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质量手册

输血科质量手册
输血科质量手册

0.1XX医院简介及临床输血管理概况

0.2质量手册更改页

0.3质量手册批准发布令

为了加强和规范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要求,结合临床输血实际情况,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完成了质量手册A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手册是临床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并实施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本手册颁布实施后,工作人员务必认真贯彻执行。

批准人:

XX医院院长:

批准日期:年月日

0.4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对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管理及输血科的建设,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任命——同志为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负责人(管理者代表)。

其职责是:

(1)负责建立、实施和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2)向院长包跟临床输血管理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

(3)促进全院形成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良好氛围。

(4)负责临床输血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对外联络。

当质量负责人——同志缺席时,以授权书形式制定——同志代行其职责。

批准人:

XX医院院长:

批准日期:年月日

0.5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结构

医院持有省卫生厅批准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号:——。

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结构见图。

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结构

0.6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

0.7质量手册说明

本手册证实医疗机构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能确保医疗机构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并通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2)

4.质量管理体系 (2)

5.管理职责 (5)

6.资源管理 (9)

7.临床输血过程管理 (11)

8.监控和持续改进 (14)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过程,包括制订临床用血计划、血液贮存发放、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液输注和护理、输血不良反应监控及输血效果评估等过程,涉及部门包括输血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

1.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采供血机构供给,其临床输血的业务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执行的,其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不存在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所以删减了标准中7.3“设计与开发”,删减后不影响临床输血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引用标准

2.1ISO9000系列标准

GB/T19000-2008 idt 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GB/T19001-2008 idt ISO 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4-2000 idt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2.2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12.26)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1999]第6号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

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WS/T203-2001《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2006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WS/T251-2005《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

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12日第424号国务院令)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3.术语和定义

3.1本手册质量方面术语源于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3.2专业术语

3.2.1输血安全性:涉及从献血者征集到受血者接受血液的整个过程,它除了需要考虑“血液安全”外,更多地是要严密注意实施输血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输血前的配合试验、输血申请、血液发放、输注、监护和效果评估等。

3.2.2血液安全性:指血液对受血者和相关人员危害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3.2.3临床输血过程:指输血前的评估、血液的选择、血液的贮存管理、输血前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液发放、血液输注护理及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控等全过程。

3.2.4血液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指通过减少出血、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药物治疗替代输血等方法,保护和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地管好、用好这一宝贵的人类资源,坐到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

3.2.5安全贮血量:在发出用血申请至采供血机构送血到达并完成入库的时间段内,能够保证急诊用血的库存血液的数量。安全贮血量一半不少于三天用血量。

3.2.6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和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

3.2.7大量输血:通常指24h内置换患者的全部血容量;或3h内输入相当于50%的血容量;或输入超过20U悬浮红细胞。

3.2.8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指血液,无形产品是指为临床输血相关科室和受血者提供的服务。

3.2.9本手册引用的其他专业术语采用WS/T203-2001《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3.3本手册表述的供应链供方→组织→顾客

3.3.1供方:为医疗机构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和原材料供应商等。

3.3.2组织:指医疗机构。

3.3.3顾客:接受血液的患者。

3.4相关方包括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大力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社会各界等。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1.1医疗机构建立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下列要求: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覆盖临床输血全过程,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程类文件、记录表四层次文件。

(2)确定临床输血的所有过程,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并在实践中应用。

(3)确定临床输血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4)明确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5)配备必要的资源,确保过程运行有效并得到持续监控。

(6)通过监督检查和分析,对过程进行管理。

(7)通过日常监督审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对体系有效运行进行评价,确保打到预期效果,并使这些过程能过持续改进。

4.1.2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主要过程和相互关系见图——:临床输血管理流程。临床输血包括以下过程:

(1)临床输血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2)临床科室对患者输血前评估、血液选择过程。

(3)血标本的采集、送检过程。

(4)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过程。

(5)血液验收、贮存和发放过程。

(6)血液的输注、输血护理、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及血液输注效果评估过程。

对外包过程,也应进行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程度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加以规定。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依据,可以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下列几类文件组成:

a)第一层文件——质量手册: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描述(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规定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总体要求及所达到的目的。

b)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是指导相关活动或过程管理所规定途径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指导性文件,程序文件目录见表××

c) 第三层文件——规程类文件:是临床输血科室所需过程的有效策划、实施和控制的具体的操作性文件。

d) 第四层文件:是证实临床输血过程和输血服务质量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表单和记录。

(2)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见图××

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

(3)医疗机构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具可操作性,与实际运作保持一致,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变化,应及时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定期评审,确保其符合性、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4.2.2质量手册

(1)质量手册的管理

a)《质量手册》由质量主管部门编写,质量负责人审核,院长批准发布实施。《质量手册》的解释权归质量负责人。

b) 《质量手册》按《文件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由质量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统一编排序号,受控文本应在手册每一页加盖“受控”印章,发放和回收要有签收和登记记录。

c) 《质量手册》受控文本发给临床输血相关科室使用以及其他获准的相关方。本手册未经质量负责人或院长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交流、外借或复印等。

d) 《质量手册》持有者的责任:负责接收、保管,不得损坏、丢失。根据授权部门的更改通知及时进行更改(手改或换页),确保手册为有效版本。受控手册的持有者调离本科室或不再担任相关职务时,应及时将手册交回质量主管部门并办理回收登记手续。

(2)质量手册的更改和换版

a)未经本院质量负责人授权,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如需修改可将修改意见报告质量主管部门,由其协调解决,重大原则性问题须请示院长进行处理。

b)《质量手册》内容的局部修改,执行《文件管理程序》。

c)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对《质量手册》进行全面修改,作换版处理,经院长批准发布,以保持其适用性。

4.2.3文件管理

(1)建立并实施《文件管理程序》,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进行控制。对文件的编制、审核、发布、发放、使用、修改、回收、保存归档和销毁等进行严格管理,并保留有关记录。

(2)新的或有变化的过程和程序实施前应进行确认,形成文件,确保使用的文件为经过批准的现行有效版本。

(3)文件管理的职责及控制

a)质量主管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临床输血相关科室负责本部门技术性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b)文件和资料的控制范围包括:与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和资料。

c)文件和资料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如纸张、照片、计算机磁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等。

d)做好受控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回收登记,保持现场使用有效版本。

(4)文件的批准与发布

a)程序文件、规程类文件和相关表单由临床输血相关科室编写,由质量主管部门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发布。

b)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发放、修改、标识、回收、保存、销毁等环节都要进行控制和记录,以确保使用文件的场所和部门能及时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

c)为积累知识或参考而保留的任何作废的文件和资料均应进行明显标识,以防误用。

(5)文件的更改

a)除特殊原因外,文件和资料的更改由原编写部门更改,由原审核部门审批。

b)无论文件和资料由谁更改都必须获得原编写的依据资料,以保证文件的连续性。

c)文件和资料更改后,必须有明显标识,并正确传递到相关部门。

(6)文件和资料的编写、审批、发放、修改、回收、销毁等都要有记录。

(7)在文件正式实施前,应对临床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评价胜任程度及保存有关记录,保证员工能够在工作范围内获得与其岗位相关的文件并能正确使用。

4.2.4记录管理

(1)建立并实施《记录管理程序》,利用各种必要的记录,为临床输血服务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对记录的标识、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

制。

(2)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易于识别和检索。记录可存放在不同形式的载体上,如纸张、磁盘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

(3)记录必须完整,包括输血科记录和临床输血病历记录,使临床输血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4)临床输血记录的保存期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所有记录应安全保存,防止篡改、丢失、损坏、非授权接触、非法复制等。对记录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档案资料检索系统,便于查找。

5.管理职责

医疗机构建立覆盖临床输血全过程和相关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所有科室人员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临床输血质量负责人经质量管理培训,负责临床输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改进。

5.1管理承诺

院长承诺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证据。

(1)向全体工作人员传递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意识。

(2)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全员参与,共同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努力。

(3)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

(4)为临床输血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努力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根据医疗机构实

际情况,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输血管理。作好临床用血计划,保证血液供应,提倡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5.3质量方针

临床输血质量方针:安全、准确、及时、有效。

(1)安全:确保血液安全和输血安全。

(2)准确: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科学合理用血。

(3)及时:做好用血计划,保证抢救用血。

(4)有效:达到输血目的,确保输血有效。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1)输血科的质量目标为:①血液内外包装验收合格率100%;②入库、出库记录完整率100%;③献血者血型(ABO血型及RhD血型)复检率100%;④血库冰箱温度记录完整率100%;⑤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率100%;⑥各种耗材及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率100%;⑦受血者身份确认100%;⑧血标本合格率100%;⑨血型定型试剂质检合格率100%;⑩血型正、反定型检查率100%;○11血标本验收、交接、登记差错为0;○12ABO 血型及RhD血型鉴定差错为0;○13室内质控完成率100%;○14室间质评合格率100%。

(2)临床输血相关科室的质量目标为: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整率100%;②《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100%;③输血前检查记录完整率100%;④输血记录完整率100%;

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收率100%;⑥医护人员取血、验收、交接、核对、

登记差错为0。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临床输血在以下情况时需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a)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质量管理标准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b)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资源配置、临床用血需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d)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能覆盖的特殊事项等。

(2)策划的内容包括:

a)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及相应的质量管理过程,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并做出相关规定。

b)识别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配备的资源。

c)对质量目标和科室质量目标进行定期评审。

d)根据评审结果寻找与质量目标的差距,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其有效性。

e)策划的结果(包括变更)要形成文件,如质量管理方案,质量计划等。

(3)策划输出文件的编制原则

a)策划文件的编写执行《文件管理程序》,要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与临床输血实现过程的策划协调一致。

b)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被利用,根据特殊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

(4)策划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更改

a)各部门在执行中按照质量策划规定的内容、进度、要求进行控制,并将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质量主管部门。

b)质量主管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总务后勤等部门配置相应的资源。

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在更改期间应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d)策划所形成的相关文件,由质量主管部门负责保存。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临床输血管理结构见图××。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见表××。

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如下:

(1)院长

a)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相关制度。

b)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确保临床输血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

c)组织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质量手册,并领导全体员工认真贯彻落实。

d)对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督促实施。

e)任命质量负责人,并规定其职责权限。

f)主持管理评审工作,确保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g)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质量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及临床输血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

a)实施国家政策和指南并监控血液的使用。

b)决定在输血方面的政策和解决发生的问题。

c)为贯彻落实有关输血规定制定本单位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d)知道临床输血相关人员培训工作。

e)监督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审核临床用血情况。

f)调查与输血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差错事故。

(3)质量主管部门

a)协助分管院长或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b)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内审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活动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组织实施现场审核。

c)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供评审所需材料及督促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撰写《管理评审报告》。

d)审核程序文件、管理型规程和技术性规程及相关表单。

e)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验证。

f)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

(4)输血科:输血科是提供医疗用血服务的科室,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需求量较大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职责:

a)负责血液验收、贮存、发放及输血相关检测。

b)参与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

c)指导临床输血。

d)参与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e)负责输血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5)血库:血库是提供医疗用血服务的专业部门,年用血需求量较小的医疗机构应设置血库。其职责:

a)承担血液验收、贮存、发放及输血前血液相容性检测。

b)参与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

c)负责血库质量管理。

d)负责输血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6)总后勤人事部门

a)支持医院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b)提供符合要求的人力资源及培训资源。

c)协助临床输血相关仪器设备采购、维修、计量器具检定及关键仪器校准、确认。

d)负责输血科(血库)相关物资采购及库房管理。

e)负责医疗废物、安全卫生、污水处理及其他后勤服务等工作管理。

(7)输血科(血库)主任或负责人

a)在分管院长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制定本科岗位说明书、管理性规程、技术性规程及质量评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b)制定年度用血计划,定期向业务主管部门汇报输血工作情况。

c)定期向采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贮备一定数量的血液,满足临床用血。

d)督促本科室人员遵守医院的各项管理性规程,履行规定的职责,严格按照技术性规程操作。经常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e)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指导进修及实习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各级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f)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政治素质及业务水平。

g)及时解决本科室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如疑难或特殊血型的鉴定及交叉配血、免疫血液学诊断等。

h)督促科室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保存、统计及上报工作。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情况。对科室所需耗材的增补应做到及时、节约。

i)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了解用血情况,积极推广输血新技术,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参与疑难病例的输血会诊。

j)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加强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质量控制。通过向临床科室发放调查问卷,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k)组织实施本科室承担的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等各项任务。

(8)输血技术人员

a)上岗前必须经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卫生技术人员才能从事输血技术工作。

b)在科主任或负责人领导下,负责贮血、发血、血标本签收、血型鉴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技术工作。

c)协助科主任或负责人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保存、统计工作,定期对科室仪器设备进行保养。

d)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性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或负责人汇报。

e)协助科主任或负责人做好本科室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指导实习和进修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f)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参与疑难病例的输血会诊。

g)负责检验结果解释与咨询服务,见《检验结果解释与咨询服务指南》。

(9)值班工作人员

a)检查并准备好当天所需使用的各种试剂及器材。

b)负责接收、核对并记录临床科室送来的受血者血标本及《临床输血申请单》。

c)负责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他血型血清学试验(急诊优先)。

d)配血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取血,与发血者仔细核对,准确无误后共同签名方可将血液发出。

e)根据临床用血及库存情况负责与采供血机构预约血液。

f)负责接收采供血机构送来的血液,清点品种、数量,对血液外观、标签等进行核查,核对无误后签名、登记入库。

g)血液入库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放置在专用冰箱的不同层或不同的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定期观察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

h)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请资深技术人员协助解决。

5.5.2质量负责人(管理者代表)

(1)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督促实施,向院长汇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需求。

(2)策划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协助内审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

(3)解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督促相关科室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其效果,以保证符合要求。

(4)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确保能胜任工作。

(5)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及血液报废监督管理。

(6)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对内、对外联系及第三方监审工作。

5.5.3内部沟通:针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现状和可能影响体系有效运行的相关信息,通过工作会议、技术研讨会、质量分析会等形式进行内部沟通,达到科室之间

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以实现全院参与,确保内部沟通有效进行。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系统评价活动。建立并实施《管理评审程序》,通过管理评审寻求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的机会和变更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修订。

(1)院长每年组织一次管理评审,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当医院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突发事故、重大医疗事故等情况)增加管理评审。

(2)《管理评审计划》由质量主管部门编制,质量负责人审核,院长批准实施。

(3)管理评审由院长主持,临床输血委员会及临床输血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各科室准备相关的评审资料,评审报告应形成文件。

(4)质量主管部门对评审做出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保存评审和验证记录。

5.6.2评审输入:评审输入的目的是为评审提供准确、充分的信息,是有效评审的前提条件,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结果。

(2)临床输血相关科室的信息反馈。

(3)血液质量。

(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的实现情况。

(5)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状况。

(6)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验证。

(7)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变更。

(8)改进的建议。

5.6.3评审的输出

(1)评审的输出是评审的结果,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

a)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和过程控制等方面)。

b)血液质量和输血服务的改进建议。

c)为临床输血相关科室及患者服务有关的改进。

d)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2)管理评审验证

a)质量主管部门根据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及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报院长批准后分发到各科室。

b)临床输血相关科室根据评审报告的要求,实施改进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质量主管部门负责对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督、验证。

(3)管理评审的记录包括:①管理评审计划;②管理评审会议记录;③管理评审报告;

④改进措施验证报告。

6.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医疗机构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并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提供资源是贯彻落实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不断增强顾客满意的必备条件。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医疗机构配备适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其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能满足国家对临床输血技术相关人员的资质要求。医院根据临床输血的发展,确定从事临床输血相关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相关人员的输血知识及相关技能,确保人员素质符合要求且能胜任工作。

6.2.2能力、意识与培训:医疗机构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培训管理程序》,制定临床输血相关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确保得到持续有效的培训教育,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特殊技能培训等,采用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各类培训实施有效性进行评价。保留继续教育、培训、岗位资格等记录。

6.3设施设备

6.3.1输血科的实验室建筑与设施符合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等要求,必须具有与输血科开展的输血服务相适应的工作场所。

6.3.2输血科业务用房面积满足其任务和功能需要。总的原则是流程合理、采光明亮、空气流通、远离污染源。单独设置生活区和工作区,且符合卫生学要求,便于取血。

6.3.3配置数量适当的仪器设备,其性能满足临床输血及输血相关检查等工作的需要。

(1)建立并实施《仪器设备的确认、维护和校准管理程序》,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并且其性能符合预期使用要求。对关键仪器设备在新进或大修后进行确认,需制定确认计划、确认目的、责任部门、具体方案、接受标准、过程结果、结论以及批准等,确保关键仪器设备符合使用要求。

(2)计量器具定期检定,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

6.3.4辅助设施

(1)专用电话。

(2)取血专用箱。

(3)具备应急供电设施或双路供电。

(4)消防、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5)必备的运输、通讯及计算机信息管理设施等。

6.4安全与卫生

6.4.1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等有关规定。输血科的建筑设计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制定临床输血相关科室主任或负责人为安全与卫生负责人,工作人员对其工作区域的安全卫生负责。

6.4.2建立并实施《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对医疗机构感染、消毒与清洁管理、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医疗废物的管理等进行规定,保持工作区域安全卫生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6.4.3加强对工作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6.5计算机信息管理

6.5.1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临床输血和相关服务过程。建立并实施《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程序》,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充分的确认,以保证其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

6.5.2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包括硬件、软件及数据信息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配置不间断电源,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6.5.3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血液出入库、贮存、发放、输血申请、标本接收、相容性检测、自体输血、统计、质量控制和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追踪等管理模块,并制定分级授权

程序。程序设置具有操作日志记录。

6.5.4建立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瘫痪时应急规程和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处理方案。

7.临床输血过程管理

7.1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策划

(1)对各个过程的结果,提出质量目标和具体要求。

(2)为实现过程的结果,确定所需文件(包括法规、标准、规程类文件等)和所需的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必要的工作环境等)。

(3)为证实这些结果符合要求,所需的验证、确认、检验等方法以及相应的接收标准。

(4)为证实过程的实施及其结果满足要求所需的记录。

(5)对特殊输血,制定专门的输血治疗方案,并得到批准,应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7.2与血液管理有关的过程

7.2.1与血液有关要求的确定

(1)临床科室(患者)用血的品种、血型、数量、规格、使用时间等要求。

(2)必须满足的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要求,如:血液来源合法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等。

7.2.2与血液有关的评审:输血科通过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电话(传真)或书面申请等方式预约血液,及时传达给采供血机构发血部门,并进行沟通评审,以确保血液的供应能满足预约血液要求。

(1)目前血液的具体要求,即血液的种类、血型、数量、规格和交付时间等。

(2)是否有和预订血液不一致的要求,对不一致的要求,应和采供血机构发血部门及临床用血科室进行沟通、确认。

(3)根据血液库存情况、采供血机构供血情况、运送时间等,确保满足临床用血。

(4)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接收用血申请、识别临床用血科室的要求,对其进行评审确认并记录。当临床用血科室或采供血机构对订血合同提出更改时,应重新评审、沟通,并将修改的要求及时正确地传递到采供血机构或相关科室。

7.2.3顾客沟通:为准确和充分地掌握相关方要求,了解临床用血、输血服务等信息,应加强与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科室和患者的有效沟通,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

(1)无偿献血及血液采集情况等。

(2)临床用血科室的要求和患者期望等。

(3)相关方(如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投诉、建议及抱怨等。

7.3设计和开发(无)

7.4物料管理

7.4.1采购过程

(1)医疗机构建立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过程和供方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

(2)医疗机构根据原材料对临床输血质量影响程度及供方提供产品的能力来评价和选择供方。

7.4.2采购物料的验证:总务后勤等相关部门负责对采购物料的验收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物料满足临床输血要求。

7.5临床输血服务

7.5.1临床输血服务过程的控制:对临床输血全过程所涉及相关因素要加以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和相关服务过程符合预期要求。受控因素包括:①血液品种、血型、规格和供应及时性等信息;②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③临床输血开展项目及设备适宜;④使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确保输血安全有效;⑤血液验收入库、血液发放前,血液输注前,对血液质量进行核查;⑥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输血有效性评估。临床输血过程控制包括:(1)输血前评估

a)建立并实施《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临床医师必须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确保科学合理用血。

b)输血前评估程序应包括:输血史、输血不良不反应史、妊娠史、药物过敏史、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血量和输血时间,输血要求的紧急程度等方面及预期临床转归。

(2)输血申请管理

a)建立并实施《输血申请管理程序》。输血前对患者和亲属履行告知义务,包括输血目的、输血方式的选择、输血品种、输血风险、患者或受委托人是否同意等。

b)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向患者或其亲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自主意识患者无亲属签字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报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备案并记入病历。

c)在临床情况不确定时,以不输血为首选原则。

(3)血标本管理

a)建立并实施《血标本管理程序》,确保受血者标本标识正确、质量符合要求和交接正确。

b)输血科对血标本是否符合接收标准进行检查,只接收符合要求的血标本,当发现标本不符合接收条件时,必须重新采集。

(4)输血实验室检测过程管理

a)建立并实施《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对人员、仪器设备、试剂、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方法、结果判读、检测数据传输、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等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实验检测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b)对实验后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检测报告签发管理、检测后血标本的保存管理和血标本销毁管理。

c)建立并实施《检验结果解释与咨询服务指南》,为临床医生及护士提供咨询服务。

(5)血液的验收、贮存与发放管理

a)输血科建立并实施《血液的验收、贮存与发放管理程序》,既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能最大限度控制血液的过期报废。

b)血液入库、核对的管理: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容器、温度、记录)、血液外观质量核查、血袋封口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采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贮存条件等),合格后签收入库。

c)血液贮存管理:根据临床用血需求确定不同种类血液的安全贮血量并及时调整。对血液库存进行日结和月盘点。

d)血液发放管理:①交叉配血完成后,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②血液发放前输血科应该查血液质量,异常血液不得发放;③取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房、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及血液质量等;④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放血液;⑤血液在医院内运送应使用适宜的取血箱;⑥

血液一经发出,若无法确保血液安全并提供相关证据的血液不得退回。

(6)特殊输血管理:特殊输血管理包括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RhD阴性及其他稀有血型的血液输注管理、新生儿溶血病血液治疗管理、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管理、特殊血液品种输注管理等。

a)对实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的告知义务,对输血申请、血液选择原则、紧急发放、血液输注及相关记录等进行明确规定,执行《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b)对于RhD阴性及其他稀有血型受血者,可采用自体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性输血。RhD阴性血浆和冷沉淀不要求Rh同型输注,执行《RhD阴性及其他稀有血型的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c)特殊血液品种选择原则:根据临床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血液品种。如: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巨细胞病毒阴性血液成分及辐照血液成分等,执行《特殊血液品种输注管理规程》。

d)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治疗,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负责检测及供血,执行《新生儿溶血病产前宫内输血和产后换血治疗管理规程》。

e)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执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管理规程》。

(7)血液保护和输血相关的血液治疗:建立并实施《血液保护管理程序》,内容包括方案建立、治疗决策及实施的全过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及协调管理的内容。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输血治疗评价原则,使用好血液这一宝贵的人类资源。

a)输血相关的血液治疗包括:治疗性血细胞单采和血浆置换、全血置换等。临床输血相关科室要建立并实施《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管理程序》,对输血治疗过程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b)麻醉科医师应积极实施血液稀释和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或减少同种异体输血,开展自体输血,执行《控制性低血压管理规程》。

c)自体输血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三种方式,执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稀释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回收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d)血液替代治疗:为低血容量的患者选择恰当的血液替代品,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执行《药物治疗替代输血管理规程》。

(8)血液输注与护理:建立并实施《血液输注与护理管理程序》,包括医护人员输注核对和血液输注过程管理、输血严重危害监控管理、输血后管理等相关内容。

a)医护人员输血前核对管理包括受血者信息、血液信息、输血记录单和血液外观质量检查等。

b)血液输注过程包括输血器的选择、输血速度、时限、药物禁忌、加温、加压、静脉通道和受血者的监护等。

c)输血严重危害监控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疾病和血液输注无效的预防措施、过程记录、调查分析、处理流程、回报及统计等相关内容。

d)输血后管理包括输血记录管理和输血相关医疗废物管理。

(9)投诉及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a)建立并实施《投诉管理程序》,对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现的血液质量问题及服务质量问题进行登记、调查及处理。

b)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血液应进行回收、追踪、分析、评审和处置,及时与采供血机构联系,采取适宜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c)建立并实施《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管理程序》,对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跟踪调查,减少或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输血安全。

(10)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等患者的输血原则、输

血指征、输血方法等提出指导建议,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确保科学合理输血。

7.5.2临床输血服务特殊过程确认:在临床输血服务过程中,当其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确定为特殊过程。质量主管部门应组织临床输血相关科室对此类过程实施确认,包括:①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②设备和人员的确认;③特定的方法和程序;④保持适当的记录;⑤实施后再确认。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1)血液的条形码标签是血液的唯一标识,确保所有血液可以追溯到相应的献血者及其献血过程、所使用的关键物料批号以及制备和检验的完整记录,标识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2)血液标签中的内容应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至少包含献血编码或条形码、血液品种、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日期及时间等。

(3)患者以姓名、性别、科室、床号、病案号、腕带等标识,检测标本以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条形码等标识,但必须确保标识的唯一性及可追溯性,能追踪到患者整个输血治疗过程。

(4)原材料(含试剂)以产品标签、生产批号和标识卡进行标识。检测状态可分为:待检、合格和不合格。利用放置区域或放置标牌,以区分不同状态,防止其混淆、误用。

7.5.4顾客财产:医院在临床输血服务过程中,对患者的物品及临床治疗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在接收时,进行验证、登记,确保准确无误,在管辖权之内,做好保护(保密)工作。对献血者信息也应严格保密。

7.5.5血液的防护:医院对血液,从血液验收、贮存、发放到血液输注的整个过程实时防护,配备专用的贮血冰箱、取血箱及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等,确保血液的贮存温度、融化条件、血液标识及包装等符合要求。

7.6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根据设备管理相关规程,对输血相关仪器设备的需求、购置、维修、校准、使用等进行管理,以确保临床输血过程中的检测、血液贮存及输血治疗等符合要求。

7.6.1按照规定的周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检定),量值传递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6.2标识其校准状态。

7.6.3操作人员资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规程。

7.6.4在搬运、维护和停用期间防止损坏。

7.6.5医院用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其预期能力在使用前应予确认。

7.6.6当发现仪器设备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应及时报告,评价和记录受影响的血液或检测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记录校准和验证的结果。

8.监控和持续改进

8.1总则对影响临床输血服务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监控和分析,以确定:

8.1.1能满足临床输血要求和服务要求。

8.1.2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8.1.3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8.1.4监控指标或项目与临床输血技术水平相适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同时应用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8.2检查和审核评价

8.2.1相关方满意:质量主管部门通过临床输血会议、输血效果评估调查表、输血不良反应监控数据、院外血液督导检查、血液质量和输血服务满意程度等方式,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和临床输血效果,评价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及增强相关方满意的重要依据。

8.2.2内部审核

(1)建立并实施《内部审核管理程序》,内部质量审核应覆盖临床输血及相关服务的所以过程和部门。内部质量审核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状况的审核,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的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并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改进。

(2)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规定审核的标准、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内审计划》,经院长批准实施。审核计划必须考虑过程和部门的重要性、运行状况和以往的运行情况。

(3)审核活动每年一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或有增加需要时,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4)质量主管部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内审计划》和《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活动计划》,并组织现场审核。

(5)内部审核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由院长授权,担任与本部门无利害关系的审核工作。

(6)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审核员开具《内审不合格纠正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施整改。

(7)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并做好记录。

(8)质量主管部门管理审核过程形成的审核记录、审核报告等各种文件和资料,并将内部审核结果提交管理评审。

8.2.3过程的监控和检查

(1)对已识别的临床输血过程实施监督检查,证实实施结果打到预期的目标。

(2)监控的方式及内容:通过日常的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总结、第三方检查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的相关活动和配备的资源进行监控,对每个过程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进行评价。

(3)通过监督检查,对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情况,要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确保血液和临床输血过程符合规定要求。

8.2.4血液质量的监控及核查

(1)临床输血相关人员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等,在临床输血服务过程中对血液外观和标签内容等进行核查,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血液质量要求。

(2)血液发放人员应经过培训和授权,并按规定要求对血液外观进行核查且符合要求才能放行。

8.3不合格品管理

8.3.1建立并实施《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不合格的血液、血标本及原材料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等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并规定医院各部门对不合格品实施控制和处置的职责权限。

8.3.2应记录不合格品的性质(一般性或严重性)和采取的措施,将不合格记录和不合格报告汇总分析。对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血液,及时与采供血机构联系,采取适宜的措施,保证输血安全。

8.4数据分析

8.4.1质量管理部门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输血会议、工作记录等途径,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证实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寻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机会。

8.4.2这些数据包括: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结果,工作记录,审核报告,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反馈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等。

8.4.3质量主管部门负责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提供一下方面的信息:

(1)临床输血效果评估,输血治疗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2)血液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要求。

(3)临床输血技术发展趋势等。

(4)有关原材料及采供血机构要求的信息等。

8.5监控和持续改进

8.5.1监控和持续改进

(1)医疗机构通过贯彻质量方针,层层分解,落实质量目标,运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使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同时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2)持续改进活动涉及临床输血过程和输血服务的改进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其效果。

8.5.2纠正和预防措施

(1)建立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以采取措施消除造成不合格的原因,防止此类不合格项的再次发生。

a)有效评审不合格,包括体系运行方面,临床输血服务质量方面,特别是相关方的投诉。

b)调查分析和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记录调查结果。

c)针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评价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d)实施控制,对纠正措施实施跟踪验证,确保措施的执行及其有效性并加以记录。

e)评价纠正措施的成效以确定改进,对效果不明确的采取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最终达到预期的结果。

(2)医疗机构应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预防措施的实施应采取以下步骤:

a)利用适当的数据,以发现、分析潜在不合格。

b)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

c)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加以实施。

d)跟踪并记录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e)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如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就在文件中予以体现。效果不好的,重新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f)预防措施的制定要考虑潜在原因对血液质量影响的程度。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输血科质量手册.doc

目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按输血科质量目标完成任务。 1.按照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本院医疗需要, 定期向当地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申报用血计划,贮备一定数量的血液,确保临床医疗用血的需求。为临床提供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及相关的血清学实验诊断的服务。 2.根据临床的用血申请,提供合格血液和血液成分。 3.进行受血者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查。 4.开展自身输血。 5.开展血液治疗。 6.向临床医生提供输血技术指导和咨询,协助某些相关疑难疾病的 诊断,参加临床会诊。 7.结合临床开展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推广应用输血新技术。 8.教学。 9.宣传和动员无偿献血。 10.接受血液中心(中心血站)的专业技术指导。

输血科质量方针 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为临床提供输血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为患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和血液成分,确保输血和血液治疗及时、安全、有效。 输血科质量目标 1.输血前受血者检验项目的漏检率为0 2.ABO及RhD血型鉴定差错率为0 3.交叉配血符合率为100% 4.配血标本交接、留样标本差错率为0 5.抗体筛查率为100% 6.各种试验报告单合格率100% 7.输血不良反应率<1% 8.血液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死亡率为0

1.目的:落实《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输血技术规范》、《献血法》 保证我院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根据国家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乌海市人民医院输血委员会。 2.范围:临床科室和输血科。 3.负责人:输血科及临床科室负责人。 4.组成:输血委员会是以学术为主,兼有管理任务的咨询机构。根 据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及卫生行政部门指示由院长担任输血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外科、内科、手麻科、妇产科、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 5.乌海市人民医院输血委员会,由下列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任:郭岩 副主任:韩旭 委员:刘永明、张登晓、白红、苑海明、胡启翔、李永胜、闫道普、吴玲祥、王天巨、郑锦萍、张明、熊志强、王文明、李官印、赵秀玲、刘丽、谷秀兰、郑夏珍、吕锋、任瑞 6.输血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检验科,办公室的工作由医务处和输血 科负责人担任。 7.输血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全院用血情况,并按要求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输血管理

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6.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7.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8.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及统计上报制度。 9.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0.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总结会,对输血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临床输血制度 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申请备血。 9. 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 检验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正反定型、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 ⑦输血器材质量。“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 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急诊输血除外) 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病人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 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 3、血液从血站领取后必须及时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检查血液质量(如溶血等)等,并逐项填入登记本,分类放入血库专用冰箱。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发时做到耐心、仔细,做好各类检查和登记,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制度 南充人康体检医院 2013年8月 为规范医院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保证所出具的体检结果科学、准确、可信和公正,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的需求,提高我院的技术服务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审批工作程序等文件的通知> ,结合我院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南充人康体检医院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是从事职业健康检查人员工作的准则和依据,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确保职业健康检查的准确性、公正性,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工作方针 诚信科学公正高效 诚信——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科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公正——公开公正的服务准则。 高效——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 质量目标创建内设机构科学、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 优良、工作高效、服务优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检查结果报告合格率大于98%,检查 结果按时报告率大于95%。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公正性承诺 任何人员不得干预体检部工作的公正进行。 体检部员工应对任何影响健康检查结果判断的包括不正当的商业、财务上的和其它如行政上的不良压力或利诱进行抵制。 体检部秉公检测、检查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或经双方协商确认的方法进行,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有效。 对所有受检查者均持科学、公正、诚信态度,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 体检部对所有的资料、样品以及检查结果与结论,受检查者的隐私信息资料等有严格要求保密的义务,未经同意和批准,任何人不得向其它单位或个人提供。 未经客户同意,体检部工作人员决不对客户提供的方法、材料及有损客户秘密的信

输血科工作总结

输血管理科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对于输血管理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科室从检验科分离成单独的科室;在这一年,我们第一次在全院进行了系统化规模化医务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在这一年,实行了血型、配血实验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与指导,提高了我院输血实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执业水平;在这一年,我们协助卫生局医政科和市中心血站到全市基层医院进行输血科建设、输血科学合理性调研和技术指导,并帮助七家医院完成了输血资质的验收工作。 一年来,(截止12月20日)输血科用血总量达750000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668200毫升、血浆48150毫升,血小板1152单位,冷沉淀63单位。现就科室在具体工作当中的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质量为核心努力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借着这次科室独立需要完善各种制度的契机,进一步健全了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血液入出库检查规程,血液质量检查规程,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试剂配制操作规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保存制度,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汇报制度等。把科学、安

全合理用血作为输血工作的重点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积极参与临床会诊,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加强输血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业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高,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操作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业务工作。严防差错的出现,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二、群力群策,不断学习,做好医院输血科的技术能量储备 其他医院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常常会在碰到输血难题时打电话来问。因为能力和知识所限,医院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一时也答不出。面对问题,面对难关,是退缩推诿,还是直面问题想办法解决?我们选择了后者。同时,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为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知识面在不断地拓宽,思路也日渐广阔。每次当一个疑难标本被成功地检测,我们会兴奋地讨论实验的几个关键控制点和下次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总结标本疑难所在及解决要素。帮助别人的感觉是快乐的,而自我提高的感觉也是快乐的。在各医院的调研、验收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技术性、及管理文件依托方面的问题,同时邀请我们下去给所有用血科室相关人员授课。可以看出,大家在这方面的知识、技能需求还是很多。普及科学用血知识,提高我县的输血水平,任重而道远。

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的管理规程

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的管理规程 1、目的 在医院输血科ABO和Rh(D)同型血液的贮存量不能满足紧急输血需要时,为保证紧急情况下的输血救治,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的输血。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的宝贵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其指征为下列3种情况之一:①患者急性失血达自身血容量的40%以上;②患者已呈现失血休克状态;③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腔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等)。 3、职责 3.1临床医师 3.1.1负责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说明临床输血紧急情况,所需血液品种及量,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名报医务部批准。 3.1.2实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应履行告知义务,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记载理由,由患者或其亲属签名,入病历。 3.2医务部:负责审批、备案,并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盖章。 3.3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血型鉴定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其检测方法与ABO同型输血相同,执行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红细胞交叉配血主侧相合后准备发放。 4、管理要求 4.1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用的血标本。 4.2输血科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4.3多名工作人员处理多名创伤患者时,应该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申请并与输血科进行联系,告知输血科每个患者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得到血液的品种和数量。 4.4血样标识:每个患者的血样管和申请单上应该清楚的贴有患者姓名和唯一标识的住院号标签。如无法识别患者,应该使用某种紧急入院号或标识。在确信获得了患者准确信息后,才使用姓名;短时间内同一患者的2次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申请单和血样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工作人员知道他们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4.5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能维持在10.66kPa(80mmHg)左右可暂不输血,因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止在伤口处形成的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白色血栓)被血流冲走。

医院管理评审工作手册

医院管理评审工作手册 为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指导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端正办院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医院据此加强内涵建设,卫生行政部门据此对医院管理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 一、医院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保障医院正常执业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运行绩效,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 评价指标] (一)依法执业 考核内容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3、加强各科室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4、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5、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不得超范围执业。 6、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考核内容 1、医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满足医院各项管理工作需要,合理、高效。 2、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级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 3、院级领导接受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卫生政策。 4、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落实奖惩制度。 5、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医院护理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输血管理制度 (1)护士须掌握临床输血相关护理技术规范,遵守输血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病区、科室应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并记录。 (2)申请输血须经医生按规定向患者家属说明输血相关告知事项、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生核准签字。 (3)确定输血后遵照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流程进行血样采集。护士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写好标签的采血管,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按照静脉采血操作规程采集血标本,配血试验血标本必须输血前3天之内采集。 (4)由医护人员或专项配送人员将患者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项配送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双方根据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核对,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回。 (6)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领取。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5)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6)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7)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7)领取血液使用专用取血箱,取回的血制品应3min内输注,病区不得自行贮血。 (8)血液需室温复温,不可人为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9)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10)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输血申请单、发血报告单、输血治疗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成分、用血量、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11)输血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输血操作规程。 (12)输血前后使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输血器管道。输血器需4h更换。 (13)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14)全血或成分血从出库领取到输注的最长限是4h。 (1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照输血反应应急

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

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输血科年度工作总结

输血科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输血科年度工作总结 输血科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输血科在医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各临床科室的大力配合以及科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XX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促进输血科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救治四川大地震伤员工作中贡献一份力量。以下是对输血科在XX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一、业务工作 1.主要业务统计:全年实现累计业务总收入元,与去年同比去年期增长?%;其中检验收入?万元;人均收入达?元,增幅?。总用血量达?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毫升、血浆毫升,血小板单位,冷沉淀单位。 2.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血液质量万无一失,临床用血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在我手中的全员质量意识,全面加强科室质

量管理体系建设。适时修订完善输血科工作制度、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技术操作等规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科室今年参加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血液相容性试验室间质评活动,都以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所有的测评。科主任着力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按照“病患至上”的要求,坚持“在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所有缺陷都是可以避免的”等质量理念。众所周知:一般病人不输血,输血病人不一般;一般输血没问题,出了问题不一般!“输血工作无小事”是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句口头禅。因此,科主任坚持加强全科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为确保医疗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输血医疗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质量改进持续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及时、有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也使我院的输血工作流程走向了规范化、络化和科学化。响应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的号召,并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及督查整改工作。在XX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对临床用血工作的检查以及卫生厅对采供血机构 为掌握临床用血现状,的专项专项督查中,输血科各项工作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输血科技士职责 1、在输血科技师(检验技师)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冰箱的管理,每天观察并登记冰箱温度(每日3 次),血液的储备,血液质量的鉴定。 4、负责冰箱内的消毒工作,并定期对其进行环境监测。 5、严格执行血液的入、出库规范,每月统计一次出入库明细。 6、统计输血后不良反应回报,并上报输血科检验师。 7、做好输血前全套的送检及登记,并管理输血后的标本的存放。 8、严格执行入、出库规章,认真核对和仔细检查,核对种类、数量及质量。 9、参加输血科值班,负责填写输血科各项登记统计表。 10、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做临床医师的参谋,以合理利用血液资源,节省病人开支。

输血科技师职责 1、在输血科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指导输血科技士工作。 3、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4、经常检查血液质量,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5、指导或参加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6、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和管理,并及时向科主任反馈消耗状况,以便及时补充。 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8、领导输血科人员的业务学习,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9、检查或填写血库各项登记、统计,每月将不良输血反应记录上报医务科。

输血科主管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高职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协助主任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负责仪器的调试、鉴定、操作和维修保养。 3、解决较复杂疑难技术,负责血液质量的检查,开展成分输血和血疗。 4、担任教学,指导和培养技师,解决较疑难的问题,担任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5、了解国内外专业信息,应用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6、参加科室值班。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临床用血安全是我们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献血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加强临床输血工作的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根据我院临床输血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 工作目标:把“依法用血,合理用血,安全用血”作为我院输血工作的长期目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二. 组织形式: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质量管理的最高组织,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输血质量管理工作。输血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秘书1名及委员若干名组成。 三. 组成人员:分管业务副院长任主任委员,是输血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务处主任、输血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输血科、护理部及各临床科主任和有关专家担任委员。医务处为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 四. 主要职责: (一)根据《献血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全院输血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 (二)医院输血委员会是医院输血工作管理的最高组织,负责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专业技术咨询和指导。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合理用血。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四)负责质量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全院输血工作情况,对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调查分析输血工作中出现缺陷的原因,判定输血缺陷性质,对重大输血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制定防范措施。

(六)对临床“依法用血,合理用血”进行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七)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输血工作进行总结。

输血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输血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由专人负责输血科医疗废物的处理与管 理。不得让病人或家属自行处理各种污物。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实施由院感科、总务科、护理部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2、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要严格分开,不能混放;医疗废物应分类 收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3、科室产生的生活垃圾,放入专用黑色塑料袋,由保洁员集中送 垃圾站,交总务科集中处理。 4、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棉球、棉签、 引流棉条、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放入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内。扎紧封闭,并粘贴明显标识,由保洁员按规定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 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安瓿、注射针头、头皮针、采血针、输液器针头、手术刀、玻璃试管、载玻片等)放置在锐器盒或者防渗漏的容器内,并粘贴标识,由保洁员按规定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

5、血袋的处理:各病区、手术室在给病人输血完毕后,在4o C冰 箱保留血袋二十四小时。装入黄色专用塑料袋,送至血库。每 周一、三、五血库按照血液制品发出和回收的时间,诼个核对,计算回收血袋个数并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最终用剪刀把血袋 毁形并和感染性废物一起处理,并登记。 6、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7、 8、 9、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0、 11、 12、

酒店卫生质量管理手册(通用版)

酒店卫生质量管理手册 第一章重新认识卫生 “卫生”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真正了解卫生。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卫生。 一、走出对卫生的认识误区 你是不是也象很多人一样,曾经以为…… 1、卫生就是表面干净。 警示一:客人在一酒店的室内泳池游泳后,造成全身皮肤过敏。 警示二:团队客人在一酒店的餐厅用餐后,发生集体食物中毒,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表面干净并不一定就卫生,卫生不仅指外表上的洁净,还包括肉眼未及的范围的清洁。卫生必须满足专业标准。 2、个人卫生是个人的事。 警示三:一职工餐厅患有病毒性肝炎的厨师没有经过健康查体而直接上岗工作,导致酒店数名员工被传染。 酒店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一人的卫生往往会影响他人,甚至危害整个酒店。 3、酒店主要是提供服务的,卫生工作没什么重要的,差不多就行了。 警示四:一韩国客人入住酒店时发现浴缸中有一根头发,对酒店整个卫生状况极为怀疑,愤而离店。 卫生是一切服务的基础,没有卫生就没有优质的服务,就没有客人的满意。 二、认识卫生及卫生管理 所谓卫生,一般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措施。保持物品或人的卫生就是要做到: 1、物品表面无异物;

2、物品不含危害人身健康的物质; 3、物品外型、物品摆放位置等不会让人产生不洁的联想; 4、个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卫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社会越发达,对于卫生的要求越高。 对于酒店而言,卫生是酒店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客人到酒店消费时,酒店整体消费环境的卫生状况会给客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状况增强客人对酒店产品的信心,而低质量的卫生状况则会使我们失去客人。 对于每个员工而言,只有了解卫生知识,遵守各项卫生标准,才能更好地为客人提供服务。同时,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气质修养培养的重要前提。 因此,卫生管理是酒店管理中的重点工作。海景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个人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卫生管理等三个方面: 1)个人卫生。个人卫生主要是指酒店中的每个成员的卫生状况。其中包括个人仪表仪容卫生,卫生知识达标情况,健康证持证情况及心理卫生情况等。2)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方面主要包括酒店食品的采购和贮存、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餐饮具的卫生及餐厅服务的卫生要求等。 3)设施设备卫生。设施设备卫生主要包括对酒店各营业区域的卫生,庭院绿化卫生工作,各项设施设备如各区域摆放的装饰物、办公家具等方面的卫生状况。 第二章酒店卫生管理工作指导原则 第一条卫生与酒店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卫生管理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第二条酒店的卫生标准符合国家通用标准与符合酒店专业标准相结合; 第三条卫生工作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第四条坚持四级督导检查制度,层层把关。

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Xxx人民医院输血科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一、质量监督员:xx 二、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1.质量监督员是忠诚的质量卫士,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服务临床”的质量观。坚持原则,密切联系群众,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守责,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熟练掌握输血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和制度,热爱并胜任本职工作。 2.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3.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与评价。 4.负责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资质、胜任工作的能力、工作状态、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对仪器、设备、衡器的状态、使用、维护、保养、校验、检定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6.负责对试剂、物料的验收、入库、保管及冰箱温度记录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7.负责对血样的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血液的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质量检查、标本及血袋的保留、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消毒记录等全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督,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负责对实验方法、执行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9.负责监督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10.负责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核,评审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11.负责对科室各种记录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负责年终各种资料的审核与验收,验收合格,填写“验收合格单”,并将资料移交档案室保存。 12.负责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 13.负责受血者和用血科室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统计结果上报科主任。 14.负责对实验室消毒情况、医疗废物消毒、毁形、处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 15.监督检查中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有建议暂停工作的权利,并及时向科主任或上级领导汇报,作好记录。 16.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质量管理专业会议和学术交流。 17.负责完成科主任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手册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手册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2年8月

职业健康检查承诺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本院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做出以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管理各项规定。 二、主动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管理、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各项统计报告工作。 三、根据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只限于兵团卫生局审批的职业健康检查范围内,不随意扩大检查范围。 四、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文件,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通过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受检人员的各项检查结果科学客观,真实准确。原则上,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体检结果书面告知用人单位,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同时告知受检者本人,按相关规定和医疗原则妥善安排复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转诊到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 五、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记录,档案记录包括个体健康检查记录表格和相关检查结果记录、报告单位以及给用人单位出具的健康检查报告。 六、严格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中的各项收费标准,做到明码标价,不乱收费。执行医务公开。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在本院显着位置上设立公示牌。 七、为受检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设置来访接待场所,对业务内容、检查结果、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咨询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解释。 八、每年11月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情况年度统计和工作总结,并将相关统计结果和工作总结上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九、积极指导、协助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012年6月30日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登记本

输血管理登记本科室名称: 2018年月

临床输血管理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实掌握输血的各种指征。做到合理、科学用血,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以及对临床用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输血科对验收合格的血液,认真做好入库、登记、按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并做好冷藏温度的监测登记工作。 五、输血前准备工作 (一)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时,经治医师应根据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签字后报送输血科。 (二)输血治疗前,由主管医师逐项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其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载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并记入病历。 (三)为提高输血安全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十二、十三和十四条之规定: 1.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2.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间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每次输血前都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 3.手术患者、待产孕妇和有创诊疗操作原则上应将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为入院常规。内科住院、门急诊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也应提前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确保意外大出血时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 如患者及家属拒绝检查,应有签署知情拒绝检查的文字记录随住院病历归档或记入门诊病历,经治医师事前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拒绝检查的不良后果。 (四)用血申报和发放时间 1.手术用普通类成分(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于手术前一天备血,并严格遵守《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非手术用普通类成分(同上)小量用血,待交叉配血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 目录 1-2页 1、输血科工作制度3页 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 4页 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页 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 13页 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5页 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 17页 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9页 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20页 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 22页 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24页 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5页 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26页 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 29页 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30页 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33页 16、信息反馈制度 35页 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6页 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0页 19、配血管理制度 42页 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43页 21、标本接收制度 45页 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46页 23、标本管理制度 47-51页 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 52页 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 53页 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4页 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55页 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57页 29、消毒工作制度 58页 30、档案管理制度 59页 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 60页 32、输血科考勤制度 63页 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64页

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 67页 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 71页 一. 输血科工作制度 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姓名、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手册

第1页共1页颁布日期:2019年7月30日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简介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隶属于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人代表由中心主任担任。预防医学门诊部的中心工作集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管理、从业人员体检、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疾病和伤害,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目标,实施政府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职能。 门诊部工作人员14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9人。上述人员的专业职称、执业医师资格、注册医师地址均进行了严格审核,符合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申请要求。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多次进行了专业培训,主检医师、医学影像学医师均在省疾控中心进修学习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办法》门诊部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中心门诊部下设内外科检查室、五官科、医学检验、影像、心电、B超、听力、肺功能等检查室,配备了高仟伏的X光机、B超机、心电图仪、肺功能仪、电测听室、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第1页共1页颁布日期:2019年7月30日 发布令 为了规范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保证所出具的体检结果的科学公正,结合本中心的工作实际,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的需求,提高本中心的技术服务竞争力。依据卫生部发布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结合本预防医学门诊部实际情况编制的《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手册》对预防医学门诊部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做了具体描述,是指导预防医学门诊部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和活动准则。经审定,本版质量管理制度符合本中心门诊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实际情况,现予以批准发布,自2010年7月30日起实施。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 中心主任:XXXX 2019年7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