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理知识集锦

第一章 物理知识集锦
第一章 物理知识集锦

第一章 生物力学基础

通过复习后,应该:

1.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惯量、转动定律、角动量、物体平衡的力学条件;

2.理解物体形变时的张应变和张应力、切应变和切应力、体应变和体压强;

3.了解人体骨骼、肌肉、血管壁的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骨骼上的力。

1-1 一飞轮以转速为1

1500rad min -?转动,受到制动后均匀地减速,经50s 后静止,求: ①飞轮的平均角加速度; ② 25s t =时刻的角速度; ③若飞轮的半径为0.25m ,25s t =时刻的飞轮边缘的切向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解: ①已知初始角速度为1111500rad min 25rad s ω--=?=?,末角速度120rad s ω-=?,

50s t =,根据21

t ωωβ-

-=

,可得飞轮的平均角加速度为

-2-2025

rad s 0.5rad s 50

β--=?=-? ②根据 0t ωωβ-

=+,可得25s t =时刻的角速度为 -1-1=(250.525)rad s 12.5rad s ω-??=? ③已知0.25m r =,25s t =时刻的飞轮边缘的切向速度为 1

112.50.25m s 3.125m s r υω--==??=?

向心加速度为

222212.50.25m s 39.1m s n a r ω--==??≈?

1-2 一长为L ,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圆柱体,计算转轴通过圆柱体的几何轴线时,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解: 由于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其圆柱体密度2πm

R L

ρ=

,把圆柱体看成由许多同轴的薄圆筒组成(见本题附图),其半径为r ,厚度为d r 的薄圆筒的质量元为d 2πd m r rL ρ=?,该薄圆筒对于通过圆柱体几何轴线的转动惯量为2

d =d I r m ,所以整个圆柱体对该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230

4

4d 2πd ? 2π4

π

? 2R R

I r m L r r

R L LR ρρρ==?=?

=??

将2πm

R L

ρ=代入上式得

2

2

2π21?

2

m R I L R L mR π=?= 习题1-2附图

1-3 一密度均匀的圆环形薄板,质量为m ,内径为1R ,外径为2R ,求该圆环形薄板对垂直通过中心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解: 由于质量是均匀分布的,故圆板的面密度22

21π()

m

R R σ=

-,如本题附图所示,距离圆心为1()r r R >,宽度为d r 的圆环面元的面积d 2πd s r r =,其质量元为

d d 2πd m s r r σσ=?=?应用转动惯量积分式计算

2

1

2

1

224421d ?

2π1 ? π()

2

R R R R I r m

r rdr R R σσ=?=??=-??

将2

221π()

m

R R σ=-代入上式得

2

2211()2

I m R R =

+ 习题1-3附图

1-4 两物体的转动动能之比为1∶4,转动惯量之比为2∶1,求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

解: 刚体的转动动能为212E I ω=

,由此可得ω=。已知第一个物体与第二个物体的1214E E :=:,1221I I :=:,故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为

L

124ωω====

1-5 两个圆盘用密度不同的金属制成,但质量和厚度相等,转轴垂直通过圆盘中心,问哪个圆盘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

答: 设圆盘的密度12ρρ>,由于两圆盘的质量m 和厚度L 相同,而质量2πm R L ρ=,因12ρρ>,故12R R <,即密度大的圆盘半径小,利用习题1-2的结果,圆盘的转动惯量为

21

2

I mR =

可见,本题中密度小的圆盘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该题说明,如果改变物体的质量分布,就会改变物体的转动惯量。

1-6 电动机带动一个转动惯量为250kg m I =?的系统作定轴转动,在0.5s 内由静止开始达到1

120rad min -?的转速,假定在这一过程中转速是均匀增加的,求电动机对转动系统施加的力矩。

解: 已知系统的转动惯量2

50kg m I =?,在0.5s t =内,角速度由110rad s ω-=?增加

112120rad min 2rad s ω--=?=?,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角加速度为

-2-212

20

rad s 4rad s 0.5

t

ωωβ-

--=

=

?=? 根据M I β=,可得电动机对转动系统施加的力矩为 504N m=200N m M =???

1-7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轻质线绕在半径为R 、质量为1m 的圆盘上,线的一端挂有质量为2m 的物体,如果圆盘可绕过盘心的垂直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摩擦力矩不计),求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和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

解: 忽略轻质线的转动惯量,设线对2m 物体的拉力为T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a ,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为β,由于圆盘绕过盘心的垂直轴转动,其转动惯量211

2

I m 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刚体的转动定律以及附图,可得以下三个方程

22 m g T m a T R I a R ββ-=??

?=??=?

①②③?

?

? 将上面三式联立求解:由②式得/T I R β=,代入①式,且将 ③式也代入①式,经整理后,可得圆盘的角加速度β为 2222

2222121

21(2)2

m gR m gR m g m R I m m R

m R m R β=

==+++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a 为 习题1-7附图

22212122(2)(2)

m g m g

a R R m m R m m β==?

=

++

1-8 一转台绕竖直固定轴转动,每10s 转一周,转台对轴的转动惯量为21200kg m ? ,质量为80kg 的人开始时站在台中心,随后沿半径向外跑去,当此人离台中心2m 时,转台的角速度是多少?

解: 已知人在台中心时系统的转动惯量211200kg m I =?,角速度

1111

2πrad s 0.628rad s 10

ω--=?

?=?。若将人视为一个80kg 的质点,则当人在离台中心2m 时,整个系统的转动惯量2I 为

222211200802kg m 1520kg m I I I =+=+??=?人()

人沿半径向外跑去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I ω=恒量,有

1122I I ωω=,由此可得人离台中心2m 时,转台的角速度2ω为

11112212000.628

rad s 0.5rad s 1520

I I ωω--?=

=?≈? 1-9 一人坐在转椅上,双手各持哑铃,哑铃与转轴的距离各为0.6m ,先以1

5rad s -?的角速度随转椅旋转,然后人将哑铃拉回,使得哑铃与转轴的距离变为0.2m ,设人本身的转动惯量为2

5kg m ? 不变,每一哑铃皆可视为质量为5kg 的质点,摩擦力忽略不计,求: ①此系统的初角动量; ②哑铃拉回后系统的角动量。

解: ①已知=5kg m 哑,0.6m r =哑,2

=5kg m I ?人 ,1

15rad s ω-=?,开始时该系统的

2

总转动惯量I 1为

222

550.62kg m 8.6kg m

I I I =+=+???=?1哑人()

根据刚体角动量计算公式,可得系统的初角动量

2111121

==8.65kg m s =43kg m s L I ω--?????

②哑铃拉回后,由于该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故其角动量不变仍 为2143kg m s -??。

1-10 解释以下各物理量的定义、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压应变、压应力、杨氏模量;(2)切应变、切应力、切变模量;(3)体应变、体压强、体变模量。

答: (1)如本题附图(a )所示,设一均匀杆,长度为0l ,截面积为S ,两端所受的均匀分布的压力为F ,杆的缩短量为l ?,则l ?与0l 之比表示压缩时长度变化的程度,叫压应变,用ε表示,是一个无量纲的量。而压力F 与横截面积S 之比叫压应力,用σ表

示,单位为-2

N m ?。在正比弹性限度内,压应力与压应变成正比,即E σε=,式中比例系

数E 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2

N m ?。

习题1-10附图(a ) 习题1-10附图(b )

(2) 如本题附图(b )所示,方块形材料的底面固定在一个平面上,顶面受到一个与之平行的均匀分布的切力F 作用,使它产生虚线所示的形变。如果顶面的位移为x ?,方块的高度为d ,则比值/x d ?表示切变的程度,叫切应变,用γ表示,它是一个无量纲的量。而切力F 与截面面积S 之比,叫切应力,用τ表示,单位为-2

N m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切应力τ与切应变γ成正比,即G τγ=,式中的比例系数G 称为切变模量,其单位为

-2N m ?。

0-△d

(3) 当物体的体积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变化但形状不改变时,体积的变化量V ?与原体积0V 之比叫做体应变,用θ表示,也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体积变化时,如果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则它内部各个方向的截面上都具有相同的压应力,即具有相同的压强,这个压强又叫体压强,用P 表示,单位为-2

N m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体变时的压强与相应的体应变成正比,即P k θ=-,式中比例系数k 叫做体变模量,单位为

-2N m ? ,其倒数叫压缩系数,负号表示压力增加时,体积变小。

1-11 设某人的一条腿骨长50cm ,横截面积平均为2

4cm ,当双腿支持整个60kg 的体重时,其一条腿骨长度缩短多少?占原长的百分之几?(骨压缩时的杨氏模量近似按

10-210N m ? 计算)

解: 已知腿骨原长050cm=0.5m l =,横截面积2

4

2

4cm 410m S -==?,每条腿所受的力11

6010N 300N 22F mg =

≈??=,根据杨氏模量的表达式0Fl E S l

=?,可得腿骨长度缩短量l ?为 501043000.5

m 3.7510m 10410

Fl l ES --??===??? 它占原长的比例为

550 3.7510m

/7.5100.0075%0.5m

l l --??==?=

1-12 股骨是大腿中的主要骨骼,如果成年人股骨的最小截面积是4

2

610m -? ,问受压负荷为多大时将发生碎裂?该负荷是70kg 体重的多少倍?(股骨抗压强度为

7-21710N m ?? )

解: 已知股骨的最小截面积4

2

610m S -=?,发生碎裂时的压应力7

-2

=1710N m σ??,根据=/F S σ,此时所受的负荷F 为

743=1710610N 10210N F S σ-=???=?

310210N 145.77010N

F mg ?≈=? 即该负荷约是70kg 体重的145.7倍。

1-13 若使水的体积缩小0.1%,需加多大的压强?它是大气压5-2

110N m ??的多少倍?(水的压缩系数为6

-1

5010atm -?)

解: 已知水的压缩系为6

-1

5010atm -?,体积模量k 等于它的倒数,即 445-29-26

1

21021010N m 210N m 5010

k -=

=?=???=??? 又知3

0.1%=10θ-=--(负号表示水的体积缩小),由此可得需加的压强为

()93-26

-2

21010N m 210N m

P k θ-=-=-??-?=??

它约为大气压强的20倍65

21020110???= ????

1-14 边长为0.02m 的正方体的两个相对面上,各施以2

9.810N ?的切力,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施力后两相对面的相对位移为0.001m ,求其切变模量。

解: 已知正方体材料的边长0.02m d =,所受的切力2

9.810N F =?,施力后的相对

位移0.001m x ?=,截面的面积2

=S d ,根据切变模量的表达式,可得切变模量G 为

22

-27-2

9.810N m 0.020.001

4.910N m F S F d F G x d x d d x τγ?=====?????=??

1-15 一根8m 长的铜丝(杨氏模量为11

-2

1.110N m ??)和一根4m 长的钢丝(杨氏模量为11

-2

2.010N m ??),横截面积均为2

0.5cm ,今使两根金属丝各以一端连接,并加500N 的张力,求两根金属丝的长度共改变了多少?

解: 已知铜丝原长18m l =,11-21 1.110N m E =??,钢丝的原长24m l =,

11-22 2.010N m E =?? ,它们的横截面积均为2420.5cm 0.510m S -==?,所受的张力均

为500N F =,根据杨氏模量的表达式Fl

E S l

=?,可求出铜丝的伸长量1l ? 4

11114

15008m 7.310m 1.1100.510

Fl l E S --??=

==???? 同理,可得钢丝的伸长量2l ?为

4

22114

25004m 210m 2100.510

Fl l E S --??=

==???? 由1l ? 、2l ?可得两根金属丝长度共改变了

()

444

127.310210m 9.310m l l l ---?=?+?=?+?=?

1-16 骨主要是由哪两类物质组成的? 为什么说它的结构和力学作用犹如钢筋混凝土一样? 为什么小孩摔跤不容易骨折,而老年人摔跤则容易骨折?

答: 骨主要是由骨胶原、骨粘蛋白等有机物和磷酸钙、碳酸钙等无机物两类物质组成的。 骨胶原、骨粘蛋白等有机物组成网状物,磷酸钙、碳酸钙等无机物填充在其内外。如将新鲜骨浸在盐酸中,则骨中矿物盐就会溶解,剩下的只是有机物。经过这样处理的骨和橡皮一样,可以随意弯曲,甚至打结。若将骨放在火中去烧,把有机物烧掉了,剩下的就只有无机物,此时骨仍可保持原形,但极脆弱。由此可见,骨中有机物像钢筋一样,使骨具有弹性,矿物盐则像混凝土一样,使骨具有坚固性。

小孩由于骨内有机物较多,有些骨结构含有软骨,摔跤只是使软骨暂时变形,而不容易骨折;而老年人骨中,有机物退化,无机物相对较多,骨质疏松而脆弱,故老年人摔跤容易发生骨折。

1-17 一条横梁水平放置,两端支起,中间施一垂直向下的作用力后此梁弯曲,其上、中、下层的长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长骨的中段是中空的管状结构?

答: 如本题附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横梁, 在一垂直向下的力F 作用下弯曲。如果我们把 横梁分成若干层,就可以找到一个中间层。中 间层以上的各层(上层)被压缩具有压应力, 中间层以下的各层(下层)被拉伸,具有张应力, 而中间层既不拉伸,也不压缩,应力为零。由此 可见,负荷对中间层以及附近层的作用是比较小 的,可有可无。若将它挖出,既节省了材料减轻 了重量,又不影响它的强度。长骨的中段形成中

空的管状,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体现了受力 习题1-17附图 构件材料优化配置原理。习题1-17附图

1-18 肌纤维会产生哪几种张力? 整块肌肉的实际张力与这些张力有什么关系? 肌肉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有什么关系? 答: ①肌纤维会产生两种张力,一种是缩短收缩的主动张力,另一种是伸长收缩的被动张力。

②整块肌肉伸缩时的张力是主动张力和被动张力之和。

③肌肉的收缩力与其收缩速度近似成反比,也就是说,收缩力大时,收缩速度小,收缩力小时,收缩速度大。

1-19 什么叫做血管的顺应性? 在构成血管壁的成分中哪三种物质使血管壁具有弹性?血管壁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

?

答: ①血管的顺应性是指血管的容积对压力的变化率

dV

dp

,其大小反映了血管容积随压力变化的容易程度。随着血管远离心脏,血管的顺应性变小,弹性变差。

②使血管具有弹性的三种物质是: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弹性纤维接近完全弹性体,其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杨氏模量较小,约为5

-2

3610N m ?? ;胶原纤维比弹性纤维坚韧得多,杨氏模量比较大,约为9

-2

10N m ?;平滑肌易于变形,小应力就可造成较大的变形,杨氏模量小,约为3

5

-21010N m ? 。

③血管壁的力学性质主要决定于上述三种物质的比例和它们在血管壁中的结构。在整个动脉系统中,从主动脉到分支动脉、小动脉,血管壁中的弹性纤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平滑肌的含量比例逐渐增大。各血管壁内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的比例不同,其弹性也不同,如果弹性纤维比例小,胶原纤维比例大,相应血管壁的杨氏模量变大。

1-20 某一质量为60kg 的物体如本题附图所示地悬挂着,两绳与水平线的夹角分别为

45 和60 ,求两根绳所受的拉力1F 与2F 。

解: 1F 、2F 和Mg 构成一个共面汇交力系,且物体在这个力系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故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零,如附图所示,有 0ix

F

=∑ 0iy F =∑

0ix

F

=∑可得

12cos45cos60F F =

21F = (a )

0iy

F

=∑可得

12sin 45sin60F F Mg +=

1222

F F Mg += (b ) 已知式中609.8588N Mg =?=,将(a )、(b )两式 习题1-20附图 联立求解,得 1305N F ≈ 2430N F ≈

1-21 如附图所示,设三束共面肌肉拉力作用于一节点,求三束肌肉的合力大小以及它与水平线的夹角。

解: 由于三束共面肌力作用于一点,由本

题附图可得,它们在X方向上的合力

x

F和Y

方向上的合力

y

F分别为:

100cos30200cos60

1

100200300N

2

25.5N

x

F=+-

?

=?-

??

=-

习题1-21附图

100sin30200sin60300sin45

1

100200300N

2

435.3N

y

F=++

?

=?++

??

三束肌肉的合力F的大小为

436.0N

F==≈

435.3

arctan arctan86.6

25.5

y

x

F

F

θ==≈

附图中合力F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θ为

可见,合力F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8086.693.4

-=

1-22 假定第五节中的图1-19,由于左侧手杖的作用,使得地面对股骨的作用力变为5

W

6

N=(W是体重),其作用线离股骨头中心线的距离变为5cm(0.05m),大腿重心

与股骨头中心线重合,大转子到股骨头中心线仍为7cm(0.07m),髋外展肌力

1

F与水平

线夹角仍为70 ,求: ①髋外展肌力

1

F以及髋臼对股骨头反作用力R的大小和方向; ②与

没有手杖支撑时相比,R的大小减少了多少?

解: ①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可作出如附图所示的受力图,计算作用在股骨上的力

1

F

和R的大小及方向。由于转动轴心是股骨头的中心,故这时力R和大腿重量

L

W对股骨的转

动不起作用,可列出其转动方程为

1

5

0.05sin700.070

6

W F

?-?=

解上式得

1

0.633W

F=。设R在X方向的分量

为x R ,在Y 方向的分量为y R ,根据受力图 可列出其静力平衡方程为

Y 方向: 11

5sin 70076

y F R W W --+=

X 方向: 1cos700x F R -=

将10.633W F =分别代入上面两式,可得

0.216x R W =, 1.285Y R W =。由此进一步得到髋臼对

股骨头的反作用力R 为

R ==习题1-21附图

1.303W ≈ 附图中的夹角θ为

1.285W

tan 5.9490.216W

y x

R R θ=

=

80.5x θ≈

由此可得,髋臼对股骨头的反作用力R 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18080.5260.5+=

。 ②没有手杖支撑时, 2.5W R =(见第五节髋关节所受的力),有手杖支撑时R=1.303W ,两者相差2.5W-1.303W=1.197W ,即与没有手杖支撑时相比,R 减少1.197W 。

1-23 假定第五节中的图1-20,手提的重物是0.2W (W 是体重),即图中

20.2W 0.2W 0.4W W =+=,其他条件与第五节中不提重物的情况一致,即10.4W W =,30θ= ,求: ①这时的骶棘肌力e F 以及骶骨对脊柱的作用力R 的大小

和方向; ②与不提重物的情况相比,e F 和R 的分别增加了多少?是不提重物时的多少

习题1-23附图

解: ①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作出它的受力图,如附图所示。由该图可知,以O 为支点的转动平衡方程为

21

sin120.4Wcos300.4Wcos30032

e F L L L ?

-?-?=

解之得, 3.75W e F =。设R 在X 方向的分量为x R ,在Y 方向的分量为y R ,根据受力图可进一步列出静力平衡方程为

Y 方向: sin180.4W 0.4W=0y e R F ---

X 方向: cos180x e R F -=

将 3.75W e F =代入上面两式得, 3.57W x R =, 1.96W y R =,由此可得出,R 的大小及它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4.07R W =

=≈

1.96W

tan 0.5493.57W

y x x

R R θ=

=

'2848x θ≈

②由第五节中的作用在脊柱上的力分析计算可知,不提重物时的 2.5W e F =,

2.74W R =。因此当手提0.2W 的重物时,骶棘肌力增加了

3.75W 2.5W=1.25W e F ?=-

这时的e F 是不提重物时的

3.75W

1.5

2.5W

=倍。而骶骨对脊柱的作用力R 增加了

4.07W 2.74W=1.33W R ?=-

这时的R 是不提重物时的

4.07W

1.49

2.74W

=倍。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天津中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 7、物体浮沉条件8、杠杆平衡条件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1、安培定则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零★零八一九一九八六★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6、功率的大小和做功多少、做功时间无关。只是用该值能计算出功率而已。

高二物理-1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高二物理选修1-1第一章节知识点汇总 库仑定律 运用条件:在真空中(在空气中也可) 静止的点电荷(不产生影响因素) 库伦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描述电荷间的作用力的大小 在公式中有一个K值是指静电力常量 K=9*10的九次方n.m2\c2 一.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在电场的周围存在一种物质既电场 只要有电荷的存在,就存在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场强 研究的要求:放入电场的电荷必须对研究没有影响,体积需要十分的小,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 运用比值定义的方法:E=F\Q(场强确定以后,则与条件改变无关电流的磁感应现象是以以偶b为单位单位N\C 场强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一致,则负电荷在电场中的方向与场强的方向相反 电场线 电场线是真实存在,但人们无法用视野看到的。电场线是曲线,则曲线上的一点的切线方向代表场强的放向。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 电场线的特点:从正电荷向负电荷无限出发,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是不闭合的曲线,疏密表示强弱 匀强电场 条件:两块靠近的金属板平行,大小相等,互相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是距离相等的平行线 电场与电流 放电原理:在莱顿瓶发明后,发现雷电可产生强的火花与电击,产生静电现象。富兰克林的实验证明天电与摩擦产生的电是相同的。根据尖端放电原理,制作了避雷针 电荷 经过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质,则这些摩擦过的物体就带上了电荷。这些物

体静止在物体上叫做静电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库伦,即库。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候,带上正电荷,丝绸吸引带有多余的电荷而带上负电荷。 感应起电:相互靠近的电荷间,使一部分的电荷转移到另一部分。 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带电物体之间发生电荷的转移,电荷有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上面。 中和现象:当两个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的带电物体相互靠近或是接触的时候,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为中和现象 电荷守恒: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有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面。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小的电荷是元电荷,为1.6/10-19。所有的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火花放电:在干燥的天气里脱下化纤的衣服时,由于摩擦,身体上积聚了大量电荷。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导电杆之间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接地放电:为了防止导体上过量聚集电荷,常常用导线把带电导体大地连接起来,进行接地放电 静电的应用和防止静电除尘原理,静电喷漆,复印机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工作的 电容器:莱顿瓶是最早出现的电容器,是贮存电荷的装置。 在两个正对的平行扳之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叫做电介质,则形成一个简便的电容器,两个金属板式电容器的极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带电时,两极板之间存在电压,存有的电荷量也就不同。单位是法拉。还有皮法,微法。他们之间是10的6次方的进制关系。皮法大于微法 电流与电源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在酸碱溶液,盐水中都可形成。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中电子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反。 电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是安培没有毫安,微安 科学界运用心脏的机械性收缩而产生的微小电流来反映心脏的工作是否正常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m/s m/s 2 m/s 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 a 不是由v 、△v 、△t 决定的,而是由F 和 m 决定。 由v 与v 0决定, 而且 ,也 由a 与△t 决定 方向 与位移x 或△x 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 方向一致 由 或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 x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60个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60个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60个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 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 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 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 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 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 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 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 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 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 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 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 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大学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上》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2012.6) 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x Acos( t ) 振幅 A:A x 02 (v 0 )2 角频率 :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 : 取决于初始条件 2 2 k T m 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F kx (k 为比例系数 )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 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x Acos( t ) v Asin( t ) a 2 A cos( t ) 三、旋转矢量法( 旋转矢量端点在 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 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 A x o 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 x 四、振动动能: E k 1 mv 2 1 kA 2 sin 2 ( t ) 2 2 振动势能: E p 1 kx 2 1 k A 2 cos 2 ( t ) 2 2 振动总能量守恒: E E k E p 1 k A 2 2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 y Acos [ (t x ) o ] A cos [ t 2 x o ] u 0 :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应波的传播方向 六、波的能量 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

a,c,e,g点:能量最大! b,d,f 点:能量最小! 七、波的相干条件: 1. 频率相同; 2. 振动方向相同; 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 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 相邻波腹 (或波节 )点的距离: 2 九、电场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介质中:电位移: 1 q E dS S ( S内) D dS q0q0:自由电荷 S(S内) D0r E 电极化强度: P ( r 1) 0 E 十、点电荷的电场:球对称性!方向沿球面径向。 q 点电荷 q 的电场 : E( r ) 2 4 0 r 点电荷 dq 的电场:dE(r )dq 2 4 0r 十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为匀强电场) E E E E 2 0 2 0 2 0 2 0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doc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017-07-02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

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017-07-02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卩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 卩m 1卩m=1000n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3 96nm=96 x 1nm=96 x 10 n m=0.096 n m 数字与_—??等量代换一L进行」 单位分运算 离 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 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 )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 (2)看刻度尺的量程;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 (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 )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3 )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 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 0.5m 一拃~ 20cm ;1指宽~ 1cm。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 间的距离。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看题目里面对精 确度的要求。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2.43cm。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2.43cm 单位(cm) 估读数字(0.03) 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当估读数字为0时, 准确数字(2.4) 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高中物理7大模块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7大模块重要知识点总结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最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 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考点归纳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 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一、x-t 图象(左图) 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 2处的某点; 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斜率表示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陡峭,速度越大) ②③⑤平行表示 速度相同 图象与x 轴的交点表示 物体在t =0时刻距离原点的位移,即物体的出发点。 图象与t 轴的交点表示 在交点时刻距参考点的位移为零(回到原点) 在x —t 图象中两直线相交说明什么?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阴影部分面积没有任何意义。 在x —t 图象中如何判断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为正还是负) 如果斜率为正(如②③⑤)则速度方向为正;如果斜率为负(如④)则速度方向为负。 二、v —t 图象(右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1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2时速度为0,然后向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4开始向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1时速度为0接着又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