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变异、物种和进化作业(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复习变异、物种和进化作业(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复习变异、物种和进化作业(适用全国)

六、变异、物种和进化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核心知识再填充]

1.基因突变???形式:碱基对的 、 和缺失

结果:基因结构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 、低频性等

2.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________分裂过程中,包括自由组合型和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________、重复、倒位和易位。

4.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5.生物育种的原理

(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2)单倍体育种―→________;

(3)多倍体育种―→________;

(4)杂交育种―→________;

(5)基因工程育种―→________。

6.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育种是不断从________________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8.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的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____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________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________导致物种的形成。

10.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其______,但研究进化不能

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1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其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3.同一物种的某基因在不同地区的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不同环境中________不同。

1.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2.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3.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4.DNA分子中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5.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6.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单倍体加倍为正常的纯合子。()

7.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8.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环境,植物会产生抗寒性变异。()

9.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10.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11.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进化。()

12.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13.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14.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15.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 16.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1.× 2.× 3.× 4.× 5.× 6.×7.×

8.×9.√10.×11.×12.√13.√14.√

15.×16.×

2017年生物一轮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2017年生物一轮专题练15-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组

(共7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 1.[2016·冀州中学猜题]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答案 B 解析扦插为无性繁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故A错;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因环境影响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D错误。 2.[2016·武邑中学仿真]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答案 C 解析倒位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B错误;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C正确;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可以使果蝇性状发生改变,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简介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目的主要是透过对野生动植物出口与进口限制,确保野生动物与植物的国际交易行为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由于这份公约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市签署的,因此又常被简单称呼为《华盛顿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贸易不断发展,由于这种贸易的增长对野生动植物保护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1963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就呼吁制定国际公约予以控制。1973年2月召开了关于缔结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全权代表会议,并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共有25条,4个附录,于1975年7月1日生效。附录1列入了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贸易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800种。这些物种标本的贸易必须加以特别严格的管理,以防止进一步危害其生存,并且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允许进行贸易(包括出口、进口、再出口和从海上引进)。一般应禁止贸易。附录2列入所有那些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对其贸易不严加管理以防止不利其生存,就可能变成有灭绝危险的物种,和为使这些物种中的某些物种标本的贸易得到有效控制,而必须加以管理的其他物种,共包括2.7万种。对此类物种的贸易应严加限制。附录3列入任一成员方认为属其管辖范围内,应进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开发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员国合作控制贸易的物种。这三类物种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物种被纳入第二类和第一类的范围。 编辑本段公约内容 缔约各国认识到,许多美丽的、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是地球自然系统中无可代替的一部分,为了我们这一代和今后世世代代,必须加以保护;意识到,从美学、科学、文化、娱乐和经济观点看,野生动植物的价值都在日益增长;认识到,各国人民和国家是,而且应该是本国野生动植物的最好保护者;并且认识到,为了保护某些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不致由于国际贸易而遭到过度开发利用,国际合作是必要的;确信,为此目的迫切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同意下列各条款: 第一条定义 除非内容另有所指,就本公约而言: 1. “物种”指任何的种、亚种,或其地理上隔离的种群; 2. “标本”指: (1) 任何活的或死的动物,或植物;

濒危动物

濒危动物中文名称:濒危动物英文名称:endangered animal 定义:面临灭绝危险或濒临灭绝的动物。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动物资源学(二级学科)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简介: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濒危动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濒危动物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的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动物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动物虽然在局部地区的野生种群数量很多,但在整个分布区内的野生种群数量却很少。一些国家或地区视为濒危物种的野生动物,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视为濒危动物。一些种类的濒危动物在得到了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不再有灭绝危险时,便可以退出濒危动物的行列。濒危动物等级的划分 有两种方法: 1.两级法:这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划分的标准,它是根据物种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资源数量、濒危程度以及是否为中国所特有等多项因素综合评价、论证而制定的。I级:指中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野生动物。II 级:指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有绝灭危险的野生动物。 2.分类标准:无危:无危(Least Concerned,LC),虽然存在威胁但是目前并不严重。英文直译为低关注,并不是指该物种受到的关注少,而是威胁不严重,不用过分关注的意思。例如:台湾蓝鹊、狼。近危:近危(Near Threatened,NT),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例如:小头睡鲨,兔狲。易危:易危(Vulnerable,VU):在中期内可能有比较高的灭绝威胁。例如:环尾狐猴、大白鲨、北极熊。濒危:濒危(Endangered,EN):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例如:蓝鲸、麋鹿、熊猫。极危: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例如:台湾鲑鱼。 野外灭绝: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例如:单峰骆驼、台湾梅花鹿。灭绝:灭绝(Extinct,EX):如果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例如:袋狼、渡渡鸟、台湾云豹。 濒危动物目录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及兽类。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论述了中国鸟类濒危物种的分类地位、濒危等级、种群现状、致危因素、现有保护措施、饲养繁殖状况等。本书可供政府官员,从事濒危物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农、林、环保、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全书中英文对照序前言编者的话中国濒危鸟类分种记述:1·短尾信天翁;2·白鹈鹕;3·红脚鲣鸟;4·褐鲣鸟;5·斑头鸬鹚;6·黑颈鸬鹚;7·白腹军舰鸟;8·黄嘴白鹭;9·岩鹭;10·海南鳽;11·黑冠鳽;12·白头鹮鹳;13·东方白鹳;14·黑鹳;15·白鹮;16·黑鹮;17·朱鹮;18·白琵鹭;19·黑脸琵鹭;20·大天鹅;21·小天鹅;22·疣鼻天鹅;23·树鸭;24·鸳鸯;25·棉凫;26·白头硬尾鸭;27·中华秋沙鸭;28·黑翅鸢;29·褐冠鹃隼;30·凤头蜂鹰; 31·栗鸢;32·褐耳鹰;33·凤头鹰;34·棕尾鵟;35·灰脸鵟鹰;36·棕翅鵟鹰;37·金雕;38·白肩雕;39·草原雕;40·乌雕;41·白腹隼雕;42·棕腹隼雕;43·林雕;44·白腹海雕;45·玉带海雕;46·白尾海雕;47·虎头海雕;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 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 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 二 总分 13 14 得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案修第二册1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举例说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生命观念) 2.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1.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种群 ①概念:三要素???? ?生活在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②特点: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2)基因库:由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 (3)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2.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 ? 基因重组 ? ???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原因 ①可遗传变 异的形成?? ???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②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原因:不断淘汰发生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保留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 (2)选择的对象 ①直接作用对象:个体的表型。 ②最终选择的对象:决定表型的基因。

(3)选择的结果 ①基因方面: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②生物性状方面: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隔离 (1)概念: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常见类型 项目 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间 ①不能相互交配; 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 同种生物 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3.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地理隔离? ????①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②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 ↓ 自然选择???? ?①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②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 的作用不同 ↓ 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 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的物种 4.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 知识点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1.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项目 含义 变化后与进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简介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为确定我国的濒危物种受威胁程度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 关于鸟类卷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论述了中国鸟类濒危物种的分类地位、濒危等级、种群现状、致危因素、现有保护措施、饲养繁殖状况等。本书可供政府官员,从事濒危物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农、林、环保、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全书中英文对照序前言编者的话中国濒危鸟类分种记述 1·短尾信天翁2·白鹈鹕3·红脚鲣鸟4·褐鲣鸟5·斑头鸬鹚6·黑颈鸬鹚7·白腹军舰鸟8·黄嘴白鹭9·岩鹭10·海南鳽 11·黑冠鳽12·白头鹮鹳13·东方白鹳14·黑鹳15·白鹮16·黑鹮17·朱鹮18·白琵鹭19·黑脸琵鹭20·大天鹅 21·小天鹅22·疣鼻天鹅23·树鸭24·鸳鸯25·棉凫26·白头硬尾鸭27·中华秋沙鸭2 8·黑翅鸢29·褐冠鹃隼30·凤头蜂鹰 31·栗鸢32·褐耳鹰33·凤头鹰34·棕尾鵟35·灰脸鵟鹰36·棕翅鵟鹰37·金雕38·白肩雕39·草原雕40·乌雕 41·白腹隼雕42·棕腹隼雕43·林雕44·白腹海雕45·玉带海雕46·白尾海雕47·虎头海雕48·黑兀鹫49·秃鹫50·高山兀鹫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自有生物以来,生物就不断地变化着;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它们都是不断改变着。然而,物种具体是如何进化的呢?最有影响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主要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为它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控制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因子有着五大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定性、直接和间接作用性。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耐受范围,生物只有在耐受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旦超过生物在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同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生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它的发育情况、基因的表达情况等都不同,从而使生物对外面环境的需求、耐受能力发生变化。对于同一种环境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其耐受范围也是不同的,其原因是每一种生物都有不同与其他生物的结构、生物特点。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地耐范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可能。长期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受到这个地区生态因子的影响,并产生很好的适应性。但当环境条件改变,或迁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就会受到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果能忍受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就会产生定向的诱导变异,由不习惯到习惯,并逐渐在新环境里顺利生存下来;如果不能,就会从时间长河中被淘汰掉。 在植物的进化中,由于地壳的运动,一些海洋地区变成了沼泽、陆地,生存于这些地区的水生植物会在陆生环境的诱导下自组织产生适应于陆地环境的性状特征,并不断发展进化,形成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向陆生植物的进化,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脱离水环境的,而是生活在半水生半陆地的沼泽中,逐渐脱离水环境甚至适应干旱环境。 同时许多旱生植物的叶子很小甚至缩小成针刺状,而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子在干旱的沙漠中渐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蒸发,保存水分,同时依靠肉质茎进行光合作用。生活在沙漠中的豆科植物骆驼刺,地上部分只有几厘米,而地下部分可以深达十几米,根系覆盖的面积达六七百平方米,发达的根系是旱生植物增加水分吸收的重要途径。 会飞的昆虫由于某种原因定居到海岛上之后,新的环境会改变它们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独特的物种。大风、恶劣的气候、潮湿的环境、新的食物、光照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昆虫翅膀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形成残翅或无翅的昆虫,这种影响持续存在最终使昆虫的翅膀趋于退化消失。非洲马德拉岛上的甲虫翅膀发育不全或退化消失,应该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人类穿上衣服、使用火之后,人类抵御寒冷的能力就在一代一代的退化,抗寒性逐渐降低,表现为与此功能相关的一些性状特征发生变异,如体毛、皮肤腠理、皮肤脂肪厚度、皮肤毛孔等。而且,这些组织器官的变化还会进一步诱导其它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变化,如肺脏、血管、体液调节系统、神经调节系统等。在人类的进化中,一系列的进化特征很明显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人的大脑、寿命、身高、牙齿和体毛等,这些特征的进化是在自然环境的诱导刺激下再经过人类自身生长发育的重新调整而完成的。这些都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又与物种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不断地变化着,它的遗传结构和特性也不断地变化着,当生物遗传结构和特性与其他生物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时,新的物种就会出现。生物进化是通过繁殖而体现的。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互配生育,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物种是进化单位。任何一个物种在作为祖种进行系统发展中总是沿着纵横两条道路而展开的。开始是从少变多的渐变,当渐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变,最终造成物种的形成。

高考生物复习——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考点分析及训练

高考生物复习——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考点分析及训练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 考纲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 目变异(Ⅱ)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 应用(Ⅱ) 3.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 加倍 生命 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染色体变异与生物 性状改变间的内在关系 全国 卷考 情 2015·全国卷Ⅱ(6)、 2014·全国卷Ⅰ(32) 科学 思维 比较与综合:染色体变异类型、育种 方法比较 批判性思维: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科学 探究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低温诱导 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 考点一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连线)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类型 ? ? ?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 根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归纳) ①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③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项目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受精卵 特点(1)植株弱小 (2)高度不育 (1)茎秆粗壮 (2)叶、果实、种子较大 (3)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体细胞染色 体组数 1或多个2个≥3个■助学巧记 “二看法”确认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教材VS 高考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配子类型出现,应属染色体易位(2018·海南卷,14C)() (2)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2015·全国卷Ⅱ,6A)() (3)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2014·江苏卷,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资料

我国十大濒危动物 1.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现在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毛密而有光泽,耐寒。喜欢吃竹叶、竹笋。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2. 金丝猴 金丝猴是地球上稀有的珍贵动物之一,世界上的金丝猴仅有4种,它们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前三种都产于我国,因此金丝猴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同时金丝猴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除我国外,这些稀世珍宝在世界上仅有法国、英国等极少数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若干标本。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它们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鼻孔大,上仰。唇厚,无颊囊。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的毛为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的毛为褐黄色,毛质十分柔软。因其鼻孔极度退化,即俗称“没鼻梁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别称。 金丝猴共四种,仅我国分布的三种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的区别是:川金丝猴(r.roxellanae)脸上的毛为天蓝色,故又称“蓝面猴”。两侧、胸及后腿的毛为金黄色,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 滇金丝猴(r.bieti)的脸两侧为白色,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 黔金丝猴(r.brelichi)的两肩之间有1块卵圆白毛区,分布于贵州与四川之间。 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在地面找东西吃。以野果、嫩芽、竹笋、苔藓植物为食。主食有树叶、嫩树枝、花、果,也吃树皮和树根,爱吃昆虫、鸟、和鸟蛋。 母金丝猴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疼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哺乳期,母猴总是把小猴紧紧的抱在胸前,或是抓住小猴的尾巴,丝毫不给它玩耍的自由。在这期间,朝夕相处的丈夫尽管向“夫人”献尽了殷勤:又是为她理毛、又是为她检痂皮、但是也别想

生物进化,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的关系

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的关系 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原核到真核,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变,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基石,是物种延续的保证,是维持生物圈稳定的必然要求。生物进化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由微观到宏观,物种进化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微观和宏观是进化的两个方面,微观进化指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进化,微观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起来就表现为宏观进化。宏观进化是指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微观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积累的微小变异,只能在物种范围内进行,对于整个生命史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微观进化,而是宏观进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一些可能性提高了发生机率:多繁殖形式生物(具备减半数分裂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无性生殖幼体解体,不断刺激,抑制无性生殖行为,与此同时减半数分裂繁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得以继续。生命体自身的演化,稳定了这个变化形式,形成并保留了相应的基因,并不断的选择保留可能机率高的基因,这个基因是能够使减半数分裂顺利完成的一切有利的基因组合。选择的规则是这样的:减半数分裂完成、半倍体细胞重组的过程环境要不发生突变或者尽可能的小的突变。其他形式的变化和规则都使得同性状生命体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重复这个运动变化的结果就是护理机制不健全的个体物种被淘汰,生殖器官多样性遭到选择而消失掉不适

应的形状性状基因。按照这一轮的选择规则,生命体内部是最佳的环境,最符合的环境,于是毫无例外:减半数分裂全部发生在生命体的体内环境中,而完成再重组这一过程的环境也大部分发生在生命体内环境中(当然以后的最初发育也存在这个类似的环境中)。(水体以其特殊的稳定性可以使得某些生命个体完成这样的行为过程)。这样,就只留下具备这种性状和能力的生命体(进而物种慢慢开始形成)。围绕“需要在体内完成减半数和重组过程这个结果”,个体生命又演化出了有利于完成这个需求的性状和基因。 宏观进化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是转移到新适应区的速度相当 快,例如从食肉动物到蝙蝠或从爬虫类到鸟类。当某一种系线进入 新适应区,例如当鸟类进入飞翔区,它一开始就要经历迅速改组形态的阶段直到达到新的适应水平。一旦到达这新的级后,它就能辐 射到各式各样的小生境,用不着在基本结构上作重大改变。例如所 有的鸟类在解剖结构上彼此都很相似,只是在某个特殊性状上发生 变异。 由于各种基因的变异,使同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繁殖方式有所不同,当环境发生改变,便会产生天择作用。之所以称为天择,是因为这种选择并非如基因漂变或基因突变一样随机,当环境改变发生时,将只有某些带有特定特征的群体能够通过这些考验。天择有一些特例,有时候被视为与天择拥有相等地位的选择方式。其中包括性择、人择等等。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生物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扬州学测模拟)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儿子 B.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 D.人类的猫叫综合征 解析:选D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儿子,是致病基因遗传的结果。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B.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选D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育种涉及秋水仙素处理植物体,诱导染色体加倍,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3.(2019·南京一模)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 B.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 C.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 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导致个体不育 解析:选D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相同;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是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两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后,导致细胞内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不会导致个体不育。 4.某株玉米白化苗的产生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种变异类型属于() A.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重组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这种变异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5.(2019·无锡一模)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小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级、名录以及出口管理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级 1、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2、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3、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物物种名录共收载了野生药材物种76种,中药材42种。其中一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有4种,中药材4种;二级野生药材物种27种,中药材17种,三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45种,中药材21种。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 1、禁止采猎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2、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1)有计划采猎、收购:采猎者必须持有采药证,需要进行采伐或狩猎的,必须申请采伐证或狩猎证,不得在禁止采猎期、禁止采猎区采猎。不得使用禁用工具进行采猎。 (2)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的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其余品种由产地县药材公司或其他单位按照计划采购。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名录 一级保护药材名称:虎骨、豹骨、羚羊角、鹿茸(梅花鹿) 二级保护药材名称:鹿茸(马鹿)、麝香(3个品种)、熊胆(2个品

种)、穿山甲、蟾酥(2个品种)、蛤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3个品种)、黄连(3个品种)、人参、杜仲、厚朴(2个品种)、黄柏(2个品种)、血竭 三级保护药材名称:川贝母(4个品种)、伊贝母(2个品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4个品种)、防风、远志(2个品种)、胡黄连、肉苁蓉、秦艽(4个品种)、细辛(3个品种)、紫草、五味子(2个品种)、蔓荆子(2个品种)、诃子(2个品种)、山茱萸、石斛(5个品种)、阿魏(2个品种)、连翘(2个品种)、羌活(2个品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出口管理规定 1、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自然淘汰的,其药用部分由各级药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但不得出口。 2、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药用部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实行限量出口。 3、违反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出口管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没收其野生药材和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课程考查题 1.阐述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海拔梯度跨度大,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生存条件,是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高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四点原因。 一、中国地域板块自古就有生物进化和分化的中心。 1.远古时代中国板块原始生命丰富。在中国太古界的鞍山群(时代约为32~ 28亿年前)中上部发现了一些微古植物化石,可能是中国目前已报道的 最早微古植物化石。中国元古代地层中微古植物化石及叠层石较为丰富,主要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类。晚元古代晚期出现了少量外骨骼(硬壳)的 后生动物,如中国南方震旦纪灯影组及其相当层位出现的软舌螺类、虫 管等化石。中国滇东地区在灯影组之上的梅树村组已发现大量丰富的小 壳动物化石,称梅树村动物群。 2.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经历了1.65亿年。中国中生代时期有 二次较重要的地壳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陆地面积扩大,海域面 积相对缩小,全国出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势;气候转趋温暖;植 物繁茂,动物种类丰富。 3.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可以秦岭至淮河为界分为南、北方两大动物群。早 更新世时,北方以泥河湾动物群为典型代表,,南方以柳城动物群为代表。 中更新世时,北方为周口店动物群,南方为大熊猎一剑齿象动物群,晚 更新世时,北方为萨拉乌苏动物群和爪村动物群,南方仍以大熊猎—东 方剑齿象动物群为代表。 二、就是各个历史时间段的其他地区生物物种迁移。这种迁移包括迁入式即物 种进入中国地区后安家落户,不断进化或分化成新物种且没有物种式迁出中国地域。还有循环式即野生动物根据环境变化按着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迁入和迁出,候鸟迁徙就属于这种情况。 1.第三纪时欧亚、北美、非洲的哺乳动物有相同的类型,表明大陆间有陆

生物进化和物种变化

生物进化与物种变化 1 关键词:生物起源,多四季,生物进化,量变与质变 2 摘要:基因变生物起源异、劳动与物竞天择,对物种有进化作用,3 不就是物种起源得根本原因。地球上得植物种子与动物第一次生命,4 有各自得起源方式。生物进化与物种变化就是两个过程,地球、生物5 与量子生命成长,高级新元素逐步生成,组合更多、更复杂得生命单6 元。地球有多四季规律,山体得母体就是地球,地球得生理组织,决7 定了山体得体征。山体得体征,决定了孕育得生物品种。不同时期,8 不同位置,地球孕育了不同得生物。地球在许多位置,陆续孕育了人9 类,这就是物种与人类得起源,生物进化就是量变与质变得过程。 10 (一)相关理论 11 生物组成不单就是物质元素,出现得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12 级到高级,具有周期性,与地球得成长相关。地球得物质元素、大气13 圈、水得形成,就是生物起源得必要条件。 14 世界元素由物质、能量、意识等元素组成,世界存在许多人类永15 远无法感知得暗元素,她们与人体得感官之间,相互没有产生作用,16 即使借助于仪器,也无法感知。对于人体得感官而言,物质元素为形17 状、质量特征,能量元素为波动性、放射性特征,意识元素为通讯、18 感应特征,具有思维、记忆能力。 19 物质星系,人类能够感知她们释放得能量,如太阳得光与热,地20 球由于与不同强度得光源与热源距离,辐射角得变化,围绕太阳公转,21 形成小四季,周期为一年。参与太阳系,围绕太阳系与近星系得质心22 公转,乃至围绕银河系得银心及更大星系公转时,形成多种不同周期,23

不同程度得大、中、小四季变化。有得星系,没有质量与形状,现代24 人无法感知,同样释放如光、电、磁等能量,对地球同样形成四季规25 律。有得星系,就是物质与能量元素得组合体,其中有些能量元素,26 现代人无法感知。 27 现在我们瞧到得火星、火卫一、火卫二、地球、月球、金星、水28 星,处于小行星带与太阳之间,我们称之为太阳系得外核行星,并不29 就是与太阳系一起出生,就是太阳系生命得过客而已,火星处于少年,30 所以很小,地球朝气蓬勃,就是孕育万物得最佳时期,金星步入晚年,31 水星已经就是一个步履蹒跚得老星。即地球就是由小行星带孕育生32 成,历经火星年代,将变为金星、水星。 33 地球得物质元素就是逐步生成得,原子结构记载了地球得年轮。 34 元素具有7个周期,表明地球已经处于某个星系年轮得第7个春秋,35 每个春秋电子层数增加一个。第1周期只有2种元素,说明地球诞生36 得简单结构,第2、3周期各有8种元素,地球正在小行星带发育阶37 段,其中4、5周期各有18种元素,地球正在发育到火星现在得位置,38 第6周期有32种元素,地球得一颗卫星已经与地球一体化。第7周39 期现有26种元素,元素正在进一步生成。 40 地球与生物所需得营养,不单就是物质元素,还有能量、意识元41 素。地球得地核与地幔, 并不就是简单得熔融物质,包含了复杂得营42 养吸收、合成系统,生成、制作了地球得许多物质元素。地球上得生43 物与山体,就是地球生命运动得组成过程,吸收太阳得光能,进行光44 合作用,吸收太阳得量子辐射,进行物质合成,不但有光合作用,还45 吸收其她能量体,进行电合作用,磁合作用等。 46 太阳系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得星系,吸收、转化物质营养得方式有47

濒危动物列表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濒危动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濒危动物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的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动物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动物虽然在局部地区的野生种群数量很多,但在整个分布区内的野生种群数量却很少。 一些国家或地区视为濒危物种的野生动物,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视为濒危动物。一些种类的濒危动物在得到了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不再有灭绝危险时,也可以退出濒危动物的行列。 濒危动物等级的划分,有两种方法: 1.两级法这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划分的标准,它是根据物种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资源数量、濒危程度以及是否为中国所特有等多项因素综合评价、论证而制定的。 I级:指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野生动物。 II级:指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有绝灭危险的野生动物。 2.六级法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著名的《红皮书》中对受危胁物种的分级方法,近年来我国出版的部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也开始用此法。 绝灭(Ex):指野生状态下已经绝迹,但人工饲养或放养的尚有残存,如麋鹿。 国内绝迹(Ex):指国内野生状态的已经绝迹,国外尚有野生的,如高鼻羚羊。 濒危(E):野生种群数量已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继续,如朱鹮、华南虎。 易危(V):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势必沦为"濒危"者,或因接近某"濒危"级别,而必须予以保护以确保"濒危"种的生存,如金猫、云豹。 稀有(R):从分类订名以来,总共只有为数有限的发现纪录者,如沟牙鼯鼠。 不足(I):情况不甚明显,但有迹象表明可能属于或疑为濒危或趋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 濒危动物目录 1.哺乳类 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 单孔目Monotremata 长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 EN濒危 袋貂目Dasyuromorphia 沙漠袋貂Sminthopsis psammophila EN濒危 袋狸目Peramelemorphia

2019届高中生物复习:第7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含解析

(2017·高考江苏卷)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 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 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解析:选B。图示的联会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项错误;由异常联会图示可知,同源染色体中的三条染色体可移到一个细胞中,而另一条染色体可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因此,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配子中有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项正确;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可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形成,因此基因型可能不同,C项错误;该植株形成的配子中有的基因型为Aa,含这种配子的花药培养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杂合子,D项错误。 (2015·高考海南卷)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析:选C。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的改变,

B项错误;由于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D项错误。 (高考大纲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 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则这两个组合一定为AABB×aabb和AAbb×aaBB。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的情况也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