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标签:哌拉西林;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中活性最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是外伤感染、二重感染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其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及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患者。近年来,抗假单胞菌药物增强了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也在逐步增加,甚至局部爆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使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带来严重后果。有学者提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性可作为多重耐药的标志[1],所以哌拉西林的合理使用情况对今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重大,应强调严防哌拉西林的滥用。

1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特性

1.1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的住院患者常导致侵袭性感染,威胁患者生命。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常见,在很多大型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菌的首位[2],是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这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1.2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王颖等[3]调查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显示,目前在该院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强而耐药率R<30%的抗生素有:碳青酶烯类抗生素IP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K、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AZ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GEN与喹诺酮类抗生素OFX对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高达68.80%与70.60%。原来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率也升至43.10%。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固有的耐药性,并在接触抗生素后可诱导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多、外膜通透性下降、产生β-内酰胺酶、形成低亲和力结合蛋白等,使原来敏感的抗生素耐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4]。

目前在临床上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一般的细菌感染采用哌拉西林或与他唑巴坦的复合物治疗非常普遍。每一种新的抗菌药物诞生初期,效果一般比较理想,随着使用的普及或滥用,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效果自然也越来越差。第三代头孢类的耐药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研究表明[5] 与非ICU病区相比,ICU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不断下降,耐药性不断增加,呈现多重耐

药的趋势。

1.3哌拉西林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特性

Gniadkowski M等[6]通过对波兰26个城市30所医院674株PA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发现抗菌活性很高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IPM)、哌拉西林(PIP)、头孢他啶(CAZ),而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此研究证实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国内有一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7],在试验的12种抗生素中,其中包括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效果较好的头孢他啶(敏感性79.40%)以及其他头孢类如头孢吡肟,还有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也有亚胺培南等超广谱抗菌药物等,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是最高的,达到了89.70%,如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则可提高到94.10%。由此可看到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抗生素。也有研究证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的敏感率为69.00%~82.00%,哌拉西林对其的敏感率为48.00%~72.00% [8]。这表明哌拉西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的抗菌活性是比较高的。

但也有研究显示哌拉西林在该院的耐药率已达到44.3%[3]。这可能与该医院用药环境及习惯有一定关系。

2 哌拉西林及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复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2.1哌拉西林的治疗作用特点

哌拉西林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并且在痰液、肺组织、腹腔渗液及胆汁中的分布良好。哌拉西林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和宫腔感染、创伤和手术后感染等;亦可用于厌氧菌感染,但效果不如其他专门抗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效果好。

2.2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复合制剂的临床应用

2.2.1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TZP)复合制剂的作用特点哌拉西林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中以抗假单胞菌为主。但由于其对β-内酰胺酶的不稳定性以及临床产酶耐药菌的增多,疗效开始下降,使用受到限制。再加上临床使用的广泛性及滥用,使其单独使用时对原来敏感的细菌敏感性也开始下降。他唑巴坦是一种新的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的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具有广谱的抑制作用。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扩展了哌拉西林原有的抗菌谱,包括许多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他唑巴坦对AmpC型酶诱导作用非常微弱,对哌拉西林的活性没有或仅有极小的拮抗作用,在TZP的配方中,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9]。所以酶抑制剂三唑巴坦的加入,提高了哌拉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作用,提示临床疗效更好。细菌学试验表明,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对临床分离致病菌包括金葡菌、表葡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G+和G-菌均有强大杀菌作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5%和93.3%,总有效率为93.4% [10]。

2.2.2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细菌耐药问题,王潍博等[11]对54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得出,有效率为8

3.33%。也有人对66例相关性肺炎患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1.82%,细菌清除率为80.43%,明显优于头孢他啶,说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相关性肺炎疗效确切[12]。邓学兵等[13]观察100例中、重症感染的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临床痊愈率为78.00%,有效率为8

4.00%。100例患者均做了分泌物及血培养+药敏试验,共培养出67株细菌,细菌阳性率为67%。经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后,有58株细菌消失,细菌清除率为86.57%。临床应用表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明显增加了哌拉西林对酶的稳定性,从而增强了哌拉西林的抗菌活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4]。

有研究显示[15],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三种疾病,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广谱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以上两种复合制剂可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陈吉泉等[16]研究的结论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已产生较高比例的耐药;而对哌拉西林则保持相当高的敏感性。因此以哌拉西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会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2.2.3哌拉西林治疗外科及化脓性感染有人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进行了临床研究[17],在研究的5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6.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用1周后感染部位细菌清除率为:铜绿假单胞菌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72.73%、肺炎克雷伯菌100.00%、大肠埃希菌100.00%、鲍氏不动杆菌100.00%。该研究说明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对神经外科患者合并获得性肺炎78例、颅内感染11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培养颅内感染痊愈率为100.00%,获得性肺炎有效率为78.20%,细菌清除率为83.30%。该实验研究认为,神经外科患者严重的院内感染仍以阴性杆菌为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颅内感染和严重获得性肺炎的经验用药[18]。

老年慢性脓胸因患者体质差、抵抗能力低、感染菌群多而复杂,再加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激素的滥用,细菌对药物不断增强的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棘手问题[19]。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87.50%和80.43%,明显优于头孢他啶组。因此可以认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慢性脓胸[20]。

薛彩霞等[21]对骨伤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中可

以看出,对多黏菌素、罗红霉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均<20%,并强调以上几种药物可作为骨伤科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王健青等[22]对10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进行的研究得出,敏感性最高的是妥布霉素86.36%,其他依次是哌拉西林75.00%,环丙沙星72.72%。也有人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进行了临床研究[17],在研究的5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6.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用1周后感染部位细菌清除率为:铜绿假单胞菌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72.73%、肺炎克雷伯菌100.00%、大肠埃希菌100.00%、鲍氏不动杆菌100.00%、阴沟肠杆菌100.00%。该研究表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上述其他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3 小结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增多,病菌检出率高,耐药问题也日见严重,其耐药性发生速度之快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病原菌耐药有一个发展过程,由对一种药物耐药发展到对多种药物耐药,由相对耐药发展到绝对耐药,耐药现象持续越久越难以控制,并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如何加强监测,合理用药,及早发现,及时采取严格控制耐药菌株感染及扩散的措施,均衡使用各类抗假单胞菌药物,严格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耐药菌株感染与扩散,均有助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为了更好地、长久地发挥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建议在确诊的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的疾病上不要轻易使用哌拉西林,做到像保护万古霉素一样保护哌拉西林。因此,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时,临床选择抗生素应根据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合理选择敏感药物,以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尤其要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增长。

[参考文献]

[1]Trouillet JL,Vuagnat A,Combes A, et al.Pseudomonas aeruginosa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comparison of episodes due to piperacillin resistant versus piperacillin susceptible organisms[J].Clin Infect Dis,2002, 34:1047-1054.

[2]徐延模,杨薇,赵和平.6 54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5.

[3]王颖,李丽莎,杨正娟,等.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5(15):2641.

[4]金正江,彭少华,李从荣,等.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耐药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41.

[5]张傅山,曾利,冯羡菊,等.19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临床医学,2006,26(9):77-78.

[6]Gniadkowski M,Skoczynska A,Fiett J,et al.Suscepti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hospital infections to antibiotics[J].Pol Merkuriusz Lek,1998,5(30):346-350.

[7]张芳,尹德明.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3):12.

[8]杨静,石晓春,李珍大,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药敏试验[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14(4):89-90.

[9]Akova M,Yang Y,Livermore DM.Interactions of tazobactam and clavulanate with inducily and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class I beta-lactamases[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0,25(1):199.

[10]张扣兴,唐英春,张天托,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4):257-259.

[11]王潍博,崔言刚,张玉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2003,(4):425.

[12]王黎恩,陆佩文,殳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 962.

[13]邓学兵,赵宗,高双燕,等.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 11):849-850.

[14]李耘,郝凤兰,李家泰.不同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与抑酶增效作用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2):113-120.

[15]成炜,蒋捍东,马红.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敏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34):10-11.

[16]陈吉泉,罗文侗,修清玉,等.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分离、药敏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0):815.

[17]林恩,许海雄,李克民,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41-1942.

[18]赖润龙,陈伟强,杨应明,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神经外科严重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46-1048.

[19]王培兰,刘庆锋,刘又宁,等.临床常见致病菌对美洛西林舒巴坦等4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15-17.

[20]汪文东,何泽锋,王建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临床

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5):571.

[21]薛彩霞,刘伯让,刘鲜茹,等.伤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中医正骨,2001,13(8):15.

[22]王健青,刘婷芝.88株绿脓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7):148.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效果 二、滥用抗菌药危害 1、浪费卫生资源 2、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3、加快细菌耐药性产生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无指针的治疗用药如病毒感染时使用抗菌素;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和不当;疗程不合理,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当;发生严重毒性或过敏反应时仍继续用药;不适当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略必须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 目前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三、遵循《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定义: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应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㈠抗菌药物应用有那些指征? 1、预防性应用指征-内科预防 内、儿科特定菌——霍乱、鼠疫、流脑、结核、风湿热、孕妇菌尿症。 不宜常规预防用药的情况——病毒感染昏迷、休克、穿孔…。 1、预防性应用指征-外科预防 清洁手术针对切口感染——一般不用药特定情况可用药(污染机会多、重要脏器或异物植入术、高龄、免疫缺陷)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或术后全身感染)——针对性规范用药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指征 治疗性应用 细菌性感染(包括初步诊断及经病原检查确诊)真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感染。 ㈡如何正确、合理选用 1、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特点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其它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G优势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版)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 版) 缩写:PA:铜绿假单胞菌;CAP:社区获得性肺炎;HAP:医院获得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RPA: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难治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F:囊性纤维化。 1、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标(1)治疗目标:包括清除病原体、消除炎症、缓解症状和保护肺功能等。治疗终点应基于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查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2)对于 PA 引起的CAP 和 HAP 等急性感染,治疗目标包括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感染部位的病原菌清除,后期影像学随访病灶明显消散。(3)对于PA 引起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除了改善症状、尽可能清除PA 以外,还包括减少后续的急性加重风险,维持或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2、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1)基于临床特征和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PA 活性强的抗菌药物,进行单药或联合治疗。对于MDR-PA 下呼吸道感染如存在敏感药物且其肺内药物分布充分,可予以单药治疗,否则应选择抗PA 活性较强的药物联合治疗。对于DTR-PA 感染或结构性肺病的PA 慢性感染,吸入抗菌药物可作为静脉或口服治疗的补充。(2)根据药PK/PD理论选择充分的给药剂量、频次和恰当的用药方式。治疗PA 感染的抗菌药物剂量通常高于治疗其他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剂量。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附加损害,避免形成定植菌,减少产生治疗相关的耐药菌。(3)在抗 PA 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疗效和 PA 耐药状况,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调整抗菌药物。(4)重视气道廓清、改善氧合、营养支持和保护脏器功能等抗感染以外的综合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最新治疗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耐药率高 、耐药机制复杂,所致感染可供选择的抗菌药少,治疗极为困难。通常以一种β-内酰胺类抗 生素(酰脲类青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为基础,联合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进行治疗,但细菌清除率低,临床疗效尚待改进。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开发新的抗铜绿假单胞 菌药物。目前已经涌现出多种对铜绿假单胞菌更为有效的抗菌药。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以哌拉西林为代表的酰脲类青霉素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但由于抗菌活性低(仅 为头孢他啶的1/2~1/4)和耐药率高,临床应用受限。近年经过结构改造出现了一些仅针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窄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其中6α-甲酰胺基青霉素福米西林(fomidacillin ,BRL36650)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较强(MIC90≤2 mg/L),强于哌拉西林、氨曲南和头 孢他啶;有较好的酶稳定性,对质粒介导的TEM-1、TEM-2、OXA-2、PSE-4、SHV-1和染色体介导的Sabath-Abraham酶稳定,其临床价值正在评价。 第四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是经典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但活性仍不尽人意,且 耐药菌株迅速增加。一些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或对目前耐药菌株有效的第四代头孢菌素 已经涌现,部分品种已用于临床。 头孢瑞南头孢瑞南(cefluprenam,E-1077)是在头孢母核的3-位引入丙烯氨基, 7-位侧链引入氟甲氧亚氨基而获得的新注射用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较头孢他啶 和头孢匹罗强约2~4倍。已完成的临床研究证实为有效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 头孢克定头孢克定(cefclidin,E-1040)是目前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最强的第四 代头孢菌素之一。其体外活性较头孢他啶强4~16倍,且对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耐药株高度敏 感(MIC90分别为6.25和3.13 mg/L。较其它第四代头孢菌素活性增强的原因在于其不仅对染 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稳定,而且亲水性好、对细菌细胞膜穿透性增强。 含儿茶酚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含儿茶酚取代基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是开发研究的热点, 有被称为"第五代"之势。其中GR69153、LB10522、Ro09-1428、Ro09-1227和RU-59863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增强且对耐药菌株更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有:(1)通过依赖tonB的铁 转运系统进行跨膜转运,绕过了抗生素摄取的渗透屏障;(2)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GR69 153 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约为头孢地啶的2~4倍,而LB10522的活性是头孢他啶的16~32 倍且药物动力学特性好以及酶诱导活性低。约99%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Ro09-1428敏 感;且因其对PBP3亲和力更好,所以体外活性极为出色,远强于头孢他啶,稍强于头孢克定 。RU-59863对β-内酰胺酶很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较强(MIC900.5mg/L),耐 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头孢他啶的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株也对其高度敏感,有望成为 治疗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碳青霉烯类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万群访;吴奇基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邵武市立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头孢他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菌清除率为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icacy of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mong children.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dmitted into Shaowu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via random number table ,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um sodium for injection ,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 Clinical efficacy , bacterial clearance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其他细菌强,在潮湿环境能长期生存,对干燥也有较强的抵抗力。 资料表明,水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联系紧密。医院内长期潮湿的地方及湿的物品是铜绿假单胞菌贮存的场所。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人或动物排泄物、人肠道铜绿假单胞菌两个途径。铜绿假单胞菌在污染的水中可较长时间的存留,各种液体药剂,包括眼药水长期放置有可能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消毒剂、手术器械浸泡液都可能成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贮存场所。呼吸机湿化装置及导管可作为传播的直接媒介。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生物学特点,营养要求低,潮湿处易生长。大量资料表明医院内病人带菌率很高。人体本身是一个主要的铜绿假单胞菌贮存所,细菌主要存在人体较为潮湿的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呼吸道和肠道等。本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气管切开和插管、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免疫力低下、静脉插管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近年来住院患者感染的该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治疗上难度较大。 预防措施 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住隔离病室,隔离标志明确、醒目,在隔离病房或者区域的入口处应配备手套、手消毒凝胶、隔离衣及外科口罩; 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物后均应洗手。洗手提倡采用流动水洗手,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用消毒凝胶消毒双手;医务人员如手皮肤有破损,不宜护理此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4、护士对患者导管的各项操作,应先从清洁的部位开始再到污染的部位,避免交叉污染,如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等)时必须戴标准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保护性眼罩; 5、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如患者需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生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检查完毕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导管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8、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导管等废物须置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封口,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集中焚毁。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都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两者对所有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多重耐药株,造成治疗的极大困难。2004 年5 月美国匹兹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标签:哌拉西林;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中活性最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是外伤感染、二重感染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其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及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患者。近年来,抗假单胞菌药物增强了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也在逐步增加,甚至局部爆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使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带来严重后果。有学者提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性可作为多重耐药的标志[1],所以哌拉西林的合理使用情况对今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重大,应强调严防哌拉西林的滥用。 1 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特性 1.1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的住院患者常导致侵袭性感染,威胁患者生命。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常见,在很多大型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占分离菌的首位[2],是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病原菌很难被清除,常常导致感染的反复发作。这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1.2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王颖等[3]调查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显示,目前在该院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强而耐药率R<30%的抗生素有:碳青酶烯类抗生素IP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K、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AZ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GEN与喹诺酮类抗生素OFX对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高达68.80%与70.60%。原来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率也升至43.10%。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固有的耐药性,并在接触抗生素后可诱导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多、外膜通透性下降、产生β-内酰胺酶、形成低亲和力结合蛋白等,使原来敏感的抗生素耐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4]。 目前在临床上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一般的细菌感染采用哌拉西林或与他唑巴坦的复合物治疗非常普遍。每一种新的抗菌药物诞生初期,效果一般比较理想,随着使用的普及或滥用,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效果自然也越来越差。第三代头孢类的耐药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研究表明[5] 与非ICU病区相比,ICU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不断下降,耐药性不断增加,呈现多重耐

一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方案优化分析

一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 方案优化分析 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在入院时未处于潜伏期而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比,HAP多数为定植菌和多重耐药(MDR)病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革兰阳性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引起HAP常见的MDR 革兰阴性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具有固有的耐药性,抗感染治疗策略复杂。在临床治疗时,除了选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外,按照抗菌药物PK/Pd理论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案例拟通过一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HAP病例,基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治疗方案优化,探讨抗菌药物PK/PD理论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优化中的指导意义。 二、病例内容简介 患者,男性,96岁,体重60kg,主因间断性发热、咳嗽、咳痰2个月余入院。患者2010年8月20日突发意识模糊、左侧口角歪斜伴肢体力弱,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行颅脑CT示:脑栓塞;肺部CT示:双肺斑片状阴影,双侧胸腔积液;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给予改善微循环、神经保护、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病情趋于平稳。9月8日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左右,伴有咳

嗽,不能自主排痰,经口鼻吸痰可吸出大量白色黏痰,转入当地医院呼吸内科治疗。期间痰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间断予以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住院期间因多次痰栓窒息导致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8.9℃,予以激素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2010年11月18日为进一步诊疗入院。 既往史:肺结核病史(治疗不详);睡眠障碍30年,长期服用安眠药;冠心病、房颤病史30年;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检查:体温36.6℃,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80mmHg,双肺下叶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7.49×109/L,中性粒细胞 0.76,CRP 2.45ng/dl。血生化:血清白蛋白 28.9g/L,肌酐148.1μmol/L,尿素氮20.17mmol/L,钾3.31mmol/L,脑利钠肽前体15416pg/ml。胸部CT:双肺下叶可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双侧胸腔积液。 入院诊断:①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②双侧胸腔积液性质待查; 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④心律失常,永久性房颤;⑤心源性脑栓塞。 三、主要治疗经过及典型事件 患者高龄,既往有脑血管病史,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需鼻饲饮食,近3个月以来完全卧床,自主排痰能力差,多次痰液堵塞窒息,并致发热,吸入性肺炎可能性大。入院后治疗上主要给予哌拉西林/舒巴

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

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 抗铜绿假单胞菌(PA)β-内酰胺类 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与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以及碳青霉烯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MIC%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此类药物需日剂量分3~4次给药,可以延长药物暴露时间,加强杀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抗PA青霉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强的抗PA活性,是治疗PA感染的基础用药之一,常用剂量为4.5 g,1次/6~8 h,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 抗PA头孢菌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近年来新上市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头孢地尔。 常用剂量为(均为静脉滴注):头孢他啶,2 g,1次/8 h;头孢哌酮,2 g,1次/8 h;头孢哌酮/舒巴坦,3 g(2∶1剂型),1次/6~8 h;头孢吡肟,2 g,1次/8~12 h;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5 g,1次/8 h;头孢洛扎/他唑巴坦,3 g,1次/8 h;头孢地尔,2 g,1次/8 h。

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肝酶升高等。 抗PA碳青霉烯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及近年来新上市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后两者已被批准用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复杂尿路感染和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常用剂量为(均为静脉滴注):亚胺培南,0.5 g,1次/6 h;或1 g,1次/6~8 h;美罗培南,1 g,1次/6~8 h,对DTR-PA感染可用至2 g,1次/8 h,输注时间>3 h;比阿培南,0.3~0.6 g,1次/6~8 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1.25 g,1次/6 h;美罗培南/法硼巴坦,4 g,1次/8 h。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肠道菌群失调。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一般不单独用于PA下呼吸道感染,应与其他抗PA有效药物的联合应用。多用于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过敏者以及产金属酶PA感染者。常用剂量为2 g,1次/6~8 h,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为静脉炎、皮疹、胃肠道反应。 抗PA氟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备等处。当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铜绿假单胞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早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检测,避免大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阻断病原菌播散 医院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尤其将下列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重点:住在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导管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如:患者的呼吸道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其克隆传播,致使不同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关键。有文献报导PA克隆朱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原因可能为ICU住院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因此,加强病区(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传播媒介,是有效控耐药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

目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另外多黏菌素类(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多黏菌素B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全身治疗。2011年中国C H IN E 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1)青霉素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其中以哌拉西林最常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肺部感染。 (2)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匹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药物。头孢他啶是目前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药物,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似,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用药,头孢匹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相似或略优。 (3)碳毒霉烯类药物该类药物抗菌谱特别广,抗菌活性强。治疗PA 感染应首选敏感药物碳青霉烯类,并且初始剂量宜大,以增强其迅速的杀菌能力和延长药物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后效应。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病情说明指导书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概述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是指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类而言,属条件致病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放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低或缺乏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等)的患者易罹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故亦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发热、皮疹、咳嗽、咳痰、ARDS、DIC、休克等症状,通过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其它名称:绿脓杆菌感染。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弛张热或稽留热、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皮疹、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主要病因: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X线、CT。 重要提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通常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是医疗操作导致的,因此要重视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的疾病,及时诊治。如果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要定期复查。出现疾病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治,避免不正规的医疗操作。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病特点

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因 病因总述:主要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正常人体可以通过皮肤、黏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阻绝,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当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受损,比如出现皮肤破损、免疫下降等情况时,就可能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基本病因: 1、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完整皮肤是天然屏障,活力较高的毒素亦不能引起病变。正常黏膜可分泌黏液,内含溶菌酶、乳铁蛋白,防御素等,后者可插入细菌细胞膜,使之破裂,导致细菌死亡。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含有调理素及补体,可协助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及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故亦不易致病; 2、当宿主正常防御机制改变或损伤,如皮肤黏膜破损、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或中性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各种肿瘤患者、应用激素或抗菌药等免疫机制缺损患者,在医院环境中常可从细菌寄殖发展为感染。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症状 症状总述:主要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正常人体可以通过皮肤、黏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阻绝,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当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受损,比如出现皮肤破损、免疫下降等情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铜绿假单胞菌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耐药严重和易形成生物被膜,特别是近10 多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在《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并以临床诊治和预防的思路和技术为重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治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资料显示,2021 年综合性教学医院PA 的分离率占所有分离菌的第4 位,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第3 位,近5 年来PA 的分离率占革兰阴性菌第3~4 位(10.6%~13.3%),感染率居高不下。 由于PA 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多耐药、“难治”耐药性DTR(诊治复杂)等特点,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较高,且治疗困难。因此,掌握PA 的耐药机制,对于临床的精准抗感染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一、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断 (一)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1. 高危因素: (1)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①既往有下呼吸道PA分离史;②结构性肺疾病,如支扩、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阻肺尤其是FEV1占预计值%<30%;③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如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109/L、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d)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超过1周;④90 d内全身抗菌药物使用史;⑤接受有创检查、治疗或手术;⑥在PA流行区获得的感染、接触被PA污染的气溶胶或水。 (2)MDR-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①呼吸道MDR-PA分离史; ②MDR-PA流行区获得的感染;③90 d内全身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史;④接受有创检查、治疗或手术,特别是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 (3)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危险因素:①年龄≥65岁;②慢性肝脏疾病;③神经系统疾病;④ARDS;⑤急性肾功能衰竭;⑥不恰当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 临床表现: 包括肺炎(CAP、HAP和VAP)、气管支气管炎、肺脓肿和脓胸。不同类型P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有相似性,并与其他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药理学化疗药物总结

《第三十五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及耐药性产生的机理、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止粘肽形成→水分内渗→菌体膨胀、裂解 2.↑细菌自溶酶活性 耐药机制1.细菌产生水解酶 2.牵制机制:酶与药物牢固结合,使药物不能到达靶位。 3.改变PBPs: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 4.改变菌膜通透性 5.增强药物外排 6.缺乏自溶酶 抗菌谱 强G+ 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G-杆菌中的: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弱肠球菌 无效真菌、大部分G-杆菌 临床应用敏感菌的首选药 体内过程1.不耐酸及酶,只能注射给药。 2.广泛分布于ECF,不易透过BBB(炎症时可透过) 3.不被肝脏代谢,原形经尿排泄 4.延长作用时间的方法: a.与丙磺舒合用,竞争肾小管分泌途径 b.难溶性制剂 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一般:皮疹、血清病样反应严重:过敏性休克 【预防措施】应询问过敏史;初次使用、用药间隔24h以上或更换批号应作皮试;备好急救药品(Adr、GCS);青霉素必须临时配制;避免饥饿时用药;注射后观察半小时。 2.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感后出现)——初次小剂量给药 3.其他:局部刺激,高血K+、Na+症 2.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各类代表性药物的特点及适应症;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 【青霉素V】 【特点】耐酸不耐酶;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抗菌活性弱 【临床应用】用于敏感菌轻度感染 耐酶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双氯西林】 【特点】耐酸、耐酶;对不产酶的G+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对G-菌无作用 【临床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广谱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特点】耐酸、不耐酶 对G-杆菌有效,肠球菌敏感,但对绿脓、耐药金葡无效 【临床应用】伤寒、副伤寒,呼吸道、尿路感染,脑膜炎(氨苄西林)、Hp感染(阿莫西林) 抗铜 绿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临床应用】常用于烧伤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但应分开注射 抗G- 【匹美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 【特点】对G-杆菌作用强,为抑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G-杆菌感染

罗红霉素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罗红霉素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 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宇非;杨永清;黄志伟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8(013)034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罗红霉素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口服联合抗感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2±1.2)、(6.4±1.3)、(6.6±2.1)、(7.0±2.3)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6.1±2.3)、(7.5±1.4)、(8.1±1.9)、(7.9±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3%(45/80)、88.8%(71/8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5%(30/80)、73.8%(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罗红霉素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敏感类抗生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周宇非;杨永清;黄志伟

【作者单位】516300 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五区呼吸科, 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五区医生办;516300 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五区呼吸科, 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五区医生办;516300 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五区呼吸科, 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五区医生办【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哌拉西林舒巴坦和莫西沙星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对比[J], 蔡广昌;吴建辉 2.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 黄玮 3.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J], 张淑利 4.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研究 [J], 潘伟宁;成明建;汪利华;钟天文;李瑜;黄泳杰 5.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J], 张英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丙沙星联合阿奇霉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环丙沙星联合阿奇霉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环丙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 染的疗效。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 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选出38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环丙沙 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最小抑菌 浓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均相对轻微,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观察组 的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丙沙星与阿奇霉素联合 治疗可提高环丙沙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抗菌活性,提高 抗菌效果,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 要致病菌之一,而且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极可能因外膜蛋白缺失、靶向 病变、外排泵等机制导致耐药[1-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菌 药物,而近些年来对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越来越多,而且不少表现为多重耐药,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本院应用环丙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 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选出389例,排除近1个月内接受过化疗、激素冲 击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肿瘤、肝硬化、免疫系统疾病、糖尿 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94例,男112例,女82例,年龄37-72岁,平均(59.4±11.2)岁。观察组195例,男116例,女79例,年龄41-74岁,平均(59.8±11.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首选给予患者250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结 束2h后给予患者0.6g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0.2g)静脉滴注,每 日1次,连续给药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0.5g阿奇 霉素溶液与250ml 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 1.3 疗效评估 于给药2周后评定疗效:痊愈:患者的细菌清除,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实 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实验室指标多数明显改善 趋于正常,细菌培养为阴性。好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无效:病情几乎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检测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计数/计量数据的对比采用x2/t检验,P<0.05为有统计

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 性分析 【摘要】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用合肥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358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15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及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也日渐增高。结论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已经很高,多重耐药菌日趋增多,耐药机制复杂。因此,加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尽量减少临床经验用药,避免盲目和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耐药趋势抗生素 【Abstract】 Purpose It aims to analyze the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drug resistant tendency of the commonly-used antibio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our hospital’s clinical specimen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09. And meanwhile,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curing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infection in clinic. Usage method It utilizes HX-21 drug susceptible analysis instrument for bacterial appraisal of Hefei Hengxing Company to identify bacteria and carry out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and then to check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commonly-used clinical bacteria under the effect of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Findings Among the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isolated from 1358 clinical samples,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are found to be more sensible to amikacin, piperacillin,ceftazidime and ciprofloxacin, but show its drug resistance towards some antibiotics, such as cefotaxime, gentamicin, SXT and ampicillin. Plus, the proportion of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resistant to imipenem is also increasing.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sola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has been high. Multidrug-resistance bacteria are increasing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complex. Thus, such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detest by combining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with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can provide the newest epidemic study for clinical medicine, help to reduce the use of medicin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avoid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resistance tendency antibiotics

一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讨论11

一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邹某(535937),男,84岁,因“慢性咳嗽、咳痰8年,加重伴喘息、发热1天”于2012年02月23 日入院。 ●现病史:8年前患者脑出血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此后长期卧床,进食呛咳,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多次因 肺部感染就诊于我院呼吸科及急诊内科,经系统抗感染、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平时长期自行口服化痰、平喘及抗感染药物,具体不详。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色脓痰,量较多,不易咳出,伴有喘息、发热,体温最高达39.5℃,为进一步加强治疗来我院急诊,急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 病程中患者神志不清,长期卧床,留置胃管,鼻饲饮食。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尿量不少,大便如常。 ●既往史:帕金森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美多芭"治疗,震颤麻痹症状逐渐加重。脑出血病史8年,遗留意 识障碍、吞咽构音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未到过疟疾、肺吸虫、血吸虫病等流行区。无特殊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9.0℃,脉搏82次/分,血压120/75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92%(低流量吸氧条件下)。一般 状态差,营养欠佳,神志不清,查体不能配合。全身皮肤水肿,皮肤温度略高,前胸部可见少量皮肤红斑。 眼睑水肿,右角膜及瞳孔混浊,左侧瞳孔欠规则,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存在。鼻腔清洁度差,有鼻饲食物残渣,欠通畅。咽部红肿,呼吸略急促。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广泛干湿罗音及痰鸣音。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存在,肝上界在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四肢水肿。杵状指、趾,四肢活动障碍,关节活动受限。双侧Babinski征(+)。 ●辅助检查: 全导心电图(2012-02-23):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头胸部CT(2012-02-23):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含气量增多,左肺下叶可见斑片影,左肺门增大,双肺上叶见索条状密度增高影,部分钙化,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见弧形液体影,双侧胸膜增厚。肝内可见多处低密度影。双侧放射冠、双侧半卵圆中心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脑沟、脑裂增宽加深,各脑室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入院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内感染,胸腔积液,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Ⅱ级),继发型肺结核,多发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肝囊肿,胆囊炎,帕金森综合征,前列腺增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