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1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1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八月练习

物理

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B.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的大小关系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引力可以大于斥力也可以小于斥力,A错误;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B正确;

C.悬浮在液体中的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错误;

D.液体中悬浮的微粒越小,受到的液体分子的撞击力越不均匀,布朗运动越明显,D 错误。

故选B。

2.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玻璃三棱镜后,变为a、b、c三束单色光。如果b光是绿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光可能是蓝光

B. c光可能是红光

C. 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D. c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因b光是绿光,则a光可能红、橙、黄光,不可能是蓝光,c光可能蓝、靛、紫光,不可能是红光,故AB错误;

C.由光路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则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故C正确;D.由光路图可知,c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c光的频率大于b光,c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 粒子散射现象

B. 天然放射现象

C. 光电效应现象

D. 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项错误;

B.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故B项正确;

C.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C项错误;

D.原子发光是原子跃迁形成的也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D项错误.

4. 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幅重力为10N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当绳上的拉力为10N时,两段细绳之间的夹角 为()

A. 45°

B. 60°

C. 90°

D. 120°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段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设为T,则T=10N,两边拉力的合力G=10N,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三力互成120°。

故选D。

5. 将一定值电阻分别接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该电阻

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1Q 和2Q ,则12Q Q :等于( )

A. 21∶

B. 12∶

C. 21∶

D. 12∶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于方波(图1)来说,交流电压有效值为:

10U u =

故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2

2

011u U Q T T R R

==

对于正弦波(图2)来说,故交流电压有效值为:

22

U =

故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22

02

22u U Q T T R R

==

012220

::2:12u u T T R

Q R Q ==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6.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中所示的同一套装置,观察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像,已知两人实验时所用的摆长相同,落在同一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图N 1、N 2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N 2摆动的幅度较小

B. 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N 2摆动周期较小

C. N 1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比N 2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大

D. N 1对应的砂摆摆到最低点时,摆线的拉力比N 2对应的拉力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图可知,N 1、N 2的摆动幅度一样,故A 错误; B .因两摆的摆长相等,则由单摆的周期公式2L

T g

π=可知,两摆的周期相同,故B 错误;

C .由图可知,N 1的时间为T ,N 2的时间为2T ,则由x

v t

=可知,N 1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为N 2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的2倍,故C 正确;

D .因为N 1、N 2的摆动幅度一样,故它们在最低点时的速度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摆线的拉力为

2

v T mg m L

=+

在上式中,v 、L 相同,因使用同一套装置质量相同,故摆线的拉力相等,故D 错误。 故选C 。

7. 如图甲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A B E E 、,电势分别为A B ??、,则( )

A. A B E E =A B ??<

B. A B E E

C. A B E E >A B ??=

D. A B E E =A B ??>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子受力向右,因为电子带负电,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所以电场方

向由B 指向A ;根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 B ??<;图乙电子做匀加速运动,a 不变,F=ma=Eq ,所以A B E E =。 故选A 。

8. 如图所示,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块受到竖直向下的力F 的作用,沿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则( )

A. 若撤去F ,则物块可能沿斜面减速下滑

B. 若撤去F ,则物块可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C. 若增大F ,则物块加速下滑且加速度将增大

D. 若增大F ,则物块加速下滑且加速度将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力F 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sin mg F f ma θ+-= ① ()cos 0N mg F θ-+= ②

f=μN ③

解得

()(sin cos )F

a g m

θμθ=+

- ④ AB .当推力F 减为零时,加速度a 减小,但不可能减为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

同,加速运动,故AB 错误;

CD .当推力增加时,根据④式,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增加,故C 正确, D 错误。 故选C 。

9. 如图甲所示,两小球a 、b 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发生正碰。小球a 、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1200g m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两小球碰撞前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x-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碰撞前球a 做加速运动,球b 做匀速运动

B. 碰撞后球a 做减速运动,球b 做加速运动

C. 碰撞前后两小球的机械能总量减小

D. 碰撞前后两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x-t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得到,碰前b 球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处于静止。a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1118

=m/s 4m/s 2

x v t ?=

=? 做匀速运动,选项A 错误;

B .同理由图示图象可知,碰后b 球和a 球均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分别为

22m/s v '= 12m/s v '=-

选项B 错误;

CD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112211m v m v m v ='+'

代入解得

20.6kg =m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222111122111

222

E m v m v m v ?=-'-

代入解得

△E=0

所以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0. 为简单计,把地-月系统看成地球静止不动而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虚线为月球轨道。在地月连线上存在一些所谓“拉格朗日点”的

特殊点。在这些点,质量极小的物体(如人造卫星)仅在地球和月球引力共同作用下可以始终和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线上,则图中四个点不可能是“拉格朗日点”的是(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B 点处的物体受到地球与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方向相同,而B 到地球的之间小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B 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要大于月球

的向心加速度,不能与月球具有相等的角速度,所以也不是拉格朗日点,同理分析,A 、

C 、

D 可能是拉格朗日点”,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11. 如图所示,圆心角为90?的扇形区域MON 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P 点为半径OM 的中点。现有比荷大小相等的两个带电粒子a 、b ,以不同的速度先后从P 点沿ON 方向射入磁场,并分别从M 、N 两点射出磁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粒子a 、b 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a 带正电,粒子b 带负电

B. 粒子a 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短

C. 粒子a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5

D. 粒子a 、b 的速度大小之比为5: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带电粒子a 从M 点射出,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a 带负电,带电粒子b 从N 点射出,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b 带正电,故A 错误; B .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粒子a 在磁场中运动时的偏转角大于粒子b 的偏转角,由公式

2π2πm m

t qB qB θ

θ=

?

=

可知,粒子a 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长,故B 错误; CD .设=OM R ,由几何关系可知

4

a R

r =

222()2

b b R

r R r =+-

解得

54

b r R =

由公式

2

v qvB m r

=

mv r qB

=

1455

4

a a

b b R

v r R v r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得

qvB ma =

qvB

a m

=

15

a a

b b a v a v ==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12. 在探究变压器的两个线圈的电压关系时,某同学自己绕制了两个线圈套在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如图所示.线圈a 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线圈b 接小灯泡.他所用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闭合学生电源的开关时,他发现电源过载(电流过大,超过学生电源允许的最大值).如果仅从解决电源过载问题的角度考虑,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最可能有效的是

A. 增大电源电压

B. 适当增加原线圈a 的匝数

C. 换一个电阻更小的灯泡

D. 将线圈a 改接在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若增大电源电压,则次级b 的电压变大,则次级电流增大,导致初级a 电流变大,故电源更加过载,选项A 错误;

B .适当增加原线圈a 的匝数,则根据变压器电压和匝数关系可知,次级线圈b 电压减小,次级电流减小,故初级电流减小,这时可使电源不过载,选项B 正确;

C .换一个电阻更小的灯泡,则次级电阻减小,电流变大,则初级电流变大,电源更加

过载,选项C错误;

D.将线圈a改接在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则变压器次级将无电压,灯泡不亮,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选项D错误;

故选B。

13. 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L、小灯泡A、开关S和电池组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灯泡正常发光;再断开开关S,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A. 线圈

的电阻偏大B.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偏大C. 电源的电动势偏小D. 线圈的自感系数偏小【答案】A 【解析】【详解】图中的电路是一个灯泡与电感线圈并联再与电源、开关串联起来的电路,当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和电感线圈中都有电流,当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说明开关断开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也没有显著增大,这是因为原来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小于灯泡的电流,当断电后,电感最多会产生原来通过自己的等大的电流,故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线圈的电阻偏大的缘故。

故选A。

14. 测定电容器电容的实验中,将电容器、电压传感器、阻值为3kΩ的电阻R、电源(上端为正极)、单刀双掷开关S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连接。先使开关S与1相连,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毕后把开关S掷向2,电容器放电,直至放电完毕,实验得到的与电压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所记录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丙为由计算机对图乙进行数据处理后,记录了“峰值分别为6V和-6V”及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分别为182.7V·s和-180.4V·s”的图像。则()

A. 开关S 与2相连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从上向下

B. 由以上信息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大约为30F

C. 如果将电压传感器从电阻两端改接在电容器的两端,则无法测出电容器的电容值

D. 如果将电阻换成1k Ω,则图丙中的峰值不会变,阴影面积会变为现在的1

3,充放电

的时间会缩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因为S 接1时,电容器充电,上极板带正电;则当S 接2时,电容器放电,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通过R 的电流为从下到上,选项A 错误; B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U I R

=

图象的面积表示Ut ,则可知,图象面积与R 的比值表示电量;则可知充电过程最大电量

182.7

0.0609C 3000

Q =

= 由Q=CU 可知

20.0609 1.010F 6

Q C U -=

==? 选项B 错误;

C .因为当开关S 与2连接,电容器放电的过程中,电容器C 与电阻R 上的电压大小相等,因此通过对放电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后记录的“峰值U m ”及曲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S ”,仍可应用

m

Q S C U RU ==

计算电容值,选项C 错误;

D .图丙中的“峰值”是由电源的电动势决定的,则如果将电阻换成1k Ω,则图丙中的

峰值不会变,根据

m

Q S C U

RU ==

可知,因电容C 和峰值U m 不变,则当电阻变为原来的13时,阴影面积S 会变为现在的1

3,

则由“面积”等于Ut 可知,充放电的时间会缩短,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15. 现利用图(a )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 )中,气垫导轨上有A 、B 两个滑块,滑块A 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数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 的

质量10.301kg m =,滑块B 的质量20.108kg m =,遮光片的宽度

1.00cm d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50.0Hz f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 相碰。碰后光电计数器显示的时间为B 3.500ms t =?,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 )所示。

(1)碰撞前、后A 的速率分别为A v =________m/s ;A v '=________m/s ;碰撞后B 的速率为B v '=________m/s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100%?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

碰前总动量

)最大为5%,本实验

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00 (2). 0.970 (3). 2.86 (4). 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运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

1

0.02s T f

=

= 由图(b )所示纸带可知,碰撞前A 的速度

0.0400m/s 2.00m/s 0.02

A A x v T =

== [2] 碰撞后A 的速度

''

0.0194m/s 0.970m/s 0.02

A A x v T ===

[3] 碰撞后B 的

速度

'3

0.0100m/s 2.86m/s 3.50010B B d v t -=

=≈?? (2)[4] 碰撞前系统总动量

10.301 2.00kg m/s 0.602kg m/s A p m v ==??=?

碰撞后系统总动量

120.3010.970kg m/s 0.108 2.86kg m/s 0.601kg m/s A B p m v m v '='+'=??+??≈?

相对误差

'0.6020.601

100%100%0.2%5%0.602

p p p -?-=≈

16. 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要求方法简捷,得到多组数据,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

器材(代号) 规格 待测电阻(R x )

阻值约10k Ω

电流表(A

1) 电流表(A 2) 电压表(V 1) 电压表(V 2) 滑动变阻器(R ) 电源(E ) 电键(S ) 导线若干 0~300μA ,内阻约100Ω

0~0.6A ,内阻约0.125Ω 0~3V ,内阻约3k Ω 0~15V ,内阻约15k Ω 总阻值约50Ω 电动势3V ,内阻很小

(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

(2)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限流接法还是分压接法?简要说明理由____; (3)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方框内)画出电路图________;

(4)完成上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______。

【答案】 (1). A 1 (2). V 1 (3). 分压接法 (4). 见解析图 (5). 见解析图 【解析】

【详解】(1)由于电动势E=3V ,内阻很小,则电压表应该选V 1;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10kΩ,则最大电流约为

3

3

A=300μA 1010x E I R -=

=? 所以电流表应选用A 1;

(2)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器接法;电流表的内电阻远小于R x ,所以采用内接法; (3)电路如图所示:

(4)实物连线如图;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滑动端应该位

于最左端。

17. 无人机在距离水平地面高度h 处,以速度0v 水平匀速飞行并释放一包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包裹释放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x ; (2)求包裹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

(3)以释放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x 轴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该包裹运动的轨迹方程。 【答案】(1)2h v g

2

02v gh +(3)2202g y x v =

【解析】

【详解】(1)包裹脱离无人机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2

12

h gt =

解得

2h t g

=

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距离为

02h x v t v g

==(2)包裹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为

2y h v gt g

== 落地时速度为

222

002y v v v v gh +=+=

(3)包裹做平抛运动,分解位移

0x v t ='

212

y gt =

' 两式消去时间得包裹的轨迹方程为

2

20

2g y x v =

18. 如图甲所示,200N =匝的线圈(图中只画了2匝),电阻2Ωr =,其两端与一个

48ΩR =的电阻相连,线圈内有指向纸内方向的磁场。线圈中的磁通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

(1)判断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 (2)求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 (3)求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

【答案】(1)a b →;(2)10V ;(3)9.6V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线圈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增大,为了阻碍线圈中磁通量的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外,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所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a b →。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0.0150.010

200V 10V 0.10

E N

t ?Φ-==?=? (3)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为路端电压,根据分压规律可知

48

10V 9.6V 482

R U E R r =

=?=++ 19. 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快(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在水平桌面上沿x 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 时,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为

F kx =,k 为常量.

(1)请画出F 随x 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F x -图象求物块沿x 轴从O 点运动到位置x 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2)物块由1x 向右运动到3x ,然后由3x 返回到2x ,在这个过程中,

a .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b .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摩擦力对应的“摩

擦力势能”的概念,为什么? 【答案】(1)图象如图所示;

弹力做功为:2

12

kx -.

(2)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22

211122

kx kx -;摩擦力做功:312(2)f W mg x x x μ=---;不能引

入“摩擦力势能”. 【解析】

(1)在F x -图象中,面积为外力拉弹簧时外力所做的功

21

22

F W x kx =

= 弹簧的弹力对其做负功,2

12

W kx =-

(2)a.分段研究:从1x 到3x 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做负功,为2213112

W k x x =--() 从3x 到2x 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做正功,为22

23212W k x x ()=-

则全过程弹簧的

弹力作功为22122112

W W k x x ()+=-- 由功能关系P E W ?=-

得222112

P E k x x ?=-() b.物体向右由1x 运动到3x 的过程摩擦力作功131()f W mg x x μ=-- 物体由由3x 返回到2x 的过程摩擦力做功232()f W mg x x μ=-- 全程摩擦力做功12321(2)f f f W W W mg x x x μ=+=---

若物体直接由1x 位置运动到2x 位置,摩擦力做功为21()f W mg x x μ'=--

可知,两次沿不同路径从相同出发点运动到同一位置,摩擦力做功不同,说明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

而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因此存在弹性势能的概念,根据势能的定义可知,不存在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考点定位】用图像法求变力做功,功能关系.

20. 在一柱形区域内有匀强电场,柱的横截面积是以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AB 为圆的直径,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0)的带电粒子在纸面内自A 点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电场,速度方向与电场的方向垂直。已知刚进入电场时速度为零的粒子,自圆周上的C 点以速率v 0穿出电场,AC 与AB 的夹角θ=60°。运动中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2)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后的动能增量最大,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 (3)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mv 0,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

【答案】(1) 20

2mv E qR

=;(2)0

1

24v v ;(3)0或0

232

v v 【解析】

【详解】(1)由题意知在A 点速度为零的粒子会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由于q>0,故电场线由A 指向C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AC

x R

所以根据动能定理有:

2

0102

AC

qEx mv

解得:

20

2mv E qR

=;

(2)根据题意可知要使粒子动能增量最大则沿电场线方向移动距离最多,做AC 垂线并且与圆相切,切点为D ,即粒子要从D 点射出时沿电场线方向移动距离最多,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根据几何关系有

1sin 60

x

R v t

21cos60

2

y R R at 而电场力提供加速度有

qE ma =

联立各式解得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

1

24

v v ; (3)因为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粒子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大小为mv 0,即在电场方向上速度变化为v 0 ,过C 点做AC 垂线会与圆周交于B 点,故由题意可知粒子会从C 点或B 点射出。当从B 点射出时由几何关系有

223BC

x R

v t

2212

AC

x R

at 电场力提供加速度有

qE ma =

联立解得0

2

32

v v ;当粒子从C 点射出时初速度为0。

另解:

由题意知,初速度为0时,动量增量的大小为0mv ,此即问题的一个解。自A 点以不同的速率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的粒子,动量变化都相同,自B 点射出电场的粒子,其动量变化量也恒为0mv ,由几何关系及运动学规律可得,此时入射速率为

03v =

2017人大附中往年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

2017人大附中往年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 2.在下图的方格中填入合适的数,使每一行都为完全平方数,则最后结果为〔〕。 3.在下图所示的写有数字1的加法算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只有"仁"与"人" 代表的数字相同,那么"仁华学校"代表的四位数字最小可能是(). 4.请你从1~100中选出12个数填入下图的圆圈里,使得每个数均为与它相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 5.找出5个互不相同的大于1的自然数,使得其中两个数的积等于其余三个数的积,两个数的和(不一定是刚才的两个数)等于其余三个数的和,请写出满足条件的式子。 7.小红、小明二人在讨论年龄,小红说:"我比你小,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的年龄是个质数。"小明说:"当你长到我这么大时,我的年龄也是个质数。"小红说:"我发现现在咱俩的年龄和是个质数的平方。"那么小明今年〔〕岁。(小明今年年龄小于3 1岁,且年龄均为整数岁) 8.用A、B、C、D、E、F六种燃料去染下图的两个调色盘,要求每个调色盘里的六种颜色不能相同,且相邻四种颜色在两个调色盘里不能重复,那么共有〔〕种不同的染色方案(旋转算不同方法〕。 9.在一个棱长为8的立方体上切去一个三棱柱(如图〕,那么表面积减少〔〕。

10.—次10分钟的知识竞赛,小明每分钟能做1 5道题,但做3道错一道,而且他做2 分钟要休息1分钟,那么小明这次竞赛做对了〔〕道题。 11.妈妈买来一箱桔子,若每天比计划多吃一个,则比计划少吃2天;若每天比计划少吃一个,则计划的时间过去后,还剩1 2个,那么这一箱桔子共〔〕个? 12.学校组织老师进行智力竞赛,共2 0道题,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不给分,答错扣2 分,已知所有老师的总分为6 0 0分,且男老师总分为女老师总分的2倍多1分,答对总题数为答错总题数的3倍少1题。又知每人恰好有1道或2道题未答。求男老师的总分为多少? 13.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他们计划在距A地3/5处相遇,但中途甲休息了15秒钟,结果乙比计划多走3 6米才相遇,那么甲速为〔〕米/秒。 参考答案

人大附中2017高三三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人大附中三模物理部分2017.5 13.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β衰变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原子发光现象 D. α粒子散射现象 14.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物体体积増大,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増大 B. 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増大 C. 若两个分子间的分子力做正功,则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D. 通常情况下,气体比较难以压缩,这是因为压缩气体时要克服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15. 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波速v= 400m/s,己知t=0时,波 刚好传播到x= 40m处,如图所示。如果在x= 400m处放置一 接收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 B. x= 40m的质点在t= 0.5s时位移为零 C. 接收器t=1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 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变小 16. 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图所示,O为椭圆ABCD的左焦点,在O点固定一个正电 荷,某一负电荷p正好沿椭圆ABCD运动,这种运动与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规律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电荷在A点的线速度小于C点的线速度 B. 负电荷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C点的加速度 C. 负电荷由A点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増大 D. 若有另外一个负电荷Q绕O点以OC半径做匀速圆周运动(Q的运动轨迹图中并没有画出), 不计PQ之间的作用力,则P、Q分别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小关系为v p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是 A. 塑料安全帽 B. 布手套 C. 橡胶鞋 D. 钢尺 2. 图1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反射形成是 3.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是 A. 电暖气 B. 计算器 C. 电视机 D. 笔记本电脑 4.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是 A. 书包带做较宽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 石磨磨盘做得很重 5.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是 A. 用电器电线绝缘皮破损了仍继续使用 B. 在未断开电源情况下更换灯泡 C. 在家庭电路中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 D.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6.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是 A.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C. 运动鞋底部制有凹凸不平花纹 D.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7.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 A. 锯木头时锯条温度升高 B. 加入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 倒入热牛奶杯子温度升高 D. 放入冷水中热鸡蛋温度降低 8. 图2所示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是 9. 图3 所示 电路 中,电阻阻值R1 I2 C. U1 = U2 D. U1 > U2 10. 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蜡烛分别 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 度线处,如图4所示.移动光屏,直到 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像.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光屏上呈现是烛焰虚像 B. 光屏上呈现是烛焰正立像 C. 光屏上呈现是烛焰放大像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成像特点

2020年北京市高考试卷物理试卷

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现象不属于干涉的是 A.白光经过杨氏双缝得到彩色图样 B.白光照射肥皂膜呈现彩色图样 C.白光经过三棱镜得到彩色图样 D.白光照射水面油膜呈现彩色图样 2.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3n =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3n =能级跃迁到1n =能级比跃迁到2n =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3n =能级跃迁到4n =能级需吸收0.66eV 的能量 D.3n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 的能量 3.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频率资源更丰富,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 更大。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意味着更快的网速和更大的网络容载能力,“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与4G 相比,5G 使用的电磁波 A.光子能量更大 B.衍射更明显 C.传播速度更大 D.波长更长 4.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两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 和C 。有关A、B 和C 三个状态温度A B T T 、和C T 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 B C T T T T ==, B.A B B C T T T T <<,C.A C B C T T T T =>, D.A C B C T T T T =<,

历年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数学部分真题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2001一:计算 1.计算:1019211122 217 1322513563 -?÷+?÷ 2.计算:199419931994199319941994 ?-? 3.计算: 111 211150% 1453 11111 31150% 51150%21 33345?? -+ ? 5+? ? ?? ? ++++- ? ???? 4.计算: 1313 111 2435911??????-?-???- ? ? ???? ?????? 5.计算:121231234122001 223234232001 ++++++++?+????? +++++?+ 6.计算:8.01×1.25+8.02×1.24+8.03×1.23+8.04×1.22+8.05×1.21的整数部分。 二:应用题 7.小李计算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结果不小心把1当成10来计算,得到错误的结果恰好是100。那么小李计算的这些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8.从1开始,按1,2,3,4,5 ,… ,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到某数为止,把其中一个数擦掉后,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59017 ,擦掉的数是多少? 9.一个各位数字互不相同的四位数,它的百位数字最大,比十位数字大2 ,比个位数字大1。还知道这个四位数的4个数字和为27,那么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10.有一个等差数列,其中3项a, b, c 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还有3项d, e, f 也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如果这6个数互不相同,那么这个等差数列至少有几项? 11.在乘法算式ABCB D ×ABCB D=CCCBCCBBCB 中,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如果D=9,那么A+B+C 的值是多少? 12.如下图,在方框里填数,使得算式成立,那么所有方框内数的和是多少? 1 9 8 8 × 口 口 —————————— 口 7 口 口 口 口 5 口 口 口 口 ———————————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13.如果10062 66222n ?6? 个个能整除,那么自然数n 的最小值是多少?

精品解析: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八月练习 物理 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2.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玻璃三棱镜后,变为a、b、c三束单色光。如果b光是绿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可能是蓝光 B.c光可能是红光 C.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D.c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3.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4.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幅重力为10N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当绳上的拉力为10N时,两段细绳之间的夹角 为() A.45° B.60° C.90° D.120° 5.将一定值电阻分别接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该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

1Q 和2Q ,则12Q Q :等于() A.21∶ B.12∶ C. D.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中所示的同一套装置,观察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像,已知两人实验时所用的摆长相同,落在同一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图N 1、N 2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N 2摆动的幅度较小 B.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N 2摆动周期较小 C.N 1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比N 2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大 D.N 1对应的砂摆摆到最低点时,摆线的拉力比N 2对应的拉力大 7.如图甲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A B E E 、,电势分别为A B ??、,则() A.A B E E =A B ??A B ??=D.A B E E =A B ??>

2018年度北京高考物理卷及标准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1417 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Q P v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 两类运动无关 ..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 容增大 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 水平向西,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历年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数学部分真题-(1)

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2 0 0 1 :计算 1.计算: ^<2^-12 1^-:-7 1 22 13 22 5 13 5 63 2.计算:1994 19931994-1993 19941994 1 1 150% 3 1 1 1 1 5 1 150% 2 1 3 3 4 5 5.计算: 1 2 1 2 3 1 2 3 4 12 2001 2 2 3 23 4 2 3 6. 计算:8.01 X 1.25+8.02 X 1.24+8.03 X 1.23+8.04 X 1.22+8.05 X 1.21的整数部分。 :应用题 7. 小李计算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结果不小心把 1 当成10来计算,得到错误的结果恰好是 100。那么小李计算的 3.计算: 4.计算: 1-丄1-丄…1 .2 4 3 5 . 13 9 11 c 1 / 2 1 4 5 1 1- 150% 3

这些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8. 从1开始,按1, 2, 3, 4, 5 ,…,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到某 数为止,把其中一个数擦掉后,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590 ,擦掉17 的数是多少? 9. 一个各位数字互不相同的四位数,它的百位数字最大,比十位数字大2,比个位数字大1。还知道这个四位数的4个数字和为27,那么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10. 有一个等差数列,其中3项a, b, c 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还有3项d, e, f 也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如果这6个数互不 相同,那么这个等差数列至少有几项? 11. 在乘法算式x 中,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如果9那么的值是多少?

2017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物理(北京卷) 13.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 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5.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2sin 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2 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2 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17.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8. 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 =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

北京小升初:人大附中小升初分班考试题解析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1 1.解方程组:99910022991______,10019973011______x y x x y y -==????-==?? 。 2.在下图的方格中填入合适的数,使每一行都为完全平方数,则最后结果为( )。 口 口 × 口 口 ———————— 口 口 口 口 口 ———————— 口 口 口 3.在下图所示的写有数字1的加法算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只有“仁”与“人” 代表的数字相同,那么“仁华学校”代表的四位数字最小可能是( ). 仁 华 学 校 + 更 进 1 步 ———————————— 人 大 附 中 人 4.请你从1~100中选出12个数填入下图的圆圈里,使得每个数均为与它相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 5.找出5个互不相同的大于1的自然数,使得其中两个数的积等于其余三个数的积,两个数的和(不一定是刚才的两个数)等于其余三个数的和,请写出满足条件的式子。 6. 7224483216951438555 、、、、35这5个分数中有两个可以写成一个分数与其倒数之差的形式(例如:532623=-),那么这两个分数为( )。 7.小红、小明二人在讨论年龄,小红说:“我比你小,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的年龄是个质数。”小明说:“当你长到我这么大时,我的年龄也是个质数。”小红说:“我发现现在咱俩

的年龄和是个质数的平方。”那么小明今年()岁。(小明今年年龄小于31岁,切年龄均为整数岁) 8.用A、B、C、D、E、F六种燃料去染下图的两个调色盘,要求每个调色盘里的六种颜色不能相同,且相邻四种颜色在两个调色盘里不能重复,那么共有()种不同的染色方案(旋转算不同方法)。 9.在一个棱长为8的立方体上切去一个三棱柱(如图),那么表面积减少()。 10.一次10分钟的知识竞赛,小明每分钟能做15道题,但做3道错一道,而且他做2分钟要休息1分钟,那么小明这次竞赛做对了()道题。 11.妈妈买来一箱桔子,若每天比计划多吃一个,则比计划少吃2天;若每天比计划少吃一个,则计划的时间过去后,还剩12个,那么这一箱桔子共()个? 12.学校组织老师进行智力竞赛,共20道题,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不给分,答错扣2分,已知所有老师的总分为600分,且男老师总分为女老师总分的2倍多1分,答对总题数为答错总题数的3倍少1题。又知每人恰好有1道或2道题未答。求男老师的总分为多少? 13.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他们计划在距A地处相遇,但中途甲休息了15秒钟,结果乙比计划多走36米才相遇,那么甲速为()米/秒。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开学考试 物理 2020年08月19日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B.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2.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玻璃三棱镜后,变为a、b、c三束单色光。如果b光是绿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可能是蓝光 B.c光可能是红光 C.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D.c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3.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 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4.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幅重力为10N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当绳上的拉力为10N时,两段细绳之间的夹角为: A.45° B.60° C.90° D.120°

5.将一定值电阻分别接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该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Q 1和Q 2,则12:Q Q 等于: A.2:1 B.1:2 D.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中左图所示的同一套装置,观察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象,已知两人实验时所用的摆长相同,落在同一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右图N 1、N 2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N 2摆动的幅度较小; B.N 1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N 2摆动周期较小; C.N 1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比N 2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大; D.N 1对应的砂摆摆到最低点时,摆线的拉力比N 2对应的拉力大; 7.如图甲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静电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 、E B ,电势分别为A ?、B ?,则: A.E A =E B ,A B ??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doc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2002 1.计算: 12744 76511 1.8 57979 ???? ++÷++ ? ????? 2.一次速算比赛共有20道题,答对1道给5分,答错一道倒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考试结束后,小梁共得了71分,那么小梁答对了()道题。 3.对于每一个两位以上的整数,我们定义一个它的“伙伴数”,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伙伴数的定义:23的伙伴数是2.3,465的伙伴数是46.5,那么从11开始到999为止所有奇数的伙伴数的和是()。 4.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为25,将它化为小数后形如0.38…,则这个分数的分母是()。5已知2 38=1444,像1444这样能表示为某个自然数的平方,并且抹3位数字为不等于0的相同数字,我们就定义为“好数”。 (1)请再找出一个“好数”。 (2)讨论所有“好数”的个位数字可能是多少? (3)如果有一个好数的末4位数字都相等,我们就称之为“超好数”,请找出一个“超好数”,或者证明不存在“超好数”。 6.一个自然数,加上4后就可表示3个连续的3的倍数的和,加上3后就可表示成4个连续的4的倍数之和,那么它最少需要加()后才能表示成6个连续的6的倍数之和。 7.一个班有五十多名同学,上体育课时大家排成一行,先从左至右1234、1234报数,再从右至左123、123报数,后来统计了一下,两次报到同一个数的同学有15名,那么这个班一共有()名同学。 8.用3种颜色把一个3×3的方格表染色,要求相同行和相同列的3个格所染的颜色互不相同,一共有()种不同的染色法。 9.从1~12中选出7个自然数,要求选出的数中不存在某个自然数是另一个自然数的2倍,那么一共有()种选法。 10.如果一个时刻的时、分、秒3个数构成递增的等差数列,则称这个时刻为幸运时刻(采用24小时制),例如00点02分04秒和17点20分23秒都是幸运时刻,那在一天中与()个幸运时刻。 11.有大、小两瓶酒精溶液,重量比为3:2,其中大瓶中溶液的浓度为8%。现在把这两瓶溶液混合起来,得到的酒精溶液浓度恰好是原来小瓶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原来小瓶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物理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物理下学期三模试题(含解析) 物理试题 1.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 粒子散射现象 B. 天然放射现象 C. 光电效应现象 D. 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B 【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项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故B项正确;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C项错误;原子发光是原子跃迁形成的也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D 项错误。 2.以下关于物质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先增大后减小 B.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r0时,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C. 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它跟气体的重力有关 D. 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压缩越费劲,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减小,选项A错误;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选项B正确;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它跟气体的重力无关,选项C错误;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压缩越费劲,主要是因为气体压强作用的缘故,与分子之间斥力无关,选项D错误. 3.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 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 a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b点多一次 D. a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b点少一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波形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选项A错误; 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一个周期,选项B错误;a点距离波源较近,且ab相差一个波长,则a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b点多一次,选项C正确,D错误. 4.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图所示,O为椭圆ABCD的左焦点,在O点固定一个正电荷,某一电子P正好沿椭圆ABCD运动,A、C为长轴端点,B、D为短轴端点,这种运动与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规律类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在A点的线速度小于在C点的线速度 B. 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C点的加速度 C. 电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 电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子绕正电荷做椭圆轨道运动,可类比与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电子在A点的线速度大于在C点的线速度,选项A错误;A点距离正电荷较近,受库仑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C点的加速度,选项B 错误;电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选项D正确,C错误。 5.一只电饭煲和一台洗衣机同时并入u=311sin(314t) V的交流电源上,均正常工作,用电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上标记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金属杆 B. 瓷筒 C. 电阻丝 D. 金属滑片【参考答案】B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参考答案】A 3.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四种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羊角锤 B. 核桃夹 C. 园艺剪 D. 食品夹

【参考答案】D 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参考答案】B 5.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参考答案】B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 B. 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 盲道上有凸起 D.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参考答案】B 7.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参考答案】C 8.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人将重物从地面拉到高处 C. 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 D. 人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B 9.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是() A. 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B. 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和空调是串联的 C. 用电器电线的绝缘皮破损了仍能继续使用 D. 导致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定是短路 【参考答案】A 10.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测试仪的电路,R1为定值电阻,R2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路图符号)。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所测物体温度升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不变 C. 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大 【参考答案】D 11.如图所示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完全相同的灯L1和灯L2均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灯L1比灯L2亮 B. 通过A点的电流大于通过B点的电流 C. 灯L1的实际电功率比灯L2的实际电功率小 D. 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BC两点间的电压 【参考答案】D

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三模拟测试(一)物理

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三模拟测试(一)物理2018.3.5 13.利用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A.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B.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和二氧化碳的密度 C.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D.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和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14.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5.“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都在圆轨道上运行,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且h1>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比中轨道卫星的周期大 B.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 C.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大 D.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16.如图1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以O点为中心点,在C、D 之间做周期为T的简谐运动。已知在t1时刻物块的动量为p、动能为E k。下列说法中正确 A.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量也为p,则t2-t1的最小值为T B.如果在t2时刻物块的动能也为E k,则t2-t1的最小值为T C.当物块通过O点时,其加速度最小 D.物块运动至C点时,其加速度最小 17.如图2甲所示,直线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在A点放置一初速度为零的质子,质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AB由A运动到B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电场方向一定是从B指向A C.质子从A到B的过程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电场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一 定相等 D.质子从A到B的过程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电场力的冲量一定相等 18.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两个小物块,其中物块A的左侧连接一 轻质弹簧。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物块A运动,并通过弹簧 与物块A发生弹性正碰。对于该作用过程,两物块的速率变化可用速率—时间图象进行描 述,在图4所示的图象中,图线1表示物块A的速率变化情况,图线2表示物块B的速率 变化情况。则在这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2019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 A. 橡胶 B. 玻璃 C. 塑料 D. 金属【答案】D 2.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计算器 B. 电热水壶 C. 收音机 D. 电冰箱【答案】B 3.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旱冰鞋下装有滑轮 B.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C. 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 给车轴加润滑油 【答案】B 4.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 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 D. 用潮湿的手拔动电器设备的开关【答案】C 5.图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杠的是 A. 筷子 B. 瓶盖起子 C. 撬棒

D. 核桃夹 【答案】A 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 听到那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A 7.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答案】C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及答案完美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1 页(共 9 页)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41417 278He + N O + X →中,X 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 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Q P v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 两类运动无关 ..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 容增大 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 水平向西,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 页(共9 页)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物理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 物理 2020年06月28日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审题人:高三备课组 本试卷共12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B.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 C.实际的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D.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分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成“空间点阵”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 B.肥皂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交通信号灯选用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穿透云雾烟尘 D.液晶显示应用了光的偏振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 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 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4.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A.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从t=0.10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5.如图所示是某笔记本电脑电池上的标注,充满电后正常办公可以使用10小时。电脑主人发现该笔记本还 有一个空余的硬盘位,于是又添加了一块500G的固态硬盘,该固态硬盘额定工作电压3.3V,平均工作电流20mA。那么电池充满电后,该笔记本电脑正常办公使用时间约为: A. 10小时 B. 9小时 C. 8小时 D. 7小时 6.在教室门与地面间缝隙处塞紧一个木楔(侧面如图所示),能把门卡住不易 被风吹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门不易被风吹动的原因是因为风力太小 B.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小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 C.门被卡住时,将门对木楔的力正交分解,其水平分力大小等于地面给木楔的摩擦力大小 D.塞在门下缝隙处的木楔,其顶角θ无论多大都能将门卡住 7.为简单计,把地-月系统看成地球静止不动而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虚线为月球轨道。 在地月连线上存在一些所谓“拉格朗日点”的特殊点。在这些点,质量极小的物体(如人造卫星)仅在地球和月球引力共同作用下可以始终和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线上。则图中四个点不可能是“拉格朗日点” 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