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出口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农药出口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农药出口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农药出口现状及前景分析

《21世纪》:现在的世界农药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王律先:世界农药每年的销售额,往年一般是350亿美元,去年增长比较大,超过了400亿美元。在全球农药总销售额里,传统的非专利农药(专利已经过期)占到70%~75%。

在全球范围内,农药公司之间的兼并改组很激烈。在一系列重组之后,现在世界农药格局形成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垄断的局面。世界农药销售额有75%~80%为几个跨国公司所垄断,特别是排行前八或前六的跨国公司。但转基因作物或者叫生物技术(主要是转基因种子)是包括在其中的,大概是60亿-70亿美元左右。

《21世纪》: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农药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王律先:目前,包括70~80个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在内,世界现在有500~600个农药品种,其中中国能生产300多个品种。

中国农药工业过去是依靠进口,中国自己只能生产70-80个品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往前推20到30年,我国农药开始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渐自给自足。1994年,出口农药已经大于进口。1994年以后,农药出口量不断,进口量却逐年减少。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已经很小了,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如今,中国农药工业每年起码是以两位数字在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的农药产量为190万吨,居全世界第一位。其中,杀虫剂占35%~40%,杀菌剂占15%~20%,除草剂约为35%左右。

《21世纪》:中国农药行业在全球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王律先:从整体衡量,中国农业工业处在世界的中上水平。虽然比起一些跨国公司在技术上有差距,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发达。

目前,中国农药工业不仅能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实际上已经成为主要的农药出口国,大约40%左右的产量出口,如果按照制剂计算数量更多。去年,中国农药有100多个品种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到了40万~50万吨的水平。农药已成为我国石化工业中少有的贸易顺差行业。

当然,由于中国农药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年轻,技术也不是最好,和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差距的。

《21世纪》:中国农药工业的出口优势何在?

王律先:中国产品为什么能出口,是因为农药工业的基础很扎实,产量质量上去了,品种发展了。同时,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售价比较低,也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几个原因导致出口发展比较快。

《21世纪》:为何中国农药出口以原药为主?

王律先:现在出口大部分是原药,这是事实。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中国原药生产要比制剂加工工业发达。国内农药加工比较弱,本身加工的制剂种类就不是很多,特别是新的环保剂型不多。同时,任何一个国家进口农药,首先选择进口的就是原药,终端制剂产品则尽可能由其国内加工企业来完成。

从数量比例上来讲,我国的加工制剂终端产品数量在逐渐提高。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农药企业的走出去?

王律先:中国农药工业确实需要大规模的走出去。一个工厂生产者面向的市场本身就应该是国际市场,无所谓国际国内,出厂门就是国际市场。其实国际化了,国内市场也就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但很多农药企业不将出口和国际贸易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似乎工厂出口是因为国内卖不掉才出口。这些企业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能仅仅将出口贸易当作国内贸易的补充。

中国企业真正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这个行业本身要有非常强大的技术,产品、管理、价格以及国际贸易的专业队伍等等。目前,中国农药行业国际贸易人才不是很多,还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

中国农药:出口量已占全球进出口总量1/8

中国农资网2011年3月29日10:05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大中小】

中国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2010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同步增长;进出口总量同比增加,已占全球进出口总量的12.3%;出口遍布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3月15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了这一信息。

来自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量为126.13万吨,比上年增长14.3%;进出口额达52.92亿美元,增长14.6%,农药进出口顺差为13.5亿美元。其中,农药出口量为121.63万吨,比上年增加14.3%;出口额为48.48亿美元,增长13.8%。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一改往年不成正比的状况,实现同步增长。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叶贵标处长介绍说,2010年我国农药出口到16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药市场,2010年出口量为9.35多万吨,出口额达到5.7亿多美元。同时,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巴西、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都大量进口我国农药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药行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市场化生产、供应体制基本确立,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自主化参与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保持民族工业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保持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地位。截至2010年底,我国拥有农药企业1819家,农药产量已占世界的1/3以上。

然而农药行业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强、快而不精、小而分散的深层次矛盾。新产品研发和

环保投入不足,“三废”污染严重,对于特殊污染物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

对此,出席此次论坛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指出:“农药行业要做到:加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推进农药原药企业与制剂企业合并重组,延长产业链,打造一体化的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问题;要具有国际化眼光,要在管理、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做好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的准备。”

----------------------------------------------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农药进出口合计15.5万吨,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农药14.1万吨,同比增长15.4%,进口农药1.4万吨,同比增长2.7%。

海关总署5月12日消息,随着中国农药产能及科技水平提高,国产农药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出口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农药进口规模趋于稳定。据海关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农药进出口合计15.5万吨,价值6.4亿美元,分别较2007年同期增长14.1%和58.5%。其中,出口农药14.1万吨,价值5.5亿美元,分别增长15.4%和68.3%;进口农药1.4万吨,价值0.9亿美元,分别增长2.7%和增长16.2%,第一季度农药累计实现净出口12.7万吨。其进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进出口均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第一季度,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农药15.2万吨,增长22.7%,占同期农药进出口总量的98.1%。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农药13.8万吨,增长23.5%,占同期农药出口总量的97.8%;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农药1.4万吨,增长15.3%。

二、东盟为最主要的进出口市场。第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农药5.3万吨,增长

16.2%,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出口总量34.1%。其中,对东盟出口农药4.7万吨,增长22.1%,占同期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33.3%。自东盟进口农药0.6万吨,下降16.6,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口总量的42.8%。此外,对拉丁美洲出口农药2万吨,增长35.2%。自欧盟进口农药0.4万吨,增长16.1%。

三、除草剂为主要的进出口品种。第一季度,中国出口除草剂8.3万吨,增长8.9%,占同期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58.7%;进口除草剂0.8万吨,下降9.8%,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口总量的57.1%。此外,出口杀虫剂3.7万吨,增长32.1%,占同期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26.2%;进口杀菌剂0.4万吨,增长12.5%,占同期中国农药进口总量的25.7%。

尽管目前中国农药出口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国内农药一般采用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方式生产或仿制国外产品,自有专利品牌较少,造成产品品种老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与进口农药产品的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中国农药生产企业在农药分析、质检、生测、毒理等方面的研发投入较少,研发水平较低,没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环境保护压力较重。目前,中国部分农药生产企业环保意识淡漠,造成农药生产过程中违规排放现象十分严重,对国内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同时随着国际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大多生产低环保指标的产品,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加重了中国

的环保压力。

三是国外准入门槛普遍提高。随着对绿色环保食物需求增加以及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农药安全、环保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农药残留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了十分严格苛刻的标准,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较难打开,导致国产农药主要出口东盟、非洲等非发达国家市场。

为此建议:一是健全农药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提高农药生产和经营的门槛以及建立国内农药标准,规范竞争,提升中国农药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进一步规范农药进出口贸易秩序,将农药出口管理制度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促进中国农药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三是引导企业调整与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产品健康和环境安全的要求的高效低毒的品种。

--------------------------------------------

2009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统计

时间出口量(吨)出口额(万美元)数量同比金额同比

6月38806.05-15.88%11236.41-46.64%

1-6月累计276242.39-4.06%78731.62-34.72%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讯 2009年1—6月我国农药出口总量为27.62万吨,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6%。1-6月出口金额为7.87亿美元,同比下降34.72。6-7月份我国农药市场价格降幅总体趋缓。

退税新政难抑农药企业效益下滑

6月1日、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次联合发布通知,再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涉及多种农药产品。其中三氯杀螨醇和杀螨醇出口退税率从5%提高到 9%;克百威出口退税率从9%提高到13%;杀虫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品种的退税率也均有所提高。

然而,连续提高农药出口退税率并没有使企业摆脱当前效益下滑的困境。

从国内农药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均处于停车或半停车状态,农药的生产旺季还要等到9月份以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只有国际市场真正回暖时,才能显示出作用。按照传统的销售旺季预测,国际市场在年底将有所恢复,但今年的天气变化对农药市场的影响因素仍不可忽视。”湖北武汉市金大地农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炎洲说。

近两月农药价格降幅趋缓

以草甘膦为代表的农药行业曾是今年市场上受创最重的行业之一。但近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一项监测结果显示,6-7月份我国农药市场价格降幅总体趋缓,显示农药行业有启稳迹象。

据了解,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此次组织对湖北、江苏、广西、山东等20个省(区、市)的44家农药生产企业、136家农药经销网点进行。监测结果显示,6月份我国农药生产、经销等各个环节的价格持续走低,降幅减缓,总体价格趋于平稳。被调查的50个品种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7%,环比下降3.47%;经销网点的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45%,环比下降1.15%。其中,除草剂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5.59%,环比下降1%;杀虫剂平均销售价格也有一定下降,同比下降3.24%,环比下降1.79%;杀菌剂平均销售价格相对平稳,同比下降1.72%,环比增长0.07%。7月份,随着各种农作物用药高峰临近,市场总需求有望增加,农药价格总体将趋向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从市场供应看,6月份农药生产量、库存量和供应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环比稍有下降。其中生产量同比增长21.49%,环比下降7.26%;库存量同比增长9.47%,环比下降0.4%;供应量同比增长16.48%,环比下降4.69%。从总体看,当前农药市场总量供过于求,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主要当家品种均可以满足病虫害防治需要。

此前,来自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报告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农药市场价格和销售逐月大幅下降,农药生产企业出现产品积压、开工率下降、停产等现象。在协会470多家会员企业里面,亏损或者利润大幅下滑的企业占到了80%。

有关专家认为,不断萎缩的市场需求不知何时复苏,企业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因此,加快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自身产品技术含量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

--------------------------------------

国家大范围取消化工产品出口退税

[ 2010-06-25 ] 来源于:6月24日化工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6月22日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从7月15日开始,取消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其中包括众多化工产品,涉及农药、磷化工、基础化工原料、塑料、橡胶等行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政策涉及众多化工产品,主要是针对“两高一资”类产品。财政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此举是上月初国务院部署节能减排攻坚工作以来,政府出台的又一铁腕调控举措。据了解,这是国家连续多次频繁上调部分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后,首度改变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方向。

根据《通知》的分类,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有银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共六大类。其中,有草甘膦、茅草枯、驱虫特、毒虫畏、治螟磷等农药产品,磷酸盐、次磷酸盐、多磷酸盐、亚磷酸盐等磷化工产品,多种烃类混合物(如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混合物等)、苯类、酚类、水合肼等基础化工原料,多种纤维素,部分塑料和橡胶原料、制品及其下脚料、废弃物等,硝铵炸药,有机复合溶剂,部分造纸、制革、纺织用化学品,还有部分黏接剂、染料助剂、润滑油添加剂、载体催化剂、人造石墨等产品,范围非常广泛。

这些产品此前都享受5%到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如氯硝丙烷、双氯酚等原先享受的出口退税率均在13%或170/0的水平。而草甘膦产品则是自2008年以来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率后,此次将彻底取消该类产品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在《通知》中不少产品前有“初级”字样。业界普遍认为,这次调整凸显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决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增加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助于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但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对于这项政策的出台有些“措手不及”,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

中国农药产量已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强

金农网2011-3-17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7232355.html,

中国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2010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同步增长;进出口总量同比增加,已占全球进出口总量的12.3%;出口遍布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这是记者从3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了解到的。

来自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量为126.13万吨,比上年增长14.3%;进出口额达52.92亿美元,增长14.6%,农药进出口顺差为13.5亿美元。其中,农药出口量为121.63万吨,比上年增加14.3%;出口额为48.48亿美元,增长13.8%。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一改往年的状况实现同步增长。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处长叶贵标介绍,2010年我国农药出口到16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药市场,2010年出口量为9.35多万吨,出口额达到5.7亿多美元。同时,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巴西、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都大量进口我国农药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药行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市场化生产、供应体制基本确立,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自主化参与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保持民族工业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保持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地位。截至2010年底,我国拥有农药企业1819家,农药产量已占世界的1/3以上。然而农药行业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强、快而不精、小而分散的深层次矛盾。新产品研发和环保投入不足,三废污染严重,尤其是对于特殊污染物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

对此,出席此次论坛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指出,农药行业要加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推进农药原药企业与制剂企业合并重组,延长产业链,打造一体化的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问题;要具有国际化眼光,要在管理、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做好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的准备。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主办。(姜虹,王兆勇)

-----------------------------------------

农药出口劲吹“抢单”风

作者:吴俊生文章来源:农资导报点击数: 3 更新时间:2011-03-31

中化新网讯中国农药企业的出口争夺战正悄无声息地上演。刚刚在上海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又一次成为外商和国内厂商之间争相杀价的竞技场。业内受访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药行业整合已箭在弦上。

CAC是全球最大的农用化学品国际贸易平台,而在今年的展会上,一些农药企业以非理性报价争夺海外市场现象愈发引人瞩目。据记者观察,正是由于国内一些厂商报价过低,才使采购商能够以接近成本线的价格成交。

CAC不过是目前药企血拼出口的缩影,随着中国上升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出口价格战已经成为中国农药产业难以回避的话题,由此导致的出口利润缩水更让行业苦不堪言。

作为极度依赖出口的大宗农药品种,2010年吡虫啉出口继续着量价齐跌的趋势。2009年,吡虫啉报价曾高达20万元(折百,吨价,下同),而目前的报价大约在11.5万元左右,已基本跌至吡虫啉制造成本。即便如此,在CAC展会上,仍然有企业不计成本,报出了远低于11.5万的价格。

出口价格大幅下滑的例子很多,金融危机以来虽然中国农药出口总量未减,但出口价格却逐年下降,这其中出口企业互相压价甚至拆台是重要原因。据统计,2008年中国农药产品平均出口价格是6451元,2009年是4006元,而去年则仅有3986元。

“抢单”的背后源于国内生产商和贸易商难以形成合力。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贵生在谈及这一现象时说,前几年国内曾成立草甘膦联盟、阿维菌素联盟等协作组织,但在抑制非理性竞争方面收效不大。

杜贵生的失望似已成业界普遍情绪。就在这届展会上,为保证吡虫啉出口的合理利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个别厂家率先报出了12.5万元的出口价格,试图遏制无序竞争的局面。但业内对此多持观望态度。在谙熟中国农药出口现状的人士看来,在应对价格战方面,尚缺少有效办法。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叔宝也认为,改变出口恶性竞争的状况,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完善目前的农药管理体制。在“抢单”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中国农药经营主体过多、小乱散的现实,而根源在于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准入门槛。孙叔宝说,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工信部负责办理生产许可证,农业部负责发放登记证,部门牵扯太多,衔接协调不够,造成发证过多和厂家数量膨胀的局面。

据了解,如今国内有2000多家农药企业,农药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品种集中度比较高,预计未来还将有新增产能上马。而国内需求约在30万吨左右,过剩量只能寻找国际市场释放。

----------------------------------------------------------------------------------

农药原药价格冰火两重天

作者:张为农文章来源:农资导报点击数:300 更新时间:2011-03-18

中化新网讯受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基础化工原材料价格飙升、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综合治理和“三废”处理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2月份以来,国产原药价格纷纷上涨,毒死蜱原药已从3.5万元(吨价,下同)上涨至3.9万元;功夫菊酯原药从17万元上涨至18万元;三唑酮原药从5.3万元上涨至5.8万元;戊唑醇原药从7.5万元上涨至8.5万元。纵观国内农药市场,首当其冲提价的品种是有机磷类、菊酯类杀虫剂以及三唑类杀菌剂,而除草剂产品却未见提价。原药涨价有以上大背景之外,还有其自身因素,如毒死蜱和功夫菊酯涨价是因为出口增长拉动需求;三唑酮和戊唑醇涨价是由于环保原因使很多企业停产,产量受到影响;而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及设施栽培蔬菜防治面积的增加,导致病害发生种类多,使三唑酮和戊唑醇身价上升。

在市场热销的原药品种价格上涨后,作为终端产品的制剂由于溶剂和助剂价格上涨也水涨船高,如80%敌敌畏(300毫升)每件上涨10元;15%三唑酮(200毫升)每件上涨5元;48%毒死蜱(100毫升)零售价从10元上涨到12元,5%氟氯氰菊酯水剂(200)毫升的零售价从14元上涨到15元。云南永胜县农资公司的肖经理告诉记者,农药门店储备的农药都没

涨价,而用现款去购买的品种都涨价了。在国产农药价格上涨的同时,不少进口品种的价格也在悄然上升。在湖南市场,美国杜邦的杀虫剂康宽(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从7元上涨到8元,瑞士先正达的杀菌剂爱苗(苯甲·丙环唑)300克/升从3元上涨到4元,瑞士先正达杀菌剂“金雷”由13元/包上涨至15元/包。据初步统计,进口农药价格已普遍上涨5%~15%,销量也增长较快。受原药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大型农药制剂制造企业深圳诺普信公司已把制剂价格整体提高5%以上,制剂价格的提升已势不可挡。

另一方面,2010年国内原药生产总量在234.2万吨,除出口100万吨以外,国内使用量仅为30万吨,这令产能严重过剩的产品价格反弹乏力。大部分大宗常规农药品种的价格仍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价位上徘徊,如草甘膦、杀虫双、多菌灵等。而有的原药价格不但没有上涨,还出现了下降趋势,如吡虫啉和啶虫脒原药。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价格走低。目前吡虫啉价格维持在10万元左右,啶虫脒价格维持在11万元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

据企业反映,一旦跟风提价,易导致客户流失,出口也会减少。以阿维菌素为例,国内原药产能已达4800吨左右,2010年全国使用量和出口量合计2400吨左右,产能过剩严重。由于竞争及供需的失调,原药和制剂庞大的库存量对阿维菌素今年的价格起到遏制作用。虽然阿维菌素对防治水稻、棉花、果蔬害虫非常优异,但在需求增长缓慢、产能增长过快的怪圈中,目前原药价格仅为560元/公斤,而去年同期为800元/公斤,下降幅度达42%,销售价格明显低于生产成本。而百草枯也面临着与阿维菌素一样的困境,现在国内百草枯原药年生产能力已达5万吨,已成为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品种。虽然随着少耕和免耕栽培面积扩大及玉米等中后期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为价格低、药效高的百草枯带来了市场前景,但百草枯使用面积远不如草甘膦,主要是因为抗百草枯的转基因作物研究较少。这使产能严重过剩的百草枯原药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原药价格为1.38万元,而去年同期的价格为1.55万元,下降幅度为12%。据了解,近期原药价格下降的品种还有乙草胺、莠去津、甲维盐等。----------------------------------------------------------

根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数据,1~6月中国农药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金额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总量比2009年同期增长13.5%,出口总金额同比增长9.6%。今年1~6月,制剂出口量占中国农药出口总量的47.4%,制剂出口比例明显高于以往年份,制剂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2.5%。这些成绩是在克服了2009年中国农药进出口贸易金额同比下降32.6%和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背景下取得的,是中国农药进出口行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结果。但是,中国农药进出口贸易仍然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从内部看,中国农药进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药产能过剩、对外依存度高,生产行为不规范。中国农药产量从2000年的60.7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226万吨,而同期国内每年农药使用量保持基本稳定,增长部分主要依靠出口消化。今年1~6月,中国农药产量同比又增加了17.5%,原本过剩的形势进一步严峻。加上对农药企业的生产监督不力,无证生产等违法现象在一些地区相当严重,极大地冲击了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更对当地环境和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是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恶性竞争激烈。中国农药产业同质化严重,几十家企业、几百家企业生产有效成分、剂型、含量完成相同的同一种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出口农药产品高度同质化,缺乏科技含量和知名品牌,主动

给外商提供竞争优势,压质压价成为很多进出口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恶性竞争日益严重。

从外部看,中国农药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新问题,一是农药进出口贸易外部环境恶化,国际压力大。随着中国农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非法贸易不断发生,各国加大了查处力度,甚至采取针对中国农药的专项行动。巴拉圭、哥斯达黎加和黎巴嫩等国的报纸曾专门报道了进口中国农药产品的非法贸易行为,讨论进口中国产品的危害性,中国农药的国际名声受到严重损害。而且中国农药出口挤占了国际大公司的既有市场,国际植保协会设立了专人负责非法贸易调查工作,跟踪中国农药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行为。二是中国农药出口不断遭遇贸易保护,出口风险增大。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日益加大,中国农药产品也成为很多国家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如中国第一大农药出口品种草甘膦先后遭到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国家的反倾销调查。2010年3月,中国草甘膦又在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植物激活蛋白_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发布:蛋白农药网相关资料浏览/评论:381/0 日期:2010年8月9日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环保、保护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 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已达6亿美元左右。 l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01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80个,占已注册品种总数的13.7%;产品694个,占已注册产品的7.2%,年产量近10万t制剂。至2004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14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已注册产品的8%;年产量12~13万t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2600万hm2次,每年新研制成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Analysi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13203233 吴丹丹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对外贸易结构是衡量已过进出口贸易状况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对一国的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的国民经济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进行转变,对外贸易额也在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国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的同时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变化趋势,出口地区结构变化;与此同时,也对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应对策略

Abstract Foreign trade by regions and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untries’ research, which is important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Since 1978, Chinese reform has been opening expanding, Chinese domestic economy gradually be converted to open from closed,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is also rising. The early 1990s, China put forward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at that tim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ispers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isks and avoid the dependence from a few countrie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by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market, market diversification has made new progress. With China joined in WTO,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rapidly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growing rapidly.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which are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world. China became the major processing base places in the world, while the share of services is also rising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otal exports, export growth trend, exports classified trends, the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export since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he reasons for recent changes in export are analyzed on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 facing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of export Solution strategy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6年5月

目录 前言 (1) 一、农药产业现状 (1) (一)农药产业概况 (1) (二)农药工业发展成就 (2) (三)农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农药工业面临的形势 (5) (一)世界农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5) (二)国内农药发展环境 (7) (三)农药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一)发展目标 (11) (二)主要任务 (13) 五、产业政策及保障措施 (14) (一)产业政策 (14) (二)保障措施 (16)

前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爆发性病虫草鼠害,保障农业增产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农药还用于林业、工业、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我国农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农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编制《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非常必要的,该规划是2016-2020年农药工业行业管理、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南。 一、农药产业现状 (一)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15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国际经济学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不断扩大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结合,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力一面成绩显著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特征鲜明,进口量依旧比较大的农产品是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加原料型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农产品是水海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2年,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增长189%;棉花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51.8%,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增24%;食用油籽进口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19.9% 2013年前五个月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水果为主前五个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153万吨,增加5.4%,价值77.3亿美元,增长11.6%;蔬菜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34.6亿美元,增长15.4% ;鲜、干水果及坚果110万吨,减少7%,价值13.1亿美元,增长10.4%;粮食110万吨,减少13.3%,价值10.2亿美元,下降0.7%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1.3%。 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一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十分糟糕,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害生物控制手段将越来越多,但未来可持续农业中仍将有农药的一席之地。为了我国农药的更好发展,应该加强农药管理、改善使用技术、开发更多的绿色农药制剂。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危害;原因;发展趋势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质,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资料表明, 世界范围内农药所避免和挽回的农业病、虫、草害损失占粮食产量的 1/3。在我国, 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其中农药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有有 8 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药使用现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到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积极探讨造成农药使用落后的原因,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1.1 生物农药有所使用,但高毒农药仍占很大比例 生物农药又称为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具有对人畜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在我国农林业中的使用比例不到10%,而剧毒和高毒农药的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氨这 5 种农药占到我国农药使用量的70%左右。不仅如此,这些剧毒高毒农药还经常用在瓜果蔬菜上,严重污染了这些产品。 1.2 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 目前,80%左右的国产植保机械仍处于发达国家 2O 世纪 50-6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年产量高达 800~ 1 000 万台(社会保有量 1 亿台) 的各种手动喷雾器存在严重的“跑、冒、漏、滴”现象,故障率高,性能落后,远远达不到科学使用农药的要求。 施药技术非常落后,具体表现为:①使用时机不当,抓不住最佳防治期,不见病虫不打药,防治效果非常不理想;②滥用农药,农民追求农作物产量和“无虫蔬菜”,肆意加大使用浓度及使用次数; ③喷药质量差,药液不到位,农民在给受害农作物施药时基本上是“从头淋到脚”。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农药,还污染了

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1)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确保农业稳产、丰收、保证全球粮食供应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按照《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国务院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2017 年修订)将农药定义为: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的分类 农药可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用于农林业病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的化学合成物,目前被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是农药工业的主体。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 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散粒剂、胶体剂、烟雾剂、油剂等。 2、农药行业概况 (1)全球农药行业概况 ①全球农药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 全球农药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变动趋势看,受世界人口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对农药的刚性需求不变,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在过去的十几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5 年修订》的数据及预测, 2015 年全球人口约为 73.49 亿人, 2030年和 2050 年,人口规模将分别上升至 85.01 亿人和 97.25 亿人。

中国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第一章高技术产业概述 (2) 1.1高技术的概 念 (2) 1.2高技术产品的概 念 (3) 1.3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模 式 (3) 第二章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战略意义 (5) 2.1 增强贸易发展后劲, 保证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 (5) 2.2 提高外贸出口效益, 实现国际经济交换价值最大化 (5) 2.3 培育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增强我国抵御国际经济波动的能力 (5) 第三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7) 3.1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7) 3.2 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特点 (9) 3.3 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形势展望 (13) 3.3.1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有利因素 (13) 3.3.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不利因素 (13) 3.3.3 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预期 (14) 3.4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5) 第四章发展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19)

4.1打破贸易壁垒,培养竞争主体高技术产品 (19) 4.2 优先发展优势领域 (19) 4.3 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 (20) 4.4 提高产业链和能力 (20) 第五章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摘要】:中国高新技术出口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但背后却存在着难言之隐。中国高新技术出口产业位于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的低端,高新技术出口对外商的依赖性很大,参与国际分工以加工贸易为主,拥有自主产权和自主品牌份额很少。这是由于中国采取以技术引进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促进模式,更深层次与中国长期实施的技术后发优势战略相关。自改革开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与国内贸易中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参与方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相比国内贸易需要更高的花费,其原因不仅是关税所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增加,还包括时间延长上的花费和语言文化政治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在国内贸易中这些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移动,而在对外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外贸易被认为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贸易,仅包含少量的资本,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贸易。但事实上,一个国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来很好地利用上其他国家的商品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例如美国若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只需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劳动力要素。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国商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外贸总量占全省的52.3%。随着厦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不足方面而言,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力合理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通过厦门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指导和促进厦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1、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绪论 1.1 厦门对外贸易研究背景 为顺应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国家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格局严峻复杂。2013上半年厦门完成外贸进出口

生物农药的发展与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_刘保民

2011.01B 总第206期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每年达到15%~25%.大规模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控制害虫的主要策略。这一措施虽然对于稳定农业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杀虫谱广,田间残效期较长,容易诱发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特别是化学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导致妇女流产、婴儿畸变以及诱发人类癌症等各种疾病。因此,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方向。生物农药是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的,并可以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作用方式独特,防治对象专一,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适用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特点。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曾明确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达到60%,然而,目前生物农药在全球农药销售总量中仅占2%的市场份额,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有关部门提出到2015年,要求生物农药的使用占农药总量的30%~50%,按此比例计算,当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20万t,年需生物农药量至少在60万t以上。至2002年底,包括转基因棉花,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占到农药总产量的10%左右,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农药总应用面积的12%左右。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式注册的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品种约250种,年产量近40万t,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化学农药占农药总量的90%以上,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不足10%,我国农药品种结构老化,高毒品种仍在继续使用,集中表现为“3个70%”,即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70%,有机磷农药约占杀虫剂的70%,几个高毒老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约占有机磷农药的70%,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物农药在我国发展有两个高潮,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一个高潮阶段由于当时生物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生物农药对工艺、贮藏和运输要求的条件,除井冈霉素外,未形成有影响的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据《农药登记公告》统计,我国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和农用抗生素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农药各有特点,病毒类生物农药由于病毒无法离体培养,生产中需要大量养殖昆虫,从而使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真菌类生物农药,由于大量培养抗逆孢子技术没有突破,致使产品的保存期和稳定性达不到农药登记的要求,造成规模化生产存在一定的难度;植物源农药由于需要种植大量植物,工业规模化生产受到土地、植被和生态保护等限制;动物源农药主要是被开发成仿生合成农药,直接开发成生物农药难度很大;转基因植物,由于安全性评价问题也影响其推广应用。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类杀虫剂,由于 山西省芮城县生物农药厂刘保民 与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 27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 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 目录 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 3 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 4 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4 农产品企业融资难 4 农产品企业规模小 5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 5 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绿色壁垒 6 技术壁垒 6 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7 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

国内农药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7-3-29 中国投资咨询网 【收藏此页】【大中小】【打印】【关闭】 中投顾问提示: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农药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构成了威胁。 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农药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2010-2015年中国化肥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2010-2015年中国农药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2010-2015年中国化学农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2010-2015年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0-2015年中国生物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构成了威胁。建议把《农药管理条例》升格为《农药管理法》,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发改、商务、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制定先进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整顿农药经营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招商引资和农药出口管理。 农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于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更与农药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农药行业近年有了长足进步,规模大幅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在目前的生产经营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总体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农药生产和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近期,我们对我国农药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有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药行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料中间体、科技开发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农药生产能力(100%有效成分,下同)由1986年的23.1万吨到2000年的93.35万吨,增长了3.04倍;农药总产量2003年达到86.3万吨,是1986年的(10.2万吨)的8.46倍,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产量的25%;农药出口额2003年达到7.3亿美元,与1994年(1.52亿美元)相比,增长380.26%,成为世界农药出口大国。 1、农药生产规模扩大质量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收入提高,对农药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带动了农药行业的发展。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农药产品质量也稳步提高,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杀虫剂吡虫啉、溴氧菊酯,杀菌剂多菌灵、甲霜灵等。我国强制执行的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摘要:本文力求从多锥度全方位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展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出口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GDP的5.3%。在我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OEM配套市场及AM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 1、贸易主体的构成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2014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2.35万家。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 2014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35%。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业数量的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37%,这其中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农药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的农药,在世界农药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药行业满足了农业生产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对于保证夏粮、秋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自2008年以来,农药工业大力调整结构,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拓展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好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杀虫剂是农药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但是杀虫剂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单单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甚至会危及动物及人类的生存。所以,农药中杀虫剂的现状及发展就有待研究了,本文就是针对农药中杀虫剂的危害和改进方法,以及未来我国农药中杀虫剂的发展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杀虫剂;危害;改进;发展 前言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农药中的杀虫剂更是屡见不鲜,相关资料表明自十年前起,农药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高毒农药占70%,高毒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70%,到目前为止高毒农药所占的比例不到3%,多年以来,我国生产的农药中,杀虫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杀虫剂中又是以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氧化乐果5个品种的使用规模最大。但是杀虫剂带来的危害也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便给生物农药杀虫剂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1.农药杀虫剂的分类 在二十世纪,农业的迅速发展,杀虫剂令农业产量大升。但是,几乎所有杀虫剂都会严重地改变生态系统,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它的会被集中在食物链中。我们必须在农业发展与环境及健康中取得平衡。那么农药杀虫剂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发展过程分 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1、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

2020年全球及中国农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国内产量将下降至123万吨

2020年全球及中国农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未来 国内产量将下降至123万吨 农药行业基本概况分析:定义、产业链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行业,上游主要为石油/化工等提供原料,中游包括中间体、原药、制剂三个细分行业,下游为农作物或非农应用。 1、农药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农药按用途可分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除草剂占比大,杀虫剂和杀菌剂次之,其他占比较小。我国可常年生产3000多个制剂品种,近年来随着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利,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通过对一批高效、低毒杀虫剂产品优化生产工艺,高效低残留品种已占95%。

2、中国农药原药市场生产持续下滑 农药原药对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较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一般不能直接施用,其核心技术为农药有效成分化合物合成技术。2014-2019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产量波动变化。2019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225.39万吨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4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产量达到68.6万吨,累计下降2.6%。整体看,2014-2019年,国内农药原药市场均呈现出下降的生产走势。

3、全球农药原药细分市场增长缓慢 因国内细分市场数据无法获得,此处参照国际数据的走势——我国是农药原药出口大国,全球农药原药细分市场数据的走弱,进一步削弱了国内市场发展。故此处以国际数据,侧面反映国内农药原药细分数据的需求变化。 1)杀虫剂市场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通常低温天气会大量杀害越冬害虫,而暖冬则会使得病虫害在来年大规模爆发。气候变暖将引发病虫害活动增强,从而将导致杀虫剂用量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同时,杀虫剂也面临更新换代需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社会对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导致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生命周期结束或步入衰退期,而新型杀虫剂(如杜邦的氯虫苯甲酰胺)将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步入上游、下游进入快速成长周期。 2011年,全球杀虫剂市场规模约为118.33亿美元,到2018年增长至145.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0%,前瞻推算,2019年,全球杀虫剂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左右。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2003-3-25 一、入世一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在WTO框架中,农业是最敏感最弱势的领域。中国农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随着关税降低和进口配额增加,许多人担心中国农业会经不起加入WTO之后的冲击。但是从入世一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虽然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却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出口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增长,且增幅显著,进口变化不大,入世冲击没有形成。 1.出口总额显著增长,进口总额微增,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截至2002年10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取得可喜成绩,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加16亿美元,增幅达12.6%;进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1%。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44亿美元,同比增加15亿美元,增幅达51.4%。 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17.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减不一 (1)粮食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2002年1-10月中国粮食累计出口1098万t,同比增加400万t,增幅达57%;进口239万t,同比减少13万t,降幅达5%;粮食净出口859t,增幅达92%。 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1-10月玉米累计出口842万t,同比增加355万t,增幅达73%;小麦累计出口90万t,同比增加37万t,增幅达72%。粮食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大米和大麦进口减少。1~10月玉米累计进口0.76万t,同比下降77%;大米累计进口16.5万t,同比下降15%;大麦累计进口159万t,同比下降19%。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5年Q1我国化学农药原药销售量统计 ------------------------------------------------------- 2 第三篇:有机农药行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投资进入增长期 ------------------------------------------------ 4 第四篇:化学农药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 5 第五篇:化学农药行业经营效益数据分析 -------------------------------------------------------------------- 5 第六篇:化学农药行业经营情况数据分析 -------------------------------------------------------------------- 6 第七篇:农药行业发展借力“互联网+”打击假冒伪劣-------------------------------------------------- 7 第八篇:污染日趋严重农药行业正经历环保考验 ---------------------------------------------------------- 8 第九篇:农药电商褒贬不一势不可挡 --------------------------------------------------------------------------- 9 第十篇:2015年我国农药市场需求预测 ----------------------------------------------------------------------10 第十一篇:高效低毒农药将成为农药发展方向-------------------------------------------------------------11 第十二篇:高效低毒农药将成为农药发展新方向 ---------------------------------------------------------11 第十三篇:2015年农药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12 第十四篇:中国农药行业开启变革之路-----------------------------------------------------------------------13 第十五篇:中国农药行业发展趋势浅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