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府批复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

武政办〔2008〕18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

《武汉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送审稿)、《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报审稿)》(2007)、《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武发〔2008〕17号)等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与《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保持一致,近期规划到2010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20年。同时与《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报审稿)》(2007)相衔接,远期展望到2040年。

至武汉北铁路编组站和黄龙墩水渠,西接府河,北至汉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南到后湖中线和马家湖湖岸,总面积94.1平方公里。

该范围主要涵盖了武汉天河机场、天河街、横店街,空间广阔,可开发用地较多,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空港工业等临空经济核心产业功能,成为带动整个临空经济区的增长极。

(二)临空经济聚集区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城市圈、襄樊、驻马店等省内外具有临空产业特征的部分功能区。

这些地区尽管与武汉天河机场距离较远,但其现状产业中有一部分极具临空经济特征,如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现代高科技农业,武汉东

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沌口地区的电子工业、汽车配套工业、出口加工业,中央商务区的商务、金融、会展业等;有的地区与武汉天河机场能够相互促进,如武汉新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孝感和前川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建设武汉临空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长13%,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枢纽机场之一的武汉天河机场客货运输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04年旅客吞吐量432.7万人、货邮吞吐量6.1万吨、飞机起降4.8万架次,分别比2003年增长30.9%、11.6%和16.7%;2007年旅客吞吐量835.6万人、货邮吞吐量8.96万吨、飞机起降9.35万架次,分别比2006年增长37.1%、21.5%和39.8%

(具体情况见下表1)。这三项指标在全国主要机场的排名,分别从2004年的第16、18和17位,提升至2007年的第12、17和12位(具体情况见下表2),发展速度在全国各大机场中位于前列,旅客吞吐量大大超过2003版武汉天河机场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表1:武汉天河机场运营以来客、货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统计表

机场之一。目前,武汉天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完成,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将动工兴建,在旅客吞吐量方面已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大型枢纽机场标准,即在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中的占比达到1%以上(2007年达到2.16%);但货邮吞吐量增长速度远低于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2004年低19.3个百分点、2007年低15.5个百分点),2007年之

前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是武汉航空运输枢纽功能需要着力提升的重要方面,而这必须依靠临空经济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当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800万人以后,临空经济将具备健康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加快启动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是在当前有利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武汉航空运输枢纽功

87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1%。预计到2010年,北京临空经济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成为推动首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连接国际国内的枢纽空港,服务东北亚、面向世界的“自由贸易港区”。

按照与航空运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看,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

(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海关、检疫检验等其他驻机场机构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航空物流服务产业(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技术精、价值高、鲜活和事急等特点的航空快件、黄金宝石、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花卉、贵重药品、精密机械和高档电子产品及零部件、以及救援性航空运输服务等)、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

(三)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

临空经济是机场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必然要经过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临空产业除为机场服务的航空服务业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航空枢纽指向性弱,航空港或者机

场的功能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比较弱。

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航空网络覆盖面扩大,机场综合型增强,临空经济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航空枢纽指向明显强化,机场功能与所在区域的融合性加强,临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

发展临空经济将成为黄陂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处于机场外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等功能区域,也布局有各类各层次的航空运输指向性产业,这类产业的规模壮大和结构优化,也会对各自所在区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黄陂区已将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作为黄陂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于2007年4月成立了临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协调机场建设及临空经济发展工作。截至2008年9月为止,黄陂区已接待50多家企业考察洽谈,成功引进深圳友和道通货运航空公司,启动了欧洲城、汉口北市场群、南益工业园等功能

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为主体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系统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将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中部航都、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市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

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立足中部、面向世界的原则。充分发挥临空经济的聚集辐射功能,积极调动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强化机场与铁路、公路以及长江水运码头有效衔接,由近及远,合理布局发展临空产业。各项功能布局、设施配套要尽可能满足服务城市圈、辐

重点,研究提出可行的发展模式、发展措施。推进产业管制和空间管制相结合,合理调整用地布局,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功能区域,提高产业准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机场建设相协调,同步推进、滚动实施。

4.发挥优势、跨越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武汉作为全国首个实施

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发展机遇,依托武汉天河机场的区位优势、临空经济区的后发优势和武汉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准入标准,鼓励发展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产业,限制发展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弱的产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型产业,促进武汉临空经济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

武汉临空经济区按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分期建设,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

1.近期发展目标(到2010年)

到2010年,武汉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4万吨、年客机起降12.8万架次,中枢质量、航线网络在

大型枢纽机场中名列前茅。

临空经济区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体,以航空物流业为先导的发展格局,同时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开始探索性发展。

——启动基础性规划的编制。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充分借鉴国

条左右。

——临空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区域产业准入标准提高,航空物流业优先发展并初具影响,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起步,区域内传统产业着手改造提升。到2010年,引进航空物流龙头企业1—3家。

——基础区域开发逐步推进。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得到有效控制,航空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土地整理和水、电、气、信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初步形成较强的项目承载能力。

2.中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

——临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规划建设的多层次、多组团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形态初步形成,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

——临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临空型高新

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共同构成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基于全球产业链的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趋于成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重显著上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为临空型企业的显著特征。

3.远期发展目标(到2040年)

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临空型现代农业等三大优势产业:

1.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1)航空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是武汉临空经济区的主体和核心产业,包括航空客运、货运及配套的飞机维修保养、商业商务等基地服务。

——旅客运输业。近期启动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善机场第二通道及机场内部服务设施,提升客运运输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武汉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航空发展引导资金的积极作

旅客、航空公司及其它驻机场机构(海关、检疫检验等)提供服务的行业。同时,以延伸航空产业链为目标,在机场内部区域配套发展飞机维修、航油供应、机场保障以及与之有关的航材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等。

(2)航空物流业

航空物流业以天河机场货运区和航空物流区为发展平台,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快件集散、分拨和递送业务为主导,聚集发展仓储、运输、加工等航空物流产业,成为武汉临空经济区近期启动发展的起步产业。

——大力发展航空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航空物流企

时装、特种服装(军装、工作服等)的生产和出口加工为代表的轻纺服装产品集群,以液晶显示器、精密仪器、生物化学医药产品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集群。

——航空物流保税功能。加快机场32万吨货运中心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空港物流保税加工区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集成国际

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逐步建设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促进国际采购、分销和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近期重点加强“一关三检”(海关、边检、检验、检疫)一站式“大通关”基地、口岸报关报检服务中心和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的建设,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作,鼓励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新型元器件和消费类电子企业在区内布局发展。实行政策共享、税收分成和产业延伸,鼓励和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周边地区等相关企业在区内设立新的生产基地。

——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围绕防治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

改造提升区域内现有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疫苗、检测诊断试剂、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农药等,形成特色,壮大规模。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激光材料、防水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

飞机附件制造企业到临空经济区聚集发展,以其为龙头,积极吸引国际、国内航空产品关联企业落户。

——汽车零部件、机电设备制造业。加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互动合作,鼓励发展汽车电子、汽车配件、精密成型加工设备、柔性制造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机械设备、电力电子技术设备和新型

防伪技术设备等重点产品,积极发展家电五金配件、高低压开关及输变电设备、印刷设备及纸品印务等产品,力争进入国内外大型企业产品供应链。

——纺织服装业。依托汉港工业园、武汉商贸新城和盘龙国际轻纺工业城,强化与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的产业互动合作,重点发展羽

财务公司、邮政储蓄和其他必要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担保、信用卡服务、外汇兑换等金融功能。

——商务会展业。建立临空经济区商务平台,大力发展航空指向型总部经济、会议及展览服务。积极发展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广告服务、中介服务、包装服务、保安服务、办公

服务等。

——旅游业。保护府河、盘龙湖等湿地资源,充分利用机场周边丰荷山、甲宝山、露甲山、汤仁海等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以盘龙殷商遗址等为主体的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推进长江乐园、盘龙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

——苗木花卉。依托武湖生态农业园、祁家湾玫瑰种植园等,重点建设时令鲜花、高档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

——特种水产。充分利用优质水域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小龙虾、鸭嘴鲟、胭脂鱼、螃蟹、鳝鱼等地方名特水产品养殖,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