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第七章 设备管理(有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第七章   设备管理(有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第七章   设备管理(有答案)

第七章设备管理

7.3习题

7.3.1、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

(D)I/O通道控制方式

2.某操作系统中,采用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设中断时,CPU用1ms来处理中断请求,其它时间CPU完全用来计算,若系统时钟中断频率为100H Z,则,CPU的利用率为()。

(A)60% (B)70%

(C)80% (D)90%

3.下列哪一条不是磁盘设备的特点()。

(A)传输速率较高,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

(B)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访问

(C)I/O控制方式常采用DMA方式

(D)可以寻址,随机地读/写任意数据块

4.利用通道实现了()之间数据的快速传输。

(A)CPU和外设(B)内存和CPU

(C)内存和外设(D)外设和外设

5.假脱机技术中,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用对磁盘存储实现的,用以替代打印机的部分是指()。

(A)共享设备(B)独占设备

(C)虚拟设备(D)物理设备

6.设从磁盘将一块数据传送到缓冲区所用时间为80μs,将缓冲区中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所用时间为40μs,CPU处理数据所用时间为30μs,则处理该数据,采用单缓冲传送某磁盘数据,系统所用总时间为()。

(A)120μs (B)110μs

(C)150μs (D)70μs

7.对于速率为9.6KB/s的数据通信来说,如果说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

CPU中断时间和响应时间大约分别为()。

(A)0.8ms,0.8ms (B)8ms,1ms

(C)0.8ms,0.1ms (D)0.1ms,0.1ms

8.在调试程序时,可以先把所有输出送屏幕显示而不必正式输出到打印设备,其运用了()。

(A)SPOOLing技术(B)I/O重定向

(C)共享技术(D)缓冲技术

9.设备驱动程序是系统提供的一种通道程序,它专门用于在请求I/O的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传输信息。下面的选项中不是设备驱动程序功能的是()。

(A)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

(B)及时响应由控制器或通道发来的中断请求

(C)控制I/O设备的I/O操作

(D)了解I/O设备的状态,传送有关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10.下列关于通道、设备、设备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A)设备控制器和通道可以分别控制设备

(B)设备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一起工作

(C)通道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控制设备

(D)设备控制器控制通道,通道控制设备

7.3.2、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

1.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引入缓冲的原因()。

(A)缓和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C)减少CPU对I/O控制的干预

(D)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2.从设备分配的角度来看,设备分成()。

A.独享设备 B.系统设备

C.用户设备 D.共享设备

E.虚拟设备

3.在操作系统中,下列选项属于软件机制的是()。

(A)缓冲池(B)通道技术

(C)覆盖技术(D)Spooling技术

4.下列哪种设备是从设备分配策略角度来说的()。

(A)系统设备(B)独享设备

(C)共享设备(D)虚拟设备

5.下列关于通道、设备、设备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控制器和通道可以分别控制设备

(B)控制器、通道和设备一起工作

(C)通道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控制设备

(D)设备控制器控制通道,通道控制设备

6.在假脱机I/O技术中,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用对磁盘存储的访问。那么,用以替代打印机的部分通常称作()。

(A)共享设备(B)独占设备

(C)虚拟设备(D)物理设备

7.下列存储设备中,适合作为共享设备的是()。

(A)语音输入输出设备(B)打印机

(C)鼠标(D)磁盘

8.低速设备一般被设置成独占设备,可用作独占设备的有()。

(A)软磁盘(B)磁带机

(C)可擦写光驱(D)磁鼓

9.系统中的通道数量较少,可能会产生“瓶颈”问题。()不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A)在结构上增加一些连线,以增加数据传送通路

(B)在数据传输线路上多增设一些缓冲区

(C)提高CPU的速度

(D)采用虚拟设备技术

10.I/O系统硬件结构分为4级:1. 设备控制器2. I/O设备3. 计算机4. I/O通道,按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2-4-1-3 (B)3-1-4-2

(C)2-1-4-3 (D)3-4-1-2

7.3.3、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的缓冲池主要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

2.低速设备一般被设置成共享设备。

3.通道指令和一般机器的指令没有什么不同。

4.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可以支持多个通道程序并发执行,而字节多路通道不支持多个通道程度并发执行。

5.共享设备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设备,即每一时刻可有多个作业在使用该共享设备,因而提高了系统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6.由于设备分配中设置了若干数据结构,所以在设备分配中不会发生死锁。

7.I/O通道控制方式中不需要任何CPU干预。

8.先来先服务算法、优先级高者优先算法、时间片轮转算法等是经常在设备分配中采用

算法。

9.由于独占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因此,多个并发进程无法访问这类设备。

10.操作系统中应用的缓冲技术,多数通过使用外存来实现。

7.3.4、简答题

1.计算机中设备控制器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

3.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分别适用何种场合?

4.试说明DMA的工作流程。

5.在单缓冲情况下,为什么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M。

6.为什么在双缓冲情况下,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

7.试绘图说明把多缓冲用于输出时的情况。

8.试说明收容输入工作缓冲区和提取输出工作缓冲区的工作情况。

9.何谓安全分配方式和不安全分配方式?

10. 为什么要引入设备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独立性?

11. 试说明SPOOLing系统的组成。

12. 在实现后台打印时,SPOOLing系统应为请求I/O的进程提供哪些服务?

13. 试说明设备驱动程序具有哪些特点?

14. 试说明设备驱动程序应具有哪些功能?

15. 设备驱动程序通常要完成哪些工作?

16. 设备中断处理程序通常需完成哪些工作?

7.4 习题解答要点

7.4.1 单选题

1.D 2.D 3.B 4.C 5.C 6.C 7.C 8.B 9.C 10.C 7.4.2 多选题

1.(ABD)2.(ADE)3.(ACD)4.(BCD)5.(BC)6.(C)7.(D)8.(ABC)9.(BCD)10.(D)7.4.3 判断题

1.答案:(错)。缓冲技术的实现方法有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方法,适于应用在速度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场合,且费用很高;

?软件方法,即在内存中开辟出专门的存储区来做缓冲区。

操作系统采用的缓冲池技术是系统公用资源,由多个缓冲区组成,是通过采用软件的方

法在内存中实现的。

2.答案:(错)计算机外部设备分为: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低速设备是不可以共享使用的,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不能由多个进程同时访问。

3.答案:(错)通道指令与一般机器指令有如下几点不同之处:①通道指令的寻址方式较一般机器指令简单。②通道指令的指令格式方式较一般机器指令简单。③通道指令的操作码较一般机器指令简单。

4.答案:(错)在硬件结构中只有数组多路通道支持多个通道程序并发执行。

5.答案:(错)共享设备允许多个作业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使用设备。

6.答案:(错)为了保证每一次设备分配的顺利实施,系统中设置了DCB、COCB、CHCB、SDT等数据结构。但这并不能保证设备分配的安全性。要想保证分配不发生死锁,还需进行安全性测算。

7.答案:(错)通道在I/O程序执行的开始或结束时,必需要CPU进行一定的处理。只有在执行I/O程序期间,无需CPU干预。

8.答案:(错)前两种算法可用在设备分配中采用,而时间片轮转算法则不适合在设备O分配中。因为一般设备的I/O操作一经启动后,便一直运行下去直到完成,I/O操作期间不宜中断,更不宜切换给其他进程使用。

9.答案:(错)可以把独占设备作为系统的一种临界资源,用互斥的方法访问它。

10.错。因为操作系统中应用的缓冲技术是有其限定性的,一般是在内存中或通过硬件技术来实现的。基本上不通过外存来实现。

7.4.4 简答题

1.答:包括:①设备控制器与CPU的接口;②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③输入输出逻辑(见下图所示)。

2.答:①字节多路通道含有多个子通道。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低速设备,以轮流方式共享主通道。任一子通道交换完一个字节后就将主通道让给下一个子通道。

②数组选择通道可连接多台高速外设,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它有一台分配型子通道,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使一台设备独占通道以进行数据交换,直到交换完后才可让给其他的设备。

③数组多路通道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高速外设,以轮流方

式共享主通道。任一子通道交换完若干字节后就将主通道让给下一个子通道。

3.答:共有四种I/O方式:

①程序I/O方式,又称作“忙-等”方式。该方式执行一个循环程序,反复查询外设状态,如果外设“忙碌”则循环查询,直到查得外设状态为“闲置”时止。该方式适用于机内没有中断机构的场合。

②中断控制I/O方式。该方式在进行I/O时,CPU向控制器发出I/O命令后,由控制器控制外设操作,CPU转其他任务的处理,即,CPU与外设并行工作。当外设完成I/O后向CPU发中断信号,CPU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进行I/O的善后处理,此前毋须进行干预。该方式可适于低速外设I/O,并可配合DMA和通道方式实现I/O。

③DMA(直接内存访问)方式。该方式适于高速外设I/O,一次可以在外设与内存之间传输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传输完毕后才需CPU干预。

④通道方式。该方式中,系统预先要将I/O的过程实现为一段通道程序,置于内存的特定位置,而后启动通道。由通道负责执行通道程序对外设进行I/O控制,CPU转其他程序运行。I/O完成后通道向CPU发中断信号,CPU花很少时间作善后处理。

4.答:①CPU需要访问外存时,便发送一条访问命令给DMA的命令寄存器CR、一个内存地址码给DMA的内存地址寄存器MAR、本次要传送的字节数给DMA的数据计数器DC、外存地址给DMA的I/O控制逻辑中。

②启动DMA控制器,然后CPU转其他任务处理。

③DMA控制器负责控制数据在内存与外存之间传送。每传送一个字节就需挪用一个内存周期,按MAR从内存读出或写入内存一个字节,修改MAR和计数器DC。

③当DC修改为0,表示传送结束,由DMA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5.答:令T是读外存数据送内存缓冲区时间,M是数据从缓冲区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C是读内存用户区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当进行第I次读外存数据送缓冲区时,系统可同时读出用户区中第(I-1)次数据进行计算。此两项操作并行进行且互不干扰,并与数据从缓冲区传送到用户区的操作串行进行,因此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大约为max(C,T)+M。

6.答:该方式又称缓冲对换方式。写入者花费时间T将数据写满一个缓冲区后再写另一个缓冲区;读出者花费时间M将一个缓冲区数据送到用户区后再传送另一个缓冲区数据,运算者读出用户区进行处理。由于将数据从缓冲区传送到用户区操作必须与读用户区数据进行处理串行进行,而且它们又可以与从外存传送数据填满缓冲区的操作并行。因此耗时大约为max(C+M,T)。考虑到M是内存中数据块的“搬家”耗时,非常短暂可以省略,因此近似地认为是:max(C,T)。

7.答: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多缓冲区形成一个环。环上设置两个指针:Nexti和Nextg。前者指出数据的存入位置,后者指出数据的提取位置。下图是由6个缓冲区组成的环,其中,带阴影的表示是装满数据的缓冲区,不带阴影的是空缓冲区。

当需要将环中的一个缓冲区数据输出时,①用P操作独占该环;②判断Nexti与Nextg 是否重合,若是重合则表示环中数据已空,需要通过V操作释放该环,并阻塞等待。③若Nexti与Nextg没有重合,则从Nextg处取出一个缓冲区的数据,将Nextg顺序向后推一个位置,需要通过V操作释放该环。

8.答:①当需要输入数据时,调用GetBuf(emq)过程从空闲队列上摘下一个空缓冲区,作为收容输入工作缓冲区hin,输入的数据被装入hin中,装满hin后,调用PutBuf(inq,hin)过程将hin挂入输入队列inq中。

②当需要输出数据时,调用GetBuf(outq)过程从输出队列上摘下一个装满数据的缓冲区,作为提取输出工作缓冲区sout,将sout中的数据提取输出,sout的数据被提取完后,调用PutBuf(emq,sout)过程将sout挂入空闲队列中。

9.答:①安全分配是一种“摈弃请求和保持条件”的资源分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一个进程请求资源一旦获得(比如I/O请求时获得所需的设备),该进程就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使它不可能再请求新的资源。相反,当该进程开始运行时(比如I/O完成后被唤醒),它已不占有资源。因此,这种分配摈弃了造成死锁的一个条件,分配是安全的。这种分配方式的缺点是进程推进速度慢,因为CPU与I/O是串行的。

②不安全的分配方式是指,进程在提出资源请求时(比如I/O请求)并不将它阻塞,而是允许它继续使用CPU,并提出第二次资源请求。这样,若第二次请求的资源已被其他进程占用使该进程被阻塞时,则该进程具备了“请求和保持”条件,可能产生死锁,因而说,这种分配是不安全的分配。

10.答:①设备独立性又称为设备无关性。它指的是应用程序在使用设备进行I/O时,使用的是逻辑设备,而系统在实际执行时使用的是物理设备,由操作系统负责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的映射。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以使设备的分配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易于实现I/O重定向。

②系统为每个进程设置一张“逻辑设备表”(LUT)。当某进程用逻辑名来请求设备时,系统查阅“系统设备表”SDT,为它分配相应的可用物理设备。系统将这种用户逻辑设备与系统物理设备的映射,建立在该用户的LUT中,并将该物理设备的驱动程序入口地址填入LUT中。以后,该进程利用逻辑设备名请求I/O操作时,系统通过查找LUT即可找到物理设备及其驱动程序。

②SPOOLing技术实现了将独占设备虚拟为多台逻辑设备的功能。

11.答:①输入输出井。这是在磁盘上开辟两个大空间,一个是输入井,用来收容输入设备上的数据(模拟拖机输入的磁盘);另一个是输出井,用来收容用户进程的输出数据(模拟脱机输出的磁盘)。

②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这是内存中开辟的两个缓冲区,一个是输入缓冲区,暂存输入设备来的数据,以后再传送到输入井;另一个是输出缓冲区,暂存输出井送来的数据,以后传送到输出设备。

③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输入进程实现的是收容输入和提取输入。在收容输入时,负责将输入设备的数据通过内存输入缓冲区转存到磁盘的输入井中;提取输入时,负责将磁盘输入井的数据送入内存用户区。输出进程实现的是收容输出和提取输出,过程与输入过程相反。

④请求打印队列。

12.答:这项工作由SPOOLing的输出进程来承担,主要做三件事:

①在输出井上请求一块缓冲区,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

②请求一张空白“用户请求打印表”,填入打印说明信息后挂入请求打印队列。

③一旦打印机空闲,就从请求打印队列头部取下一个请求打印表,根据表中要求将输出井的数据读入内存缓冲区,由打印机输出。

13.答:设备驱动程序又称设备处理程序,主要特点有:

①将进程的I/O请求传送给设备控制器,并将设备控制器记录的设备状态、I/O完成情况反馈给进程。

②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的紧密性相关,不同的设备应配置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

③设备驱动程序与I/O控制方式紧密相关,四种控制方式应当各不相同。

④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紧密相关,部分程序必须用汇编语言编写。目前,驱动程序的基本操作都被固化到ROM中了。

14.答:设备驱动程序是请求I/O的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一个通信程序,主要功能有:

①将用户的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②检查用户的合法性,了解设备状态,根据要求传递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③向设备控制器发I/O命令启动设备,完成具体的I/O操作。

④及时响应外设的中断请求,根据中断类型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⑤具有通道的控制系统,还要构造通道程序。

15.答:设备驱动程序在启动设备前做一些必要的预备工作,然后启动设备。即:

①将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②检查I/O请求的合法性。

③读出设备状态并检查。

④传递参数。

⑤设置工作方式。

⑥启动I/O设备。

16.答:当设备完成了I/O之后,设备控制器向CPU发送一个中断请求,CPU响应后即可转向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的工作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唤醒等待该项I/O的进程。

②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运行环境。

③分析中断原因,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④进行中断处理。

⑤恢复被中断进程的现场。

7.5 考研试题精选及解析

1.假设磁盘有100个柱面,编号0—99。在完成了柱面25的请求后,当前正在处理43柱面的请求。磁盘请求的柱面按38、6、40、2、20、22、10的次序到达磁盘驱动器,寻道每移动一个柱面需10ms,计算以下算法的总寻道时间。(1)FCFS (2)最短寻道优先(3)电梯调度(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驱动调度题)

解:此类题应注意的移动方向,目前为由里到外(小到大)。

(1)FCFS

磁盘臂移动顺序为:43—38—6—40—2--20--22—10

移动总数为141 故总寻道时间为1410ms

(2)最短寻道优先

磁盘臂移动顺序为:43—40—38—22—20—10—6--2

移动总数为29 故总寻道时间为290ms

(3)电梯调度

磁盘臂移动顺序为:43—40—38—22—20—10—6--2

移动总数为29 故总寻道时间为290ms

2. 一个软盘有40个柱面,寻道时移过每个柱面花6ms。若不采用文件块紧密存放措施,则逻辑上相邻的块平均间隔13个柱面,若采用文件块紧密存放措施,则逻辑上相邻的块平均间隔2个柱面。假定读写时找到柱面后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100ms,传输速率为每块25ms,则在此两种情况下传输一个100块的文件各需多长时间? 华南理工大2001驱动调度题)解:读第一块时平均移动20个柱面,需时20×6ms=120ms。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100ms,传输速率为每块25ms,故读取第一块花时=120+100+25=245ms。

(1)不采用文件块紧密存放措施

从第二块起每块花时=13×6ms+100+25=203ms,故传输一个100块的文件需=245+99×

203=20342ms=20.342s。

(2)采用文件块紧密存放措施

从第二块起每块花时=2×6ms+100+25=137ms,故传输一个100块的文件需=245+99×

137=20342ms=13808ms=13.808s。

3. 假如有4个记录A、B、C、D,顺序存放在磁盘的某磁道上,该磁道划分为4块,每块存放一个记录。现在要顺序处理这些记录,如果磁盘的转速为20ms转一周,处理程序每读出一个记录后花5ms时间进行处理。试问:处理完这4个记录需多少时间? 为了缩短处理时间应进行优化分布,试问应如何安排这些记录?并计算处理的总时间。(上交大1995驱动调度题)

解:

优化前顺序存放A、B、C、D,处理总时间=(5+5)+ (5×3+5+5) + (5×3+5+5) + (5×3+5+5)=85ms

优化后存放次序A、C、B、D,处理总时间=(5+5)+ (5+5) + (5+5+5) + (5+5)=45ms

4. I/0软件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用户层、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层、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中断处理程序。试说明以下各个工作是在哪一层完成的?

(1)向设备寄存器写命令;

(2)检查用户是否有权使用设备;

(3)将二进制整数转化成ASCII码以便打印。(北京大学2000设备管理)

解:I/O软件层次如下

(1)在设备驱动程序。

(2)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层。

(3) 用户层。

5.一个SPOOLing系统由输入进程I、用户进程P、输出进程O、输入缓冲区、输出缓冲区组成。进程I通过输入缓冲区为进程P输入数据,进程P的处理结果通过输出缓冲区交给进程O输出。进程间数据交换以等长度的数据块为单位,这些数据块均储在同一个磁盘上,因此,SPOOLing系统的数据块通信原语保证始终满足:

i+O≤max

其中,max为磁盘容量(以该数据块为单位),i为磁盘上输入数据块总数,O为磁盘上输出数据总数。

该SPOOLing系统运行时:

(1)只要有输入数据,进程I终究会将它放入输入缓冲区;

(2)只要输入缓冲区有数据块,进程P终究会输入、处理并产生结果数据写到输出缓冲区;(3)只要输出缓冲区有数据块,进程O终究会输出它。

请说明该SPOOLing系统在什么情况下死锁,请说明如何修正约束条件避免死锁,同时仍允许输入数据块和输出数据块存储在同一个磁盘上。(浙江大学2001设备管理)

解:类似2对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如图,进程I和进程P,进程P和进程O)。

生产者进程I输入时,当输入缓冲有盘空区,便可输入并通知进程P处理,否则等待。消费者进程P判断有无数据,有则处理,然后,判断有否输出缓冲盘空区?有则进程P这时成生产者进程,输出结果数据且通知进程O处理,否则等待。消费者进程O根据输出缓冲区情况,决定是否输出。

由于I/O缓冲区同在一个有界缓冲区内(如设共100个盘块),则进程I和进程O的同步

很重要,题中给出约束条件为:i+O≤max,但它不能保证系统安全性,可能会死锁。如进

程I若连续输入了100块数据,从而,因缓冲区满而阻塞,此时,i=100,o=0。当进程P工作,从输入缓冲读数据,处理后准备放入输出缓冲区时,却因o=0也被阻塞。进而进程O

当然也无法执行,产生死锁。为此,可再增加一个约束条件:i<100。确保任一时刻,至少

有一个空闲输出缓冲区可用,从而确保进程P和进程O可继续工作。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1 一、填空题(19’) 1.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和▁▁▁▁▁。 2.在操作系统中,处理机的状态分为▁▁▁▁▁和▁▁▁▁▁两种。 3.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和▁▁▁▁▁。 4.N个进程互斥访问一变量,设置一信号灯S, 则S取值范围是▁▁▁▁▁。 5.在分区式存贮管理中,首次适应法中自由主存队列应按▁▁▁▁排序,最佳适 应法中自由主存队列应按▁▁▁▁▁排序,最坏适应法中自由主存队列应按▁▁▁▁▁排序。 6.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和▁▁▁▁▁。 7.按I/O控制器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可把I/O设备的控制方式分为四类▁▁▁▁、 ▁▁▁▁、▁▁▁▁和▁▁▁▁▁。 二、名词解释(9’) 1、响应时间 2、虚拟存储器 3、进程同步 三、简答题(36’) 1.什么叫重定位?动态重定位和静态重定位有什么区别?(7’) 2.什么叫进程?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7’) 3.简述分段和分页的区别。(6’) 4.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8’) 5.请详细说明请求分页系统的地址变换过程。(8’) 四、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如下四个作业,并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试计算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8’)(单位:小时) 五、系统盘块大小为512B(字节),盘块编号长4B,文件说明中可存放10个盘块编号。 关于文件大小有如下统计结果: 文件大小≤512B 占40% 512B<文件大小≤3KB 占30% 3KB<文件大小≤64KB 占20% 64KB<文件大小≤192KB 占8% 192KB<文件大小≤8MB 占2% 试为该系统设计文件的物理结构,使访问文件时具有尽可能小的平均访问磁盘次数,

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知识点复习,梁光祥

目录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 1.1操作系统概念 (2) 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2)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3) 1.4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型 (3) 1.5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 1.6操作系统主要类型 (3) 第二章进程管理 (4) 2.1.进程概念 (4) (4) 2.2.进程控制 (5) 2.3.进程互斥与同步 (5) 2.4.进程通信 (5) 2.5.线程 (5) 第三章处理器调度与死锁 (6) 3.1.处理器调度 (6) 3.2.死锁 (7) 第四章存储管理 (8) 4.1.程序的链接和装入 (8) 4.2.分区式存储管理 (8) 4.3.分页式存储管理 (8) 4.4.分段式存储管理 (9) 4.5.段页式存储管理 (9) 4.6.虚拟存储管理 (10) 第五章设备管理 (11) 5.1.输入输出系统 (11) 5.2.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11) 5.3.缓冲技术 (14) 5.4.分配策略: (14) 5.5.输入输出软件 (14) 5.6.虚拟设备 (14) 5.7.磁盘存储管理 (14) 第六章文件管理 (15) 6.1.概述 (15) 6.2文件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15) 6.3.文件目录 (15) 6.4.文件储存空间管理 (16)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1操作系统概念 1.配备操作系统的目的 1)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 2)有效管理计算机 2.操作系统的目标 1)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提高系统效率 3)具有可扩充性 4)具有开放性 5)具有可靠性 6)具有可移植性 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处理器管理功能 1)进程控制 2)进程同步 3)进程通信 4)调度 2.存储管理功能 1)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2)内存保护 3)地址映射 4)内存扩充 5)内存共享 3.设备管理功能 1)缓冲管理 2)设备分配与回收 3)设备驱动 4)实现设备独立性 5)实现虚拟设备 4.文件管理功能 1)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的读写管理 4)文件保护 5.网络功能 1)网络资源管理 2)网络通信管理

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 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探2、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 展性、开发性 探3、操作系统的作用:作为计算机硬件和用户 间的接口、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作为 扩充机器 4、单批道处理系统:作业处理成批进行,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5、多批道处理系统:系统中同时驻留多个作业,优点:提高CPU利用率、提高I/O设备和内存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6、分时技术特性: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 及时性,目标:对用户响应的及时性 7、实时系统:及时响应外部请求,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事件处理,任务类型:周期性、非周期性或硬实时任务、软实时任务 ※&操作系统基本特性:并发、共享、虚拟、 异步性 并行是指两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是两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互斥共享: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同时访问:微观上仍是互斥的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异步是指运行进度不可预知。 共享性和并发性是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探9、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管理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和控制 探1程序顺序执行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探2、程序并发执行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前趋图:有向无循环图,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表示方式: (1)p1--->p2 (2) --->={(p1,p2)| pl 必须在p2 开始前完成} 节点表示:一条语句,一个程序段,一进程。 (详见书P32)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复习题

课程成绩构成 笔试:70% 平时:30% 试卷构成: 名词解释五小题,共15分; 简答五小题,共35分; 综合题四小题,共50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操作系统的作用? 答:(1)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答:(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为什么说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5、单道批理?多道程序设计?多道批处理? 单道批处理系统定义: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Monitor),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处理,直至磁带(盘)上的所有作业全部完成,系统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地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作业。 多道批处理系统定义:由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组成的系统。

6、分时系统产生主要动力?关键技术?特征? 答:(1)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2)关键技术:为实现分时系统,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即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再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此后,用户可继续键入下一条命令,此即人—机交互。应强调指出,即使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自己的键盘键入命令, (3)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7、实时任务划分?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比较? 实时任务划分:(1)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 (2)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 比较:(1)多路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周期性的对多路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而分时系统的多路性则与用户情况有关,时多时少。 (2)独立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每个终端用户在向实时系统提出服务请求时是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而分时控制系统中,对象的采集和对象的控制也是互不干扰。 (3)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及时性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分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毫秒级。 (4)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分时系统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5)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可靠性,但实时系统要求更高度的可靠性。 8、操作系统定义?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技术(4)异步性 9、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异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程的异步性,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二是程序的不可再现性,即程序执行的结果有时是不确定的,三是程序执行时间的不可预知性,即每个程序

第七章企业设备管理规定

第七章企业设备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七章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设备管理内容 一、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

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3.定时清扫的规定;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

操作系统原理答案(张丽芬)

第2章习题答案 2-9. (1)x<=3 运行顺序为Px,P3,P5,P6,P9 T=(x+(x+3)+(x+3+5)+(x+3+5+6)+(x+3+5+6+9))/5=x+ (2)3

作业4还未到,只能选作业3运行。 作业3运行到结束,再计算剩余的作业2和4: 作业2的响应比=(()+)/= 作业4的响应比=( /=2 选作业2运行。 作业2到完成。最后运行作业4。运行到,全部结束。 各个作业的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1=2 t2== t3= t4== 各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2++1+/4= 各个作业的平均带权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W=(2/2++1/+/4= 2-13.已知作业A,B,C,D,E需要的运行时间分别为10,6,2,4,8分钟,优先级分别为3,5,2,1,4。 (1)轮转法(假定时间片=2分钟) 作业完成的顺序为C,D,B,E,A 开始作业轮转一周需10分钟, 作业C的周转时间:Tc=10分钟(6分) C完成后,剩下四个作业,轮转一周需8分钟, 作业D的周转时间:Td=10+8×(4-2)/2=18分钟(16分) D完成后,剩下三个作业,轮转一周需6分钟, 作业B的周转时间:Tb=18+6×(6-2-2)/2=24分钟(22分) B完成后,剩下两个作业,轮转一周需4分钟, 作业E的周转时间:Te=24+4=28分钟(28分) E完成后,只剩下作业A, 作业A的周转时间:Ta=28+2=30分钟(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10+18+24+28+30)/5=22分(分) (2)优先级调度法 作业完成顺序为:B,E,A,C,D Tb=6分,Te=6+8=14分,Ta=14+10=24分,Tc=24+2=26分, Td=26+4=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6+14+24+26+30)/5=20分 第3章习题答案 3-7. 系统中有n+1个进程。其中A1、A2、…、An分别通过缓冲区向进程B发送消息。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为:发送进程A1、A2、…、An要互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中山大学操作系统原理卷试题答案

2008操作系统A卷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术语解释(5个,共20分) 1、内核:实现操作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常驻内容并要求CPU在核心态方式 下运行的代码和相关数据结构。 2、信号量:操作系统内容定义和管理的一种特殊数据结构,提供了初始化、 增值和减值等操作供进程调用,以实现进程互斥或同步。 3、临界区:两个或多个进程中,对应的程序中各存在一段访问共享数据的 代码块,设为CS1、CS2、。。。,这些代码块中,若有某个进程执行其 中一个(设CSi),则其它进程执行其它相应代码块只能在CSi完成后才 能开妈执行。具有这种要求的代码块称为临界区 4、线程:进程中的一个独立的调度执行单位。多线程技术中,同一进程中 可以有多个独立的调度执行单位,并且可以并发执行。 5、逻辑地址:程序设计员在程序中使用的地址。 二、简答题(5题,共30分) 6、系统调用的过程中,控制的转移步骤如何 答:CPU控制权在用户态的进程中,进程执行陷入或软中断指令硬件执行中断响应动作进入内核,CPU控制权在核心态的操作系统内核代码中,执行系统调用服务程序,并可能进行进程调度,选择下一个可运行的进程恢复可运行进程的上下文 CPU控制权又交给在用户态的进程, 7、与层次结构比较,微内核结构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有接口一致性、系统安全性高、功能扩展灵活性、可移植性高、适用于分布式环境。缺点是效率较低。 8、与多进程技术相比,多线程技术有哪些优点 答: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因此与进程相比,线程占用的资源极少;创建/撤消线程更快;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同属一个地址空间,可以使用共享变量直接通信;用户级线程还不需内核管理,减少了内核的开销。 9、用Test_And_Set指令如何实现互斥 10、文件打开过程主要工作及步骤 答:1搜索文件目录,以获取该文件控制信息;2 检查操作权限;3 分配活动文件表的表项和打开文件表的表项,填入相应的文件控制信息;分配必要的缓冲区;4 返回打开文件表的表项指针(文件句柄),供进程以后读写文件。 三、应用分析题(共4题,共40分) 11、(10分)k读者-写者问题:有一个文件F被多个进程读取或修改,其 中一批进程只读取F,另一些进程只修改F。为了保证系统响应时间,规 定最多只能有k个进程同时操作F。试用信号量及P、V操作实现读者与 写者的同步。 答: … Semaphore wr=1; Semaphore rd=k;;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共享网络中的资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5.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A.互斥 B.请求与保持 C.不剥夺 D.循环等待 6.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D. 段式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7.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

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1 / 8 相邻空闲区合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主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CPU时,进程处于()状态。 A.运行 B.阻塞 C.就绪 D.新建 10.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 C.段长 D.段 11.系统利用SPOOLING技术实现()。 A.对换手段 B.虚拟设备 C.系统调用 D.虚拟存储 12.设备从磁盘驱动器中读出一块数据的总时间为()。 A.等待时间+ 传输时间 B.传输时间 D.延迟时间+ 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C.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13.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第三章

所谓的程序的并发执行,是指内存中可以同时驻留多个运行中的程序,他们共享cpu 和各种系统资源,以并发方式进行运算。 进程: 进程实质性各种定义:P63 .2 1.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 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计算并发执行的计算 3. 进程可定义为一个数据结构以及能在其上执行的程序 4.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5.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数据集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单位 进程的特征:P63 .2 1. 动态性 2. 并发性 3. 独立性 4. 异步性 5. 结构特征(进程通常是由程序段、数据段和堆栈、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进程控制块是系统对进程实施管理的唯一依据和系统能够感知到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一个进程的至少具有的3基本状态: 1. 就绪状态:是指进程以获得cpu 以外的所必要的资源,只要获得cpu ,便可以立即执行 时的状态 2. 执行状态:是指进程以获得cpu ,其程序在cpu 上执行时的状态 在单cpu 的系统中,任一时刻至多只有一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在多cpu 的系统中,则可以同时有多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3. 阻塞状态:是指正在cpu 上执行的进程,因需要等待某个事件暂时无法继续执行,而放 弃cpu 时的状态。 1. 就绪→执行 2. 执行→就绪 3. 执行→阻塞 4. 阻塞→就绪 进程同步:是指多个合作进程为了完成一组相关任务在执行速度上的相互协调。 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进程互斥从某种意义上可看是进程同步的一种特例。 区别:进程互斥是并发进程间因共享临界资源所产生的间接制约关系, 而进程同步则是合作进程间因执行顺序所产生的直接制约关系 PV 原语 阻塞 事件发生 事件等待 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

第七章设备管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影响磁盘访问时间的三个因素是_寻道时间_、_旋转延迟 __和_传输时间_。 2、SPOOLing系统中,作业执行时,从磁盘上的输入井中 读取信息,并把作业的执行结果暂时存放在磁盘上的_输出井_中。 3、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是监视设备状态、 进行设备分配、_完成I/O操作_和缓冲管理。 4、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可以把设备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 备和虚拟设备。打印机属于独占设备,而磁盘属于____设备。 5、虚拟设备是通过技术把_____设备变成能为若干 用户______的设备。 6、缓冲区的设置可分为、和______三种。 7、常用的设备分配算法是和。 8、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 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9、操作系统管理使用数据结构,使用表管理进程, 使用表管理作业,使用表管理文件。参考答案:

1、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传输时间 2、输入井输出井 3、设备分配设备驱动设备无关性 4、虚拟设备独占共享 5、SPOOLing 独占共享 6、单缓冲双缓冲多缓冲 7、先来先服务优先级高者优先 8、虚拟分配技术 二、选择题 1、在存储型设备中,执行信息传输的最小单位是( C ) A 字节B字C块D字符 2、虚拟设备是通过(A )操作实现的 A 联机外围设备同时B联机外围设备分时 C脱机外围设备同时D脱机外围设备分时 3、设备独立性的含义是(B ) A 每一台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B 程序中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哪台物理设备无关 C 多台设备不能并行工作 D 一个通道上只准连接一台设备 4、缓冲技术的缓冲池(多缓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A )中 A 主存 B 外存 C ROM D 寄存器

操作系统-第七章 设备管理习题(有答案)

第七章设备管理习题 一.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 (D)I/O通道控制方式 2.某操作系统中,采用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设中断时,CPU用1ms来处理中断请求,其它时间CPU完全用来计算,若系统时钟中断频率为100H Z,则,CPU的利用率为()。 (A)60% (B)70% (C)80% (D)90% 3.下列哪一条不是磁盘设备的特点()。 (A)传输速率较高,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 (B)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访问 (C)I/O控制方式常采用DMA方式 (D)可以寻址,随机地读/写任意数据块 4.利用通道实现了()之间数据的快速传输。 (A)CPU和外设(B)内存和CPU (C)内存和外设(D)外设和外设 5.假脱机技术中,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用对磁盘存储实现的,用以替代打印机的部分是指()。 (A)共享设备(B)独占设备 (C)虚拟设备(D)物理设备 6.设从磁盘将一块数据传送到缓冲区所用时间为80μs,将缓冲区中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所用时间为40μs,CPU处理数据所用时间为30μs,则处理该数据,采用单缓冲传送某磁盘数据,系统所用总时间为()。 (A)120μs (B)110μs (C)150μs (D)70μs 7.对于速率为9.6KB/s的数据通信来说,如果说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CPU中断时间和响应时间大约分别为()。 (A)0.8ms,0.8ms (B)8ms,1ms (C)0.8ms,0.1ms (D)0.1ms,0.1ms 8.在调试程序时,可以先把所有输出送屏幕显示而不必正式输出到打印设备,其运用了()。

操作系统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特点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特点是集中顺序过程控制。其计算是过程性的,完全模拟手工操作过程,即首先取原始数据,执行一个操作,将中间结果保存起来,再取一个数,与中间结果一起执行下一个操作,如此计算下去,直到计算完成。系统中的程序计数器体现其顺序性(在单CPU的计算机系统中只有一个程序计数器),计算机根据程序设定的顺序依次执行每一个操作。集中控制是指机器各部件的工作由CPU集中管理和指挥。 2、操作系统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名称及特点 (1)手工操作阶段 特点:无任何软件、由人工干预、独占性、串行性 (2)批处理阶段 联机批处理特点:监督程序、作业自动过渡 脱机批处理特点:主机与xx机并行操作 (3)执行系统 主机、外设并行操作;增强了保护能力

3、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定义及特征 在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这些程序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相互穿插地运行。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如等待外部设备传输数据),管理程序便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 特征: (1)多道: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 即它们都开始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 (3)微观上串行:从微观上看,主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或分时地占用处理机,交替执行。 4、操作系统定义和特征 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程序系统,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资源的分配、调度工作,控制和协调并发活动,实现信息的存取和保护。它提供用户接口,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 特征: (1)并发:并发性是指处理多个同时性活动的能力。 (2)共享:共享是指多个计算任务对系统资源的共同享用 (3)不确定性:操作系统能处理大量的、随机的事件序列,使个用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一. 名词解释题 1. 中断 2. 进程控制块(PCB) 3. 虚时钟 4. 段式管理 5. 文件控制块(FCB) 6. 对换(SWAPPING) 7. 系统调用 8. 绝对路径名 9. 特别文件10. 虚设备技术 11. 管道 12. 中断接收 13. 恢复现场 14. 页式管理 15. 作业步 16. 字符流文件 17. 通道 18. 页面淘汰 19. 多道程序设计 20. 死锁 21. 当前目录 22. 快表 23. 作业调度 24. 原语 25. 中断屏蔽 26. 地址映射 27. 文件目录 28. 死锁避免 29. 原语 30. 作业控制块 31. CPU状态 32. 虚存 33. 磁盘调度 34. 缓冲技术 35. 中断 36. 进程调度 37. 虚设备 39. 死锁预防 40. 文件目录 41. 原语 42. 交换技术 43. 互斥区 二. 填空题 1. 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_____. 2. 用户进程从目态(常态)转换为管态(特态)的唯一途径是____. 3. 从静态的观点看, 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是由程序段、数据和____三部分组成. 4. 在系统内核中必须包括的处理模块有进程调度、原语管理和____. 5. 批处理操作系统中, 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是____. 6. 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同步机制, 由共享资源的数据及其在该数据上的一组操作组成, 该同步机制称为________. 7.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 为实现地址映射, 一般由硬件提供两个寄存器, 一个是基址寄存器, 另一个是____. 8. 联想寄存器(相联存储器)的最重要、最独到的特点是____. 9. 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 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 则发生____中断. 10. 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顺序结构, 则文件控制快FCB 中关于文件的物理位置应包括____. 11. 在操作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 以消除发生死锁的任何可能性, 这种解决死锁的方法是____. 12. 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 并投入运行是由____来完成的. 13. 实时系统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及时性和______. 14.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采用_____存取方式. 15. 不让死锁发生的策略可以分成静态和动态的两种, 死锁避免属于_____. 16. 在UNIX系统中, 文件分成三类, 即普通文件, 目录文件和_____. 17. 在磁盘调度策略中有可能使I/O请求无限期等待的调度算法是_____. 18. 进程获得了除CPU外的所有资源, 一旦获得CPU即可执行, 这时进程处于_____状态.

操作系统原理重点知识点

精品文档注意:大题必看否则很难及格!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带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什么是操作系统:1、次扩充。作为计算机系统资OS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带接口、操作系统的作用:2、实现啦对计算机资源带抽象源带管理者、OS 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3、操作系统的目标:并发性虚拟性异步性)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共享性4、操作系统基本特征(并 发性 用户接口设备管理文件管理5、操作系统带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 完成)(I/O---阻塞---请求)---(进程调度)---执行---(I/O6、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就绪P38页)(执行---(时间片用完)---就绪---就绪 异步性独立性并发性7、进程的特征:动态性 成批处理多道8、批处理系统带特征:脱机交互性及时性9、分时系统带特征:多路性独立性。方式、通道方式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10、常用I/O CPU 减少对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 CPU、为什么要引入缓冲区?(1)缓和与I/O11设备之间 的并行性和I/O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3) 提高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以打印机为例说明如何利用该技术实现多个进程对打SPOOLing12、印机的共享?输入进 程和输出进程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组成:输人井和输出井 对所有提出输出请求的用户进程,系统接受它们的请求时,并不真正把打印机分配给它们,而是由输出进程在输出井中为它申请一空闲缓冲区,并将要打印的数据卷入其中,输出进程再为用户进程申请一张空白的用户打印请求表,并将用户的打印请求填入表中,再将该表挂到打印机队列上。 这时,用户进程觉得它的打印过程已经完成,而不必等待真正的慢速的打印过程的完成。当打印机空闲时,输出进程将从请求队列队首取出一张打印请求表,根据表中的要求将要打印的数据从输出井传到内存输出缓冲区,再由打印机进行输出打印。打印完后,再处理打印队列中的一个打印请求表,实现了对打印机的共享。 13、什么是死锁?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处理死锁的方法?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带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必要条件: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处理方法: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验死锁解除死锁 以上为简答题可能出带部分以下全为计算题做题时照猫画虎就差不多计算过程比较简单 有不懂得同学赶快在考试之前问一下懂的同学保证你考试能打60分以上。呵呵 应用题 1、调度算法(FCFS/SPF 高度优先权时间片轮转) 有5个进程P1、P2、P3、P4、P5,它们的创建时刻、运行时间和优先数见下表。规定进程的优 先数越小其优先级越高。试描述在采用下述调度算法时,各进程的运行过程,并计算平均周转时间(假设忽略进程的调度时间,时间单位为ms)。 (1)先来先服务算法。(2)剥夺式优先级调度算法。(此问可去掉。增加非剥夺式)

23307012 操作系统原理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3307012操作系统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 )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 ). A. 增加,减少 B.增加,延长 C.减少,延长 D.减少,减少 2.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后备队列 D.用户数越少 3.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CPU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4. 以下( )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 内存管理 B.中断处理 C.文档编辑 D.CPU调度 5. 操作系统负责为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系统的( ) A. 程序 B.文档资料C.资源 D.进程 6. 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 ) A.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 B.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C.提供方便的可视化编辑程序 D.提供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工具 7.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硬件价格昂贵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 B.输入输出无法匹配CPU运行速度的矛盾 C.软硬件发展不匹配的矛盾 D.操作复杂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之间的矛盾 8. 进程在系统中是否存在的惟一标志是( ) A.数据集合 B.目标程序 C.源程序 D.进程控制块 9. 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成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 )使用. A.操作员 B.联机用户 C.操作系统 D.目标程序 10. 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B.运行态变为阻塞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 D.阻塞态变为就绪态 11. 一作业进入内存后,则所属该作业的进程初始时处于( )状态. A.运行 B.等待 C.就绪 D.收容 12. 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13. 线程存在的唯一标识是() A.PCB B.JCB C.TCB D.PTR 14. 下述有关文件管理的叙述中,()是正确的。 A.一个文件不能同时多次建立 B.在一级目录结构中,不同用户可以用相同的文件名 C.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按名存取 D.逻辑记录的大小与存储介质块的大小必须一一对应

操作系统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实时系统()。 ①.是依赖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 ②.必须既要及时响应、快速处理,又要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③.强调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④.实质上是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的结合 2.能实现存器保护方法()。 ①.当“基址寄存器值≤访问地址≤限长寄存器值”时不允许访问 ②每次地址访问需修改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的值 ③.基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的值是访问的有效地址 ④.采用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可以实现存储保护 3.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选择新进程运行来实现CPU的共享,不是引起操作系统选择新进程的直接原因是()。 ①.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②.运行进程出错 ③.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的发生④.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 4.用磁带作为文件存储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 ①.顺序文件②.链接文件 ③.索引文件④.目录文件 5.UNIX系统中,正确描述文件目录和索引结点的概念()。

①.文件目录和索引结点相同②文件目录和索引结点无联系③文件目录中有文件的控制信息④.索引结点中有文件的控制信息 6.串联文件适合于()。 ①直接存取②随机存取 ③顺序存取④索引存取 7.建立多级目录()。 ①便于文件的保护②便于关闭文件 ③解决文件的重名与共享④提高系统的效率 8.分页存储管理中,主存的分配是()。 ①以块为单位进行②以作业的大小分配 ③以物理段进行分配④以逻辑记录大小进行分配 9.分页存储管理要求() ①用户程序给出页号②地址空间必须连续。 ③磁盘空间必需连续④物理空间必须是连续。 10.根据作业说明书中的信息,对作业进行控制,称此种作业为()①计算型作业②终端型作业 ③联机作业④脱机作业 11.正确描述关闭文件的概念()。 ①将磁盘上该文件目录删除②将磁盘上文件内容删除 ③将内存中该文件目录删除④将内存中文件内容删除

《操作系统原理教程》复习要点

《操作系统原理教程》期末复习要点 一、简答题题 1.归纳法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 图示法说明.硬件之间的关系 3.层次模型法说明操作系统的组成 4.图示法说明描述并解释进程基本状态之间的切换 5. 简述处理器管理的功能 6. 简述存储管理的功能 7. 简述设备管理的功能 8. 简述文件管理的功能 9. 简述操作系三种基本类型的特点 10.简述系统接口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11. 归纳法说明主存的存储管理方式 二、名词解释题 1. 进程 2. 文件 3. 作业 4. 死锁 5. 文件安全 6. 共享 7. 双核技术 8. 互斥

9. 设备独立性 10. 并发 11. 设备驱动程序 12. 同步 13. 中断 14. 文件共享 15. 并行 16. 碎片 17. 地址重定位 18. 虚拟存储器 19. 文件扩展名 20. 文件目录 三、单选、填空题及判断题 1. 网络操作系统能够实现通信及资源共享 2. 时间片概念一般用于分时操作系统 3. 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4. SPOOLing技术可以将一台独占设备改造成为共享设备 5. 语言处理程序属于系统软件 6. 操作系统是人与裸机的接口 7. PV操作是操作系统中一种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8. 若根据进程的紧迫性进行调度则采用优先权调度算法 9. 配备了操作系统的裸机则称为虚拟计算机

10. 避免死锁可采用银行家算法 11.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一台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12. 若信号量S的初始值为2,当前值为-1,说明有一个等待进程 13. 进程通常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14. 采用裁决模式为抢占式的优先权调度算法能保证当前运行的进程总是优先权最高的进程 15. 作业调度是处理器的高级调度,进程调度是处理器的低级调度 16. 静态重定是指装入程序的地址变换只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以后不再改变 17. 动态重定位是指在CPU访问主存之前将被访问的程序和数据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18. 对换技术的换出是指把主存中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或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移到外存空间 19. 对换技术的换入是指把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或进程所需的程序或数据移到主存空间 20. 采用交换技术获得的好处是以牺牲增大系统开销为代价的 21. 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可以解决用户文件重名问题 22. 文件系统中用目录管理文件 23. 磁盘上的文件是以块为单位读写 24. 从文件管理的角度看文件由文件体和文件控制块两部分组成25.按信息交换单位分类可以将设备分为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26. 通道是一种输入输出专用处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