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

知识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医学免疫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实现免疫防卫

功能。

1)固有免疫应答:①吞噬细胞有吞噬病原体作用

②皮肤黏膜的物理组挡作用

③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化学作用

④自然杀伤(NK)细胞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⑤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抗菌分子,如补体。

2)适应性免疫应答:T及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2、免疫组织和器官包括:周围淋巴器官和组织,如淋巴结、脾及中枢淋巴器官、骨

髓、胸腺。

3、免疫的功能

①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抗原异物,反之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消除损伤、衰老的细胞,反之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的细胞,反之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

免疫分子

1、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①分泌型(sIg):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②膜结合型(mIg):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抗体(Ab):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具有免疫功能。抗体活性存在于α、β和γ球蛋白区。

△Ig结构:由2条重链(H链)和2条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

①重链和轻链:依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将Ig分为IgM,IgD, IgG, IgA,

IgE五类。

②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重链和轻链的V区和C区分别称为V

H 、V

L

和C

H

、C

L

③铰链区

④功能区:L链有V

L 和C

L

两个功能区,H链有V

H

、C

H1

、C

H2

、C

H3

四个功能区,有的Ig有

C H4共五个功能区组成。高变区(HVR):V

H

和V

L

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

序更衣变化,称为高变区(HVR),有叫决定簇互补区(CDR)。

⑤水解片段:

木瓜酶水解片段→2个相同的Fab段(抗原结合片段)和1个Fc段(可结晶片段)。每

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重链和轻链的V

H、C

H1

组成,Fc段相当于IgG的C

H2

、C

H3

功能

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一个F(ab’)

2

段和若干小分子片段PFc’

J链和分泌片

△Ig功能:识别特异性结合抗原,C区功能主要如下:

①激活补体

②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a.调理作用(增强吞噬功能);b.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ADCC)(NK细胞、巨噬细胞结合抗体的Fc段,杀伤靶细胞);c.介导I型超敏反应(如IgE)

③穿过胎盘和黏膜:IgG唯一穿过胎盘的;s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

△血清分型

①Ig的同种型: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的标志,主要位于C

H 和C

L

上。根据抗原决定簇的不同,分为以下:

类:据C

H

抗原性的差异,将H链分为μ、δ、γ、α、ε

亚类:同一类Ig由于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二硫键数目的差异,分为不同亚类。

型:据C

L

抗原性差异将L链分为κ、λ两型。

亚型:据λ轻链恒定区个别氨基酸差异进一步分为λ1、λ2、λ3、λ4.

②Ig的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的分子抗原性不同,可作为一种遗传标

记,主要分别于C

H 和C

L

上。

③Ig的独特性:每一种特异性Ig的V区上的抗原特异性。

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IgG:①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是血液和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

②免疫学效应,如调理作用、ADCC作用,IgG

1、 IgG

2

、IgG

3

的C

H

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③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

④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2)IgM:①Ig中分子量最大;

②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升高,表明

胎儿曾有宫内感染;

③杀菌、溶菌、激活抗体、促进吞噬等作用显着高于IgG;

④天然血型抗体是IgM类别。

3)IgA:①以单体形式存在;

②局部黏膜抗感染免疫最重要的Ig;

③产妇初乳含SigA

4)IgD:血清含量很低。

5)IgE:血清含量极低,亲细胞抗体,其C

H2-C

H3

功能区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上

的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3、抗体的制备

①多克隆抗体:包含多种抗原决定基的抗原物质免疫动物,刺激多个B细胞产

生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的混合物。

②单克隆抗体:大多数抗原分子具有多个抗原决定基或称表位,每个表位均可

刺激机体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4、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成

①补体的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

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的MBL、丝氨酸蛋白酶;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上述三

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

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③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性效应的受体。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

生细胞。

△激活途径

①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②MBL途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

③旁路途径:病原微生物提供接触表面,从C3开始激活

3条途径具有相同的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进化和发挥感染作用过程中,不依赖抗体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先发挥作用,然后才是依赖抗体的经典途径。

※补体经典(传统)途径的激活:识别阶段(C1q、C1r、C1s参与)→活化阶段(包括C4、C2、C3。C1s作用于C4和C2产生C4b2b,是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作用于C3,成为C3b和C3a,C3b和C4b2b结合形成C4b2b3b,即C5转化酶。)→膜攻击阶段(包括C5、C6、C7、C8、C9成分。C5被C4b2b3b作用后,细胞膜上含抗原的细胞随后

C8、C9与之结合形成C5~C9,即膜攻击复合物,使细胞膜穿孔受损。)

※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生理情况下的准备阶段(C3裂解产生少量C3b,与B 因子结合形成C3bB,D因子作用于C3bB,使B因子裂解,形成C3bBb和Ba,Ba为小片段游离于液相,C3bBb即为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与P因子结合成C3bBbP成为稳定的转化酶。)→激活阶段(细菌脂多糖、肽聚糖、凝集的IgA等激活物质为C3b 和C3bBb提供了一种不被灭活的保护性微环境。C3bBb作用于C3产生更多的C3b,形成C3bBb3b或写成C3b

Bb是旁路途径的C5转化酶,作用于C5,产生C5a和C5b。后续

n

的C6~C9随后结合,作用形式和结果与经典途径相同。)

△经典途径的调节:C1抑制分子;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C4结合蛋白与补体受体1;Ⅰ因子;膜辅助蛋白;衰老加速因子。

△旁路途径的调节: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组装;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形成;促进已形成的C3转化酶解离;对旁路途径的正性调节作用。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两种调节蛋白可能是抑制MAC形成并保护正常B细胞免遭补体溶细胞作用的最重要的因子。

△补体的生物性功能:参与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补体激活过程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从而介导各种生物性效应。

①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某些微生物在无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而被溶解,对防止奈瑟菌属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②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a、调理作用:调理素与细菌及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3b、C4b和iC3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依赖调理素的吞噬作用,可能是机体抵抗全身性细菌或真菌感染的主要防御机制

b、引起炎症反应:C3a、C4a、C5a(作用最强)又被称为过敏毒素;

c、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作用。

5、细胞因子

△分类:

①白细胞介素(IL)

②干扰素(IFN):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IFN-α/β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称为Ⅰ型干扰素,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IFN-α主要由活化T 细胞核NK细胞产生,称为Ⅱ型干扰素,有免疫调节功能。

③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α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抗原刺激的T细胞、活化的NK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分泌; TNF-β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又称淋巴毒素)产生。

④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生成素、干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

⑤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⑥趋化性细胞因子

△生物学活性

①介导天然免疫:主要由单核巨细胞分泌,表现抗病毒和细菌感染作用。Ⅰ型干扰素(IFN-α/β)、IL-15和IL-12是3种重要的抗病毒细胞因子。

②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淋巴细胞的激活、生长分化和发挥效应。

③诱导凋亡:IL-2可诱导活化的细胞发生凋亡,若受损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TNF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④刺激造血:骨髓基质细胞和T细胞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的MHC通常称为HLA基因(复合体)

MHC多基因特性:Ⅰ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HLA Ⅰ类分子由重链(α

链)和β

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2-m

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Ⅱ类分子由α链和β链组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

织中的各种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的识别

起限制作用。

MHC多态性: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多基因性着重同一个个体中MHC基因

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指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的变化。

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参与T细胞识别、黏附、活化过程的CD分子主要有:CD3、CD4、CD8、CD2、CD58、

CD28/CTLA-4和CD40L等。

参与B细胞识别、黏附、活化过程的CD分子主要有:CD79α/CD79β、CD19、CD21、

CD81、CD80、CD86和CD40等。

属于CD分子的Fc受体有FcγR、FcαR和FcεR。

细胞黏附分子(C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

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和细胞间,细胞和基质

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细胞转导,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

免疫细胞

1、非特异性免疫

△上皮细胞极其作用: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体表物理屏障;皮肤和黏

膜分泌物中的杀、抑菌物质构成体表化学屏障;皮肤和某些腔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

构成体表微生物屏障。

△吞噬细胞及其作用: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包括周围血中的单核

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大类。巨噬细胞可表达MHCⅠ/Ⅱ类和

多种黏附分子,具有IgGFc受体(FcγR)、C3b受体(CRI)多种细胞因子受体等,而

无特异的抗原识别受体。

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吞噬、杀伤和消除病原微生物;分泌细胞因子(IL-1、

IL-6、IL-8、IL-12、TNF-α等)和其他炎性物质(前列素E、白三烯B4、血小板活化

因子、磷脂酶和过氧化物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抗肿瘤作用。

△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作用: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周围血和脾,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活化后可分泌IFN-γ、IFN-α、GM-CSF等,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加工处理抗原,主要是将处理后的小分子抗原片段——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组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

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途径:APC在摄取抗原性异物96小时后,可将加工处理后的小分子肽,以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共CD4+/CD8+T 细胞识别,通过表面(识别)受体与APC表面相应抗原肽介导的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途径。

2、特异免疫应答细胞

①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T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内发育成熟为T细胞,移行至周围淋巴组织。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面标志包括。

△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3转导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有丝分裂原受体:使T细胞多克隆活化,产生有丝分裂。

△细胞因子受体(CKR)

△CD分子:a、CD2分子/E受体,促进T和APC细胞相互作用;b、CD3分子,T细胞表面特有标志;c、CD4和CD8分子,成熟T细胞只表达一种,分别称为CD4+ T 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非多态区结合,CD8分子与MHCⅠ类分子非多态区结合,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相互结合;d、CD28分子可表达于全部CD4+ T 细胞和50%CD8+T细胞膜表面。

T细胞的功能:是免疫调节细胞,有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分化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和抑制)的功能。

②B淋巴细胞与特异性体液免疫

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抗体的细胞,存在于血液、淋巴结、脾、扁桃体及其他黏膜组织。主要有29种CD分子,即CD10、CD19-24、CD37、CD40、CD53、CD72-86、

CD138-139、CDW150.

主要CD分子:a、CD19、CD20分子,是人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可调节B细胞活化。

b、CD40分子,配体是CD4+ T 细胞表面的CD40L,二者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c、CD80、CD86分子,即B7-1和B7-2分子,是B细胞和其他APC表面的辅助刺激分子,其受体是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

B细胞的功能: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及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特异性免疫反应

1、抗原(Ag):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具有两种特性:①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诱导产生的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②抗原性(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

△异物性(免疫原性本质):非己物质是异物,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包括:

①抗原决定基(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②抗原决定基结构:构象决定基由空间构象形成,鉴于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一般位于分子表面;顺序(线性)决定基指一段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多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主要是T细胞决定基。

③功能性抗原决定基

④抗原的结合价: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基的数目。

⑤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⑥半抗原-载体效应

不同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性。

2、抗原的分类

①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②根据抗原和机体的亲缘关系分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同种异型抗原(血型/红细胞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自身抗原(感染、外伤和药物时)、异嗜性抗原(实际上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独特性抗原(TCR、BCR或Ig的V区有2个主要特征,一个是与抗原决定基相结合的特征,即受体或抗体;另一个是此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而成为自身免疫原,即独特型,可诱导抗独特型抗体产生。)

3、医学生重要的抗原

①类毒素和抗毒素:外毒素经甲醛溶液处理后,使其毒性丧失,仍保留原有的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常免疫马,从免疫血清中提取的抗体,称为抗毒素,可中和相应外毒素的毒性,常用于疾病治疗或紧急预防。

②嗜异性抗原: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所共有的抗原。

③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在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将CD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的分化抗原称为CD抗原/分子。

4、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APC)指能表达MHCⅡ类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即所谓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①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只有加工处理后的抗原才能被巨噬细胞提呈。

②树突状细胞(D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C最大特点是能显着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DC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再提呈给CD4+ T淋巴细胞;与MHCⅠ类分子提呈给CD8+ T 淋巴细胞。外源性脂类抗原主要通过CD1途径被DC加工和提呈。

③B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活化的B淋巴细胞能表达丰富的MHCⅡ类分子,因而具有加工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功能。

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①CD4+ 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识别阶段(CD4+ Th细胞借其TCR识别结合APC表面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产生第一激活信号,信号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Th 细胞表面有CD28分子,APC表面的B7分子是它的配体,两者结合,产生第二激活信号,即辅助刺激信号。)→激活阶段(CD4+ Th细胞活化,并表达IL-2等细胞因子受

体。在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CD4+ Th细胞分化为CD4+ Th 1细胞;在以

IL-4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下,CD4+ Th细胞分化为CD4+ Th2细胞。)→效应阶段(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产生效应。CD4+ 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但反应过强,可引起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②CD8+ 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识别阶段(CD8+ Tc细胞借TCR识别结合APC表面的抗原肽- MHCⅠ类分子复合物,产生第一激活信号,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CD8+ T细胞如CD28分子,和APC表面的B7分子结合,产生第二激活信号。)→激活阶段(Tc 细胞活化,表达IL-2等细胞因子受体。)→效应阶段(效应Tc细胞识别、结合表达特异性抗原肽- 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将其裂解。)

③细胞免疫的效应:抗胞内寄生细菌感染、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产生和病理过程。

6、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B细胞识别的抗原主要是T细胞依赖性(TD)抗原,还有T细胞不依赖(TI)抗原,B 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辅助。

△识别阶段(抗原与mIg的可变区特异结合,产生第一活化信号,与BCR组成BCR复合物将抗原刺激信号传入胞内,使B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和辅助刺激分子B7分子。CD4+ Th细胞借其TCR识别并结合APC膜表面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Th细胞表达有CD28分子,与APC膜表面B7分子结合,至此Th细胞活化,表达CD40L。)→激活阶段(BCR识别结合抗原作为激活第一信号,CD40与Th细胞表达的CD40L结合作为激活的第二信号。T、B细胞各表达多种黏附分子,互为配受体,相互结合,至此,B细胞活化。B细胞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一部分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各类抗体,发挥各种效应)。

△抗体的作用:中和作用、调理作用、细胞溶解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通过补体活化途径溶解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巨噬细胞和NK 细胞)

7、免疫调节

①T细胞亚群及其相互作用:CD4+ T细胞协助B细胞进行分化和产生抗体,CD8+ T细胞杀伤和抑制作用;Th1和Th2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参与(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涉及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移植物排斥,Th2主要参与B细胞增殖抗体产生和超敏反应性疾病)

②独特型网络调节

③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Fas(CD95)和配体FasL结合,通过Fas分子启动致死性信号转导,引起细胞一系列特征性变化,使细胞死亡。半胱天冬蛋白酶在Fas相关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8、免疫耐受

指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即抗原(Ag)不能激活T与B细胞完成特异性正免疫应答的过程,不能产生正免疫应答的相对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分为胚胎期及新生儿期接触抗原所致免疫耐受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维持免疫耐受注重抗原和机体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抗原的性质;②抗原剂量。TDAg 无论剂量高或低均可引起耐受,TIAg只有高剂量才可引起耐受。T细胞所需抗原量较B 细胞要小,发生快,持续时间长;B细胞耐受所需剂量较大,产生速度慢、持续时间短。③抗原注射途径:抗原经静脉注射最易诱导耐受,腹腔注射次之,而皮下和肌内较难。④抗原维持时间:体内存在时间越长维持耐受效果越好。⑤年龄:胚胎期或新生儿期易导致终生活长期的耐受。⑥遗传因素。⑦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临床免疫

1、超敏反应

俗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Ⅰ型、Ⅱ型、Ⅲ型由抗体介导,Ⅳ型由T细胞介导。

△Ⅰ型超敏反应:由特异性抗体IgE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主要特征是:①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②引起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③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变应原:能选择性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发生机制: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体内产生IgE抗体,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Fcε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激发阶段(释放预先储备的介质,主要有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等)→效应阶段(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

常见疾病:全身性过敏性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真菌和毛屑)、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鱼虾蟹蛋奶)

防治:①变应原检出;②脱敏疗法(小量、多次、短时间间隔注射变应原,消耗体内IgE抗体,使机体处于暂时脱敏状态,然后注射较大剂量变应原以达治疗目的);③药物治疗(肾上腺素等)。

△Ⅱ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各种细胞性抗原,如同种异型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吸附于细胞表面的药物半抗原等位于细胞表面,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抗体,这类抗体与靶细胞结合,通过抗体介导和补体介导的机制引起靶细胞溶解、损伤、功能紊乱。损伤机制包括:①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②炎症细胞聚集、活化;③抗体的ADCC作用和调理吞噬;④抗细胞受体抗体使靶细胞功能发生紊乱。

常见疾病:①输血反应(ABO血型不符出现溶血);②新生儿溶血(Rh血型不符出现溶血);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④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⑤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⑥自身免疫受体并(甲亢和重症肌无力)

△Ⅲ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可溶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IgM类抗体,两者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很小的复合物易从肾脏排出,大的复合物易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只有中等大小复合物易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膜攻击复合物造成局部组织损伤。C3a、C5a有过敏毒素作用,刺激肥大、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5a可造成血管基底膜及局部组织出血、坏死;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微血栓形成,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常见疾病:①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处有变性IgG与RF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②血清病(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抗体);③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④系统性红斑狼疮

△Ⅳ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发生过程和细胞免疫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反应过于强烈引起组织损伤。损伤特征主要表现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的炎症反应,反应慢,一般在24-72小时之后发生,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常见疾病:①接触性皮炎;②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等);

③移植排斥反应;④肉芽肿和纤维化形成。

2、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效应T细胞的现象。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因素:①隐蔽抗原释放(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处于隔绝部位的抗原称隐蔽抗原,如眼外伤使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流,可引起交感性眼炎);②自身抗原发生改变;③分子模拟;④决定基扩展;⑤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⑥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3、免疫缺陷病(IDD)

为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信号转导的缺陷。分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PIDD)、继发性免疫缺陷(SIDD,常见因素: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

4、免疫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有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将细菌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生物制品称为菌苗;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是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之一,维持时间短,约2-3周。

包括抗毒素(免疫血清)、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制剂、单抗制剂

控制工程基础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1道小题) 1.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 ) (A) 系统是由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 (B) 机械系统与生命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系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利用反馈进行控制 (C) 有些系统可控,有些系统不可控 (D) 控制系统有两大类,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闭环控制系统中( )反馈作用. (A) 依输入信号的大小而存在 (B) 不一定存在 (C) 必然存在 (D) 一定不存在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A) 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B) 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C) 功率放大系统和人工控制系统 (D) 数字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A) 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 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加 (C) 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D) 反馈是输出以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作用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A) 系统的实际输出 (B) 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 (C) 输入与输出之差 (D) 输入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 ) (A) 机床主传动系统的控制论问题 (B) 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控制论问题 (C) 自动控制机床的控制论问题 (D) 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控制论问题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7. 对于控制系统,反馈一定存在于( )中 (A) 开环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闭环系统 (D) 线性时变系统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8. 以下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确定性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B) 不确定性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C) 信号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D) 信号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以下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系统只能有一种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 C )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3. 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2s )(1s (s 10 ++,该系统为 ( B ) A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5.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 B ) A .-270° B .-° C .-90° D .0° 6. 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 A )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 C ) A .)s (G 1) s (G + B .)s (H )s (G 11 + C . ) s (H )s (G 1) s (G + D . ) s (H )s (G 1) s (G - 8. 一阶系统G(s)= 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 )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9.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10.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D )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11.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1 Ts K +,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R(ω)是 ( A ) A . 2 2 T 1K ω+ B .-2 2T 1K ω+

2019年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 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我国农村居民前五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 A.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B.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C.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 D.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食管癌 E.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答案】E 【解析】没有试题分析 2.血检间日疟患者的适宜采血时间是()。 A.发作开始时 B.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C.发作后48小时 D.发作后72小时 E.发作后1周左右 【答案】B 【解析】在间日疟疾发作开始时,受染红细胞较少,而在数小时至10余小时期间,患者血液中可发现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各期发育,此时采血最为适宜。 3.关于麻风分枝杆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抗酸性 B.典型胞内菌 C.不能体外人工培养 D.不具耐药性 E.可为持久菌 【答案】D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应用氨苯砜(DDS)治疗麻风病,之后出现了耐药病例,目前主张采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以防耐药性的产生。 4.下列不属于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遭传播 C.输血传播 D.母婴传播 E.虫媒传播 【答案】C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伤口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和垂 直传播。 5.白喉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B.菌毛或荚膜等菌体结构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类 【答案】D 【解析】引起白喉的局部病变和全身中毒症状的主要是白喉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6.目前糖尿病的分型包括()。 A.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B.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C.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 D.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E.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 受损 【答案】A 【解析】没有试题分析 7.引起猩红热皮疹的主要物质是()。 A.M蛋白 B.红疹毒素 C.链激酶 D.脂磷壁酸 E.透明质酸酶 【答案】B 【解析】A群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毒素和其他细胞外产物,如红疹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 酶等,红疹毒素可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 8.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 A.急性期病人 B.健康携带者 C.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 D.受感染的动物 E.慢性病原携带者 【答案】C 【解析】甲肝是甲型肝炎的简称,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甲 肝的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一般认为甲肝不存在慢性病原携带情况。 9.蠕虫成虫直接产幼虫包括()。 A.蛔虫、丝虫 B.丝虫、旋毛虫 C.钩虫、蛔虫 D.旋毛虫、鞭虫 E.丝虫、钩虫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提炼

一、鼠疫(人兽、自然疫源) 1、耶尔森菌-无芽孢无动力-革兰阴-破坏吞噬C 2、鼠(储存宿主)-蚤(传播),皮肤、呼吸道飞沫,黄胸鼠、褐家鼠、黑家鼠,6-9月,10月 3、腺鼠疫-淋巴结肿大(大-鸡蛋般、硬、痛、固定);败血症鼠疫-热、心率不齐、血压下降、出血、血尿;原发性肺鼠疫最危险 4、血液、淋巴结穿刺液、咽拭子、脑脊液分离鼠疫菌确诊,无临床诊断 5、链霉素首选,青霉素无效 二、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人兽) 1、汉坦病毒(负链分节RNA)(HV) 2、黑线姬鼠、褐家鼠 3、呼吸道(排泄物气溶胶)、伤口(排泄物)、消化道(水、食物)、虫媒(螨虫叮咬)、垂直传播,没有人传人 4、发热三红酒醉貌,腰眼头痛像感冒,腋腭鞭击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 5、低血压休克期-热退病情反而加重,少尿期-肾功能损害(四大高:毒素高、血容量高、酸高、钾高),多尿期-低钾血症 6、少尿期总结:恶心呕吐积毒素、深大呼吸酸中毒、T波高尖血钾高,肺脑水肿容量足 7、无特效治疗,三早一就,补充血容量、补液 三、登革热(人兽、自然疫源) 1、登革病毒(黄病毒科)-正链RNA,E蛋白是毒力包膜蛋白,M蛋白增强病毒感染-4种血清 2、病人、隐性、低等灵长动物是传染源和宿主,伊蚊传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呼吸道传播(罕见) 3、三红(面、颈、胸),五痛(头、眼眶、肌肉、关节、骨骼),束臂试验阳性,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不脱屑 4、对症治疗,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四、流脑 1、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CO2培养-荚膜、内毒素、菌毛、IgA致病 2、带菌者主要、轻型患者重要传播,飞沫唯一传播,普遍易感,二次患病少 3、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4、普通型(90%)、爆发、慢性败血型 5、普通型;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感冒)-败血症期(高热、瘀点瘀斑)-脑膜炎期(脑膜刺激)-恢复 6、爆发型:休克型(三重两轻-瘀斑重、休克重、出血重、脑部症状轻(刺激征、脑脊液))、脑膜脑炎(脑膜炎+脑实质损害(昏迷、呼衰、脑疝))、混合 7、脑脊液、血培养确诊 8、青霉素治疗 五、乙脑(人兽、自然疫源) 1、乙脑病毒(虫媒病毒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 2、猪(传染源)-三带喙库蚊-人,儿童易感 3、初期-极期(高热、抽搐、呼衰)-恢复-后遗症(精神失常) 4、分型 六、莱姆病(人兽、自然疫源) 1、莱姆疏螺旋体(伯道疏螺旋体)-微嗜氧、革兰阴 2、鼠(脊椎动物、家畜)-蜱-人,蜱可经卵传下一代也可作宿主,密切接触、输血也可传播 3、Ⅰ期-特异性皮肤损害(ECM),Ⅱ期-播散性感染-血液播散、流感样症状、颞颌关节疼痛,Ⅲ期、持续性感染-关节炎、萎缩性肢皮炎、神经系统疾病,非典型病人只有一种病期 4、血清检查(首选ELISA)为主要,蛋白印记验证 5、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 七、森林脑炎(人兽、自然疫源) 1、蜱传脑炎病毒(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 2、鼠、牛、羊-吸血蜱 3、多数急性经过,少数高热、关节酸痛、头晕 4、重型(突然高热、头痛、昏迷、脑膜刺激,颈部及上肢机构瘫痪)、中型、轻型、顿挫性 5、预后不良 6、血清学诊断(IGM、IgG等抗体检测) 7、无特效疗法,疫苗预防 八、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内罗毕病毒属)-负链分节RNA 2、璃眼蜱(宿主及媒介)- 3、蜱叮咬、密切接触感染动物或人(皮肤),感染后可获3-5年免疫力 4、全身肌肉痛和头痛(项背部肌肉),柏油样便,皮肤牙龈出血 5、流病史和临床诊断(免疫荧光实验) 6、输入免疫血浆特效疗法 7、无疫苗 九、狂犬病(人兽、自然疫源) 1、狂犬病毒-弹状病毒--5血清型-单股不分节负链RNA 2、动物(主要是食肉及家畜)咬伤 3、狂躁型(脑炎型)、麻痹型(哑狂犬病) 4、狂躁型:前驱期、兴奋期(恐水、怕风、呼困难、吞咽困难)、瘫痪期 5、麻痹型: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痛,无兴奋期及恐水症状,肌肉瘫痪,失声,呼吸麻痹 6、海马及小脑普耶组织神经元Negri小体检测 十、疯牛病(人兽、自然疫源)(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雅病) 1、朊病毒(不是真病毒、一种蛋白质自我复制) 2、动物骨肉粉-疯牛-消化道及医源性-人 3、进行性痴呆、肌痉挛、小脑共济失调 4、流病史、症状、有无朊蛋白确诊 5、无特效疗法 十一、钩端螺旋体病(人兽、自然疫源) 1、钩端螺旋体-螺旋杆菌-C型、S型、逗点-革兰阴-黄疸出血型的赖型为我国主要菌型,引起肺弥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DOC)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 一、概论 1.1基本概念 控制: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输入信号:人为给定的,又称给定量。 输出信号:就是被控制量。它表征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反馈信号:从输出端或中间环节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输入端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或者是从输出端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中间环节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 偏差信号:比较元件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误差信号:输出信号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扰动信号: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破坏系统具有预定性能和预定输出的信号。 1.2控制的基本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给定元件:用于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以确定被控对象的目标值(或称给定值)。 测量元件:用于检测被控量,通常出现在反馈回路中。 比较元件:用于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经过变换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放大元件:用于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执行元件:用于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量发生变化。 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在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元部件,其参数可灵活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1.4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指系统重新恢复稳态的能力。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快速性:指稳定系统响应的动态过程的时间长短。 准确性:指控制系统进入稳态后,跟踪给定信号或纠正扰动信号影响的准确度。 二、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1.1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用解析法列写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变换的过程,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量。 (2)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传递变换过程,依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学定律,依次列写出各元件、部件动态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一个描述元件或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4)写成标准化形式。将与输入有关的项放在等式右侧,与输出有关的项放在等式的左侧,且各阶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2.2 拉氏变换与反变换 2.2.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以时间t 为自变量的实变函数f(t),它的定义域是t>=0,那么f(t)的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为 F(s)=L[f(t)]= 式中,s 是复变数, 称为拉普拉斯积分;F(s)是函数f(t)的拉普拉斯变换,它是一个复变函数,通常也称F(s)为f(t)的象函数,而称f(t)为F(t)的原函数;L 表示进行拉普拉斯变换的符号。 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单位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为R(s)=1/s 2 指数函数at e 的拉氏变换 )()()0 e d st F s L f t f t t ∞ -=??????)()()0e d st F s L f t f t t ∞ -=?????? ()()[]? ∞ -?==0 dt e At t f L s R st ? ?∞ -∞-∞-+ =---=0 001 0)(|dt Ae s dt s Ae e s A t st st st 2 s A = []= = ? ∞ -0 dt e e e L st at at ()a s dt e t a s -= ? ∞ --1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A

* ********* 学 院 20**至20**学年度第*学期 ---班 控制工程基础 试 卷 一、判断题 (10分) 1、系统的误差是以系统的输入端为基准来定义的,而系统的偏差是以系统的输出端为基准来定义的。 ( ) 2、系统的时间响应按振动性质分为自由响应和零 输入响应。 ( ) 3、最大超调量Mp 即与阻尼比有关,又与无阻尼 固有频率有关。 ( ) 4、对于单位反馈系统,稳态偏差等于稳态误差。 ( ) 5、谐振带越宽,反应速度越快。 ( ) 一、填空题(10分) 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是能用____________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它满足_____________。 3、一阶系统在理想的单位脉冲函数在作用下,其响应函数为_____________ 4、系统的误差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5、最大超调量和振荡次数反应了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5分) 1什么是时间响应?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2什么是频率特性? 3什么是相位裕度?什么幅值裕度? 四、计算题(计65分) 1已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式如下(10分) ()t y ..+3()()()()t r dt t y t y t y 446. =++? 求出它的传递函数Y(s)/R(s)。 2求出图1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X o (s )/ X i (s )。 (10分) 3由试图所示()t f 施加一个3N 的阶跃力,求出质 量m ,阻尼系数c ,弹簧进度系数k 。(15分) 4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 ()10532234++++=s s s s s B =0,判断系统的 稳定性。(15分) 5、已知开环频率特性 10 ()()(1)(12)(13) G j H j j j j ωωωωω= +++,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15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的快速性,响应的准确 性。 2、线性微分方程 3、()T t e T t -=1ω 4、瞬态误差和稳定误差 5、稳定性。 6、系统的全部特征根都有负实部 。 二、判断题(10分) 1、(×)2(×)3、 (√) 4、 (√)5、 (√) 三、简答题(15分) 1 答:时间响应是指系统的响应在时域上的表现形式,或系统地动力学方程在一定初始条件下的解。 按响应的来源分为: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按响应的性质分为:强迫响应,自由响应。 2、线性系统在谐波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输入与输出的幅值比是输入信号的频率ω的函数,称其为系统的幅频特性 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ω(或称相移)也是ω的函数,称 其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试 卷 纸 出卷:_ ***_ 试卷:__ ___ 审批:_____ 人数:______卷

最新疾病控制(中级)传染病专业知识考试顺口溜

疾控中级考试传染病专业知识考试顺口溜 病原顺口溜 埃丝乙登森丙黄, 破梭狂弹白棒流出汉; 麻腮副粘流感正, 披风脊小结膜微。 注释: 埃---埃博拉出血病毒丝-----丝状病毒科 乙----乙脑病毒登----登革病毒 森---森林脑炎病毒丙---丙肝病毒 黄---黄病毒属破---破伤风杆菌 梭---梭菌属狂---狂犬病毒 弹---弹状病毒科白---白喉杆菌 棒---棒状杆菌属流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汉---汉坦病毒属麻腮---麻疹和腮腺炎病毒 副粘---副粘病毒科流感---流感病毒 正---正粘病毒科风---风疹病毒 披---披膜病毒科脊---脊髓灰质炎病毒 小---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结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微---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血清型分类的顺口溜: 麻风腮带痘甲1 艾滋2脊灰3 登革志贺均为4 5狂6布19生 脑膜球菌13群 注释: 麻—麻疹病毒,风—风疹病毒,腮—腮腺炎病毒 带—带状疱疹病毒,痘—水痘病毒,甲—甲肝病毒 1---只有一个血清型 艾滋---艾滋病毒,有2个血清型,其中95%由HIV-1引起 脊灰—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其中世界各地流行以I型居多

登革---登革热病毒,有4个血清型,以II型居多 志贺—志贺菌属,分4个血清群,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 宋内氏1型,4群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症状最重,宋内氏引起的症状最轻 狂---狂犬病病毒,有5个血清型 布—布氏杆菌,有6个种,19个生物型 脑膜球菌---脑膜炎球菌,有13个血清群 病毒基因型顺口溜 丙艾脊风森乙脑,单股正链RNA 麻疹单负RNA,登革正链RNA 汉坦刚果分节负链RNA 腮毒不分单负R,流感禽流正要分 剩余甲埃典为R 乙丁嗜肝DNA,水痘双链DNA 乳头器疹衣为DNA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棘球幼病、黑热病、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姜片虫病、隐孢子虫病(并及黑华,公旋将隐) 人兽共患病:莱姆病、炭疽、布病、禽流感、鼠疫、黄热病、狂犬病、结核病、疯牛病(黄鼠禽结婚,莱炭不狂) 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钩体病 传染病皮疹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1—6天,出疹性传染病的出疹顺序是: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注释: 风疹或者水痘:于发热1—2日出疹 猩红热:于发热第2—3日出疹 天花:于病程第3—4日出疹 麻疹:于病程第3—5日出疹 斑疹伤寒:于病程第4—6日出疹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电系“控制工程基础”教研小组编 二OO五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第二部分:多选题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3) ●第三部分:简答题 (24) ●第四部分:建模题 (27) ●第五部分:稳定性分析题 (36) ●第六部分:结构图简化题 (37) ●第七部分:时域分析题 (41) ●第八部分:频域分析题 (44) ●第九部分:稳态分析题 (47) ●第十部分:校正分析题 (50)

第一部分:单选题 1.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必须具有[ b ] a.给定元件 b .检测元件 c .放大元件 d .执行元件 2.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入,电压为输出,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 a ] a .比例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 3.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 [ a ] a.不能工作 b .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 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 d .可以正常工作 4.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 B ]调节器。 a .比例 b .比例积分 c .比例微分 d .比例积分微分 5.单位阶跃函数1(t)的拉氏变换式L[1(t)]为[ B ]: a .S b. S 1 c. 21S d. S 2 6.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是[ A ] A .比例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 7.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 [ A ]

A. 不能工作 B.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 C.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 D.可以正常工作 8. 已知串联校正网络(最小相位环节)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试判断该环节的相位特性是[ A ]: A.相位超前B.相位滞后 [ B ]调节器。 A.比例 B.比例积分 C.比例微分 D.比例积分微分 10. 已知某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判定它是何种环 A.相位超前 B. 相位滞后 C. 相位滞后-超前 D. 相位超前-滞后

疾病控制中级 基础知识 真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四种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为 A.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偶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单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雪球抽样、便利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配额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E.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2.免疫系统中的成分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是 A.免疫抑制 B.自身免疫耐受 C.自身免疫病 D.免疫缺陷病 E.超敏反应 3.参与组成免疫系统的是 A.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 B.皮肤黏膜、补体 C.骨髓、外周淋巴器官 D.淋巴结、脾及中枢淋巴器官 E.血液、体液、淋巴组织 4.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μ到μ258σ的面积为 A.99% B.95%

C.90% D.495% E.47.5% 5.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B.处理因素、处理指标、实验效应 C.处理效应、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D.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E.处理因素、受试对象 6.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平均数 E.百分位数 7.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称为 A.最低价格 B.政府规定的价格 C.均衡价格 D.最高价格 E.消费者期望的价格 8.一般来说,在相对数计算中,总和理论上为 100%的指标是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环比 E.标化率 9.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执行者是 A.皮肤、黏膜 B.吞噬细胞 C.T 及 B 淋巴细胞 D.血液和体液 E.自然杀伤细胞 10.关于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卫生经济分析和评价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B.不将成本和效果联系起来,就不能正确进行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 C.卫生经济学评价不受时间影响 D.敏感性分析是卫生经济学评价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E.卫生经济学分析与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11.决定医疗需要量的基本因素是 A.社会经济 B.医疗保健制度 C.人口特征及患病率水平 D.文化水平 E.人口数量 12.卫生服务需求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带答案的)

一、填空题(部分可能模糊的已给出参考答案): 1. 对时域函数进行拉氏变换:)(1t = 、t = 、at e -= 、 sin t ω= 。 2. 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瞬态响应分量,另 一个是 稳态 _响应分量。 3.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元件将输出量转变成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的信号,这个 信号称为_____反馈___。 4. 若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___ __ 5. 函数f(t)=t e 63-的拉氏变换式是 。 6. Bode 图中对数相频特性图上的-180°线对应于奈奎斯特图中的__负实轴_________。 7.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闭环极点均位于s 平面的 右半平面 半平面。 8. 已知传递函数为2()k G s s =,则其对数幅频特性L (?)在零分贝点处的频率数值为 ω= 9. 在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低频段部分主要由 积分 环节和 比例 决 定。 10.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1 1+Ts ,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 ωT arctan - 。 11. 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 初始条件为零 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 氏变换与 输入量的拉氏变换 之比。 12. 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 初始 状态到 最终或稳定 状态的响应过程。 13. 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 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 , 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 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14. I 型系统G s K s s ()() =+2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0 ,在单位加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 。(参考教材P89) 15. 频率响应是系统对 正弦输入 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 幅频和相频 两种特性。 16. 如果系统受扰动后偏离了原工作状态,扰动消失后,系统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 态,这样的系统是 (渐进)稳定的 系统。 17. 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 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 ,并 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 线性定常 系统。 18.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及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有 关。

控制工程基础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控制工程基础》第1 章至第2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计算机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简述题(50分) 1.按照功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成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功能分类: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DPS)、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计算机监督系统(SCC)和分布控制系统等四类。它们的特点是:(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DPS) 所谓操作指导是指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用来控制生产对象,而只是对系统过程参数进行收集、加工处理,然后输出数据。操作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再进行必要的操作,从而计算机起到了一个操作指导的作用。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所谓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控制就是用一台微型机对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按直接数字控制方法或PID规律进行控制运算,然后输出到执行机构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被控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这是计算机参与控制的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 计算机监督系统(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简称SCC系统。在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中,由计算机按照描述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给定值后,通过输出通道,去送给模型调节器或者DDC计算机,最后由模拟调节系统或DDC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优工作情况。

(4)分布控制系统 1、可靠性高; 2、速度快; 3、系统模块化; 4、设计、开发、维护简便; 5、价格低 2.DDC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有输入部分、CPU部分、输出部分和被控对象等四个部分: (1)输入部分:利用相应的传感器来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包括信号滤波、统一信号电平和非线性补偿等),并把它转换成数字量,以便CPU处理。 (2)CPU部分:对得到的数字量进行必要的处理,并按预定的控制算法进行运算,再输出计算接果。(3)输出部分:把CPU计算输出的结果转换成数字量,并输出到相应的执行机构,以控制对应的参数。(4)被控对象:即为所需控制的生产对象。 3. 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使用常规调节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是:都能根据设计的要求,自动完成既定的控制任务。 不相同点是: (1)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完成复杂控制规律的控制,而常规调节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不可能。 (2)系统要改变控制规律,计算机控制系统只要改变程序即可,而常规调节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必需改变硬件线路。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集 机电系“控制工程基础”教研小组编 二00五年-一月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 第二部分:多选题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3) ?第三部分:简答题 (24) ?第四部分:建模题 (27) ?第五部分:稳定性分析题 (36) ?第六部分:结构图简化题 (37)

?第七部分:时域分析题 (41) ?第八部分:频域分析题 (44) ?第九部分:稳态分析题 (47) ?第十部分:校正分析题 (50)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必须具有[b ] a.给定元件 b .检测元件 c .放大元件 d .执行元件 2.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入,电压为输出,两者之 间的传递函数是[a ] a .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 3.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a ] a.不能工作 b .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 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 d .可以正常工作 4.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B ] 调节器。 a .比例b.比例积分 c .比例微分d.比例积分微分 5.单位阶跃函数1(t)的拉氏变换式L[1(t)]为[B ] a. S b.1 c. 2 d. S 2 S S2 6.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两者之间

的传递函数是[A ] A .比例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 7.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A ] 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 D .可以正常工作 8. 已知串联校正网络(最小相位环节)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试判断该环节的相位特性是[A ]: A. 相位超前 B.相位滞后 C.相位滞后-超前 D.相位超前-滞后 I" OdB/dec -Zin +20dB/dec 丨 ? ■'H H = |i ------------------- 1---- - ---------- 1 -------------------- ■ I I / ■ 0dB/dec 9.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B ] 调节器。 A .比例 B .比例积分 C .比例微分 D .比例积分微分 10. 已知某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判定它是何种环节[惯性环节]: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 一、概论 1.1基本概念 控制: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输入信号:人为给定的,又称给定量。 输出信号:就是被控制量。它表征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反馈信号:从输出端或中间环节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输入端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或者是从输出端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中间环节比较元件中去的信 号。 偏差信号:比较元件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误差信号:输出信号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扰动信号: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破坏系统具有预定性能和预定输出的信号。 1.2控制的基本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给定元件:用于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以确定被控对象的目标值(或称给定值)。 测量元件:用于检测被控量,通常出现在反馈回路中。 比较元件:用于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经过变换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放大元件:用于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执行元件:用于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量发生变化。 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在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元部件,其参数可灵活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1.4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指系统重新恢复稳态的能力。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控制工程基础考卷带答案复习资料3752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归结为_________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瞬态响应分量,另一个是____________响应分量。 3.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元件将输出量转变成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的信号,这个信号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5 函数f(t)=t e 63-的拉氏变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6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分别表征了系统的 稳定性,动态特性,抗干扰能力 ﹑ ﹑ 。 7.Bode 图中对数相频特性图上的-180°线对应于奈奎斯特图中的___________。 8.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0 ()(0.51)(0.041) G s s s =++求出系统在单位 阶跃输入时的稳态误差为 。 9.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闭环极点均位于s 平面的______半平面。 10.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 ()1 G s s =+,当系统作用有x i (t ) = 2cos(2t - 45 )输入信号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传递函数为2 ()k G s s = ,则其对数幅频特性L ()在零分贝点处的频率数值为_________ 。 12 在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低频段部分主要由 环节和 决定。 13.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 1 1 +Ts ,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__________,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t t o x t te e --=+-,则系统的脉冲脉冲响应为 __________。

2019年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我国农村居民前五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 A.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B.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C.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 D.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食管癌 E.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答案】E 【解析】没有试题分析 2.血检间日疟患者的适宜采血时间是()。 A.发作开始时 B.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C.发作后48小时 D.发作后72小时 E.发作后1周左右 【答案】B 【解析】在间日疟疾发作开始时,受染红细胞较少,而在数小时至10余小时期间,患者血液中可发现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各期发育,此时采血最为适宜。

3.关于麻风分枝杆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抗酸性 B.典型胞内菌 C.不能体外人工培养 D.不具耐药性 E.可为持久菌 【答案】D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应用氨苯砜(DDS)治疗麻风病,之后出现了耐药病例,目前主张采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以防耐药性的产生。 4.下列不属于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遭传播 C.输血传播 D.母婴传播 E.虫媒传播 【答案】C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伤口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和垂直传播。

5.白喉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A.类毒素 B.菌毛或荚膜等菌体结构 C.内毒素 D.外毒素 点下试用:考试宝典下载免费在线听课做题 基础题库+考点精讲课+考点练习题+易混易错培训课+易混易错专项练习题+助教监督辅 (手机+电脑+平板)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E.侵袭性酶类 【答案】D 【解析】引起白喉的局部病变和全身中毒症状的主要是白喉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 6.目前糖尿病的分型包括()。 A.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B.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C.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 D.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控制工程基础笔记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一、自动控制: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或控制口),使机器、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或控制口),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二、自动控制系统: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开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便宜;无反馈;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弱。 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昂贵;有反馈;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强。 自动控制的三种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系统中无反馈。 2、闭环控制:系统中有反馈。 3、复合控制:按偏差控制和扰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给定元件、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输入信号:r(t) 输出信号:c(t) 偏差信号:e(t) 误差信号:ε(t) 扰动信号:n(t) 前向通道: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入端的传输通道 主通道:前向通道可以由多个,其中有一个是主通道。 主反馈: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反馈。 反馈通道:与前向通道信号传递方向相反的通道。 局部反馈:从中间环节到输入端或从输出端到中间环节的反馈。 恒指控制系统 一、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随动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二、按系统的数学描述分类: 1》线性系统:当系统各元件输入、输出特性是线性特性,系统的状态和性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2》线性定常系统:若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系数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数。 3》线性时变系统:若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间的函数。 4》非线性系统:系统中只要存在一个非线性特性的元件,系统就由非线性方程来描述。 按系统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1,连续系统2,离散系统 按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数量分类: a.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b.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按微分方程的性质分类:a,集中参数系统b,分布参数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稳定性(首要条件)2-快速性3-准确性 第三章 传递函数定义: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其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传递函数性质: (1)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2)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因为它是由拉氏变换而来的,而拉氏变换是一种线

控制工程基础简答题

(1)何谓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有哪些区别?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开环系统构造简单、不存在不稳定问题、输出量不用测量;闭环系统有反馈、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设计时需要校核稳定性。 (2)什么叫相位欲量?什么叫幅值裕量? 相位裕量是指在乃奎斯特图上,从原点到乃奎斯特图与单位圆的交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负实轴的夹角。 幅值裕量是指在乃奎斯特图上,乃奎斯特图与负实轴交点处幅值的倒数。 (3)试写出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kp+kD+KI/s (4)什么叫校正(或补偿)? 所谓校正,就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以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5)请简述顺馈校正的特点? 顺馈校正的特点是在干扰引起误差之前就对它进行近视补偿,以便及时消除干扰的影响。 (6)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只与本身参数结构有关,与外界输入无关 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阶数必不少于分子中s的阶数,传递函数不说明系统的物理结构,不同的物理结构系统,只要他们的动态特性相同,其传递函数相同 (7)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 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出,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优控制 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已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最优设计

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即系统的识别 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即滤液与预测 (8)在系统校正中,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瞬态响应指标(即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和稳态性能指标(即稳态误差) 频域性能指标,包括相位裕量、幅值裕量、截止频率、带宽 (9)求拉氏变换的方法有哪些? 1.查表法 2.有理函数法 3.部分分式法 (10)简述二阶欠阻尼系数ζ,Wn与性能指标MP(超调量)、Ts(调整时间)的关系 二阶欠阻尼系统若ζ不变,增大(或减小)Wn ,则超调量MP 不变,调整时间Ts 减小(或增大);若Wn 不变,增大(或减小)ζ,则超调量MP 减小(或增大),调整时间Ts 减小(或增大) (11)简述串联超调校正环节的作用? 作用: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增大了相位裕量,加大了带宽,这就意味着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使过渡过程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由于系统的增益和型次都未变化,所以稳态精度变化不大。 (13)终值定理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若函数f(t)及其一阶导数都是可拉氏变换的,并且除在原点处唯一的极点外,sF(s)在包含jw轴的右半平面内是解析的,(这就意味着当t--∞时,f(t)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则函数f(t)的终值为limt-∞f(t)=limF(s) s-o (14)什么叫系统分析? 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 (15)对数坐标图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可以将幅值相乘转化为幅值相加,便于绘制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