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信息技术 1.我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_0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信息技术  1.我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_0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信息技术  1.我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_0

我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在学习、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信息技术?

小组讨论

布置任务:讨论并记录你认为身边有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并记录)

2.老师讲解

师:我们身边的信息到处都是,比如:早上,我们听到闹钟的铃声,获取到了“时间到了,该起床了”的信息,便会起床;打开收音机,听到天气预报,获取了与今天天气有关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决定今天需要穿怎样的衣服,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在上学的途中,交通信号灯提供的信息可以控制路上行人与车辆的行与听...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到信息,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信息也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依据。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写的信息有哪些呢?(抽看学生写的信息)

(1)什么是信息: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响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2)信息载体

师:我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种介质来传播的。比如:在用收音机收听天气预报,听到的信息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播的,那么电磁波就是载体的一种。

那么同学们,还有哪些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载

体所传递的内容就是信息。

(3)信息的处理

我们在收集到的信息往往不全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的处理呢?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成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中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检索、筛选、存储、发布等操作。信息处理的目的是对信息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以便人们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量很大,如果都采用人工进行处理,既费时又费力,也许当人工花费很多时间把信息处理出来,信息已经过时了。(出示过时的天气预报图片)

问:同学们看了这几张图片,大家能获得什么信息?获得的天气信息对我们还有没有意义?(学生回答没有意义)

师:因此,人们需要很快处理信息的工具。

问:有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最普遍应用的可以处理信息的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计算机)

师:计算机以其自身的高速、准确、便捷等优势,成为信息处理的及佳工具。人们在天气预报中采用了巨型计算机,当天的气象信息当天就可以处理完毕,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出示未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图片)

这个就是就是对大家有意义的信息。

(4)信息社会

(出示相应知识的PPT)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获取、处理、及发布信息将成为每日的必需。所以,信息社会正在来临。

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在这种计算机文化,将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

3.探索活动(课下作业)

UFO存在吗?

师:大家可下利用电脑,通过你所掌握的各种方式搜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出你的结论。

4.结课。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信息的概念、区别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关系,理解和掌握了获取信息和处理方法。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我们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帮助我们迅速搜集、分析、归纳整理我们身边的信息,充分利用信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