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走进诗歌

课堂实录:走进诗歌
课堂实录:走进诗歌

课堂实录:走进诗歌

东方雪

走进诗歌(课堂实录)

(课前: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呈现“走进诗歌”的教学课题,自动播放以八首唐诗为主题的书法、山水画结合的画面。明确教学内容,渲染教学环境。)一、谈诗

师:我们现在就走进——

生(齐):诗歌。

师:首先想请各位说说,诗歌像什么?

(投影呈现:“诗歌像什么?”)

生1:诗歌像音乐。特别是古典诗词,就像一支支动听的古曲,旋律优美。

师:确实,古代的不少诗作都是可以来吟唱的,比如说乐府诗。那么新诗呢?

生1:好象直接作歌词不多了。不过诗歌也自己的节奏,这和音乐上的节奏还是一致的。

(教师板书:“音乐”。)

生2:诗歌像火山。我读过郭沫若的诗《地球,我的母亲》,充满热情。

师:激情,强烈的抒情。是不是?

(教师板书:“抒情”)

生3:有的诗歌好象不抒情的。

师:哦?举例说说。

生3:比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就像一幅画,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面,“独钓寒江雪”。

生4:错。那也是抒情。那老渔翁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独钓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但是还不屈不挠。

师:好。“诗言志”,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个人感情的。感情可以激越、豪放,也可以低回、幽怨。不过刚才黄华同学说的诗歌像画,倒告诉我们诗歌应该注意形象的塑造,这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教师板书:“形象”。)

生5:我觉得诗歌虽然有形象,但是有的诗还是读不懂。所以,我说诗歌像被乌云遮住的月亮。

师: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大家再说说看。

生6:有的诗人思想深刻,恐怕我们没有那种经历,所以不大理解他

的诗。

生7:诗一般都比较短,但是内容,不,是内涵丰富。

师:也就是说,语言很简约、概括。

生7:是的。跟小说比,它的语言是够吝啬的了。

(教师板书:“概括”)

师:大家说的很好。诗歌的特点也就是:内容的抒情性,材料的形象性,语言的概括性,节奏的音乐性。

生8:我还想说。诗歌像垃圾。

(满座皆惊)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8:现在,很多文学刊物上都没了诗歌。卖的好的杂志基本上都是小说、散文之类。我还听说,诗人的生活很穷,贫困潦倒。诗歌卖不出好价钱,不是像垃圾一样吗?

师:你说到这样的现实也一直让我内心沉重而且痛苦。在我的眼中,“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

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投影呈现:有关花、月、海水、火焰、鸟、脚印等图片)

但是,在功利文学的逼迫下,在世俗风气的排挤下,本应属于青年的诗歌开始呻吟,开始流泪。作为有高尚操守与抱负的我们,应该去热爱诗歌,拯救诗歌,因为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投影呈现:热情与火焰属于诗,青春与生命属于诗,歌声与呻吟同样属于诗:诗与人类、岁月以及光荣同在。)

生:(一齐鼓掌)。二、写诗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投影呈现: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是相通的,因为她们的内核都是情感。)

我一直在这样想,近乎执着一念的地步了。作为艺术大家庭中一名重要的成员——文学,她的各个样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之间当然也是相通的了。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次尝试。需要明确的任务是:能开发非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传达和创造。这话说的有点玄,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要你把一篇不是诗歌的文章改写成一首诗,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原作中的情感(感情

和感想)不能变味。知道了吗?

生(齐):知道。

师:好象我们大家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你们写之前,总希望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今天还要不要啊?

生(齐):要。

师: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写得不好,以前呢,没有外人,关上大门,都自己人,今天来了不少别的学校的老师,还有很多研究语文学习的专家,我还真有点怕别人取笑的。

生9:不要紧的,学习嘛。

师:好,那我就豁出去了。反正“贻笑大方”的一个积极启示就是可以请教大方之家的指点。前几天,我从网上找来一篇散文,题目叫《顺其自然》,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读,大家认真听,把握其情感内涵,然后你就可以对我改写的诗说三道四了。

师:请我们班级朗诵比较好的汪晓雨同学到讲台上朗读。

(投影呈现:《顺其自然》全文。音乐按钮:“高山流水”)

师(问汪晓雨):要不要配乐朗读?

汪晓雨:不要了。(开始朗读,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跟以前一样好。下面,我来读读我写的诗吧。题目是《禅意》。

(教师朗读。投影呈现:《禅意》全文。)禅意一定有座很高很高的山

才能接纳如此丰富的思想

纤尘不染,喧杂不闻

僧在山上,云在山上一定有间很破很破的庙

才能成为出家之后永远的家

茅檐不扫,青苔自生

风在院中,声在钟中一定有丛很绿很绿的草

才能标示出禅机的意义

随时随地,随性随喜

无即是有,实就是虚还有什么呢

还有什么

一朵淡蓝的雏菊

总有一天出现在我的梦里(读完,学生再次鼓掌。部分听课老师也鼓掌)

师:谢谢大家。你们觉得我写的怎么样,是不是符合要求?或者你们还有那些想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11:老师抓住了《顺其自然》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有你自己的感

悟。语言很美,节奏感强。

生12:写得真有禅意。特别是结尾,惹人遐想。

生13:“僧在山上,云在山上”这句不太好。应该改为“庙在山上,僧在云上”。

生14:“风在院中,声在钟中”,那个“钟中”读起来不顺。

生15:不同意改“僧在山上,云在山上”这句。老师想说的禅,就是让和尚立足于现实,这样的超越才是更现实也是更伟大的境界。“钟中”是要改的。改“钟里”吧。

生16:改“钟里”也不好,第一段末尾,老师特意用了两个“上”进行关联,第二段末尾用两个“中”呼应这种结构,结构上更严密一些了。

师:但读起来确实比较拗口啊。

生16:那改为“声在心中”吧。

(不少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生17:我想问老师,结尾两句并不是原来文章里的情感,反而好象是你本人的情感,表明你对禅意的态度,这样写是不是篡改了原作的感情呢?

师:问得好。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我们要求基于原作的情感,但

是决不只局限于这种凝固的情感,总是需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的。文章中一旦没有了“我”的影子,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

师:好了,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你们今天可以就课本中的任意一篇课文为原材料,把它改写成诗。给你们的写作时间是10分钟。现在开始。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三、评诗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一回诗人,现在你们要转换一个角色:做一回诗评家。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确定交流的中心负责人,就本组的诗歌进行讨论,选出优秀的作品。

(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负责人到实物投影仪边来,展示你们组的优秀作品,并精要的点评。

生18:我们组的许程媛写的《寒夜》,取材小说《祝福》。(朗读)寒夜破竹竿敲击着青石板

被新年的礼花淹没

路,已到尽头

倒下,期待还是幻灭罪恶的黑手

总在午夜出现

并且打扮成喜庆的模样雪花落尽

明天已经开始

这首诗抓住了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实质进行构思,结尾的对比,表达出了作者的对幸福的珍视的感情。生19:我们组的周达文写的《美丽的童话》很好,是根据《边城》来写的,不过是一首爱情诗哦。(读)美丽的童话青山孕育绿水播种

一段缠绵的心事

在月光和歌声里发芽

淳朴的人性动人的爱情

在湘西的河流旁

在封闭的社会里

越是纯洁越是美丽是童话也是现实

醉人的对歌

醉人的夜

青春的心啊

随着的河水的旋律

悄然跳动这首诗抓住了课文里景物特点,有了这样的细节,抒

情也格外自然。师:的确写得不错。刚才大家写诗的时候,我注意到还有一些格律诗写得不错。

(下课铃响)

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再一一让大家欣赏了,课后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整理,出一期小报。我想:通过这次练习,大家对诗歌想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投影呈现:“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最后,我建议大家鼓掌一次,一是为了我们班级诞生了一批新兴诗人,二是为了感谢听课老师莅临指导。

(学生鼓掌)

谢谢!下课。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研讨范例之后,能够准确勾画出所给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语句。 2.能够用短语概述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特点。 3.能够按照高考评分要求解答诗歌虚实结合类鉴赏题并形成规范的 书面答案。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书面答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8:40-8:45) 同学们好,就不必起立了,我们开始上课。(PPT1)今天我们这节课从这幅国画开始说起,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老舍先生生日时,应老舍的要求作一幅画,老舍先生定题《蛙声十里出山泉》。该如何构思呢?据说,齐白石先生苦思冥想三日,作出此画。这幅画画面上没有青蛙,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为什么?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青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好像听见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PPT2)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准确判断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总结虚实手法的特点,品鉴虚实手法运用的效果。(PPT3) 二、温故知新(8:45—8:52) 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四首诗词,诗词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PPT4)请大家阅读这几首诗,用横线“—”划出实写的诗句,用波浪线“﹏”划出虚写的诗句,并概括虚写和实写的内容。 (一)雨霖铃柳永(PPT5)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古典诗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教学对于陶冶性情、加强美育、继承传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考模式下的诗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在诗歌教学中,知识、技巧训练大于思想的领悟、价值的追求、审美的熏陶。这有待于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 在高考指挥棒效应明显的大环境下,设想如果不考诗歌,又有多少学生真正主动的搜集诗歌、背诵名句、感悟意境?因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1]当代高中生浸泡在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情境中,很多学生拒绝传统,崇尚个性,已经失去学习诗歌的动机。如果诗歌教学与现实脱节,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更加厌恶诗歌学习,这与诗歌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周易》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高中诗歌教学求新求变迫在眉睫。在新课程背景下,变的是思想、方法,不变的是道德感悟、审美追求。道德的崇高与审美的品位是学生对诗歌的自觉式追求。现从心理学视角,从动机、美感(艺术鉴赏)、能力三个维度,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高中诗歌教学改革,并作一定的反思。

一、背景分析 传统的诗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形成符号化认识。如谈到杜甫,就想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成“诗圣”,思想是“忧国忧民”。提到李白,就想到他被称为“诗仙”,将他与浪漫主义紧密联系,想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这已形成当下标准化、范式的诗歌教学模式,在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引导学生以知人论世为起点,多元化解读文本,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平衡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梦”属于想象的类型,教学中带领学生跟随李白的思维踏上多彩的追梦之旅,找到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衔接点,回归现实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王国维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体,鉴赏诗歌除了进入意境中外,还可以获得情感的愉悦、心灵的共鸣、审美的体验。而高中生鉴赏诗歌,有三大步骤:读懂诗歌、感悟意境、创新理解。其中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和基础,感悟意境是领悟与内化,创新理解是目的与结果。 以下是从心理学角度解决上述问题: 一、培养学习动机 “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2]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是课前问题的设置。“课前预习能培养

诗词鉴赏复习课课堂实录

诗词鉴赏复习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通过语言的品读,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重难点: 品读诗词,并学会归纳方法和技巧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请学生们写出描写春天的诗句。(提示可从春风、春雨、春花的角度) 生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师:那么对这几首诗应该怎样欣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我们今天的复习目标是: 通过语言的品读,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生:大声齐读复习目标。 二、复习过程 1、乐于记忆。 (1)教师:在浩如烟海的诗词宝库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拿起笔,默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在2分钟的时间内,看谁写的最多)(多媒体)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写记忆中的诗词,教师巡回查看。(3)教师:好了,大家写完手上的这句之后就停下来。我相信每个人因为性格爱好的不同,所欣赏的诗词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左手边四人一组,右手边三人一组互看互读对方所默写的诗句,取人之长。 (4)、学生交流互看互读小组内所默诗词 教师:好,我看到大家在读别人的诗句的时候特别高兴。当

你发现别人所默写的诗句有跟你的一样的时候,仿佛找到了知音(学生点头微笑)。我们还想找到更多的知音,所以每个同学从自己所默写的诗词中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5)学生开始选定自己要分享的诗句 (6)交流开始 生1:我喜欢的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生2:我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3:我喜欢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生4:我喜欢的是,忽如一夜我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大家都纷纷举手,很好,不要着急,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说。 生5:我喜欢的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zǎi)不动许多愁教师:载(zài)不动许多愁 生6我喜欢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师:非常有气魄! 生7我喜欢的是,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教师:优美至极。 生8:我喜欢的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 关注动词 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 关注特殊词(颜色词) 四、高考真题例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参考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五、答题指津 (一)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的含义,看是否使用了什么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鄂尔多斯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词题型及分值的改变,开学之初,我想古诗词鉴赏课如何上更有效,如何上在中考中能拿分?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的积累、感悟、运用,更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虽然古诗词鉴赏在中考中占4分,但也不能小视。 上周教研室领导借听课机会,组织初三教师召开中考备考会,米老师提出回头整理教材建议,我因而着手整理三年六册的课内古诗词课后习题(部编版教材课内外古诗词共有83首),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及感受。 一、回顾中考试题 (11)古诗赏析(4分)2019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所呈现的春景。(2分)(内容理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情感体会) 小结: 1、考题来源:这首古诗选自课外。 2、考点来源:考试说明(内容理解、手法欣赏、情感体会)。 3、题型来源:问题的设置与八年级上册的《野望》(思考探究1、《野

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写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问题设置大同小异。 二、研读课程标准 (二)阅读 9、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阐明、比较、推断等)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 例如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1、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2、《天净沙秋思》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例如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5、古诗文中某些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山重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运用到写作中。 三、解读中考说明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比较鉴赏专题》教学设计 单位:昌平区沙河中学 姓名:姚艳 学科:语文 2014年7月2日

课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诗歌鉴赏复习,我对诗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一、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的心理影响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以往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因此学生变成了做题目的机器,师生都忽略了彼此情感态度的教育,而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是非常需要投入情感的。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是教师为主体,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只会动笔不会动脑。如,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各种诗歌表现手法及鉴赏手法进行罗列,然后给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题海战术。生搬硬套,学生不求甚解,只需要知道答案,求得高分,而忽视了情感体验的过程,没有将自己放入到作者的创作情境中,所以写出来的答案千篇一律,漏洞百出,缺乏思考性,鉴赏能力自然不会提高。 2、乏味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鉴赏诗歌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来讲解,学生便无法体会当中的情感。那么对于李白其人以及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 3、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剖析开来的诗歌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且还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所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如今中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更谈不上情感的体验,所以要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改变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教学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在目的的指导下,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所以,以应付考试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只会让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和做题的机器。如今,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得以明确,为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教师便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改变了教学心态,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 2、改进教学过程,生动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过程,为的是使整个课堂教学能有个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热情的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极易学习和愿意学习的氛围。而改变教学过程,可以以教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为基础,将诗歌讲解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柳永《雨霖霖》时,教师可以深情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引入离别的感伤氛围中,再用伤感的思想情感作为基调,利用带感情的朗读进行情感渲染,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都在诗人的思想情感下进行,让学生能在深刻体会的基础上,把握住整首诗所要表达出的各种内容。这是种极易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不用刻意学习便能体会诗歌情感,从而加强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探究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能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形象的动画与诗歌联系起来,再加之与诗的内容极其贴近的音乐,那么学生的对整首诗的鉴赏能力在这些工具的辅助下,便能得到了相应地提升。 3、颠覆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

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例赏鉴 摘要:本课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发展,从“梦前”“梦中”“梦后”等角度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李白“诗仙”美誉的内涵。以“诗仙”之美誉为切入点,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境界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所写的阅读疑问或感受,以诵读、批注、属对等传统教学方式解读文本,践行课改理念,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学情生成“诗仙”批注读写结合 [教学设想] 异地上课,必须了解当地的学情。讲授本课时,当地学生即将学习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这本选修教材从“‘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到“‘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十二个专题缤纷呈现,其中“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中收有我要讲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北京新课改实施多年来,“专题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着眼学生发展,把选修课上出一些专题味道来?北京市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刘宇新老师在《专题教学:改变从教师开始》一书中提出要“以教材为基础、整合相关学习材料的专题教学”。这成为我开展 教学设计的初衷: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引导学生初步品味“诗仙”的内涵。 几轮备课,无论如何调整教学设计思路,我都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通过请学生写批注、提出疑惑等多种方式,不断思考并分析学生理解或思维的“坎”究竟在哪里,进而想办法帮助学生迈过这道坎。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阅读的 理解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些词语的理解。如“信难求”中的“信”字、“摧眉折腰”中的“摧”字等,到底如何理解,很多学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诗人“梦境”的理解。有些学生通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语句读出了愉悦、欢欣;有些学生通过“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等语句读出了阴森、恐怖……学生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又各有依据。诗人的梦境到底该如何理解?我能否在这个思维矛盾点上设计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 3.诗人情感的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歌末尾的这句话往往被看作诗眼。学生们大多能从中读出诗人的傲骨仙风,独立不羁。这样的理解确实正确,但李白的情感就如此片面单一吗?是不是还有更复杂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思考?这句话能否成为探究“诗仙”这一美誉内涵的一个依托?是否可以成为体会诗人情感的一个突破口? 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备课时我从“梦前”“梦中”“梦后”这三个层次进行了设计,如“梦前”分析诗人的夸张手法,“梦中”讨论诗人的梦境,“梦后”多角度思考诗人的复杂情感等。回顾一轮轮的设计思路调整,表面在调整结构,实则在调整思维,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学生会的不讲,能自己解决的放手,较难解决的点拨,努力通过补充材料、比较阅读、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学生迈过一道道思维的“坎”!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大屏幕上播放沙画视频《梦游天姥吟留别》。沙画设计及诵读都是执教者本人。)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提到盛唐诗人李白,你会想到他的哪些诗句呢? 众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同学们,李白的很多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李白有一个美誉,同学们也一定并不陌生。这个美誉是——— 生(齐):诗仙。 (教师使用毛笔以行草字体在黑板上竖排写下两个字:诗仙。) 师:“诗仙”的美誉流传千年!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那么,“诗仙”之名,看似毋庸置疑,到底有何内涵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李白的传世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起来品品诗,品品人,品品“诗仙”的内涵! (教师分三列竖排写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品诗品人) 师:同学们,看诗歌题目,谁来解释一下呢?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鉴赏之炼字__课堂实录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堂实录简案】 开场白:【1分钟内完成】诗圣杜甫有句名言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家知道这句话是在讲什么吗?——炼字。对。出色的诗人,都讲究炼字。唐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既然,锤词炼字这么艰辛,那么诗人为何还要苦苦推敲呢? 对了,有时关键处一个字的好坏,决定着诗歌成就的高低。寻常一字,尽显风流啊。 一、规范答题步骤【连开场白,控制在8分钟以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还原古人的风流,体会古人的得意。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前预习”中的四句名句,在句中找出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字词。 ……(此处请3位同学来说,每位两句,第三位补充) 同学们,观察下这些字词在词性上都有怎样的特点呀? 对了,它们都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量词。古人,常在这些字词上下足功夫,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都是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用得好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特征;副词呢,是虚词,虽然没有实在意义,但却能突出所表现对象的在程度、范围上的特点。 大家一下子就找到用得最好的字,说明同学们都很有审美的眼光。那么,下面,我们从刚才四句诗句中挑几个你最有感觉的字,来欣赏下,看看你是否是诗人的知音? ……(此处请2位同学) 不错,同学们,语感挺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答题的两位同学都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述了他对这个字的表现力的赏析。请大家归纳一下。 得出:内容、情感、手法、特殊效果

二、提示体会表现力的方法:还原、比较【20分钟】 嗯,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努力,我们找到了分析炼字题的一般答题角度。那么,下面我们 活学活用,来鉴赏下面两首诗歌。 (一)《木兰花》 首先,请大家缓慢自读《木兰花》三遍,进入诗歌的情境,还原当时真实的场景,看看在这首诗人在做什么,看到了什么,心中有哪些感触?城东春日,泛舟湖面,微波清漾,远望绿杨如烟,近观红杏似火。知己对酒,美人轻笑,诗人纵情欢娱,从早春微寒的清晨到夕阳斜照的向晚。爱春、惜春、游春之情渐次体现,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请2位同学来说说“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感情?”第二位补充:爱春-惜春-纵情欢娱时光) 好,在我们还原当时场景,立足文本把握诗人情感之后,现在再来鉴赏下“红杏枝头春 意闹”中,“闹”字的表现力。注意答题规范,角度全面。 (请2位同学上黑板,写答案。肯定其闪光点。拟人、化静为动、杏花怒放、生机盎 然、爱春。)——抛出问题:同学们刚才的答案很规范,那么是否刚才的两位同学就已经把 闹字的丰富的表现力赏析尽了呢? (1)“闹”除了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还有哪些表现力呢? 好,大家可能一时打不开思路?没关系,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提供两个打开思路的方法: 还原法、比较法。 首先,我们先还原诗人宋祁当时所见的真实场景,远处绿杨如烟,近旁“红杏艳丽”, 这是怎样的红杏呢?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吗?(不是),是“花团锦簇”。 接下来,我们引进相近字进行比较:“艳”?(能同样写出色泽,却写不出繁华簇拥之 感)“斗”?(能同样写出绽放之烈“如百花斗艳”,却少了一层声觉联想,少了喧闹的蜂蝶, 也就少了整个春天的盎然生气。)——【此环节较难:可先分组讨论,A组比较“艳”;B 组比较“斗”——控制在3分钟】 总结:闹字:色泽之艳、花簇之多、绽放之烈、蜂蝶之闹、春意之勃。 效果:拟人、联想、通感……形象生动【到此,控制在10分钟之内】

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学案: 解读古典诗歌的钥匙【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寻找准确理解诗歌的突破口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寻找解读古典诗歌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讨论下面五首诗,争取找到解读每一首诗的钥匙。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狱咏蝉 骆宾王(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经五丈原① 温庭筠(唐)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兵伐魏,病逝于此。 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 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后劝后主降魏。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后,总结解读古典诗歌的钥匙: 三、即时演练 早兴 白居易(唐)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提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画堂春 秦观(北宋)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提问:(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方法和过程: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能鉴赏也能欣赏诗歌表达技巧,能训练有素地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方法点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二、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3、考向三——表现手法 (2014高考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课堂展示,小组自行测评,互改,总结。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此种表现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考向四——艺术构思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库尔勒市第二中学蒋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意象,了解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 2.积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重点); 2.把握意象的组合方式,基本感受意象组合营造的诗歌意境(难点); 3.培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美。 学习方式: 交流讨论,交互合作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诗歌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诗经楚辞汉府,唐诗宋词元曲,共同构成了一条灿烂的艺术银河,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仅只是一部文学史,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史,心灵史,精神史。中国文人诗客在山川风物下挥洒情思,在花鸟鱼虫后抒发情致,读懂这些意象,才能读懂我们的诗史。 二、认识意象 1.感受意象。配乐诵读《山居秋暝》,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境,由“诗中有画”的诗境引出诗歌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要

尊重学生的思维的层递性,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文化感知出发) 2.提出意象的概念。提问,引导学生从“意”和“象”两个方面来分析概念。(展示幻灯片)意象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物象+情意=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3.意象的重要性。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诗歌鉴赏也必须抓住意象,从意象出发。 三、归纳意象 要欣赏中国古典诗词,首先要积累一些古诗常用意象,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有着强烈的概括性,一种意象的形成,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诗歌意象具有文化传承性的特点。 现在请同学把你归纳的意象说一下。用幻灯出示学生可能归纳的意象:(学生分组进行归纳和分析,选取两到三组意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剖析分析意象的思维过程,归纳出意象分析的方法)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柳——离情的象征 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词鉴赏课教案

诗词鉴赏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介绍古诗词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把握格律诗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二)基础知识 1、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苏辛”曲《天净沙秋思》(小令) 叙事诗《石壕吏》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诗《长歌行》《论诗》 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滁洲西涧》 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 怀古咏史诗《赤壁》 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即事感怀诗《泊秦淮》 赠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①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课堂实录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题得答题思路。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前段时间我们复习了各种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题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首都会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且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题得答题思路。 二、整理诗歌人物形象的类型 师:大家回顾一些我们学过的各种题材的诗歌,看看诗歌中都出现了哪些类型的人物形象?请把你想到的人物类型写到微卡上。(学生独立思考,写微卡) 师:现在6人组交互,再扩张,组内汇总到中卡上。(学生组内活动) 师:各组张贴中卡、组间浏览。(学生组间活动) 师:同学们整理出了很多种类型,不过我们可以大致分为这样两大类:一类是诗人自身;一类是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比如游子、隐者、闺妇等。 师:老师也做了一下梳理,大家一起齐读一下:古代诗歌常见的8类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