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选修课心得体会范文

茶文化选修课心得体会范文
茶文化选修课心得体会范文

茶文化选修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的《中国茶文化》选修课

十分感谢我的学生们的热情和支持。从上课的课堂效果中,从他们课后的微博与信息的反馈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动。课后,经常有

纯真热情的学生相伴我走到校门口,就是为了能多一点时间与我交

流他们的课堂体会。我亦总是能在自己的文化事业中感受到作为一

名大学教师和文化传播者的幸福。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茶文化》这门课程,首先让我学到的不是茶,而是礼。老师课前课后那真诚的鞠躬礼,让我深感讶异和震憾,这礼仿佛弥合

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鸿沟,表明了我们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是

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师的这份恭敬之心,使我学会了恭敬与谦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能作为您的其中一名学生,和您做

思想上交流,我倍感荣幸!

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茶及茶文化的认识是浅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并也不认为这门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改变,我只是在修学分。但它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方面的

知识,还满足并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

是我在学习之后对茶文化的认识,及体会。

也许各名族的茶俗文化各异,对茶的品质评定以及茶的品饮艺术也稍有差别,但对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以及所谓高雅、淡洁、雅志、廉俭等等,都是茶人将中庸、和谐引入茶文化的前提准备。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实现中庸之道,高度的个人修养才能导致社

会的完美和谐。中国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虽

然能给人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它对人总体的效果则是亲而不乱,嗜而敬之。茗饮最终能使人心静,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

正确对待他人,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相吻

合的。因此通过饮茶,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空间,

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一种尊卑有序、上下和

谐的理想社会环境。而且在茶事活动中,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以

朴素为美的标准,以及对“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使

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静、怡然、寂寞、无为,仿佛

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这门课程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我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做人的道理,我的成长路上因为遇见了你,而

变得豁然开朗。谢谢您,我的老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宜兴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与茶及与茶有关的事物有所接触,然而对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所知寥寥,一直

以来我将茶文化当成茶与茶壶的简单结合,这次通过江大MBA胡老

师的教导及示范,虽然只有两次课的时间,但仍让我收获良多,在

学习茶道、品尝香茗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修养。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使用器具,又是具有实用性的艺术品,因茶而兴。随着茶艺兴起,品茗玩紫砂之人

日增,没有一把上好的紫砂壶,再配上绝好的茶叶,这一切就都缺

乏了底蕴和信服度。这是文人雅士对茶文化和紫砂壶文化的理解。

爱茶者与赏茶之士可在把玩紫砂壶之间,细品那幽幽茶香,感受那

份静谧惬意。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正是

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加上宜兴紫砂壶具有“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实用优势,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而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的紫砂壶文化也就成为了茶文

化的一种标志。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

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

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中国茶道正是

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

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

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我认为茶道不单单是一种烹茶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心的方式。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心性。如朱熹所说“正心诚意修身”,在品味茶的香醇同时,寻找人生乐趣,体会人生哲理,提升个人思想境界。茶与中国人相伴几千年,茶的自然属性,促使人们在茗饮过程中,顺应自然,进入精神和艺术的境界,进而追求物我两忘的无上化境,这也许是中国茶道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