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教学设计思想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教学设计思想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教学设计思想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西安高新第一中初中校区雒萍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坐标与轴对称”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深切感受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

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坐标与轴对称”,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探索两个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的坐标关系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内各有

一面小旗。

两面小旗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对应点a与a1的坐

标又有什么特点?其它对应的点也有这个特点吗?

2.在右边的坐标系内,任取一点,做出这个点关于y轴对

称的点,看看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说说其

中的道理。

变式。发展

3.如果关于x轴对称呢?

在这个坐标系里作出小旗abcd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

它的各个顶点的坐标与原来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4.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纵坐标;

5.已知点p(2a-3,3),点a(-1,3b+2),(1)如果点p与点a关于x轴对称,那么a+b= ;(2)如果点p与点a关于y轴对称,那么a+b= 。

练习:拿出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坐标是(0,0),(5,4),(3,0),(5,1),(5,-1),(3,0),(4,-2),(

0,0)。

『师』: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挂图)是否相同?

『生』:相同。

『师』: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像“鱼”。

『师』: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了,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即变化的鱼。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例1 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师』:先根据题意把变化前后的坐标作一对比。如下:

(1)(0,0),(5,4),(3,0),(5,1),(5,-1),(3,0),(4,-2),(0,0)

(0,0),(-5,4),(-3,0),(-5,1),(-5,-1),(-3,0),(-4,-2),(0,0)(2)(0,0),(5,4),(3,0),(5,1),(5,-1),(3,0),(4,-2),(0,0)(0,0),(5,-4),(3,0),(5,-1),(5,+1),(3,0),(4,+2),(0,0)根据变化后的坐标,把变化后的图形在自己准备

y的方格纸上画出来。 7

6

5你们画出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相同吗?

4

3『生』:相同。 2

『师』: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67x-1呢? -2

-3『师』:图形应变成什么图形? -4

『生』:图形和原来图形相比,好像鱼沿y轴翻了

个身。

『师』:是的,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纵轴成轴对称。

(指导学生做第(2)题,方法同上)

『师』:图形应变成什么图形?

y『生』:图形和原来图形相比,好像鱼沿x轴翻了个

7身。 6

5『师』:是的,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成轴对4

3

2称。图略(3)横坐标、纵坐标都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67x-1-2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3

-4么变化?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

1.点 a(2,- 3)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2.点 b( - 2,1)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3.点(4,3)与点(4,- 3)的关系是()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 x轴对称

c.关于 y轴对称

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

4.点(m,- 1)和点(2,n)关于 x轴对称,则 mn等于( )

a.- 2

b.2

c.1

d.- 1

5.(1)若 mn = 0,则点 p(m,n)必定在上.

(2)已知点 p( a,b),q(3,6),且 pq ∥ x轴,则b的值为 .

6.点 a 在第一象限,当 m 为时,点 a( m + 1,3m - 5)到 x轴的距离是它到y轴距离的一半 .

7.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

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

③a、b关于原点对称;④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c.3个 d.4个

8.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

a.4 b.5c.6 d.7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

2、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x , - y)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3.5 1,2,3

四、教学反思

通过“坐标与轴对称”,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中务必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事先一定要准备好坐标纸等,提高课堂效率。篇二: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说明

《 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说明

北京市第八中学冯娜

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和作用分析

1. 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

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是从数的角度刻画图形的平移.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 本课数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其实就是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图形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数字. 通过它可以重新刻画图形的性质、运动??图形的平移就是这样被刻画的. 通过本课数学内容,让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另外本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几种图形变换如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位似等奠定基础,对后面研究函数问题也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初步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之间关系,进而理解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究发现并总结规律,对于这些规律,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变换理解这些结论.

2. 探索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初步了解利用图形的平移变换解决简单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着这一基本原则,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先

展示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再和老师、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其中的真伪,能体会并汲取他人思维的精华,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

在知识层面,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学习了图形平移,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学习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地理位置(坐标应用的第一节),本节课是坐标应用的第二节内容. 授课对象是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

1. 情景引入

学生可能困惑的是:既然已经学习了图形平移,为什么还要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中的士兵方阵为背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方阵的移动整齐划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利用网上公布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而让学生体会用坐标表示平移的作用.

2. 规律总结

在总结规律时,不希望学生死记硬背口诀“左减右加,上加下减”,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可能会造成干扰,所以授课中没有过分强调. 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好,在总结规律后,将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也就是将四个方向上的平移转化成两个方向上的平移,并且从较抽象的字母直接入手探究一般规律.

3. 问题的延伸

实际上,学生在研究完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平移后,细心地学生就会发现点可以沿任意方向进行平移,此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此时平移与坐标的规律又是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这一问题的讲解说明,既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又体现了知识的可持续性.

4. 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化

学生对于“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的应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数与形之间不能灵活转化,比如例3和例4的第1问。其实现阶段的学生并不十分理解什么是数形结合思想,什么时候要用这个思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我在教学中是借助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的转化来实现的。如果转化成图形语言,就是“形”;如果转化成坐标表示,就是“数”. 在现在所学习的章节中,这样解释数形相结合,学生好理解,也好运用. 当然根据不同的知识,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5. 课后拓展

对于这节课的思考题,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沿二、四象限角平分线(直线y =–x)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学生可能会在平移方向上产生误解. 学生会很容易想到求出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但以学生现有知识是无法解出的,因此有些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不过正好可以激发学生寻求其它的解决方法的愿望. 可以利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设平移后点a的坐标为( x0 , y0 ),则y0=–x0.可以知道由于平移前点a的坐标是(– 4 , 4 ),则点a横坐标的变化量x0 + 4,纵坐标的变化量是y0 – 4= – x0– 4,因此点a的横坐标的变化量与纵坐标的变化量互为相反数. 而这个结论与平移几个单位长度是没有关系的. 通过这道题,使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的理解更为全面、透彻一些,同时再次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课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不错的)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从情境引入,到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寻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直至在平移过程中运用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都立足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机会展示思维、发展个性.

五.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如下教学效果:

1. 学生理解并掌握坐标与平移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 在教材使用中,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重新整合,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建立数形联系的有效载体,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工具.篇三:《轴对称与坐标变化》_教学设计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

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坐标与轴对称”,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一、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

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

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纵)

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

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

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

问题。

探索两个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的坐标关系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

两面小旗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对应点a与a1的坐标又有什么特点?其它对应的点也有这个特点吗?

2.在右边的坐标系内,任取一点,做出这个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看看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说说其中的道理。

变式。发展

3.如果关于x轴对称呢?

在这个坐标系里作出小旗abcd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它的各个顶点的坐标与原来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4.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纵坐标;

5.已知点p(2a-3,3),点a(-1,3b+2),(1)如果点p与点a关于x轴对称,那么a+b= ;(2)如果点p与点a关于y轴对称,那么a+b= 。

练习:拿出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坐标是(0,0),(5,4),(3,0),(5,1),(5,-1),(3,0),(4,-2),(0,0)。

『师』: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挂图)是否相同?

『生』:相同。

『师』: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像“鱼”。

『师』: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了,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即变化的鱼。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例1 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

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师』:先根据题意把变化前后的坐标作一对比。如下:

(1)(0,0),(5,4),(3,0),(5,1),(5,-1),(3,0),(4,-2),(0,0)

(0,0),(-5,4),(-3,0),(-5,1),(-5,-1),(-3,0),(-4,-2),(0,0)(2)(0,0),(5,4),(3,0),(5,1),(5,-1),(3,0),(4,-2),(0,0)(0,0),(5,-4),(3,0),(5,-1),(5,+1),(3,0),(4,+2),(0,0)根据变化后的坐标,把变化后的图形在自己准备

y的方格纸上画出来。 7

6

5你们画出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相同吗?

4

3『生』:相同。 2

『师』: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67x-1呢? -2-3『师』:图形应变成什么图形? -4

『生』:图形和原来图形相比,好像鱼沿y轴翻了

个身。

『师』:是的,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纵轴成轴对称。

(指导学生做第(2)题,方法同上)

『师』:图形应变成什么图形?

y『生』:图形和原来图形相比,好像鱼沿x轴翻了个

7身。 6

5

4『师』:是的,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成轴对

32称。图略(3)横坐标、纵坐标都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点67x-1-2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3-4么变化?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

1.点 a(2,- 3)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2.点 b( - 2,1)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3.点(4,3)与点(4,- 3)的关系是()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 x轴对称

c.关于 y轴对称

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

4.点(m,- 1)和点(2,n)关于 x轴对称,则 mn等于( )

a.- 2

b.2

c.1

d.- 1

5.(1)若 mn = 0,则点 p(m,n)必定在上.

(2)已知点 p( a,b),q(3,6),且 pq ∥ x轴,则b的值为 .

6.点 a 在第一象限,当 m 为时,点 a( m + 1,3m - 5)到 x轴的距离是它到y轴距离的一半 .

7.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

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

③a、b关于原点对称;④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c.3个 d.4个

8.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从

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

a.4 b.5c.6 d.7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

2、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x , - y)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3.5 1,2,3

二、教学反思

通过“坐标与轴对称”,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中务必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事先一定要准备好坐标纸等,提高课堂效率。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小学数学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画图与关系式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3、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很多发生变化的事物,请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变化的事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引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身高、体重都在变化,他们都是变化的量,体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化的量,为下面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寻找生活中的量的认识,引起新课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一: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课件出示用表格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上表中哪些量是变量?(鼓励学生从表中获得信息) 2)、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3)、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到表中的年龄和体重都在发生着变化:小明的年龄增长时,体重也在增加。初步感知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一: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出示骆驼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学习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学案设计实施策略 预习案 1、点A(3,2)和B(3,-2)两个点的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点A(3,2)和D(-3,2)两个点的横坐标_____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 2、如下图,已知点A和一条直线MN,你能画出这个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吗? 探究案 探究一: 1、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内有两面小旗。 ①两面小旗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观察每对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通过在课前与组内同学的交流,规范自己数学语言的表达,从而为本节课探究案中的归纳总 结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由学生在课前完成,并组内提前交流作图是否正确,作图依据是什么。通过回顾作一个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 方法,规范作图步骤与作图语言。并为探究一的作图提供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通过预习案的提示,相信学生能准确写出两面小旗是轴对称的关系,但可能个别同学会忽略掉“关于y轴”。 同时,明确了两面小旗的位置关系之后,为探究两图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限定条件,从而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学案设计 实施策略 探究二: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依次连接下列各点:(0,0),(5,4),(3,0),(5,1),(5,-1),(3,0),(4,-2),(0,0),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案? ①将所得图案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都乘以-1,依次连接这些点,你会得到什么图案?它与原图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x,y) -x,y) ②将各坐标的纵坐标都乘以-1,横坐标保持不变,依次连接这些点,你会得到什么图案?它与原图案有怎样的位置关呢? (x,y) (x,-y) 结论二:图形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①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______成轴对称。 ②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______成轴对称。 练习2: ①点(4,3)与点(4,-3)的关系是( )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 x 轴对称 C.关于 y 轴对称 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 ②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①A 、B 关于x 【设计意图】:本例反过来研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几何特征,而根据点的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的位置,这是该环节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起点。然后再通过学生的猜测活动,以及先根据要求进行计算,再动手操作绘图,得到坐标变化引起图形轴对称变换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猜测与验证的重要性,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不可“重结果,轻过程”。 【设计意图】:②是对①的补充和训练,两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得到横、纵坐标的变化引起图形位置变化的 特点,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特 点。 这里我准备给学生一些空间,先让学生大胆猜测, 实际操作,最后再归纳结论。但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表述可能会不准确,所以这里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 流,从而规范语言的表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是及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口述条件和结论以及解题依据。

最大降水高度

宁夏银川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甲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乙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蔬菜 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C.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D.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2.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灌溉设施 C.土壤肥力 D.河流分布 3.读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我国绿洲农业最典型的地区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该地区的农业以新型混合农业为主 D.该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下图为地面风预报示意图,根据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图中气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该气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气压的

位置。 4.读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南半球,原因是: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B.若未来该气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为:先西南后西北,风速加大 C.假设气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风速会加大,风向不会发生改变。 D.当该气压中心位于实线所处位置时,A、B、D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水5.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导游温馨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②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③去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④游泳一定带好防晒用品。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均弱,气温日较差小 B.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 C.③——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沙滩吸热快 D.④——正午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回答6~7题。 6.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 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A.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B.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 7.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 )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8-10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教案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物价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身高体重的变化等。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现实世界中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奥妙无穷的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 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的核心是把握并刻画变化中不变其中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规律(关系)。函数的定义通常有两种:即变量说和对应说,变量说便于从宏观上动态地把握,对应说便于从微观上静态地认识;函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语言描述法、解析式表示、表格表示和图像表示。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强调的是渗透,教师应创设变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本性,让学生于变中把握不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变化的量是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的一节准备课。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预测未来,而本单元的正比例、反比例就是两个重要函数。对函数的学习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国际数学发展的趋势表明:对于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描述应从小学非正式的开始,丰富早期对函数的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变量,有些变量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一个变量随着另

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材在变化的量这一课中,设计了三个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变量与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体会函数思想。 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变化的量,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时不再觉得抽象难懂,也有利于学生函数思想的形成。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函数内容的学习从实际背景和生活经验开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逐步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小学主要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初步模型,到中学逐步上升到严谨、抽象的数学概念。 2、学生情况分析 其实以前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单价、数量、总价等)、探索数和形的变化规律、字母表示数以及五年级和六年级上学期的看图找关系,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本节课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对这些变化的量有一个整体的结构化的认识,知道可以多种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虽然学生有了一些变量的生活经验,但是从数学的角度学生对具体情境中相互依存的两个变量能感悟多少呢?为此,我对六(5)班37名学生做了前期调查问卷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问卷试题: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记录 时间(分)

气象学复习

气象学复习 名词解释 1.气压:大气的压强,指单位面积上直至大气上界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2.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 单位与气温相同。(在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 3.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 质量)的比值,单位是g/g或g/kg。 4.太阳高度角(sun altitude):也称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之间 的夹角。 5.绝对黑体:如果物体对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都能全部吸收,即a=1,则称此物体 为绝对黑体;(a为物体对辐射吸收的能力) 黑体:如果对某一波长的辐射能全都吸收,即aλ=1,则此物体为对该波长为黑体。 灰体:如果物体的吸收率小于1,但其吸收率不随波长而改变,则此物体称为灰体。 6.可照时间:指一天中,地面没有被障碍物、云、雾和烟尘遮蔽时,太阳从日出 到日落的时间间隔,以小时为单位。 日照时数:实际上,由于云、雾等天气现象或地物障碍的影响,使太阳光实际

照射地面的时间减少。每日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称为~(以小时为单 位)。 7.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 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以S0来表示,单位是W/m2。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 9.大气透明系数:指太阳在天顶时(m=1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垂直面上的太阳辐 射通量密度S与大气上界太阳常数S0之比。 10.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以E0表示。 11.温室效应:是指大气通过辐射的选择吸收而防止地表热能耗散的效应。 12.湍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也叫乱流。它是在空气层之间相互发生摩擦或空 气沿粗糙不平的下垫面运动时产生的。 对流: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而重的空气下来补充。这种空气的升降运动称为~。 13.干绝热过程: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 14.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水面,因接触发生冷却作用,越近地表 面的空气降温越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少,于 是产生逆温现象。 15.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 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对于同一个点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后,他的坐标就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A自学:请同学们用10---15分钟时间自学教科书上本节内容. B交流:请同学上台总结 点评: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y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C探究: 例1: 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 (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 (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点B2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1)A(3,3),B(4,-5)

(2) A ′(1,-3), B ′(2,5) (3) A 2(-3,3), B 2 (-4,-5) 例2: 将图中的△ABC 做下列运 动,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 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 轴付方向平移一个 单位; (2)关于x 轴对称; (3)以A 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解:图略 (1)A (-5,-1),B (0,2), C (0,-1) (2)A (5,0),B (0,3),C (0,0) (3)A (-5,0),B (2.5,0),C (2.5,4.5) 【课堂作业】 1.已知:点A (1,2),B (2,3),C (-2,4),将这几个点 向左、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这三个点的坐标 变为什么? 2. 如图,将图中的△ABC 作下列变换,画 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指出三个顶点的 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x 轴平移一个单位 (2)关于y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 、y 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x (第2题)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主要是轴对称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也是第二节《作轴对称图形》知识的继续,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图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坐标的变化,把坐标和图形变换联系起来,为后面函数的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言表,少合作,但有好奇心,有较强学习和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已知点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点的坐标的规律; (2)、能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图形。 2、过程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大胆探索,善于归纳和应用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并能利用其规律作轴对称图形。 三、自研自探 认真看课本P69--70页的内容

1、回答课本69页“思考”中的问题,并完成课本的画图和填表;观察: 1)表格中的已知点和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何规律? 2)表格中的已知点和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何规律? 2、利用69页书签中的方法检验一下你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并完成70页“归纳”填空. 3、认真看课本70页例2的解题过程,注意书写步骤及右边书签中的内容并试着完善 例2. (自主完成,10分钟后比比看,看谁完成的最好!加油!) 四、合作探究 (一)对子互查自研完成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总结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何特点 2、试着归纳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 五、展示提升 A 组 1、快速口答 点(3,6)、(-7,9)关于x 轴的对称点分别是什么? 点(-3,-5)、(0,10)关于y 轴的对称点分别是什么? 2、根据下列点的坐标的变化,判断它们进行了怎样的变换:⑴ (-1,3)(-1,-3) ⑵ (-5,-4)(-5,4) ⑶ (3,4)(-3,4) ⑷(1,0)(-1,0) 3、点M (a, -5)与点N(-2, b)关于y 轴对称,则a=_____, b =_____. 4、课本P70练习1 B 组

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规律的高考题—

关于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规律的高考题(—)

————————————————————————————————作者: ————————————————————————————————日期: ?

(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答案】4、B 5、B 【解析】4、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年份22012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 1.00 1.00 1.001.00草本植物11.18 1.20 1.21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91.101.12 1.11草本植物11.47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 1.21 1.29 1.421.58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9.D

《轴对称的坐标表示》教案 湘教版

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 第1课时轴对称的坐标表示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x 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重点) 2.利用关于x 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y轴对称的图形.(难 点)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是一种很常见的 现象.把如图所示成轴对称的黄鹤楼图形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对称轴为某条坐标 轴.那么,图形上对称的坐标会有什么关系 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 坐标 点A(2a-3,b)与点A ′(4,a+2) 关于x轴对称,求a,b. 解析:此题应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 点的坐标的特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 相反数,得2a-3与4相等,b与a+2互为 相反数. 解:由点A(2a-3,b)与点A′(4,a+2) 关于x轴对称得2a-3=4,a+2=-b.所以 a= 7 2,b=- 11 2. 方法总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 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若A(x,y)与 B(m,n)关于x轴对称,则有x=m,y=-n; 若A(x,y)与B(m,n)关于y轴对称,则有x =-m,y=n;若A(x,y)与B(m,n)关于原 点对称,则有x=-m,y=-n. 探究点二:作图——轴对称变换 如下图所示,△ABC三个顶点的 坐标分别为A(-1,4),B(-3,1),C(0, 0),作出△ABC关于x轴、y轴的对称图形.并 写出对称点的坐标. 解析:分别作点A,B,C关于x轴、y 轴的对称点即可. 解:如图所示; A1(1,4),B1(3,1),A2(-1,-4),B2(- 3,-1),C点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的坐 标不变,均为(0,0). 方法总结:作对称图形应先确定对称 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探究点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规律探 究 如图,已知A1(1,0),A2(1,1), A3(-1,1),A4(-1,-1),A5(2,-1),…, 则点A2015的坐标为________.

数学导学案

鸡东县第四中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初三课题作轴对称图形初稿人张洪杰授课日期 201309 【学习目标】 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2、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3、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利用对称轴进行图案设计。 【尝试自学】 阅读教材12页至14页“练习”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行到它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上每一点,都是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 思考: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作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请说说你的画法。 作△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图形△A′B′C′。 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思维导航】 1、运用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完成相应习题; 2、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完成相关习题。【尝试应用】 1、身高1.8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它在镜子中的像高______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 _______米;如果他向前走0.2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_________米。 2、请用四个半圆设计轴对称图形。 3、为了美化环境,在一块正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 空地按下列要求分成四块: (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 (2)四块图形形状相同; (3)四块图形面积相等。 4、如图,要在燃气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 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教学反思】

2020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一次统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A. 构造运动 B. 流水 C. 冰川 D. 风 2. 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 A. 向西南 B. 向北 C. 向湖 D. 向东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其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携带至入湖口沉积形成的,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正确,D错误。处于板块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A错误。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A正确。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 大体相等 B. 南坡较多 C.北坡较多 D. 难以判断4. 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北坡,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 上升气流减弱 B. 空气中的水汽减少C. 气温下降 D. 空气中的凝结核减少5. 该山地北坡山麓的自然带是A. 针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C. 高寒草甸带 D. 灌丛荒漠带【答案】3. C 4. B 5. D 【解析】【3题详解】本题需要作辅助线,同为2500米高度与降水量线交于两点,然后找到其对应的降水量。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同一海拔高度南坡降水量小于北坡,见下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空气受到地形的抬升的作用上升,不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但降水之后空气中水气含量不断减少,所以就会出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现象,上升气流减弱、气温下降、空气中的凝结核减少不是主要因素。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显示山脉同一高度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说眀北坡为迎风坡,该山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坡基带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可能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北坡山麓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理由: 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 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观察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高度/㎝ 3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 1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 厘米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Y=K(一定)

201x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3轴对称与坐 标变化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 A与A1的坐 标又有什么特点?其它对应的点 也有这个特点吗?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学案新版 北师大版 课题内容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学习目标1、经历轴对称变化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意识,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 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 关系。 学习重点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学法指导 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 两面小旗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对应点 A与A1的坐标又有什么特点?其它对应的点 也有这个特点吗? 2.在右边的坐标系内,任取一点,做出这个点关

于y轴对称的点,看看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说说其中的道理。 3.如果关于x轴对称呢? 在这个坐标系里作出小旗ABCD关于x轴的对 称图形,它的各个顶点的坐标与原来的点的坐 标有什么关系? 4.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纵坐标 ; 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纵坐标。 二、探究案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0,0) (5,4) (3,0) (5,1) (5,-1) (3,0) (4,-2) (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看一看是什么图案. (2)将图案各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顺次连接各点,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位置关系? (3)将图案各点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顺次连接各点,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位置关系? (4)将图案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乘-1,顺次连接各点,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位置关系? 列出我的疑惑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平川区第二中学集备标准教案设计 备课要求: 全册通备、逐节精备、生课熟备、熟课新备、课前默备、课后复备备课教师:陈天生时间:第周课时授课年级:八年级课题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2、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3.通过“坐标与轴对称”,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具三角尺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课前 预设 集备 意见 第一 轮教 案补 充 第二 轮教 案补 充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 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 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 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 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 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在前 几节 课中 我们 学习 了平 面直 角坐 标系 的有 关知 识,

最新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汇编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说出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 ②解释种群数量增长(“J”型曲线、“S”型曲线)的一般规律。 2 能力目标: 通过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推导公式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项内容标准,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教材中这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三是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学生情况 学生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习得了种群的概念,了解了种群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 学生们在数学课上学习过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和坐标图的绘制,这为本节课数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模型构建法是新课程、新教材中提出的新的科学方法,而数学模型又是高中阶段模型构建法的难点。本节课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 五、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用2课时教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先对课时内容进行调整,将探究实验放在第1 课时,并组织实验小组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将实验结果用于第2课时。 设计的线索是:按“观察、提问→作出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是: 1、在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后,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两种数学表达方式(方程式和曲线)整合在步骤三中,提高课堂效率。 2、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后,做巩固练习。并运用此方法尝试构建“S”型曲线模型的方程式。 3、将两种曲线进行对比。提高生物的理科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根据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七、具体实施流程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学案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学习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 2.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 3在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时,?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 4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探究一 如图: (1)观察上图中两个圆脸有什么关系? (2)已知右边图脸右眼的坐标为(4,3),左眼的坐标为(2,3),嘴角两个端点,右端点的坐标为(4,1),左端点的坐标为(2,1). 你能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写出左边圆脸上左眼,右眼及嘴角两端点的坐标吗? 探究二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2,2),(4,2),(4,4),(2,4),(2,2)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各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何变化?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再将所得的各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又与原图案相比有何变化? 探究三 关于x轴对称的点具有什么规律呢? 关于y轴对称的点具有什么规律呢 随堂练习 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6),(1,-2),(-1,3),(-4,-2),(1,0). 堂淸2.如图,△ABC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标出点B的坐标. 3.如图,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分别作出与△ABC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图形. 练习册练习5.6 1.2.3.4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必做3选做

吐鲁番盆地1976~2015年降水变化 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 7(6), 518-52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b938464.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b938464.html,/10.12677/ccrl.2018.76057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urpan Region over Period from 1976 to 2015 Huiqin Zhang1, Youwen Xie2 1Turpan Meteorology Bureau, Turpan Xinjiang 2Loudi Meteorology Bureau, Loudi Hunan Received: Oct. 21st,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yearly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at 5 national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6 to 2015 in the Turpan Bas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in and mountain precipi-tation in Turpan region over 40 year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moving average and Mann-Kendall trend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ion has a slowly increase trend in plain regions of the Turpan Basin expect Dongkan station.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plain regions and mountain regions in Turpan basin, the more obvious of precipitation trend in mountain stations and there are sudden changes in the mid 80s from dry to wet; the precipitation has a ri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 abrupt of plain precipitation was not obvious. Keywords Turpan,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 吐鲁番盆地1976~2015年降水变化 特征分析 张慧琴1,谢友文2 1吐鲁番气象局,新疆吐鲁番 2湖南娄底气象局,湖南娄底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