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原油输油站场工艺自控流程

典型原油输油站场工艺自控流程
典型原油输油站场工艺自控流程

第一章工艺自控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自控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自控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自控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自控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自控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第二章常用几类原油站场的典型工艺自控流程

第一节原油输油首站

1.1 首站P&ID概述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原油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换热器等设施),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自控流程也不相同。为了节约能源,加热系统最好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原油管道,根据我国输送原油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原油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较安全,但相对罐区管网管材量较大。也可以采用双管,操作阀门设在罐区内。

(5)倒罐自控流程可在管线停输和不停输两种情况下进行,后者流程较为复杂,需设专门的倒罐泵(输油首站习惯上还是设置倒罐泵和给油泵互用)。为了简化流程,也可不设专门的倒罐流程,采用给油泵在停输的情况下进行倒罐。

(6)输油泵根据需要可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结合的运行方式,由于输油泵运行方式的不同,管线的连接流程也不相同。(输油泵串并联的方式和全线的水力工况、地形有极大的关系)。

(7)当原油采用热处理输送时,为节约能源,热处理后的原油应采用急冷方式与冷油进行换热,在输油泵前设置冷、热油换热器(或配合加热炉使用)。当采用加剂输送时,降凝剂应在原油加热前注入,减阻剂应在输油主泵后注入。(8)管道出站应设高压泄压阀,泄压阀可接入油罐,也可直接接到油罐出口管线(给油泵入口管线)。在给油泵、加热炉后,输油泵前也可以考虑设置低压泄压方式。

1.2 首站P&ID功能

(1)接收油田等原油来油进罐;(2)原油的倒罐;

(3)原油的加热、增压外输;(4)原油的站内循环;

(5)原油的压力泄放;(6)清管器发送。

(7)必要时设原油反输、交接计量、标定、热处理、加剂降凝等。

1.3 首站P&ID附图

原油输油管道首站输油工艺常用的有常温输送、加热输送,由于输送工艺的不同,其流程也不相同。

这里只给出加热输送方式原油首站典型工艺自控流程的一个举例:附图1设有“来油双管进罐、给油泵并联运行、直接进加热炉、输油泵串联运行、加剂热处理”的流程。

1.4 首站P&ID描述

1.4.1储罐罐容

首站的建设多是依托油田或油库,这样可以省去罐容的建设,以便节约投资。当油田或油库罐容不足时,或者管道、油田、油库分属不同的管理系统时,首站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储罐来满足管道的运行。详情可参考《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2006修订)中规定,在此不赘述。

1.4.2储罐自控

为了避免储罐抽空或溢罐,储罐上需设置高低液位报警、高高及低低液位报警连锁控制进、出储罐阀门关断控制。另外,还要设置液位、温度检测等。

当接收管线来油时,提前打开储罐进口阀门,当储罐液位达到高报警液位时,慢慢开启其他可用储罐进口阀门,同时慢慢关闭高液位储罐进口阀门,当可用储罐进口阀门开口达到全开时,完全关闭高液位储罐进口阀门,禁止突然开启或关闭入口阀门以防引起水击现象。因此,高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连锁关断阀门控制之间的液位差要至少要满足阀门开启或关闭时间范围内的液位差。

当管线准备发油时,要控制储罐液位,避免因抽空而引起给油泵入口压力低低报警造成给油泵停泵。因此当储罐液位达到低报警时,打开其他可用储罐的出口阀门,同时关闭低液位储罐的出口阀门。

1.4.3泵的连接

1)输油主泵

原油长输管道多采用离心泵进行外输,外输泵可以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一般泵机组至少设置2台,但不宜多于4台,其中1台备用。

(1)并联运行流程

泵串联运行时的入口、出口都分别连接于同一条管线。并联泵的总流量为各泵的流量之和,总扬程为各单泵的扬程。因此当一台泵的流量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可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并联运行。一般对于位差较大的地形,采用并联形式。

(2)串联运行流程

泵串联运行时进出口为首尾相连,即第一台泵的出口与第二台泵的入口相连。串联泵的总流量为各泵的流量,总扬程为各泵的扬程之和。因此当一台泵的扬程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可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泵串联运行。一般对于地形平坦的地区,广泛采用串联形式。

2)给油泵

给油泵的安装高度应保证不发生气蚀,并采取防振动措施。一般外输泵具有排量大、扬程高的特点,为了保证输油泵不发生气蚀现象,一般需要正压进泵,所以一般需要在输油泵前设置给油泵。给油泵和输油泵的连接采用串联,而给油泵之间一般采用并联运行方式,以满足工艺要求。

给油泵不一定要和输油泵放在一起,当罐区与泵房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可以把给油泵设置在油罐区附近。当给油泵无法距离罐区较近时侯,给油的形式可以考虑桶袋泵,一般情况下给油泵多为离心泵。

另外,当首站单独设置罐容时,给油泵可兼做倒罐泵,从而提高泵的利用率。

1.4.4泵的自控

输油主泵的压力控制是自控设置的重点,一方面为了保护泵自身而设置的高压和低压保护,另一方面考虑正常工况切换及水击危害必须对泵机组进行压力调节,如增加变频泵或设置调压阀组等。除了泵的压力控制外,由于输油主泵对整个管线的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泵的一些自身的性能参数的监控也非常重要。

1)泵机组的低低或高高报警连锁停泵控制

当储罐抽空或泵前事故关阀都会引起泵的抽空,泵抽空引起的泵的汽蚀现象对泵的损害很大,因此在泵前需要设置低低报警连锁停泵控制。

当首站出站阀门或其他泵机组后阀事故关断时,会引起泵憋压,泵后管线压力迅速升高,甚至超过管线的设计压力,从而对站内设备包括泵机组以及其他管线、管件及阀门造成损坏,因此泵后设置高高报警连锁停泵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石油炼化常用的七种工艺流程

石油炼化七种工艺流程 从原油到石油要经过多种工艺流程,不同的工艺流程会将同样的原料生产出不同的产品。 从原油到石油的基本途径一般为: ①将原油先按不同产品的沸点要求,分割成不同的直馏馏分油,然后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除去这些馏分油中的非理想组分; ②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所需要的组分,进而得到一系列合格的石油产品。 石油炼化常用的工艺流程为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加氢精制、催化重整。 (一)常减压蒸馏 1.原料: 原油等。 2.产品: 2.石脑油、粗柴油(瓦斯油)、渣油、沥青、减一线。 3.基本概念: 常减压蒸馏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合称,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 常减压蒸馏是炼油厂石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a.原油的脱 盐、脱水;b.常压蒸馏;c.减压蒸馏。 4.生产工艺: 原油一般是带有盐份和水,能导致设备的腐蚀,因此原油在进入常减压之前首先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通常是加入破乳剂和水。 原油经过流量计、换热部分、沏馏塔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塔顶油,经过冷却器、流量计,最后进入罐区,这一部分是化工轻油(即所谓的石脑油);一部分形成塔底油,再经过换热部分,进入常压炉、常压塔,形成三部分,一部分柴油,一部分蜡油,一部分塔底油;剩余的塔底油在经过减压炉,减压塔,进一步加工,生成减一线、蜡油、渣油和沥青。 各自的收率:石脑油(轻汽油或化工轻油)占1%左右,柴油占20%左右,蜡油占30%左右, 渣油和沥青约占42%左右,减一线约占5%左右。 常减压工序是不生产汽油产品的,其中蜡油和渣油进入催化裂化环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石脑油直接出售由其他小企业生产溶剂油或者进入下一步的深加工,一般是催化重整生产溶剂油或提取萃类化合物;减一线可以直接进行调剂润滑油。 5.生产设备: 常减压装置是对原油进行一次加工的蒸馏装置,即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蜡油、渣油等组分的加工装置。原油蒸馏一般包括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个部分。 a.常压蒸馏塔 所谓原油的常压蒸馏,即为原油在常压(或稍高于常压)下进行的蒸馏,所用的蒸馏设备叫做原油 常压精馏塔(或称常压塔)。 常压蒸馏剩下的重油组分分子量大、沸点高,且在高温下易分解,使馏出的产品变质并生产焦炭,破坏正常生产。因此,为了提取更多的轻质组分,往往通过降低蒸馏压力,使被蒸馏的原料油沸点范围降低。这一在减压下进行的蒸馏过程叫做减压蒸馏。

(工艺流程)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 (一)输油首站 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 (2) 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又称为P&ID (6) 工艺流程表示标准 (15)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 PID图图纸规格 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张1号图分开表示。每张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少数物流和控制关系来往密切且内容较多,表示在一张1号图中太挤的情况下,可按图纸延长的标准加长1/4或1/2。 PID图的内容 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内容如下: a) 全部设备; b) 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 c) 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 d) 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 e) 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 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编号方法与“工艺流程图”2.4.2规定相同。但同一作用的设备由多台组成(或备用)时,可在编号数字后加A,B,C。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 a) 立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高T/T,mm, b) 卧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长T/T,mm, c) 长方型:长×宽×高,mm, 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 e) 机泵, 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内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相同作用的多台设备应全部予以表示,并按生产过程的要求表示其并联或串联的操作方式。对某些需要满足泵的汽蚀余量或介质自流要求的设备应标注其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塔类和某些容器均有此要求。对于落地的立式容器,该尺寸要求也可直接表示在相关数据表设备简图中。 PID图中管道画法 装置内所有操作、开停工及事故处理等管道及其阀门均应予表示,并用箭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正式版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气田集输站场工艺流程分为单井集输流程和多井集输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又可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 储气构造、地形地物条件、自然条件、气井压力温度、天然气组成以及含油含水情况等因素是千变万化的,而适应这些因素的气田天然气集输流程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仅对较为典型和常见的流程加以描述。 1. 井场装置 井场装置具有三种功能:①调控气井

的产量;②调控天然气的输送压力;③防止天然气生成水合物。 比较典型的井场装置流程,也是目前现场通常采用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加热天然气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另一种是向天然气中注入抑制剂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如图2-6和图2-7所示。 图2-6中1为气井,天然气从针形阀2出来后进入井场装置,首先通过加热炉3进行加热升温,然后经过第一级节流阀(气井产量调控节流阀)4进行气量调控和降压,天然气再次通过加热器5进行加热升温,和第二级节流阀(气体输压调控节流阀)6进行降压以满足采气管线起点压力的

管道工艺流程图画法

工艺流程图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1总则 1.1 目的 为了规范工艺流程图设计的内容及表示方法,提高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外来流程图的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规定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焚烧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图”(PFD)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1.3 引用标准 编制本标准时,借鉴下列标准和相关资料。 HG 20557~20559 《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 20646.1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HG/T 20646.2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工程规定》 HG/T 20646.3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控制专业技术管理规定》 HG/T 20646.4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控制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 HG/T 20646.5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 HGT 20679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T 20645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工程规定 GB/T 4272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 8175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导则》 GB/T 11790 《设备和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GBJ 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3 《工业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 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工艺流程图的图例见附录A 流程图代号规定。 2.1 接受条件和来源 a) 设计开工报告;(设计主责) b)工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主责) c)材料备忘录;(设计主责) d)工艺设备表或工艺发表的文件;(设计主责) e)用户的规定和说明;(用户文件) f)设备数据表和图;(设备设计者) g)机泵数据表;(设计主责) h)操作要求;(设计主责) i)工艺控制图或工艺控制要求;(控制主责) j)设备布置图;(设计主责) 2.2 名称 定名为工艺流程图(简称PFD)。 2.3 图纸规格

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教材(DOC 43页)

第三章输油站场及阀室 第一节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 (一)输油首站 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

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长距离输送管道场站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 (5 术规范》 1 (1 (2 必要时(3 (4 对罐区管网管材量较大。也可以采用双管,操作阀门设在罐区内。 (5)倒罐流程可在管线停输和不停输两种情况下进行,后者流程较为复杂,需设专门的倒罐泵。为了简化流程,也可不设专门的倒罐流程,采用给油泵在停输的情况下进行倒罐。 (6)输油泵根据需要可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结合的运行方式,由于输油泵运行方式的不同,管线的连接流程也不相同。 (7)当原油采用热处理输送时,为节约能源,热处理后的原油应采用急冷方式与冷油进行换热,再输油泵前设置冷、热油换热器。当采用加剂输送时,降凝剂应在油品加热前注入,减阻剂应在输油主泵后注入。

精心整理 (8)管道出站应设高压泄压阀,泄压阀可接入油罐,也可直接接到油罐出口管线(给油泵入口管线)。 (9)对于顺序输送的管道首站,应设油品切换阀组,其阀门应为快速开启、关闭的阀门,开关的时间不宜超过10s。 2.输油首站工艺流程应具有的功能 (1)接收来油进罐; (2)油品切换; (3)加热/增压外输; (4 (5 (6 3 其 3-1-2 3-1-4 3-1-6 3-1-8

精心整理

天然气管道一般站场工艺

天然气管道一般站场工艺 所谓工艺流程,是为达到某种生产目标,将各种设备、仪器以及相应管线等按不同方案进行布置,这种布置方案就是工艺流程。输气站的工艺流程,就是输气站的设备、管线、仪表等的布置方案,在输气生产现场,往往将完成某一种单一任务的过程称工艺流程,如清管工艺流程、正常输气工艺流程、输气站站内设备检修工艺流程等。表示输气站工艺流程的平面图形,称之为工艺流程图。 对于一条输气干线,一般有首站、增压站、分 输站、清管站、阀室和末站等不同类型的工艺站场。各个场站由于所承担的功能不同其工艺流程也不尽 相同,有些输气站同时具备了以上站场的所有功能,其工艺流程也相对复杂,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场站的 工艺流程。 1. 首站工艺流程 图3-1为天然气输送首站的典型工艺流程图,首站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油气田来气,对天然气中所含 的杂质和水进行分离,对天然气进行计量,发送清 管器及在事故状态下对输气干线中的天然气进行放

空等。另外,如需要增压,一般首站还需要增加增压设备。 首站的工艺流程主要有正常流程、越站流程,工艺区主要有分离区、计量区、增压区、发球区等。 正常流程油田来气、分离器分离、计量、出站。 越站流程油田来气直接经越站阀后出站。

2. 末站工艺流程 图3-2为典型的末站工艺流程图,在长输管道中,末站的任务是进行天然气分离除尘,接收清管装置,按压力、流量要求给用户供气。 因此末站的工艺主要有气质分离、调压、计量和收球等工艺。 3. 分输站工艺流程 图3-3为分输站典型工艺流程图,分输站的任务是进行天然气的分离、调压、计量,收发清管球,在事故状态下对输气干线进行放空,以及给各用户进行供气。

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典型输油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 (一)输油首站 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较安全,但相对罐区管网管材量较大。也可以采用双管,操作阀门设在罐区内。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校审提纲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是工艺系统专业人员最重要的设计成品,是工厂和装置安装设计的依据。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应能清楚地表示出设备、管道、阀门、管件及仪表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保证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编制的完整,确保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提纲。 本提纲提出了PID的校核要点和审核要点,指导校核人或审核人进行校核、 审核工作,但不约束校核人、审核人注意的范围。 PID的校审由工艺系统专业校审人员、安全专业校审人员及仪表专业校审人员共同完成 1.2 适用范围 本提纲适用于PID设计成品图的校核、审核。中间版PID的校核、审核可以参考。 1.3 相关文件 《工艺系统专业基础工程设计阶段文件内容规定》 《工艺系统专业详细工程设计阶段文件内容规定》 《工艺系统专业设计质量控制程序》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版次及内容规定》 《道及仪表流程图图例、符号规定》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规定》 《公用系统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规定》 《管道标志编制规定》 《设计文件校审及签署规定》(QW-0407-95) 《质量职责规定》(QW-0101) 2 PID的校核要点 2.1 设备校核 2.1.1 设备是否齐全(包括备用设备),并标有正确位号、名称。 2.1.2 成套供货的机组有否清楚表示出制造厂供货内容、范围及界面条件。 2.1.3 塔、容器的安装标高及设备之间的相对标高该注的有否遗漏,已注的是否 正确、合理。 2.1.4 设备管口是否表示齐全,其法兰的压力等级、口径与其连接管道的法兰等 级、口径是否相一致,法兰体系是否相匹配。 2.1.5 与设备连接的公用系统管道及管径,对于有不同参数或等级的公用系统, 有否标注其参数或等级 2.1.6 某些表示设备特征的内件,如塔板形式等有否表示。

站场各种工艺流程的切换

站场各种工艺流程的切换 一、GOV全开时各阀室旁通流程的切换 1、关闭4#阀。 2、缓慢平稳全开1#阀。 3、缓慢平稳全开2#阀。 4、最后缓慢开启3#阀。 二、GOV异常关断后各阀室旁通流程的切换 1、关闭4#阀。 2、缓慢平稳全开1#阀。 3、缓慢平稳全开2#阀。 4、最后缓慢开启3#阀平衡压差。 5、对RTU阀室如果压差(上游和下游压力表读数相减)在2.0MPa以上, 3#阀逐渐开到1/5位置、1/4位置、1/3位置(在1/5位置、1/4位置 各停留5分钟);随着压差降到1.0MPa以下,再把3#阀逐渐开到 1/2位置、2/3位置(在1/2位置、2/3位置各停留5分钟)直至全开。 对于普通截断阀室,则3#阀逐渐开到1/5位置、1/4位置、1/3位置(在 1/5位置、1/4位置各停留5分钟);持续20分钟后,逐渐开到1/2位 置、2/3位置(在1/2位置、2/3位置各停留5分钟)直至全开。 6、在开启3#阀平衡压差期间,每5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上、下游压力 表读数汇报调控中心,并按照调控中心指示确定3#阀开度。) 7、确认旁通流程导通后,立即向山西部汇报。继续每5分钟观察并记录 一次上、下游压力表读数汇报山西部。 三、干线放空及放空后流程的恢复 1、关闭放空管断上、下游GOV阀。 2、关闭放空管断上游截断阀室01#阀、03#阀,下游截断阀室02#阀、03# 阀。 3、缓慢平稳全开上游截断阀室02#阀,下游截断阀室01#阀。 4、缓慢打开上、下游截断阀室04#阀放空。 5、待管断内压力降至微正压0.01Mpa停止放空。

6、需要恢复流程时,关闭4#阀。 7、缓慢平稳全开1#阀。 8、缓慢平稳全开2#阀。 9、最后缓慢开启3#阀。 10、待到上、下游压差小于0.1Mpa时打开GOV阀。 11、GOV阀打开后,关闭旁通流程。 四、清管站分离流程的切换 1、确认分离器各放空阀和排污阀均已关闭。 2、依次全开12#阀,31#阀、32#阀、33#阀、34#阀,35#阀、37# 阀、22#阀。(全开12#阀之前要先平衡该阀门前后压力,具体操 作为:全关27#放空总阀,依次打开14-1#阀、14-2#阀、16# 阀、15#阀,待12#阀前后压力平衡后全开12#阀。12#阀全开后 关闭14-1#阀、14-2#阀、16#阀、15#阀,然后打开27#放空总 阀放空。) 3、全关40# 阀。 五、GOV全开时清管站旁通流程的切换 清管站旁通流程除上述分离流程外还可以利用干线放空管线,具体操作如下: 1、确认62016#阀、62024#阀为关闭状态,随后关闭62027#阀。 2、缓慢平稳全开62014-1#。 3、缓慢平稳全开62014-2#阀。 4、缓慢平稳全开62026-2#阀。 5、最后缓慢开启62026-1#阀。 六、GOV异常关断后清管站旁通流程的切换 1、确认62016#阀、62024#阀为关闭状态,随后关闭62027#阀。 2、缓慢平稳全开62014-1#。 3、缓慢平稳全开62014-2#阀。 4、缓慢平稳全开62026-2#阀。 5、最后缓慢开启62026-1#阀平衡压差。如果压差(上游和下游压力表读 数相减)在2.0MPa以上,62026-1#阀逐渐开到1/5位置、1/4位置、1/3 位置(在1/5位置、1/4位置各停留5分钟);随着压差降到1.0MPa以下,再把62026-1#阀逐渐开到1/2位置、2/3位置(在1/2位置、2/3位置各 停留5分钟)直至全开。

工艺流程图标准绘制方法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 PID图图纸规格 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张1号图分开表示。每张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少数物流和控制关系来往密切且内容较多,表示在一张1号图中太挤的情况下,可按图纸延长的标准加长1/4或1/2。 PID图的内容 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内容如下: a) 全部设备; b) 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 c) 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 d) 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 e) 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 编号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编号方法与“工艺流程图”2.4.2规定相同。但同一作用的设备由多台组成(或备用)时,可在编号数字后加A,B,C。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 a) 立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高T/T,mm, b) 卧式圆筒型:内径ID×切线至切线长T/T,mm, c) 长方型:长×宽×高,mm, d) 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 e) 机泵, 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内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相同作用的多台设备应全部予以表示,并按生产过程的要求表示其并联或串联的操作方式。对某些需要满足泵的汽蚀余量或介质自流要求的设备应标注其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塔类和某些容器均有此要求。对于落地的立式容器,该尺寸要求也可直接表示在相关数据表设备简图中。 PID图中管道画法 装置内所有操作、开停工及事故处理等管道及其阀门均应予表示,并用箭头表示管内物料的流向。主要操作管道用粗实线表示,备用管道、开停工及事故处理管道、其他辅助管道均用细实线表示。 装置内的扫线、污油排放及放空管道只需画出其主要的管道及阀门,并

管道仪表流程图管道编号及标注

管道仪表流程图管道编号及标注

目次 1 管道的编号 (1) 1.1 管道编号对象 (1) 1.2 管道号的组成 (1) 2 管道的编号和标注规则 (4) 2.1 一般要求 (4) 2.2 工艺管道 (5) 2.3 辅助物料、公用物料管道 (11) 2.4 工厂中装置与装置间的管道 (13) 附加说明 (14)

页 1 管道的编号 1.1 管道编号对象 本规定的管道编号适用于管道仪表流程图(PI图), 图上表示的全部管道均应编号, 只有下列情况除外。 1.1.1 随设备、机械一起加工和配置的管道, 即由卖方(制造厂)提供详细PI图或管道布置图,不需要工程设计单位编制管道布置图,即不需要统计材料的管道,包括: a) 由卖方(制造厂)在成套设备或机组中供货的管道等。 b) 设备、机械内部的管道。例如:插入管(插入设备内的一段)、内部换热管等。 1.1.2 设备管口直接相连(中间不需加管道)。例如:叠放的换热器、塔与紧靠的再沸器等。 1.1.3 设备接管口上直接接阀门、盲板、丝堵而无管道连接的接管口。例如:设备自身的放净口、放空口、试压口、试漏口、备用口和公用工程连接管口。当上述管口的阀门后如果连接上管道,则该管道要编号。 1.1.4管道上的放空管、导淋管,即排至地坪(不是排至地沟或地坑)的排液管、直接排大气的安全阀入口导管(此安全阀无出口导管)。 1.1.5设备上、机械上、管道上的伴热管和夹套管。 1.1.6控制阀的旁路管、切换使用的小型管件或阀组的相同备用(或旁路)管。 1.1.7仪表管线,如压力表接管、各类仪表信号管线等。 1.2 管道号的组成 1.2.1管道号由五部分组成,在每个部分之间用一短横线隔开。 a) 第一部分:物料代号。 b) 第二部分:该管道所在工序(主项)的工程工序(主项)编号和管道顺序号。第二部分简称为管道编号。 c) 第三部分:管道的公称通径。 d) 第四部分:管道等级。 e) 第五部分:隔热、保温、防火和隔声代号。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并组成统称为“基本管道号”,它常用于管道在表格文件上的记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图纸和管道接续关系标注和同一管道不同管道号的分界标注。 1.2.2典型图示

输油站及阀室

第三章 输油站场及阀室 第一节 典型输油站场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2)工艺流程应能实现管道必需的各种输油操作,并且应体现可靠的先进技术,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达到方便操作、节约能源、保障安全的目的。 (3)工艺流程设计力求简洁、适用。尽可能减少阀门及管件的设置,管线连接尽可能短捷。 (4)工艺流程的设计除满足正常输油的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操作、维修、投产、试运的要求。当工程项目有分期建设需要时,还应能够适应工程分期建设的衔接要求。 (5)工艺流程图中,工艺区域编号及设备代号应符合《油气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通用技术规范》Q/SY 201的规定;所有的机泵、阀门等设备均应有独立的编号,重要阀门 应有固定的编号。 二、各类站场的典型工艺流程 (一)输油首站 1.输油首站典型工艺流程说明 (1)对于需要加热输送的输油首站,加热设施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设施可采用直接加热炉,也可采用间接加热系统,由于加热方式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为节约能源,加热系统应设冷热油掺合流程。 (2)对于加热输送的管道,根据我国输送油品的性质和管道在投产运行初期低输量的特点,在投产前试运期间,需要通过反输热水建立稳定的管道沿线温度场,为确保管道输油安全,必要时还应设置反输流程。 (3)为方便管道管理,必要时可设置计量流程,流量计应设在给油泵与外输泵之间,加热系统之后。流量计的标定可采用固定方式,也可采用移动方式。 (4)与油罐连接的进出油管线,可采用单管,在油罐区外设罐区阀组,油罐的操作阀门集中设置,这种安装方式,阀门在罐区外操作,阀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进罐区,比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 工艺流程图是化工生产的技术核心,包含了物料平衡、设备、仪表、阀门、管路等信息,无论是设计院的工程师、化工厂的工艺员,还是中控控制室的主操,能看能画工艺流程图,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其中,了解工艺流程的控制系统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些工艺波动所造成的仪表故障,做到及时处理,排除故障的目的。工艺流程图:即Process Flow Diagram,简称PFD,由工艺专业完成, 它包含了整个装置的主要信息、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等)、物料衡算(各个物流点的性质、流量、操作条件等 都在物流表中表示出来)、热量衡算(热负荷等)、设计计算(设备的外形尺寸、传热面积、泵流量等)、主要控制点及 控制方案等。相同作用且规格相同的设备只需画出一台即可。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即Piping Instriment Diagram.简称PID。PID是在PFD的基础上,由工艺、管道安装和自控等专业共同完成。需要画出所有的设备、仪表、管道及其规格、保温厚度等内容,是绘制管道布置图的主要依据。PID 图是在工艺包阶段就开始形成初版,随着设计阶段的深入,不断补充完善深化,它分阶段和版次分别发表。PID各个版次的发表,表明了工程设计进展情况,为工艺、自控、设备、电气、电讯、配管、管机、管材、设备布置和给排水等专业

及时提供相应阶段的设计信息。PID是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中主要成品之一,它反映的是工艺设计流程、设备设计、设备和管道布置设计、自控仪表设计的综合成果。PID 图主要包含的内容1、用规定的类别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表示装置工艺过程的全部设备、机械和驱动机,包括需就位的备用设备和生产用的移动式设备,并进行编号和标注。 2、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详细表示所需的全部管道、阀门、主要管件(包括临时管道、阀门和管件)、公用工程站和隔热等,并进行编号和标注。 3、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表示全部检测、指示、控制功能仪表,包括一次性仪表和传感器,并进行编号和标注。 4、用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表示全部工艺分析取样点,并进行编号和标注。 5、安全生产、试车、开停车和事故处理在图上需要说明的事项,包括工艺系统对自控、管道等有关专业的设计要求和关键设计尺寸。也称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是借助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用图示的方法把建立石油化工工艺装置所需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阀门及主要管件,按其各自功能,在满足工艺要求和安全、经济的前提下组合起来,以起到描述工艺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因此,它不仅是设计、施工的依据,而且也是企业管理、试运行、操作、维修和开停车等各方面所需同的完整技术资料的一部分。通过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可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73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正式版)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 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气田集输站场工艺流程分为单井集输流程和多井 集输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又可分为 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 储气构造、地形地物条件、自然条件、气井压力 温度、天然气组成以及含油含水情况等因素是千变万 化的,而适应这些因素的气田天然气集输流程也是多 种多样的。以下仅对较为典型和常见的流程加以描 述。 1. 井场装置 井场装置具有三种功能:①调控气井的产量;②

调控天然气的输送压力;③防止天然气生成水合物。 比较典型的井场装置流程,也是目前现场通常采用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加热天然气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另一种是向天然气中注入抑制剂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如图2-6和图2-7所示。 图2-6中1为气井,天然气从针形阀2出来后进入井场装置,首先通过加热炉3进行加热升温,然后经过第一级节流阀(气井产量调控节流阀)4进行气量调控和降压,天然气再次通过加热器5进行加热升温,和第二级节流阀(气体输压调控节流阀)6进行降压以满足采气管线起点压力的要求。 如图2-7所示,流程图中的抑制剂注入器1替换了图2-6中的加热炉3和5,流经注入器的天然气与抑制剂相混合,一部分饱和水汽被吸收下来,天然气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

编号:AQ-JS-0515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 用条件 Categorie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gas field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tation process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 件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气田集输站场工艺流程分为单井集输流程和多井集输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又可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 储气构造、地形地物条件、自然条件、气井压力温度、天然气组成以及含油含水情况等因素是千变万化的,而适应这些因素的气田天然气集输流程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仅对较为典型和常见的流程加以描述。 1.井场装置 井场装置具有三种功能:①调控气井的产量;②调控天然气的输送压力;③防止天然气生成水合物。 比较典型的井场装置流程,也是目前现场通常采用的有两种类

型:一种是加热天然气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另一种是向天然气中注入抑制剂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如图2-6和图2-7所示。 图2-6中1为气井,天然气从针形阀2出来后进入井场装置,首先通过加热炉3进行加热升温,然后经过第一级节流阀(气井产量调控节流阀)4进行气量调控和降压,天然气再次通过加热器5进行加热升温,和第二级节流阀(气体输压调控节流阀)6进行降压以满足采气管线起点压力的要求。 如图2-7所示,流程图中的抑制剂注入器1替换了图2-6中的加热炉3和5,流经注入器的天然气与抑制剂相混合,一部分饱和水汽被吸收下来,天然气的水露点随之降低。经过第一级节流阀(气井产量调控阀)进行气量控制和降压,再经第二级节流阀(气体输压调控阀)进行降压以满足采气管线起点压力的要求。 2.常温分离集气站 天然气在分离器操作压力下,以不形成水合物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气-液分离,称为常温分离。通常分离器的操作温度要比分离器操作压力条件下水合物形成温度高3~5℃。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19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件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气田集输站场流程的类别和适用条 件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气田集输站场工艺流程分为单井集输流程和多井集输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又可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 储气构造、地形地物条件、自然条件、气井压力温度、天然气组成以及含油含水情况等因素是千变万化的,而适应这些因素的气田天然气集输流程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仅对较为典型和常见的流程加以描述。 1. 井场装置 井场装置具有三种功能:①调控气井的产量;②调控天然气的输送压力;③防止天然气生成水合物。

比较典型的井场装置流程,也是目前现场通常采用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加热天然气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另一种是向天然气中注入抑制剂防止生成水合物的流程,如图2-6和图2-7所示。 图2-6中1为气井,天然气从针形阀2出来后进入井场装置,首先通过加热炉3进行加热升温,然后经过第一级节流阀(气井产量调控节流阀)4进行气量调控和降压,天然气再次通过加热器5进行加热升温,和第二级节流阀(气体输压调控节流阀)6进行降压以满足采气管线起点压力的要求。 如图2-7所示,流程图中的抑制剂注入器1替换了图2-6中的加热炉3和5,流经注入器的天然气与抑制剂相混合,一部分饱和水汽被吸收下来,天然气的水露点随之降低。经过第一级节流阀(气井产量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课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PID图中,管道标识为200—CN—111115—AID—N,其中其中200是指,CN是指,1111是指,15是指,AID是指,N是指。 答:200是指公称直径,CN是指管道内介质代号,1111是指PID图号,15是指管道顺序号,AID是指管道等级,N是指保温类型。 2、在PID图中,常用下列字母来进行设备的标识:塔,容器,换热器,泵,反应器,压缩机。 答:塔T ,容器V ,换热器 E , 泵P ,反应器R ,压缩机 C 。 3、在PID图中,管内介质常用下列字母表示:仪表风,生产风,氮气,低压蒸汽,冷却水给水。 答:仪表风IA ,生产风PA ,氮气NG ,低压蒸汽LS ,冷却水给水CWS 。 4、在PID图中,常用下列图形代表不同种类的阀门:

答: (1) 图形表示:闸阀 (2) 图形表示:截止阀 (3) 图形表示:止回阀 (4) 图形表示:蹀阀 5、在PID 图中,下列常用仪表位号首字母代表何种被测变量 T ,P ,L ,F 答:T 温度 ,P 压力 ,L 液位 ,F 流量 6、在PID 图中,仪表控制阀门下缩写字母意义。FC 是指 ,FO 是指 ,FV 是指 ,LV 是指 ,FE 是指 答:FC 是指故障时关,FO 是指故障时开,FV 是指流控阀,LV 是指液控阀,FE 是指流量测量元件。 7、在PID 图中,普通阀门下方缩写字母意义。NC 是指 ,NO 是指 ,CSO 是指 ,CSC 是指 答:NC 是指正常关,NO 是指正常开,CSO 是指铅封开,CSC 是指铅封关 8、在PID 图纸中,它要根据工艺流程和公用工程流程,详细的表示出装置全部的 、 、 及其它公用工程设施。 答:设备、仪表、管道 9、PID 图是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主要成果之一,它反映 的

管道设备及单线图

VCM 是设备制造厂家(商)协调会 ACF 是设备制造厂家(商)先期提供的图片 CF 是设备制造厂家(商)最终确认的图片 ACF 先期确认advanced certified final CF 最终确认certified final VCM 厂商协调会vendor coordinative meeting 管路和仪表流程图PID:Piping & Instrument Diagram,又称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包括所有的管路,反应器,储罐,泵,换热器等化工设备,以及各种阀门等 常见的缩写还有PFD(process flow diagram) 物料流程图MBD(material balance diagram) ▲什么是PID图,怎样做? 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又称为P&ID,是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的缩写。P&ID的设计是在PFD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是化工厂的工程设计中从工艺流程到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工序,是工厂安装设计的依据。 化工工程的设计,从工艺包、基础设计到详细设计中的大部分阶段,P&ID 都是化工工艺及工艺系统专业的设计中心,其他专业(设备、机泵、仪表、电气、管道、土建、安全等)都在为实现P&ID里的设计要求而工作。 广义的P&ID可分为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即通常意义的P&ID)和公用工程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即UID)两大类。 由于P&ID的设计千变万化,对同一工艺流程的装置,也可以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用户要求、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不同等),需要在设计P&ID时作出相应对策,再加上设计者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同一工艺流程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其P&ID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P&ID通常有6~8版,视工程需要而定。 一套完整的P&ID及UID清楚地标出工艺流程对工厂安装设计中的所有要求,包括所有的设备、配管、仪表等方面的内容和数据。 ▲P&ID设计规范及入门指南 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又称为P&ID,是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的缩写。P&ID的设计是在PFD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是化工厂的工程设计中从工艺流程到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工序,是工厂安装设计的依据。 化工工程的设计,从工艺包、基础设计到详细设计中的大部分阶段,P&ID 都是 化工工艺及工艺系统专业的设计中心,其他专业(设备、机泵、仪表、电气、管 道、土建、安全等)都在为实现P&ID里的设计要求而工作。 广义的P&ID可分为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即通常意义的P&ID)和公用工程管 道和仪表流程图(即UID)两大类。 由于P&ID的设计千变万化,对同一工艺流程的装置,也可以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用户要求、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不同等),需要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