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

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 88 –

1 生态规划设计的含义

生态规划设计的涵义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理论指导,分析生态信息,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来有效地防范或减少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一种规划思想。可能因为地理、气候等各种原因,认为景观可能会遭遇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影响,因此设计师对于景观的设计一定要解决好目标景观和它外部的人类系统及自然系统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综合体,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目标,必须通过生态技术的运用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可自我调节的生态体系。

2 生态景观的近现代产生及发展史2.1 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

现代工业带来的弊端让人们理性地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少哲学家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开启一系列公园设计,支持生态学为基础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央公园设计竞赛是城市公园运动开启的标志,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的以自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的设计获得第一,并以此参加了一系列城市公园设计。

19世纪,区域公园系统的产生,是指城市公园以外的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大量的景观建筑设计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建议公共的公园对居民免费开放;1885年奥姆斯特德发表的“约瑟米蒂峡谷和大蝴蝶树”报告,至今依然是区域公园运动里最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之一。

黄石国家公园建于1872年,小庞查德在1918年成为了NPS第一位景观建筑设计师,他以传统艺术为原则,以弹性的设计规划解决自然资源和风景资源在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但是在这一时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没有系统的方法,基于朴素生态理念的规划并没有能够将规划方法和生态学的原理有机结合,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建立更加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2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在生态学、历史学、经济学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根源分析后,景观设计师重新开始考虑质量与深层环境因素的关系。这段时期里,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规划者在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中各有特点,但最基础的是以适宜性分析方法为原则。这一时期里,生态技术规划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大的提升,从最初的只考虑自然环境,到后来综合经济因素、人文因素等多方面考虑。此时更注重每一个小景观内部的生态环境,但并没有处理好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联系。

2.3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面对工业发展迅速带来的不可逆的环境问题,国际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景观设计与生态技术的结合,就是跨入可持续发展的一步。1939年特罗尔提出了“将地理学的区域空间分析

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相结合”的景观生态学新方向。就是单位面积内景观单元间的联系,这种想法的理论基础来自生态、景观、综合系统论这三个方面。

3 当代生态规划设计及其目标理解3.1 对于当代生态规划设计的认识

生态规划设计是人门面临新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想法,早在中国古代园林出现之时,就有仿照山水自然、在喧闹的尘世中营造安静的生态的小环境的做法。在环境还良好之时,人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解决类似的问题,或者是改善气候。直至科技发展之后,生物学、历史学、环境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的出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思考与改善的方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技术规划模拟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建造城市绿地,不仅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对于后世也不留下资源、环境隐患。

现如今的规划与景观不仅旨在解决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同时也在尝试人为营造小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建立水循环体系、生态护坡防洪、治理沙尘暴等。

3.2 生态技术设计发展目标

未来城市应该会走向回归自然的趋势,逐渐达到城市中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同时合理分配资源,包括时间、空间、阳光空气、水等,人与动物、植物协调发展,公平稳定。环境内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都顺畅自然地进行,没有人为干预。最终可达城市自给自足,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后世不再为环境问题买单。

4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意义

对于环境生态方面,重要的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规划的目标,保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保持景观格局的生态环境与连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生态的思想要求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行为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否则将遭到反噬与惩罚。我们不能以人为中心取用资源,虽然短期来看与人类发展似乎矛盾,不过放长远目光,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群体利益。

生态设计的基本目的与意义在于,将生态的理念贯通到许许多多有形与无形之中去,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恶化的危机,逐渐了解人与自然的正确相处模式,把征服自然的心理转变为顺应自然。这种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最终的目的是,把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自然而然地学会爱护环境,节能减排,不是被法律要求所强制,而是形成普遍自然的生活方式。

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

文清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自工业革命开始,一些学者与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正在被工业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着,于是开始提出生态设计理念。这种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本文详细介绍了生态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如今生态环境带来的环境改变和相处模式的改变。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技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XX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 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古代人们利用风水学说在城址选择,房屋建造,使人与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榜样。 今天在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积极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对达成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其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景观注 入生气与活力。 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 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 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 精神。 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砖瓦厂的废弃材料,砾石作为道路的基层或挡土墙的材料,或成为增加土壤中渗水性的添加剂,石材可以砌成挡土墙,旧铁路的铁轨作为路缘,所有这些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的表现,从而也保留了上百年的砖厂的生态的和视觉的特点。

阐述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阐述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宜居城市的相关概念及其在规划设计上的理念,并在国内外宜居城市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深入地分析了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实现及其思路,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节能环保;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引言 宜居城市是一个融合了物质、空间、行为、交往、文化、心理等要素,形成的“循环链”的有机系统。从当前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来看, 其最终表现为一种循环型城市社会体系、一个可以获得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的有机综合系统。 一、生态宜居规划理念 宜居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可达性、平等性、参与性。可达性主要是指居住于城市的市民所体验的生活质量高低取决于他们可以获取或享有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水、卫生条件)、食物、干净的空气、负担得起的居住条件、有价值的就业机会、绿色空间与公园。城市中不同的市民获取上述基础设施与生活必需品的机会不同,这就体现了一个城市平等性的问题; 可达性原则还取决于市民是否有参与决策制定以满足他们所需政策的权利与机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宜居性也可以理解为市民的“生活质量”的问题。可持续性则指可以持续获得我们珍惜或期待的生活质量的能力,也就是在实践中,我们是否能持续改进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福利与质量。 宜居性指的是一个城市系统中可以满足人们生理的、社会的、精神的健康需求,满足所有人的个人发展需求。它包括令人舒适并能提供和反映出文化与宗教繁荣的城市空间,它的核心原则是公平、尊严、可达性、快乐、共享、参与、被授权性。生态宜居城市,其概念来源于哲学基础,其内涵、条件与特征都体现了城市综合系统的宜人、宜城市、宜生活的较高要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观与城市发展愿景。一个宜居的城市,可以说就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于一体的优良城市综合系统,是一个“善的城市”。 二、实例分析 我们以某城区的宜居城市规划设计为例。该城区主要的生态指标均居全市各区县首位,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区。该城区积极探索资源的节约化和循环化利用,秉持住宅是城市建筑的主体,也是能源耗用的主体。同时该城区积极开发节能住宅小区,有效地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其在建设节能环保的宜居城市上,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充分利用太阳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1、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按照美学园林以及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展现园林植物的美感,保持自然和艺术的和谐之美,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设计人员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需要了解植物间的观赏性能以及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进行合理的把握。 园林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注重变化,根据均衡的原则,对于体量以及质地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在树形、线条以及质地等方面表现差异性以及变化性,但是,变化和差异中需要具备相似性,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感觉,还能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较浓厚,体量较大,质地表现粗厚,枝叶繁茂,给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较素淡,体量较小,数量较少,质地表现轻柔,枝叶比较疏朗,给人以轻盈感。 2、人性化的设计 通过园林绿化,能够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生态设计没有注重美感,缺少文化内涵,就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国的园林文化,与自然规律以及人文相结合,对园林的生态功能、审美观念、意境创造进行综合考虑,使园林规划更具有生态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园林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绿量,设计合理,表现园林植被的寓意,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形成标志,给人们创造足

够的活动空间。 3、注重生态功能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整合人工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使植物景观实现多样化,根据市民的生活空间,结合自然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进行绿地镶嵌,使廊道保持贯通,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郊区都要注重绿地的发展,大力建设生态廊道,使城市的园林生态形成网络。 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绿量是基础,如果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比较复杂,叶面积的指数比较高,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较强,稳定性好,能够防御风沙和尘土,生态效益比较高。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提高绿地率,使群落结构实现复杂化,不断完善园林景观。

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摘要:景观规划设计是现代社会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强调生态价值和观赏价 值的融合、同步展示,也重视文化内涵的提升,在生态景观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基于此,本文以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作为切入点,简述生态优先、城景 互融等内容,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实 例对上述理论给予系统性说明,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景互融;文化魅力;文化植入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景互融;文化魅力;文化植入 前言:生态景观(Ecological landscape)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耦合,与普通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比,生态景观的文化内涵更丰富,生态价值也更突出。20世 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各国家、地区民众对生态保护工作重视程度、对宜居性要求 的提升,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也渐渐得到了普遍重视,加以分析十分必要。 1.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生态优先 生态景观规划(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根据景观生 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格局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对不同元素的使用、搭配,实现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同步体现,以当 前一般要求来看,生态价值是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原则。总结而言,生 态价值优先是指在规划设计中首先考虑生态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城市公园,一般 应用树木、灌木、花草等作为装饰,如果以观赏价值为核心追求,大量使用花卉,则数目保护园区内水土的作用将会下降,不能作为规划设计的首要原则[1]。 1.2城景互融 城景互融,是指在进行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时,强调将城市人文景观和自 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共同发挥积极作用。较为典型的如以 城市内部河道为主的生态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城市人员景观与 河道景观的基本联系,利用河道景观的同时,不能使其与城市景观割裂,如在河 道中设计了拱桥,拱桥的选材、建设风格应与城市相搭配,现代都市应用石桥较 为妥当,小城镇可以考虑复古风格的木桥,实现城景互融,提升总体设计效果[2]。 1.3文化魅力 文化魅力是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 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融合和进一步展示,使整体生态景观的价值得到优化。在目 前各地的大型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魅力并不少见,如现代园林,在保持自然风 光和人文景色相融合的同时,会通过展现文人墨迹、历史文化的方式提升自身文 化内涵,包括重新后的江南风景园林、北方皇家园林等,都带有类似特点[3]。 2.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2.1以生态为导向 尝试进行大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首先应重视生态价值,其实现路径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要求相关人员了解当地生态景观基本建设要求,出具可行性较高的 规划建设方案,二是在执行过程中尽量保留具有生态价值的景观,以微调作为主 要建设方式。如某地进行自然公园建设,可以首先选取市郊森林、丛林等作为建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及趋势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及趋势 发表时间:2019-07-19T12:05:11.4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徐泰山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做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希望对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发展有所帮助。 东莞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了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做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希望对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趋势 设计好绿色生态建筑,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是当前建筑领域的新兴议题。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地区性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前提下快速发展起来的。绿色生态建筑这一概念引入国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今建筑领域的设计趋势就是融入绿色生态设计,这是新形势下建筑的必然走向。融合到自然环境中,真正让我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现状及问题,总结了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方法。 一、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多元化的做出精品耐用、绿色生态化的建筑成为同行间相互比较标榜的方向。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的粗放式作业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建筑企业对节能环保的轻视,造成了建筑行业与环境保护呈逆向增长,建筑行业越红火,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恶化。由于建筑企业的大范围圈地,造成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只关注地价、房价、周边配套设施等市场行情,结构设计基本上都是常规化处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节能和空间利用等新元素缺乏考量,使得诸多能源资源在不经意间大量的流失,建筑空间也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有着漫长严寒的北方地区来说,乡村民居以砖房和生土建筑为主,建筑虽然在外墙装修方面有所改进,但受到地方环境的影响,其本质并没有太大变化。特别是在冬季,北方建筑的保暖仍然依赖于暖气和热炕,建筑本身的防寒保暖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而部分北方地区的国家节能标准已经提高到了65%,老式的无限制地供暖,只能确保人们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因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要使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使自身资源消耗降到最低,就必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的建材,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我们在为现代建筑做设计选择的时候,选用高效节能的设计,使用低能量或可再生的材料,让现代建筑不仅坚固美观,而且绿色环保。让原本建筑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未来绿色生态建筑的探索开个好头。 近几年环境污染已经上升到全球性问题,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污染问题,而建筑领域便是其中之一。建筑业被列为污染环境严重的行业之一,且属于能源消耗较大,在绿色环保社会大环境下,绿色建筑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建筑领域的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来看,基于设计缺乏科学性、建设方案不适合各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业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以解决,绿色建筑设计仅仅流于表面,甚至于部分建筑项目耗费了更高的资金。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开展对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研究,使绿色建筑概念得以成为现实,促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1、建筑设计中要关注居住者的需求。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居住者的感受,绿色生态型建筑必须要充分结合当地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满足居住者的健康、舒适、便利等要求。在节能的同时,切实加强建筑内的加热和保温设计,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建设优质建筑而不顾成本,建造出居住舒适但居民无力购买的高价建筑。如何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北方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情况下,设计出最为适宜的绿色生态型建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考虑绿色生态建筑可持续循环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在建设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能源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降低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及周边的影响,尽可能地节约非可再生资源,使建筑与环境形成和谐共赢的局面。因地制宜进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充分调动当地的有利资源,推动节能环保发展,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 三、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采用更加经济的太阳能被动式利用法,选取光照最为充足、同时对室内影响最为显著的朝南方向的房间,挂设太阳能集热器,使之与楼地面敷设的低温热辐射水管相连接,为其收集提供持续的热能,从而将太阳光充足的利用。对较为偏远的地区,可以推广使用简易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比如利用废旧易拉罐图表面涂黑串联成排的方式进行等效的收集太阳能,以及利用凹透镜聚焦原理制成的简易太阳能灶具等。 2、环保建材的使用。在建材方面,要减少对混凝土等常规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好生态环保型建材,研发出成本适宜的绿色建筑材料。要合理计算出建筑工程中所必须的建材种类,尽可能控制建材的采购,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管理,提高利用率,减少耗损率。必要时,可以结合当地的自身特色,节约资源上的浪费,同时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切实解决生物资源相比较混凝土的不利因素。 3、节能技术的研发。加强对住宅入口的设计,提高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等与外界接触区域的保温效果,加大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埋深,将其延续至冰冻线以下,利用自然土壤来处理一部分热损失。利用草板、稻壳等加装保温层,在周边地面设置聚苯板保温层,同时还可以加厚窗体等,尽最大可能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发,从而在保证居民生活舒适度,减少供热的要求和相关资源的消耗。 4、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设计。对建筑中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各行各业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应有的重视。为更好地推进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理念,必须充分重视建筑中的水资源节约和利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建立蓄水池,通过收集自然降水,减少对自来水资源的消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将景观水景的设计与降水的利用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利用雨水等资源推动景观运转,尽量少地利用电力、水力的情况下构建更优美的生活环境。 5、加强对广大民众绿色生态建筑意识的宣传培养,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人们在居住、娱乐和出行等活动中,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减少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在推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只有在民众都形成了固定的绿色模式后,才有可能被真正贯彻实施。发展绿色生态和网络智能化结合的绿色生态建筑。绿色生态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以突出各类生态智能为特点,尽可能发挥建筑的智能化。在设计时,把能够提供智能化服务的装置适当置入,使居住者凭借灵活简易的操作能达到一种特殊的享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舒适的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追求的主题,建筑区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建设区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建,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景观舒适度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有强烈的责任感,营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探寻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我们设计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规划;绿地生态 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区域性 景观生态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场所,设计景观的主要任务是特定环境中为人们创造特定功能的舒适协调的环境空间。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地域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人文特征的景观[1]。从地域范围来看,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从构成上来看,景观是由地域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从特征上来看,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以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生态景观。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建立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2]。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安全、舒适。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过程的总则 2.1“以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 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建设区的主体,人对建设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人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2.2 园林景观生态原则 建设区的环境景觀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合理使用建设区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建设区绿色景观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 经济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合理利用成本、费用和空间。力求使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不破坏当地的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根据建设区的环境景观,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在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古典园林手法进行仿木、仿竹的装饰等都是偏离了经济效益原则[3]。 2.4 美观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生态园湿地公园 方 案 设 计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 1.3.1编制原则 (1) 1.3.2编制范围 (2)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处理规模与目标 (4) 2.1处理规模 (4)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5) 3.方案选择论证 (6)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6) 3.2处理工艺简述 (7) 3.2.1水解酸化池 (7) 3.2.2接触氧化池 (8) 3.2.3辐流沉淀池 (9)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9) 3.2.5污泥浓缩与机械脱水 (15) 3.2.6快渗基本原理简述 (16) 3.3工艺方案比选 (16) 3.3.1.方案一论述 (16) 3.3.2方案二论述 (17) 3.3.3方案三论述 (18) 3.3.4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9) 3.4污泥处理方案 (21) 3.4.1污泥处理方案比较 (21) 3.4.2污泥处置方式 (22) 3.5选定方案设计 (22) 3.5.1工艺流程 (22) 3.5.2工艺设计参数 (23) 3.5.3主要构筑物 (26) 3.5.4各处理工艺单元的去除率 (27) 4.总平面与景观设计 (28) 4.1总平面布置 (28) 4.2景观设计 (28) 4.2.1设计依据 (28) 4.2.2设计原则 (28) 4.2.3设计目标 (30) 4.2.4设计理念 (30) 4.2.5景观设计构思 (30) 4.2.6种植设计 (31) 4.2.7道路设计 (32) 4.2.8服务设施设计 (33)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力倡导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本文简要概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并高度概括了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实例研究

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实例研究 罗焰文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建筑受到现代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同时建筑的发展对整个建筑行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就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理念;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15-0043-02 引言 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设计是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它独有的优势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1生态建筑的含义 从近些年关于建筑设计的各种理论中,可以看出,生态建筑理论是较为主流,受欢迎的理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是在1869年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他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资源的再生和非再生理论,以及在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界性,即有限性。生态建筑理论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把生态学应用于建筑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引导建筑向节能、生态、环保、少污染、低消耗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平衡,建造出最环保的建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也促进了生态发展理论的普及。 生物建筑的设计出发点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它将建筑物视为一个生物般的有机体,并对其中的种种建筑学问题进行深刻研究。比较有名的生物建筑设计概念如“蜻蜓农场塔”,它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对种种传统和自然材料的建造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研究,在采暖与通风等方面采取的并非机械设备,而是自然技术;②无论是在建筑的总体布局方面还是在其室内的细节设计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建筑物显得非常温和;③利用科学与合理的方法来确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注重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而非只注重建筑技术方面的问题。 2工程概况 某一生态小区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化建筑群,它在设计之时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人与自然紧密相连,既凸显出了时代感,又充满传统文化气息。文章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该生态小区建筑设计包括了表演艺术中心、餐馆、室内游乐园、天文台、饭店等,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功能,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绿色策略,通过实践,该高层建筑投入使用之后,6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风能,并且采用了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废水回收系统、咸水淡化、绿色屋顶等先进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如图1)。 3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设计策略 3.1建筑体形与空间组织设计 科学合理的对建筑外观体型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与外部环境进行的热量交换。如果外部环境相同,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体积比)会直接影响其能耗,且这一数值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就越大,其能耗越高。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看,要把建筑的体型系数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线上,而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和建筑造型、平面布局设计以及采光通风等因素直接相关。当保证建筑物各项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之后,才能够对其空间组织进行设计,对建筑物平面作横竖两向分离,进而有效改善建筑物室内环境,最终达到绿色节能的目标。该高层建筑顶部设计至关作用,独特的顶部设计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城市建筑群中的区别于其他建筑,甚至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建筑。例如,某广场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已经成为该城市的鲜明标志。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设计一定的功能用房、空中会所、餐饮、娱乐场所,这样既能够起到遮阳、隔热,又能够改善室内的微气候和节约资源,让高层建筑的居民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 3.2建筑门窗节能设计 在建筑物所有的外围结构中,隔热保温性能最差的便是门窗结构,而门窗结构的缝隙常常是冷热空气进出的通道,因此 必须 图1生态小区布局图 ·43·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分析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7T16:38:38.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张博 [导读] 摘要: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惊人的全球城市化发展速度,环境问题也在以同样的速度恶化,人们物欲的享受直接导致了各种资源、能源极速枯竭,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雾霾更是严重的侵害了人们的健康,气候变暖直接给个别国家造成了国土即将消失的威胁,这些问题还只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与 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天津 300350 摘要: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惊人的全球城市化发展速度,环境问题也在以同样的速度恶化,人们物欲的享受直接导致了各种资源、能源极速枯竭,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雾霾更是严重的侵害了人们的健康,气候变暖直接给个别国家造成了国土即将消失的威胁,这些问题还只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城市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策略;分析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上升,环保问题也随之发展成了世界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重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上演一场社会与经济发展走向的改革,生态城市的创建成为了全人类的目标。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等等概念的出现,使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蕰含了更丰富的内涵,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更符合当代人对生态城市的要求。 1绿色生态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绿色生态城市就是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发展创建起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能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是在最大限度上依靠环境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简言之就是依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一个既高效和谐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2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 2.1保持各生态要素共生,达到和谐性 所谓共生就是在相同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态要素之间都能够建立起相互协作、合作共赢的生存关系。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还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绿色生态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自身的进化需求,还要充满文化气息、人情味,让自然与人、与社会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模式,达成绿色生态城市的和谐性。 2.2统筹规划,达到整体性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同时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要保证这三点能够统一,保证整个生态城市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2.3达到高效使用可持续发展性 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到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于各种资源、能源的高消耗性,以所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提高一切资源的使用率、再生性,从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期达到所建城市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3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 3.1确保城市的发展和整体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性 首先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整个城市的结构布局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做到实地勘查,整理出整个城市详细、可靠的数据、资料做为依据,要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将绿色生态城市的设计方案做的更加细致化、完整化。其次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加强对环境容量地控制,即城市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环境压力,其中包括人口容量及交通容量和绿化容量。要把全部的因素考虑在内,要做到人文居住要素、环保问题、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能够相辅相成、共生共存,保证绿色生态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平衡性,要将设计方案反复和所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3.2加强绿色生态城市的街区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受到交通、土地制度、商业经济利益等区素的影响,城市街区的尺度正在不断的扩大,而在此过程中各种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为偏低,令城市的肌理、文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城市逐渐丧失了活力。首先根据绿色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绿色街区的设计基准是有弹性的街区尺度,是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街区与建筑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气候因素、生态安全、技术条件、交通、居民需求和对空间的认知等等要素之间的和谐性,还要与当地的日照情况、绿色植被情况、水体情况等自然要素相结合,从而规划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绿色街区。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认为100m×100m左右的街区尺度最能满足城市所需功能布局,最值得借鉴的就是欧洲城市所使用的“窄路密网”街区模式,从社会中心步行到边缘地带以5min或者1/4路程为基准,是目前绿色生态城市街区尺度的基本依据。其次,依据街区地开发需要以及老百姓的认识和街道性质的因素,需要设计合理的街道、建筑之间的宽高比例即D/H,街道的宽度是D,建筑的外墙高度是H。D/H≈1时,街道尺度最符合人的心理和视觉的舒适度。最后,在进行街区设计时,通过不同季节产生的条件对街区进行风和光以及热的分析研究,再结合形态学的原则,总结出符合当地街区自然环境的模式,从而制定出基于不同季节条件因素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案。 3.3绿色生态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效益的日益增强,道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指数也是居高不下。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道路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①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尽量使用最简洁的路线,使道路长度缩短,从而使工程量减少到最大限度;优化道路线位的设计,减少对植被区和景观区的占用,同时在进行旧路改造时要充分利用旧路,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面上的结构材料,使资源再利用、重复利用;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加大绿化带科学合理的配置,减少噪声污染;②做好交通管理,合理配置各等级道路,减少车辆的绕行、拥堵,快速将车辆分流,减少交通压力,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4绿色生态城市的海绵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在整个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绵城市就是指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有蓄水、排水的作用,干旱时可将所蓄之水释放的作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排水、蓄水系统,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海绵城市,可以保证生态城市在面对

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093083.html, 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郁丽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小区的环境污染面临着一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应时而生。文章主要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理念,提出了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原则,从而结合某生态住宅小区安全,进一步针对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使得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及浪费日益严重。而世界资源消耗第一的行业正是住宅业。在我国住宅的消耗已达到全国总消耗的四分之一,而同样条件下每平方米的能耗竟是欧美日等地区的3倍。因此,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政府根据我国的现状制定了加强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达到人口、社会、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 绿色生态住宅理念 绿色生态住宅同园林住宅、山水住宅等具有不同概念,是人、自然健康和谐发展的体现。绿色生态住宅也被称为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等,是以生态学作为基础、人与自然为核心、实施可持续发展、在住宅的建设及使用过程有效地运用技术成果和自然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打造自然、健康、舒适的生态住宅。其基本思想就是指在设计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场所和建筑设计中树立完整的生态观。 2 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原则 生态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协调建筑物同周围环境,使房间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 (2)简洁适用的室内装修,降低化学污染以及辐射量,达到规定指标。 (3)按规范做好房屋的围护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隔热、御寒、隔音、密封功能。 (4)小区内应设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且小区的绿化程度要高于40%以及无裸露的地面。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