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生产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正式版)

润滑油生产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正式版)
润滑油生产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94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润滑油生产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正式版)

润滑油生产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

设备(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装置发展

我国润滑油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开始采

用溶剂脱蜡工艺。60年代溶剂脱蜡单装置规模达到

300—400kt/a。70年代由单一脱蜡工艺发展为脱蜡

脱油联合工艺,在一套装置上,同时生产脱油蜡和石

蜡。在脱蜡溶剂上,由丙酮—苯—甲苯混合溶剂逐渐

全部改为甲乙酮—甲苯混合溶剂。并陆续采用了结晶

过程多点稀释、滤液循环以及溶剂多效蒸发回收等工

艺技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润滑油生产能力不断

扩大,而需求量趋于稳定,其消耗量一直维持在3600~3900X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之间,这就促使润滑油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基础油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润滑油脱蜡生产工艺上,随着加氢异构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异构化脱蜡生产工艺在大庆炼化公司、兰州炼油厂等石化厂逐步得到运用,用以生产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目前我国主要的润滑油生产工艺还是“老三套”。

(二)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

1.组成单元

溶剂脱蜡由四个系统组成;结晶系统、制冷系统、过滤系统(包括真空密闭系统)、溶剂回收(包括溶剂干燥)系统。其相互关系如图2—22所示。

2.工艺流程

典型原则工艺流程见图2—23、图2—24。

工艺流程说明如下:

(1)结晶系统

结晶系统的流程为:原料油与预稀释溶剂(重质原料时用,轻质原料时不用)混合后,经水冷却后进人换冷套管与冷滤液换冷,使混合溶液冷却到冷点,在此点加入经预冷过的一次稀释溶剂,进入氨冷套管进行氨冷。在一次氨冷套管出口处加人过滤机高部真空滤液或二段过滤的滤液做二次稀释,再经过二次氨冷套管进行氨冷,使温度达到工艺指标。在二次氨冷套管出口处再加人经过氨冷却的三次稀释溶剂,进人过滤机进料罐。

图2—23溶剂脱蜡的典型工艺流程(结晶、过滤、真空密闭、制冷部分) I一原料油;Ⅱ一滤流;Ⅲ一蜡液;Ⅳ一溶剂

1一换冷套管结晶器;2、3一氨冷套管结晶器;4--溶剂氨冷套管结晶器;5一一段真空过滤机;

6——二汇段真空过滤机;7一滤机进料罐;8——段蜡液罐;9——二段蜡液罐;10——段滤液罐;

11——二段滤液罐;12——低压氨分离罐;13——氨压缩机;14——中间冷却器;15——高压氨分液罐;

16——氨冷凝冷却器;17——液氨储罐;18--低压氨储罐;19——真空罐;20——分液罐;2l——安全气罐

图2—24溶剂脱蜡的典型工艺流程(溶剂回收、溶剂干燥部分)

I一滤液;Ⅱ一蜡液;Ⅲ—溶剂;Ⅳ一脱蜡油;V一含油蜡

1一滤液低压蒸发塔;2--滤液高压蒸发塔;3一滤液低压蒸发塔;4--脱蜡油汽提塔;

5—蜡液低压蒸发塔;6——蜡液高压蒸发塔;7--蜡液低压蒸发塔;8--含油蜡汽提塔;

9---溶剂干燥塔;10--酮脱水塔;11一滤液加热炉;12—蜡液加热炉;13一溶剂罐;

14--湿溶剂分水罐

(2)过滤和真空密闭系统

过滤系统是使固、液两相分离。由若干台并联旋转式鼓形真空过滤机组成,连续运转操作。冷却后含

结晶蜡溶液自动流入过滤机底槽内,过滤机转鼓内抽真空,在滤布内外形成压”差,油和溶剂通过滤布进入中间储罐,即为滤液。滤布上的蜡饼经过喷淋溶剂洗涤和吸干后,用反吹气和刮刀从滤布上刮落,进入蜡液罐。滤液与原料油换冷,换冷后的滤液和蜡液分别去溶剂回收系统。

(3)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是独立的,它提供原料油、溶剂、安全气冷却时的冷量,达到脱蜡所要求的温度,使去蜡油的凝点达到质量指标。

以氨为冷冻剂,采用往复式、螺杆式或离心式冷冻机。一般采用高、低两段蒸发操作,根据工艺需要确定氨的蒸发温度。(4)溶剂回收与干燥系统滤液和蜡液中的溶剂通过蒸发回收,循环使用。滤液和蜡液溶剂回收系统均采用双效或三效蒸发。在

双效蒸发中,第一蒸发塔为低压操作,热量由与第二蒸发塔顶溶剂蒸气换热提供:第二蒸发塔为高压操作,热量由加热炉提供:第三蒸发塔为降压闪蒸塔,最后在汽提塔内用蒸汽吹出残留的溶剂,得到含溶剂量和闪点合格的去蜡油和含油蜡。三效蒸发的流程与双效蒸发基本相同,只是在低压蒸发塔与高压蒸发塔之间,增加了一个中压蒸发塔,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各蒸发塔顶回收的溶剂经换热、冷凝、冷却后进人干、湿溶剂罐。汽提塔顶含溶剂蒸汽经冷凝、冷却后进人湿溶剂分水罐。

溶剂干燥系统是从含水湿溶剂中脱除水分,使溶剂干燥,以及从含溶剂水中回收溶剂,脱除装置系统的水。湿溶剂罐内分为两层,上层为含饱和水的溶剂,下层为含少量溶剂的水层。含水溶剂经换热后,送入干燥塔,塔底用重沸器加热,酮与水形成低沸点

共沸物,由塔顶蒸出,干燥溶剂从塔底排出,冷却后进人干溶剂罐。湿溶剂罐下层含溶剂的水经换热后,进入脱酮塔,用蒸汽直接吹脱溶剂,塔顶的含溶剂蒸汽经过冷凝冷却后,回到湿溶剂分水罐。水由塔底排出,含酮量控制在0.01%以下。

(三)主要操作条件及工艺技术特点

1.主要操作条件

对于不同的润滑油溶剂脱蜡装置,其工艺操作条件有所不同,燕山石化酮苯装置主要操作条件如下:

(1) 结晶单元

(2) 过滤单元

(3)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在各润滑油溶剂脱蜡装置中差别比较大,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以燕山石化酮苯脱蜡装置为例,制冷系统主要工艺控制指标如表2—69所示。

(4) 溶剂回收及干燥系统2.工艺技术特点

(1)采用多点稀释并控制冷点温度

结晶系统稀释溶剂分3—4次加入。第一次稀释溶剂的加入点,从原来的原料油泵出口移至原料油冷却到比其凝点低15-20℃的温度处。其余各次溶剂亦根据不同原料油控制加入点温度,为蜡结晶生成及成长提供适宜条件。采用多点稀释和控制冷点温度,除可以改善蜡的结晶状态提高过滤速度外,还可以提高油蜡收率。

(2)采用二段过滤和滤液循环工艺

我国生产润滑油的原油多数是含蜡多的原油。润滑油脱蜡时,蜡膏量一般为原料油的45%—52%。为了降低蜡膏中的油含量以提高脱蜡油收率,一般采两段过滤及滤液循环工艺。其工艺流程是将第一段过滤得的含油蜡膏加入一定数量的溶剂再稀释,在比第一段温度稍高3-5℃或相同温度下,进行第二段过滤。第二段滤液与第一、二段过滤高部真空抽出的滤液共同作为结晶系统的二次及三次稀释溶剂。采用二段过滤和滤液循环工艺较一段过滤提高脱蜡油收率8%—10%,同时还降低装置能耗。

(3)采用脱蜡—脱油联合及过滤三段逆流循环工艺

我国润滑油原料中含量很高的蜡是生产石蜡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溶剂脱蜡装置上,除了采用二段过

滤和滤液循环工艺外,目前多数溶剂脱蜡装置还增加了溶剂脱油部分,构成溶剂脱油—脱蜡联合工艺流程。在原料油脱蜡的同时进行蜡膏脱油,同时得到脱蜡油和脱油石蜡。

脱蜡—脱油联合工艺流程采用部分滤液循环工艺,包括一段脱蜡两段脱油。滤液三段逆流循环是将二段脱油滤液全部作为一段脱油稀释溶剂,将一段脱油的滤液大部分作为脱蜡稀释溶剂,而小部分去蜡下油溶剂回收系统。

(四)混合溶剂及氨

1.混合溶剂及氨的作用

润滑油溶剂脱蜡的混合溶剂是丁酮、甲苯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溶剂脱蜡是含蜡原料油在选择性溶剂存在条件下,降低温度使蜡形成固体结晶,并通过溶剂对油溶解而对蜡不溶或少溶的特性,形成固液两

相,经过滤而达到蜡、油分离的过程。混合溶剂在系统中,除起选择溶解作用外,还起降低油液黏度、为结晶的形成和过滤分离创造有利条件作用。氨在润滑油溶剂脱蜡装置中作为制冷剂,利用液氨在低温下即可在氨蒸发器内蒸发(汽化),蒸发中吸收大量热量的性质来冷却原料、溶剂、安全气,实现制冷。气、液态氨的转换是通过氨压缩机增压及与外界环境换热、减压节流实现的。

2.混合溶剂及氨的主要物化性质、安全性质

混合溶剂及氨的物化性、安全性质见表2—71。

(五)原料及产品性质

1.原料性质

原料性质如表2—72所示。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一、基本概念(见资料1) 1、原油:天然原油一般都是黑色液体,其中含有几百种及至上千种倾倒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大体为石蜡基础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年产1亿两千万吨至1亿4千万吨(中国)。 2、基础油:原油在炼油厂经过减压蒸馏生的轻质产品可获得气、煤、柴油等产品,重质产品,经过进一步精制后即可获得基础油。 3、润滑油:为满足设备机具的具体润滑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础油及添加剂调制而成的产品。 4、基础油的品种一般国产分为32#、46#、68#、100#、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150BS等。进口的日本能源公司500SN、韩国1次、2次加氢基础油(高档)等 5、润滑油添加剂:添加不同性能的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的各种性能。(见资料2) 6、润滑油质量指标(见资料3、1-6) 二、车用润滑油的分类: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刹车液、润滑脂 1、什么是汽油机油、什么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级别的区分 2、什么是多级油,什么是单级油、什么是通用机油 3、5W、10W、15W、30、40、50的意思,代表的具体指标范围 4、GB标准的理化指标,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等要记牢 5、各种车型选用什么级别及黏度的油、以及夏、冬两季的选油 6、API SAE的含义国家标准、石化标准以及我们的企业标准制定有哪些 识别润滑油的规格 内燃机油 SF/CD 15W/40为例: SAE 15W/40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内燃机油黏度分类法的英文缩写 现在执行的是SAE J300 Apr。1991版本 表示该油品低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0W、5W 、10W、15W、20W等级别。“W”前面的数字越小,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能满足在更低气温条件下工作的发动机的要求 表示该油品高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20、30、40、50和50以上级别。数字越大黏度越大。可以保证润滑油在高温时仍然有足够的黏度和油膜厚度来达到润滑的效果。 另外SAE30、SAE40、SAE50只具有单黏度级别的特性,应注意适用的温度范围 API SF/CD 第一个字母“S”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SD、SE、SF、SG、SH、SJ~~等级别。 是美国石油协会对润滑油质量等级分类标准的英文缩写 第一个字母“C”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CD、CE、CF、CG-4、CH、CH-4~~等级别。 1)、API SF/CD表述的质量等级说明该油品是一种即适合汽油发动机同时又能满足柴油发动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滑管理 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 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设备管理工作总结(年终)

设备管理年终总结 2011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我车间基本围绕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的:一是保证设备的稳定、安全、长周期的运行;二是在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技术改造,提高产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部门与车间众志成城,团结一致,顺利的完成了各项技改及检修任务,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首这一年,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绩也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设备完好运行,保证生产持续稳定 经过多次技改,现我车间设备总台数400台,每月设备完好率都在99.6%以上,动静密封点泄露率都保持在要求值之内。全年设备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完全能够保证正常生产。 1.解决设备隐患 在这一年,经过多次研究探索,处理了几台长期影响正常生产的设备隐患:如引风机的振动超标;多级泵的平衡盘经常磨损;减速机振动大等问题。 2.进行计划检修 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及日常对设备运行状况的观察记录,来对主要设备安排计划检修(即预防维修)。今年主要完成了对两台离心压缩机、一台往复式压缩机等主要设备的计划检修,并根据换油品分析及换油周期将这几台设备的润滑油全部更换,通过预防维修将能造成

停机的损失和防止故障发生而投入的费用降到最低,同时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了基础。 3.应用新技术 我车间换热器管程由于水垢过厚,导致流量过小。以前采用高压清洗,但效果不明显。本次经公司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分析后,采用换热设备单独循环化学清洗。通过化学药剂使设备中的沉积物疏松、剥离并溶解,清洗后对设备的金属表面进行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聚合保护膜,达到防垢,防氧化,防腐蚀的目的,从而保护设备,延长设备寿命。从开车效果来看,该设备的流量已满足工艺要求,这次成功对我们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狠抓管理不放手,重视人才求发展 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一个企业想发展也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配合先进的管理制度,并有优秀的人才去执行、运用。 1.创文明车间,执行TPM全员管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今年我车间不光在提高产量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做了很多功课。10月份我车间积极响应公司号召,按照公司要求狠抓设备管理,推广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本年度我车间按公司要求的点检推进计划,基本完成点检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且在部分岗位已经实施,为在全车间内实行点检管理准备了充分的准备,这也为创建合格车间打好了基础!

润滑基本常识

设备润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草稿) 一、润滑材料的选用 在机器的摩擦副之间加入某种介质,使其减少摩擦和磨损,这种介质称为润滑材料,也称润滑剂。由于摩擦副的类型和性质不同,相应地对润滑材料的要求和选用也有所不同。只有按摩擦副对润滑材料的性能要求,合理的选用润滑材料,才能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尤其是现代化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生产设备,对润滑材料的耐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要求愈来愈高,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润滑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润滑基本原理 在两个相互摩擦的表面间加入润滑剂,使其形成一层润滑膜,将两摩擦表面分开,其间的直接干摩擦为润滑分子间的摩擦所代替,从而达到降低磨擦、减少磨损的目的,这就是润滑作用的基本原理。按润滑状态的不同,润滑可分为以下三种: ⑴液体润滑(完全润滑) 润滑剂所形成的油膜完全将两摩擦表面隔开,呈现油膜内层间的液体分子摩擦,称为液体润滑。获得液体润滑的方法有两种:一为液体静压润滑,即人为的将压力油输入润滑表面之间,用以平衡外载而把两表面分离;二是液体动压润滑,即利用摩擦副两表面的相对运动作用,把油带入摩擦面之间,形成压力油膜把两表面分开。流体润滑的摩擦系数为0.001~0.008。 ⑵边界润滑 润滑剂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吸附在金属表面上极薄的油膜,或与表面金属形成金皂,但不能形成流体动压效应;边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是吸附油膜或金属膜接触的相对滑动所形成的摩擦,摩擦系数为0.05~0.1。当负荷增大或速度改变时,吸附油膜或金属皂可能破裂,引起摩擦表面直接接触而形成干摩擦。 精选范本

设备经理个人简历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db13570446.html,)/个人简历 设备经理个人简历 姓名: 目前所在:中山年龄:39 户口所在:湖南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身高:170cm 体重:68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工程/设备-经理/主管/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机械维修经理/主管/工程师 工作年限:17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6500~9999元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湖北,湖南 工作经历 **公司起止年月:20XX-05~20XX-05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原材料和加工

担任职位:设备经理 工作描述:A.负责工程部技术支持及厂务设施管理(给排水、暖通、消防、制冷、通讯、供配电等)。 B.全面负责公司设备的设计、规划统筹工作。 C.主管生产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及筹划组织规划工作。 D.按照国家及公司对机械(电器)设备维护、保养的有关规定,参与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实施进行指导、检查,对结果进行鉴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E.组织或参与重大设备事故的处理,协助制定安全制度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参与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F.定期组织工程机动设备管理检查和维修。 G.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机修人员的工作,修旧利废、节约成本、降低费用。 H.定期组织下属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工作业绩: A.筹建规划了4条年产1000万米的循环管桩生产线。 B.管桩自动抓手的设计与开发。 C.自动切筋机的定型开发。 离职原因:个人发展 **公司起止年月:2005-09~20XX-05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原材料和加工 担任职位:设备主管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规定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办法 1.车间所有在册设备由机电员具体负责管理。 2.机电员对本车间设备的数量、性能、分布及使用状况应全面了解,建立完善的设备台帐、卡片和单机资料档案,做到帐、物、卡相符。 3.机电员根据三级保养制度定期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对设备的维修保养过程进行技术指导,编制作业指导书。 4.新安装或大修的设备,应由机电员和工厂设备主管部门共同按设备安装验收报告和精度逐项验收,并在完工验收单上签名验收。 5.通用设备的合理使用要求: 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操作人员领取相应设备的操作证。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功能、特点、状况。 设备的操作执行凭证上岗,严禁违反设备操作规程。 6.专用设备合理使用要求: 专用设备的范围:起重设备、焊接设备、辅助机房设备、水泵房设备、试车设备、大型机加工设备。 专用设备实行持证定人、定机,责任到人。 专用设备由责任人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责任人必须熟悉设备的技术规范、性能、使用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专用设备的精度等级实行定期校验,达不到精度等级的设备报机动处大修解决。 辅助机房、水泵房设备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做好运行记录。机器运行时应巡视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不能遗留。 7.维修人员和操作者应按工厂规定认真执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并做好保养记录。 8.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反映,维修人员及时抢修,尽量减少停机台时,并做好维修记录。 9.发生设备事故时,相关人员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报告车间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 10.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使用之后应及时保养、封存。 11.不能私自对外借出设备,必须经过主管领导同意后办好对外借出手续。 12.不得随意处理报废、闲置设备,应按工厂制度上报机动处后由公司统一处置。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知识 润滑油的作用润滑油是如何制成的? 合成基础油的优点何谓粘度? SAE粘度级粘度指标 单级粘度油和复级油API机油质量等级 如何从包装识别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什么叫“闪点”? 什么叫“倾点”?什么叫泵送温度? 什么叫运动粘度(cSt)?什么叫密度? 什么叫针入度(稠度)?什么叫滴点? 什么时候应换润滑油?工业润滑油主要有哪些? 不同品牌的同类润滑油能否混用?如何推荐润滑油? 车辆用油主要有哪些?摩托车二冲程油和四冲程油的区别? 是否车辆使用越高级别的油越好? 一、润滑油作用: 减少磨擦、减少磨损。 冷却系统。 润滑油的油膜有密封作用。 防止生锈。 清洁系统。 可传递压力和温度。 二、润滑油是如何制成的? 从石蜡基的原油中提取矿物基油,按用途加上添加剂混和。(合成油是用合成基础油加上添加剂混和)合成型油品和矿物油品不可混用,合成型油成本高所以售价也高。 三、合成基础油的优点: 高粘度指数——需较少的粘度指数改进剂,沉淀少。 ——减少粘结和研磨现象,品质稳定。

不易挥发——耗油量低,排放少。 低倾点——低温流动性好,启动性好,磨损低。 四、何谓粘度? 按不同需要,油品制成各种稀薄粘稠不同的产品,油品这种不同程度的粘稠称为粘度。把粘稠分为等级则为粘度级。温度升高粘度下降,压力升高粘度增加,剪切率增大粘度下降。 五、SAE粘度级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并颁布的润滑油粘度等级。(ISO/ASTM粘度级是国际标准协会工业用润滑油使用的粘度级)加上后标“W”是表示用于冬季,15W。 六、粘度指数 所有油品,加热时会变稀、遇冷时会变稠。但各种油对粘度/温度的效应敏感度不同,故用粘度指数(VI)来表示,在温度变化下粘度变化相对小的称为较高的粘度指数。 七、单级粘度油和复级粘度油 只适用于变化不大的某种温度条件使用的油叫单级粘度油,在温度变化范围较大都能使用的油我们叫它为复级粘度油。 八、API机油质量等级 由美国石油协会制定的,对机油质量的等级划分。汽油发动机用S开头,从SA到SJ,柴油发动机用C开头,CA到CH4,字母越后等级越高。 九、如何从包装上识别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 如果包装上只标有API S*的是汽油车用的汽油机油。 如果包装上只标有API C*的是柴油车用的柴油机油。 若然罐上只标API S*/C*或C*/S*,是适用于混合车队的柴汽油两用机油,一般来说:S在前的更适 合与汽油车,C在前面的更适合柴油车,但最终应根据API的等级来决定使用。 十、什么叫闪点? 润滑油在加热的情况下粘度会下降变稀、分子运动会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润滑油在火花产生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适应于生产车间全体工作人员。 第一章生产管理 一、生产纪律 1、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产品规格要求生产。 2、爱惜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各种包装材料,严禁损坏,杜绝浪费。 3、员工必须服从合理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岗位的工作,不得故意叼难、疏忽或拒绝班长或上级主管命令,对不服从者按公司管理制度执行处罚 4、。严禁私自外出,有事必须向生产主管请假。 5、保持车间环境卫生,不准在车间乱扔杂物,每次生产任务完成后要将地面清扫干净。 二、操作规程 1、正确使用生产设备,严格按照操作工艺流程进行,非相关人员严禁乱动生产设备。 2、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生产,严禁因抢时间跳工艺而产品质量,若因抢时间造成原材料浪费的按原价赔偿。 3、员工在工序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损坏物料,工具设备等,违者按原价赔偿。 4、所有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有违规操作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5、操作机器要切实做到人离关机,停止使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 6、员工上岗作业时必须佩戴及使用防护用品。 三、产品质量 1、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保证产品质量。 2、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品不进入下道工序。 5、上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停工随时关水关电,离开工位时必须关好水电。 四、安全生产 1、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出现任何事故。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注意搬运机械的操作,防止压伤、撞伤。

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 1、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生产设备管理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 中,在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和环境的安全。 2、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公司生产特点、工艺要求广泛搜集信息,合理 使用生产设备。 3、对设备维修、保养、更换做好记录。 二、设备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 3、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4、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 知识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设备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设备操作工人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 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2、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设 备“点检”位置和技术要求。 3、预检预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设备管理人员 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从本质上的安全性。 四、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2、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1)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2)管线、阀门做到不渗不漏。 3)做好设备经常性的润滑、紧固、防腐等工作。 4)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朮状况良好。 5)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养护记录。 6)保持设备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好 五、设备检查制度 1、生产部设备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录 在《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上。 2、每半年由使用部门组织维修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 设备大修计划。备大修前必须制定修理工时,停歇时间,材料消耗,清洗用油及 维修费用。 3、设备大修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的验收,并在《设备维修登记表》上作 好记录。 4、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 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对 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 六、设备更新改造管理工作 1、经过技术论证后,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高设备的综合 安全技术水平,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2、设备改造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不能轻易蛮干,必须按照申请、论证、批准 的基本程序运行。 七、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制度 建立设备技术管理档案,记载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状态。按照设备选购,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更新改造等程序运行。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要填写规定的管理 表格存档保存。

润滑油知识手册

润滑油知识手册(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润滑油基础知识手册 一、润滑油基本简介 1、润滑油的基本概念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润滑油的主要作用 (1)冷却作用: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动力输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辅助机构的驱动上;其余大部分热量除随废气排到大气中外,还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2)洗涤作用:发动机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污物。如吸入空气中带来的砂土、灰尘,混合气燃烧后形成的积炭,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机件间摩擦产生金属屑等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另外,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3)密封作用: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4)防锈作用: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润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5)消除冲击载荷: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开始燃烧,气缸压力急剧上升。这时,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将缓和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等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发动机平稳工作,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车间车间生产设备管理方案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方案 一、车间设备统一管理的目的和定位: 机器设备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化工业生产条件下更是如此。由于目前主要的生产活动是人工操纵机器设备,由设备直接完成的,因此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技术状况。同时,由于机器设备的日益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设备投资越来越火,与机器设备有关的费用,如折旧费、维修费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搞好设备管理,不断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和利用效率,减少设备维修所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对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道理也就在于此。 二、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负责人——操作负责人 负责人:负责车间设备综合性管理。 制订设备保养、维修计划;编制维修技术文件(包括:备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工具明细表、定维修工艺、定维修标准、定时定额、定工期等等); 专职负责人:负责车间全部设备使用、保养、检修管理工作。 设备完好检查、技术状态检测、技术质量评估;保养用品准备、备件、材料准备;工具准备、编制作业计划、修理施工作业;保养实施、运行状态监测。 操作负责人:负责正在使用设备的维护。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机器设备,不得私自更改使用方法。 三、设备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设备登记造册,建有台帐。台帐包括:序号、固定资产号、名称规格、启用时间、原值、制造单位、功率、安装位置、设备类别、主体材质、重量、制造日期、附电机型号、位置号、

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新设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 制定本公司新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并切实执行,确保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新设备的完好率,减少和防止新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新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公用工程设备的管理。 12(1面的管理。 (2)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贯彻执行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SOP ),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认真做好新设备运行记录,抓好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新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认真做好设备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日常检修和定期维护工作。

认真填写新设备巡检记录,新设备检修及维护记录。 (4)新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每年年底制定出下一年度车间新设备大检修计划,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设备更新和改造计划。检修或改造方案经过讨论批准,并贯彻执行。 (5)计量器具的管理 质管部计量负责人应按生产工艺及质量检验的要求制订计量器具的校验程序和管理制度,负责对用于生产和检验相关的仪器、仪表、量器、衡器等的适用范围和精密度进行校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有明显的状态。 3 (1 1 2 3 4 (3 1 2 (4 1 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新设备的使用情况、润滑情况、易损件的磨损情况、易松动件的紧固情况、管道及密封件的泄漏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生产正常运行。2)日常检修:新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者管道阀门等有跑、冒、滴、漏现象,操作人员应及时通知机修人员,要求机修人员及时进行修理。 3)定期维护:每年对主要新设备分别进行一次大修和一次小修,对次要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次要新设备的检查:普遍对设备进行清洁、紧固件扭紧,以及防锈润滑,局部解体检查、调整等工作,由生产车间完成,一般一年进行一次。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 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 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 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d. 工作环境:潮湿环境及有气雾的环境应选用抗乳化性强、油性及防锈性好的油品,粉尘较大的环境应注意防尘 密封。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应选择抗腐蚀性能好的油品。 ④润滑工作的“五定”“三过滤” 设备润滑工作“五定”“三过滤”是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搞好设备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其内容是: 五定:

【管理制度】化工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汇编(doc 220页)

【管理制度】化工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汇编(doc 22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双兴公司ABS一车间设备管理制度 制度类别:设备制度管理编号:SX/G-ABS1-01-A/0-2013 双兴公司ABS一车间 设备管理制度 编制:王晓南于海波杨树林 审核:符绍鹏 批准:鄢如丰 2013年-08-01发布 2013年-8-10 实施起草部门:ABS一车间设备

前言 为了加强我车间设备、能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其更加规范、科学、精细。更好的保障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套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使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真正做到设备的监督检查考核、发挥职能处室的作用,又鉴于目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和油气装卸码头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3〕20号)和北方华锦《石油化工企业和石油库安全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北华安字〔2013〕113号)精神,深刻吸取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操作、违规动火,检维修管理、现场管理、承包商管理不到位,反复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根据辽通公司《石油化工企业和石油库安全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结合双兴分公司实际制定双兴分公司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实施方案,我们从新修订整理了适合我公司实际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本次的ABS一车间设备管理制度是根据双兴公司设备管理制度按照辽通公司管理制度相关内容进行修订,避免了制度冲突的现象。 《双兴公司ABS一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综合管理制度、机械专业管理制度、,共包括五十七项规章制度。 我们在编制本册管理制度时尽量将有的管理制度都收录进来,但工作难免有疏忽,各位设备管理人员及使用本制度手册者发现请问题及时与设备处联系进行记录,以便在下次修订时候进行修改。 编委 2013年8月10日

设备履历表

1 目的 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和有效性,确定改进的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有关过程。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对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场所做出规定。 3.2 各部门、车间按照管理者代表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数据,确定 改进的方向。 3.3 全质办根据分析结果对有改进需求的项目提请相关部门制定 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 施效果。 4 工作程序 4.1 数据分析的场所 管理者代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对有关质量管理 体系运作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以及产品生产的符 合性、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数据,要求各有关部门对数据 进行收集、分析,确定改进的方向。 4.1.1 业务部负责对有关顾客满意度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4.1.2 品管部负责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及过程和产品的变化特性及趋势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4.1.3 采购部负责对供方的质量控制能力和供货及时性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4.1.4 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质量目标实现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4.2 数据收集 数据的收集可以直接采用已有的质量记录,也可以采用交谈、 调查等方式。 4.3 数据分析 通常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的统计技术有:统计 表、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因果图等。 4.3.1 业务部每月月底将顾客意见(含顾客投诉)和需求汇总整理,找出主要问题,提请相关部门做出纠正。业务部每半年一次 制定“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分发给顾客,经顾客反馈回来后, 进行集中处理,用直方图分析顾客满意度,用排列图找出顾 客最不满意项目。 4.3.2 品管部根据有关监视和测量记录,利用控制图对特殊工序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进行分析;利用直方图对出货产品合格率进 行统计,并与已确定的量化目标做出比较,确定体系的适宜 性和有效性;利用因果图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找出主要原因。

生产车间管理方法

生产车间管理方法 均衡生产,调度有序 1、配合公司,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结合本部的生产实力,具体组织生产计划的实施工作。 2、负责实施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贯彻落实致班组。 3、制定和执行现场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从而使生产的产品,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保证进度和质量。 4、实现全面均衡有节奏的同步生产,使最终的生产便于包装及装箱。 产品质量控制有力 1、车间主任接单后,先组织各组现场管理人员,分析该款标准样衣的工艺特点,仔细阅读工艺单的制作要 求。 2、对标准样衣的各个部位协商制定质量标准,制定工艺流程。 3、新款上线前务必督促有关现场管理员制作产前样、对一线生产员工缝制辅导到位,要求组长、质检人员 进行巡检和半成品抽检。 4、严格要求并督促各组员工按工艺标准进行缝制,并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供大货样。 5、各款在上线生产前即将生产时,有关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本班组员工开生产例会或早会,对该款做详细 的说明,并将技术部提供的样衣、工艺单及质量标准标准书面通知,公布于众。 6、车间主任必须组织督促各现场管理员将质量问题解决于车位之上,处理于成品之前,以保降低成品的返 工率,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定员定额、先进合理 1、车间主任可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归类所下单中各款式的性质,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 水平,结合自身对车间各班的了解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到位,并固定人员生产,督促日产进度及现 场收尾工作。 2、因公司分类为不同档次的产品,并且各个客户对品质要求水准不同,针对此类情况,结合厂部目前的 生产实力,为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①现将车间缝制员工分为A、B两类,A类为缝制素质优 等,B类为缝制素质差等,隔开进行有效的安排生产。②分别在每年的3、10两月份开展质量创新活动, 充分发挥员工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着重从人性化管理上做文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时 ⒈车间主任必需及时追踪正下单的原辅材料,如有需上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处理。 ⒉组织车间各有关人员做好一切产前准备工作:如生产设备的配置,有关人员的调配,有关工具的搭配等。 ⒊配合技术部准备好有关需用的定位板、实样板等各类生产前的必备用品,使每款上线,都井井有条,临阵不乱。 l纪律严明、考核严格 ⒈严格执行厂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管理制度,对违反本厂管理制度人员,视情节轻重,按规章制度有关条款予以处罚。 ⒉督促每位员工准时上下班,做好车间有关人员的考勤制度。 ⒊对考勤制度做到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事实为根据。

生产车间管理办法(2018最新版)

生产车间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本规定适用于生产车间全体员工。 二、员工管理 1.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普通话,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地方观念或省籍区分。 2.全体员工须按要求佩戴厂牌(应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必须换工作鞋或工作服进入车间。 3.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如加班依生产需要临时通知。 4. 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须提前10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要请假,上、下班须排队依次打卡。严禁代打卡及无上班、加班打卡。违者依《考勤管理办法》处理。 5.工作时间内,车间主管、品管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生产线拉长或助拉申请方能离岗。 6.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车间拉长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7.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拉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集体进入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8.禁止在车间吃饭、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注:脱岗:指打卡后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区域。违者依《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处理。 9.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10.未经厂办允许或与公事无关,员工一律不得进入工厂办公楼。 11.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台或流水线上,违者《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处理。 12.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线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13.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14.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拉长/助拉/物料员确认,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装线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如:零配件、纸箱等)退回临时周转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生产过程中各拉线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料。否则,对责任人依据《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处理。 15.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配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16.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 17.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 18.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如:电批、烙铁、风批、螺丝刀、老虎钳等),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辅料员放置,否则以违规论处。 19.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生产线管理人员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产线负责人的管理,对不服从安排将按《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处理。 20.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船舶及机械润滑油基本知识百度文库

船舶与机械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关乎内燃机工作的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以与寿命,若选用不当,轻者油耗上升成本增加,重者故障增多甚至损坏发动机。 发动机说明书中都有制造商推荐的润滑油牌号。没有充足的理由和绝对把握, 不可改变润滑油品种、牌号和规格。 选择润滑油,各种指标都不得低于柴油机生产厂商推荐范围,绝不可选用低于发动机制造商推荐的质量等级的润滑油。选择润滑油,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机械摩擦、润滑机理,深刻理解和全面考虑发动机的结构、工作环境、功率、 燃油品质等因素并经过认真论证,而且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润滑油知识,了解润滑油生产工艺流程、添加剂种类和作用,熟知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分类 方法、油品牌号与其中各符号的意义。 本文介绍润滑油的生产过程、理化性能指标、分类方法、油品牌号等,为读者以柴油机生产厂商推荐为主要依据选择润滑油时提供参考。 1、船用(矿物润滑油的生产 成品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合而成的。基础油又分为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两类。 合成基础油,用化学方法合成,性能比矿物基础油好,能满足矿物油所不能 满足的某些使用要求,但成本昂贵,目前使用范围十分有限。 矿物基础油,由石油原油炼制而成,应用广泛,占基础油的 95%以上。船用润滑油几乎百分之百是矿物基础油调制而成。 1.1原油分馏产生(矿物基础油 原油先后在常压分馏塔和减压分馏塔内分馏。原理和过程示意图如图 1。

(1常压分馏(在常压分馏塔内完成 常压分馏塔,压力同大气,自下而上温度渐低。 经加热的原油进入常压分馏塔后,各种烃类气化上升——沸点高的重馏分,在温度较高的下部就凝结分流;沸点越低的轻馏分,越能上升到温度较低的分馏塔上部分流。因此,由塔顶到塔底得到的馏分由轻到重:塔顶是汽油馏分,往下依次是煤油、轻柴油、重柴油馏分,沸点大于 350℃的馏分称为重油,原油中未气化的部分称为残渣油从常压分馏塔底部排出。常压分馏所得的重油,是炼制基础油的主要原料。 (2减压分馏 为了得到不同性质的基础油,需进一步分馏重油将其分割成窄馏分。但是重油沸点高达 300~700℃,若仍用常压分馏,某些烃类会裂化分解,无法得到所需的润滑油馏分。因此,将重油加热后进一步减压分馏(或称低压分馏。 减压分馏在减压分馏塔内完成。减压分馏塔,用抽真空方法将塔内绝对压力降低到 1~8 ,温度也是由下而上逐渐降低,将重油分馏出所需的各种轻质基础油、中质基础油、重质基础油和渣油基础油。 轻质基础油,主要用作高速轻载机械的润滑油和绝缘油(如透平油、变压器油的原料。 中质基础油,主要用作中等载荷的发动机(如小汽车等和相当要求的工业机械润滑油的原料。 重质基础油,主要用作重载发动机(如船用柴油机等润滑油的原料。渣油基础油,是制造高黏度润滑油例如气缸油、齿轮油等润滑油的原料。 图 1原油分馏原理和过程示意图 1.2润滑基础油的精制

车用润滑油使用的基本知识

车用润滑油 一润滑油在设备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运动的设备离不开润滑剂,润滑油的品质和使用方法与设备故障关系密切,虽然在车辆或设备的操作费用中,润滑油费用仅占0.5%~1.5%,但润滑油的质量不合适或使用不当,是发生故障的重要根源,据日本机械振兴协会对企业的14种原因引发的700次机械故障调查,因润滑不良发生的故障166次,占25.7%,润滑方法不当的92次,占14.3%,与润滑有关的共占40%,因此搞好润滑是减少故障的极重要一环。 二润滑原理 任何运动部件的工作表面即使经过极为精密的加工,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粗糙度,在相对运动中就必然要产生摩擦而消耗一定的功率,同时引起发热和磨损。为了减少上述磨损和功率消耗,在两个相对运动的部件表面之间加入一层润滑油使两者完全隔开,即处于完全的液体状态,以减少功率消耗和机械磨损。清洁的润滑油经油泵升压后,通过润滑油管路源源不断的被送至发动机相对运动部件的工作表面,利用油楔作用形成一层薄的润滑油膜,从而实现以液体摩擦代替运动部件间的干摩擦,减少零件磨损和功率消耗。 三润滑油的主要功能 1、润滑及减低摩擦阻力 润滑油的作用,就是润滑发动机内的各部机件,并在两者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以减低摩擦阻力,降低磨损,使运作更顺畅,减少动力消耗。 2、冷却散热 导出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燃烧传导的热量,使机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降

低发动机的温度。润滑油冷却带走的热量一般为总热量的6%~14%。3、密封作用 辅助活塞环密封,防止燃气窜入曲轴箱,以保持气缸压力,减少功率损失并避免曲轴箱受燃气污染。 4、清洁分散作用 清洗活塞积碳、有害杂质和未燃烧尽的不溶物资,分散氧化产物和油泥,使这些污染物远离润滑表面。 5、防锈防腐作用 防止润滑部位锈蚀,中和燃料燃烧的酸性产物及机油氧化产生的有机酸,减少金属部件的腐蚀。 四良好的润滑油应具备以下特点 1、良好的黏度温度特性 黏度指数是衡量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数值。其数值愈大,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小,从而能适应更广阔的工作温度范围。 2、低挥发性 在高温运转的时候,必须保持低挥发性,减低润滑油耗量,从而减少添加润滑油的次数。 3、清洁分散性 通过加入的清洁剂和分散剂,预防积碳在活塞环的积聚,有效地防止活塞环卡死。 4、良好的抗磨特性 向机件提供高效保护膜,避免苛刻运转的工件发生磨损。 5、抗泡沫性 避免泡沫在润滑油中形成并使油膜破裂,从而降低润滑油的氧化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