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空心墩翻模施工方案(精)

桥梁空心墩翻模施工方案(精)
桥梁空心墩翻模施工方案(精)

桥梁空心墩翻模施工方案

1. 翻模构造

翻模是专门为灌注空心墩而设计的设备,总体结构上由工作平台、吊架、模板系统、中线控制系统、液压提升系统, 抗风架和附属设备等七部分组成。翻模构造见图 4.3.3.2.2《翻模构造示意图》,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工作平台支撑于已达一定强度的墩身砼上,并提升一定高度。平台上悬挂

升、安装、钢筋绑扎等作业。混凝土的灌筑、捣固、吊架移位和中线控制等作业则在平台上进行。模板设三层,每层高 1.5m , 循环交替翻升。在施工中, 当第三层砼灌注筑完成后, 提升工作平台, 拆卸并提升第一层模板至第四层, 进行安装、校正,然后灌筑混凝土,就此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墩身的施工。

1.1. 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是砼的灌筑、捣固、吊架移位和中线控制等作业的工作场地,由辐射梁、内、中、外钢环、立杆、步板及栏杆扶手等组成。平台通过顶杆支撑于已成墩身的混凝土上。平作台拟采用重量轻、刚度大的空间桁架结构,增加平台的刚度和稳定性。

1.2. 吊架

吊架拟采用活动式吊架,由内外吊架两部分组成。采用型钢焊制,并外挂密目网,作为拆装模板及砼养生的工作场地,在人力控制下可沿辐射梁移动;外吊架外侧设置栏杆, 安装活动扶手,可随墩身截面缩小时的吊架内移,扶手亦逐渐向墩中心移动, 减小平台的工作面积, 增加平台的稳定性。 1.3. 模板系统

翻模模板采用可调组合式钢板, 面板由 4mm 厚钢板制作,

外框采∠ 63×63×6角钢, 竖肋采用∠ 63×63×5角钢和 6mm 厚钢板,横肋采用 6mm 厚钢板,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模板分为固定模板和抽动模板两种,其分块情况与具体尺寸根据墩身尺寸计算确定,并逐墩制定详细的模板尺寸及收分表。在外模的外侧沿模板横向设置两道围带,内模围带直接焊在模板上,用螺栓进行连接。施工时,内、外模采用拉杆形成整体。

1.4. 中线控制系统

由对中装置和纠偏装置两部分组成。对中装置采用激光钻直仪,施工时置于墩底,平台下方设置接收靶,由铅直仪精确对中后,在接收靶上定出中心点,并据此调试。纠偏装置由 2根φ150钢管及倒链组成,当平台发生倾斜时,用倒链把预埋于墩身砼上的钢管与平台联为一体,拉动倒链进行纠偏。外模采用抽动模板的方式收坡,模板每翻动一次抽掉一组收坡模板,即完成模板的收坡,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内模采用错动和抽动模板的组合形式收坡,依靠内抽动与错动模板搭接边的相互错动来达到收坡的目的,当内抽动模板全

1.5. 液压提升系统

翻模的液压提升系统,由支承液压传动系统,顶杆及千斤顶组成。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能量转换装置(油泵、千斤

、能量控制、调节装置 (各种阀门和辅助装置 (油箱、

滤油器组成。液压设备采用液压控制台集中控制。千斤顶采用 QYD-60型钢珠式液压千斤顶;顶杆采用φ48×4钢管, 制作长度为 2.5~4m ,相邻顶杆接头错开,使在同一标高上的接头数量不超过 25%;上下顶杆采用丝扣连接。施工时, 将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平台辐射梁收坡装置上,支承杆穿过千斤顶的中心孔,通过千斤顶的提升而使整个平台向上爬行。

1.6. 抗风架

抗风架采用门形结构,由型钢焊制,下端锚固在墩身预埋件上,在翻模提升过程中始终对平台进行约束。待翻模平台提升到位,翻升模板时,解除下端锚固,提升1.5m 重新锚固在桥墩上。

1.7. 附属设备

附属设备由电力与照明、通讯联络及指挥器材设备,人员运输设备、安全与消防设备及专用工具等组成。

2. 翻模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

2.1. 翻模施工

翻模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提升平台

翻模翻升 (详见图 4.3.3.2.3

《翻模施工工艺流程图》。实施作业时,

翻模翻升、绑扎钢筋、校模、

灌筑砼、提升平台循环进行,直至墩顶,其间穿插平台对中调平,接长顶杆,砼养生及埋放预埋件等工作。

2.1.1. 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清理平整场地, 接通用电用水线路。保证临时道路畅通,并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和机具设备的安装位置、测量设定控制桥墩垂直度和标高的基准点。

设备及物资的准备:根据翻模的设计图清点检查各零部件的规格、数量、质量及液压顶升系统的质量是否符合组装要求,并进行试转、试升,以确保翻模施工过程中液压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备齐各种联接用螺栓、垫圈、螺母等标准件,并保证一定的余量。准备好液压油、润滑剂,脱模剂等专用消耗材料,备齐各种工具及电气焊设备。

2.1.2. 翻模组装

组装前对各部件质量、规格进行检查,找一块离墩近且易于吊装的空旷场地、整平地面,按预排顺序组装平台,进行整体吊装就位。

第一层墩身模板的安装,按模板设计图确定的模板拼装顺序,

图4.3.3.2.3 翻模施工工艺流程

依据第一层组装模板的标高,据此将组装内外模板的平面位置用砂浆找平,精确测设墩位,并标示出内外模板的安设位置,据此组拼模板,校模后再进行抄平,确保第一层模板组装精度控制在以下允许误差范围。

标高误差:±2mm ;模板结构中心线误差≤ 5mm 。

2.1.

3. 钢筋绑扎

按图纸设计要求,布置护面钢筋。在竖直钢筋接长和绑扎过程中, 不得损坏内外模板, 并注意预埋件和套筒的位置。 2.1.4. 混凝土灌筑

砼配料、拌合、浇灌、振捣、养护等工序专人负责,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浇注前,要先对模板的各部位,尤其是预埋穿墙螺栓的部位进行认真检查,混凝土严格对称、分层、均匀浇注,每层厚 30mm 左右。灌注时要分层充分振捣。砼入模时,均匀倒入,不得冲击模板和平台杆件,不得溅出模板外, 以免影响下部人员作业并污染环境, 破坏设备的性能。 2.1.5. 平台提升

每一循环中,当上层模板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将 50%的顶杆(间隔实施安装接高,然后用液压千斤顶提升工作平台,并与已调整的顶杆固定,再接高调整其余顶杆,并与工作平台固定。提升的总高度以满足一节模板组装高度即可。在提升过程中,随时注意纠偏,调平,每提升一个行程即调节收坡丝杆以保持顶杆与模板坡率的基本一致。

2.1.6. 翻模的拆卸及翻升

模板按抽动区为分界线为若干区域,然后对称布置倒链, 此工作在最上层混凝土灌筑过程提前进行,后用挂钩吊住模板,拆除围带、拉筋等;待平台提升到位后,将最下层模板吊升至安装位置并组装好, 进行安装调整。拆模时不能硬撬, 拆模后要及时检查、修整,清除模板表面的灰浆圬垢,并涂刷脱模剂。安装新一层模板时,按照事先根据墩身尺寸和坡度变化列出的收分表进行收坡调整。每部分收分调整好后联为一体, 并保证模板之间的联接, 并用经纬仪、水准仪校正, 调整模板的中心位置及标高,以中心轴线为基准,检查、调整内外模板的安装位置,以保证桥墩位置及尺寸的准确,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等检查合格后,上紧围带及拉筋,紧固各连接螺栓,即可灌注砼。

3. 高墩施工的线型控制

根据桥址地形特点,为减少仪器因仰角过大造成的误差, 并保证控制网破坏后可立即恢复且不影响施工,拟布设四边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与激光钻直仪配合使

用的方法进行墩身线形控制。拟采用全站仪对控测网进行校核控测量,以提高控测网精度。

3.1. 激光铅直仪的使用

使用激光铅直仪前要对其进行检验,确保仪器光束竖直。

桥墩基础施工完工后,在桥墩中心及法向轴线上设置砼桩, 预埋钢筋头,利用控制网和护桩精确定出墩中心及法向轴线上的两个点位,将铅直仪安置在三个点位上,然后用钢板焊一个上方能开、关的铁箱以保证仪器能发射激光束,且在施工时不被坠物砸坏,最后进行严格的整平和对中,激光铅直仪发射出的光束即为墩中心点,其任意二点的连线即为桥墩法向轴线。

3.2. 收坡控制

计算出墩身不同高度的墩身尺寸,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点位置,对每一层模板进行精确定位,把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墩身线型。

3.3. 全站仪和激光铅直仪的配合使用

墩身施工时, 每升高 6m , 即用全站仪对铅直仪进行一次校核,具体步骤

为:(参见图 4.3.3.2.4点位示意图

图 4.3.3.2.4点位示意图

3.3.1. 先由控制网用全站仪测设墩中心点 1及轴线上两点 2`、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