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治国》公开课教案

国学经典《治国》公开课教案
国学经典《治国》公开课教案

《治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课文第一句、第二段第二句的背诵。

2.能结合注释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

3.初步理解“絜矩之道”和“德本财末”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絜矩之道”和“德本财末”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悟

1、创设情景

情景一假如你是古代的君主,你要怎么治理一个国家?假设:经济条件、军事力量、严厉的法律。引导学生学习《治国》

2.生字出示。絜矩恶悖等词语其次播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3 熟读课文跟着音频熟读。采用男女生对读。

二、字词地梳理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老老”是说国君或国家的各级领导人要孝敬老人,“而民兴孝”,而后全国民众都兴起重视老人的孝道。“上长长而民兴弟”,在上的人能够以长者为长,老百姓才会尊敬长者。“上恤孤而民不倍”,领导人能够抚恤孤寡,去爱惜那些飘零于世道之人,这个国家才会有爱,才不会违背人伦和人道。“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絜,指的是量围长的绳子,而“矩”

就是量直角的一种角尺,就是讲究方圆规矩,可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君子有方圆,就是有了遵循道的标准。絜矩之道就是一种达到道的方法。

三、主旨理解和联系生活

《大学》引用《尚书·康诰》话说:“惟命不于常”,唯独天命不会保持永久。只有善良才能长久地得到它。“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不行善道,就会失去它。只有行道善良才可以长久得到天命的眷顾。一旦不再行善,天命就不再眷顾你。道和善的关系很明白,道居于善。只要为善,道自然与你同在。欧阳伦的悲惨下场,跟他敛财有关系,其实清代弄臣和珅同样如此,聚敛巨额财宝,最后也是身首异处,半国之财富,悉数充公。历史的教训值得人们吸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修养的程度,是君子能否治国平天下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