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老师和家长。应该肯定,作为班主任,无论教学水平如何,但都希望把自己的学生教好;作为家长,则不论自己的孩子天赋怎样,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有着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这是能够搞好老师与家长关系的基础。但同时教师与学生家长还要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像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但是,在班主任的实际教学和家长的配合教育的过程中,会因为诸多的原因使老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产生想法。例如:学生经常不完成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老师会觉得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学生的考试成绩较差,家长则认为老师的教学有问题,而表示不满等等。种种现象说明: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不是很好,原因在于我们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双方交流、了解不够。而我们作班主任的在这一环节中担任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应更主动,更积极地做好工作。那么班主任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一、以诚相待,和家长以心换心

1. 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

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授,需要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我们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长接触的那短短时间内让家长喜欢自己,但我们可以尽量在自己的言谈方式,表情神态方面拉近跟家长的距离,使家长产生一种愿意跟你沟通的欲望。并且从家长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舍身处地为家长考虑,去把握家长的内心世界,体验和理解其内心世界。同时做每一件事要让家长觉得我们做班主任的比较民主随和、诚实可信,从而更愿意跟班主任联系沟通。

2.如何接待家长来访

(1)对待家长要有礼貌:我们是教育人的职业,我们教育学生要懂礼貌、有涵养,而往往我们老师在有的时候自己却做不到。有时候学生犯错误了,自

己很生气,家长一来冲着家长一通喊,这样显得我们做老师的很没有涵养,达不到预设的教育效果。我们应该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怎样。家长来访时,要起身欢迎,端椅递水,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水”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会倾听。我们常见,有些班任在约见家长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让自己说得多,听得少,好象只有这样才表明自己是多么关心对方的孩子。等老师讲完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原先准备的话没法说出来,只好闷在心里,老师和家长间缺乏起码的信息互动,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其实,老师除了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包括学生的消费问题、学生与家庭成员及邻居的关系、学生所结交的朋友及活动是否正当、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家务的情况、学生在周六、日休息时间的活动情况等。只有在全面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后,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具实效性。通过倾听,了解了事情的真实状况,捕捉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通过倾听,找到了更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让家长知道老师的付出

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

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于是我就萌生了通过这些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专门开辟时间让他们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上有些学生的父母开学好几个月后被我请到学校来交流,碰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朱老师啊,我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换意见,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做父母的实

在不好意思来找你啊。”我说我是一直不赞同父母这么说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小学的学习习惯没养好,也可能是其他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的身上也同样有很多可爱之处,例如在学校的运动会有些学生就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那些家长来学校和我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了。

5.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既没使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也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老师来家访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6.对于不明事理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不明事理、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要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

但有些时候,对于不明事理、胡搅蛮缠的家长,也要不卑不亢。如有的家长将学生成绩退步,一概归咎于老师。这时,我们在有礼有节的前提下,不必一味躲避退让,我们可以请他列举我们有哪些失职的地方,也可以问问家长学生为什么退步,当然,我们还得诚恳地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只要我们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又诚恳有礼地对待家长,与家长打

交道时注意策略、讲究方法,我想,爱找“茬”的家长也好打交道了。

总之,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对孩子们关心,去细心地呵护每一位孩子,并把这些工作中孩子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家长一起快乐的分享,我们就会与家长做朋友,家长也就会和每一位老师亲近乎。一旦老师与家长成了朋友,家长就会成为我们老师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左右臂,那我们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更轻松更顺利些。

三、开家长会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的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展示学校业绩、通报学生成绩、进行家庭教育的研讨、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等等。但是不能开成教师给家长布置任务会、教师向家长发牢骚会、学生问题告状会。你给家长布置任务,会让家长想你在推卸责任;向家长发牢骚,只能降低自己的威信。100%的学生反对老师向家长告状,但是学生的问题还必须向家长反映,这就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1.如何向家长通告学生犯错情况

与家长把学生错误通告给他们之前首先肯定一下他们的优点。其次要指导家长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去处理。(1)不能简单粗暴。(2)我们对学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采取研究的态度,如学生的马虎问题,早恋问题等。在学生犯错误时,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共同教育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把学生推给家长,首先要及时和家长电话沟通,不轻易让家长来校。不要累积错误不及时告知家长,等学生犯错多了突然要开除,家长一时不易接受。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错误时,最好不要让学生知道,以免让学生产生老师就知道告状的心理,对老师失去信任,产生厌凡心理,形成对立面。当然对于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并告知家长怎么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

2.如何向家宣布学校的校规校纪

在向家长宣布学校的校规校纪时,如不允许使用手机,要说一下为什么?说一下使用手机的危害:聊天、玩游戏、听音乐、上网、看电子书、辐射等。学生们都违背了家长所买手机的初衷——方便与家长沟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学校的电话告诉家长,需要联系孩子的时候可通过老师找到孩子。

3.要让家长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对于学习目的明确,较努力的学生,首先、要给他们卸包袱,条条道路通

罗马、郭沫若语文曾经不及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找到他所擅长的学科,他的优势、这科可以学好其他可也可以学好,要善于总结经验以长带短。弱科中也有强项。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马虎、没记住、不理解等等。帮助孩子制定提高分数的具体措施。对于学习没目的、不努力的学生,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鼓舞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教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比如这样几个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告诉家长

1.不要把爱物质化

如果你总是把爱兑换成现金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用钱数来量化你的爱。这次给10元,下次给5元,他就会有想法。于是为了证明你的爱,只好越给越多,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一旦家长承受不了,孩子就会翻脸,不但不知感恩,反而会责怪家长没本事,令家长寒透了心。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钱花,是为了避免他拿同学的钱,真是非常糊涂的想法。恰恰相反,还有一些家长想用钱收卖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更是可笑。有些家长对孩子说“只要好好学习,要什么给你什么”,所以我们能看到学习还可以,但行为习惯极差、自私自利的学生。还有的家长把这句话倒过来了,“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只要你好好学习”,要什么给什么,你还指望他学习好?你给他的兜里揣满了钱,他还想着学习?谁不知道钱可以换来吃喝玩乐。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钱离吃喝玩乐更近,离学习更远。

所以不管家里有没有钱,孩子的物质要求凡是有过分的,绝对不可以满足。生活水平要适当降低,不要水涨船高,家里富裕了,就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家长不能从小让孩子享受过头,否责就会把孩子的心思引向歧路。

2.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富

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会增加孩子的虚荣心和依赖心理。有的家长我给你存了100万。你要告诉他,父母的钱不是你的,你的未来需要自己去创造。“这才是爱孩子”。

3.不要让孩子参加家长的应酬

成人之间的应酬很多都是无聊的、但是迫于生计、碍于情面不得不去做,情有可原。有时喝的迷迷糊糊,实在不雅,实在不应该养孩子看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

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通过沟通,教师与家长才能最终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才能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