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声音

生活中的物理-声音
生活中的物理-声音

生活中的物理课堂

——生活中的声音

古浪县永丰滩初级中学柴相川

“物理及生活,生活是物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理,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而已。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产活动结起来,达到在生活中学物理,用物理只是来诠释生活,为生活服务。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将到现代生产生活渗透物理知识中去,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兴趣,活跃气氛。以下是我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的一些初中物理声学知识在物理生活的应用实例。

声音传递信息:声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讲课,学生听懂了教师的语言传递的信息;两人聊天,互相传递自己的意愿,传递了各自的心声,彼此得到了沟通和理解。声音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语言信息,它在生活中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正所谓“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哪位在说话。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音调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环。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

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在医院,我们最常见的身体检查,做B超,可以清晰地了解身体器官的变化和发生了什么病变,让我们把不能看到的胎儿生长情况了解的详细透彻。这些都与我们的超声波有关,是超声波把身体器官的信息传递给了我们,有了它,我们可以提前掌握我们的身体情况,提前就医治疗。

声音传递能量:学校开运动会了,两个大音箱在播放着美妙的歌曲,站在音箱前,常常感到一股风在使劲的吹,你还可以看到,放在前面的纸片在随着音乐跳动。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平置的音箱纸盆上面放些豆子,播放音乐,豆子随着音乐不停地跳动。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声音传递了能量。

我们可能不相信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但在医学上的很多应用可以说明这一点。人体的有些器官发生结石,如肾、胆等,最好的治疗措施就是用体外碎石机把体内结石击碎,变成粉未排出体外。体外碎石机利用的就是超声波,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引起的结石英钟激烈震荡,使之碎化。

爱美的帅哥、妹子牙齿黄黄的,确实难受,你到牙科,医生会用一个电动工具给你洗牙,你会感觉到一阵阵的震动过程,大概二十分钟左右,你的牙齿亮白美丽,会满足你爱美之心。戴眼镜的同志,过一段时间,眼镜脏了,有些地方的污迹没有办法清洗,眼镜店老板把它放在水中,打开机器电源开关,水中出现了水纹,过十分钟左右,你的眼镜光洁如新,你可以去试试。

其中的奥秘就是用超声波的能量达到精细化的摩擦,而不会伤到你的牙齿。声波的利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声音测量距离: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用秒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理的距离。因为声音在传

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在飞行物的检测和跟踪过程中,用雷达来完成这艰巨的任务,雷达就是利用声音的回声定位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方位;生活中,我们根据声音传来的方向和声音的大小可以大概判断声音和我们的距离。

声呐的利用,可以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实现海洋深度的测量,给我们解开海洋之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一把科学利剑,把海底世界展现给了我们。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缺陷,不能拿它去测量地球到月球、太阳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深夜,突然传来的哭喊声,加工厂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工程队制造的钢管撞击声……打扰了正在休息,学习,工作的人们,只要我们正确利用它的可用价值,不断地为生活服务。

声音在生活中丰富多彩,美妙动听,各种各样的音色,粗细不同的音响。烦恼的噪音,动听的歌声,它传达了一个人的心情,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情感。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让物理的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莘莘学子,是我们永不停止的追求!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 1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 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 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 色彩。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

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离地中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陆湖,叫做死海,死海里没有一条鱼,它的名字由此而来。为什么没有鱼呢?因为死海的水太咸了,每百千克海水中含盐二十千克以上。死海海水的密度太大了,比人体的密度大得多(人体的密度在1000kg/m3左右),所以人的身体只要有一半多浸没在水面之下,所受到的浮力就等于人受到的重力。人在死海里游泳时,可以躺在水面上看报纸,要想沉入水中可就要费好大的气力,潜入水中还会被海水托出水面。死海的海水中矿物质很丰富,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和湿疹。是世界上著名的游泳风景点和疗养地之一。 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

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现在,请你回答,后脚蹬了一下地。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是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与此同时,地面也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正是这个力把人体向前推了一下。脚蹬地面,这是作用力;地面给人体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表现为摩擦力。在一般情况下,作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教案) 力学是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物理学科之一,可以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力学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处处都与力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说明物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使力学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1.1静脉输液时的力学现象 静脉输液时,要求在输液过程中,保持滴点的速度几乎不变。通过观察封闭式静脉输液用的部分装置,结合气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知识我们不难说明其道理。 输液时,医生先将葡萄糖液瓶倒挂,然后将通气管上的通气针插入,这时通气管与葡萄糖液瓶内部连通,葡萄糖液有一部分进入通气管内。但我们注意到进入的量并不多,通气管内的液面远比葡萄糖液瓶内的液面要低。接着医生就把点滴玻璃管和输液管连好,然后将输液管通过针头与葡萄糖液瓶内部相连。调节橡皮管上的夹子,葡萄糖水就开始均匀地一滴一滴在点滴玻璃管内下落了。 首先,当插入通气管后,为什么通气管内的液面远低于葡萄糖液瓶内的液面。由于葡萄糖液瓶内的空气是密闭的。当通气管和葡萄糖液瓶内接通时,部分葡萄糖液已进入通气管,这样葡萄糖液瓶内部的液面就有所下降,瓶内空气的体积就会增大,压强就要减小。正是由于瓶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致了通气管内的液面与葡萄糖液瓶内液面之间出现了上述的高度差。 其次,我们来分析输液时葡萄糖液瓶内的压强情况:我们知道,

液体压强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液体越深压强越大,这样液流速度就越快。在输液开始后,葡萄糖液瓶内的液面持续下降,瓶内空气压强减小,因而通气管内的液体由于受到外界稳定的大气压强的作用,很快被压回到葡萄糖液瓶内。当通气管(包括针头)内没有了葡萄糖液后,其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就刚好在上下都是一个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平衡。小液片的上部受到向下的压强是瓶内空气压强以及葡萄糖液产生的压强。小液片的下部受到向上的压强是外界大气压强。当瓶内液面继续下降而导致瓶内空气压强略有下降时,小液片就不再平衡,它让开一个“缺口”,气泡就冒上了瓶内空气之中。瓶内空气量增多,压强就稍有增大,通气管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又在上下都是一个压强的作用下重新平衡。这样,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通气管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基本保持在一个大气压强 的水平,不会因瓶内液面的下降而变化。由于通气管针头顶端所处水平面液体的压强基本保持不变,因而在它下面一定距离的点滴玻璃管上端口液体的压强也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对稳定滴点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1.2平衡中的力学现象 书桌上放着一个不倒翁,浑圆的身体,一张笑咪的脸,书读累了,你会去逗它一下,把它推倒了,可它马上又笑嘻嘻地站起来,好倔强的脾气。不倒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物理知识,就是物体怎样才能平衡。放在地上的凳子,摆在桌面上的台灯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物理学上就叫做平衡,但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同样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进入洗手间,你会发现洗手盆的排水管是弯曲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问题2:剪刀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们见过许多种类型的剪刀,如裁布用的剪刀,修理铁活用的剪刀等,它们的形状都各不相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问题3: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为什么手中常常要拿一根长杆 问题4:为什么油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我们常常用水来灭火,但是,油锅起火或是汽油桶着火时,用水来灭火却反而使火越烧越旺,并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这是什么原 因呢? 问题5:为什么氢气球升到高空后会破裂 问题6:为什么身上有水时会觉得冷 问题7:鸭子的羽毛为什么不粘水 鸭子可以在水面上游而鸡却不能,因为鸭子的羽毛不粘水,使它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鸭子的羽毛不粘水呢? 问题8:为什么火焰总是向上的 问题9:油层汤易烫人 一些汤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油层,一点热气都不冒,看起来好像已经冷了,若端起来就喝,很可能会烫着。为什么油层汤不冒热气, 却烫人呢? 问题10:从录音机里听自己的声音为何不像 平时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听自己在录音机里的声音,总觉得不太像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起来都觉得很像,为什么呢?

问题11:为什么开水落地声比冷水低沉 把水倒在地板上时,开水落地发出低沉的噗噗声,冷水落地发出清脆的劈啪声,为什么呢?问题1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当水快开时,水有一种逐渐增强的嘶嘶声,随后这声音变得较为粗暴,当水开时,水的声音变得较为柔和,你能解释这种现 象吗? 问题13:保鲜袋为什么有“粘性” 保鲜袋没有粘性,却能够紧紧的包贴在容器上,为什么? 问题14:锅盖对烧开水的作用 为了快点煮熟食物,往往要盖上锅盖,这有什么物理原理呢? 问题15:湿纸包裹冰保留久 把冰直接放在裸露的室温下,很容易融化。但用浸湿的纸将它包裹起来,就能保持较长的冰冻状态,为什么? 问题16:水管的喧闹 开启或关闭自来水的水龙头时,管子有时会发出哼哼声和隆隆声,这声音是从那里来的呢?问题17:透过门缝的噪声 房门大开,可以听到房外的喧闹声;关上房门,房外的喧闹声小得多了;把门留一条缝,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时喧闹声和房 门大开时是一样的,为什么呢? 问题18:钢笔为什么能自动出水 问题19:饮料中的融冰声 问题20:虹吸现象 2.农业上也可以利用虹吸现象给农田进行灌溉,然而并不是在 任何地方都可使用,你知道在黄河流域的哪段地方可以利用虹吸现 象进行农业灌溉吗?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50个) 1.人走路时的摩擦力 2.长跑比赛的终点计时员是以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 3.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粘水后的玻璃不易分开 5.热水冒白烟 6.彩虹 7.冬天窗户上出现一层"冰花" 8. B超 9.水沸腾现象 11.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12.超声波洗碗机 13.发光的灯泡 14.谚"霜前冷,雪后寒" 15.用高压锅煮饭快 16.向热汤碗里吹气降温 17.吹电风扇时会感到凉爽 18.游泳上岸后会感到冷 19.向手上哈气取暖 20.电视机上总是沾着一层灰 1)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上。(2)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3)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4)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5)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 (6)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9)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11)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12)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3)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 (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5)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16)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 (17)用吸管“喝”汽水:大气压的挤压 (18)将菜放在锅里炒能熟:热传导现象 (19)人和车能在地面行走: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20)人体肌肉运动:杠杆原理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水平转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盘上放着A 、B 两个物块,转盘中心O 处固定一力传感器,它们之间用细线连接.已知1kg A B m m ==两组线长均为 0.25m L =.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8m F N =.A 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5μ=,B 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μ=,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力,两物块和力传感器均视为质点,转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传感器的读数为零.当转 盘以不同的角速度勾速转动时,传感器上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F ,g 取2 10m/s .求: (1)当AB 间细线的拉力为零时,物块B 能随转盘做匀速转动的最大角速度; (2)随着转盘角速度增加,OA 间细线刚好产生张力时转盘的角速度; (3)试通过计算写出传感器读数F 随转盘角速度ω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乙的坐标系中作出2F ω-图象. 【答案】(1)12/rad s ω= (2)222/rad s ω= (3)22 52/m rad s ω= 【解析】 对于B ,由B 与转盘表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有: 2212B B m g m L μω=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12/rad s ω= (2)随着转盘角速度增加,OA 间细线中刚好产生张力时,设AB 间细线产生的张力为 T ,有: 212A A m g T m L μω-= 2222B B T m g m L μω+=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222/rad s ω= (3)①当2228/rad s ω≤时,0F = ②当2228/rad s ω≥,且AB 细线未拉断时,有: 21A A F m g T m L μω+-= 222B B T m g m L μω+= 8T N ≤ 所以:2 364 F ω= -;222228/18/rad s rad s ω≤≤ ③当218ω>时,细线AB 断了,此时A 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A 所需的向心力,则有: 21A A m g m w L μ≥ 所以:2222218/20/rad s rad s ω<≤时,0F = 当22220/rad s ω>时,有2 1A A F m g m L μω+= 8F N ≤ 所以:2 154 F ω= -;2222220/52/rad s rad s ω<≤ 若8m F F N ==时,角速度为:222 52/m rad s ω= 做出2F ω-的图象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是水平转盘的圆周运动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地确定研究对象,搞清向心力的来源,结合临界条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找的好辛苦啊)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

物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物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经渗入到人 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也同样存在于我们身边,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顾客买瓷器之前,会敲打商品,根据其声音来判断瓷器质量的好坏。因为有裂缝的碗、 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 ②人们发明了声呐,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 山或高大建筑物的距离。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 ③在医学方面,体外碎石机利用的就是超声波,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引起结石激烈震荡,使 之碎化。这主要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④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因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 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减速很小,所以能传播得很远,通过监测传来的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的信息。 二、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鞋底做 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 ②在各类机器之中加入润滑油,这是是为了减小齿轮之间的摩擦,从而来保证机器的良好 运行。 ③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了重力的方向 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 ④在地铁站中,乘客需站在黄线以外,这是因为当列车经过时,与人之间空气的流速大, 压强小,若隔得太近,则会被大气压强给“推”到列车上,从而有生命危险。 三、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 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②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从而提高了煮食 物的温度。 ③夏天天气炎热,容易中暑。可以涂抹酒精或清凉油等沸点较低的物体,通过汽化吸热使 皮肤表面温度降低,以此解暑。 ④超市卖海鲜等需要冷藏的物体时,通常会在其周围放置冰块,通过冰块液化吸热来保持 其温度。 四、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汽车驾驶室侧面的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像比实物小,增大驾驶员对车后的观察范围,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②当太阳光照射到防爆太阳膜时,它会反射一部分光,同时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最终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乘客面孔反射出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进入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行人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③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它是利用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灯泡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使灯泡射向后面的光线又被反射到汽车的前方,照亮前方路面。 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颇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插入这些身边的物理问题,不仅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身边,而且能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下面是我摘录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老师们共享。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 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6、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7、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10、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11、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如果向下猛一拽,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如果用力慢慢拉线,则上面的线断开,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且球的质量又很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这样,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力缓慢增大,可认为每瞬时力均达到平衡。下面的线中的张力就等于拉力,而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等于拉力加重球的重力。显然,在慢慢施加拉力的过程中,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首先超过其耐力,因而上面的线先断。 12、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13、洗衣机的甩干桶在正常高速旋转时,转动往往是很平稳的,但是当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将要停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洗衣机往往会较为剧烈的晃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因为洗衣机甩干桶在旋转时就会给机体一个周期性的策动力,高速旋转时,这个策动力频率远高于洗衣机机体的固有频率,所以机体振动轻微;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时,对机体的策动力频率也逐渐减小,当接近停止时,策动力频率便接近和等于机体的固有频率,这时机体发生“共振”,所以晃动特别剧烈。 14、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爆炸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爆炸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时的球形不变。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物理知识,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相信你的物理学习会变得五彩缤纷!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 9 ”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 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 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 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 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日常儿童教育收藏)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日常儿童教育收藏) 1. 电学方面 ①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2. 力学方面 ①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热学方面 (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①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⑥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高考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轨道PA 在A 点相切.BC 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sinα= 3 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 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答案】(15gR (223m gR (3355R g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 0,小球到达C 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tan F mg α=① 2220()F mg F =+② 设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F m R =③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03 4 F mg =④ 5gR v = (2)设小球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为1v ,作CD PA ⊥,交PA 于D 点,由几何关系得 sin DA R α=⑥

(1cos CD R α=+)⑦ 由动能定理有 220111 22 mg CD F DA mv mv -?-?=-⑧ 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 点的动量大小为 1232 m gR p mv == ⑨ (3)小球离开C 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 ⊥,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 2 12 v t gt CD ⊥+ =⑩ sin v v α⊥= 由⑤⑦⑩ 式和题给数据得 355R t g = 点睛 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常见经典模型,此题将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有机结合,经典创新. 2.已知某半径与地球相等的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 1 2 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在这个星球上用细线把小球悬挂在墙壁上的钉子O 上,小球绕悬点O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 ,绳长为L ,悬点距地面高度为H .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绳恰被拉断,小球着地时水平位移为S 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抛出的速度多大? (3)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答案】(1)01=4g g 星 (2)0 024 g s v H L = -201[1]42()s T mg H L L =+ -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一厨房力学1.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2.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3.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4.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热学1.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 2.相同火力,压力锅能够将水加热到一百摄氏度以上普通锅却不能,即,水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通常我们所说的水的沸点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3.用蜡烛不能加热水,用煤气却能够,即加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时方可加热。 4.冬季煮汤窗户会出现白色的雾气,即热空气遇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 5.煮汤时水持续变少油却留了下来,即油的沸点高于水。 6.微波炉加热鸡蛋蛋黄先熟,即微波使内部分子碰撞。电学1.电磁炉能够加热食物,动磁场产生电场。

2.电饭锅能够设定各种程序,即功率不同单位时间产生热量不同。 3.老式电磁炉多必须采用铝锅,即电磁的良导体。 4.煤气泄漏后不要点灯,防止开关闭合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5.不要用湿手拔插插销,水(纯水除外)是电的良导体。生活中的 1.晾衣服保持通风,加速蒸发。 2.吹肥皂泡五颜六色,光的折射。 3.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光的反射。 4.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 5.热的汤不能喝水却能喝,沸点不同。 6.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不同。 7.氢气球飞上天,浮力大于重力。 8.放二踢脚大地振动,声音靠波传播。 9.夏天管子出汗,液化。 10.电线采用铜芯,铜是仅次于银的电的良导体。11.电池不会电伤人,电压每节1.5v 远小于安全电压36v。12.针管能够刺入皮肤,木棒却很难,压强不同。 13.自行车换带,增大摩擦力。14.自行车车灯,摩擦生电。15.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

专题: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专题: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常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趣味物理知识问题解答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趣味物理知识问题解答 高压锅 1.应用的物理知识:液体表面压强越大,沸点 . 2.高压锅内水的沸点大于1 00℃ 3.高压锅内部最大压强如何计算:。 4.高压锅还在液化气灶上呲呲地冒气,小玲就急着把高压锅搬到桌子上,打开排气阀排气,在此过程中锅内压强 ,沸点 ,液体将沸腾 5.在高原与平原地区使用的高压锅应有何区别: 农用喷雾器 1.唧筒:气体压强与的关系: 2.利用把药水吸上来 3.手柄利用了 4.背带宽 5.手柄粗 6.手柄有槽纹 电水壶 1.原理: 2.能量转换: 3.外形利用了 4.三线插头的作用是 5.烧开水冒出的白烟是现象,冲开壶盖是转化为。 6.插头线外层编织物的作用是 7.家用电水壶的功率约为,电流约为 8.我们常用公式来设计或改变电热器的电功率。 9.电水壶改变水的内能的方式是 10.估测电水壶的功率:小明利用电能表和手表,小刚利用水吸收的热量,谁的方法合理,为什么?电动机 1.能量转换: 转换为和少量的 2.原理: 线圈在中转动的原理,转动的原因是对有 的作用,产生这种作用是由于 3.线圈的平衡位置是指与线圈平面的位置. 4.电动机的换向器改变的是线圈部的电流方向 5.含有电动机的常用家电有 ,你了解他们的额定功率吗? 6求电动机消耗电能的公式有 电动机线圈发热量用来求 7掌握一种能改变电动机转动方向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8.电动机启动时转子被卡住,会造成什么后果?为什么? 9.启动大型电动设备时,照明电灯的亮度会变,这是由于电路总电阻,干路电流变,干路输电线分压变,导致照明支路电压变,电流变的缘故。10.远距离输电会由于线路分压变,用户所得电压变。解决办法是压输电,当输电功率不变时,输电电流变,线路损耗功率变,用户所得功率变。 发电机 1.发电机的发明思路是生,利用的原理是,该原理是由发现的。 2.发电机工作时一般需要外界提供能,所以它是将转化为的设备。 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为:燃料的→→→。 白炽灯 1.原理是。 2.灯丝应选用的金属 3.普通白炽灯的额定电流约为 4.能量转化。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