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疗法

表达性艺术疗法
表达性艺术疗法

认识表达性艺术治疗

如果让你用一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人生故事,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每次向别人倾诉的时候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全部的感受,甚至有些不可名状难以描述的感触?那,你有没有想过用艺术去表达呢?

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存的需求。然而人类透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情感和意念则是在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和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说,强烈的体验、经验,通常以影像、气味等整体氛围等非语言的感觉形式,储存在大脑的边缘系统里以致人类的大脑知道的自然比人心所能意识到得多,所以我们经常有类似的经验,可以清楚地表达某种情绪却无法明白地阐释导致情绪的原因。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恰恰就是以各种艺术的媒材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本质

著名心理学家Corey (2009)指出: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人们可以透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介入方式,可使人厘清个人问题的面貌。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了心理治疗与表现艺术,可将人们潜藏的创造力再度激起,用来帮助当事人将无法说出的冲突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沟通机会,藉由一种象征性描述(symbolic speech)的方式,可以减低当事人直接说出而造成的威胁感,进而可以更加深入探索个人内在与外在的经验;透过艺术作品做为中介,可以将当事人的内在状态予以外化或投射出来,当事人可由此机会再度重新整合自我内在状态。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种类有许多,治疗师透过象是游戏、沙盘工作、音乐、舞蹈、绘本、说故事、雕刻、绘画、写作、戏剧、心理剧等方式,可使人们的创造力及灵感再度复生。

著名台湾心理咨询专家赖念华2001 年指出人类与生俱有艺术创造的能力,而艺术作品可以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透过情绪的再经验,将有助于带动认知与行为层次的改变。表达性艺术治疗是藉由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管道,让人们

透过口语、非口语的表达及艺术创作经验,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及潜能,协助人们达到身心灵平衡的心理治疗方式。由于表达性艺术治疗主要是以具备表达性的各式媒材为治疗工具,所以通常又被称为创造性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其基本信念为相信每个团体成员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可

以自我引导。在一个支持的环境中,透过外在的创作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情感,藉以发现我们深层的情绪,提供机会给自己更多的力量。进一步而言,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以绘画、隐喻、行动演剧、叙说等方式来处理案主情绪上的压力,以一种非纯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应用在创伤者的心理重建历程上特别有效。从艺术创作中,可以达到沟通、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的效果。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在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

过上世纪30 年代发展至今,表达性艺术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性艺术治疗尤其适用于不能够或者不乐于表达自己的来访者。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激发成员自由表达、自我觉察和人格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IEATA 国际表达性艺术协会公布,表达性艺术组织和成员已经遍及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儿童教育、家庭教育方面,表达性艺术治疗在认知发展理论和精神分析理

论的基础上,借助表达性艺术特有的方法,综合运用戏剧、角色扮演、绘画、雕

塑、音乐、舞动、游戏、沙盘等艺术途径,将艺术这一非语言的沟通表达方式作为沟通媒介,释放孩子的情感经验,帮助父母对自己和孩子有更深刻的体验,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时,更多的启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舒缓、化解情绪,发现自我,培养完善人格。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上幼儿园一年了,还是一直非常害怕去幼儿园。这么小的

小孩子做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咨询师便让他在白纸上涂鸦的方式释放焦虑和压力,并引导他结合图画逐步讲出惧怕上学、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随着线条与色彩在纸上的展开,情绪也一点一滴地宣泄在纸上。绘画表达没有威胁感,当事人的潜意识可以自然而然的流露,复杂甚至是奇怪的感受也能表现出来。同时涂鸦也是个体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表达,可以促进绘画者的自由联想,这种积极的想象可以提高心理自愈能力。

成人来访者有的时候也难于或者不乐于表达自己。一位职场女强人,觉得自己有些强迫症,向咨询师请求帮助。然而她又很难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完全的信任,自身控制性很强,对咨询和接受心理帮助本身就有抵触,面对这样的个案,谈话疗法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语言失效时,通过绘画、音乐、舞动等比较轻松并能带来愉悦感的表达性治疗方式就派上了用场,而且效果比谈话疗法的效果可能更快、更好,比如借助线条或颜色让来访者降低对心理咨询的阻抗。各种类型的艺术创造,皆是一种全身投入的活动,涉及多种感官与知能的运作,也因此更容易启动储存在右脑的记忆。这也是为何透过绘画及其他的艺术形式,会比以语言为主的心理治疗方式,更容易唤起感觉记忆;好处是可以提供一个创造意义及重塑故事意象的机会,但相对地,失去言语的屏障,创痛的揭露却更直接。因此,使用表达性艺术治疗,也要注意把握好进度。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特点相比其他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表达性艺术疗法特

点如下。

1. 表达性艺术疗法是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其他的心理治疗大多以言语为介质,这类疗法在解决情绪困扰以及创伤体验时往往无能为力,而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显得更有张力。从大脑工作机制的角度上讲,这是言语主要

受左半球控制,而情绪主要受到右半球控制,而言语无法直接处理情绪体验问题,因为情绪和艺术都同时由右半球所控制。个体可以采取写、听、唱、跳、画等一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来访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使内心世界外化,创造过程为来访者提供表达自我、交流和成长的方式,能够消减情感冲突,提升自我意识及个人成长。

2. 表达性艺术疗法可以降低心理防御。正如人们所说,艺术作品是公开的隐私,能最直接地表现作者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心有所想而口不能言是现代人的各种精神压抑与心理冲突的缘由。在艺术作品中,感情的所有方而都被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以便它们极为清晰地呈现出来。因而利用艺术作品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进行沟通,就可以降低人们的防御心理。

3. 表达性艺术疗法具有高度的整合性。艺术疗法具有时空整合性:艺术创作为来访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表达内在世界,可以在同一艺术作品中呈现不同时空下的事件,甚至展现相互矛盾的情感冲突。艺术疗法具有

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整合——在创作过程中推进个体情绪、认知、身体和社会的整合。

4. 表达性艺术疗法创作过程本身就是疗愈的过程。表现性艺术疗法中,来访者通过视觉的图像、韵律性的舞动、声响的模拟、写作与戏剧等方式来探索内心世界。艺术作品的生成建立和内心深处的联系,来访者创作的过程就是对自己重新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本身就具有疗愈功能。

四、表达性艺术治疗与传统艺术教育的区别

表达性艺术与传统艺术教育(艺术班)虽然都以艺术作为表现形式,但具有本质区别。“表达性艺术”所达到的目标是情绪情感的表达、自我觉察、人格完善和成长。而传统艺术的创作与呈现是一种艺术审美标准的呈现。表达性艺术着眼于用艺术的方式自由表达,将心理图像具象化的呈现。作品本身除了已经反映创作者的心像特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创作的过程即为教育的过程。指导师借由作品为媒介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创作者自发的自我探索和觉察,以实现完善人格的目的。而传统艺术教育着眼于技能性的模仿。传统艺术教育更着重艺术创造的结果,是否是一个合乎固定审美标准的结果,注重艺术技能教育的同时往往限制了艺术真正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