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翻译前的语篇分析)【圣才出品】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翻译前的语篇分析)【圣才出品】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笔记(翻译前的语篇分析)【圣才出品】

第15章翻译前的语篇分析

一、进行语篇分析的必要性

1. 从更多的角度分析语篇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地把握文本,进而采用更符合语境的翻译策略。

2. 同一个表达法在不同的语篇里可能会有不同译法。例:

电影《卧虎藏龙》

[译文]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我后来才发现,新闻系卧虎藏龙。

[译文]Later on, I discovered that the journalism department was full of highly talented people.

二、语篇评价性的强弱

1. 译者可以从语篇中作者对所论事件或人物判断评价的强弱来分析语篇。

2. 如果语篇的作者对文中的事物没有很强的价值判断,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不必过多地调整结构。例:

科技报道,新药的介绍,联合国经济趋势分析,都是没有评价或少有评价的语篇。在这些语篇中,作者基本不对文章的内容做出评论。

翻译这样的语篇,译者不能过多地介入,不应该太灵活,因为这类语篇对准确性的要求很高,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比如一些法律合同),翻译这类语篇准确性要比流畅性更重要。

3. 如果语篇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那么在翻译时译者介入,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就很

有必要。例:

一篇反对政府某项政策的社论,一篇旅游宣传手册,一个产品广告,则是有较强评价特征的语篇。在这些语篇中,作者对文中的内容明显有评论,不是站在中立的立场。

翻译这类语篇时,译者能对语言的结构作较大的调整,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因为这类语篇的流畅性非常重要。

三、从文化角度分析语篇

1. 分析语篇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着手,也就是说,看一个语篇和文化的关系紧密与否。

2. Basil Hatim和Ian Mason在他们的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中提出,一个语篇与某一特定文化关系越不紧密,翻译中就越不必调整其语言结构。

相反,一个语篇与特定文化的关系越紧密,翻译中结构调整的空间就越大。

3. 案例分析

(1) 在翻译联合国声明、国际经济合同等文本时,由于这类文本与某一具体的文化关系不密切,因此不应该过多地调整原文语言的结构,以免造成意思的偏差。

在这类文本中,语篇意思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语言的流畅性是第二位。翻译时过度的归化(domestication)是不可取的,某种程度的异化(foreignization)是必要的。

(2) 在翻译杭州旅游景点的介绍、老北京风土人情的介绍等这类语篇时,由于掺有大量的文化特征,要对原文的语言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采取比较归化的策略,灵活对等,以适应英文的读者。

四、语域因素

分析语篇还应该注意语篇是否正式。

1. 纽马克将语域的差异分成下面几个类型:

Officialese: The consumption of any nutriments whatsoever is categorically prohibited in this establishment.

Official: The consumption of nutriments is prohibited.

Formal: You are requested not to consume food in this establishment.

Neutral: Eating is not allowed here.

Informal: Please don't eat here.

Colloquial: You can't feed your face here.

Slang: Lay off the nosh.

Taboo: Lay off the fucking nosh.

2. 翻译不仅仅是寻求意思相同,还应该谋求语域相似。

3. 参照表格

Text Analysis Fo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