A.2~4个月 B.6个月以内 C.6~12个月

D.12~18个月 E.18~24个月

4、按公式计算,12个月小儿乳牙颗数为()

A.2~4个 B.4~6个 C.6~8个 D.8-10个 E..10~12个5.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为()

A.8~12个月 B.12~18个月 C.18~24个月

D.24~30个月 E.30~36个月

6、小儿出生时体重约为()

A.2kg B.2.5kg C.3kg D.3.5kg E.4kg

7、体重低于正常的多少者为营养不良( )

A.95% B.90% C.85% D.80% E.75%

8、4~7岁小儿每分钟脉搏约为()

A.160~120次 B.120~100次 C.110~90次 D.100~80次E.90~70次

9、按公式计算,正常4岁小儿的收缩压是()

A.88mmHg B.90mmHg C.95mmHg D.98mmHg E.100mmHg 10、正常小儿能独坐片刻的年龄一般是()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8个月

(二)B1型选择题

A.42cm B.46cm C.48cm D.50cm E.54cm

1、2岁小儿的头围约为()

2、5岁小儿的头围约为()

A.70~90次 B.80~100次 C.100~120次 D.110~130次E.120~140次

3、2~3岁小儿每分钟脉搏约为()

4、新生儿每分钟脉搏约为( )

四、判断题

1.变蒸时小儿会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属于正常表现,不需治疗。

2.部分小儿出生时后囟已闭。

3.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4.1周岁小儿体重9kg、身长75cm、头围46cm,均属正常。

5.运作发育顺序是由下到上,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进行。

五、问答题

1.试计算6岁小儿的体重、身长、血压的正常值。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前囟是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一般生后12~18个月闭合。2.生长发育是小儿区别成人的基本特点,生长是形体的增长,发育是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的成熟。

二、填空题

1.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之后

2.80+2×年龄;收缩压×2/3

3.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进展的。

4.生长;发育

5.发音,理解,表达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C 2.C 3.D 4.C 5.D 6.C 7.C 8.D 9.A 10.D

(二)B1型选择题

1.C

2.D

3.C

4.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问答题

1.体重(kg)=8+2×年龄=8+2×6=20

身长(cm)=70+7×年龄=70+7×6=112;

血压:收缩压(mmHg)=80+2×年龄=80+2×6=92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中医儿科学/第二章儿科基础概要/2.3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一、名词解释

1.纯阳

2.稚阴稚阳

3.易寒易热

4.易虚易实

二、填空题

1.小儿生理特点可归纳为和都相对不足,尤以三脏更为突出。

2.小儿病理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和。

3.小儿时期以、两脏的病证多见。

4.小儿易患脾胃疾病的原因是。

5.专变迅速主要表现为,。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在小儿外感致病因素中,占第一位的是()

A.风 B.寒 C.暑 D.湿 E.燥

2.早产的初生儿,感受寒邪后最易罹患()

A.哮喘 B.硬肿症 C.五软 D.五迟 E.解颅

3.小儿夏季特有的病证是()

A.暑风 B.暑痉 C.暑湿 D.疰夏 E.夏季热

4.小儿感冒每易挟滞,主要因为()

A.脾虚失运 B.脾常不足 C.胃降失司 D.肺常不足 E.脾胃虚弱

5.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是()

A.肺系疾病 B.脾系疾病 C.肾系疾病 D.心系疾病 E.肝系疾病

(二)B1型选择题

A.纯阳之体 B.盛阳之体 C.稚阳之体 D.稚阴之体 E.稚阴稚阳之体

1.“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是说明小儿为()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说明小儿为()

A.《幼科要略》B.《小儿病源方论》C.《颅囟经》

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辨·解儿难》

3.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4.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的著作是()

A.肺常不足 B.脾常不足 C.心常有余 D.肾常虚 E.肝常有余

5.小儿易患感冒、咳嗽,主要责之于()

6.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

7.小儿常见解颅、五迟,主要责之于()

四、判断题

1.“稚阴稚阳说”说明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一生理特点。

2.小儿纯阳是谓小儿病证易致阳亢阴亏。

3.小儿为病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五、问答题

1.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2.小儿为什么易病易变、易趋康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2.“稚”,幼稚,“阴”,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3.易寒易热是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呈阴伤阳亢,表现热的证候,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尚有容易阳虚衰脱的一面,而出现阴寒之证。

4.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或为虚实并见之症。

二、填空题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2.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3.肺;脾

4.脾常不足

5.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A 2.B 3.E 4.B 5.A

(二)B1型选择题

1.E 2.A 3.C 4.E 5.A 6.B 7D

四、判断题

1.√2.×3.√

五、问答题

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因此小儿

不仅发病容易,反应敏捷,且病因比较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对较少,故小儿病证易趋康复。

中医儿科学/第二章儿科基础概要/2.4 小儿喂养与保健

一、名词解释:

1.母乳喂养

2.螳螂子

二、填空题

1.婴儿期的喂养方式有、、三种。

2.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一般可在小儿个月时断奶,

季或小儿生病期间不宜断奶。

3.混合喂养的方法有、两种。

4.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5. 新生儿期保健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采用代授法进行混合喂养者,每日母乳哺喂次数最好不少于多少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2.胎毒主要指()

A.湿邪 B.血热 C.热毒 D.肺热 E.疮毒

3.小儿断奶的时间一般为()

A.6~8个月 B.10~12个月 C.12~18个月 D.18~24个月 E.2~

3岁

4.哮喘、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等免疫性疾病最好发于()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二)B1型选择题

A.110ml/kg B.120ml/kg C.130ml/kg D.140ml/kg E.150ml/kg

1.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量为()

2.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需水量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3.形体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出现于()

4.形体增长的第二次高峰出现于()

四、判断题

1.哺乳的姿势采取坐位较佳,婴儿啼哭未定时不宜哺乳。

2.断奶时间以10~12个月为宜,夏季是断奶的最佳季节。

3.采用代授法进行混合喂养者,每日母乳哺喂次数最好不少于3次,维持日间喂乳。

4.添加辅食应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稠到稀,由浓到淡。

5.小儿年龄越小,每日所需睡眠时间越多。

五、问答题

1.如何给小儿断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物者,称为“母乳喂养”。

2.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

二、填空题

1.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2.10~12;夏

3.补授法与代授法

4.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5.拭口洁眼、断脐护脐、祛除胎毒、洗浴衣着、生后开乳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C 2.C 3.B 4.E 5.B

(二)B1型选择题

1.A 2.E 3.B 4.E

四、判断题

1.√2.×3.×4.×5√

五、问答题

1.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一般可在小儿10~12个月时断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适当延期。断奶应逐渐减少以至停止哺乳,不可骤断。若正值夏季或小儿患病之时,应推迟断奶。

中医儿科学/第三章中医儿科临证概要/3.1 儿科诊法概要

一、名词解释

1.马牙

2.囟填

二、填空题

1.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和。

2.历代儿科医家认为儿科以诊为主。

3.指纹是指,可分为三关。

4.小儿正常指纹多数应该是。

5.问个人史中,、、及预防接种史为儿科问诊重要而特有内容。

6.囟门凹陷,称“”,可见于。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面呈红色,多为()

A.热证 B.实证 C.虚证 D.寒证 E.瘀证

2.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按诊 B.脉诊 C.问诊 D.望诊 E.闻诊

3.望诊方法中有五色主病,其中五色是()

A.红、黄、青、白、黑 B.红、黄、灰、白、黑 C.红、紫、灰、白、黑

D.红、紫、黄、白、黑 E.红、紫、黄、白、青

4.丹痧(猩红热)的舌象为()

A.地图舌 B.霉酱苔 C.杨梅舌 D.红绛舌 E.镜面舌

5.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多为()

A.脾胃虚弱 B.阴虚内热 C.阴伤津亏 D.肝肾阴虚 E.胃之气阴不足

6.发热1~2天,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A.口疮 B.鹅口疮 C.口糜 D.麻疹黏膜斑 E.痄腮的表现之一

7.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

A.痢疾 B.肠炎 C.肠套叠 D.食积 E.虫积

8.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A.3岁以内 B.1~3岁 C.3~6岁 D.1岁以内 E.1~6岁9.指纹色泽鲜红,提示()

A.虚寒 B.风寒 C.风热 D.邪热内扰 E.食滞

10.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胸满不食者,多为( )

A.湿热蕴滞 B.阴虚燥热 C.内伤乳食 D.阳明热盛 E.外感风热

(二)B1型选择题

A.乳食内积 B.腹痛 C.痰饮内伏 D.久病体虚 E.胸胁疼痛1.小儿喜伏卧者,多为()

2.小儿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多为()

A.新生儿舌象 B.幼儿舌象 C.进食后舌象 D.乳婴儿舌象

E.哭啼后舌象

3.舌红无苔,在上述哪种情况下为正常()

4.乳白苔,在上述哪种情况下为正常()

A.囟门逾期不闭 B.囟门凹陷 C.囟门高凸

D.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 E.囟门早闭

5.解颅,可见()

6.肝风内动,可见()

四、判断题

1.肝开窍于目,所以小儿睡时露睛,当属肝虚。

2.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痢疾所致。

3.察诊指纹时用手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风关推向命关,使指纹容易显露。4.小儿指纹分为风、气、命三关,正常小儿的指纹多数应该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

5.指纹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

五、问答题

1.如何概括小儿指纹的病理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称为“马牙”。

2.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

二、填空题

1.五色主病;五部配五脏

2.望

3.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风、气、命

3.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

4.胎产;喂养;生长发育

5.囟陷;阴津大伤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A 2.D 3.A 4.C 5.E 6.D 7.C 8.A 9.B 10.C

(二)B1型选择题

1.A 2.B 3.A 4.D 5.D 6.C

四、判断题

1.×2.×3.×4.√5.√

五、问答题

1.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中医儿科学/第三章中医儿科临证概要/3.2 儿科治法概要

一、名词解释

1.薰洗法

2.涂擦法

二、填空题

1.在治疗发疹性疾病中,疏风解表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2.小儿咳喘久发,辨证加用黑锡丹或参蛤散的目的是。

3.百部煎水保留灌肠,可用于治疗。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相对较大,主要由于()

A.多急性重病 B.用药后见效较慢 C.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较差D.服药多有浪费 E.药物吸收较差。

2.神曲善消()

A.谷食积 B.肉食积 C.乳积 D.麦面积 E.各种食积3.百部煎水保留灌肠,常用于治疗()

A.蛲虫病 B.痢疾 C.百日咳 D.婴幼儿腹泻 E.肺炎喘嗽4.山楂善消()

A.乳积 B.肉食积 C.谷食积 D.麦面积 E.各种食积5.麻疹发疹初期,为了透疹可配合()

A.涂敷法 B.薄贴法 C.滴鼻法 D.薰洗法 E.气雾法(二)B2型选择题

A.成人量的1/6 B.成人量的1/3 C.成人量的1/2 D.成人量

E.成人量

1.幼儿中药用量为()

2.新生儿中药用量为()

A.乳积 B.肉食油腻 C.谷食积滞 D.麦面之积 E.各种食积

3.麦芽能消()

4.莱菔子能消()

四、判断题

1.推拿疗法常用于5岁以下小儿泄泻、腹痛、厌食等疾病。

2.麦芽能消乳积,六曲善消肉食油腻,鸡内金能消各种食积。

3.小儿灸治常用艾条间接灸法,与皮肤有适当距离,以皮肤微热微红为宜。4.捏脊疗法的捏拿部位:自大椎穴起,一直捏到长强穴。

5.小儿哮喘可配合针灸、拨罐或割治疗法。

五、问答题

1.小儿治疗为何要及时、正确、谨慎?

2.简述消食导滞法的主要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薰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

2.是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的一种外治法。

二、填空题

1.汗和下消吐消温补

2.透疹

3.温肾纳气

4.蛲虫病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D 2.A 3.A 4.B 5.D

(二)B1型选择题

1.D 2.A 3.A 4.D

四、判断题

1.√2.×3.√4.×5.√

五、问答题

1.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病理特点之一为变化迅速、易虚易实,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用药时必须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容易造成疾病的发展,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同时小儿脏气清灵,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敏感,若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脏府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

2.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伤食泻、疳证等。代表方剂如保和丸、消乳丸、枳实导滞丸等。

中医儿科学/第四章新生儿疾病/4.1 胎怯

一、名词解释

2.早产儿

二、填空题

1.胎怯的病变脏腑主要在与,发病机理为、、。

2.早产儿胎龄不满周,大多数体重低于克,身长不足厘米。3.胎怯的中医辨证可分为型与型。

4.胎怯的西医常规治疗包括、、、。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生命的原始物质是()

A.气 B.血 C.阴 D.阳 E.精

2.治疗胎怯的基本法则是()

A.益气养血 B.滋阴补肾 C.健脾益肾 D.补肾培元 E.益精充髓3.肾精薄弱型胎怯的首选方剂为()

A.肥儿丸 B.菟丝子丸 C.补肾地黄丸 D.保元汤 E.济生气丸

4.胎怯的中医辨证应采用()

A.脏腑辨证 B.八纳辨证 C.六经辨证 D.三焦辨证 E.卫气营血辨证

5.肾精薄弱型胎怯治法为()

A.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B.补肾健脾,强筋壮骨 C.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D.补肾填髓,养肝强筋 E.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二)B1型选择题

A.加味六味地黄丸 B.河车八味丸 C.补肾地黄丸 D.保元汤 E.大定风珠

1.肾精薄弱型胎怯首选方剂为( )

2.肝肾亏损型五迟五软的首选方剂为()

3.脾肾两虚型癫痫的首选方剂为()

4.阴虚内动型慢惊风的首选方剂为()

四、判断题

1.胎怯并发其他合并症时,应先予治疗合并症。

2.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后体重小于2000克。

3.胎怯的病因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先天禀赋不足,病位在于肾、脾两脏。4.胎怯的关键病机是肾脾两虚,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法则。

五、问答题

1.简述胎怯的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症,又称“胎弱”。

2.早产儿胎龄未满37周,大多数体重<2500g,身长不足46cm。

二、填空题

1.脾;肾;化源未充;濡养不足;肾脾两虚。

2.37;2500;46

3.肾精薄弱;脾肾两虚

4.保暖;给氧;喂养;补充营养素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E 2.D 3.C 4.A 5.A

(二)B1型选择题

1.C 2.A 3.B 4.E

四、判断题

1.√2.×3.√4.√

五、问答题

1.胎怯的诊断要点是:①有早产、多胎,孕妇体弱、疾病、胎养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种病因,及胎盘、及脐带异常等。②新生儿出生时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无华,精神萎软,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一般体重低于2500g,身长少于46cm。

中医儿科学/第四章新生儿疾病/4.2 硬肿症

一、名词解释

1.硬肿症

二、填空题

1.硬肿症应与、相鉴别。

2.硬肿症的治疗大法为。

3.硬肿症的中医辨证可分为型、型。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硬肿症的主要病变脏腑在()

A.肺脾 B.肝脾 C.脾肾 D.肝肾 E.心脾

2.硬肿症的治疗大法为()

A.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B.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C.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D.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E.益气健脾,活血祛瘀

3.阳气虚衰型硬肿症的治疗法则为()

A.温阳健脾,调气和中 B.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C.益气健脾,温中化湿

D.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E.活血祛瘀,通络利水

4.寒凝血涩型硬肿症的治疗法则为()

A.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B.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C.温中散寒,行气健脾

D.益气健脾,散寒通络 E.祛风散寒,调气和中

(二)A2型选择题

1.新生儿症见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仰头取气,关节不利,局部皮肤肿硬,苍白,范围较广,舌淡

白,苔薄白,指纹淡红或隐伏不现,治疗的首选方剂为()

A.当归四逆汤 B.通脉四逆汤 C.四逆汤 D.回阳救逆汤 E.参附汤

2.新生儿症见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能捏起,硬肿先起于小腿、大腿,继而臀部,甚则波及上肢及面颊,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面色晦暗,舌黯红,苔薄的,指纹沉滞不显。治疗的首选方剂为()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参附汤 D.通脉四逆汤 E.小建中汤

(三)B1型选择题

A.肛温<35℃,肛-腋温差为负值,硬肿范围20%~ 50%,器官功能轻度低下

B.肛温<35℃,肛-腋温差为0或正值,硬肿范围20%~ 50%,器官功能损害明显

C.肛温<30℃,肛-腋温差为负值,硬肿范围> 50%,器官功能衰竭,DIC,肺出血

D.肛温≥35℃,肛-腋温差为O或正值,硬肿范围20%~ 50%,器官功能损害明显

E.肛温≥35℃,肛-腋温差为正值,硬肿范围<20%,器官功能改变或轻度功能低下

1.轻度新生儿硬肿症常见()

2.中度新生儿硬肿症常见()

3.重度新生儿硬肿症常见()

A.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

B.全身或局部水肿,但不硬,皮肤不红,无体温下降

C.全身或局部皮肤硬肿,肤色暗红,常无体温下降

D.多发生于身体受压及受损部位,病变局部皮肤发硬,略红肿,渐成溃疡E.患处皮肤只硬不肿,或只肿不硬,体温大多正常,一般无反应低下。4.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为()

5.新生儿水肿的临床特点为()

6.新生儿皮下坏疽的临床特点为()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参附汤 D.通脉四逆汤 E.小建中汤

7.治疗阳气虚衰型硬肿症的首选方剂为()

8.治疗寒凝血涩型硬肿症的首选方剂为()

四、判断题

1.硬肿范围较大,全身症状重者,预后不良。

2.硬肿症患儿体温不升或低下,可伴哭闹烦躁,少眠。

3.硬肿症的治疗原则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4.硬肿症寒凝血涩型的首选方剂为通脉四逆汤。

5.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感受寒冷。

五、问答题

1.试述新生儿硬肿的复温方法。

2.简述硬肿症的病因病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二、填空题

1.新生儿水肿皮下坏疽

2.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3.寒凝血涩阳气虚衰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C 2.C 3.B 4.A

(二)A2型选择题

1.E

2.B

(二)B1型选择题

1.E 2.B 3.C 4.A 5.B 6.D 7.C 8.B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问答题

1.轻者可放在26~28℃室温中,置热水袋,使其逐渐复温。重者先置26~28℃室温中,1小时后置28℃暖箱中,每1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体温达36.5℃,继续保持箱温。轻、中度患儿于6~12小时内、重度患儿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如入院前低体温已久,复温不宜过快。

2.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外因主要为护理不当,感受寒冷,或感受他病,气血运行失常。亦有部分患儿由于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病。本病的病变脏腑在脾肾,阳气虚衰、寒凝血涩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中医儿科学/第四章新生儿疾病/4.3 胎黄

一、名词解释

胎黄

二、填空题

1.胎黄又称“”,西医学称为“”,分为、两大类。

2.生理性胎黄能,毋须治疗;病理性胎黄治以为主。3.生理性胎黄,在婴儿生后出现,最明显。

4.病理性胎黄在生后天之内出现,也有在生后方现。5.治疗湿热郁蒸型、寒湿阻滞型、气滞血瘀型胎黄的首选方剂分别为、、。

6.胎黄的变证包括、。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生理性胎黄出现的时间多为()

A.出生当日 B.生后2~3日 C.生后4~5日 D.生后5~6日E.生后6~7日

2.关于病理性胎黄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后1天之内出现黄疸 B.黄疸10~14天后渐见消退

C.伴有精神萎靡,纳呆 D.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E.黄疸于生后2~3周出现

3.胎黄的发病一般与下列哪一脏腑无关()

A.肝 B.肾 C.胆 D.脾 E.胃

4.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阳黄的特点()

A.病程短 B.黄色鲜明 C.大便溏薄色灰白 D.精神疲倦,不欲吮乳

E.呕吐腹胀

5.治疗湿热郁蒸型胎黄的首选方剂是()

A.茵陈蒿汤 B.三仁汤 C.茵陈理中汤 D.甘露消毒丹

E.茵陈五苓散

6.阳黄的治疗原则为()

A.解表化湿和中 B.清热凉血解毒 C.温中化湿退黄 D.清热利湿退黄

E.化瘀消积退黄

7.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寒湿阻滞型胎黄的特点()

A.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 B.黄疸持续不退 C.纳呆恶心欲吐D.烦躁不安,口渴唇干 E.大便稀溏或呈灰白色

8.寒湿阻滞型胎黄的治疗原则为()

A.燥湿运脾 B.清热利湿 C.温中化湿 D.利水渗湿 E.化瘀消积

9.治疗寒湿阻滞型胎黄首选方剂是()

A.茵陈术附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理中汤 D.参苓白术散E.藿香正气散

(二)A2型选择题

1.胎黄症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大必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治疗首选方剂为()A.栀子柏皮汤 B.茵陈蒿汤 C.甘露消毒丹 D.犀角散加减 E.三仁汤

2.胎黄症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续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呆恶心易吐,小便深黄,大便稀溏或灰白色,甚则腹胀气急,舌质淡,苔白腻,治疗首选方剂为()

A.茵陈五苓散 B.茵陈理中汤 C.茵陈术附汤 D.参苓白术散 E.藿香正气散

3.胎黄症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较深,晦暗无华,日渐加重,右胁下痞块,纳呆,食后易吐,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苔黄,治疗首选方剂为()A.桃仁四物汤 B.少府逐瘀汤 C.膈下逐瘀汤 D.血府逐瘀汤E.复元活血汤

(三)B1型选择题

A.面色淡黄,口唇淡白 B.面目黄而晦暗 C.面色萎黄无华

D.面黄无华伴有白斑 E.面目色黄而鲜

1.湿热郁蒸型胎黄可见()

2.寒湿阻滞型胎黄可见()

A.婴儿生后1~2天 B.婴儿生后2~3天 C.婴儿生后4~5天

D.婴儿生后1天内或生后2~3周 E.生后3~周

3.生理性胎黄,黄疸出现的时间为()

4.病理性胎黄,黄疸出现的时间为()

A.生理性胎黄 B.湿热郁蒸型胎黄 C.寒湿阻滞型胎黄

D.气滞血瘀型胎黄 E.胆道不通或有阻塞而致发黄

5.茵陈蒿汤可用于治疗()

6.茵陈理中汤()

7.茵栀黄注射液可用于治疗()

四、判断题

1.生理性胎黄在婴儿生后2~3天出现,4~7天消失。

2.病理性胎黄有在的生后1天之内出现,也有的在生后2~3周方现。

3.胎黄可见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增高。

4.病理性胎黄的治疗以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

5.溶血性黄疸治疗可采用蓝光照射、换血疗法、使用酶诱导剂等。

五、问答题

1.试述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2.试述湿热郁蒸型胎黄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

二、填空题

1.胎疸,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2.自行消退,利湿退黄

3.2~3天, 4~7天

4.1 , 2~3周

5.茵陈蒿汤,茵陈理中汤,血府逐瘀汤

6.胎黄动风,胎黄虚脱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B

2.B

3.B

4.C

5.A

6.D

7.D

8.C

9.C

(二)A2型选择题

1.B

2.B

3.D

(二)B1型选择题

1.E

2.B

3.B

4.D

5.B

6.C

7.B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问答题

1.生理性胎黄在婴儿生后2~3天出现,4~7天最明显,约在生后10~14天能自行消退。一般无其他症状,眠食良好;病理性胎黄黄疸出现时间或早或迟,有在其后1天之内出现,也有在生后2~3周方现,程度重,持续时间也长,伴有精神萎靡,纳呆及相关症状。黄疸不会自行消退,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2.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小便色黄,伴有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热重者烦躁不安,口渴唇干,呕吐腹胀,甚则神昏,抽搐,舌红苔黄。治法:清热利湿。方剂:茵陈蒿汤加减。

中医儿科学/第四章新生儿疾病/4.4 脐部疾患(脐、脐疮、脐血、脐突)一、名词解释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二、填空题

1.脐湿的治疗原则为,首选方剂为。

2.脐疮的治疗原则为,首选方剂为。

3.脐血胎热内盛型的治疗原则为,首选方剂为;气不摄血型的治疗原则为,首选方剂为。

4.脐突的治法为,若脐突过大,或年龄已逾2岁,经治无效者,可考虑。

5.脐部疾患包括、、、。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脐部疾患()

A.脐湿 B.脐风 C.脐血 D.脐突 E.脐疮

2.下列哪项不是脐湿、脐疮的发生原因()

A.脐带结扎过松 B.断脐后护理不当 C.脐部为尿液所侵

D.脐带脱落过早 E.水湿邪毒所侵

3.下列哪项不是脐血的发生原因()

A.脐带结扎过松 B.脐带结扎过紧 C.胎热内盛,逼血妄行

D.中气虚弱,气不摄血 E.水湿邪毒入侵脐部

4.治疗脐湿的方法为()

A.内服五苓散 B.内服五味消毒饮 C.外用龙骨散 D.外用冰硼散

E.内服三妙丸

E.普济消毒饮

5.脐湿的治疗原则为()

A.清热解毒 B.清热利湿 C.收敛固涩 D.燥湿运脾 E.温中化湿

6.治疗胎热内盛引起的脐血的首选方剂为()

A.茜根散 B.十灰散 C.黄土汤 D.犀角地黄汤 E.归脾汤

7.治疗气不摄血引起的脐血的首选方剂为()

A.茜根散 B.十灰散 C.黄土汤 D.犀角地黄汤 E.归脾汤

(二)A2型选择题

1.新生儿症见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壮热,啼哭烦躁,唇红舌赤,口干渴,治疗的首选方剂为()

A.犀角消毒饮 B.五味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清热消毒散2.新生儿症见脐部呈半球状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手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啼哭叫闹时复突出,脐部肤色如常,治疗方法为()A.外用龙骨散 B.外用金黄散 C.外用冰硼散 D.外用压脐法 E.内服三妙丸

(二)B1型选择题

A.断脐后护理不当 B.脐带结扎过松 C.脐带结扎过紧 D.胎热内盛E.先天发育不全

1.脐湿的发病原因为()

2.脐突的发病原因为()

A.清热利湿 B.收敛固涩 C.清热解毒 D.清热凉血止血 E.益气摄血

3.脐湿的治疗原则为()

4.脐疮的治疗原则为()

A.茜根散 B.清热消毒散 C.补中益气汤 D.外用龙骨散 E.归脾汤

5.脐血胎热内盛型的首选方剂为()

6.脐血气不摄血型的首选方剂为()

四、判断题

1.脐部红肿热痛或伴脓水、糜烂者,称“脐湿”。

2.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者,称“脐血”。

3.脐湿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金黄散外敷。

4.脐突的发生与接生时断脐不当有关。

5.脐突过大,年龄已逾2岁,经多方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修补。

五、问答题

1.简述脐部疾患包括哪些。其定义各是什么。

2.脐疮的临床表现、治法及首选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而发生的病证。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或有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出者称“脐突”,亦称“脐疝”。

二、填空题

1.收敛固涩龙骨散

2.清热解毒犀角消毒饮

3.清热凉血止血茜根散益气摄血归脾汤

4.压脐法外治手术修补

5.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三、选择题

(一)A1型选择题

1.B

2.A

3.E

4.C

5.C

6.A

7.E

(一)A1型选择题

1.D

2.D

(二)B1型选择题

1.A

2.E

3.B

4.C

5.A

6.A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问答题

1.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而发生的病证。脐部湿润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