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名解简答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名解简答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名解简答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

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心理学科。一方面要研究主体(师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有效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主要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策略。

2.教育:

广义:泛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改进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切活动。

狭义:一般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育人活动。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提出了该理论,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

多种心理特征的有机整合。人格一旦形成,将会长期影响个体的行为。

3.自我意识:指主体对自身、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在自我意识

发展中,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尊为重要内容。

4?同伴关系: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简历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个体支间

的,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个体的心理活动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和交叉性,平且个体认知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6?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第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7?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场依存和场独立型、反思性和冲动型、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整体性和系列性)

二、简答

1?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与发展: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

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的经验: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逻辑一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3)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

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4)平衡化: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关系,是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2?认知发展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活动;创设最佳难度;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气质:指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容易型、困难型、慢活跃型)

(2)家庭:家庭成员及其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性、忽视型)

(3)学校: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合作、大公无私等人格特征;教师:榜样作用。(专制的、放任的、民主的)

4?如何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

(1)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技能训练(2)丰富课堂教学交往活动

(3)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4)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能力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

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广义: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

狭义:即学生的学习,在各类学校环境中,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任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过程。

2?内隐学习: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了一些

经验并因此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

3?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受意识支配的、需要作出心理努力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4?强化;条件反射中能够增强反映概率的一切手段。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5.正强化:积极强化,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

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的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

6.负强化:消极强化,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若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了。

7?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若及时使之承受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甚至受到抑制。

8?消退:指当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

相伴时,呢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9?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在模仿榜样的行为时,是以榜样作出反应时所受的强化作为动力的。

10?自我强化:指的是人能够自发的预测自己的行为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11.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以往多次成败的经验,确认自己对某一特定工作是否具有高度效能,即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2.意义学习:奥苏伯尔: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二、简答

1?学生学习得特点:

(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被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促进自己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素质重要)

(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构建活动来接受信息,形成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构建意义的自主活动。要重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培养)

(3)学习内容的间接性(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习主要是接受前人经验非自己发现经验)

(4)学习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前面学习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后面学习是前面学习的补充和发展。要考虑学生原有水平,整体设计教学,使学习循序渐进)

(5)学习目标的全面性(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还要发展智能,形

成行为习惯、培养道德品质、促进人格发展)

(6)学习过程的互动性(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活动,倡导合作学习,交互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2.观察学习:

(1)注意过程:调节着挂插着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决定着观

察者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抽取榜样哪些信息等,影响其的因素有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和观察者的特征。(2)保持过程:使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

活动的内部表征。依赖表象系统、语言系统和动作的演练。

(3)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息的反应模式。即观察后的模仿过程。

(4)动机过程:决定哪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第四章教学理论一、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广义:指学生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带有自发性质。(指教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教的人包括教师,还指各种有关教育者,学的人包括学生及各种有关学习者。

狭义:教学就是指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

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2?有效教学: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两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俱佳的教学行为。三方面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关键;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3?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切

内外环境。

4.教学的物理环境:指教学赖以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所构成的整

体,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学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时空环境)

5?教学的心理环境: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之间以及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是教学活动心理背景。(人际关系,集体气氛,教学氛围,个体心理因素)二、简答1?人本主义教育观点:

(1)教师对学生的知觉是有效教学的前提;(2)全人教育:指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的教育;(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2.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教学是促进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转化和联系的桥梁(学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