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工程地质

考试概述

一、教材、大纲的说明

今年采用的是2013年版的教材和大纲,目前大家可以使用老教材。

二、本科目的试卷结构及基本应试技巧

本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题型全部采用客观题形式,共80题。其中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合计60分;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合计40分;试卷总分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考生在考试时要注意:单项选择题(四选一)是否有把握都要答,而多项选择题(五选二至四)要慎重,有把握的才可以选择,因为选对一个可得0.5分,但其中若有一个选错则本题不得分。

三、真题分值分布情况

四、应试方法、技巧

对单选题可采用对比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判断,不能空选。

对多选题,只选有把握的,没把握的不要选,因为一旦出现一个错选该题不得分。

第一章工程地质

一、考试大纲

(一)岩体的特征;

(二)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三)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四)工程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二、本章框架知识体系及分值

三、例题解析

1.对岩石钻孔作业难度和定额影响较大的矿物成分是()。

A.云母

B.长石

C.石英

D.方解石

『正确答案』C

量就越多。参见教材P1。

2.某基岩被3组较规则的X型裂隙切割成大块状,多数为构造裂隙,间距0.5m~1.0m,裂隙多密闭少有充填物,此基岩的裂隙对基础工程()。

A.无影响

B.影响不大

C.影响很大

D.影响很严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级为较发育的情况下,其对基础工程影响不大,对其他工程可能产生相当影响。参见教材P7。

3.褶皱构造是()。

A.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且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B.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C.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D.岩层受垂直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是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参见教材P5~6。

4.在有褶皱构造的地区进行隧道工程设计,选线的基本原则是()。

A.尽可能沿褶皱构造的轴部

B.尽可能沿褶皱构造的翼部

C.尽可能沿褶皱构造的向斜轴部

D.尽可能沿褶皱构造的背斜核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对于隧道工程来说,在褶曲构造的轴部,岩层倾向发生显著变化,应力作用最集中,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一般选线从褶曲的翼部通过是比较有利的。

参见教材P7

5.结构面结合力较差的工程地基岩体的工程特性是()。

A.沿层面方向的抗剪强度高于垂直层面方向

B.沿层面方向有错动比有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性质差

D.沿层面方向的抗剪强度低于垂直层面方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岩体结构特征。层状结构,岩体中结构面一般风化微弱,结合力较弱,故这类岩体总体变形模量和承载能力均较高。作为工程建筑地基时,其变形模量和承载能力一般均能满足要求。但当结构面结合力不强,有时又有层间错动面或软弱夹层存在,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均具各向异性特点,一般沿层面方向的抗剪强度明显低于垂直层面方向的,当有软弱结构面存在时更甚。参见教材P9。

6.工程岩体沿某一结构面产生整体滑动时,其岩体强度完全受控于()。

A.结构面强度

B.节理的密集性

C.母岩的岩性

D.层间错动幅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岩体的力学特性。如果岩体沿某一结构面产生整体滑动时,则岩体强度完全受结构面强度控制。参见教材P10。

7.隧道选线应尽可能避开()。

A.褶皱核部

B.褶皱两侧

C.与岩层走向垂直

D.与裂隙垂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在布置地下工程时,原则上应避开褶皱核部。参见教材P26。

8.某岩石的抗压强度是200MPa,其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可能约为()。

A.100MPa和40MPa

B.60MPa和20MPa

C.10MPa和2MPa

D.5MPa和1MP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的三项强度中,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居中,抗拉强度最小。抗剪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0%~40%,抗拉强度仅是抗压强度的2%~

(2%~16%)=4~32MPa,故选B。参见教材P12。

9.大理岩属于()。

A.岩浆岩

B.变质岩

C.火成岩

D.沉积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板状构造、片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块状构造,大理石属于块状构造。参见教材P3。

10.某竣工验收合格的引水渠工程,初期通水后两岸坡体出现了很长的纵向裂缝,并局部地面下沉,该地区土质可能为()。

A.黏土

B.软岩

C.砂土

D.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淤泥及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性、低渗透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等特性;湿陷性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强度迅速降低,有的即使在其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而大量的沉陷;红黏土:天然含水量高,密度小、塑性高,呈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不具有湿陷性;膨胀土: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黏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本题初期通水后由于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遇水压缩沉陷,所以两岸产生裂缝。参见教材P14。

11.关于土的工程性质,正确的说法是()。

A.土的颗粒级配越好,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B.土的颗粒级配越差,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C.土的颗粒越大,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D.土的颗粒越小,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正确答案』D

含水量影响特别大。参见教材P14。

12.建筑物结构设计对岩体地基主要关心的是()。

A.岩体的弹性模量

B.岩体的结构

C.岩石的抗拉强度

D.岩石的抗剪强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设计人员所关心主要是岩体的变形特性,岩体的变形特性,岩体的变形参数是由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来反映的。参见教材P10。

13.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的岩体是()。

A.原生柱状节理发育的安山岩

B.含黏土质页岩夹层的沉积岩

C.垂直节理且疏松透水性强的黄土

D.原生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含有黏土质页岩、泥岩、煤层、泥灰岩、石膏等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岩体的崩塌。参见教材P23。

14.地层岩性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使边坡最易发生顺坡滑动和上部崩塌的岩层是()。

A.玄武岩

B.火山角砾岩

C.黏土质页岩

D.片麻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1)底层岩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软硬相间,并有软化、泥化或易风化的夹层时,最易造成边坡失稳;(2)侵入岩、沉积岩以及片麻岩、石英岩等构成的边坡,一般稳定程度较高。喷出岩边坡原生的节理,尤其是柱状节理发育时,易形成直立边坡并易发生崩塌;(3)含有黏土质页岩、泥岩、煤层、泥灰岩、石膏等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岩体的崩塌。参见教材P23。

15.下列关于地下水影响边坡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下水改变岩体的构造

B.地下水对岩体会产生浮力

C.地下水使岩石软化或溶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地下水影响边坡稳定性表现如下:(1)地下水会使岩石软化或溶蚀,导致上覆岩体塌陷,进而发生崩塌或滑坡。(2)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促使岩体下滑或崩倒。(3)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4)在寒冷地区,渗入裂隙中的水结冰,产生膨胀压力,促使岩体破坏倾倒。(5)地下水产生浮托力,使岩体有效重量减轻,稳定性下降。参见教材P24。

1.有明显季节性交替的裂隙水为()。

A.风化裂隙水

B.成岩裂隙水

C.层状构造裂隙水

D.脉状构造裂隙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水的特征。风化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有明显季节性循环交替,常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河流中。参见教材P20。

2.在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的土层中施工建筑物基础时,可能出现()。

A.轻微流砂

B.中等流砂

C.严重流砂

D.机械潜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水。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虽然不会产生流砂现象,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携带而走。时间长了,将在土层中形成管状空洞,是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这种现场称之为机械潜蚀。参见教材P22。

3.对地下工程围岩出现的拉应力区多采用的加固措施是()。

A.混凝土支撑

B.锚杆支护

C.喷混凝土

D.挂网喷混凝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当地下工程围岩中出现拉应力区时,应采用锚杆稳定围岩。参见教材P27。

4.对路基稳定最不利的是()。

B.岩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的逆向坡

C.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

D.岩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道路选线过程中,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参见教材P28。

5.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填土的是()。

A.堆填时间较长的砂土

B.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

C.经压实后的生活垃圾

D.经处理后的一般工业废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以生活垃圾和腐蚀性及易变性工艺废料为主要成分的杂填土,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参见教材P15。

6.关于地震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烈度是按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来划分

B.建筑场地烈度是指建筑场地内的最大地震烈度

C.设计烈度需根据建筑物的要求适当调低

D.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震的震级与烈度。地震是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划分震级的,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建筑场地烈度是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对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一般降低或提高半度至一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参见教材P17。

7.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水是()。

A.包气带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裂隙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水的特征。因有隔水顶板存在,承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不易受污染。参见教材P20。

8.关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产生动水压力,增强了岩体的稳定性

B.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减小了边坡下滑力

C.地下水产生浮托力,减轻岩体自重,增加边坡稳定

D.地下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容易导致岩体崩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地下水的作用很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会使岩石软化或溶蚀,导致上覆岩体塌陷,进而发生崩塌或滑坡。(2)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促使岩体下滑或崩倒。(3)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4)在寒冷地区,渗入裂隙中的水结冰,产生膨胀压力,促使岩体破坏倾倒。(5)地下水产生浮托力,使岩体有效重量减轻,稳定性下降。参见教材P24。

9.关于地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抗震设计的依据是国际通用震级划分标准

B.震级高,震源浅,距震中越近的地震其烈度不一定高

C.一次地震一般会形成多个烈度区

D.建筑抗震措施应根据震级大小确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震中周围地区的破坏程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小,形成多个不同的地震烈度区,它们由大到小依次分布。参见教材P17。

10.关于地基岩石软化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

B.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

C.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良好

D.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良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软化系数值越小,表示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受水作用的影响越大。未受风化作用的岩浆岩和某些变质岩,软化系数大都接近于1,是弱软化的岩石,其抗水、抗风化和抗冻性强。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是软化性较强的岩石,工程性质比较差。参见教材P11。

11.地层岩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能构成稳定性相对较好边坡的岩体是()。

A.深成侵入岩

B.有粘土质页岩夹层的沉积岩

C.有泥灰岩夹层的沉积岩

D.板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侵入岩、沉积岩以及片麻岩、石英岩等构成的边坡,一般稳定程度是较高的。只有在节理发育、有软弱结构面穿插且边坡高陡时,才易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参见教材P23。

12.对开挖后的岩体软弱破碎的大型隧洞围岩,应优先采用的支撑方式为()。

A.钢管排架

B.钢筋或型钢拱架

C.钢筋混凝土柱

D.钢管混凝土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殊地基。对结构面不利交汇切割和岩体软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围岩,地下工程开挖后,要及时采用支撑、支护和衬砸。支撑由柱体、钢管排架发展为钢筋或型钢拱架,拱架的结构和间距根据围岩破碎的程度决定。参见教材P21。

13.边坡易直接发生崩塌的岩层是()。

A.泥灰岩

B.凝灰岩

C.泥岩

D.页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对于喷出岩边坡,如玄武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等,其原生的节理,尤其是柱状节理发育时,易形成直立边坡并易发生崩塌。参见教材P23。

14.隧道选线无法避开断层时,应尽可能使隧道轴向与断层走向()。

A.方向一致

B.方向相反

C.交角大些

D.交角小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地质对工程选址的影响。道路选线应尽量避开断层裂谷边坡,尤其是不稳定边坡;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避免路线与主要裂隙发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参见教材P28。

15.裂隙或裂缝对工程地基的影响主要在于破坏地基的()。

A.整体性

B.抗渗性

C.稳定性

D.抗冻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地质对工程选址的影响。裂隙(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岩体的整体性,促使岩体风化加快,增强岩体的透水性,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参见教材P29。

16.地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的是()。

A.基岩上部裂隙中的潜水

B.单斜岩溶化岩层中的承压水

C.黏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无压水

D.裸露岩溶化岩层中的无压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水的类型。承压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参见教材P18。

17.提高深层淤泥质土的承载力可采取()。

A.固结灌浆

B.喷混凝土护面

C.打土钉

D.振冲置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殊地基。对不满足承载力的软弱土层,如淤泥及淤泥质土,浅层的挖除,深层的可以采用振冲等方法用砂、砂砾、碎石或块石等置换。参见教材P21。

18.对不能在上部刷方减重的滑坡体,为了防止滑坡常用的措施是()。

A.在滑坡体上方筑挡土墙

B.在滑坡体坡脚筑抗滑桩

C.在滑坡体上部筑抗滑桩

D.在滑坡体坡脚挖截水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支挡建筑,主要是在不稳定岩体的下部修建挡墙或支撑墙(或墩),也是一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支挡建筑物的基础要砌置在滑动面以下。参见教材P24。

19.当隧道顶部围堰中有缓倾夹泥结构面存在时,要特别警惕()。

A.碎块崩落

B.碎块坍塌

C.墙体滑塌

D.岩体塌方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碎裂结构岩体在张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容易松动、解脱,在洞顶则产生崩落,在边墙上则表现为滑塌或碎块的坍塌。当结构面间夹泥时,往往会产生大规模的塌方,如不及时支护,将愈演愈烈,直至冒顶。参见教材P27。

20.道路选线难以避开地质缺陷,但尽可能使路线()。

A.处于顺风坡上方

B.处于顺风坡下方

C.与岩层走向接近正交

D.与岩层走向接近平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地质对工程选址的影响。道路选线应尽量避开断层裂谷边坡,尤其是不稳定边坡;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避免路线与主要裂隙发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避免经过大型滑坡体、不稳定岩堆和泥石流地段及其下方。参见教材P28。

21.在地基为松散软弱土层,建筑物基础不宜采用()。

A.条形基础

B.箱形基础

C.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D.片筏基础

『正确答案』A

质原因不宜采用条形基础。参见教材P29。

22.应避免因工程地质勘察不详而引起工程造价增加的情况是()。

A.地质对结构选型的影响

B.地质对基础选型的影响

C.设计对结构造型的影响

D.施工阶段发现特殊不良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施工阶段发现特殊不良地质条件属于因工程地质勘查不详而引起工程造价增加的情况。参见教材P30。

23.在不满足边坡防渗和稳定要求的砂砾地层开挖基坑,为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宜采用的边坡支护方式是()。

A.地下连续墙

B.地下沉井

C.固结灌浆

D.锚杆加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殊地基。影响工程建设得到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处理方法很多,对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层、如砂和砂砾石地层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结灌浆、预制桩或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加固;对不满足抗渗要求的,可灌水泥浆或水泥黏土浆,或地下连续墙防渗;对于影响边坡稳定的,可喷射混凝土或用土钉支护。参见教材P21。

1.结构面对岩体工程性质影响较大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是结构面的()。

A.产状

B.岩性

C.延续性

D.颜色

E.抗剪强度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对岩体影响较大的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是结构面的产状、延续性和抗剪强度。参见教材P15。

2.对于软弱、破碎围岩中的隧洞开挖后喷混凝土的主要作用在于()。

A.及时填补裂缝阻止碎块松动

B.防止地下水渗入隧洞

C.改善开挖面的平整度

D.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承载拱

E.防止开挖面风化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喷射混凝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能紧跟工作面,速度快,因而缩短了开挖与支护的间隔时间,及时地填补了围岩表面的裂缝和缺损,阻止裂隙切割的碎块脱落松动,使围岩的应力状态得到改善;其次,由于有较高的喷射速度和压力,浆液能充填张开的裂隙,起着加固岩体的作用,提高了岩体的强度和整体性。此外喷层与威严紧密结合,有较高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能在结合面上传递各种应力,可以起到承载拱的作用。参见教材P2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