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1978-至今)

中国现代史(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知识联通】

点:(概念)

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美建交公报》、平反冤假错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特色论、初级论、《1982年宪法》、一国两制、南巡讲话、依法治国、基层民主、

经济: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经济特区、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文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邓小平理论、科教兴国、863计划、“三个面向”、线:(线索)

政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行拨乱反正,纠正左倾错误,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完善;提出并运用“一国两制”方针恢复了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台海关系缓和,实现三通;外交上实行“不结盟”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经济:对内改革:在农村,家庭联承包责任制代替了人民公社旧体制;在城市,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形成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文化:恢复高考;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十五大十六大分别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银河系列计算机和神舟5号发射成功

面:(阶段特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经济: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文化: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实现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形成;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要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知识检测提升】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充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2.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A. 基层民主制度 B. “一国两制”方针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人民日报》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下列历史事件有可能出现在右图所示这份《人民日报》上的是( )

A.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0

B.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访问中国1982

C.《中美建交公报》发布,热烈庆祝中美建交

D.中国推动上海五国机制正式确立 1996

4.对下图所示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该事件推动了两岸真正停火

B.两岸即将实现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首次达成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利益

5.“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

A.特别行政区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浦东新区

6.下面是1983~1987年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示意图。影响这一时期利用外资结构变化的新因素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短缺

D.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进

7.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白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8.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9.“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

A.民主政治的建设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10.从沿海到内地是近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共同特征。下图中既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1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新态势,其旨在:

A.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价值链

B. 抓住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C. 布局新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

D.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13.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报告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下列属于新时期“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表现的有

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一国两制”的构想④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4.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5.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7.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各国(地区)出境游客人数占人口比例比较(2014年)

图2 我国出境游客人数及增速

读图1、图2,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准确运用相关材料进行说明。)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座,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2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图10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