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检泵工序及要求

抽油泵检泵工序及要求
抽油泵检泵工序及要求

检泵工序及要求

1、施工准备

(1)编写施工设计,其内容和格式应符合SY/T 5873.1—93《有杆泵抽油作业工艺作法常规抽油》的规定。

(2)按施工设计要求准备质量合格的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及下井工具。

(3)立井架、穿大绳、校井架、拆卸井口、吊转驴头等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操作。根据井场情况,合理摆放设备。

2、热洗

(1)根据油井结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洗井,洗井时要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污染。

(2)新井下泵井施工要求正洗井,检泵井施工要求反洗井。

(3)洗井用水量不低于井筒容量的2倍,水质清洁,水温不低于60℃。

3、压井

(1)需要压井作业的施工的井,要尽量使用无固相或低固相的优质压井液,以减小压井液对地层的污染。

(2)根据油井地层压力值和油井深度计算压井液相对的密度,附加系数为10%~15%。压井液量为井容量的1.5~2倍。

(3)检泵井采用反循环压井,热洗后直接替入压井液,要求大排量、中途不停泵,待出口返压井液后要进行充分循环。

(4)压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井口泵压,不致引起井漏、井喷。

4、起抽油杆柱

(1)装有脱节器及开泄器的井,起第一根抽油杆时要缓慢上提,以保证脱节器顺利脱开;以保证顺利打开泄油器,遇阻时,不要盲目硬拨。

(2)防止造成抽油杆变形和造成井下落物。

(3)平稳操作起完抽油杆及活塞。抽油杆桥要求使用4根油管搭成,每根油管至少使用4个桥座架起,起出的抽油杆在杆桥上每10根一组排放整齐,抽油杆悬空端长度不得大于1.0m,抽油杆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0.5m。

5 、起管柱

(1)试提油管头,待大勾载荷正常方可进行起管柱作业。如果井下管柱被卡,最大上提载荷不能超过井架及游动系统的安全载荷。

(2)井下管柱装有油管锚时,按照油管锚的使用要求使锚爪脱离套管;井下管柱装有封隔器时,解封封隔器;丢手管柱装有活门时,如果上提管柱一次活门不严,应活动几次以关闭活门。

(3)平稳操作,起管柱做到不碰、不刮、不掉。

(4)油管桥至少使用3根油管搭成,每根油管至少使用5个桥座架起,起出的油管在桥管上每10根一组排放整齐,接箍朝向井口,油管悬空端长度不得大于1.5m,油管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0.3m。

(5)起完泵管柱,检查原井管柱完好情况,做好记录。

6、刮蜡

(1)刮蜡器直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mm。

(2)刮蜡深度应超过油井结蜡点深度和设计下泵深度。

(3)刮蜡后要替入井筒容积2倍的热水,循环出井筒的死油和蜡,水温不得低于60℃。

7、通井

(1)新井下泵施工前必须通井。(2)通井规外径比套管内径小6~8mm,长度不小于0.5m。

8、探砂面、冲砂

9、配管柱

(1)用蒸汽清洗油管、抽油杆,确保下井油管、抽油杆及工具清洁。

(2)螺纹损坏、杆体弯曲、接头或杆体磨损严重,或有其他变形的抽油杆不许下井;螺纹损坏、杆体弯曲、接头或杆体磨损严重,或有其他的变形的油管不许下井。

(3)油管和抽油杆要丈量3次,做好记录,误差小于0.02%为合格。

(4)组装下井工具做到设计、合格证、实物三对口,复核无差错后方可下井。三对口,复核无差错后方可下井。

10、下管柱

(1)下井油管螺纹必须清洗干净后涂密封脂。

(2)下油管时应平稳加压,做到“不飞”、“不顶”、不压弯油管,井口要有防掉、防喷措施,顺利下完管柱。

(3)使用液压油管钳上扣时严禁油管偏扣,防止上紧矩过大,要注意保护油管螺纹。

(4)对有油管锚、封隔器的井,按照操作规程锚定油管,座封封隔器。

(5)坐上井口,装齐配件,摆正方向、均匀上紧各部位连接螺丝,确保不渗漏。

11、下抽油杆柱

(1)抽油杆螺纹及接触端面必须清洗干净。

(2)抽油杆上紧矩应符合技术规定。

(3)平稳缓慢下放,使活塞顺利进入泵筒。装有脱节器的井,对接好脱节器,对接后提抽油杆不能超高,防止脱节器脱开。装有井下开关的井,按照使用要求打开井下开关。

(4)活塞坐进泵筒后,光杆伸入顶丝法兰以下长度不小于防冲距与最大冲程长度之和,光杆在防喷盒平面以上长度应在1.2~1.5m之间。

12.试抽交井

(1)对好防冲距。

(2)试抽憋压达到3MPa以上,稳压15min,压降小于0.3MPa为合格。

13.编写施工总结

14.安全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要有安全检查员和质量检查员,每道工序只有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冬季施工时防止冻管线,禁止用明火解冻。

(3)施工井场禁止使用明火。

(4)施工井场必须按规定数量配备消防设施,做到会保养、会检查、会使用。

(5)严禁使用裸线作施工井场照明用线。不准带电移灯,电源闸刀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6)搬迁井下作业设备时要合理吊装,不挤压、不撞击,盛液容器必须放空排净。

(7)用专用送泵车运送抽油泵,应放平卡牢,平稳行驶。

(8)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要栓在可靠的位置上。

(9)校井架倒花篮螺丝必须先卡好备用绳套,不许用作业机拉井架,不许用游动滑车背井架。

(10)试提油管头时要检查顶丝和井口控制器,有专人看拉力表并担任试提指挥,并有专人看守前后地锚。

(11)井架基础附近不挖坑积水,防止井架基础下沉。

(12)施工用高压管线试压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2018抽油泵泵效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战永平 同组者: 抽油泵泵效实验2018 1. 实验目的(每空1分,共20) (1) 抽油装置是指由、、所组成的抽油系统。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等四大部分组成。抽油泵主要由、、、组成。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抽油泵可分为和。 (2) 游梁式抽油机是以和连线做固定杆,以、、为活动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 (3) 泵效是指油井生产过程中,与的比值。 2. 实验内容(每题4分,共20分) (1) 光杆冲程: (2) 气锁: (3) 沉没度: (4) 动液面: (5) 冲程损失: 3. 实验过程(每空1分,共10分) 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活塞上的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此时,泵内(柱塞下面的)压力降低,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上冲程是、的过程。造成泵吸入的条件是泵内压力(吸入压力)低于。 下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由于光杆进入井筒,在井口挤出相当于的

液体。下冲程是泵向油管内排液的过程。造成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是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 4. 数据处理(写出算例)(30分) (1) 理论排量计算(公式编辑器编写) (2) 实际排量计算(公式编辑器编写,只写一个计算示例即可) (3) 泵效计算:(公式编辑器编写,只写一个计算示例即可) (4) 泵效计算结果(填上气量) (5) 以气量为横坐标,泵效为纵坐标做出泵效与气量的关系图 (6) 泵效与气量的关系曲线,以及实验时观察到现象,分析曲线。 5. 问题(20分) (1) 气体对泵筒充满程度影响的实验现象描述(5分) (2) 气锚的分气原理。(5分)

抽油泵泵效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10.26 成绩: 班级: 石工11-14学号: 11034128 姓名:朱光辉 教师: 战永平 同组者:王天宇 孙艺 孙贝贝 赵艳武 万欣成 胡雄军 游家庆 杨琛 张紫峣 抽油泵泵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工程(机杆泵的四连杆机构); (2)掌握抽油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3)观察泵效的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 (4)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二、 实验原理 抽油泵的效率是分析抽油机井工作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气液混合物流过抽油泵的能量方程式和机械能守恒原理可以分析泵效。 泵的实际排量要小于理论排量,两者的比值称作容积泵效率,油田称泵效,也称泵的排量系数,即: T V Q Q = η 式中:Q -----泵的实际排液量; T Q -----泵的理论排液量; V η-----泵效; Sn D Q T 4 2 π= 式中:D----泵径; S-----冲程; n-----冲次; 影响泵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油杆、油管的弹性变形,液体漏失及泵筒液体的充满程度和液体在地层与地面体积的差异等。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井中,由于排量系数只表示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占抽油泵理论排量的份额,它并不能从能量角度准确的表示抽油泵的效率。 当有气体进入泵中时,泵效由于气体的影响而降低,增加气锚装置可将部分气体分离到环空,使泵效提高,通过测定有气锚和无气锚时的排量就可计算出气

锚的分气效果(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未通气时泵效 通气后泵效 未通气时泵效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实验用供液瓶代替地层供液,用小型抽油机带动活塞产液,由空压机供气,在油管口用量筒和秒表计量实际排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实验设备 小型抽油机、深井泵模型、空压机、阀组、空气定值器、浮子流量计、供液瓶、秒表等; 2.实验介质 空气、水; 四、 实验步骤 1. 记录实验深井泵的泵径; 2. 移动支架使泵筒中心线与驴头对准,检查对应泵筒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是 否通畅; 3. 用手转动皮带轮带动驴头上下运动,记录柱塞冲程; 4. 接通抽油机电源,测量冲次; 5. 用量筒和秒表在油管口记录实际排液量,重复三次; 6. 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井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位0.4 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 7. 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井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位0.8 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 8. 打开空压机电源,调节空气定值器旋钮,井进入泵筒中的气量定位1.6 方/小时,待产液稳定后,记录三次井筒的排量; 9. 关闭抽油机和空压机电源,轻抬支架更换泵筒,更换对应的进液管和进 气管; 10. 重复5-9步; 11. 清扫地面,实验结束; 五、 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

井下作业之检泵施工作业

井下作业之检泵施工作业 抽油泵采油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采油方法,而抽油泵又是主要的井下设备。因此,它的结构能否适应油井的自身情况,对油井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发生断、脱、卡、磨等故障,而且经常需要加深或提高泵挂深度、改变泵径等工作。现场常把排除上述故障和调整抽油泵工作参数的工作统称为检泵。它是保持抽油泵性能良好、维护抽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且经常性的工作。 一、检泵的原因: 抽油井检泵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抽油井的条件摸索出来的检泵周期检泵;另一方面是突然发生的抽油井事故所致。 ⒈油井结蜡造成活塞卡、阀卡、使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或将油管堵死。 ⒉砂卡、砂堵检泵。 ⒊抽油杆的脱扣造成检泵。 ⒋抽油杆的断裂造成检泵。 ⒌泵的磨损漏矢量不断增大,造成产液量下降,泵效降低。 ⒍由于产出量粘稠,使抽油杆在下冲程中发生绕度变形,抽油杆接筛或杆体与油管壁产生摩擦,长期作用将油管磨坏或将接筛、杆体磨断。 ⒎油井的动液面发生变化。 ⒏根据油田开发方案的要求,需改变工作制度。 ⒐其他原因:如油管脱扣、泵筒脱扣、衬套乱、大泵脱接器断脱等造成的检泵施工等。 总之,造成检泵的原因很多,有时是某项原因造成,有时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同时作用而造成检泵。

二、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要求: ⒈搬迁、安装:将性能良好的修井设备搬迁安装就位,进行安全检查,开工验收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1) 立放井架按SY/T5791-1993《液压修井机立放井架作业规程》执行。 2) 设备的搬迁安装执行石油行业的相关规定。 ⒉热洗: 1)根据油井结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洗井,洗井时要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污染。 2)新井下泵井施工要求正洗井,检泵井施工要求反洗井。 3)洗井用水量不低于井筒容量的2倍,水质清洁,水温不低于60℃。 ⒊压井:根据地层静压选择合适密度的压井液进行反压井,排量不低于500L/min,压井后开井口,不漏不外溢为合格。 1)需要压井作业的施工的井,要尽量使用无固相或低固相的优质压井液,以减小压井液对地层的污染。 2)根据油井地层压力值和油井深度计算压井液相对的密度,附加系数为10%-15%。压井液量为井容量的1.5-2倍。 3)检泵井采用反循环压井,热洗后直接替入压井液,要求大排量、中途不停泵,待出口返压井液后要进行充分循环。 4) 压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井口泵压,不致引起井漏、井喷。 ⒋起原井抽油杆:起出原井抽油杆及活塞,检查有弯曲、变形、丝扣损伤的不合格杆,不得下井,立即更换。 1)装有脱节器及开泄器的井,起第一根抽油杆时要缓慢上提,以保证脱节器顺利脱开;以保证顺利打开泄油器,遇阻时,不要盲目硬拨。

回压升高对抽油泵泵效的影响规律及品牌特点

回压升高对抽油泵泵效的影响规律及品牌特点 能源环境回压升高对抽油泵泵效的影响规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六油矿徐卫庆用和地面管线工艺流程的简化设计(环、树流程的用)。采出井回油压力因原油粘度增加、管径变细等厍因不断升高,很多采出并的平均回油压力由原来的0.3MPa左右升至了(UMpa-0.9MPa.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回油压力对油并产液量4成了很大影响,回压升高后单井产液明显下降。而已往的泵效理论计算公式从来没有考虑回压这一因素。为了从理论上找出回压与录效损失的计算关系,我们通过分析泵效损失的各个方面,得出了回压高与果效损失的理论计算关系。 通过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抽油泵主要泵效损失因有以下三点:1、冲程损失。2、漏失损失。3、充满系数。抽油泵的漏失t主要有:活寒和泵之间的间隙漏失、游动凡尔漏失、固定凡尔漏失三部分组成,凡尔的漏失t主要和凡尔的T.作状态和原油物性相关,因而回压对凡尔漏失tT以不做考虑。 抽油泵间隙火t的计算公式:=(1)q-抽油泵间隙漏失M,cm3/s v-物体的运动粘度,cm3/sI-活塞长度,m g-策力加速度,cm/s2e-径向间隙,cmVP-活塞运动速度,cm/s在il算公,只有参数A//和回压相关,回压梢加相当丁增加了活塞h端液体压力,将井内液体密度近似看为lxl(Tkg/m3,回压每增加lMPa,相当千增加液柱100m.即参数AH增加100米。所以回压增加会显增加抽油泵的间隙漏失ft.设kh 为回压,争位MPa,间隙漏失t随回压的变关系可表示为:因压增高,而增加的间隙漏失泵效损失为:通过该公式,就可以定量的计算出回压与泵N隙漏失量的关系。 但由于间隙漏失81和活寒与泵简间隙有关,因而会随时间因间隙增人而增大。 2、允满系数,允满系数主要和并底供液能力相关。供液能力和回压无关,因而回压对允满系数无影响。 3、回压对冲程损失的影响,冲程损失计算公式为:-冲fi损矣,m该计算公式在il算抽油杆变形量的过程中没有考虑M压对杆我荷的影响,而在柚油机并实际T.作过程屮,回压对杆载荷是有影响的,上冲程其作用在活塞上的力:f=Kh(fp-,而这个力会增加抽油杆的弹性变形ft,即增加冲程损失。在下冲程过程中回作用在液体上的力不作用到活寒上因而对抽油杆变形无影响。因此回压升高H是增加f上冲程过程中抽油杆的弹性变形。油管在上下冲程过程中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液柱重力栽荷,因而与回压无关,所以回压升高与油管弹性变形:t关。由此可以得出考虑回压影响后冲程损失U算公式应因N压升高,增加冲程损失进而引起的泵效损失为:宗上所述,回压升高主要通过增加冲程损失和间隙失最增加了抽油的泵效损失,回压引起的泵效损失总t可用下式计算。 1、泵为立式结构,进出口口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可象阀门一样安装于管路之中,外形紧凑美观,占地面积小,建筑投入低,如加上防护罩则可置于户外使用。 2、叶轮直接安装在电机的加长轴上,轴向尺寸短,结构紧凑,泵与电机轴承配置合理,能有效地平衡泵运转产生的径向和轴向负荷,从而保证了泵的运行平稳,振动小、噪音低。 3、轴封采用机械密封或机械密封组合,采用进口钛合金密封环、中型耐高温机械密封和采用硬质合金材质,耐磨密封,能有效地延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

液压功率计算公式

请问液压功率计算公式为何有两种N=P*Q/(60η)K W,压力P单位M P a,流量Q单位L/m i n,η为油泵总效率 和 N=P*Q/612η KW,压力P单位kgf/cm2,流量Q单位L/min,η为油泵总效率。 为何一个除60η,一个除612η60η和612η是如何而来 液压泵的常用计算公式 参数名称单位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流量L/min V —排量 n —转速 q —理论流量q —实际流量 输入功率kW P i —输入功率(kW) T—转矩(N·m) 输出功率kW P —输出功率(kW) p—输出压力(MPa) 容积效率%η —容积效率(%) 机械效率%η m —机械效率(%)总效率%η—总效率(%)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及计算公式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及计算公式参数名称单位液压泵液压马达 排量、流量排量q0m3/r 每转一转,由其密封腔内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 排出液体的体积 理论流 量Q0 m3/s 泵单位时间内由密 封腔内几何尺寸变化 计算而得的排出液体 的体积 Q0=q0n/60 在单位时间内为形成指 定转速,液压马达封闭腔 容积变化所需要的流量 Q0=q0n/60

实际流量Q 泵工作时出口处流量 Q=q0nηv/60 马达进口处流量 Q=q0n/60ηv 压力额定压 力 Pa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能连续运转的 最高压力 最高压 力p max 按试验标准规定允许短暂运行的最高压力 工作压 力p 泵工作时的压力 转速额定转 速n r/min 在额定压力下,能连续长时间正常运转的最高转速 最高转 速 在额定压力下,超过额定转速而允许短暂运行的最 大转速 最低转 速 正常运转所允许的最低 转速 同左(马达不出现爬行 现象) 功率输入功 率P t W 驱动泵轴的机械功率 P t=pQ/η 马达入口处输出的液压 功率 P t=pQ 输出功 率P0 泵输出的液压功率,其 值为泵实际输出的实际流 量和压力的乘积 P0=pQ 马达输出轴上输出的机 械功率 P0=pQη 机械功 率 P t=πTn/30P0=πTn/30 T–压力为p时泵的输入扭矩或马达的输出扭矩, N.m 扭矩理论扭 矩 N.m 液体压力作用下液压马 达转子形成的扭矩 实际扭 矩 液压泵输入扭矩T t T t=pq0/2πηm 液压马达轴输出的扭矩 T0 T0=pq0ηm/2π 效率容积效 率ηv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与理 论流量的比值 ηv=Q/Q0 马达的理论流量与实际 流量的比值 ηv=Q0/Q 机械效 率ηm 泵理论扭矩由压力 作用于转子产生的液 马达的实际扭矩与理论 扭矩之比值 ηm=2πT0/pq0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液压泵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 1、齿轮泵流量(L /min ): q 。 Vn Vn 。 1000,q 1000 说明:V 为泵排量(ml/r ) ; n 为转速(r/min ) ; q o 为理论流量 (L/min ); q 为实际流量(L/min ) 2、 齿轮泵输入功率(kW ): P 辽 i 60000 说明:T 为扭矩(N.m ); n 为转速(r/min ) 3、 齿轮泵输出功率(kW ): P o 说明:p 为输出压力(MP a ); pq _p_q 60 612 p '为输出压力(kgf/cm 2 ); q 为实际 流量(L/min ) 4、齿轮泵容积效率(% : 说明:q 为实际流量(L/min ); 2 100 q o q o 为理论流量(L / min ) 5、齿轮泵机械效率(%: 10 ^ 100 2 Tn 说 p 为输出压力(MP a ); q 为实际流量(L/min ); T 为扭矩 m (N.m ); n 为转速(r/min ) 6、齿轮泵总效率(% :

说明: V 为齿轮泵容积效率(% ; m 为齿轮泵机械效率(% 7、齿轮马达扭矩(N.m ): T P q T T 2 , t (ml/r );T t 为马达的理论扭矩(N.m ); T 为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N.m ); m 为马达的机械效率(% 8齿轮马达的转速(r / min ): Q — V q 说明:Q 为马达的输入流量(ml/min ); q 为马达排量(ml/r ); V 为马达的容积效率(% 11、液压缸速度(m. min ): Q V 10A 说明:Q 为流量(L min );A 为液压缸面积(cm 2 ) 说明:P 为马达的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差( MP a ) ; q 为马达排量 9、齿轮马达的输出功率( kW ): 说明:n 为马达的实际转速 10、液压缸面积(cm 2 ): 2 nT P 60 103 (r / min ); T 为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N.m ) D 2 A - 4 说明:D 为液压缸有效活塞直径 (cm )

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

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 (一)拨驴头 拨驴头的操作步骤及技术要求如下: (1)将抽油机停在接近下死点03~05m处,刹紧抽油机刹车(抽油机刹车一定要刹牢)。 (2)把方卡子卡在采油树防喷盒以上0l~02m处光杆上。 (3)松开抽油机刹车,启动抽油机,将光杆的方卡子坐在防喷盒上,卸掉抽油机负荷,刹住抽油机刹车。 (4)卸掉悬绳器。 (5)慢慢松开抽油机刹车,启动抽油机,将悬绳器提出光杆端头,注意不要伤害光杆。然后使抽油机游梁处于水平状态,刹死刹车。 (6)操作人员上抽油机必须系好安全带,在抽油机驴头上拴上引绳,操作人员站在支架梯子上砸掉驴头一侧的固定销子。 (7)待操作人员下到地面后,地面引绳人员朝支架梯子相反方向拉动驴头。 (8)驴头拉到位后,把驴头挂牢在抽油机的游梁上。 (9)抽油机曲柄旋转范围内不允许站人。 (二)洗井 检泵洗井应把柱塞提出泵筒。下入柱塞进工作筒时应缓慢下入,控制好下放速度,严禁下冲固定阀。 (1)根据油井结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洗井,洗井时要选择合适的洗井液,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污染。 (2)在光杆上卡好方卡子,将柱塞提出泵筒。 (3)一般新井下泵施工要求正洗井,检泵施工要求反洗井。 (4)一般来说洗井液用量不低于井筒容积的2倍,如用清水,要求水质清洁,水温不低于60℃。 (5)若用清水洗压井,则应大排量洗井,洗井、压井两周以上,

将井筒内的原油及脏物清洗干净,出口进排污系统。 (6)对于漏失严重的井,可采用液氮或二氧化碳混汽水洗井。 (三)压井 检泵井的油层压力都不太大,除少数井油层压力高于静水柱压力外,一般情况下油层压力都低于或等于静水柱压力。 (1)在检泵作业时,必须要注意保护油层,防止油层污染。 (2)在检泵井压井时,对采用的压井液,必须根据油层压力系数和油层深度计算、选择一定密度的压井液,压井液用量为井筒容积的15~2倍。 (3)若用清水洗井、压井,则应洗井、压井两周以上,将井筒内的原油及脏物清洗干净;若用卤水压井,则要求先用清水洗井一周,再用卤水压井。一般检泵井采用反循环压井,热洗后直接替入压井液,要求大排量,中途不得停泵,待出口返出压井液后进行充分循环,并及时测量出口压井液相对密度。当进口、出口压井密度差小于002kg/m3时,关井稳定30min,打开出口若无溢流现象,则说明压井成功。 (4)压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井口泵压、进出口排量和压井液密度变化情况,做到压井适度而不致引起井漏、井喷。 (四)起抽油杆柱 洗井、压井后,卸掉抽油机驴头负荷,并卸掉悬绳器。拨驴头后,起出井内抽油杆。 (1)对装有脱接器的井,起第一根抽油杆时要缓慢上提,以保证脱接器顺利脱开。对装有泄油器的井,当开泄油器接近泄油器时要缓慢上提,以保证顺利打开泄油器。上提抽油杆杆柱遇阻时,不能盲目硬拔,应查清原因制定措施后再处理。 (2)起抽油杆时各岗位要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造成抽油杆变形和井下落物事故。 (3)平稳操作起完抽油杆及柱塞。把抽油杆摆放在有四道油管桥架的抽油杆桥上,离地面不得小于05m,10根一出头,并摆放整

抽油泵泵效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抽油泵泵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工程(机杆泵的四连杆机构); 2. 掌握抽油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3. 观察泵效的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 4. 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二、 实验原理 抽油泵的效率是分析抽油机井工作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气液混合物流过抽油泵的能量方程式和机械能守恒原理可以分析泵效。 泵的实际排量要小于理论排量,两者的比值称作容积泵效率,油田称泵效,也称泵的排量系数,即: T V Q Q = η 式中:Q -----泵的实际排液量; T Q -----泵的理论排液量; V η-----泵效; Sn D Q T 4 2 π=

式中:D----泵径; S-----冲程; n-----冲次; 影响泵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油杆、油管的弹性变形,液体漏失及泵筒液体的充满程度和液体在地层与地面体积的差异等。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井中,由于排量系数只表示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占抽油泵理论排量的份额,它并不能从能量角度准确的表示抽油泵的效率。 当有气体进入泵中时,泵效由于气体的影响而降低,增加气锚装置可将部分气体分离到环空,使泵效提高,通过测定有气锚和无气锚时的排量就可计算出气锚的分气效果(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未通气时泵效 通气后泵效 未通气时泵效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实验用供液瓶代替地层供液,用小型抽油机带动活塞产液,由空压机供气,在油管口用量筒和秒表计量实际排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实验设备 小型抽油机、深井泵模型、空压机、阀组、空气定值器、浮子流量计、供液瓶、秒表等; 2.实验介质 空气、水; 四、 实验步骤 1. 记录实验深井泵的泵径; 2. 移动支架使泵筒中心线与驴头对准,检查对应泵筒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是 否通畅; 3. 用手转动皮带轮带动驴头上下运动,记录柱塞冲程; 4. 接通抽油机电源,测量冲次;

你必须了解的井下作业常识

==名词解释== 探砂面:探砂面是下入管柱实探井内砂面深度的施工。通过实探井内的砂面深度,可以为下步下入的其它管柱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通过实探砂面深度了解地层出砂情况。如果井内砂面过高,掩埋油层或影响下步要下入的其它管住,就需要冲砂施工。 冲砂:冲砂是向井内高速注入液体,靠水力作用将井底沉砂冲散,利用液流循环上返的携带能力,将冲散的砂子带到地面的施工。冲砂方式一般有正冲砂、反冲砂和正反冲砂三种。 洗井:洗井是在地面向井筒内打入具有一定性质的洗井工作液,把井壁和油管上的结蜡、死油、铁锈、杂质等脏物的混合液通过工作液带到地面的施工。洗井是井下作业施工的一项经常项目,在抽油机井、稠油井、注水井及结蜡严重的井施工时,一般都要洗井。 正洗井:洗井工作液从油管打入,从油套环空返出。正洗井一般用在油管结蜡严重的井。气举井需要正洗。 反洗井:洗井工作液从油套环空打入,从油管返出。反洗井一般用在抽油机井、注水井、套管结蜡严重的井。 通井:用规定外径和长度的柱状规,下井直接检查套管内径和深度的作业施工,叫做套管通井。套管通井施工一般在新井射孔、老井转抽、转电泵、套变井和大修井施工前进行,通井的目的是用通井规来检验

井筒是否畅通,为下步施工做准备。通井常用的工具是通井规和铅模。下封隔器前一般需要通井。 刮蜡:下入带有套管刮蜡器的管柱,在套管结蜡井段上下活动刮削管壁的结蜡,再循环打入热水将刮下的死蜡带到地面,这一过程叫刮蜡(套管刮蜡)。 刮削:套管刮削是下入带有套管刮削器的管柱,刮削套管内壁,清除套管内壁上的水泥、硬蜡、盐垢及炮眼毛刺等杂物的作业。套管刮削的目的是使套管内壁光滑畅通,为顺利下入其它下井工具清除障碍。 ==油井(检泵)作业== 从地层中开采石油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地层本身的能量来举升原油,称为自喷采油法;另一类是由于地层本身能量不足,必须人为地用机械设备给井内液体补充能量,才能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称为人工举升采油法或机械采油法。目前,油田人工举升方式主要有气举、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有杆泵采油包括抽油机有杆泵和地面驱动螺杆泵(一般不用)。无杆泵采油包括电动潜油泵、水力活塞泵、射流泵等。无论采用什么举升采油方式,由于油田开发方案调整、设备故障等原因,需要进行检(换)泵作业。 检(换)抽油泵: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是将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抽油泵,抽油泵活塞上下运动带出井内液体的采油方式,是目前各油田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举升采油方式,约占人工举升井数的90%左右。它主要由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及配套工具所组成。

抽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措施

抽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措施 【摘要】抽油机是机械采油的主要设备之一,加强对抽油机的维护保养,避免抽油机发生故障,提高抽油机系统的效率,开采出更多的油流,满足油田生产的技术要求。对抽油机常见的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恢复抽油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P键词】抽油机;故障;判断;处理措施 引言 综合分析抽油机的运行状况,通过抽油机井生产参数的变化,判断抽油机系统的故障,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抽油机系统安全运行,达到预期的采油生产效率。提高对抽油机故障的判断与处理的能力,加强对抽油机系统的维护,使其更好地为采油生产服务。 一、抽油机采油技术措施 抽油机采油生产过程中,利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三角皮带的传动,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箱的输人轴,经过减速处理后,输出为曲柄齿的低速圆周运动。如何经过曲柄连杆结构的处理,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行,引起抽油机驴头的上下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动力,带动井下的抽油泵活塞运行,将井内的液体开采到地面上来。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抽油机的维护保养,会导致抽油机系统故障频发,影响到抽油机的安全运行。通过观察抽油机运行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抽油机的故障问题,采用科学的故障诊断方式,确定抽油机系统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最佳的处理措施,解除故障状态,保证抽油机系统安全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的抽油效率。 加强对抽油机系统的循环检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紧固各部位的螺栓,保证动力的正常传递,促使抽油机系统各个部件安全运行。结合抽油杆传递动力的作用,判断抽油杆是否存在偏磨的情况,通过示功图等测试资料,判断抽油杆的弯曲变形及断脱的故障,采取修井作业技术措施,及时解决抽油杆的故障问题。 通过油井的动态分析,油井生产压力的变动等情况,分析井下抽油泵的运行状况,及时解决抽油泵的故障,如抽油泵漏失、泵充不满、气体影响等,采取最优化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抽油泵的泵效,满足采油生产的需要。对抽油泵发生卡钻的情况进行处理,通过修井检泵作业的方式,恢复抽油泵的正常运行状态,保证抽油泵发挥自身优势,达到更高的泵效。 二、抽油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措施 抽油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故障状态,为了判断抽油机的故障,采取最佳的故障判断方法,确定故

井下作业名词解释演示教学

井下作业名词解释

井下作业名词解释 探砂面冲砂 探砂面是下入管柱实探井内砂面深度的施工。通过实探井内的砂面深度,可以为下步下入的其它管柱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通过实探砂面深度了解地层出砂情况。如果井内砂面过高,掩埋油层或影响下步要下入的其它管住,就需要冲砂施工。 冲砂是向井内高速注入液体,靠水力作用将井底沉砂冲散,利用液流循环上返的携带能力,将冲散的砂子带到地面的施工。冲砂方式一般有正冲砂、反冲砂和正反冲砂三种。 洗井 洗井是在地面向井筒内打入具有一定性质的洗井工作液,把井壁和油管上的结蜡、死油、铁锈、杂质等脏物的混合液通过工作液带到地面的施工。洗井是井下作业施工的一项经常项目,在抽油机井、稠油井、注水井及结蜡严重的井施工时,一般都要洗井。 正洗井 洗井工作液从油管打入,从油套环空返出。正洗井一般用在油管结蜡严重的井。气举井需要正洗。 反洗井 洗井工作液从油套环空打入,从油管返出。反洗井一般用在抽油机井、注水井、套管结蜡严重的井。 通井、刮蜡、刮削 用规定外径和长度的柱状规,下井直接检查套管内径和深度的作业施工,叫做套管通井。套管通井施工一般在新井射孔、老井转抽、转电泵、套变井和大修井施工前进行,通井的目的是用通井规来检验井筒是否畅通,为下步施工做准备。通井常用的工具是通井规和铅模。下封隔器前一般需要通井。 下入带有套管刮蜡器的管柱,在套管结蜡井段上下活动刮削管壁的结蜡,再循环打入热水将刮下的死蜡带到地面,这一过程叫刮蜡(套管刮蜡)。 套管刮削是下入带有套管刮削器的管柱,刮削套管内壁,清除套管内壁上的水泥、硬蜡、盐垢及炮眼毛刺等杂物的作业。套管刮削的目的是使套管内壁光滑畅通,为顺利下入其它下井工具清除障碍。 油井(检泵)作业 从地层中开采石油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地层本身的能量来举升原油,称为自喷采油法;另一类是由于地层本身能量不足,必须人为地用机械设备给井内液体补充能量,才能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称为人工举升采油法或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篇一: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9 月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

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 (1) 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 (2)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 (2) 泵的工作原理............................................................... . (5)

液压油缸设计计算公式

液压油缸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 一、液压油缸的主要技术参数: 1.油缸直径;油缸缸径,内径尺寸。 2. 进出口直径及螺纹参数 3.活塞杆直径; 4.油缸压力;油缸工作压力,计算的时候经常是用试验压力,低于16MPa乘以,高于16乘以 5.油缸行程; 6.是否有缓冲;根据工况情况定,活塞杆伸出收缩如果冲击大一般都要缓冲的。 7.油缸的安装方式; 达到要求性能的油缸即为好,频繁出现故障的油缸即为坏。应该说是合格与不合格吧好和合格还是有区别的。 二、液压油缸结构性能参数包括:1.液压缸的直径;2.活塞杆的直径;3.速度及速比;4.工作压力等。 液压缸产品种类很多,衡量一个油缸的性能好坏主要出厂前做的各项试验指标,油缸的工作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低启动压力:是指液压缸在无负载状态下的

最低工作压力,它是反映液压缸零件制造和装配 精度以及密封摩擦力大小的综合指标; 2.最低稳定速度:是指液压缸在满负荷运动时没 有爬行现象的最低运动速度,它没有统一指标, 承担不同工作的液压缸,对最低稳定速度要求也 不相同。 3.内部泄漏:液压缸内部泄漏会降低容积效率, 加剧油液的温升,影响液压缸的定位精度,使液 压缸不能准确地、稳定地停在缸的某一位置,也 因此它是液压缸的主要指标之。 液压油缸常用计算公式 液压油缸常用计算公式 项目公式符号意义 液压油缸面积 (cm 2 ) A =πD 2 /4 D :液压缸有效活塞直径 (cm) 液压油缸速度 (m/min) V = Q / A Q :流量 (l / min) 液压油缸需要的流量(l/min) Q=V×A/10=A×S/10t V :速度 (m/min) S :液压缸行程 (m) t :时间 (min) 液压油缸出力 (kgf) F = p × A F = (p × A) -(p×A) ( 有背压存在时 ) p :压力 (kgf /cm 2 )

抽油井检泵作业

抽油井检泵作业 抽油泵在井下工作过程中,受到磨损及砂、蜡、气、水等的腐蚀侵害,使泵的部件受到损害,甚至漏失或蜡卡、抽油杆断脱等使油井减产甚至停泵。因此,必须及时检泵,更换封隔器、换泵处理故障,以维护抽油井的正常生产。 油井检泵按照检泵原因和目的的不同又分为计划检泵和躺井检泵两种。所谓计划检泵,指按预定周期或生产到一定限度进行检泵和加深泵、换泵;而躺井检泵,是在抽油机正常生产过程中或者未到计划检泵日期,由于井下泵的部件突然发生故障或油井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变化造成停产,而被迫进行检泵。一、检泵的原因 从上述可知,促使抽油井检泵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抽油井的生产规律条件摸索出的检泵周期;另一个是突然发生的抽油井故障所迫使而进行检泵。两次检泵中间这段时间即所称的检泵周期。影响检泵周期的原因很多,如产量、油层压力、温度、出气、出水情况、原油性质、腐蚀程度、出砂结蜡、结盐、结垢情况、油井管理制度,以及前次检泵质量,都直接影响下次检泵的长短。不同的油田,不同的油井检泵周期不同。造成油井检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油管结蜡检泵。按照抽油井结蜡规律,生产一段时间后就进行检泵,以防止发生蜡卡,一般情况下油井结蜡规律的变化不大,所以油井结蜡检泵周期是比较稳定的。 (二) 由于泵漏,使油井产量下降或达不到正常产量要求时,为了提高泵效,防止漏失而进行检泵。 (三) 当油井动液面、产量发生突然变化时,为了查明原因,采取恰当措施,需要进行探冲砂与冲砂等工作而进行检泵。 (四) 当抽油泵工作失灵,游动凡尔或固定凡尔被砂、蜡或其它赃物卡住,使泵正常工作,就必须进行检泵。 (五) 当井下抽油杆发生拉断或脱扣,要进行检泵处理。 (六) 为了提高泵的产液量或改变泵的直径,需要进行换泵。 (七) 为了改变油井工作制度,需要加深或上提泵挂深度等均进行检泵。 (八) 当发生了井下落物事故或套管出现了故障等,需要上大修作业时,要停止检泵。总之,促使检泵的原因很多,有时是由于某项原因造成检泵,有时是几种原因同时发生而迫使检泵。 一、检泵作业 检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起下抽油杆及管柱,更换封隔器、泄油器、泵及其它配套工具。一般采用不压井装置,进行不压井作业,既不损害油层,又有利于提高施工的经济效果。对于有落物事故或压力稍高间喷井,也可以采用盐水或清水压井后进行起下作业,应避免用泥浆压井,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泥浆费用,更重要的是保护油层不受污染。据现场资料统计,一般在抽油井上用泥浆压井后,大部分井都不同程度的对地层有侵害,有些井施工后减产或不出油,需要进行综合处理,这一点必须重视。至于起下抽油杆或油管,一般都按正常起下作业进行。值得重视的是:要准确计算下泵深度;合理的组配抽油杆和油管;选择合格的抽油杆、油管和深井泵等,这是提高泵效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配管柱按照要求组装连接好下井管柱,从各部尺寸可以计算出抽油井

抽油泵泵效实验

抽油泵泵效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抽油泵泵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抽油机、抽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工程(机杆泵的四连杆机构); 2. 掌握抽油泵扬程、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3. 观察泵效的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 4. 观察气锚的分气效果; 二、 实验原理 抽油泵的效率是分析抽油机井工作状况的重要参数,根据气液混合物流过抽油泵的能量方程式和机械能守恒原理可以分析泵效。 泵的实际排量要小于理论排量,两者的比值称作容积泵效率,油田称泵效,也称泵的排量系数,即: T V Q Q = η 式中:Q -----泵的实际排液量; T Q -----泵的理论排液量; V η-----泵效; Sn D Q T 4 2 π=

式中:D----泵径; S-----冲程; n-----冲次; 影响泵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油杆、油管的弹性变形,液体漏失及泵筒液体的充满程度和液体在地层与地面体积的差异等。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井中,由于排量系数只表示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占抽油泵理论排量的份额,它并不能从能量角度准确的表示抽油泵的效率。 当有气体进入泵中时,泵效由于气体的影响而降低,增加气锚装置可将部分气体分离到环空,使泵效提高,通过测定有气锚和无气锚时的排量就可计算出气锚的分气效果(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未通气时泵效 通气后泵效 未通气时泵效泵效的相对减少量-= 实验用供液瓶代替地层供液,用小型抽油机带动活塞产液,由空压机供气,在油管口用量筒和秒表计量实际排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实验设备 小型抽油机、深井泵模型、空压机、阀组、空气定值器、浮子流量计、供液瓶、秒表等; 2.实验介质 空气、水; 四、 实验步骤 1. 记录实验深井泵的泵径; 2. 移动支架使泵筒中心线与驴头对准,检查对应泵筒的进气管和进液管是 否通畅; 3. 用手转动皮带轮带动驴头上下运动,记录柱塞冲程; 4. 接通抽油机电源,测量冲次;

抽油泵

抽油泵产品总体介绍 1984年,我公司从美国引进了整筒抽油泵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采用API SPEC 11AX 规范生产整筒抽油泵,并于1988年获得API会标使用权。经过十几年的消化吸收和完善,现已形成杆式泵、管式泵、特种泵三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泵径从Ф28到Ф108九种规格,年生产能力15000台,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我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设备:15U数控车床、15VC立式加工中心、无芯磨床、深孔镀铬设备、碳氮共渗井式炉、中频淬回火设备,这是我们生产一流产品的保障。 整筒抽油泵,泵筒内孔采用渗碳淬火和镀铬两种表面硬化工艺,柱塞表面采用热喷焊工艺。它能适应长冲程、高光杆速度和深抽的需要,具有泵效高、排量大、耐磨损、耐腐蚀、检泵周期长、维修方便等优点。 1. API Subsurface Sucker Rod Pumps API 11AX Subsurface Sucker Rod Pumps (including Tubing Pump and Rod Pump) is manufactured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key equipment imported from the U.S.A in 1984 and was granted to use official API monogram on the pumps and its fittings in 1988.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production capability has reached 15,000 sets of pumps with three series, and of more than 40 types, the pumps ranged from Ф28 toФ108 mm. The market share is in leading position in domestic market. The company has equipped with 15U NC Machines, 15VC Vertical Machinery Centre, Centreless milling machinery, 9m Inner Surface Chrome Plating System, Atmosphere Controlled Carbonitriding Pit Furnace, 9m Metal Spraying Machine, the Direct Reading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and Mid-frequency quench machine. This can support us to provide with best products to the customers. The company can provide carbonitrided and chrome plated pump barrel and metal sprayed plunger. The pump is suitable for sucker rod pumping system with long stroke and high speed in deep well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ump efficiency, large displacement, long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for repairing.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液压泵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 1、齿轮泵流量(min /L ): 1000Vn q o =,1000 o Vn q η= 说明:V 为泵排量(r ml /);n 为转速(min /r );o q 为理论流量(min /L );q 为实际流量(min /L ) 2、齿轮泵输入功率(kW ): 60000 2Tn P i π= 说明:T 为扭矩(m N .);n 为转速(min /r ) 3、齿轮泵输出功率(kW ): 612 60'q p pq P o = = 说明:p 为输出压力(a MP );' p 为输出压力(2 /cm kgf );q 为实际流量(min /L ) 4、齿轮泵容积效率(%): 100V ?= o q q η 说明:q 为实际流量(min /L );o q 为理论流量(min /L ) 5、齿轮泵机械效率(%): 10021000?=Tn pq m πη 说明:p 为输出压力(a MP ); q 为实际流量(min /L );T 为扭矩(m N .);n 为转速(min /r ) 6、齿轮泵总效率(%):

m ηηη?=V 说明:V η为齿轮泵容积效率(%);m η为齿轮泵机械效率(%) 7、齿轮马达扭矩(m N .): π 2q P T t ??= ,m t T T η?= 说明:P ?为马达的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差(a MP ) ; q 为马达排量(r ml /);t T 为马达的理论扭矩(m N .);T 为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m N .); m η为马达的机械效率(%) 8、齿轮马达的转速(min /r ): V q Q n η?= 说明:Q 为马达的输入流量(min /ml ); q 为马达排量(r ml /); V η为马达的容积效率(%) 9、齿轮马达的输出功率(kW ): 3 10 602?= nT P π 说明:n 为马达的实际转速(min /r ); T 为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m N .) 10、液压缸面积(2cm ): 4 2 D A π= 说明:D 为液压缸有效活塞直径(cm ) 11、液压缸速度(min m ): A Q V 10= 说明:Q 为流量(min L );A 为液压缸面积(2 cm ) 12、液压缸需要的流量(min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