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七讲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学案人教版.doc

第七讲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近年来,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一种回归题型一一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这类题目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够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为此,我们特别设置了本学案,列举部分示例,以期对考生解答此类题目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而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在所选诗歌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北他方而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一一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I题型一形象比较

1 ?阅读下而这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荆溪白仃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髙风晚, 山山黄叶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王维诗的第一句,描写了天寒水浅,淸澄莹澈的山溪变成蜿蜒穿行的涓涓细流,霸

岀粼粼白石?小溪显得特别淸注可爱。

B.王维诗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空明的特点,人行在山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

的山雾中,似乎感觉到细雨湿衣的凉意匚

C.王勃诗的第一句,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

衬托诗人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

D.王勃诗的第三句,“晚”字既写秋深也写诗人已是暮年,再加上句首的“况”字,

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跌宕起伏匚

解析:“诗人已是暮年”错误,“晚"表现了季节的晚和天色的晚°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答: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

诗意速通:

王维《山中》: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壺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 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王勃《山中》: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

I题型二语言比较

飯即时小练

2.阅读下而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与浩初上人住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C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徳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浩初上人: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徳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徳裕“望”的是帝京,思念都很深切。

B.李徳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C.《登崖州城作》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D.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解析:B项,

李徳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

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

(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

答:二割二.的意思是割!虬、…割毅吐像鋒別购型刃二搓将自亘的整肠劃断形象地掩绘一岀作盍的貶谪乙鴉塵思乡N愁上?绕::.的意思最甩绕亠坯绻…说直山将.?ftl?≡

≡ffl.ffiΛ..f≡?λS迭丛J?处险身?…象S???写出.1 寺人玖迨上的国境?…

诗意速通: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怎样才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3.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乙亥年十月,秦桧死后,宋髙宗召回一些受打击迫害的官员,诗人即在此列,π在大年三十行经渔梁村时写下了此诗。②柳眼桃腮:柳眼,初生的柳叶;桃腮,桃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颔联,用“爆竹”渲染节日的气氛,用“残灯”“永夜”刻画凄凉的环境,对比之下,表现了诗人旧愁之上又添新愁的悲凉情怀。

B.“云容山意商量雪”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绘雪意浓附垂垂欲下的景色,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寂苦。

C.从诗歌第六句描写的景色分析,诗人对这次回朝之行充满希望,因为残冬将尽,春天将临,诗人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D.整首诗以情出景,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在时地的跨度中,开拓了诗的意境,虽无大波澜,但用词鲜明,真切质朴。

解析:B项,“比喻的手法”错误,应该是拟人的手法。

(2)诗歌首联“年来似觉道途熟”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年来犹觉道途熟”。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我认为上年米似觉道途撚二更妙.。?…“.似觉二盒有丕确足乙邕?诗人多年來仕途龚披L 蜀笹匹涟…似壬觉得谨缠世燧,…但乂蜃列政迨匹运变纽抵测久…':似觉二二因進!???亘出工逹.β丕?敢心理??λ..∣?.很妊埋Jf应卫匂史的…“童更二二風.…:逖觉二.观没直这搓的表达效呆上一诗意速通:

近年来谙尽仕途光景,临近老境更觉得年去年来岁月匆匆。除夕的爆竹,惊醒了思乡的残梦,客居的愁绪,伴随着长夜昏灯。眼前是彤云笼罩着远山,雪意渐浓,心中却现出初生的柳叶,含苞的桃花,春意融融。想见家中的儿女,正圉着地炉,议论着父亲归家的行踪。

I题型三表达技巧比较

(2)第二首“一夜征人尽望乡”,含意是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写作重点是人物活动。

2.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诗歌表达艺术手法的不同。

(1)第一首表达的情感:思乡之情。表达方式:寓情于景。

(2)第二首表达的情感:思乡之情。表达方式:直接抒情。

答案

印证

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

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

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

情。(或:李诗叙事抒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

4?阅读下而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叭

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③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淸髙,“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罗诗第一联,深刻洞悉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而,颇具警世意味。

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C.罗诗对小人的钻营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冋情。

D.两首诗都较强烈地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且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有相同之处。

解析:C项,没有同情之意。

(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桓回2处二.①題M上匹诗型?1?抛匪…西首黄駁???盍,…通.过上钱二达二羽

志士不敢道, 储之成祸胎。

解释愁肠结, 能分睡眼开。

朱门虎狼性, 一半逐君回。

多蓄多藏岂足论, 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

几怪邓通难免饿,

解向仇家买得恩。

须知夷甫③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 尽入权门与幸门。

注:①梯媒:媒介。②邓通:蜀郡南安人, 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

象!.. M^Td√y.?.?ΓJSP?Mg5^.g?ffi.:..②壬迭上西诗.蛰田工对世,…娄j?以志土也小△甦狂对比,…徐一诗以邓迪用!夷甫??进狂对比:…③主题上两垃都WI.?Λ心虫的逆怒乙直,…田迥喩??M?ft?会现彖充潢工迥柬团!抠?In

丕回Z处二途谨田工典数,…置请没有Jffl .??..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不同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解答本题需熟记诗歌的齐种表现手法。因为都是咏物诗,所以抒情手法为托物言志。结合注释内容和诗句理解,可知两诗亦皆为讽喻,讽刺了11恶的社会现象。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此类诗歌常用手法。不同点:徐诗用

典,罗诗没有。

I题型四思想情感比较

鉉即时刁X 练

5?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题目。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注:①鲍照:南北朝诗人。②鎳踐:小步龙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岀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幽。

解析:“借代”错,“垂羽翼”是借喻,将自己的处境比作鸟儿垂翼不飞。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其一)》在表达的情感方而有何异同。

答:①担回点「西首黄都1?二産翟度上表?达工诗人内心的赶回丕壬园自我宽慰几②丕回 点r..M ?MM 于打:写.个人的去意價坯.,…先提升到工揑诉』丈世丕公逆的新高度「至垃还表现工 二种.对理想的丕懈?追求fi 1

.??M ?1?L. S≡WS.?5...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鉴赏题。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熟悉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这 是进行比较鉴赏的基础。同时,还需明确要就"情感方面”分析异同。先来思考相同点:由 鲍诗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和李诗中的“停杯 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可以看出两首诗都 在一左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再通过鲍诗中的“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可以看出鲍诗不仅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还提升丈夫生世会几时, 弃苣罢官去, 朝出与亲辞, 弄儿床前戏, 自古圣贤尽贫贱, 安能鏤踐‘垂羽翼?

还家自休息。

暮还在亲侧。

看妇机中织。

何况我辈孤且直!

到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而李白髙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见李诗表现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诗意速通: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岀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我这样淸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