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总装车间装配线布置

合理的总装车间装配线布置
合理的总装车间装配线布置

合理的总装车间装配线布臵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油漆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首先,钢板经过开卷,然后根据大小尺寸以及工艺要求进行冲压,冲压件完成之后,进入车身车间进行焊接,形成了白车身,白车身经过油漆之后,汽车的外壳就完成了。汽车生产制造的最后一大工艺便是总装,总装车间将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内饰和仪表板、座椅等所有其他的附件装配到白车身上使其成为一辆名副其实的汽车,因此,总装对于汽车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装车间的布臵

总装线的布臵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厂房的大小以及产量计划)合理布臵总装线。一般而言,整车厂将总装车间分成4个工段: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和车门工段,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工段及其完成的任务。

1、仪表板工段

车身和车门是分别冲压成型的,为了保持油漆颜色的一致性,在油漆过程中一般会将车门装载在车身上。在总装车间首先要将车门拆下来,然后进行电器线束、密封条等一些内饰安装。这样可以扩大工人的操作空间,同时又避免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车门油漆刮伤等问题,而拆下来的车门则被输送到车门工段。接着,总装车间再在车身上安装仪表板和仪表板内的所有零部件,包括安全气囊、收放机、空调、加速制动踏板等重要的零部件。一般情况下,这些部件都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

2、动力总成工段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动力总成则囊括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前后桥以及悬架等汽车

底部重要的零部件。由于动力总成的组成零部件比较多,一般整车厂会将其设臵为独立的一条“副线”,工人们在副线上完成动力总成的装配,再由推车把此模块送到总装“主线”,完成动力总成模块和车身的结合。

3、前围工段

在前围工段中,工人为汽车安装上大灯、冷凝器、散热器、前后保险杠、灯、轮胎等零件。根据质量和成本的考虑,每个整车厂所采用的安装自动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使用机械手为前后风窗玻璃涂胶,涂好以后工人通过吸盘方式将玻璃安装到车身上。采用自动化方式可以便于控制精度、产量,但是维护成本也比较高,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误差甚至生产线中断,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车门工段

许多整车厂将车门工段设臵为又一个“副线”。在总装车间的第一个工段,车门被拆下后就会输送到这里,装配许多高精度的集成电器零件,比如车窗升降控制器、音响、密封条、门内饰板、后视镜等。在完成装配和检测后,这些车门被一一对应地送回总装主线,并安装到原来的车身上。接下来工人将为每辆汽车加注动力转向液、空调制冷液、防冻液、制动液、汽油等。所有的加液工作都由设备自动完成,保证了整车的加注质量。

一般来说,在总装线的最后部分,各整车厂会设臵调整检验线,经过前面4道工序后基本成形的汽车将接受一系列的检查,然后进行4门两盖调整和整车的电器部件检测,接着进行车轮定位和灯光调整,以及动态的模拟检测(包括制动力测试等),之后一般会进行最后的密封测试,完成模拟的高强度雨淋试验。

总装车间的管理

1、工段化、班组化

工人是企业的核心,现在各个整车厂都非常重视员工的积极性,把工作任务和产品质量转移到

企业员工的身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中心、权力下放。在总装车间设臵若干工段,每个工段中按照装配模块分成若干个班组,班组长负责绩效考核以及生产任务的完成,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在班组内部实施阶段性的质量检验,每个工段末尾再进行本工段的质量检验,这样就可以及时地控制成品率,班组内发现的质量问题在班组内解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返修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2、产能与节拍

生产能力是每个企业在规划阶段,根据产品的市场预期而设臵的。生产能力的估算方法如下:M=Fe×S/ T

其中M为年生产能力;Fe为单台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h)S为设备组内相同的设备数量;T为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加工时间(h/件)。

设备都需要一定的保养维护时间,所以采用同类设备Fe的变化不大,因此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加工时间与合理的工艺要求、工位布臵以及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关,所以工艺合理、工人工作效率高都可以提高产能。

目前的整车厂大都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节拍,根据生产节拍便可以确定物流量,达到精益生产。

生产节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两个相同产品的时间间隔。节拍是大批量流水线的重要参数,也是确定生产物流的依据。(生产物流就是向流水线提供需要装配的零部件和其他物资)节拍的大小取决于计划期生产任务的数量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

节拍C= Fe /N

式中Fe为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N为计划期生产任务数量(含废品数)。

按照上式计算出的节拍称为计划节拍或平均节拍。而整车厂流水线上实际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为该工序的工作节拍。其计算公式为:

Ci= ti /Si

式中ti为第i工序单件时间;Si为该工序的工作地数量。

节拍的大小可以根据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合理的生产。

3、物流——准时生产(JIT)和顺序供货(JIS)

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的基本思想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并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也就是通过对库存的管理,达到无库存或库存量最小的状态。顺序供货JIS(Just In Sequence),简单地说就是JIT的一种特殊而极端的状态。在JIT的要求下,一些汽车零件供应商只能批量生产、顺序供货。在JIS的要求下,必须做到顺序生产、顺序供货。顺序生产、顺序供货这种模式要求整车厂要把它的生产节拍延伸到供应商的生产中,减少甚至最终取消供应商的仓库,使两者完全耦合,这种耦合对供应商的供货节拍、生产节拍、响应时间、质量保证等方面则有更严格的要求。

对于总装车间内部,各汽车生产厂借助“看板”达到精益生产。总装车间发出生产指令,物流中心具体负责实施,当某工位用完一箱零件后,就把取货“看板”挂到看板架上,物流中心负责带着取货看板和空工位器具到上一道工位去取相应数量的零件,上道工位再从它的上一道工位领取相应数量的零件进行加工,以补充被取走的数量,依次类推,直到原材料供应部门。这样大大降低了储备数量,减少了总装车间的储物区域面积。“看板”与在制品同时在一起存放,只要一看“看板”就可以知道在制品的品种和数量。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物流和现场管理水平。

总装流水线的设臵也是物流效率的决定因素之一,一般要将需要供应装配部件的区域尽量靠近物流中心,并且按照需供应装配部件的大小尺寸来安排距离的远近,一般来说大的零件比如座椅之类的相比小的零部件而言更接近物流区,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车间内物流的距离,提高物流的效率,达到准时生产、顺序供货(文中表示为国内3家整车厂的总装车间对比)。

4、柔性生产线

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通常采用订单化生产,这样既可以尽可能节省库存,也可以平衡销售市场的矛盾,畅销车型不再一车难求,滞销车型不再大量积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现在大量的汽车总装车间都采用了柔性生产,在设计中的表现为,在生产线上实现了混线生产,同一条总装线可以完成两至三个车型的总装需要,而且每个车型也根据订单实现不同的装配要求,例如配臵不同的型号和排量的发动机、电子设备和内饰等。如果汽车制造企业不使用柔性生产,则需要增加一条生产线,大大增加了设备和成本的投入,延缓了新车型上市的时间。此外,柔性生产线也迎合了“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的汽车生产趋势。

由于车型的不同,它们的外形尺寸、重量各有差异,所以在设计中要考虑兼容,考虑到最大件的外形尺寸和最重件的重量,在装配线的节距设计中,在吊具或托架中要考虑可以灵活转换。考虑最大车型的长度来制定装配线的节距,在设备的选型上也同样要考虑多种车型或经过简单切换即能完成任务的设备,在车间的周边设臵集装箱泊位,对大件、重件实施及时供货,在每条装配线的末端均设有质量检测点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加强对于操作工人的培训,实施看板化生产,保证装配的精度和准确性。

(完整版)生产线改造之布局

生产线改造方案布局 一、设施布置设计的原则: (1)符合工艺过程的要求 (2)有效利用空间 (3)物料搬运费用最少 (4)保持生产和安排的柔性 (5)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 (6)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二、设施布置基本流动模式: 选择车间内部流动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车间入口和出口的位置。 流动模式还受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长度、场地、建筑物外形、物料搬运方式与设备、储存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基本流动模式有如下图的五种。 (a)直线形(b)L形(c)U形(d)环形 (e)S形 三、布局形式: 1、工艺原则布置(Process Layout) 一种将相似设备或功能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的布置形式,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2、产品原则布置(Product Layout) 也称装配线布置,是一种根据产品制造的步骤来安排设备或工作过程的方式。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 下面举例说明产品原则布置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过程

例1J型手推车要在一个传送带上组装,每天需生产500辆,每天的生产时间为420分钟。表4-1列出了手推车的组装步骤及其时间,请根据周期时间和作业次序的限制,求使工作地点数量最少的平衡方式。 设计流程如下: (1)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所示。 图4-2 J型小推车装配网络图

(2)确定工作站周期(周期时间): 秒 每天计划产量每天生产时间周期时间50.4500420 6060)(=?=== D P C (3)计算满足周期时间要求的最少工作站理论值(取不小于计算值的最小整 数) min ()500195 3.874 P 60420 60 D N T =?= =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总量 工作地数量周期时间 (4)选择作业分配规则,以确定装配线的平衡。 规则1:首先分配后续工作较多的作业 规则2:首先分配操作时间最长的作业 作 业 下面的作业数目 A B, D C, E F, G, H, I J K 6 5 4 2 1 0 (5)分配各工作地点的作业,分配结果如表4-3所示

7种精益生产线布局

车间流水线布局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遵守、两个回避”。 两个遵守:逆时针排布、出入口一致 两个回避:孤岛型布局、鸟笼型布局 1.流畅原则:各工序的有机结合,相关联工序集中放置原则,流水化布局原则。 2.最短距离原则:尽量减少搬运,流程不可以交叉,直线运行。 3.平衡原则:工站之间资源配置,速率配置尽量平衡。 4.固定循环原则:尽量减少诸如搬运、传递这种Non-Value Added的活动。 5.经济产量原则:适应最小批量生产的情形,尽可能利用空间,减少地面放置原则。 6.柔韧性的原则:对未来变化具有充分应变力,方案有弹性。 如果是小批量多种类的产品,优先考虑“U”型线布局、环形布局等。 7.放错的原则:生产布局要尽可能充分的考虑这项原则, 第一步先从硬件布局上预防错误,减少生产上的损失。 1.逆时针排布 主要目的是希望员工能够采用一人完结作业方式,能够实现一人多机。一人完结与一人多机要求一个员工从头做到尾,因此员工是动态的,称之为“巡回作业”。 2.出入口一致 是指原材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在一起。为什么要求出入口一致呢? 首先,有利于减少空手浪费。假设出入口不一致,作业员要采用巡回作业,那么当一件产品生产完了,要去重新取一件原材料加工的话,作业员就会空手(手上没有材料可以生产)从成品产出口走到原材料投入口,这段时间是浪费。如果出入口一致的话,作业员立刻就可以去到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避免了空手浪费。 第二,有利于生产线平衡。由于出入口一致,布局必然呈现类似“U”的形状,这使得各工序非常接近,从而为一个人同事操作多道工序提供了可能,这就提高了工序分配的灵活性,从而取得更高的生产线平衡率。 3.避免孤岛型布局 孤岛型布局把生产线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工作单元,其缺陷在于单元与单元之间互相隔离,无法互相协助。 4.避免鸟笼型布局 鸟笼型布局往往没有·考虑到物流、人流顺畅的结果,这种布局错误的用机器设备或者工作台把作业员围在中间,使得物流不顺畅,在制品增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支援也变得几乎不可能。 5.花瓣型布局——单元装配线的理想布局之一 是由多个单元共同组成,是按照“两个遵守、两个回避”原则进行布局的结果。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单元间的互相协助,从而提高生产线平衡率。花瓣式布局是进行“互相协作”的必要条件。 互助作业就好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在交接区,实力强的选手可以适当的弥补实力弱的选手。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单元之间的作业员也要把产品像接力棒一样去传递。如果前单元的作业员耽误了时间,后单元的作业员就帮助前单元从机器上卸下产品。这种

如何正确布置装配生产线及作用

如何正确布置装配生产线及作用 装配线指的是由一些物料搬运设备连接起来的连续生产线。装配线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可以说,任何有着多种零部件并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最终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都采用装配线生产。因此装配线的布置受装配线设备,产品,人员,物流运输以及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装配线布置要精心,否则,设计好的产品、昂贵的设备和良好的销售都会断送于拙劣的装配线布置。同时,装配线布置要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要考虑如何进行管理,先进的管理方式有的直接与装配线布置相关。 装配线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备装配流水线设备的选择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方法确定的。正确选择装配线布置的工艺设备和工装,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使装配流水线布置工艺合理化。选择装配流水线设备时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产品生产纲领;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的先进性;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价格。 2、产品产品结构和装配过程设计是装配流水线布置中首要考虑的重点。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产品结构的意见,可以大大简化装配流水线生产过程。 3、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装配流水线布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确定生产方式需明确以下几点:生产纲领;工作制度,这里指工作班次和每班工作时间;生产线型式,要考虑采用自动线还是流水线生产,是单机生产还是机群生产;管理方式,指保证生产所规定的管理方法、

制度和规定。 4、装配流水线物流及运输物料流动是通过运输来完成的。物料运输在工厂必不可少,我们应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物料移动的多少取决于其生产因素,装配流水线布置必须保证物料流的运距最短,并始终不停地向产品装配流水线的终点流去,建立控制系统保证物料的流动。 5、仓储及辅助设施物料流始终向装配过程终点流去,但无论何时,只要物料中断,就会出现停产待料。因此,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储备,以保证装配流水线上物料流的流动,这在保持生产和平衡工序能力方面是经济合理的。此外,辅助设备为生产提供维修保养和服务,在也起着重要作用。 6、厂房结构厂房一旦建立,其可变动性比较小,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认真考虑,根据生产特点确定厂房结构。在装配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需对厂房进行专门设计。一般应采用通用厂房,多层厂房应根据装配流水线布置工艺特点和占地情况来综合考虑。 7、装配流水线布置的灵活可变性 不同类型的装配线的形式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1、装配线上物料搬运设备(皮带或传送器、天车) 2、生产线平面布置的类型(U型,直线型,分支型) 3、节拍控制形式(机动、人动) 4、装配品种(单一产品或多种产品) 5、装配线工作站特性(工人可以坐、站、跟着装配线走或随装配线

装配线如何合理布局

装配线如何合理布局 装配线的布置受设备、产品、人员、物流运输以及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的装配线应尽量减少迂回、停整和搬运,保持装配生产的灵活性,并有效利用人力和面积,这不仅能使物流更加畅通,而且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或工厂不论大小,最终目的是要以高质量的产品、低成本、最短的交货期以及最佳的投产时间去开拓市场,因此企业需从经营的角度论证和确定装配线的设计原则。首先应确定设计思想,具体设计从大而全向专业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不断改善装配线的布置,从而适应新的生产经营要求。 确定基本指导思想 怎样的装配线布置才称之为合理呢?我认为它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尽量减少迂回、停整和搬运;保持装配生产的灵活性;有效利用人力和面积;提高士气;为车间管理提供方便。我们不仅需要一个理想的装配线布置,而且需要一个经济的装配线设计,尽量做到少投入、多产出。 装配线的设计要精心,否则,设计好的产品、昂贵的设备和良好的销售都会断送于拙劣的装配线设计。同时,装配线的布置要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要考虑如何进行管理,先进的管理方式有的直接与装配线布置相关,如全面质量管理、均衡生产管理、生产现场计算机管理、一个流生产方式、定置管理及物料管理等。将这些管理纳入装配线的设计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影响装配线布置的因素: 1. 产品 产品结构和装配过程设计是装配线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重点。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产品结构的意见,可以大大简化装配生产过程。 2. 设备 装配工艺设备的选择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方法确定的。正确选择工艺设备和工装,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使装配线布置合理化。选择工艺设备时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产品生产纲领;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的先进性;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价格;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安全性;设备维修的方便性。 3. 人员 人是生产要素之一,又是活的因素,且流动性大,需通过培训使之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装配线布置时要考虑具备良好安全的劳动条件,创造一个较好的劳动环境,有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 4. 物流及运输 物料流动是通过运输来完成的。物料运输在工厂必不可少,我们应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物料移动的多少取决于其生产因素,装配线布置必须保证物料流的运距最短,并始终不停地向产品装配的终点流去,建立控制系统保证物料的流动。5.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装配线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确定生产方式需

影响装配线布置因素

影响装配线布置的因素 1. 产品 产品结构和装配过程设计是装配线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重点。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产品结构的意见,可以大大简化装配生产过程。 2. 设备 装配工艺设备的选择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装配工艺方法确定的。正确选择工艺设备和工装,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使装配线布置合理化。选择工艺设备时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产品生产纲领;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的先进性;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价格;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安全性;设备维修的方便性。 3. 人员 人是生产要素之一,又是活的因素,且流动性大,需通过培训使之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装配线布置时要考虑具备良好安全的劳动条件,创造一个较好的劳动环境,有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 4. 物流及运输 物料流动是通过运输来完成的。物料运输在工厂必不可少,我们应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物料移动的多少取决于其生产因素,装配线布置必须保证物料流的运距最短,并始终不停地向产品装配的终点流去,建立控制系统保证物料的流动。5.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装配线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确定生产方式需明确以下几点:生产纲领;工作制度,这里指工作班次和每班工作时间;生产线型式,要考虑采用自动线还是流水线生产,是单机生产还是机群生产;管理方式,指保证生产所规定的管理方法、制度和规定。 6. 仓储及辅助设施 物料流始终向装配过程终点流去,但无论何时,只要物料中断,就会出现停产待料。因此,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储备,以保证物料流的流动,这在保持生产和平衡工序能力方面是经济合理的。为解决储备问题,需建立必须的存储仓库和存放地。此外,辅助设备为生产提供维修保养和服务,在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7. 厂房结构 厂房一旦建立,其可变动性比较小,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认真考虑,根据生产特点确定厂房结构。在装配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需对厂房进行专门设计。一般应采用通用厂房,多层厂房应根据装配工艺特点和占地情况来综合考虑。 8. 装配线设计的灵活可变性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在产品结构、产量方面的变化越来越迅速且频繁,这将会影响装配线的布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也要求我们对旧的装配线布置加以调整。为此,在做平面设计时要考虑工厂发展、变化的可行性,装配线布置应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通用性 装配线布置的设计原则 1. 简单化原则 装配线布置要力求简洁,一目了然,使管理简便,避免复杂化。 2. 流向合理,移动最短原则 装配线布置设计要按照装配工艺流程统一协调,保证物流设计的合理性,即整个产品装配过程是连续的,中间没有停顿、倒流和长距离运输。合理的物流虽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

合理的总装车间装配线布置

合理的总装车间装配线布臵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油漆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首先,钢板经过开卷,然后根据大小尺寸以及工艺要求进行冲压,冲压件完成之后,进入车身车间进行焊接,形成了白车身,白车身经过油漆之后,汽车的外壳就完成了。汽车生产制造的最后一大工艺便是总装,总装车间将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内饰和仪表板、座椅等所有其他的附件装配到白车身上使其成为一辆名副其实的汽车,因此,总装对于汽车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装车间的布臵 总装线的布臵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厂房的大小以及产量计划)合理布臵总装线。一般而言,整车厂将总装车间分成4个工段: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和车门工段,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工段及其完成的任务。 1、仪表板工段 车身和车门是分别冲压成型的,为了保持油漆颜色的一致性,在油漆过程中一般会将车门装载在车身上。在总装车间首先要将车门拆下来,然后进行电器线束、密封条等一些内饰安装。这样可以扩大工人的操作空间,同时又避免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车门油漆刮伤等问题,而拆下来的车门则被输送到车门工段。接着,总装车间再在车身上安装仪表板和仪表板内的所有零部件,包括安全气囊、收放机、空调、加速制动踏板等重要的零部件。一般情况下,这些部件都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 2、动力总成工段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动力总成则囊括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前后桥以及悬架等汽车

底部重要的零部件。由于动力总成的组成零部件比较多,一般整车厂会将其设臵为独立的一条“副线”,工人们在副线上完成动力总成的装配,再由推车把此模块送到总装“主线”,完成动力总成模块和车身的结合。 3、前围工段 在前围工段中,工人为汽车安装上大灯、冷凝器、散热器、前后保险杠、灯、轮胎等零件。根据质量和成本的考虑,每个整车厂所采用的安装自动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使用机械手为前后风窗玻璃涂胶,涂好以后工人通过吸盘方式将玻璃安装到车身上。采用自动化方式可以便于控制精度、产量,但是维护成本也比较高,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误差甚至生产线中断,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车门工段 许多整车厂将车门工段设臵为又一个“副线”。在总装车间的第一个工段,车门被拆下后就会输送到这里,装配许多高精度的集成电器零件,比如车窗升降控制器、音响、密封条、门内饰板、后视镜等。在完成装配和检测后,这些车门被一一对应地送回总装主线,并安装到原来的车身上。接下来工人将为每辆汽车加注动力转向液、空调制冷液、防冻液、制动液、汽油等。所有的加液工作都由设备自动完成,保证了整车的加注质量。 一般来说,在总装线的最后部分,各整车厂会设臵调整检验线,经过前面4道工序后基本成形的汽车将接受一系列的检查,然后进行4门两盖调整和整车的电器部件检测,接着进行车轮定位和灯光调整,以及动态的模拟检测(包括制动力测试等),之后一般会进行最后的密封测试,完成模拟的高强度雨淋试验。 总装车间的管理 1、工段化、班组化 工人是企业的核心,现在各个整车厂都非常重视员工的积极性,把工作任务和产品质量转移到

种精益生产线布局

种精益生产线布局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车间流水线布局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遵守、两个回避”。 两个遵守:逆时针排布、出入口一致 两个回避:孤岛型布局、鸟笼型布局 1.流畅原则:各工序的有机结合,相关联工序集中放置原则,流水化布局原 则。 2.最短距离原则:尽量减少搬运,流程不可以交叉,直线运行。 3.平衡原则:工站之间资源配置,速率配置尽量平衡。 4.固定循环原则:尽量减少诸如搬运、传递这种Non-Value Added的活动。 5.经济产量原则:适应最小批量生产的情形,尽可能利用空间,减少地面放置 原则。 6.柔韧性的原则:对未来变化具有充分应变力,方案有弹性。 如果是小批量多种类的产品,优先考虑“U”型线布局、环形布局等。 7.放错的原则:生产布局要尽可能充分的考虑这项原则, 第一步先从硬件布局上预防错误,减少生产上的损失。 1.逆时针排布 主要目的是希望员工能够采用一人完结作业方式,能够实现一人多机。一人完结与一人多机要求一个员工从头做到尾,因此员工是动态的,称之为“巡回作业”。 2.出入口一致 是指原材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在一起。为什么要求出入口一致呢 首先,有利于减少空手浪费。假设出入口不一致,作业员要采用巡回作业,

那么当一件产品生产完了,要去重新取一件原材料加工的话,作业员就会空手(手上没有材料可以生产)从成品产出口走到原材料投入口,这段时间是浪费。如果出入口一致的话,作业员立刻就可以去到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避免了空手浪费。 第二,有利于生产线平衡。由于出入口一致,布局必然呈现类似“U”的形状,这使得各工序非常接近,从而为一个人同事操作多道工序提供了可能,这就提高了工序分配的灵活性,从而取得更高的生产线平衡率。 3.避免孤岛型布局 孤岛型布局把生产线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工作单元,其缺陷在于单元与单元之间互相隔离,无法互相协助。 4.避免鸟笼型布局 鸟笼型布局往往没有·考虑到物流、人流顺畅的结果,这种布局错误的用机器设备或者工作台把作业员围在中间,使得物流不顺畅,在制品增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支援也变得几乎不可能。 5.花瓣型布局——单元装配线的理想布局之一 是由多个单元共同组成,是按照“两个遵守、两个回避”原则进行布局的结果。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单元间的互相协助,从而提高生产线平衡率。花瓣式布局是进行“互相协作”的必要条件。 互助作业就好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在交接区,实力强的选手可以适当的弥补实力弱的选手。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单元之间的作业员也要把产品像接力棒一样去传递。如果前单元的作业员耽误了时间,后单元的作业员就帮助前单元从机器上卸下产品。这种做法,显然依靠“花瓣式”布局为前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