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门窗(建筑设计常用资料)

建筑外门窗(建筑设计常用资料)
建筑外门窗(建筑设计常用资料)

建筑门窗(讲义草稿)

施工图设计中门窗(含玻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设计说明中应该予以详细的设计,这包括几个图纸中容易混淆的方面:

一,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玻璃和栏杆两大部分。

玻璃安全问题的主要设计依据是《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安全玻璃是指符合国家标准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即满足GB/T9963-1998《钢化玻璃》、GB17841-1999《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和GB9962-1999《夹层玻璃》的产品。安全中空玻璃是指组成安全中空玻璃的两片或多片玻璃应都是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只是一个人为的名称,一般是指对人身伤害风险相对较小的玻璃(通常指

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还有些国家没有采用安全玻璃这个敏感的名称。玻璃是非

常脆性的材料,所以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玻璃。在建筑中采用玻璃就必然有一定的

风险。

●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中空玻璃需要为安全玻璃时不能只由单层的安全玻璃和单层的

普通玻璃组合而成,必须双层都是安全玻璃。

●夹丝玻璃和夹层玻璃是两个概念,常规意义上设计中最常用的安全玻璃是指夹层玻

璃。

夹层玻璃是由一层玻璃与一层或多层玻璃、塑料材料夹中间层而成的玻璃制品

(GB9962-1999)。它直接由玻璃厂生产。因为外层玻璃受到撞击破碎时,碎片会

粘在中间膜上不会分散出去,造成伤害,所以具备安全性能。

夹层玻璃根据形状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夹层玻璃,根据抗冲击性能可以分为Ⅰ类,

Ⅱ-1,Ⅱ-2,Ⅲ类,根据施工工艺可以分为干法夹层玻璃,湿法夹层玻璃。

夹丝玻璃是在玻璃成形过程中将金属丝或丝网直接压入玻璃板中而制得的平板玻

璃,它直接由玻璃厂生产。夹丝玻璃主要应用于振动较大的工业厂房以及防火门窗。

●钢化玻璃分为全钢化和半钢化两种,需要注意的是半钢化玻璃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但不是安全玻璃。

●一般钢化玻璃随玻璃厚度的不同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同,设计中常用的6mm厚钢

化玻璃最大使用面积4M2,6mm厚的夹层玻璃分为3+0.38+3mm,3+0.76+3mm,

最大使用面积均为3M2。

建筑物需要以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下列部位必须使用安全玻璃:

/《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第六条/

(一)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外开窗,指的是合页装在窗的左右侧、或上下侧,可以向外开启的窗,不一定是外平开窗,设计中要注意经常使用的外悬窗也在安全玻璃设计范围内。

(二)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

容易忽略掉的是建筑物内隔墙或隔断上亮超面积标准的部分。

玻璃面积的计算是指外窗分格后每一块玻璃的面积大小,不是门窗的洞口大小。

(三)幕墙(全玻幕除外);

幕墙,是由支撑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全玻幕是指由玻璃肋和玻璃面板构成的玻璃幕墙。

(四)倾斜装配窗、各类天棚(含天窗、采光顶)、吊顶;

各种倾斜安装以及水平安装的玻璃,只要该玻璃破碎后存在坠落的可能性,而玻璃的下方存在人员通行的可能性,应使用安全玻璃(夹层玻璃)。

屋面玻璃一般是指安装在建筑物屋面,并且与水平面夹角小于750的玻璃

(五)观光电梯以及其外围护结构;

(六)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及屏风;

(七)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中庭内栏板;

(八)用于承受行人行走的地面板;

玻璃下方悬空,玻璃承受人员行走作用的玻璃板应使用安全玻璃(夹层玻璃);玻璃下方不悬空,只在装修面上的玻璃地面不需采用安全玻璃。

包括玻璃地板,玻璃通道,以及玻璃楼梯踏板。

(九)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观察孔;

(十)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厅等部位;

包括:(1)门玻璃;(2)安装在门上方的玻璃;(3)安装在门两侧的玻璃,或与门洞口的距离小于300mm的玻璃窗。

(十一)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位置安全玻璃类型的选用:、

《JGJ113-200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1,落地门窗(含活动扇与固定扇),

有框时,根据使用面积采用不同厚度的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均可。

无框时,应该采用≥12mm厚钢化玻璃。

2,室内外栏板

不承受水平荷载时,采用≥5mm钢化玻璃或≥3+0.38+3mm的夹层玻璃。

承受水平荷载且玻璃栏板最低点距楼地面<3m,

采用≥12mm钢化玻璃,≥8+0.76+8mm钢化夹层玻璃承受水平荷载且玻璃栏板最低点距楼地面≥3m,≤5m,

必须采用≥8+0.76+8mm的钢化夹层玻璃。

承受水平荷载且玻璃栏板最低点距楼地面>5m ,不能采用玻璃栏板。

3,屋面天窗(如为钢化玻璃,应进行均质处理。)

屋面玻璃最高点距楼地面≤3m,

应该采用厚度≥6mm均质钢化玻璃或厚度≥6mm+0.76+ 6mm夹层玻璃,建议采用夹层玻璃(干法)。

屋面玻璃最高点距楼地面>3m,必须采用夹层玻璃,厚度≥6mm+0.76+ 6mm(干法)。

采用中空安全玻璃时,夹层玻璃应设在室内一侧,中间气体层厚度≥12mm。

设计中应注意上人屋面玻璃应按地板玻璃进行处理。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运动场所中的室内玻璃隔断

有框时,应该采用厚度≥5mm钢化玻璃或≥3+0.38+3mm的夹层玻璃。

无框时,应该采用厚度≥10mm厚钢化玻璃。

5,浴室用玻璃隔断

有框时,根据使用面积采用不同厚度的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均可。

无框时,应该采用厚度≥5mm厚钢化玻璃

6,地板玻璃(必须使用夹层玻璃,如为钢化夹层玻璃,应进行均质处理。)有框时,必须采用夹层厚度≥0.76的夹层玻璃。

无框时,必须采用≥10+0.76+10mm的均质钢化夹层玻璃。

7,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是指面板为玻璃的幕墙,包括框支撑玻璃幕墙(明框,隐框,半隐框),点支撑玻璃幕墙,以及全玻璃幕(由玻璃肋和玻璃面板构成的纯玻璃幕墙结构)。

采用中空安全玻璃时,中间气体层厚度≥9mm。

框支撑玻璃幕墙采用夹层玻璃时,厚度应大于6mm+0.76+6mm,采用均质钢化玻璃时厚度应大于6mm;

点支撑玻璃幕墙应采用均质钢化玻璃,厚度应大于10mm,点支撑的全玻璃幕墙应采用均质钢化夹层玻璃,厚度应大于10mm+0.76+10mm

全玻璃幕墙采用夹层玻璃时,厚度应大于8mm+0.76+8mm,采用均质钢化玻璃时厚度应大于10mm;

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的区别

安全玻璃在价格上比较,夹层玻璃比钢化玻璃贵,一般5毫米厚的夹层玻璃价格在每平方米120元左右;而厚度为5毫米的钢化玻璃其价格在50元每平方米左右。

因此甲方和施工单位有时会要求设计院将安全玻璃的品种由夹层玻璃修改为钢化玻璃。

一般民用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通过热处理后急速冷却,使其强度提高3~5倍。可承受一定能量的外来撞击或温差变化而不破碎,即使破碎,也是整块玻璃碎成类似蜂窝状钝角小颗粒,不易伤人,从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尽管如此,一旦破裂,此种玻璃并不能阻止玻璃撞击物的穿透而掉落到地上,如果碎片从高处落下,对下方的人和财物仍然会造成损害。

钢化玻璃的缺点是不能切割,需要在钢化前切好尺寸,且有“自爆”特性。钢化玻璃在无直接机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自动性炸裂叫做钢化玻璃的自爆。自爆是钢化玻璃的特性,无可避免。为了降低自爆率,只能是优选玻璃原片和进行二次热处理。即使如此,也有一定的自爆率,一般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

所以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中,玻璃幕墙采用单片钢化玻璃时,一定要慎重对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设计中建议内层采用夹层玻璃。

1.钢化玻璃要进行二次热处理。

2.幕墙下面设隔离带,不安排吸引行人和观众停留的设施。室内靠墙不设展位、餐饮、

售货位置。室外停车位要离开墙根,墙根布置绿化或水池。

3.出入口设雨棚。

4.人流上空布置金属安全网。

5.贴防爆膜。

钢化玻璃不宜单独在天棚、天窗结构中使用,一旦玻璃破裂产生的“玻璃雨”可能会对下面的人群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在生产过程会产生变形,影响光学性能,这在追求映像效果的幕墙方面应用时应注意。

可以理解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钢化玻璃根据冷却介质可分为物理钢化和化学钢化;根据生产方法可分为垂直吊挂、水平钢化和气垫钢化;根据品种可分为平面钢化、曲面钢化和区域钢化。平面钢化玻璃主要用于建筑门窗玻璃、隔墙等。弯钢化玻璃主要用于汽车车窗玻璃。半钢化玻璃主要用于暖房、温室、隔墙等的玻璃窗。区域钢化玻璃主要用于汽车风挡以及要求有安全性、耐热性的特殊场所。

半钢化玻璃是介于普通平板玻璃和钢化玻璃之间的玻璃品种,表面应力在24~69Mpa之间。它兼有钢化玻璃的部分优点,如强度高于普通玻璃,同时又回避了钢化玻璃平整度差,易自爆,一旦破坏即整体粉碎等不如人意之弱点。半钢化玻璃破坏时,沿裂纹源呈放射状径向开裂,一般无切向裂纹扩展,所以破坏后仍能保持整体不塌落。半钢化玻璃可用于幕墙和外窗,可以制成钢化镀膜玻璃,其影像畸变优于钢化玻璃。但要注意,半钢化玻璃不属于安全玻璃范围。半钢化玻璃的生产过程与钢化玻璃相同,仅在淬冷工位的风压有区别,冷却能小于钢化玻璃。

夹层玻璃在碎裂的情况下将牢固的粘附在透明的粘结材料上而不飞溅或落下。

安全性:在受到外来撞击时,由于弹性中间层有吸收冲击的作用,可阻止冲击物穿透,即使玻璃破损,也只产生类似蜘蛛网状的细碎裂纹,其碎片牢固地粘附在中间层上,不会脱落四散伤人,并可继续使用直到更换。

防盗性:夹层玻璃非常坚韧,即使盗贼将玻璃敲裂,由于中间层同玻璃牢牢地粘附在一起,仍保持整体性,使盗贼无法进入室内。

隔音性:由于PVB中间膜具有对声波的阻尼功能,夹层玻璃能有效地抑制噪音的传播,特别是位于机场、车站、闹市及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在安装夹层玻璃后,其隔音效果十分明显。

防紫外线性能:PVB中间膜能吸收掉99%以上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室内家具、塑料制品、纺织品、地毯、艺术品、古代文物或商品免受紫外线辐射而发生的褪色和老化。

钢化夹层玻璃是两片钢化安全玻璃通过夹层形成的钢化夹层安全玻璃。

夹层玻璃可以:

根据形状分类:平面夹层玻璃和曲面夹层玻璃。

根据用途不同分类:建筑用夹层玻璃和交通工具用夹层玻璃。

根据选用中间膜不同分类:普通无色透明夹层玻璃、彩色装饰夹层玻璃和功能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适用于各类建筑,具体如下:

建筑法规要求使用安全玻璃的场所。如玻璃幕墙、采光顶、地板和楼梯及其扶手。

车站、机场等对隔音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银行、博物馆和展示厅等需要高防范等级场所。

二,外门窗的物理性能问题:

施工图建筑设计说明中门窗部分应该表述的内容包括:外门窗的主要物理性能(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采光性能),所采用的门窗玻璃以及框料的材

料,颜色,开启方式,安装方式(中装,外装,是否有附框),是否安装纱扇(住宅)等。《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已经有原来的GB/T7106,7107,7108合并成统一的GB/T7106-2008,抗风压性能指标,水密性能指标未变,气密性能指标由原来的5级修改细化为现行的8级,设计说明注意查核修改。

1,气密性能:

气密性能是外门窗建筑节能重要的物理参数,也是节能设计标准的强制性条文要求。

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3.2.4条:外窗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GB/T7106-2008中规定的6级。(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1.5 m3/m.h ≥q1>1.0 m3/m.h,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4.5 m3/m2.h ≥q2>3.0 m3/m2.h,基本相当于原标准的4级)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规定的2级。

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5.3.4条:应采用气密性级别高的外窗,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原2002标准的4级,也就是现行2009标准的6级。

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是一致的。

设计中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4.2.10 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

《铝合金节能窗(DBJT08-108-2008)》居住建筑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的3级;公共建筑外窗、7层及7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外窗和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4级。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4.0.7 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的Ⅲ级;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Ⅱ级。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4.0.11 居住建筑1~9层的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3级,10层及10层以上的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4级。

施工图设计中,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m/s的地区,设计中多层居住建筑的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原3级,现4级(2.5≥q1>1.5,7.5≥q2>4.5),高层居住建筑以及公共建筑不应低于原4级,现6级(1.5≥q1>0.5,4.5≥q2>1.5)。

气密性能是指外窗在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衡量气密性能的指标是以标准状态下,窗内外压力差为10Pa时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来作为评价指标。气密性能的好坏主要与框扇之间的密封程度有关。气密性能不但影响外窗的密封性能,而且还严重影响其水密性能、隔热保温性能、隔声性能。

常规意义上讲,塑钢窗的气密性能要高于铝合金窗;平开窗气密性能要高于推拉窗。

2,水密性能:(新旧标准未变更分级指标)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型材、窗扇开启方向、排水系统和气压平衡系统、窗体制作安装质量、密封件和附件质量、五金件质量等。

水密性分级指标是在稳定或波动加压状态下测试得到的严重渗水的压力差值指标。

北京市住宅一般要求不低于GB/T7106-2008中规定的3级,250Pa≤△P<350Pa。

设计中如遇沿海地区或大风多雨地区时,应注意当地设计细则要求,如深圳,珠海。深圳要求建筑外窗,雨水渗漏性能不能低于250Pa,和北京市的要求是一样的。

3,抗风压性能:(新旧标准未变更分级指标)

建筑物外门窗抗风压性能的设计依据是当地基本风压(50年一遇),北京市多层住宅要求抗风压性能不低于4级(2.5KPa≤P3≤3.0KPa),中高层不低于5级( 3.0KPa≤P3≤ 3.5KPa)。

抗风压性能是涉及建筑物安全问题的性能。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对工程检验规定,主要受力构件的弯曲变形为其长度的1/300时风压数值为P1,其风压数值的2.5倍P3为该窗户承受的安全检测压力允许值,P3应大于或等于工程的风载荷标准值Wx。

对于沿海等风力大的地区以及高层建筑物应该特别注意。

部分地方有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要求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由建筑设计单位提出风荷载数值,门窗厂出具计算说明书。基本风压荷载值注意按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选用。

深圳市要求建筑物外门窗最低抗风压指标不得低于2500Pa,和北京市标准是一致的。

4,空气声隔声性能门窗的隔声性能采用的标准是《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监测办法》GB/T8485-2008。

设计中,一般要求是:在现有以及规划快速路和主干路道路红线两侧50米范围内,新建,改扩建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物临路一侧的建筑外窗隔声量不低于GB/T8485-2008标准的3级标准(30~35db);

在现有以及规划次干路和支路道路红线两侧50米范围内,新建,改扩建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物临路一侧的建筑外窗隔声量不低于GB/T8485-2008标准的2级标准(25~30db);

其他建筑类型参照设计,设计说明中一般会注明建筑物外门窗的隔声性能不小于30db,常用的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均能满足要求。

5,保温性能与隔热性能

保温性能:

建筑物外门窗传热系数根据《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GB/T7106-2008共分为10级。

由于各地方住宅,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均不同,设计中需要根据当地标准以及建筑的体形系数,各向窗墙比执行,一般不需要标明分级指标,但必须要写清楚传热系数值。

最常见的门窗传热系数限值为3.0 w/m2.k,2.7/2.8 w/m2.k,2.4/2.3 w/m2.k。

关于整窗的传热系数值没有统一标准可以选用,设计中可以参考几个常见的铝合金门窗厂家的指标选用:

以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双层中空玻璃为例:中空玻璃厚度为6+12A+6,K值能满足2.8 w/m2.k的要求,但当k值要求在2.3,2.4时,则只能采用LOW-E玻璃了。

关于LOW-E玻璃:

1,LOW-E玻璃属于镀膜玻璃的一种,镀膜玻璃最常见的有低辐射膜和热反射膜,低辐射镀膜玻璃就是LOW-E玻璃,所镀的膜层一般是以银为主的导电薄膜,表面辐射率低,膜层反射能力高,是一种节能玻璃。

LOW-E玻璃的生产方法有离线和在线两种,离线LOW-E玻璃可以做成双功能膜层组合,如双银LOW-E玻璃,但不能进行二次加工,不能单片使用。在线LOW-E玻璃可以二次加工,以满足不同建筑设计要求,可以单片使用。

2,设计中要注意LOW-E玻璃低辐射膜的位置。

在线LOW-E玻璃单片使用时,在线LOW-E玻璃的膜面应放置于室内的一侧。

在以保温为主要节能目标的寒冷,严寒地区,中空玻璃外窗的在线LOW-E玻璃膜面应位于内层玻璃的外侧位置;

在以隔热为主要节能目标的地区,在线LOW-E玻璃膜面应位于外层玻璃的内侧位置。

隔热性能: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为7个区,其中Ⅰ为严寒地区,Ⅱ为寒冷地区,Ⅲ为夏热冬冷地区,Ⅳ为夏热冬暖地区,Ⅴ为温和地区,Ⅵ,Ⅶ根据二级区划分为严寒和寒冷地区。

一般严寒与寒冷地区外窗应采用遮阳系数>0.6的玻璃,在选择LOW-E玻璃时要兼顾这一点,常见的中空玻璃一般都能满足要求。

三,外窗护栏问题:设计依据:《通则》6.6.3,6.10.3,《住规》5.1.5,5.2.2,3.7,3.9。

●住宅:临空的窗台高度小于900时,需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公建:临空的窗台高度小于800时,需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有两种做法:

栏杆。(住宅栏杆注意采用垂直杆件,且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110mm。)

窗下部设置相当于栏杆高度的固定窗。(注意作为防护措施的固定窗应该为厚度不小于3+0.38+3mm的夹层玻璃。)

●防护措施的设置起算高度:

当窗台高度大于0.45时,护栏或固定窗扇的设计高度自本层楼地面起算。

当窗台高度不大于0.45时,护栏或固定窗扇的设计高度自窗台面起算。(可磴踏面指高度小于0.45,同时宽度大于0.22的凸出部位)

落地窗的护栏或固定窗扇的设计高度自本层楼地面起算。

●凸窗(飘窗,宽窗台):

住宅小区中,一般凡宽度大于0.22的窗台均视做可供人攀爬站立的窗台,护栏或固定扇的防护高度均应从窗台面起算,且护栏应贴窗设计。

民用建筑构成可踏面的条件,必须是同时满足“底部可踏部位≥0.22m,并且高度≤

0.45m”。由于住宅必须考虑儿童长期使用的特殊要求,台面、横栏杆等即使宽度不满

足大于或等于0.22m的要求,也会构成无意识攀爬的构造特性,会导致产生危险,因此住宅要更严格一些。

1,凸窗防护从窗台面起计算,目的是“防止过低的宽窗台面使人容易爬上去而从窗户坠地”。要防范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要注意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2,护栏应贴窗设计。

3,栏杆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中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要防攀爬,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文化娱乐建筑、商

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也应该一样,

这是经常忽略的。

一般,外飘窗(窗台低于500时)需要安全玻璃+ 贴窗栏杆

(扩展:凸窗的面积计算,以及利用凸窗常见面积计算隐藏的节点。)

关于凸窗的面积计算,目前北京尚无具体规定,一般凸窗高度小于2.2米不计入面积。

住宅设计中,开发商要求利用凸窗“偷”面积是很常见的,常见做法有:

1,把凸窗外墙无限度的外延,取得空间的延伸。

2,落地凸窗,凸窗上部要求设有储存柜等构件使空间低于2.2米,使用时可拆。

3,可局部拆卸的假凸窗,结构楼板外挑,上砌轻砌块的假凸窗窗台,使空间低于2.2米,使用时可拆。

注意《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北向不应采用凸窗。

●阳台:

1,关于阳台,《住宅设计规范》3.7.3要求“低多层住宅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中高层、高层住宅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米”,比窗台护栏高度要求0.9米高。规范编制的初衷是因为阳台往往三面临空,对栏杆的防护要求应该高些。对于封闭阳台,要注意封闭阳台栏杆也应该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降低标准,封闭阳台栏杆不能采用低窗台栏杆高度900的要求,而应该是相应的1050或1100mm。

2,另外,阳台如果采用落地玻璃的情况,原则上不能等同于低窗台只采用设置相当于栏杆高度的固定窗,应该设置栏杆。

常规意义上讲,住宅阳台的低窗台需要安全玻璃+ 栏杆。

●另外还有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玻璃幕墙的栏杆问题

根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4.4.5,当与玻璃幕墙相邻的楼面外缘无实体墙时,应设置防撞措施。

根据《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7.3.2,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出人体或玻璃坠落的,应采用可靠护栏。

设计中,落地玻璃幕墙或玻璃幕墙外缘实体墙高度不符合规范时,应采用安全玻璃+ 栏杆。

四,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

1,疏散门的开启方向

开向疏散走道以及楼梯间的门,注意门扇开启后不能影响走道,楼梯休息平台的实际有效疏散宽度。

疏散门的开启不能跨越变形缝。防火门应设置在楼层较多的一侧。

2,卷帘门的卷帘盒高度以及实际有效高度值

参照09BJ13-4《钢制防火门窗防火卷帘》,要注意几个安装尺寸。

卷帘盒的安装高度一般需要500~700,钢制卷帘或是无机纤维复合卷帘,中装或是侧装,单轨还是双轨,这是常规的安装尺寸,除非与甲方定的厂家协商,一般应该满足。

中装与侧装的实际有效通行宽度是不一样的。中装需要考虑每侧150~200宽的导轨尺寸使得实际通行有效宽度比洞口尺寸小300~400。

在卷帘盒合理安装高度满足500~700的前提下,卷帘的帘头一般会下垂150左右,注意洞口实际高度,尤其是层高不富裕的地下车库。

3,外窗的开启方向

北京市大于7层的住宅不能使用外平开窗。

中小学校需要注意使用内平开窗,方便学生擦窗劳动,但不能影响室内空间。

总工办黄瑾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建筑设计资料手册

第一章总平面 1.1总平面设计(深规土[1997]254号) 1.1.1总平面设计必须对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作深入观察了解,充分 利用地形地貌及自然景观,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正确处理与周围建筑的环境、空 间、场地、竖向标高等关系。建筑设计未经审批之前不得改变原地形地貌。 1.1.2位于高压走廊、微波通道、航空线路、文物建筑等管制范围内的建筑物,设计时应 符合有关规定。 1.1.3位于低洼处的建筑物,其主入口及地下室应采取防洪措施。与山体河道邻近的建筑 物应设置截洪沟、防洪堤及防滑坡等设施。 1.1.4城市高压、架空线路走廊宽度 1.城市高压走廊宽度表(SZB01-97) 2.架空电力线路,其外边线向外侧延伸的防护距离:(SZB01-97) 10KV ——5米 220KV —— 15米 110KV ——10米 330KV ——20米 1.1.5 液化石油气站(SZB01-97) 1.调压站 调压站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水平净距(m)

2.瓶装供应站 瓶装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 注: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1.2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SZB01-97) 1.2.1 用地代号: 居住用地———R 对外交通用地—— T 商业及公共用地—— C 道路广场用地——S 行政、文教用地—— G/IC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工业用地———M 绿地—————G 仓储用地———W 特殊用地———— D 水域和其它用地—— E 1.3 居住用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SZB01—97) 居住用地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不少于下表所列栏目

建筑设计知识汇总

知识汇总 1、窗地面积比 窗地面积比就是房间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简称窗地比。它是估算室内天然光水平的常用指标。例如,当房间进深为窗高的2.5倍时,单侧采光的房间要获得1%的最低采光系数需要的窗地比约为1/6。窗地面积比值为直接天然采光房间的侧窗洞口面积Ac与该房间地面面积Ad之比. 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明亮程度,照度标准是不一样的。离地面低于0.5米的窗户洞口面积不计入窗地比的窗户面积如:在住宅设计中客厅的窗地比一般是1/6~1/4,卧室的窗地比一般为1/6~1/8 ;楼梯间 ----1/12;工业建筑中窗地比取为了1/8。 窗面积就是指窗的洞口面积,与窗户开启的大小无关。 窗开启的面积大小要看窗的开启形式,现有的门窗开启形式,基本可分为:内平开下悬、平开、上悬窗、传统推拉。花城的窗户开启形式目前不详。  国家规定:离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窗地面积比不得小于1/7. 2、开间和进深 首先要了解横墙和纵墙,横墙: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 开间:两横墙间距离进深:两纵墙间距离有些结构设计横墙不全在短轴,这种情况不能把开间简单看做两横墙间距离,而一般根据房间门的朝向来区分,房门进入的方向的距离为进深,左右两边距离为开间。 开间进深是指住宅的宽度和住宅的实际长度。 开间是指房屋的宽度,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和宽度而言,故又称为开间。 住宅开间一般为3.0到4.5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房屋的进深,则是指房屋的实际长度。 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不宜过长。住宅的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 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2.6米、2.7米、2.8米。住宅的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

(完整版)建筑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

建筑设计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C.居住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D.使用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3.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 )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造价较高 D、有内部空间 4.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 寓 D. 疗养院 5. 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 A. 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 B. 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C. 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 6.考虑建筑的防火及安全疏散,可采用的楼电梯类型有() A.双跑梯剪刀梯、螺旋楼梯、自动扶梯; B.悬臂梯、双跑梯、弧形楼梯、剪刀梯; C.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螺旋梯; D.剪刀梯、弧形楼梯、双跑梯、封闭楼梯。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对比 B.均衡 C. 统一 D.韵律

8. 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主要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部位 C、一定要在房屋的中间部位 D、一定要在房屋的端部 9. 通常房间内最小净高不宜低于( ) A.2.0m B.2.2m C.2.4m D.2.6m 10.建筑施工平面图上,建筑物外部尺寸的标注一般是() A.一道 B.二道 C.三道 D.四道 11. 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剧院、电影院、体育馆B.火车站、浴室 C.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D.百货商店 12.以下门的类型组可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口。() A.旋转门、平开门、自动感应门、卷帘门; B.平开门、弹簧门、滑拉门、防火门; C.铝合金地弹门、平开门、防火门、隔音门; D. 铁拉门、防火门、平开门、弹簧门。 13. 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C. 建筑形象 D. 建筑的经济性 14.施工图的建筑立面包含以下内容() A.建筑轴线、设计标高、周边环境及绿化、风玫瑰; B.高度尺寸、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门窗立面; C. 建筑阴影、门窗立面、室外踏步、高度尺寸; D.文字标注、设计标高、绘图比例、门前雕塑。 15.方案设计文件的内容应包括:() A.封面、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大样图。 B.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 概算。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 《结构设计原理(上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002 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附录1 鼎业赢通商务楼施工组织设计摘要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组织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常州市鼎业赢通商务楼的工程施工 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施工总体部署、施工准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关键词:施工部署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施工附录2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of dingye yingtong build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is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core and the soul, is conceives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entire process idea with the concrete arrangement, uses for to instruct construction item entire process each activity the technology, the economical and organization's comprehensive document. the this construction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办公楼资料整理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0号 200092 Address: No. 1230 Siping Rd. , Shanghai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8333344.html,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办公楼导览 中山北二路 N o r t h Z h o n g s h a n N o .2 R o a d 同济大学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赤峰路 C h i f e n g R o a d 彰武路 Z h a n g w u R o a d 铁岭路 T e n g R o a d 鞍山路 A n s h a n R o a d 同济联合广场 T o n g j i U n i t e d P l a z a 同济大学南校区 S o u t h C a m p u s o f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四平 路 S i p i n g R o a d 阜新路 F u x n R o a d L n e 10

地点 / Location::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0号 / No.1230 Siping Road, Shanghai 200092, China 设计时间 / Term of Planning :2009-2010 建造时间 / Term of Construction :2011 基地面积 / Site Area :69 700 m 2 建筑面积 / Total Building Area :64 522 m 2 主要结构 / Structure :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 / :C oncrete + Steel Frame 主要用途 / Main Use :办公 / Office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 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 Renovation of the Parking Garage of Bus No.1

建筑设计防火设计基本知识

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 (建设防火设计基本知识之一) 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规范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这里主要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 1.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建规)还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高规)的依据。 2.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3.设置电梯的依据。 4.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5.控制名胜景区,特殊地段或街道景观高度要求。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6.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控制的规定。 二,建筑高度H的计算 1.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浙30) 2.建筑技术措施规定: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技2.3.2)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对于消防可不计入高度(建1.0.3);对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或高度不超过4m时不计入建筑高度之内(技2.3.2);对于城市景观、微波通道则必须计入建筑高度;对于航线必须计入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考试资料

1.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基本概念 所谓广义建筑学,即与传统意义或狭义相对照,其研究领域和内涵有所扩大,其研究方法从注重个体或微观发展到更注重宏观和整体,把相关的学科融入其中(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强调“整体观”和“辩证统一观”。 (2)基本内涵 其内涵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把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地景、建筑与生态融为一体。 2. 建筑的双重功能性 一是使用功能,二是精神满足,二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 3. 建筑有两种主要的需求:一是具有使用者的要求,二是社会、城市的要求。 4. 建筑的基本特征: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审美性 5.建筑的空间性问题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生命。建筑物内部或周围的所有区域都是具有空间定义的容量。建筑空间有两种类型:一是内部空间——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 二是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是由建筑物和他周围的环境所构成。建筑空间有六种构成方式:(会理解和判断某种建筑用了那些空间构成方式) (1)围合 ①形成:用墙体(实墙、花墙)、栏杆、列柜、篱笆及其它的物质形式围合成的一定的空间,被围部分与其外部就有了区分。 ②特点: 这种空间的区分随隔围物体的形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围的方式或强化或弱化或随意或是有一种隔而不断的感觉。 ③应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各种半室外空间等. (2)覆盖 ①形成:在空间的上部设置一个面积性的物体,那么其下部便形成一个空间。这种空间垂直方向的限定性很强,水平方向的限定性很弱。如亭子、雨伞、凉棚等。 ②特点:是行为的自由,并有某种关怀、保护、庇护等作用(因为人们往往对来自上方的袭击是很担心的)。覆盖物的大小和高度是覆盖强度的两个要素。 ③应用:如雨棚、亭子、阳台、室外走廊等 (3)凹凸 ①形成 凸起一个平台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这种限定会随着凸起物的增高而增强,同理,“凹入”地面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 ②特点: 凸起的性质是“显露”的,显示地位或权势的高大,可增强或烘托建筑的气势。 凹入则与凸起刚好相反,它是“隐藏性”的有安全感,两者刚好是一露一藏。 ③应用: 凸起多用于纪念性建筑当中,如纪念碑前的台子……和大型公共建筑前的平台; 凹入多用于地下通道、城市人防工程、下沉式广场等。 (4)设立 ①形成:这种空间形式是意象性的,而且空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设立和围着好是相反的情形,如果一种叫做正空间(positive),则另一种叫负空间(negative)。 ②特点:与围对应,围是物体包围或限定空间,而设立则是空间包围着限定物,而且空间的边界模糊,

建筑设计管理要点

建筑设计管理 一、目的 将项目开发的理念及意图,项目策划的要求,通过调研所确定的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商对项目开发的投资成本、进度、质量等诸多要求通过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以图纸、文字说明、概算等表现形式确定下来,为后续的工程实施工作确立一个科学、严密、详细、清晰的书面依据。 二、适用范围 1.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环境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2.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特种专业设计,包括供电设计、供水设计、供气设计、室外管线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及其他特种专业设计。 三、控制目标与控制点 控制目标控制点 确保公司的开发理念及意图、市场及消费者需求、项目开发策略要求等能通过各阶段方案设计充分体现·通过考察及综合评价选择参与方案投标的设计公司 ·组织编写方案设计任务书 ·各级设计管理人员与各设计公司充分沟通 ·成立内部评审委员会对各设计方案会审及调整 ·给予参与方案投标的设计公司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充分挖掘其智力潜能 ·认真组织好政府部门召开的方案评审会,确保最优方案中标 确保各合作方对方案设计的介入·物业管理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内部评审 委员会

·在各设计阶段成果确定后召开开发公 司、设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监理公 司、特种专业公司联席技术交底会 确保初步设计能对方案设计进一步优化·认真分析、筛选方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 见和建议 ·即时调整各方产生的新的设计要求 确保施工图设计能详尽、快速、准确的完成。·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图设计公司·通过挑选组建施工图设计人员小组·组织编写明确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书·设立奖惩机制 确保设计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各设计阶段都即时做好相应经济测算工 作 ·与政府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充分沟通, 争取政策优惠 ·设计全过程的成本跟踪控制 确保设计工作按时完成·确定合理的设计工作完成时间 ·合理处置变动的、增加的设计工作量 ·设计奖惩机制 确保设计变更更合理有效·提出变更的合理性 ·对变更成本的测算 ·变更设计的内部审核及控制

浅谈“一体化”项目在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的新模式 罗剑冲

浅谈“一体化”项目在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的新模式罗剑冲 发表时间:2019-09-21T15:55:28.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罗剑冲 [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环节之一。 广东华南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综合情况,拿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同时要始终遵循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的要求和规范,明确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数量以及详细的规格要求。从设计的宏观层面和微观细节对施工方面给出详细说明,帮助建筑施工单位来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庞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复杂,施工过程中内容丰富且环节很多。所以在建筑设计的工作中,设计人员要更加密切的关注采购、施工等环节,让其金额设计环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主要是从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一体化”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建筑设计管理;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建筑行业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速度,也在积极地探索新的设计管理模式。“一体化”项目在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就是对于新的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 一、建筑设计管理 建筑设计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定位、设计进程规划、建筑规划与方案、扩充与施工图设计、设计图纸的优化和审核、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管控等。设计阶段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和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可以很好地控制整个项目的投资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对于设计管理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添加不同风格设计元素,不断的丰富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要在保证设计古典型和正规性的基础上,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环保性、节能性以及美观性。与此同时要结合周边建筑的风格,形成符合整体性美观的要求,并从技术的方面去控制建设成本。完成美观实用的设计方案。要始终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实现对于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建筑设计管理一体化 建筑一体化作为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常见模式,指的是将整个建筑工程所有内容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包括对于工程建设的业主管理、承包商的管理、项目工程施工流程的管理、施工设计的管理、材料采购的管理。要完成这些内容的管理,首先要统一建筑工程的所有要素。让其形成更加统一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模式,让整个建筑的设计标准和施工标准更好地统一起来。其次是要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优化整个建筑项目的流程,完成建筑项目内部的资源重新分配。总之,要让业主和建设者都能够认识到建筑工程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此外还要重视参与建筑项目的每一个主体的联系,强化整个项目建设的团体意识,促进建行业的科学高效发展。 三、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的建筑设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是建筑管理人员对于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将其当建筑设计方案的提出来对待,没有看到建设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相关的施工标准来执行,使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都留下了隐患。其次,建筑设计行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现阶段建筑设计的企业越来越多,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但因为自身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使得工程设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建筑设计管理过程中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只是一味地重视建筑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建筑设计的技术层面的要求,导致在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案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四、“一体化”项目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4.1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一体化 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如建筑材料的准备、机械设备的运输以及施工方案的确定等。在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要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进而实现所有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组建咨询机构,设置专门的岗位来负责对施工人员的信息传达。确定专门的负责人来进行一体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答,保证施工人员的关于施工内涵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地解决。同时要搭建起咨询机构,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规避所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次是设立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协调和加强各个项目单位之间的联系。通过保证各种建筑施工制度的顺利落实,来让建筑设计一体化更好的进行下去。 4.2建筑工程策划过程中的一体化 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部门要严格认真地核查相关业主和成本商的实际施工资质,借助各项数据来分析其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中的影响。从施工单位的优势、工作经验、技术水平、施工标准、施工流程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获得的资源、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整合,以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制定一体化管理制度时,要将内容尽可能的精细化。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细致化,比如在机械设备管理、施工材料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方向。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建筑策划阶段的一体化管理内容。 4.3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一体化 建筑企业在制定一体化管理流程之后,要严格地执行设计方案的各种规范和制度,确保一体化的建筑施工设计过程中的规则和制度的执行。借助一体化管理部门来拉近业主和建筑商的关系,进而完成业主的需求和建筑商的能力对接。大多数的情况下,业主会对建筑的整体布局、房屋的布局、建筑材料和造价等方面提出要求,让建筑物在完工之后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承包商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建筑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筑设计水平、施工经验等方面。其次是在建筑施工阶段,一体化管理人员要不断地严审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保证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 五、“一体化”创新的价值优势 5.1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建筑设计一体化是建筑工程管理的趋势,也会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际设计管理环节的合理控制,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的建筑资金。如果始终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案,会因为每一个施工主体的目标不同,引发各种问题。例如,建筑顶层的设计单位保证安全

建筑设计原理要点整理

精心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第一讲 ?建筑的本体逻辑是对建造的关注: –支撑、维护、分隔; –尺度、材料、色彩; 空间序列 建筑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基地与建筑的关系 ?人与空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2012 二、公共建筑的特征性质 建筑具有艺术审美特性 (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建筑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 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 3.意向的:语言、文字 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小结与问题: 建筑是什么? (一)各种观点: 经济、适用、美观 工程技术十人文艺术 工程技术十真善美(罗小末) 足迹、空间、雕塑(菲力普·约翰逊) 功能、结构、象征(丹下健三) (二)、以人的需求为主线 空间为主角(生活、源泉) 形式为语言 ? ? ? ? ? ? ? ? ? ? ? ? ?以 ? ? ? ? ? ?功能的高度概括化化、哲理化 ?四、功能要素: ?基本间、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一)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二)良好朝向 ?(三)利用率高;(四)开间、进深和层高 ?第三节空间的涵义 ?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 ?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浅析专业建筑设计管理机构总协调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题目:浅析专业建筑设计管理机构总协调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 1.什么是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设计管理的分类 3.专业设计管理机构模式重要性以及和其他管理模式的区别 4.专业设计管理机构模式的工作内容 5.分析优缺点 6.解决办法 说明:我发的内容包括两个我千辛万苦找来的周茂刚大帝的PPT,你们其中一个人先看我发给你们PPT,另一个人看我的写的东西,最后两个人碰一碰。 如果有什么异议或者问题可以打电话问我。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1.什么是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区别) 设计管理是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与技术,为完成一个预定的建 设工程项目设计目标,对设计任务和资源进行合理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与项目管理的区别:主要是在建设项目周期中介入的时间点和侧 重点不同。设计管理:前期策划及设计阶段,更偏重于前期(概 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的决策、策划、 定位,以及设计任务、设计计划的编制。参与方有业主、境内外 设计院及专业设计单位。 项目管理: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偏重于现场的进度质量管理,参 与方有业主、设计总包、施工单位 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1.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融贯于设计管理 2.设计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3.设计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4.设计过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性环节 设计管理的特点 1.对象和程序等交叉复杂而需要综合管理 2.业主在设计管理中总揽全局

3.设计管理与建设行政管理关系密切 4.设计过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性重点环节 5.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对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此处注意强调前期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影响:投入小,影响大。具体百分百网上有,好像投入是10%左右,影响有70%左右,我忘了,你们查查)。觉得没用的就删掉。 2.设计管理的分类

建筑设计资料集为什么叫天书

天书是指:一部写在天上或着说是被天国收藏的经典,而且曾是地上的人不曾接触过的巨著。 建筑设计资料集一套十本,涵盖建筑设计各个方面: 新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是在原版的基础上,按照总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构造四大部分进行修订的,第1、2集为总类;第3、4、5、6、7集为民用及工业建筑;后续为建筑构造。编写体例仍以图、表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本集为第4集。 新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更为系统、全面,涵盖建筑设计工作的各项专业知识。它概揽古今中外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不仅与水、暖、电、卫、建筑结构、建筑经济等专业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而且还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行为与环境心理学等诸多知识领域。 其次,此次修订,除个别项目保留原版内容外,绝大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更新或充实。新增项目有:形态构成;园林绿化;环境小品;城市广场;中国古建筑;民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无障碍设计;商业街;地铁;村镇住宅;法院;银行;电子计算机房;太阳能应用等。此外新版所列各类建筑的技术参数、定额指标,以至设计原则,均选自新的设计规范,各种设计实例亦作全面更新,使这部大型工具更具有实用性。 第三,在编写体系上分类明确,查阅方便。通用性总类集中汇编于1、2集,其他各集分别为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构造。 第四,新版的装帧设计、版面编排注意保持原版的独特风格,保持这套大型工具书的延续性,但在纸张材料、印刷技术上较原版更为精美。 所以称之为天书是不为过的~希望帮到你哟~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dc18333344.html,/view/1729948.htm

建筑设计管理流程

1.目的 为规范项目建筑设计管理阶段的操作程序,加强对项目设计前期阶段的监控,达到确保质量、进度,控制成本的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建筑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3.术语和定义 规划设计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4.职责 4.1.集团战略发展部 4.1.1.提供项目一级开发计划; 4.2.集团项目拓展部 4.2.1.提供《土地挂牌文件》 4.2.2.提供《项目可研报告》 4.3.集团市场营销部; 4.3.1.提供《产品定位报告》、样板区、单体建筑(会所、售楼处、配套公建、住宅设 计建议书); 4.3.2.参加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研讨和设计成果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4.集团产品研发部 4.4.1.提供产品系列标准化《设计指导书》,对设计方案形成支持; 4.4.2.参加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研讨和设计成果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5.集团规划设计部 4.5.1.负责规划、方案、初步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编制与评审; 4.5.2.负责方案设计单位的选择,签定设计委托合同; 4.5.3.组织规划、方案、初步设计各阶段阶段性设计评审,审核设计成果; 4.5.4.负责规划、方案、初步设计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 4.5.5.协助项目公司完成各阶段建设图纸的报批工作; 4.5.6.控制施工图设计节点大样,确保设计效果和质量的体现; 4.5.7.审核施工过程中二次封样的材料样板。

4.6.集团工程部 4.6.1.提供《项目整体开发计划》; 4.6.2.参与方案、初步设计的设计成果评审并提出建议; 4.6.3.参与《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的评审,参与施工图技术交底和施工图图纸会审。 4.7.集团合约管理部 4.7.1.提供阶段性成本造价估算指标; 4.7.2.参与方案、初步、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7.3.审核并控制各阶段设计方案的成本造价。 4.8.物业公司 4.8.1.参与规划、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8.2.提供《物业管理配置建议书》。 4.9.项目公司 4.9.1.提供各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规划条件、地质勘察报告等); 4.9.2.参与各设计阶段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9.3.负责设计各阶段图纸报批; 4.9.4.参与施工图图纸会审,并对结构专业和机电专业图纸进行审核; 4.9. 5.负责组织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 4.10.项目设计管理部 4.10.1.负责收集建筑施工图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地质勘查报告、限额设计要求、水电设 计要求等); 4.10.2.负责编写《施工图设计指导书》; 4.10.3.负责施工图设计单位的选择并签定设计委托合同; 4.10.4.负责施工图阶段设计管理工作; 4.10. 5.负责组织施工图内部评审工作; 4.10.6.配合项目公司进行各阶段图纸报批工作; 4.10.7.配合项目公司进行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 4.10.8.提供市场营销部所需销售平面图。 4.11.分管副总裁 4.11.1.负责金额在300万及以上的设计采购合同的审批; 4.11.2.负责审批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 5.工作程序 5.1.设计公司选择 5.2.根据《设计承包商选择管理流程》进行选择。

AECOM建筑设计公司经营模式

AECOM的经营模式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收纳、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快速扩张,是AECOM 所采取的一种曲线入境的有效策略。AECOM时收购对象的选择时,要求收纳对象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视野、国际化团队,要有非常健康的财务历史。而且能够与AECOM原有的业务形成互补或协同。 业务互补、资源整合是其成功的秘诀所在。面对中国特有的“资质门槛”,与并购类似的参股设计院或建立战略合作协议的模式也被AECOM应用在中建、港湾和路桥等中国著名的大型建筑企业之中,再加上其灵活的模块式经营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AECOM的产能,目前该跨国巨头在中国的业务也如日中天。 并购筑就帝国版图 AECOM的扩张逻辑:与其从竞争对手手中把市场夺过来,不如将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然后通过运作各有所长的品牌,构建自己在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战略布局。 2005年12月2号,AECOM并购了有着60多年历史的设计和景观规划公司—易道(EDAW),合并后的EDAW继续沿用其公司原名,作为AECOM 旗下的运营公司开展业务。 除了AECOM统一对外进行大规模收购,其旗下的运营公司也同样善于执行收购扩张的战略。2006年9月,基于“当下亚洲拥有对城市设计和规划业务的广阔市场,合并后将整合双方资源、提升双方业务实力”的初衷,已被AECOM 收编10个月的易道成功与都市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简称“CPC”)成功合并,而总部设在香港的CPC也通过与易道公司的结合而融入了AECOM。 通过并购深入中国 AECOM进入亚洲工程咨询市场秉承其一贯的发展策略—寻找并收购一家在这个市场拥有足够资源的同行业公司。2000年,AECOM看中了总部在英国、在香港拥有良好政府关系以及大量施工经验的茂盛集团,并成功与其合并,从而补全了全球市场中的亚洲拼图。 AECOM集团则以香港为跳板,把目光转向了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并很快在内地市场开始同时运作AECOM茂盛、AECOM易道、AECOM安社三个品牌,而主打品牌则是AECOM茂盛。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 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动频繁的 区域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把使用时间集 中在晚上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坡顶住 宅中,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 面尺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资料整理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1 总则 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 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 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使用面积 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标准层 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 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1室内净高 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阳台 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3平台 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过道 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壁柜 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吊柜 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跃层住宅 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自然层数 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