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指南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指南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指南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指南

2013.7.8教学楼212( 1班) 上午8: 30 名词解释(5道*4分=20分) 简答题(4道*5分=20分)

问答举例(2道*10分=20分) 计算题 论述题

复习范围:

1.土地评价的概念: 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

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土地评价的实质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 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当前经营管理水平下的土地质量(如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社会经济因素 等)和土地用途

(包括各种土地利用方式)

考试时间: 题型分布: (2道*10分=20分) (1道*20分=20分

土地评价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只为了一定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

2.土地垦殖率和复种指数公式:

土地垦殖率=土地船100%

复种指数二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耕地面积

100%

3.建设用地率:建筑密度(建筑覆盖率);容积率

7缶〃宀宀缶〃展辛建筑基底总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覆盖率) 二一中丄“…— 100% 用地总面积 住宅小区容积率小于1.0的为非普通住宅,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容积率=用地总面积 100%

4.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论述题)

1)人均耕地少

2) 3)土地资源空间匹配失衡 4) 5)耕地后备资源太少 6) 7 )土地开发强度大 8) 9)城市土地存量潜力大 10)

5.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 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用当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潜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 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类利

6.农业生态区法(AEZ 法):农业生态区法是根据比例尺将土地划分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 和土

壤等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也相似,其土地的生 产潜力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高低。

7.土地被列为不适宜纲的原因一般有:

1 )所提出的用途在技术上不可行

2) 所提出的用途如果实施会产生破坏性后果

3) 预期投资获得的经济效益低,得不偿失

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 近

40年净减耕地2.5亿多亩 可开发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 盲目用地突出

村镇用地超标。

8?适宜性等级的初步划分:

原则:1)适宜性等级的高低与单元综合分值的大小相对应,分值越大,级别越高,反之亦然

2) 不同适宜性级别间综合分值具有明显差异 3) 任何一个综合分值只能对应一个土地适应性级别

4) 土地适宜性级别的界限一般不打破行政权属界线和现状地物

方法:数轴法;分支频率曲线法;总分等值线法

9.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类型有渐变和转换两种。 1) 渐变:指同一种土地覆被类型内部条件的变化 2) 转变:指一种覆被类型转变为另一种覆被类型

对森林进行砍伐(渐);对农田进行施肥(渐);退耕还林(转);变沼泽为草地(转)

10. 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环境资产的跨代配置基础上,

逐步提高土地生产

能力和承载力,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 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和 可预见的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追求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1. 关于土地的相关概念:

土地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 和净化速度,从

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 量下降的现象。可分为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和极度污染。

土地自净: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 理、化学及生物化

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地污染源:1) 2)

3) 4) 5)

12?土地生态系

统:

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特点:多种多样;有一定空间结构;营养结构是纽带。

13.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开放性、区域性、动态性。 14?土地生态足迹及其评价

计算方法: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 生产土地的总面积。

工业污染源(三废…)

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

生物污染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 生活污染源和商业污染源(污水、废弃物

)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

G

EF Nef N aa i N —

i P

式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类型;p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G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 i 为人均i 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

15?路线价法:四三二一(4-3-2-1Rule)法则,是将标准深度100英尺(30.48米)的普通临街地,与街道平行区分为四等份,即由临街面算起,第一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40%,第二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30%,第三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20%,第四个25英尺的价值为10%。

如果超过100英尺的第一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 9%,第二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 8%, 第三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 7%,第四个25英尺的价值为路线价的 6%。

公式:地价路线价深度百分率其他修正系数宗地面积 图示:

17?土地产权制度的含义:是国家对由土地的使用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规定,包括对各 种土地权利

运用和限制的法律规定以及被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

1) 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

3 )土地产权主体权利义务不明确 5)土地管理缺乏权威

6

19?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合理利用为核心,以最佳综合效益为目标,依据土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社会经济条件

和发展用地需求,对研究区内全部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合、保护,在时间 和空间上所做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

20?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性质和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指根据一定时期的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 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又称“活命田”

P B 12000 40% 30% 15 126000 P C 12000 40% 30% 20%

20 216000

P D 12000 40% 30% 20% 10%

25 300000

P E 12000 1 9%

30 327000

16?土地所有权: 排他性的专有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组成部分。

25 亜 f?

40% O 100莫尺

25莫

尺 25英尺 30% 20% 10%

9% 3% 7%

6%

P A 12000 40% 10 48000

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用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限制和

18?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方

)土地产权关系模糊

)土地管理人为分割、层次不清 )土地管理政出多门

规划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综合协调;双轨并行;区域完整性

22?地籍:是即在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23?土地征用的一般程序:

第一:申请选址。由用地单位持主管机关批准的建设项目及任务书等有关文件,向规划部门申请 用地并选址。 第二:用地单位在获得规划部门许可后,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所用土地,由土地管理部门出面进 行土地征用,并

核算有关补偿费。

第三: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用合同,签发土地使用证,并根据土地使用者获得 土地的方式(划

拨或出让)缴纳土地补偿费或出让金。

24?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 上实的形式,是

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5?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地租量。我国级差地租的归属情况和分配形式。 土壤肥力的差异是级差地租形成

的原因。土地位置

级差地租

的形成及地租量(一)

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地租量(二)

26级差地租(I 和n )

单位级差地租I 、 n 的形成及地租量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

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n。

27.我国级差地租的归属情况及分配形式

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条件下,级差地租I要应归土地所有者即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n由于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追加投资形成的,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即承包农户所得。级差地

租i、n的一部分应归国家所有。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还比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抓落实, 农民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障,则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对各种投入也不可能继续增加, 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我国级差地租的分配形式有价格、税收、收费、财政与信贷等。

级差地租的归属:在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

级差地租I主要鬼土地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极差n主要应由土

地经营者所有极差i、n的一部分应归国家所有

级差地租I应全部归国家

级差地租n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使用者,但国家也应得一部分价在土地国有制得条件下:

格、税收、收费、财政与信贷

级差地租的分配调节形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