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9月月考试题20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9月月考试题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豌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豌豆根尖细胞分裂情

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 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 “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2.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遗传物质为双链线状D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SFV与HIV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5种相同产物

B. ASFV的DNA分子一条链中A+T占36%,则该分子中G占32%

C. ASFV的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构成其基本骨架

D. ASFV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真核生物细胞与原核生物细胞的核基因均可遵循孟德尔定律

C.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结构,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4.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有链状和环状之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的,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

表现的

B. 蛋白质的合成仅需要作为模板的mRNA和作为氨基酸运载工具的tRNA

C. 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需在活细胞中进行,病毒自身提供原料,宿主提供能量

D. 某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组成,含有N条多肽链,但不能确定该蛋白质中的肽键

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都是线性关系,即每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每种性状也只由一

个基因控制

③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

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④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

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6.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6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的(A+T):(C+G)=3:5,

则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 300个

B. 900个

C. 600个

D. 1200个

7.研究者在某些植物中发现了遗传密码“变异”的现象,即密码子的重新分配。如通

常编码丝氨酸的“UCA”可编码其它氨基酸或成为终止密码子。这种遗传密码“变异”的本质是()

A. mRNA和tRNA无法碱基配对

B. mRNA序列改变

C. tRNA序列改变

D. 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改变

8.猫的短尾和长尾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

现让多只长尾猫自由交配,F1中长尾:短尾=55:9,且雌雄情况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让F1中的长尾猫继续自由交配,F2中的表型比与F1相同

B. 亲本长尾猫中杂合子占

C. 若让F1中的长尾猫和短尾猫杂交,则F2中的长尾:短尾=8:3

D. 由于短尾猫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为获得更多短尾的猫,应让短尾猫连续自交,

并逐代淘汰长尾猫

9.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10.1904年法国遗传学家L.Cuenot做了以下实验: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后代

出现黄色:黑色=2:1;黄色小鼠与黑色小鼠杂交,后代出现黄色:黑色=1:1.若有黄色雌雄小鼠若干,让其自由交配得F1,F1中毛色相同的鼠交配得F2,则F2代中小鼠的性状分离比为()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黄色:黑色=5:3

B. 黄色:黑色=3:3

C. 黄色:黑色=2:3

D. 黄色:黑色=2:1

11.达乌耳鼠的毛色(基因A、a控制)和尾形(基因B、b控制)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基因控制。多对黄毛鼠相互交配,雌雄后代中黄毛:黑毛均为2:1。多对尾弯曲鼠相互杂交,雌鼠全部尾弯曲,雄鼠中有一定比例的尾正常个体出现。现让一对黄毛尾弯曲的鼠为亲代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群体中不存在AA基因型的个体

B. 控制尾形的基因最可能在X染色体上

C. 杂交后代中黄色尾正常的个体占1/6

D. 杂交后代中黄色尾弯曲的雌性个体占1/3

12.以天竺葵绿叶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先暗处理1h,再光照处理1h,测得

其干重变化(与暗处理前干重比较的变化量)如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组别一二三四五

温度20℃21℃22℃23℃24℃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1 -1.5 -2.5 -3 -3.5

光照处理后质量变化

+8 +8 +7 +5 +3.5 /mg

注:“-”代表质量减少,“+”代表质量增加。

A. 要测定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应再设置大于24℃的实验组

B. 5组实验中,22℃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最多

C. 20℃和21℃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1℃?23℃之间

13.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 “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 “低温、干燥、无O2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 ,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14.某研究小组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温度恒定的暗室中,给予特定强度的

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其中在t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测得钟罩内O2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与t0相比,t1时植物叶绿体内的C3含量较高

B. 若在t1~t2时段,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

C. t2~t3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D. 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量为d-a

15.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一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如图)得到4条多肽

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错误的是

( )

A.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O

B.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 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D.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分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

16.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黄鱼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

活性进行研究.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黄鱼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中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______.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______.

(2)资料表明大黄鱼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黄鱼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若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则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因变量是______,无关

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对实验结果______(有/无)影响?

②酶是______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特性有高效性、______和作用条件

较温和.

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制是______.

④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

理由是:______.

17.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

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阶段.(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并在D 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18.用表中四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

甲乙丙丁

卷曲翅♂卷曲翅♀正常翅♂正常翅♀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如下:杂交组合序号为______.若子代性状表现为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可设计杂交实验如下:选取序号为______的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都为卷曲翅的白眼(X b X b)与红眼(X B Y)果蝇杂交,F1中卷曲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卷曲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______.

(4)某基因型为X B X b的果蝇受精卵,第 1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的眼色为:左眼______,右眼______.

19.西洋参为我国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喜散射光和漫射光。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西

洋参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西洋参的盆栽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自然光照,乙组给予一定程度的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13 h比9 h光照强度大,但两组实验中13 h

的净光合速率都低于9 h,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11 h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实验时间段内乙组光合积累量小于甲组,研究小组据此得出结论:西洋参不适

合弱光条件下生长,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缺陷:_________。

(4)叶绿素b/a比值可作为植物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研究人员发现遮光处理

提高了西洋参叶绿素b/a比值。若利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实验思路如下:将长势大小相同的西洋参植株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遮光处理和正常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取相同部位的等量叶片提取分离色素。则在滤纸条上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上述结论成立。

20.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

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雄果蝇性染色体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的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性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可能位于图乙所示的______上,也可能位于图乙所示的______上.

(4)可以确定,图甲F2代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中,肯定有一条来自P中的雌果蝇,判断的依据是______;而无法确定另一条X究竟来自P中的雌果蝇还是雄果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DE段是细胞分裂的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CD段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BC段是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正确;

D、一个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中(BC+CD)或(DE+EF)表示,D 错误。

故选:C。

本题是考查细胞周期概念和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特点。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概念,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分析题图判断题图各段属于细胞周期的哪个时期是解题的突破口,准确把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弄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止点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ASFV是DNA病毒,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四种碱基,HIV是RNA病毒,其核酸彻底水解可得到核糖、磷酸和A、G、C、U四种碱基,故有4种相同产物,A正确;

B、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T占36%,则整个DNA分子中A=T=18%,G=C=32%,B正确;

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外侧构成的,不是碱基之间的氢键,C错误;

D、病毒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不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B。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2、病毒包括DNA病毒RNA病毒,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本题考查病毒和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类型,明确DNA和RNA 的区别,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A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略

4.【答案】D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解: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①正确;

②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可能由多对基因控制,有些基因也可能会影响多种形状,②错误;

③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③错误;

④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④正确。

故选:B。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3、几种育种方法: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育种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识记几种育种方法及原理。

6.【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已知一条单链中(A+T):(C+G)=3:5,则双链DNA 分子中(A+T):(C+G)=3:5,所以A+T=1600×=600个,又A=T,故T=300个;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2-1)×300=900个。

故选:B。

1、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由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C1=G

2、G1=C2,A1=T2、T1=A2,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1+T1占该链的比值与A2+T2占该单链的比值相等,且都与双链DNA中的该比值相等;

2、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DNA分子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该DNA 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上的碱基数。

本题考查的是关DNA分子中的碱基计算,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及DNA的复制。

7.【答案】D

【解析】解:A、密码子的重新分配现象,不能改变mRNA和tRNA配对过程,A错误;

B、从题干“丝氨酸的‘UCA’可编码其它氨基酸或成为终止密码子”可知,发生密码子的重新分配现象时mRNA序列并未改变,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mRNA序列不改变的前提下,若tRNA序列改变,则不能发生“密码子的重新分配现象”,C错误;

D、从题干“丝氨酸的‘UCA’可编码其它氨基酸或成为终止密码子”可知,发生密码子的重新分配现象时,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tRNA分子由一条长70~90个核苷酸并折叠成三叶草形的短链组成的。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密码子: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和通用性。

本题以“密码子的重新分配”为材料,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明确tRNA的结构,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A、F1中的长尾猫继续自由交配,因为F1中的长尾猫中杂合子Aa占

\frac{6}{11},AA占\frac{5}{11}\frac{3}{5}\frac{3}{5}\frac{25}{64},若让F1

中的长尾猫和短尾猫杂交,由于F1中的长尾猫中杂合子占\frac{6}{11},纯合子AA占\frac{5}{11}$,最后计算得出F2中的长尾:短尾=8:3,C正确;

D、短尾猫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长尾猫,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意:由于多只长尾猫自由交配,F1中长尾:短尾=55:9,且雌雄情况相同,判断长尾是显性性状;并且因为F1中长尾:短尾之比不是3:1,确定亲本中的长尾猫基因型应该有AA和Aa两种。根据F1中长尾:短尾=

55:9,得出F1中aa=,则a=,A=,所以F1中的AA=,Aa=2×,所以F1中的长尾猫中杂合子占.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质,能结合题干信息“现让多只长尾猫自由交配,F1中长尾:短尾=55:9,且雌雄情况相同”准确判断的基因型;再扣住“自由交配”一词,利用基因频率进行计算。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知,黄色鼠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一定比例的黑色鼠,说明黄色鼠对黑色鼠是显性,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Aa×Aa→AA:Aa:aa=1:2:1,实际后代黄色鼠:黑色鼠=2:1,且黄色小鼠与黑色小鼠杂交,后代出现黄色:黑色=1:1,说明A显性纯合致死。现有黄色雌雄小鼠若干,让其自由交配得F1,子一代Aa:aa=2:1.F1中毛色相同的鼠交配得F2,其中AA胚胎致死,则F2代中小鼠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Aa(×):黑色aa(×+×1)=2:3。

故选: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杂合子产生比例是1:1的两种类型的配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由于分离定律解释性状偏离比现象及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法解决自由交配问题。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出现黑色鼠,说明黄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则亲本中两只黄色鼠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用AA:Aa:aa=1:2:1,即黄色鼠:黑色鼠=3:1,而雌雄后代中黄毛:黑毛均为2:1,说明AA致死,且控制毛色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多对尾弯曲鼠相互杂交,雌鼠全部尾弯曲,雄鼠中有一定比例的尾正常个体出现,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说明控制尾形的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且尾弯曲为显性。

【解答】

A.根据分析可知,控制毛色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A致死,群体中不存在AA基因型的个体,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控制尾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B正确;

C.黄毛尾弯曲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黄毛尾弯曲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 B Y,一对黄毛尾弯曲的鼠为亲代进行杂交,若杂交组合为AaX B X B和AaX B Y,后代中不会出现黄色尾正常的个体;若杂交组合为AaX B X b和AaX B Y,后代中黄色尾正常的个体占,C错误;

D.黄毛尾弯曲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黄毛尾弯曲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 B Y,

一对黄毛尾弯曲的鼠为亲代进行杂交,后代雌性个体都为尾弯曲,黄色个体在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都为2/3,则杂交后代中黄色尾弯曲的雌性个体占,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理清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三者间的关系。

解答本题需明确:1、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表格中暗处理后质量变化暗处理后质量变化表示的是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光照处理后质量变化量是与暗处理前干重比较的变化量,故不能表示的是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其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光照处理后质量变化量+此温度下的呼吸消耗量。

【解答】

A.由于在表格中温度下,植物体的呼吸速率不断增大,故要测定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应再设置大于24℃的实验组,A正确;

B.光合作用产生的O2最多的时刻即总光合速率最大的时刻,由分析可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同时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光照处理后质量变化量+此温度下的呼吸消耗量,由此可以算出组实验中,22℃时总光合速率最大,为

7+2.5+2.5=12mg/h,B正确;

C.由分析中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光照处理后质量变化量+此温度下的呼吸消耗量

可以算出,20℃和21℃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9mg/h、9.5mg/h,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在22℃时植物体总光合速率最大,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

21℃~23℃之间,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

B.“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B正确;

C.“低温、干燥、低O2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错误;

D.“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O2,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t1与t0相比,t1时开始进行适度遮光处理,说明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所以植物叶绿体内的的C3含量较高,A正确;

B.由于在t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处理,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所以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B正确;

C.由于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将不再增加,所以t2-t3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C正确;

D.由于钟罩内O2量是净量,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量为d-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D错误。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每条肽链至少有一个-COOH,所以某50肽中至少有49个肽健就有49个氧原子+1个-COOH中的2个氧原子,至少共有51个氧原子,水解后有

(20-1)+2+(5-1)+2+(7-1)+2+(13-1)+2+5×2=59个氧原子,比原来增加了8个氧原子,A错误;

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4个是丙氨酸,第5个是其它的一种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

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由于4条多肽链至少共有4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C正确;

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有3个连接点,将脱去3个H2O,D正确。

故选 A。

16.【答案】肠蛋白酶 2左右温度酶活性/催化效率/反应速率有活细

胞专一性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据图可知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

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解析】解:(1)从图一可以直接看出,在各自的最适pH值下,肠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小,所以催化效率最低.胃蛋白酶的适宜pH在2左右.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因此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或催化效率或反应速率),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②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③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④在最适温度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下降,而图中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所以不能判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故答案为:

(1)肠蛋白酶 2左右

(2)①温度酶活性/催化效率/反应速率有

②活细胞专一性

③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④不能据图可知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分析图1: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依次是2、8、8,在各自的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催化效率最高.

分析图2:温度在15-18℃间,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本质、检测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及探究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处理、因变量的观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处理、曲线的分析等.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17.【答案】4 f-g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1

【解析】解:(1)A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含有4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C图中的f-g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1或1:2,所以y1和y2依次为1和.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5)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故答案为:

(1)4

(2)f-g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1 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5)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C的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d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 变化曲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核DNA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

18.【答案】甲×丁雌性为卷曲翅,雄性为正常翅甲×乙卷曲翅:正常翅=2:1 AaX B X b红色红色或白色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应选择隐性♀×显性雄性♂,即甲×丁,若子代性状表现为雌性为卷曲翅,雄性为正常翅,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题意可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显性性状卷曲翅全是杂合子,让卷曲翅相互交配后代卷曲翅:正常翅=2:1,所以应该选择显性性状的卷曲翅个体相互交配,即选择甲与乙交配.

(3)由题意可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选取的卷曲翅的白眼与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 b X b、AaX B Y,子代F1中卷曲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AaX B X b,卷曲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

(4)由题意可知,左侧躯体的基因组成为X B X b,眼色为白眼;右侧躯体(雄性)的基因组成为X B O或X b O,故眼色为白色或红色.

故答案为:

(1)甲×丁雌性为卷曲翅,雄性为正常翅

(2)甲×乙卷曲翅:正常翅=2:1

(3)AaX B X b

(4)红色红色或白色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则应母本应该选择隐性性状,父本应该选择显性性状,因为在伴X遗传中,母本是隐性性状则子代雄性也是隐性性状,父本是显性性状则子代雌性也是显性性状.

本题综合考查了伴性遗传、自由组合、染色体异常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胚胎致死后相关的基因型的比例要发生改变.

19.【答案】(1)乙组;(温度升高)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速率增加的更快

(2)乙组遮阴,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CO2吸收量大)

(3)未设置其他遮阴度的实验组,不足以说明问题

(4)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大于非遮光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西洋参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分析,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理解与实验探究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解答关键是记住和理解光合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准确识图结合知识要点正确回答。

【解答】

(1)本实验中的甲组自然光照,乙组给予一定程度的遮光,故实验组(属于条件组)是乙组;13点比9点光照强度大,但两组实验中13点(温度比9点高,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低,13点呼吸作用强)的净光合速率(等于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都低于9点,故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速率增加的更快;

(2)11点时,乙组(遮光组,温度低,蒸腾作用减弱)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自然光照),故主要原因是乙组遮阴,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CO2吸收量大);(3)实验时间段内乙组(只有一组遮光度的实验组,但是遮光程度不同,没有实验结果,无法得出准确实验结论)光合积累量小于甲组,研究小组据此得出结论:西洋参不适合弱光条件下生长,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未设置其他遮阴度的实验组,不足以说明问题;

(4)叶绿素b/a比值可作为植物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研究人员发现遮光处理提高了西洋参叶绿素b/a比值。可以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比较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宽度)验证该结论,你的实验证据是: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大于非遮光组。

故答案为:

(1)乙组;(温度升高)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速率增加的更快

(2)乙组遮阴,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CO2吸收量大)

(3)未设置其他遮阴度的实验组,不足以说明问题

(4)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大于非遮光组20.【答案】圆眼常 X染色体的Ⅱ区段 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 F2代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来自F1代的雄果蝇,而F1代雄果蝇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P

代的雌果蝇

【解析】解:(1)图甲中,圆眼母本和棒眼父本杂交,F1全部是圆眼,说明果蝇眼形的圆眼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说明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说明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也有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但是不可能位于Ⅲ区段,因为Ⅲ区段是Y染色体所特有的,在X上没有相应的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等位基因.

(4)由于F2代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来自F1代的雄果蝇,而F1代雄果蝇的X 染色体一定来自P代的雌果蝇,所以图甲F2代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中,肯定有一条来自P中的雌果蝇.

故答案为:

(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Ⅱ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

(4)F2代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中,一条来自F1代的雄果蝇,而F1代雄果蝇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P代的雌果蝇

分析图甲:圆眼×棒眼→子一代均为圆眼,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分析图乙:图乙为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和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Ⅰ,而Ⅱ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Ⅲ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解决本题关键要把握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主要是观察子代表现型是否与性别相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