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2015年6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地图辅助、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法以及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合作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组展现西北风情的图片,(展示图片)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此时的感受?

学生:荒凉、神秘、神奇、好看、美丽……

导入:西域对于我们来说既神秘美丽又荒凉古老,其实,它曾是中国通往世界的第一座桥梁,谁是由此“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丝绸之路又是如何出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展现大漠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初步认知】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

2、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答案,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主要是学生的自学,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从而对本课有了初步的认知。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一、西域

通过自主学习,说说你对西域的了解。

问题预设:1、西域地理位置

教师:多媒体展示西域地图。

学生回答问题1: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拓展问题: 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多媒休展示):羌笛何须怨杨柳,劝君更尽一杯酒,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之涣王维

过渡:这就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让人感受到那里的陌生和荒凉。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荒凉的世界,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西域呢?接下来我们就话说张骞。

二、张骞出使西域

本部分采用小组竟赛自主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说说你对张骞的了解。

先由小组内同学讨论,再向全班同学展示,提示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本组内的疑问。

问题预设: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学生回答问题:汉武帝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时间。

(多媒体展示张骞石像及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3、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张骞从长安到过大月氏中途要经过匈奴的控制区。张骞此行顺利吗?(不顺利)

4、张骞在出使西域的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最钦佩他哪一点?(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教师总结:张骞不屈不挠,不怕艰难险阻,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引出成功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在此环节着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5、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那么是否就此否定张骞的第一次西域之行呢?

学生回答:没有,不能,虽然张骞未能说服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但是张骞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来往。

过渡: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6、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和第一次相同吗?

学生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活动与探究2

多媒体展示一组物品及问题:使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突破难点)

过渡: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葡萄,想到我们美丽的新疆,但是近几年来,有一股分裂势力企图把新疆从我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驳斥东突分子的倒行逆施?

学生回答: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自主学习:班超经营西域了解东汉和西域的交往。

过渡:张骞不仅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开辟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陆路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丝绸之路。

三、丝绸之路

播放丝绸之路的视频文件:《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

2、结合教材完成导学案填图题

3、由学生说说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预设问题:1、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2、丝绸之路路线图: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路线,并在图上标出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2、创设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为自己设计旅游路线,介绍丝绸之路。

假如我们现在生活在西汉的长安,我们要沿着张骞开辟的道路去欧洲,你会带什么东西去呢?又会带什么东西回来呢?你会设计怎样的路线呢?在旅游的过程中你又会欣赏到什么样的风光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我们的才能吧。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展示成果(学生上台演讲)……

教师重点强调: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后来都是有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

中国的。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在此环节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过渡:除了陆上丝绸之路之外,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回答问题: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师总结:正是商人们的辛劳。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的贸易之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座桥梁。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设计意图:第三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1、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2、提出新的问题拓展知识面,对重点和难点讲解点拨。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于张骞通西域主要是采用的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丝绸之路即是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创设活动,让学生假设回到古代,回到长安,重走丝绸之路亲自体验丝绸之路的艰辛。突破本课难点。

第四环节——【自我归纳,拓展提升】

谈谈你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法、道理、快乐等

学生活动:反思完善,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补充归纳,拓展提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懂得了哪些道理,体验到了哪些快乐。教师针对本课主题进行板书总结。这样,学生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总结,注重了情感体验和个性的发展,使本节知识内化为生活经验。

第五环节——【自我测评,查缺补漏】

教师活动:投放习题,点拨引导,检查反馈。

学生活动:自我测评,查缺补漏,自我完善。

设计意图:投放不同层次的习题,有基础知识,以及能力拓展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没能掌握的知识重点讲解。也是学生的一个自我完善过程。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假如由你来负责开发丝绸之路,你认为当今我们应当开发丝绸之路的哪些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对学生知识的一个补充,让学生更完善的了解丝绸之路。

第五环节自我测评习题:

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

A.公元前138

B.公元前119年

3、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在(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前116年

4、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

A .长安——葱领——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C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欧洲

D .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5、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6、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域的定义: 话说张骞:

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

2、张骞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1)、背景:西域各国纷纷归附。

(2)、时间: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3)、职责:总管。

(4)、意义: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出使西域后,使者、商人接踵西至,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2、路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通过、今地区,运往,再转运到,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3、海上丝绸之路: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交通要道。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从南下,绕过,穿过,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岛。

(三)、班超经营西域:(自学了解)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出使西域。

2、班超派出使大秦。

3、166年,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的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在课本示意图中找到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位置,它们和西域有何关系?

2、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3、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条中西要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作用?

4、活动与探究2:

5、学生(导游)讲解词:

三、达标检测:(细心造就成功)

《丝绸之路示意图》

(1)在图上标出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3)丝绸之路开辟的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课后提升】

献计献策:

新华网乌鲁木齐2004年10月22日电长期以来,人为滥牧、滥采、滥樵使沙漠边缘脆弱植被遭到破坏。在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等省(区)的腾格里、巴丹吉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毛乌素沙地边缘风沙区,生态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导致土地沙化严重。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包括西北风沙区的全国沙化土地达174.3万平方公里,并以年均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如果你是国家经济发展部门的领导,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丝绸之路?同时,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更好地利用这一古道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

学(教)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