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讲义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讲义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讲义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6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2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

修2

一、选择题

1.“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

解析: 从题干材料“胡佛政府领导下……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可以看出,罗斯福上台后,对胡佛的政策进行突破性的调整,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显然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2.(2016·山东日照一中月考)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 A.增加就业 B.调整企业关系

C.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D.增强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整顿金融的措施,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为了增强美国在世界市场竞争力,故答案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6·河北唐山开滦二中月考)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

1930年1940年

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

6.1万台19万台

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

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至1940年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与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 B

4.(2016·河南郑州一中联考)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

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

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

解析: 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救济”等措施,如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这些都关注了民生问题。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

答案: A

5.(2016·辽宁沈阳二中月考)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 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 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

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 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

解析: 从材料“犁掉了1 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中可知,这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使美国暂时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农业生产过剩问题。D项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 D

6.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 )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为放任自由,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则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因此必然遭到胡佛的反对,所以选C项。

答案: C

7.(2016·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考试)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

里“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指它( )

①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 ④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故①③错误,排除A、C、D三项;所以答案选B 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

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经济参考报》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判断1929—1933年经济危机,并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第(2)问应围绕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作答。

答案: (1)“历史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