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修辞手法之散文

第四讲  修辞手法之散文
第四讲  修辞手法之散文

第四讲修辞手法之散文

散文修辞的考查方式: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鉴赏这一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考例分析1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做诗的诗人。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请对该节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5分)

明确:

整体运用排比的修辞,语势连贯,大气磅礴。(2分)语句饱含感情,痛苦、绝望、愤怒、坚韧的屈原形象跃然纸上,酣畅淋漓地抒发出作者对屈原无限的崇敬和颂扬之情。(2分)局部词语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如“泪流满面”、“掩面痛哭”,以形写心;如“面向风雨”,既扣文题,又用双关,意蕴丰富,文韵隽永。(1分)

考例分析2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6分)

明确: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1分)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2分)为文意的转折做铺垫。(1分)

考例分析3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和含义。

赏析句①:

比喻手法: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

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叠词修辞:既描绘出了荷叶鲜活的美,又具有音韵的和谐美。

考例分析4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绝唱》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和含义。

赏析句 :

对比和排比的修辞,突出表现了荷花的自信和清高。

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

“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考例分析5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题目: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上文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来对“雨”进行描写第二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

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

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

答:1、运用比喻,描写雨声:“清脆的铃铛般”“像音乐”“像鞭炮”。

2、运用比拟,描写出“雨”的节奏变化: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渐渐停息。

作品通过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的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雨”的钟爱之情。

考例分析6

1、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反复。

反复使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层层铺开,逐步扩大.

考例分析7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话说知音》)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考例分析8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周涛《秋光里的黄金树》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

考例分析9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

之一的世纪,即使是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余秋雨《听听那冷雨》)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妙处。(4分)

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考例分析10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浙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

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采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姜硎敏《静夜听风》)

●请分别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分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

用。(4分)

(1)修辞手法角度

①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⑧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2)句式运用角度

运用整散错综的句式,使语言表达具有一种节奏感(或“韵律美”)。

考例分析11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

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余秋雨《阳关雪》)

第一段中“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有哪些?(6分)

幻灯片29

●①采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说明统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权,因而不可能为艺术家

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3分)

②与下文的“九洲画风黯然”,“阳关再也难享用温醇的诗句”,文人大多成了“谪官

逐臣”,“阳关坍弛了”等内容相照应。(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2点或2点以上给3分)

考例分析12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

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

●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

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8分)

●【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

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考例分析13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

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

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考例分析14

画线语句: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示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

幻灯片39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描绘了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拟人

描绘了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2)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答题技巧:回答这类题必须全面考虑,最好是能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方面去作答。

回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创设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

考例分析15

●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进行简要赏析。(5分)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

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答案示例:

●本段采用了联想、想象(1分)、拟人(1分)等手法描写麦子被磨碾的情景,抒发了作

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1分)。

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 (1分) 。

考例分析16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

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山珍《家园如梦》

●2、文章最后一段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答案示例:

●该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1分)从穿、用、吃几个角度叙写了家园给流浪者以

物质的生活保障;(1分)同时又上升到精神层面,明确家园是流浪者始终的归宿。(2分)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齐,情感浓烈,能充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2分)

考例分析17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

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

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

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考例分析18

⑤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

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17.请多角度赏析第⑤段的表达特色。(6分)

●参考答案:

●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各种走姿,表

现“我”从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到最后欲疯欲醉的变化过程,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②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善用短句,加快语言节奏,极力表现“我”稀奇古怪的走姿的

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诙谐幽默,表现了“我”驾雾行走时轻松雀跃的心情。

●④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每点2分,回答三点得满分)

(完整版)修辞手法练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 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 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 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24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28.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9.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1.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32.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3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34.桂子开花十里香。() 3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典型格式:甲像乙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只出现喻体。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 (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比拟的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有多种形式。如: 1.部分代整体: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 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 ..了。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特征代本体:一队红领巾 ...唱着山歌飘下来。

2015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2015年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常见修辞手法

课前摸底练习: 修改病句。(准确使用修改符号) 1. 星期天,我们小队到52路终点站保持公共秩序。 2.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3. 在公司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4. 今天下午可能要下雨,你出去不带伞,肯定会被淋湿的。 5. 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立刻安静下来了。 6. 李小龙努力克服自己的错误。 7. 小弟弟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 8. 这里蔬菜的品种真多,有黄瓜、冬瓜、西红柿、卷心菜、肉用鸡、土豆、茄子等等。 9. 参观“红岩魂”展览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0. 无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会妄自菲薄。 文学常识积累 描写春天的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4、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6、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7、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1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 1.比喻: 1、定义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带有修辞手法的好句

带有修辞手法的好句 比喻句 1.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2.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4.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6.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7.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8.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9.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0.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1.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2.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3.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4.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5.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7.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8.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9.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0.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2.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3.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24.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5.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26.书是智慧的钥匙。 3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39.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40.那个人骨瘦如柴 .

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7、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 、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 、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 、骆驼是沙漠之舟。 7 、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做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 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 、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 、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 、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7 、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 、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0 、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1 、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 王国。 22 、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23 、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24 、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25 、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你感觉不到吗? 26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27 、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28 、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29 、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30 、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31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 、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 、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 、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 、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1、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2、珠珠鸟很肥。 3、我的稿纸上有一个个方块字。 4、这些时装很特别。 5、丽丽的脸蛋红扑扑的。 6、子弹射过来。 7、洪水冲下来。 8、瀑布飞泻下来。 9、字强向终点冲去。 10、石头向敌人砸去。 11、千岛湖的水很清。 12、凛冽的寒风割得我脸上发疼。 13、母亲望着我。 把物当做人分: 1、小鸟在树枝上叫着。 2、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3、珍珠鸟落在稿纸上。 4、这些时装很特别。 5、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 6、太阳从山顶上升起来。 7、小溪里的流水在哗哗地响。 8、树叶落下来。 9、星星一闪一闪的。 10、小草长出来了。 11、安吉的水很清。 12、小鸟长得好肥。

修改病句: 1、《儿童文学》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2、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我们要发挥老一辈的光荣传统。 4、这篇作文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 5、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就会主动维护纪律。 6、迎新春的联欢会场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红旗。 7、我们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8、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可是几头聚在一起。 9、松鼠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而且不是肉食动物。 10、夏天的江南是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 11、同学们在宽阔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12、我把作文中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13、昨天傍晚下了整夜的雨。 14、这是一场精致的马戏。 15、王明不但在期终考试中获得满分,而且他一点儿也不骄傲。 16、母亲喋喋不体地照顾我。 17、开学了,我认了这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决心。 18、她多么温和、乖巧,简直是只山洋。 19、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王萌内心深处十分感动。 20、即使明天天气晴好,我们也举行校运动会。 21、我对《少年博览》、《格林童话》、《鲤鱼岛传奇》、《小学生学习报》等书籍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 22、等同学们差不多到齐了的时候,我们就出发。 23、指南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发现了。 24、我们班的同学是李明。 25、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6、李红和王明明告诉老师,下午她请假。 27、许勇在妈妈的培育下,主动向李华认了错。

(完整)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比喻的种类”所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 层峦叠嶂都成了 ..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 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 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5.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 ...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 个是西装 ..。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试题(三) 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 顶针、双关、互文。 1、比喻: 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 1 拟人 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2 比喻 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3 排比 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 夸张 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5 对偶

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 设问 含义: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7 反复 含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1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1

修辞手法练习题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3.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4.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2

3

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10.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块白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12.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4

英语中的修辞手法

18种重要修辞手法 一、语义修辞 1明喻(simile)俗称直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例如: 1.The snow was like a white blanket drawn over the field. 2.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认真观察以上各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特点,由(as)... as, like等引导,这些引导词被称作比喻词(acknowledging word),它们是辨别明喻的最显著的特征,明喻较为直白,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相似点较为明显,所以明喻是一种比较好判断的修辞手法。 2暗喻(metaphor)也称隐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或相关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例如: 1.His friend has become a thorn in his side.(他的朋友已变成眼中钉肉中刺。) 2.You are your mother’s glass.(你是你母亲的翻版。) 3.Hope is a good bre akfast, but it’s a bad supper. 由以上各例可知,暗喻没有引导词,这是明喻和暗喻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有为明喻,没有为暗喻。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 He has a heart like stone.很显然,前句是暗喻,后句是明喻。暗喻时,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的相似点较为含蓄,猛一看它们毫无关系,实际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谈到暗喻,有必要说说它的两种变体(variety):博喻(sustained metaphor)和延喻(extended metaphor),它们是英语比喻中的特殊类型。 (1)博喻连续使用多个喻体去比喻主体的方法就叫做博喻。比如: There again came out the second flash, with the spring of a serpent and the sho ut of a fiend, looked green as an emerald, and the reverberation was stunning.(爆发了第 二次闪电,她像蛇一样蜿蜒,如魔鬼般嘶叫,像翠玉般碧绿,轰隆隆震耳欲聋。) 这个例子中对闪电的比喻就用了三个喻体,spring of a serpent(动态),shout of a fiend(声音),green as an emerald(颜色),它们从不同角度绘声绘色地把闪电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见,多喻体的使用其优势是单一喻体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地表现主体。 (2)延喻据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解释,延喻即make an initial co mparison and then develop it, expanding the author’s idea(作出初次比较再扩展,以延伸作者的意图)。请看下例: A photographer is a cod, which produces a million eggs in order that one may reac h maturity. (摄影师像鳕鱼,产卵百万为的是长成一条。) 摄影师通常拍片成堆,难觅一成功之作,似鳕鱼产卵无数,长成者廖廖。故萧伯纳把摄影师先比作cod,再进一步用cod的习性比喻之,生动地道出了摄影师的艰辛。这里which后的从句就显示了延喻的功能。 与一般比喻相比延喻的使用更复杂。一般比喻只需抓住主、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延喻不仅要注意比喻本身,还要注意延伸部分是否与喻体保持了一致。也就是说,延伸部分应当是喻体的一部分,不能游离于其外。 延喻的构成分以下几种: ①由动词构成 The mist, like love, plays upon the heart of the hills.(薄雾,如心灵深处的爱,在山的深处飘荡。)

三年级修辞手法

三年级修辞手法 1三年级修辞手法 三年级修辞手法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 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7、xx冲破了xx,跳出了海面。() 18、xx开,十里飘香。() 19、他在xx什么?在xx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约300题)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集锦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4、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6、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7、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8、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9、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10、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1、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12、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13、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4、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15、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6、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 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17、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1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2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22、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3、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