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

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1、《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

2、《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杭州任教的中学,带着颗深沉热爱这土地的火热的心来到当时抗战的中心武汉,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黑暗的一切让诗人感受到胜利将是无比艰辛的,这种沉重、忧郁的情感化作诗行,化作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时请注意体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4、《热爱生命》

“食指,是一个圣徒,在所有人的语言都被统一在最高指示下的时候,他喊出了自己的语言。”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最早揭示“由狂热迷信到冷静的批判与反思的社会情绪”的作品之一。“文革”爆发的时候他是北京56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在那腥风血雨、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里,诗人劝告人们要《相信未来》,坚信人们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他为世界保留了良知和尊严,他为那个

时代争取了被救赎的一线可能,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79年,诗人顽强地写下了《热爱生命》。

5、《双桅船》

有这样一批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最该在书海中徜徉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他们的青春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以其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焊接了历史的断裂处,并且成了时代的脊梁,他们其中之一便是舒婷,她初中毕业即去福建杭山村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不久她开始诗歌创作,并最终成了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她的多数作品代表整整一代人倾吐心声。这首《双桅船》也是如此,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知识窗口】

1、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2、现代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主张新格律必须具有备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章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死水》一诗每句诗都是四步音,节奏和谐流畅,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声调十分动听,具有和谐的“音乐美”。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做到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都用了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妥贴安排,缕金错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3、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以奇特的想像,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界引起争论。朦胧诗,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要点探究】

《死水》

1、《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即用故意颠倒美丑、善恶、真假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腐朽事物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反讽”的手法的?

【提示:诗人把死水说成“绿酒”,把铜绿说成“翡翠”,把铁锈说成“桃花”,把水面的油腻说成“罗绮”,把水上污浊的水气说成“云霞”,把水沫说成“珍珠”,最后总写一笔,把这条臭水沟的阴暗色调说成“鲜明”,在这些意象中,物的外象与诗人的意蕴恰恰相反——诗人早已洞悉它们丑恶的本质,却故意把它们写得很美,这是诗人对“死水”的无情嘲笑和讽刺。】2、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

【提示: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意会诗中的意象,则取决于读者的再造想象,文学鉴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活动,对于“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

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旧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当时的世界,同学们可任由联想,只要符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可。】

《再别康桥》

3、整体把握,理清思络

全诗以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生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仿佛诗人的足尖如清风般来了又走了,生怕打扰康桥的静谧,至深的情丝在招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至六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夕阳下,柳枝镀上金色,如美艳的新娘,诗人无限欣喜、眷恋。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柔波中,绿油油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支水草,这正写出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拜伦潭。诗人此时意乱情迷,物我两忘,那一潭水在诗人眼里是天上的彩虹。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快乐也达到了极点。撑一杆长篙,泛舟至青草更青处,晚上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时,诗人不禁要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也幻想到现实。因为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一切归于沉默。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

最后一节呼应开头,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呼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4、徐志摩非常推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探究这首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七节诗展现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通过动作性极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这七幅画卷变成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这首诗音律和谐,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余各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繁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反复运用,增强了轻盈的节奏。从诗的建筑上看,全诗七节,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是6、7字(间有8字),于参差中见整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沉重、忧郁的,这是本诗的基本情绪,也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篇章结构上,四次出现,使诗歌自然分成四部分。反复吟咏,更体味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生存的艰难,胜利的道路将无限艰辛。】

6、诗歌中的形象——农夫、少妇、母亲……具有怎样的概括意义。

【提示: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里的农夫、少妇等形象既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搏斗,被命运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另外“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等句子都包含着抽象的概括,都应扩展为对中国人民和斗争情景的暗示,扩展为对一种普遍性激愤情绪的概括。】

7、这首诗的基调是忧郁而悲哀的,如何理解这种忧郁与悲哀?

【提示:这种忧郁和悲哀来自于农人“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和“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绝望,来自于“暴戾的敌人”强加给人民的“死亡的恐怖”,来自“象雪夜一样广阔又

漫长”的“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它超越了个人遭遇的范围而具有了深广的历史内涵。它不是无力的呻吟和对战争的回避,而是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土地的渴望、不平、愤懑……集合起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

《热爱生命》

8、探究《热爱生命》的形式特点及主题。

[提示:食指一直坚持新格律诗的创作。这首《热爱生命》全诗7节,每节四行,每行基本是11、12字,全诗押相同的韵,表现一种执着与坚毅,音律和谐铿锵。

食指是朦胧诗创作的启蒙人物,但他的诗主题并不朦胧,这首《热爱生命》主题非常鲜明;无论人生是什么,无论生命中充满什么样的痛苦、磨难与艰辛,我们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挑战命运,热爱生命。联想诗人的遭际,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但诗人始终顽强地坚持对现实的反思,坚持诗歌创作。1978年后诗人迎来他创作的恢复期。在1979年写下这首《热爱生命》,此诗与诗人1968年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写下的《相信未来》遥相呼应,坚定的信念与劲健挺拔的诗句让我们感慨生命的坚韧。]

《双桅船》

9、探究“岸”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示:岸,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目标,未来的理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12、“双桅船”代表着什么?

[提示“双桅船”代表着一代人的反思与追求。“双桅”暗示某种深层含义,爱情与事业并立。] 【一课一得】

鉴赏诗歌的方法(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诗是诉诸人的感情的,只看不读,感情上不易发生共鸣,总认为这是诗人说他的经历和感受,跟自己关系不大,读诗只是冷眼旁观而已,这就是没能进入诗的境界。可是,一张口读出声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不管你自觉与否,你总想读出一点语气来。为此,你就得想想诗句的意思,这样头脑就会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图象,读的次数多了,你了解的意思就越深,视象越清晰,思想感情也就与诗人接近了。

诗歌的朗读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旧体,无论格律诗、自由诗,都要讲究节奏。一定要读得节奏鲜明,才能给人以乐感。要注意韵脚和字的声调,凡韵脚都要读得响亮些,甚至可适当地延长;句中的双声词、叠韵词要读得缓慢而清晰。还要根据诗的内容来确定字句的徐疾。这几条做到了读起来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味。

作表情朗读要尽量不拿书本,诵读要靠对诗的领悟,包括感知诗人的意图及其感情发展的脉络,把握全诗的章法和句法等。

朗诵自身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贯穿在鉴赏的全过程,不可须臾离开它。

【达标演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荡漾(yàng)漫溯(sù)挫败(cuò)污巷(xiàng)

B、河畔(pàn)罗绮(qǐ)血痕(xuè)家畜(chù)

C、发酵(xiào)桅杆(wéi)曲折(qū)泥泞(nìng)

D、青荇(xìng)灼热(zhuó)漪论(yī)监禁(jìn)

2、下列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B、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绣出几瓣桃花。

C、中国的苦痛与灾难,象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慢长呀!

D、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3、下面四句诗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B、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4、对《死水》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粘滞的不流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

B、《死水》运用反讽的手法,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以极美的文词反衬绝顶的肮脏,造成让人事业心的反效果,显示了否定批判丑恶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C、《死水》的笔墨寓辛辣于细腻,诗人非常注重炼字。例如“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的“织”字炼得好,油腻原本是杂乱无章地飘浮在水面上,而“织”是一种细致精心的动作,这使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那些反动军阀、官僚、政客等怎样巧妙地打扮自己,使自己显得更美好。

D、《死水》体式极严,从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从内在的韵律看,一般每句四顿,严格的双行押韵,而且一律到底,使全诗节奏十分明快。

5、对《再别康桥》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诗人连用三次“轻轻的”,将离别时依恋之情表现得含蓄委婉,“西天的云彩”这一色彩鲜明的特定意象,表现出学业完成后的释然与轻松的情怀。

B、诗歌第六节中诗人把笙箫、夏虫乃至整个康桥都赋予了人的性灵。笙箫悄悄奏着婉转的别离曲,夏虫为之沉默,康桥为之沉默,从而使高度意象化的情与景浑然为一体,表达出诗人醇真浓厚的离情别绪。

C、诗人善于将人格化的景物与内心情感的描绘相融合,荡漾在心头的金柳的艳影,勾起“我”遐想的招摇的青荇,幻化出彩虹般梦境的清泉,载着“我”在星辉下寻梦的小船……这些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别样的感情。

D、这首诗抒写的是离情别绪,诗中并没有深邃的哲理,但全诗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简答题

阅读下面一节诗歌,回答6-7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6、“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意味?它们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悟?

7、诗中“雾”“风”两个意象有什么深刻含义?“打湿了”暗指什么?

【能力提升】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高考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无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拓展创新】

下面是2002年高考中,一位同学在高考作文时写的一首诗的第一节: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你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请你依据上面这节诗,续写几节,使主旨与上面这节保持一致。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第5单元自然的年轮素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些人对野生动物制品近乎狂热的痴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象牙盗猎和售卖网络。尤其近年来随着盘手串的风气兴起,对象牙珠子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些网络幕后的操盘手们________,创造了一个自认为________的销售模式,市场日益壮大。而这背后是整个非洲象种群的灾难,每根象牙背后,都是残忍的杀戮,手串上精美的象牙珠子,其实都是杀生的记号。大量的象牙需求,会刺激整个犯罪链条,即使是普通游客最零碎的购买需求,也是盗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如果盗猎的势头再不遏制,非洲象将在10年到20年内灭绝。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________。为了提高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行动,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这一“象牙全面禁贸令”也被称为“全球保护野生大象最重要的单一举措”。而那些还在这个犯罪链条上铤而走险的人,无疑是在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C) A.见机行事无懈可击义不容辞自食其果 B.随机应变天衣无缝责无旁贷玩火自焚 C.见机行事无懈可击责无旁贷玩火自焚 D.随机应变天衣无缝义不容辞自食其果 【解析】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见机行事:看清适当时机而立即行动。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丁点破绽。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侧重“理应承担”。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盗猎分子手中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来自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 B.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由盗猎分子从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里提供 C.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都会变成盗猎分子手中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 D.销售资金的源源不断,使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流到了盗猎分子手中 【解析】A、B项承前主语不一致,D项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为了提高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于行动,中国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荡漾(yànɡ)青荇(xìnɡ)笙箫(ēnɡ)长篙(hāo) B.沉淀(àn) 漫溯(sù) 罗绮(qǐ)饥馑(jǐn) C.憔悴(áo) 絮聒(xù) 监禁(ān) 棱角(lénɡ) D.桅船(wéi) 朝夕(āo) 灼热(ó) 弯曲(qū ) 解析A项,“篙”读ɡāo。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①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来源:学_科_网]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着中国呀……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 A.沉淀封锁摇摆 B.沉积封锁招摇[来源] C.沉淀封锁招摇 D.沉积笼罩招摇 解析沉淀:凝聚、积累,用来形容“梦”更加逼真,化无形为有形。沉积:重在聚积。封锁:用强力阻断和外界的联系。笼罩:遮盖。摇摆:摆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拟人化手法赋予青荇人格化。 答案 C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如今,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不好教”,但这不足以成为体罚学生的理由。转化后进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工作一曝十寒,教育必然没有效果。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难免太过拙劣。正如有网友指出的,“孩童如璞玉之未琢,治玉之道,在于顺其天然文理而精雕细刻,体罚犹如以刀斧攻玉,粗鲁野蛮,鲜有不碎者!”

A.一蹴而就B.一曝十寒 C.难免D.精雕细刻 解析C项,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此处应用“未免”,意思是对人对事的委婉批评。A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B项,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D项,精雕细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1928年,他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6日,在轮船上写下了《再别康桥》。 B.几经周折,电台的同志才帮助出租车司机查找到了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第一热电厂的一名会计丢的。[来源] C.艾青五岁时被领回自己家,但是在家里依然受歧视。[来源:学|科|网] D.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有深有浅,文艺修养和鉴赏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的读者可能会把《老马》一诗看成“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解析B项句式杂糅。[来源] 答案 B 5.默写(5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答案(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来源:学&科&网] (一)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完成6~8题。 6.诗中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练习题-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练习题-高一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荡漾(yàng) 罗绮(yí) 窠穴(xué) B.残羹(gēng) 斑斓(1án) 笙箫(xiāo) 暴戾(lì) c.絮聒(guō) 漫溯(sù) 啮啃(niè) 菌(jūn) D.蜷伏(quán) 青荇(xìng) 后裔(yì) 崎岖(qū) 2.下列各组词,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揉碎沉淀翡翠饥谨 B.漪沦长蒿衣襟污垢 c,桅杆开垦浮藻泥泞 D.憔悴星殖寂寞砝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句是:() A.由于负责的工程极其浩大,他在奔波中总有一种目不暇给的感觉。 B.班里的各种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C.由于经济封锁,物价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市民们的怨声载道。 D.在汹涌的革命人潮下,鲁迅先生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四届广州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活动由各校白行组成有校级、

教导处领导和科、级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 B.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选拔干部时,往往喊着干部年青化的旗号,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无形中等于推行了年龄歧视。 C.近日,在海拔1613米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只棕白色的另类大熊猫,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物科研室已把它保护起来。 D.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立最早、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齐全,早在1960年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5.填入下面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6.对《死水》的赏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新格律诗”,这首诗便是其主张的典型代表,音节响亮,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节奏优美。 B.作者受欧美“唯美主义”影响,吸取我国古典诗词精华,努力追求诗歌的

2016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5课《中国现代诗二首》练习题

语文必修Ⅰ语文版第6课《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全方位精练(书稿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彷徨()寂寥() 羡艳() 惆怅() 颓圮() 彳亍() 答案:páng liáo xiàn chàng pǐchì chù 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答案:惆怅/稠密/绸缪怅惘/为虎作伥/帐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3)小时候她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答案:(1)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2)(声音)悲哀而婉转。(3)十分羡慕。 4、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她就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小时候她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她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答案:(1)她//就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小时候//她//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她//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5、语言表达中有一种称为“通感”(也称“移觉”)的修辞手法,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往往可以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把本属于甲感觉范围的印象描写成乙感觉范围的印象。请您找出《雨巷》中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 答案: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6、熟读诗歌,试回答下面问题。 (1)《雨巷》中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境遇? (2)《寂寞》中“小孩子”就是一个什么形象? 答案:(1)独自、冷漠、凄清、惆怅、迷茫。(2)“小孩子”就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就是一个“寂寞”的载体。 课堂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就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山民》《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雨巷》《欢乐》同步练习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欢乐》《雨巷》《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山民》) 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簌sù簌潺chán 潺颤chàn抖树荫yīn B.寂寥liáo 彳chì亍chù颓圮pǐ篱lí墙 C.惆怅chàng 召zhào唤鹧zhè鸪蹲zūn 伏 D.蜻蜓tíng 鹳guàn 鸟悄qiāo 然悠yōu 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嫌钱,动机不那么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贩假者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 B.张大千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工作组来到村里不分青红皂白,把农民地里的蔬菜全部毁掉,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05年浙江卷)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其芳的《欢乐》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热情,感受敏锐独特,格调明朗活泼,用词精致朴素,富于色彩感和音乐感. B.戴望舒的《雨巷》有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的痕迹,善于用象征手法抒情,追求诗的意象的清晰和含蓄。 C.《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的写作手法实虚相间,整体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歌的语言特点自然清新、亲切生动。 D.《山民》中的“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 5.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B.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的语言。 C.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 D.大景与宏伟的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 6.在下面两幅漫画中任选一幅,根据画面的内容意境,为它拟一个标题,要求准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2) 《川江号子》 一、积累运用 1.读写下列词语 呼号万丈断崖百舸争流震荡沉默无声凶猛沥血 2.文学常识填空: 蔡其矫,生于福建晋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50 年代曾深入江汉、四川一带体验生活,写出了《》、《雾中汉水》、《汉水谣》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2.川江号子 二、阅读鉴赏 ㈠阅读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一支桨四个人; 来自万丈断崖下,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从悬岩到悬岩,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从漩涡到漩涡。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但是几千年来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向我流来,流来。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注:本诗写于1958 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举国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 着良心高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当时诗人正挂职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 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 谐的音符。 3.这首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表现“川江号子”的特点的? 3.①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川江号子”的悲壮、旷远、激越。②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悬岩、漩涡、浪 潮、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等意象,侧面烘托“川江号子”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4.诗的结尾写道:“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诗歌含义的 理解。 4.①这几句诗写出了千年来船夫悲壮的号子无人倾听的孤寂,即使有“云”“树”“野庙”这些同情者和怜悯者,但它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②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坛充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 调子,敢说真话的人不多,所以这几句诗也暗含着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压抑的内心痛苦。 ㈡阅读蔡其矫的另一首诗《雾中汉水》,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 堤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看得见的 向上游去的货船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

中国现代文学 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编号为11016)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写作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虎妞是()小说中的人物。 A. 老舍 B. 丁玲 D.柔石.沙汀C2.下列现代作家的作品中,()的体裁不是戏剧。 A.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B.曹禺的《日出》 D. 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C.陈白尘的《升官图》3.《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 B.周作人A.梁遇春 D.梁实秋C .丰子恺4.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D.俞平伯的《冬夜》C .康白情的《草儿》 5.《少年漂泊者》的作者是()。 A.柔石 B.蒋光慈 D.彭家煌 C.萧军 6.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最突出的诗人是()。 A.戴望舒 B.卞之琳 D.何其芳.李金发C 7.下列作品中,()是长篇小说。 页10 共页1 第 A.许地山的《春桃》 B.冰心的《超人》 C.叶绍钧的《倪焕之》 D.彭家煌的《怂恿》 8.下列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中,()作者是周作人。 A.《画梦录》 B.《泽泻集》 C. 《泪与笑》 D.《写在人生的边上》 9.下列作品中,()不是巴金创作的小说。 A. 《围城》 B.《家》 C.《憩园》 D.《寒夜》

10.《原野》是()创作的话剧。 A.夏衍 B.宋之的 C.曹禺 D.郭沫若 11.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创作高峰的是()。 A.《尝试集》 B. 《女神》 C.《湖畔》 D.《死水》 12.小说《家》中,抱着“不抵抗主义”的作揖哲学的是()。觉民A. 鸣凤 B.觉新C. 觉慧 D.13.(下列作家中,)是创造社的作家。叶绍钧 B.郁达夫A. 梁实秋 D.徐志摩C.14.)。茅盾《子夜》的主要人物除吴荪甫外,还有(B.罗歪嘴A.曾文清D.方罗兰C.赵伯韬15.)。提出“带着脚镣跳舞”的诗歌格律化主张的是( B.郭沫若A.胡适 .闻一多C.穆旦 D16.)小说中的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是( 孙犁A. 赵树理 B. .丁玲 D.阮章竞C17.《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的报告文学作品。 B.瞿秋白 A.夏衍 D.范长江 C.宋之的 18.)是梁实秋的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 B.《雅舍小品》A..《画梦录》《朝花夕拾》C. D19.《为奴隶的母亲》是()的作品。页10 共页2 第 A. 殷夫 B. 胡也频 D. 柔石C.丁玲 20.艾芜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和成就最大的小说集是()。 A.《南国之夜》 B.《南行记》 D.《在其香居茶馆里》《芭蕉谷》 C. 二、名词解释题 21.现代派 22.小诗 23.“语丝”文体 24.爱美剧 25.乡土小说 26.《现代评论》 27.新秧歌 28.战国策派 29.京派 30.左联 31.《女神》 32.《论语》杂志 33.问题小说 34.冰心体 35.新感觉派 三、论述题 36.比较分析闻一多和徐志摩诗歌的异同。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人。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代表作品:《七子之歌》、《醒呀》、《死水》。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其代表作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艾青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北京人,当代诗人。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舒婷,当代女诗人,生于福建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基本解读】 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允许大家联想,允许大家见仁见智。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在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1928年7月底的一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再别康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也许》同步练习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也许——葬歌》同步练习 一、课内知识 1.【题目】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夭折(yǎo)石臼(jiù)卤蛋(lǔ)予取予求(yǔ) B.血本(xuè)创痛(chuāng)贯串(chuān)网兜(dōu) C.关卡(qiǎ)宁愿(nìng)皮夹(jiā)一匹布(pǐ) D.恶劣(liè)岔开(chà)奔命(bèn)一束花(sù)【答案】C 【解析】A.夭折yāo;予取予求yú。B.贯串chuàn。D.一束花shù。【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2.【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碾房冰屑团箕切齿附心 B.隽永骨髓卒火供销社 C.萃取目眩炫目图穷匕见 D.玉炔瞋目间行睚眦必报 【答案】C 【解析】A.切齿附心-拊。B.卒火-淬。D.玉炔-珏/玦。 【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第1 页共8 页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3.【题目】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③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A.馈赠暮霭沉沉楚天阔确定B.捐赠老夫聊发少年狂决定 C.馈赠老夫聊发少年狂确定D.捐赠暮霭沉沉楚天阔决定 【答案】B 【解析】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②句抓住句中“放达”的情怀,应选“老夫聊发少年狂”,“暮霭沉沉楚天阔”表达的是一种分别的伤感,是婉约风格。确定:明确而肯定;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根据与后文“量化指标”的搭配,这里只能用“确定”。 【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4.【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千年的风雨剥蚀,沧州铁狮子锈损严重。美国的两位文物保护专家专程赶来,为抢救这座栉风沐雨 的铁狮子出谋划策。 .... 第2 页共8 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诗歌整理和习题练习.doc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专题(三) 现代诗歌阅读 制作人:柄学时间:2020.3.9 【注】各位老师,同学们。在我们2019年12月山东省的全省模拟考试中出现了多年未考的现代诗歌——《刈禾女之歌》,这首诗歌的横空出世真是给广大师生当头一棒。这也警醒着我们:高考并非只考查散文、小说,在平时练习散文、小说的同时也要留意诗歌、戏剧的阅读。为了防止高考的突发事件发生,因此我对现代诗歌、戏剧做了一个整理,现在我主要以(真题再现、研究、备战、精刷)四个模块来梳理现代诗有关内容。 A.现代文诗歌——真题再现 先来回顾这首“空而常满”的《刈禾女之歌》: (2020·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镶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镶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

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 【答案】“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9.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文中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抒情属于使用第一人称抒情,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刈禾女之歌》赏析】 “九叶派”诗美的核心观点是超越。在诗与生活的关系上,他们主张既要潜入现实深处,又不必直接粘于现实,力求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在艺术表现上,他们既反对硬梆梆的写实,又避免赤裸的抒情,尽力营造一些实而又虚的新鲜意象,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独特体悟和深切感受。辛笛的这首抒情短诗,就是一篇意象清新明丽,情调委婉柔和,意蕴深沉玄虚,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现代诗风的佳作。 表面看来,这是一首现居大城市、家在原野上,曾是刈(yi收割)禾女的思乡诗或田园曲,诗中三、四句那两个“记起”即可说明。但细加玩味,诗人实在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胸中之块垒。 诗篇起首两句,点明了她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接着便是对家乡甜美的回忆。若问,她身处何市? 从事何职? 为何发思乡之幽情?对此,作者无须交待,故一笔带过。因为这里的城市和乡村均系似实而虚的象征意象,即前面所指的“化装姿态”的自然意象。众所周知,作者不是刈禾女,更未必有过她的生活经验。这里只是借刈禾女之口,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辛笛长期处于都市之中,早已对城市中的嘈杂混乱,以及书斋生涯的狭小沉滞深感厌倦、苦闷。因此这派诗人曾一再呼吁“要把历史(指人类社会现实)还原为自然(指宇宙空间)”,提倡一切都要返回人类故乡。故此诗中对故乡的眷恋,其实正是作者发自意识深层的对广阔清新生活的本能追求。这种追求早已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所以她首先忆起的便是“家中长案上的水瓶”和“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这种思乡之情真是达到了望眼欲穿的程度,故而连眼也唱起了原野之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唱即是心想,一个巧妙的通感手法,把诗人对人类故乡那种翘首远望之状和内心渴望之情,含蓄而传神地暗示了出来。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缘由,他对此只能心向往而无法身赴之。面对现状,内心空虚惆怅,神往故乡,常觉充实甜蜜,故而才有“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的微妙心态。那么,她渴求故乡的什么呢? 那金黄色的麦穗,勤劳的女伴,朗照的阳光,闪亮的镰刀,鲜艳的头巾,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这一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群,岂不正是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艾青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食指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 2.技能目标 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 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走向高考 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研习《死水》(新格律诗) 1、写作背景 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 死水丑恶无可救药彻底失望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 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丽语写丑恶(反讽) 自吹自擂无耻吹捧——听觉感受 愤慨至极无情诅咒呼应首节 3、写作特色 ⑴寄托(隐喻)和象征 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 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⑵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川江号子》 一、积累运用 1.读写下列词语 呼号万丈断崖百舸争流震荡沉默无声凶猛沥血 2.文学常识填空: 蔡其矫,生于福建晋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50年代曾深入江汉、四川一带体验生活,写出了《》、《雾中汉水》、《汉水谣》等脍炙人口的作品。2.川江号子 二、阅读鉴赏 ㈠阅读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注:本诗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举国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高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当时诗人正挂职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的音符。 3.这首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表现“川江号子”的特点的? 3.①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川江号子”的悲壮、旷远、激越。②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悬岩、漩涡、浪潮、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等意象,侧面烘托“川江号子”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4.诗的结尾写道:“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诗歌含义的理解。 4.①这几句诗写出了千年来船夫悲壮的号子无人倾听的孤寂,即使有“云”“树”“野庙”这些同情者和怜悯者,但它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②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坛充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调子,敢说真话的人不多,所以这几句诗也暗含着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压抑的内心痛苦。 ㈡阅读蔡其矫的另一首诗《雾中汉水》,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堤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向上游去的货船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看得见的 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朱琳 / 刘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第一课时 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 导入语: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起解读《再别康桥》。 预测:“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康桥”的?等学生自由读——推荐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诵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把从学习诗的语言中理解领悟到的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诗歌语言的散文化。 过渡:诗人离开令他魂牵梦绕的“康桥”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当诗人离开这个令他无限留恋的世界时,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年仅35岁的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成千上万的年轻读者,一

边流着泪,一边背诵他的《再别康桥》,以寄托对这位年轻诗人的哀思。诗人离开这个世界70多年了,诗中精品《再别康桥》让人读后不忘,回味无穷,为什么?这都缘于它用美好的形式传递出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不再的追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新月派诗人所追求的形式上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请班上朗诵好的同学示范读《再别康桥》,然后女同学读《死水》1~3小节,男同学读4、5小节,对比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⑴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同:A,押韵 B、两首诗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异:《再》回环复沓,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⑵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⑶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第二课时 导入: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单元只是一个窗口,目的是将我们的目光牵引向浩淼的诗的海洋。现在让我们沿着诗的发展脉络漫溯……(用幻灯片投出中国新诗发展脉络。) 只有懂得生命的重要,才能真正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3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配人教版)第一单元汉家寨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②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声,或许还好受些。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③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褶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暴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④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步步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这就是地理,我默想。前方蜃气迷蒙处是海拔负一百五十四米的吐鲁番盆地最底处的艾丁湖。那湖早在万年之前就被烤干了,我想。背后却是天山;冰峰泉水,松林牧场都远远地离我去了。一切只有大地的倾斜;左右一望,只见大地斜斜地伸延。嶙峋石头,焦渴土壤,连同我的坐骑和我自己,都在向前方向深处斜斜地倾斜。 ⑤——那时,我独自一人,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个单骑,向导已经返回了。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⑥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 ⑦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盆地行进。大地倾斜得更急剧了;笔直的斜面上,几百里铺伸的黑砾石齐齐地晃闪着白光。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峥嵘嶙峋,难以言状。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绰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着一股决绝的气概。 ⑧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⑨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⑩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着,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顷铁石。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荡,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戈壁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1.文章第③段说“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请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3.短诗五首 A组 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2)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 (3)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湿淋淋林林总总粼粼碧波粼粼 B.寂寞默然置之沙漠莫测高深 C.跫音蹩脚货舵手穷穷孑立 D.携手含意隽永回旋头晕目炫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芦荻.洗涤.祖逖.嫡.系部队B.忧.怀悠.然犹.存无耻之尤.C.春帷.维.持潍.河惟.妙惟肖D.门扉.菲.薄诽.谤腓.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老师的建议十分合理,同学们都随声附和 ....。 B.刘姥姥做了一个老母猪吃食的动作,连平日里板着脸的老太君都忍俊不禁 ....。 C.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让唐僧等人望洋兴叹 ....啊。

D.上级领导来视察敬老院时,走马观花 ....般地细细慰问了老人及工作人员。 B组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6.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 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 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 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 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 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 挚的情感。 1、《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 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 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 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 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

例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 2、《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 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 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 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 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 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 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 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 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 体会诗歌的美吧!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 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 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 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