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八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框公平正义的价值(第2课时正义的力量)学

学八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框公平正义的价值(第2课时正义的力量)学
学八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框公平正义的价值(第2课时正义的力量)学

第2课时正义的力量

什么叫正义行为?正义的价值是什么?(变题:为什么要努力维护社会的正义?)

1.正义的含义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2.正义的重要性(变题:如何理解正义的力量?)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举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这次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举例: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意味着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的种类、幅度,均由法律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举例: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无罪推定原则折射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它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

(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举例: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公平,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使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

障体系。

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文化教育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

3.正义的要求

(1)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举例:桂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症。为了治病,他花光了积蓄,家庭也几乎被拖垮。当地政府了解桂某的情况后,不但为他办理大病救助,报销70%的医疗费用,而且将其纳入低保。在社区干部的帮扶下,桂某和妻子开了一家商店,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2)正义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正义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为此,它提出了哪些要求?

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2.公平与正义的比较。

公平正义

含义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

行为方式

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就

是正义的行为

内容

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

平等

——

意义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

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

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正义是法治追求的

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

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要求——

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

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

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

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

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3.正义与制度的关系。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一、判断改错

1.有了正义,社会就一定和谐。

2.道德体现了正义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二、选择题

3.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公安机关通过开展“猎狐2014”行动,共抓获潜逃境外的经济犯罪人员680名,是2013年的4.5倍。这一行动的开展( )

A.确保了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B.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C.保障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D.促进了各民族团结与繁荣

4.右图反映的是部分省市开始实施的异地高考政策,指的是具备一

定条件的进城务工子女,可就地参加高考。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 )

①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

难的问题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④进城务工人员

子女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国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制度。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 )

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②使弱势群体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③有利于保证我国公民在各方面的绝对平等④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下列做法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②以大欺小,恃强凌弱③讲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④乘车、购物不排队⑤见义勇为,扶助弱小⑥诚信考试,不作弊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7.右边漫画《养老公平》表明( )

A.我国城乡居民已实现了共同富裕

B.绝对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C.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

D.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作为支撑

8.正义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正直的传统。下列体现正义感的是( )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C.均贫富,等贵贱 D.人生而平等

9.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要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这段话表明了( )

①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需要遵循公平的原则②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③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④正义制度是建立在广大

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基础上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10.阅读课堂模拟剧,回答问题。

(放学前,某班教室走廊。)

小林:这几天看你很郁闷,怎么了?

小丽:别提了,一连串不幸:一大早老妈叫醒我,说我用的涂改液气味难闻,其有毒成分含量严重超标!晕,这么个小东西也造假,自认倒霉吧。中午,我在教室外听到小刚在嚷,说我考试时在翻数学书。可我今天就压根没带数学书。

小林:那你还不给小刚点颜色看?

小丽:算了吧,上次他抄我的文章投给杂志社,我找他理论,他反咬一口,说是我抄他的。哎,忍忍吧!

(两天后的早晨,某班教室。)

小林:小丽,我已经替你主持正义了,昨天放学后,我找了几个兄弟将小刚痛打了一顿。给,这是你的稿费。

小丽:谢谢你,小林,可是……

(1)你认为小林的举动是正义的行为吗?为什么?

(2)小丽、小刚、小林的言行给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哪些警示?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和同学小林到一家商店购买生活用品。结账后,他向店主索要发票,店主说:“要发票有什么用?害得我多缴税!不如送你一件小礼物吧。”小明觉得这很实惠,于是欣然接受。但小林却反对他这样做。

(1)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是正义的?哪些人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怎样劝小明呢?

参考答案

第2课时正义的力量

【自主学案】

(1)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当堂巩固】

一、1.错。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错。法律体现了正义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二、3.B 4.B 5.B 6.D 7.D 8.B 9.D

三、10.(1)不是正义的行为。一般而言,凡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小林为了维护小丽的正当权益,侵犯了小刚的生命健康权,因而是违法行为,也是非正义的行为。 (2)要明辨是非,做有正义感的人;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法治观念,尊重他人权利,自觉遵守法律。

11.(1)小林的行为是正义的;店主和小明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2)劝他选择索要发票。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分辨是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索要发票是公民(或:消费者)的权利,发票是公民(或: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重要凭证;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不要发票,可能会导致商家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我们不能助长这一行为。(不要求统一答案,答出主要观点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