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及其人才供求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会展业,主要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奖励旅游业以及各类节庆活动等,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也是一门系统工程、综合经济,是世界上十分巨大的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加入WTO,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起来,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创造的就业机会促进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和中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展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由此应运而生的会展经济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现代会展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总结出一些先进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但是在理论上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反观国内,会展业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产业现状喜忧参半,对会展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只处于初级阶段,基本没有直接和完整的专业研究著作,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也大多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与分析,缺乏系统性、广泛性、专业性和深刻性,有些专题的研究甚至是空白。
1、国际会展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目前,会展业在欧洲、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已发展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同时,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此外,会展业还是一个产业链相当长的行业,包含旅游、运输、广告、餐饮、交通、建筑、城规、娱乐等众多部门,根据国际经验,一次展会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达9:1,甚至更多,而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目前,国际会展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的主要特点:
1) 国际行业协会影响力大,协调各国会展业健康发展
2) 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已成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主流
3) 欧洲市场领先,国际市场增长迅速,中国市场被看好
4) 会展业配套服务日渐重要
2、国际会展业人才供求特点
在欧洲,现代会展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因此,无论会展的基础设施,还是会展品牌都已相当成熟,同时,德国、美国等会展发达国家地会展行业之所以能够健康快速发展,与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会展组织管理人才是分不开的,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总裁M.R.Zitzweitz先生宣称:从业人员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未来会展业发展的三要素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美国有75%的从业人员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1%的从业人员拥有硕士学位;而且从业人员的年龄也相

对年轻,30-40岁的从业人员占调查总数的
10%,40-50岁之间的占23.1%。在德国,科隆大学的展览商贸学院和德国瑞文斯堡会展管理系已经成为最著名地会展教育培训基地。总起来国际会展人才供求有以下特点:
1) 职业化观念深入人心,会展经理人市场比较成熟完善
2) 会展从业人员流动性小,工作经验丰富
3) 会展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观念与能力较强
4) 会展人才学历较高,薪资待遇相对优厚
5) 与高校和研究机构联系紧密,建立了完善的会展人才培育体系,并接受企业委托培训
6) 会展专业人才认证制度完善,美国展览管理协会向国外输出培训方式,进行跨国认证。
3、中国会展行业发展特点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起步晚, 90年代以来才打破行政垄断,真正蓬勃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办展的格局,发展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渐成为亚洲区域性的“展览中心”。据国家权威经济研究部门披露,会展业已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产业。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外部环境良好
2) 产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层次以及场馆面积大幅提高
3) 国际会展公司长驱直入,海外会展经济输入
4) 发达城市优势明显,上海会展收入占中国半壁江山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会展运营管理、产业学术研究等软件建设方面矛盾仍较突出。
4、中国会展业人才供求特点
据《上海会展人才需求预测与对策分析》的分析,目前中国国内会展从业人员不下100万人,但是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从业人员乃至企业准入方式不够科学。在目前的从业人员中,相当多的是“半路出家”,新入行的人员素质并不令人满意,行业内又无有效的培训手段,所以他们水平的提高也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这也是会展企业急于从高校毕业生中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原因之一。
在未来几年内会展业还能创造多少就业岗位,专家分析,目前这100万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是否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的从业人员中有相当多的是不称职的,真正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所以说,现在会展业的人才不是数量上的“瘦身”或“增肥”的问题,而是要提高质量是“健身”。目前,我国会展业人才供求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1)与会展规模的迅速扩张相比,会展专业人才规模增长较慢
2)国内会展发达城市的会展人才集聚效应较好,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
3)国际会展公司的人力资本输入

明显小于经济资本输入
4)高校专业会展教育方兴未艾
5)业内会展在职培训层
次不高,深度不够
因此,加强对会展业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会展业作为一门涉及到包括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信息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现代物流等学科的前沿性的综合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对会展业进行研究,甚至开辟独立的“会展学”,必将有助于重新认识新形势下会展业涵盖的内容与所发挥的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中国会展业的科学指标系统,进行科学的定量和定性研究,进行中长期预测;有助于探索和掌握会展业在我国的经营、管理的市场规律,提高整个业界的理论水平;有助于填补国内外相关学术课题研究的空白,加强与国际会展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缩短与国际研究水平的差距。同时,对中国会展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和对策分析,有助于中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并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会展人才培育对策,特别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有理由相信,中国学者对会展业的研究与贡献将成为全球会展界关注的热点,并为全球会展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