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金钱观——以《高老头》为例

浅析马克思主义金钱观——以《高老头》为例
浅析马克思主义金钱观——以《高老头》为例

浅析马克思主义金钱观——以《高老头》为例

发表时间:2018-01-04T13:42:00.47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1月作者:田梦林[导读] 巴尔扎克对当时掌握国家命脉、骄奢淫逸的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深恶痛绝。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科学地揭示了金钱的本质,认为金钱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应该为人类服务,人类也应当成为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类的一切关系统统都被异化了。这一点,在巴尔扎克

的《高老头》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金钱异化现金交易巴尔扎克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颇丰。早期在律师和公证人事务所实习的经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巴尔扎克对当时掌握国家命脉、骄奢淫逸的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深恶痛绝。因而能够以辛辣讽刺的笔触,写出巴黎社会的面貌。而作为《人间喜剧》序幕开端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则被公认为这部巨著的奠基之作。

《高老头》整部小说,由四条线索构成,但在整体的处理过程中,以贵族青年拉斯蒂涅的堕落和高老头的悲惨命运作为全文的两条主线。在小说中,巴尔扎克以其敏锐的视角,为人们勾勒出整个巴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世相。本文拟从金钱异化下的欲望、亲情、爱情、友情四个角度来进一步揭示悲剧人物及其命运的成因。

一、金钱异化下的欲望

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十九世纪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在这一波风潮的影响下,当时的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高老头》整部小说的发生背景是坐落在圣日内维新街上的伏盖公寓。小说的主人公高里奥,早年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司务,但是法国大革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机:革命中,他机警灵便,盘下了东家的铺子,采取投机等手段发了大财,几年间,便由一个普通的面条商变成了拥有百万资金的大富豪。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7.]高老头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则发家致富,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成为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然而,最终也成为了金钱、权势和财富的牺牲品。而这家公寓的主人伏盖太太,对于公寓内的房客,她自有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她按照膳宿费的数目,对各人定下照顾和尊敬的分寸。让伏盖太太另眼相看的,是住在二楼的房客高里奥。高里奥刚搬来时,过着的富足生活,让伏盖太太赞赏不已。她尊敬的称呼他为高里奥先生,甚至动了再嫁的念头。而一旦计划失败,她便变着法地报复高老头。

让高老头牵肠挂肚的两个女儿,则过着奢侈的生活。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做贵族太太,大女儿阿娜斯大齐,便恳请父亲把她嫁给了特雷斯多伯爵;而二女儿但斐纳,则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享乐欲望,两个女儿对父亲变相压榨,在父亲资产丰厚时,女儿女婿都很尊敬他,高老头也受到了极端的奉承体贴,这让高老头洋洋得意。而一旦被榨干吃尽,做父亲的则被一脚踢开,直至惨死。两个女儿原始欲望的遮羞布,真正爱的只是金钱,而非父亲。

没落的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在初次进入巴黎时,还是个清白老实的穷大学生。可是,在目睹了人性泯灭、道德堕落的世相以后,拉斯蒂涅动摇了,奢侈的欲望开始像魔鬼般咬着他的心。在埋葬了高老头以后,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

二、金钱异化了的亲情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披露道:“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柳鸣九.法兰西文学大师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5.]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不断上升,金钱的作用日益突出,金钱已俨然成为整个社会的轴心,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家庭,父女之爱、姐妹情谊,一切都为金钱所操纵。

妻子死后,高老头把全部的痴情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最大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可是,高老头的无私付出没有换来两个女儿的感激涕零,她们反而变本加厉,不肯承认父亲,当他是垃圾一样扫地出门。而一旦有所需求,她们便再过来舔他的手,导致做父亲的开销日益减少,生活艰难。他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倾尽了全部的心血和慈爱,又在一天内给了他全部的财产两个女儿任凭父亲吃尽当光。最后,柠檬被榨干,便把剩下的果皮扔到了大街上。在姐妹俩的争执中,高老头犯了病,临终前渴望再见女儿一面,可是两个自私成性的女儿,为了参加跳舞会,不惜踩着父亲的身体走过去。高老头直到临终前才彻底觉醒,发出了让人痛惜的感叹:“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全部给她们,她们就会来,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92.]高老头在死后的处境更加凄惨,拉斯蒂涅两姐妹处奔走都一无所获,理由竟是“先生跟太太谢绝一切宾客。他们的父亲死了,悲痛得不得了。”[ 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2.] 高老头的死,是时代与个人的双重悲剧。他的父爱具有两重性:既有封建宗法观念的成分,又有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成分。[ 黄俊祥.简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描写[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103.]是他一手培养了女儿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最后自食其果,成为了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所谓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全是靠着金钱来维系的。

而阿娜斯大齐与但斐纳这两个至亲姐妹,用尽心机,几乎反目成仇。在得知姐姐的情夫欠债以后,但斐纳用几乎嘲讽的语气说道:“女人的名誉、家庭的名誉真是太脆弱了!姐姐受到侮辱,我也跟着丢了脸。”[ 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14.]这还不算,为了一万两千法郎,姐妹俩当着父亲的面吵了起来,最终导致父亲突发脑溢血身亡。

金钱对人的腐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与人之间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关系了。

三、金钱异化了的爱情

巴尔扎克早年债台高筑的经历让他对社会、金钱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在资产阶级人欲横流的现实面前,爱情不堪一击,金钱则成为了唯一的标准。特阿瞿达侯爵虽然天天山盟海誓,实则是在做戏。鲍赛昂夫人也心甘情愿的受他蒙蔽。在阿霍达侯爵看清楚社会的本质后,为了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转头去迎娶资产阶级小姐,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的情妇。鲍赛昂夫人在与资产阶级的角逐中,以失败收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