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前后勾连,迁移学法。

1.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以及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迁移学法:同学们,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的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有【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前后勾连的方法来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

二、聚焦重点,用心品读,领悟说明方法之效果,感受说明语言之特色。

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主要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静心地思考,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这一工程的宏伟与精巧?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的呢?

(一)说明方法。(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

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从数字入手:

1.品味数字。

解读:共有70多座---数量之多;

高146米多,40层高---塔身之高;

走1千米——想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多少米?金字塔的一周可是操场的5倍呢!——规模之大;

230万块、2.5吨——每块相当于50公斤重的50个小胖墩的体重之和,一头巨象之重;总重量达684.8万吨、地球一周、60万个(从海南排到漠北)”——巨石数量之多,重量之大;

10万人,30年时间——人数之多,时间之久。

预设一:学生直接说从数字中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当即点红一长串数字。

师:具体说说,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师:学生交流完后。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

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预设二:学生从某个带有数字的句子入手谈。比如“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让你体会到的是金字塔塔身之高。

※能形容一下你看到摩天大厦的感受吗?(高耸入云,抬头望不见顶)

师:看,作者把金字塔和我们熟悉的大厦一作比较,就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高大。

※现在你的脑海中屹立起了这样一个高大宏伟的建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们看到的这个金字塔。(师点: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高大吗?(指名朗读,教师适当点评)

师:其他数字又让你从哪个角度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呢?让学生结合其他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能把你的这种惊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能把这些带有数字的语句读好吗?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你的表情也充分的告诉了我们你的感受!

★师:学生交流完后,教师点红一长串数字。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

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

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2.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

师:所以说恰当的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板书:比较)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更为真切);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最具说服力的)。

4.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二)说明语言(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

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师:继续回归这段介绍金字塔宏伟与精巧的文字,再读读,在语言上给你什么感觉?

1.品味语言。

还是让我们来品一品其中的几句话吧。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金色的沙漠中,那古老的金字塔呵,远远望去,它像沙海中的一座座金山,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一幅多么开阔而雄伟的画卷啊!”

师: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形象、抒情,语言优美)

师:再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同?

146米、40层高————简洁朴实,真切【实】可信,有现场感【更真切】。

小结:对,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特色,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和浓烈的语言,往往很公正客观。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资料介绍)

师:这一句具体写胡夫金字塔底边周长之长。为什么不具体写四条底边的长度呢?查阅资料得知,胡夫金字塔四条底边的长度各不相同: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

是的,一一列出显得累赘而无必要。这也正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平实的特点。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建筑的精巧细密)当时每一块巨石都磨得是多么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是多么的――,紧密到了――的程度。“锋利”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天衣无缝(2)师:“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环境恶劣、风沙肆虐、侵

蚀剥落、地震摧毁——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千年不倒)“几千年”【此处总结历经千年――依然连……】。

师:你觉得这个工程怎样?(精巧、了不起、奇迹)

※这仅仅是劳动的累积,技术的精巧吗?更蕴涵着什么?(古埃及人民高度的智慧、才能)

(板书:智慧)

(3)师: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勾连前文:《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斗志昂扬)——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3.语言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语言风格就是不一样的。

三、探究建造,感悟智慧,再次体会语言特色。(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浏览,你觉得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怎样?“科学”(智慧)

抓运输、垒石:——从木撬运石;修路平整;没有最基本的建筑设施;堆起土坡;倾斜运石;移走土山等内容中引导学生一方面体会金字塔建造之工程浩大,所需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劳力,另一方面紧扣“科学的方法”五个字充分感悟蕴含其中的古埃及人民无比丰富的、乃至不可思议的聪明智慧。包括引导学生适时的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这种感受。

师: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光读懂了这项工程的庞大,而且还读懂了其中凝聚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②你的发言让我们对古埃及人民精妙的设计更加赞叹不已。

③通过你的资料介绍,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④学会收集资料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看来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⑤联系上下文去读书,我们的阅读感受就会更丰富。

2.这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

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众多说法中的一种,而且这些说法也没有确切的定论。)

能不能去掉?(不能。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2.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上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然而,科学家推测,彗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

五.迁移学法,拓展延伸。

同学们,本单元的下面一篇课文是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也是一篇说明文。维也纳有什么特点,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语言上有些什么特色?下节课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和发现。

板书:15.埃及的金字塔

勾连智慧列数字简洁

作比较

比较宏伟精巧举例子准确

备注:整体板书以金字塔板画为背景,金黄色主调;其余文字白色;“智慧“二字红色。

金字塔说课稿

20.金字塔 【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字塔》一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三、说学情: 小学生对金字塔比较陌生,对金字塔的有关资料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与金字塔有关的图文资料,目的是通过阅读资料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本节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建筑,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比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地了解金字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14埃及的金字塔(教案)

14、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4、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 化遗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建造工程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及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简介金字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2、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 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我请同学来说一说,还有初读课文的时候需要做到哪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句长句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圈画画……。) 2、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句子划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

3、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领读,全班朗读。 (2) 读一读难读的长句,需要注意什么。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刚听了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同学很认真,听得同学也都在认真 思考。现在老师再请同学快速的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 结晶。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同学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关于金字塔的小资料。 4、看了这些资料,同学们是不是对金字塔更感兴趣了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指导书写。 1、课文中有哪些难字要注意的。 2、学生讲解。 3、硬笔习字册,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 的好处。 3、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 化遗产。 教学重点: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使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相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与教案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实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0《金字塔》说课稿

20.《金字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两篇短文风格迥异,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基于课文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班学生学情,我拟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文题目最想了解什么”这一话题,这样让学生自主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趣,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在教学科学建造部分时,又以“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

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巧妙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急于探究。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金字塔建造的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理解科学建造部分时,我让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搬石砌塔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阅读理解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理解与感受金字塔的科学建造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将阅读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更容易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的设计思路,依托文本,延伸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你想去了解一下金字塔吗?下面请欣赏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希望你能够喜欢!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自己上课用的,主要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要求与教案不同,除了教师自己用,还要给别人(领导、所谓砖家等)看,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更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制定的原则,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发布者:龚梅华发布日期:2011-11-28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1、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个对比,请看图:

埃及的金字塔_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本文是关于埃及的金字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金字塔。 2、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勤劳、聪明、智慧、结晶) 3、谁先来读一读?(指名读) 4、是啊!宏伟而又精巧的埃及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宏伟精巧) 二、学习2、3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课文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以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为例,来向我们阐述金字塔的特点。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说明胡夫金字塔外观宏伟的句子,用“﹏﹏”划出说明胡夫金字塔结构精巧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交流: 1、描写宏伟的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你们同意吗? (2)、下面让我们来好好感悟感悟这段话。 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a、这句话里有个词语“摩天大厦”,摩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出示) 摩:1、摩擦;2、接近;3、研究、切磋

b、你认为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c、那你能不能说说摩天大厦这个词的意思呀? d、谁来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很高啊!(指名读、齐读)(6)、 e、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可以去掉吗? 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座塔高146米多。 生交流 f、老师同意你们的说法,有了后半部分,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楼的高度。那么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作比较) g、完全正确。同学们要记住这种说明方法,在我们以后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 (3)、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每块石头很大,230万块石头垒起来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c、是啊,巨大的金字塔看起来宏伟壮观! d、同学们,这段话中的四个数字:(大屏幕出示)1千米、230万块、2.5吨、60万节,这里叫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 e、老师发现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们的,谁再来读一读金字塔精巧的语句? 2、描写精巧的句子: 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a、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吗?老师告诉你们(形象描述:也就是对一个抽象的实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b、哪些词句形象地描述了胡夫金字塔的结构精巧? 补充: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他们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比 (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课程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淡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修养。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针对解决的对象。 (3)教学进程与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主要特点。 (4)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

《埃及金字塔》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埃及的金字塔》。 一、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课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采用的方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同时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 3、领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埃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领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难点:懂得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创设法:在导入部分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金字塔建造的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学法: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2.知道课文采用的说明介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埃及的金字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关于 金字塔的内容? 2.复习1、2自然段的内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在埃及有70多座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中,最有名的是哪一座?为什么有名? 1.默读,思考。 2.提问,交流。 3.小结:引读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因为金字塔高146米,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如果将这座 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还因为金字塔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 5.播放 6.在埃及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 文第3小节,看看胡夫金字塔有哪些特点。 7.你概括出了金字塔的哪些特点?那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高大,重,) 8.交流。 9.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金字塔 很高 出示: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特点如果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啊?(宏伟) 教师板书 10.还有吗?继续交流 11.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 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2.是怎样的平整紧密?如果用水也泼不进去,你觉得金字塔的平整紧密可以用文中哪个词 来概括啊?(精巧)教师板书 13.齐读第三小节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知识点: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课程名称:埃及金字塔
课程类别:设计
适学年龄:3-4 岁
教学时长:60 分钟
艺术目标:
1. 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创作的魅力。
2. 多元化媒材的使用激发小朋友兴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知识目标:
1. 通过图形演示三角形概念,联想生活中三角形物品,引入主题。
2. 了解金字塔的产生根源与相关文化。
3. 简单了解金字塔的五种类型,及其建筑特点和建筑结构。
4.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大的三座金字塔,总结古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游戏互动,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
技能目标:
1.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2. 学习各种画面场景的想象。
成长目标:
了解埃及金字塔,丰富幼儿对金字塔相关知识的认知,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
创作的魅力,鼓励幼儿积极体验活动中的乐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欣赏、认识古埃及金字塔,了解古人的创造力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
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金字塔的科学与神秘至今为世人所敬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新知。 3. 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与玛雅文化的关系,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及社会地位,了解金字塔的演变过程,产生根源及金字塔的
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金字塔是如何利用天文、地理、物理学原理建造而成的,金字塔与玛雅文化的关
系。
教具:PPT、一张 20cm 左右的正方形卡纸、大一不一的多种三角形彩色卡纸
学具:
教学引导
15mins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精选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 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5课《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文明古国埃及举世闻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清晰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金字塔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建筑一般都会有极高的兴趣,只不过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本课之前不会有太深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埃及金字塔资料有所收集和了解。而教师本身也要结合课本,搜集有关知识,为学生开拓眼界,提高他们更深一层的兴趣。升腾起了解埃及金字塔以及金字塔内部的神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积累“象征、宏伟、巍然屹立、傲对长空”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声音、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渗透说明方法,用动画的形式体会金字塔建造过程,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金字塔建造过程的不容易,真正感悟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以及科学的建造。 难点: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认识图片上是什么吗(中国的万里长城)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提起万里长城就会想到(中国)那么如果老师提起金字塔,大家就会想到(埃及)前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过“没爬过长城就相当于没到过中国,没看过金字塔,就相当于没到过埃及”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神秘的埃及金字塔。(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感悟魅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词语朋友,出示图片词语。 (学生自读,找出读的好的领读)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金字塔座落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词语体现了金字塔的气势金字塔是为什么而建的为什么叫做金字塔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范文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简案与详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 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 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 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 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 二、区别 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2、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