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精编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精编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精编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学具准备】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一、内容设计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学到新知识的喜悦,为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相关内容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在乐峰这样一个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的地方,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接受有难度,教师教授也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该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的情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h)。

2.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此课时内容的重点是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于该班级学生整体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成了难点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这幅图,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师:这个花坛什么形状?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课件:小精灵的声音:同学们,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吗?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面积单位去铺去摆,如果面积单位是1cm2,一共铺了12个,面积就是12 cm2,这种直接铺直接数的方法,叫直接测量。)(动画演示)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比较麻烦)人们经过实践找到另一种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还记得这个公式吗?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课件:

小精灵声音: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长方形面积=长×宽,4×3=12 cm2。)

师:有了这个成果,人们也会以此类推求出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

比如说,这个花坛,它是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怎么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先来猜猜它的面积可能怎么求?

生:边×边。

师:哦,他的意思是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也就是边×邻边(板书)。我们把这个想法叫做××猜想。同意这个猜想的同学举手。如果要求它的面积,你想知道哪些数据?好,老师给你这两个数据:一条边长6m,一条边长5m。请你计算它的面积。哦,6×5=30 m2。

师:还有别的猜想吗?

生:底×高(指一指底和高在哪里)

师:我们把这个猜想叫××猜想。(板书)同意这个猜想的同学举手。如果要求它的面积,你想量出哪些数据?好,老师也给你两个数据:底6 m,高4m,请你计算它的面积。哦,6×4=24 m2。

2

师:两种猜想产生了两个结果,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我们还得回到最基本的直接测量法来验证一下,好,用我们的面积格直接测量一下。这可不像长方形那么好数,有些格是不完整的,你还能数出它的面积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看到这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一起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m2。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m2?谁来说说是怎么数的?(先数整格的,一共有20格,再看半格的,合成4个整格,所以一共就要24格,也就是24 m2。)

师:这里哪个答案是正确的,6×4=24 m2是正确的。(刚才我看到有个同学数的方法很特别,请他来说说是怎样数的。)

生:我把左边这部分移到右边,全部都是整格的,4×6=24格。

师:这个方法特别有创意,特别快,把这个部分移过来,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什么形?(长方形)这样数起来既简单、又快、又方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多么好的方法呀!

3、剪一剪,拼一拼: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长方形吗?怎样剪呢?剪歪了怎么办?(可以先用尺子画一条虚线。)师:哦,这条虚线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哪部分?(高)还记得怎

样画高吗?

师: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一剪吧!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一个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拼成长方形了吗?拼好了摆在桌面给老师看看,请两个同学来前面展示他们的作品,(指名上黑板前)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我先画条高,沿着高剪开,把这部分移过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师:怎样移过去呀?哦,平着移到右边,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平移。

师: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一下,他的剪法有什么不一样吗?(在中间剪的)剪成两个梯形,可以吗?平移过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看看课件操作。(课件展示)

4、议一议: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了长方形,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

⑴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⑵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⑶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它的面积没有多,也没有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我们看课件演示。(板书:底=长宽=高)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师:同意吗?同学们想的和数学家想的一模一样。谁能讲一讲,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结合刚才一剪一拼的过程说说。(生说。)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成两部分,平移过去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的面积=长×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你也能这么严谨地说一遍吗?同桌两个试着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S=ah)。

师: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当初的猜想谁是正确的?

师:这样猜的同学别气馁,你们知道吗?有资料显示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的数学家可能就是这么猜的。你们敢猜,已经很棒了。

5、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出示例1)

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厘米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1)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此方式主要为学生解决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奠定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各种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均给予鼓励。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好的应用于学习中。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好学习的能动性,让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设计基础教学导案

设计基础教案-()

————————————————————————————————作者:————————————————————————————————日期:

设计基础 湘南学院美术系 毛鸿达

第一课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概述及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骼 课程类型:设计·工艺 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 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 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 课时:90分钟 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 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直 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 绘画工具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的特点与分布、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与艺 术设计的联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平面构成的构成元素、基本型、图与底和平面构成的多种基本构成骨骼形式。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确切含义,重点掌握平面构成中图与底的运用和基本构成骨骼的多种 形式。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平面构成的骨骼形式的用途以及将其灵活运用于此后的练习作业当中。

2.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绘制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中基本的重要的绘制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5分钟) 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少量范图(5分钟) 展示教师自备的平面构成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设计类型中,我 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什么? 是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还是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三、引入新课(5分钟) 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谈谈,在你的头脑当中,你觉得什 么叫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四、讲授新课(40分钟)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平面构成是一种以研究视觉语言的特性和审美原理为主要内容的二维视觉形象的造型活动,它主要解决长、 宽两度空间中的造型问题。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 (自我负责任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4、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探究法与发现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8、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 10、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11、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 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2、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 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 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分析: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改正: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6、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改正: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学案

第四章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2、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探究发现】 一、平面镜定义:_____的、_______的、能_________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二、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两个_________的物体,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用_________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板尽量_____(薄/厚),反射面以玻璃板的_____面(前/后)为准。 2、实验步骤 1)纸上中线处垂直放置玻璃板,描出反射面; 2)放物体A, 眼睛在玻璃板前观察像A'; 3)移动物体B, 与像A'重合,此时B的位置是像A’所在位置; 4)描出物、像位置,测量到镜面的距离 5)观察镜子后的光屏(白纸)能否接到像A' 3、实验结论 1)成大小________、左右________的_____像; 2)像距________物距; 3)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且________。 总之,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________ !

[跟踪练习] 1、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离镜_______m。当他后退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后成像正确的是()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________相交而成,_________用光屏承接。 四、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1.判断题 1)月亮在2m深的水池中成的像距水面不超过2m。() 2)人离平面镜越远,成像越小。() 2.右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好;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构成教学案例精编

平面构成教学案例精编

平面构成 设计的概念 "设计"一词源于英语Design,意思是通过符号把计划表示出来。设计是一种构思(设想)与计划,以及把这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之视觉化的形象创作过程。设计的目的是消除不符合人类使用目的因素而满足人类生存直接需求的实用性功能。与造型艺术相比,设计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生理方面的需求,其次才是心理方面的需求。 设计的基础理论 作为设计的最基本的领域是关于形和色的研究。前者称之为形态的理论或形态学,后者则称为色彩理论或色彩学。形态又有平面与立体之分。 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可以概括地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平面设计 二、立体设计

三、装饰色形 设计基础的学习目的 学习设计基础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一种视觉语言的系统训练,使学者在进入专业设计之前,全面地掌握关于形象创造的原理、规则、以及掌握一种系统的形象创造思维方式。 初学设计者应持的态度 环境与时代是作用于我们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一个初学设计者来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加以细心地观察,这包括科学技术、审美时尚等各个方面。同时,初学设计者不宜固执自己的主观看法.应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态度,要善于思考和发现新的东西,勤于构思和加强制作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出一种创造性的和独立的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平面设计构图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广告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告的视觉传达;不同的广告构图风格体现出不同的广告氛围;独特而有创见的

构图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总之,我们处在注重设计和注重效率的时代,广告客户精益求精,设计师更要注重现代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提高设计的水准,这对于静态的平面广告设计而言,尤为重要。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广告设计属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平面构成原理广泛应用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和编排中。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 平面构成设计是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和律动等的同时,又要求讲究构图和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传达规律,视觉形象的建立和归纳,栅格的划分和组织,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构成规律与规律的突破……,最终运用构成的原理创作出既严谨又有无穷发展变化的平面构图。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和美学的成就,扩大了传统工艺美术思想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现代艺术和设计的表现手段,在现代设计基础的教学训练中,对于培养我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构图设计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1、形象视觉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直接可见的。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指导(2) 一、基本概念题 1、什么是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2、什么是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的综合运用能力。 3、什么是表现型课堂? 表现型课堂是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有机统一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充分体现猜测、协商、对话、交流、质疑乃至争辩,反思,探究,研究,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公开交流,彼此分享的学习特点。 4、什么是学习的新认识理论? 学习的新认识理论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5、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实现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6、什么是任务链? 任务链(task chain),这是相对于“单一任务”而言的,即“复合型”任务,目的在于实现任务由易到难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 7、什么是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即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常用课堂观察、批改作业、访谈等手段。 8﹑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9、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 新课程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参与了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相对教师来说也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10、什么是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又称为质的评价,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思维判断,进行的描述性的结果评价。 11、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广度”? 12、什么是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对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重视,所以这次课程改革实际是强化这两个目标。 13、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14、什么是交际型任务? 交际型任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接近真实的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任务、完成任务。

第3章《光现象》全章复习学案平面镜成像学案doc初中物理

第3章《光现象》全章复习学案平面镜成像学案doc初中 物理 【学习目标】1.明白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明白什么是虚像,及其虚像的形成.3.明白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及其应用. 【预习指导】找一面镜子,研究一下物体在镜中成像的特点,然后自学课本60—63页的内容,熟悉61页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一下什么是虚像以及平面镜的虚像是如何形成的.于同学讨论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面镜成像.最后阅读?科学世界?部分,了解一下什么是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然后做一下预习练习的题目. 【预习练习】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那么镜中的那个〝他〞确实是那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那么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m,镜中的像与他像距_____m. 3.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5.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上用到了凹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差不多上凸面镜. 【典型例题】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考查. 【例1】冬冬的身高是1.5m,他站在平面镜前3m处,那么他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m 【针对练习1】1.在做课本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上;②取两只长短、粗细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只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能够看到玻璃板后显现蜡烛的像;③把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的距离;⑤改变物距,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依照步骤③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C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D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一个人站在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前,那么平面镜中的像( ) A 为正立的虚像,比人高 B 为正立的虚像,比人矮 C 为正立的虚像,与人等高 D 为正立的实像,与人的高度相等 3.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步变大 B 逐步变小 C 始终不变 D 无法确定 4.如下图,有人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某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那么现在的时刻应为 A.9:03 B.11:15 C.1:45 D.2:57 5.池中水深2.5m,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5km,池边的人看到池中月亮的像距水面____________. 6.在离平面镜前5m处点燃一只蜡烛,这时镜后的像距蜡烛的距离为______cm,假如把镜面移到像处,那么像相对蜡烛向______(填〝前〞或〝后〞)移动了______cm. 2.平面镜反射作图题 【例2】如下图是某点光源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用两种方法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针对练习2】1.在图中画出物体在镜中的像. 2.在图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题图 2题图 3.如下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一点,试画出通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4.如下图,电工要从A点拉电线到河岸安装一盏路灯O后,再到房B点,路灯O选在何处用导线最短?小明将河岸当作平面镜,用光学作图法专门简单地确定了路灯O的位置,请画出小明所做的图. 3题图 4题图 3.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1课时(1 教学内容: 复习长方行面积和平行四边形概念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下一课的内容学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指名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3、指出下面图形的底和高(图略。 二、新授 1、师语: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先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图中每一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也 可以数方格算出来。 3、出示下图:(图略 师问:每个方格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方格?有多少个半格?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说明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比较两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 和长方形的宽,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然后集体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都是5厘米,平 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都是3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也相 等都是15厘米。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师生共同完成 2、练习一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然后教师检查并小结。 四、课堂练习: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同学们要注意,在数方格时不满一格的要按半格计算。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复习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用数方格的 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对不满一格算半格比较模糊,有待以后加强。 第2课时(2 教学内容: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并熟练记忆公式。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认 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 的分析、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学会安慰 教学设计 完整版

学会安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习惯。说的方面,主要训练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感谢他人,安慰需要帮助的人。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倡导乐于助人、礼貌待人的社会风尚。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但是怎样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安慰别人,感谢他人,还需要从实践中学习。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口语交际应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表达。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让孩子角色互换,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断练习,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结合这次说话的材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的用不同的语言去感谢他人、安慰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2、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教学难点 在模拟生活实际情境中进行分角色对话。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话题:口语交际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你会说话吗? 生1:会 生2:会 师:都会?有没有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的孩子?哎,那儿有一个,你不会说话?生3:是的 师:老师没听错吧,大名鼎鼎的谢雪玲不会说话?何出此言? 生:哎,别提了,我妈妈说我不会说话。 师:那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事情是这样的。。。。。。(生上台表演小故事:该来的不来) 故事情节:谢雪玲家里请客,看着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谢雪玲心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陈诺说:“该来的没来,那我就是不该来的啰,哼!”(背着手走了) 谢雪玲说:“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呢?”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电子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棋盘、格子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视频引入 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特技表演,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悬浮特技表演,一起来看。 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我们需要先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平面镜成像。(二)进行新课 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种像,小孔成像。我们先通过一段微课来回顾:小孔成像。(观看视频) (1)在小孔后面你看到了什么?生:光、光亮 (2)大家都看见了有光透过,你看见小孔所成的像了吗?生:没有 (3)要想看到小孔所成的像,我们需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器材呢?生:光屏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平面镜成像。 老师手中有一面镜子,观察一下,他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生:平正、光滑的 像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物理学中我们叫平面镜。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 生:平静的水面、光滑的大理石表面、光亮的金属、玻璃板等 非常好,这些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都是平面镜。而水中的倒影,玻璃中的人都是平面镜所成的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呢? 1.猜想 活动:照镜子。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镜子、激光笔,做一做以下4个活动: 1.五指伸平,将手掌扣在镜面上2.闭上右眼3.脸靠近或远离镜子 4.拿激光灯照一照镜子 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把你的猜想写在学案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9页一81页。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实验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套平行四边形纸片、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课前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片断及主题歌 2.教师谈话:《西游记》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引入:介绍孙悟空的“变戏法”指出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用到“变戏法”来解决很多问题。只不过用数学术语我们把它称为称为“转化”转化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今天我们就主要运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大胆猜想 1、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2、教师谈话: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怎样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进行猜测) (二)验证猜想: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用方格图验证或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探究验证,并填写记录单。) 附方格图、记录单

说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 小组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 汇报探究结果:指定小组成员上前演示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其它小组认真倾听, 及时进行纠正或补充。 (4) 归纳总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过程。 (频幕边演示教师边总结)板书如下: 质疑:要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 =a×h,告知S 和h 的读音。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 =a·h,或者S =ah (三)实际运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平面构成—分割重构》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平面构成——分割重构》教案设计

通过拆散,重新组合,七巧板变成了一个坐着的人(百度视频截图)又通过不同的组合方法,七巧板又变成了一只飞鸟(百度视频截图)再变成一条鱼(百度视频截图),

再变成一座城堡(百度视频截图), 教师:同学们,你还能把它变成什么呢?学生议论

益智玩具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891015.html,/article-55615.html

瓷砖铺贴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891015.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C9%D 7%A9%C6%B4%BB%A8&in=22688&cl=2&lm=-1&st=-1&pn=15&rn=1&di=1222839 10680&ln=1918&fr=&fm=result&fmq=1331367421734_R&ic=0&s=0&se=1&sme=0&t 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5&-1&di122283910680&objURLhttp %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891015.html,%2Fbbs%2Fattachment%2FMon_0612%2F30_17712_78d 4c9e362c26fb.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891015.html,%2Fbbs%2Fread.php%3 Ftid%3D30787&W600&H600&T9491&S60&TPjpg

家具设计等 七、家具专业上的应用 欣赏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891015.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6%E0%B9%A6% C4%DC%BC%D2%BE%DF&in=1902&cl=2&lm=-1&st=-1&pn=3&rn=1&di=66612602070&ln =1990&fr=&fm=detail&fmq=1331367663203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3&-1&di66612602070&objURLhttp%3A%2F%2Fimage.exmrw.co m%2Fcommonfile%2F20100306%2F20100306101717524.jpg&fromURLhttp%3A%2F%2F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6891015.html,%2Fexstyle%2Fluxury%2Farticle%2Faa945463c399db01_2.html&W479&H500&T8 717&S28&TPjpg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 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 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 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友情提示:知识目标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标准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切忌假大空、要具体到每一节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的提升,不要千篇一律; 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 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 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例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导课——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注意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问题、布置好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选题----课前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讨论完善——形成方案行动——实施研究——课堂述反驳——总结反思 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 (一)教学目标分类 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这一目标多体现在熏、感染、净化和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以体现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审美本质。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目标是应对中高考的,而情感目标是教学生做人的。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三《平面镜成像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熟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分居___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样的像是虚像。和小孔成像比较,看两者的像是不是一样?有什么区别?虚像实际上是____________,而实像是_________,如果把一光屏放置在镜子后面或小孔的后面,哪一个能在光屏上得到像?答:_________________。 3、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解释一些现象,同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初步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利用平面镜解决问题。 三、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光在传播过程中是__________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______介质。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______。 3、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两侧;等于。 4、做图。 (二)新知识学习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按照表格要求写出所用的器材、实验过程、测得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 结果在全班中交流。 做出反射光线 线竖直照到画出平面镜的位

(2)参照书43页图2.3-2绘制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2、探究虚像和实像 (1)回忆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蜡烛的火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出现在光屏上。这说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2)如果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 )出现物体的像,这和小孔成像所成的像 (填“一样或不一样”),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样的像叫虚像。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 A 、8点20分 B 、4点20分 C 、3点40分 D 、3点20分 (2)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 (3)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之间有一烛焰,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穷多个 (4)在两个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有一发光点,则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穷多个 (5)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 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 ,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 .1m B .2m C .3m D .4m 4、阅读书44页科学世界: (1)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___________。 (2)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 四、综合练习 1、雨后晴朗的夜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 、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2、决定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________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的放置; C 、物体的大小; D 、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3、有一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________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长; D 、逐渐变短。 4、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镜面转过θ°,则反射光线的方向 将 转过________ A 、θ°/2; B 、2θ°; C 、θ°; D 、无法确定。 5、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 A 、2米; B 、4米; C 、7.6×105米; D 、3.8×105千米。 6、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反射面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 射到平面镜NP 上,光线经两块平面镜反射后与AO 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 与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___ 在此画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单选题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 A. 32平方厘米 " B. 6平方厘米 ' C. 1平方厘米 4. 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都运用了旋转和平移. A.①号图形与②号图形的面积相等 B. ② 号图形的面积是 ④ 图形面积的 C. ③号图形的面积是④图形面积的 1、判断题 6.判断对错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8cm ,高是4cm .—个底和面积与它相等的三角形,高一定是 8. 一个长方形被沿着对角线拉伸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面积不变。 9. 判断题. A.变小了 ' B.变大了 C.不变 "D.不确定 A. 805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B. 850平方厘米 C. 580平方厘米 " D. 508平方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32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A.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B.梯形和三角形 'C.梯形和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和圆 5.根据图,说法错误的是( )。 2 cm 7.判断对错.

⑴ 五、解答题 65米,高28米,每平方米收油菜籽 8 千克,这块地共收油菜籽多少千克? (单位:dm ) 六、综合题 19. 求阴影部分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判断对错. 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三、填空题 11.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80平方米,它的高是 9米,它的底 是 12.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 8米,高4.5米.每平方米收 青菜 85千克,这块地共可收青菜 1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56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千克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 14. 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 3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________ 平方厘米? 15.底是12cm 、面积是48cm 2的平行四边形,如果高增加 四、计算题 2 cm , 要使面积不变,底边长应该是 16.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 cm ) 17. 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底是 18. 先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算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3, n (2)

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分析

《画角》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画角》一节。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 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 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 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