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发表时间:2018-05-25T13:59:04.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赵松民王鹏举刘世涛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力增长和“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部署,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其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可能随之升高,所以我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安全也要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发展。

云南云岭公路工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力增长和“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部署,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其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可能随之升高,所以我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安全也要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发展。因此,了解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和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

1 引言

安全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重视安全。安全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处理好发展和发展中各项因素的关系,才能做到协调,而且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任何企业,个人的发展都会停滞,甚至倒退,这也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都正进入一个事故高发期,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安全都成为了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据相关统计报告,我国生产安全资源保障水平仍然很低,目前的政府监管人员配备率仅为0.2人/万名员工,美国是我国的10倍多、英国是22倍、日本是7倍、德国是16倍、意大利是6倍。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的生产安全投入仅占GDP的0.7%,而发达国家高达3%以上,用万人投入率比较,美国是我国的3倍,英国是我国的5倍,日本是我国的3倍多。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字,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发生60.5万起,每小时发生2.8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起。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为110万人,其中约25%为职业病引起的死亡,高于交通事故死亡99万人和其他非正常死亡。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之中,到2020年职业病人数将翻一番,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在这些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甚高,如中国、印度等国家事故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甚至比少数国家高出4倍。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及国民生产总值在近10年内进步飞速,在2008年首次将各类事故的死亡人数控制在10万之内,之后我国的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和亿元GDP死亡率都在逐年减少,亿元GDP每年都在增加,所以我国近几年的安全形势也是在逐渐转好的,我相信未来我国的安全形势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2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2.1国内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研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原煤炭部于1986年在全国煤矿行业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目的是通过质量标准化来促进安全生产,认为安全和质量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讲安全必须讲质量,随后有色金属、建材、电力和黄金等多个行业也相继开展了质量标准化来创建工作。

1996年3月,我国成立了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原劳动部组成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化协调小组”,并于1996年6月召开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问题国内研讨会。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立项并完成了科研课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前期研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和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一直跟踪国内外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认证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人员研究并翻译了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001年,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和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共同制定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制定了GB/T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2003年10月,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会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活动要求。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来创建工作。

200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随后,除煤炭行业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外,其他多数行业逐步弱化了质量的内容,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2007年7月1日BS发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 -2007),此次新版本相比以往将更加注重以结果为导向,具备了与IS09001-2000和IS014001-2004更好的兼容性,这将进一步推动组织对其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并为OHSAS赢得更多关注。

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的决定,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的决定,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17年11月4日起施行。

2.2国外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港口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主要依据198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国际质量IS09000管理标准、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国际职业安全协会提出的NOSA安全、环保、健康管理体系以及杜邦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标准,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早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 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5月在澳大利亚全会上提出。随后,ISO就开始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讨论,为此,ISO专门成立了由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

安全管理国内现状

安全管理国内现状 1、国内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1.1在国家宏观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法律法规问题。健全的信息安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已建立了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三个层面的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组织与个人的信息安全行为提出了安全要求。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缺陷,一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法律法规之间有内容重复交叉,同一行为有多个行政处罚主体,有的规章与行政法规相互抵触,处罚幅度不??一致;二是法律法规建设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管理与经营、网络安全、数据的法律保护、电子资金划转的法律认证、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计算机证据的法律效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 (2)管理问题。管理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意识。组织建设是指有关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信息安全的管理包括安全规划、风险管理、应急计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系统的评估、安全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只靠一个机构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在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之问,要有明确的分工,以避免“政出多门”和“政策拉车”现象的发生。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即进行制度建设,以保证信息安全。如对人的管理,需要解决多人负责、责仔到人的问题,任期有限的问题,职责分离的问题,最小权限的问题

等。有了组织机构和相应的制度,还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群防群治,即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这需要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对信息安伞问题的高度重视。 (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目前构成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硬件、软件等产品几乎完全是建立在外国的核心信息技术之上的。关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如“十五”期问,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的重要项目就有“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化”两个有关信息安全的研究项目;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电信产品软件商不能在软件上预留“后门”,外国供货商不能远程登录中国电信商的操作系统,高级管系统要用国内可靠机构开发的软件产品。 1.2我国在微观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与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者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信息安拿方针来指导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这表现为缺乏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法律法规和防范安全风险的教育与培训,现有的安全规章组织未必能严格实施等。 (2)重视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目前组织普遍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构建信息系统,以提高组织效碍暑与竞争能力,但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开发等岗位不清,职责

网络风险趋势及国外网络安全保险发展情况

网络风险趋势及国外网 络安全保险发展情况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网络风险趋势及国外网络安全保险发展情况本期摘要: 网络风险新趋势及监管环境 网络安全保险的发展情况 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已遍及各个行业,伴随而来的网络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众多公司饱受网络安全事故的困扰。2014年12月索尼影业遭黑客攻击,损失或超10亿美元。此事件再次将网络安全推向风口浪尖。根据美国《商业保险》杂志的调查,2014年网络安全和埃博拉病毒及奥巴马医改方案并称美国保险业的三大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分析网络风险的新趋势、网络风险监管的变化入手,介绍网络安全保险的发展前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网络风险的新趋势及监管环境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与之同时,云计算、移动终端、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等新技术运用也给网络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日益猖獗的网络黑客活动使很多公司的数据频遭泄露,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名誉的损失。根据Aon的一项调查,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的一年间,全球有%的公司遭受数据泄露或重大的系统崩溃事故。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网络风险正在呈现逐步升级和扩散化的态势。目前网络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一)自带移动终端对公司网络安全的潜在威胁。根据Aon的调查,全球66%的公司都允许员工将自带的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手提电脑、智能手机、USB驱动等设备用于工作。其好处是节省成本和提升效率。弊端是自带移动终端经常是公事和私事混用,加之型号各异,很多时候公司的IT部门并未对外来的设备进行加密或追踪,导致潜在的风险暴露。 (二)大数据运用带来的数据泄露隐患。大数据是一种前沿的数据分析技术,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大数据运用的前提是企业拥有并存储庞大的基础数据。运用大数据的企业很多时候并未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这意味着一次泄露事件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为了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IT服务进行外包。根据Aon的统计,全球有60%的公司将数据委托给第三方管理。这意味着除了企业的IT部门外,第三方合作伙伴也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数据流动范围可能远远超出企业管理的范围。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很多公司通过云计算服务商来实现系统集成以应对大量数据存储的需求。云计算服务商因此掌握大量客户的信息。云计算服务商如果遭受攻击,数据泄露的影响面将非常广。着名的云计算服务商Dropbox就曾于2011年因为数据安全性及未能及时告知数据泄露事件而面临集体诉讼。 (三)恶意网络攻击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今黑客等网络攻击行为日益频繁,几乎没有行业可以幸免于难,甚至包括从事网络安全的公司。网络黑客的行为越发隐蔽、富有攻击性、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政府支持的有组织的网络间谍行为也是黑客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6年10月10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1.项目部经理 1. 1对承包项目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1. 2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制定本项目工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监督其实施; 1. 3在组织项目工程业务承包、聘用业务人员时,必须本着安全工作只能加强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安全工作的管理体制和人员,并明确各业务承包人的安全责任和考核指标,支持、指导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1. 4完善用工管理手续,录用劳务队伍必须向公司有关部门申报,严格用工制度与管理,适时组织上岗安全教育,要对劳务队伍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1.5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并监督项目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的实施; 1. 6领导、组织施工现场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施工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组织制定措施,及时解决。对上级提出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要定时、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1. 7发生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与抢救工作,及时上报,组织配合事故的调查,认真落实制定的防范措施,吸取事故教训。 1.7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1.2.1对项目工程生产中的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

1.2.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结合项目工程特点,主持项目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1.2.3参加或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施工方案时,要制定、审查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其可行性与针对性,并随时检查、监督、落实; 1.2.4主持制定技术措施和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并监督执行,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2.5项目工程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及时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组织上岗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认真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操作工艺、要求,预防施工中因化学物品引起的火灾、中毒或其新工艺实施中可能造成的事故; 1.2.6主持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发现设施、设备的不正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严禁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防护设施、设备投入使用; 1.2.7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1.2.8参加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 1.3项目部工程部长 1.3.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所管辖班组(特别是劳务队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1.3.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认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随时制止违章作业;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鑫欧克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安全指导方针 保障信息安全,创造用户价值,切实推行安全管理,积极预防风险,完善控制措施,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三、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四、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

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数据,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76.57%。因此,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平台,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是,小微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小、散、乱、差”,即企业规模小,行业分布散,竞争秩序乱,管理水平差。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雨花实际,我们作了些思考和探索。 一、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生产经营单位9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140家,其余的小微企业约7000多家,主要从事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废旧回收等行业,大部分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主体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在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方面,有的企业负责人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企业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重产量轻安全,在安全投入方面能省就省,侥幸心理严重。有的企业没有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即使配备了,或身兼数职,或是无职无权,或是能力不足。有的企业违规用工,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技能、风险意识不足,蛮干、瞎干、糊干,三违现象严重。 (二)企业本质安全基础差。有的小微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或使用淘汰落后陈旧设备,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严重

危害从业人员生产健康安全。有的租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厂房,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有的私自改建、扩建、搭建,破坏了厂房原有的安全设施和布局。有的私自改装、改造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增大了安全事故风险。有的为了逃避办理安全许可成本,违规使用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提高了事故发生可能性。 (三)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以西善桥街道为例,全街道生产型企业3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其余均为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目前,街道安监办共有工作人员5名,每个社区1名兼职安全员,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问题。同时,街道安监办工作人员不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还承担环保、特种设备等管理职责,实际从事安全管理时间有限。此外,有的街道安全员属于半路出家,之前没有从事过具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经验和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管、管什么”。 (四)安全生产政策落实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法规政策层面。国家法律、规章、标准要求高,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内容多,涉及小微企业比较少,小微企业“够不着、做不到”。二是在日常监管层面。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把工作精力投入在监管大型企业,管理重大危险源,整治重大隐患,防范重大事故,认为小微企业不会发生大事故,不会存在大隐患,不会存在危险装置,致使部分小微企业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国内外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做法 西方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从培训、咨询和安全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例如,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建立安全与健康项目,为全美各州小微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联邦安全与健康项目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对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按照“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运行”的总体要求,建设全面覆盖、运行有效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推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危险源、危险作业、危险环节的系统性安全风险。 二、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司所属分公司(部门)。 三、组织机构公司设立在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小组”。安全技术管理小组组成如下:组长:技术负责人副组长:分管生产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成员:生产、安全、技术、设备、车间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技术管理机构框架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技术管理小组安全环保部生产质量技术部生产车间 四、主要职责 (一)安全技术管理小组主要职责是: 1、建立安全技术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安全技术管理责任制; 3、组织审定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4、研究并决策企业重大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 5、保障企业安全技术经费合理使用等。 (二)安全技术管理小组组长职责 1、组织制定安全技术管理职责; 2、组织审查生产工艺、关键设备等重大变更、检维修、试生产和重大安全隐患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 3、组织审查“四新”安全技术方案; 4、组织新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和安全“三同时”安全技术方案内部审查; 5、组织开展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技术检查; 6、组织召开安全技术管理会议; 7、组织开展安全事故技术原因调查; 8、监督检查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三)安全技术管理小组副组长职责

1、参与制定安全技术管理职责; 2、组织制定生产工艺、关键设备等重大变更、检维修、试生产和重大安全隐患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 3、参与“四新”及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安全技术方案内部审查; 4、监督检查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落实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四)生产质量技术部安全技术管理职责 1、组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2、组织制定重大工艺变更及检维修安全技术方案; 3、组织制定“四新”及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方案; 4、牵头开展事故技术原因调查; 5、负责日常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五)安全环保部安全技术管理职责 1、组织制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安全技术方案; 2、负责安全技术方案初步审查和备案,负责审查论证的组织工作; 3、监督检查安全设施设计、施工、试生产(运行)和竣工验收环节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4、监督检查安全设施管理,配合解决安全设施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5、监督检查安全隐患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并组织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五、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技术管理会议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审批制度、安全技术管理经费保障制度、安全技术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六、运行程序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生产质量技术部编制安全管理部门备案提审调查安全环保部生产质量技术部论证、审查安全环保部生产质量技术部修改、完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定技术负责人审定重大事项安全环保部生产质量技术部门组织实施监督安全技术管理运行程序图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工作程序,包括企业内部新改扩建项目、“四新”、“工艺及设备变更”、安全设施变更、试生产及开停车作业、安全隐患整改、危险作业安全等,按照职能职责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能,确保程序运行有效。七、工作要求

最新整理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docx

最新整理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摘要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针对建筑行业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如何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科学的管理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行业特点、安全现状、危险因素、控制、管理 Abstract The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it as a high-risk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it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erms of its features and current safety management situation. Finding the exact risk fastors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The control of risky human behavior and unsafe status of material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envrion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re the four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ensuring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can be fulfilled by practically controlling the above four factors and enforcing relate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o as to create a safe enviro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Keywords: industry features safety status quo risky factors control management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发生率仅次于矿山业位居第二,因此,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也成为经济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伴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事故发生率仍然较高。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专业要求不断提高,新型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推动我国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对于建筑安全这一领域,目前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除此之外还有日本、中国的香港等。 国际上对安全管理历来都非常重视,欧美发达国家都从立法上制定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对违规者处以重罚。

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三章网络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二、网络安全概述 随着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发展,计算机使用的日益普及,便利的网络服务、强大的网络服务器,使得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快速膨胀,但Internet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性,他们从早期的破坏数据、窃取信息,发展到威胁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主权的安危。 以下是网络安全在不同方面的解释: 运行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机房环境的保护,法律,政策的保护,计算机结构设计上的安全性,硬件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电磁信息泄漏的防护的。本质上是保护系统的合法使用和正常运行。 网络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限权限、控制访问方式和合理化要求、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网络上信息的安全: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实、完整性 和不受破坏性方面的措施,灾难性补救的办法等等。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包括信息的过滤和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扩散等。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效率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但必须看到,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如果不好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网络安全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据2001年调查,我国约73%的计算机用户曾感染病毒,2003年上半年升至83%。其中,感染3次以上的用户高达59%。(2)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网络信息系统具有致命的脆弱性、易受攻击性和开放性,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们95%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到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 (3)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面对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我国的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热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热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a I时'间H 卜/ / 1 / 6

热力企业属特种设备管理与使用单位,其安全生产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工作必须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才能保证安全。为此,热力企业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以各级行政正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各自的作用并密切配合,共同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种制度,它规定了企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它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领导、各部门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它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事实表明,一个企业只要建立了全面、完善、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认真、有效地执行,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热力企业多年来一直实施并不断完善的是以各级行政正职——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明确规定了热力企业单位各级行政正职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第一责任者,他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并亲自过问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各级行政副职必须抓好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各企业要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使每个领导、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做到各负其责,这是对热力安全 生产责任制的原则规定。这一规定中,不仅明确了各单位每一级的领导,包括公司、供热站、换热站、班组的领导都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同时还明确规定各级各类人员,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人都要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实际上,热力系统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覆盖各级各类人员(从行政正职到每一个职工)、覆盖各职能部门。从行政组织体系上讲,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第一责任者,从作业体系而论,每项作业的负责人也是安全第一责任者。这既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涵,也是热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内涵。它明确了在一个单位内,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组成是全体员工。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就要做到层层把关,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 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代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二、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 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 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 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

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三、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 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疑密码遗失或泄漏应立即修改,并在相应登记簿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人等内容。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的超级用户密码由运行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不参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人员)设置和管理,并由密码设置人员将密码装入密码信封,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或签字后交给密码管理人员存档并登记。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启用封存的密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密码使用人员向密码管理人员索取,使用完毕后,须立即更改并封存,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4.系统维护用户的密码应至少由两人共同设置、保管和使用。 5.有关密码授权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须指定专人接替并对密码立即修改或用户删除,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 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2. 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

国内外信息安全现状对比

国内外信息安全现状对比 中外在保障信息安全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比较 (一)从战略地位层面来看: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明确强调把保障信息安全作为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则坚持把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制建设放在事关国家安全的位置来优先发展,并正式启动网络司令部以应对网络攻击。韩国国防部也计划成立网络司令部及规模为200人左右的独立部队,少将级将军负责指挥。而中国目前虽然认识到了保障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仍然没有把保障信息安全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推进。这是导致中国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战略目标,信息化法制建设缺乏基本法的一个关键原因。 (二)从法制建设层面来看:西方国家对信息网络安全及其衍生出来的问题都予以高度重视,都坚持大力推进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体系建设,对网络监管毫不手软,对网络犯罪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而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建设的推进速度还比较缓慢,甚至有些地方立法已经走在了国家立法的前面。各地探索依法规范信息安全的压力与积极性都比较大。 (三)从保障信息安全的组织措施层面来看:许多国家都坚持依法组建新的或提升保障信息安全的机构,不断健全国家信息安全机制,不择手段地网罗精英人才护卫信息安全,确保赢信息战的主动权。而中国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跟上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对掌握赢得信息战主动权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导致组织措施不到位、法制促进机制没有到位,许多具体工作的推进难以有作为。 (四)从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层面来看:许多国家都坚持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来提高和强化保障信息安全的能力。而中国的信息化法制建设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阶段,谋求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识、措施都还不到位,特别是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有待提高。 (五)从保障信息安全的法律措施层面来看:许多国家都坚持依法规制信息网络,依法坚决围剿和打击网络色情行为,坚持依法强化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强力推进网络实名制规范。而中国保障信息安全的法治措施则还处在网民们的“是与否”的讨论之中,且大多是无果而终,使得本应由国家意志强力推进的行为,却往往在酝酿与等待之中“消亡”。实践反复证明,面对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复杂变化形势,信息化法制建设根本犹豫不得、迟疑不得。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控制目标 (一)企业和项目制定的安全控制目标 1、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 2、安全达标目标:根据企业特色、项目特点,按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如企业达到市级安全先进单位,项目达到安全创优等各种荣誉。 3、文明施工实现目标:项目根据作业条件的需要,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文明工地的目标。 (二)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有正式文件和传阅记录,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有上级部门审批和传阅记录。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有红头文件和传阅记录,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有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和项目发放记录。 (一)安全交底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三)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专项(施工用电、大型机械、特殊类脚手架、防暑降温等)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四)设备(含紧急救援器材)安装、拆除验收制度(含检测、操作规程、定期保养、维修、改造报废、特种设备管理内容) (五)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六)班组安全活动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七)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八)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九)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十)工伤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十一)施工现场安全纪律制度(现场项目部制定) (十二)消防管理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十三)保卫值班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十四)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现场项目部制定) (十五)事故紧急救援制度(企业和现场项目部均需制定)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加强公司内所有信息安全的管理,让大家充分运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计算机管理要求 1.IT管理员负责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的管理,各部门应将计算机负责人名单报给IT管理员,IT管理员(填 写《计算机IP地址分配表》)进行备案管理。如有变更,应在变更计算机负责人一周内向IT管理员申请备案。 2.公司内所有的计算机应由各部门指定专人使用,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人员均定为计算机的负责人,如果 其他人要求上机(不包括IT管理员),应取得计算机负责人的同意,严禁让外来人员使用工作计算机,出现问题所带来的一切责任应由计算机负责人承担。 3.计算机设备未经IT管理员批准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更换;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计算机负责 人应及时向IT管理员报告,IT管理员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如属个人原因,对计算机负责人做出处罚。 4.日常保养内容: A.计算机表面保持清洁 B.应经常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整理,保持硬盘整洁性、完整性; C.下班不用时,应关闭主机电源。 5.计算机IP地址和密码由IT管理员指定发给各部门,不能擅自更换。计算机系统专用资料(软件盘、系统盘、驱动盘)应由专人进行保管,不得随意带出公司或个人存放。 6.禁止将公司配发的计算机非工作原因私自带走或转借给他人,造成丢失或损坏的要做相应赔偿,禁止 计算机使用人员对硬盘格式化操作。 7.计算机的内部调用: A. IT管理员根据需要负责计算机在公司内的调用,并按要求组织计算机的迁移或调换。 B. 计算机在公司内调用,IT管理员应做好调用记录,《调用记录单》经副总经理签字认可后交IT管 理员存档。 8.计算机报废: A. 计算机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IT管理员根据计算机的使用、升级情况,组织鉴定,同意报废处 理的,报部门经理批准后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到财务部办理报废手续。 B. 报废的计算机残件由IT管理员回收,组织人员一次性处理。 C. 计算机报废的条件:1)主要部件严重损坏,无升级和维修价值;2)修理或改装费用超过或接近 同等效能价值的设备。 三、环境管理 1.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应做到防尘、防潮、防干扰及安全接地。 2.应尽量保持计算机周围环境的整洁,不要将影响使用或清洁的用品放在计算机周围。 3.服务器机房内应做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非主管维护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四、软件管理和防护 1.职责: A. IT管理员负责软件的开发购买保管、安装、维护、删除及管理。 B. 计算机负责人负责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使用管理: A. 计算机系统软件:要求IT管理员统一配装正版Windows专业版,办公常用办公软件安装正版office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 姓名杨直霖 信息安全标准是解决有关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在设计、研发、生产、建设、使用、检测认证中的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依据。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产品认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国外信息安全标准发展现状:CC标准(Common Criteria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标准,用来评估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的安全性。CC标准源于世界多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准则规范,包括欧洲ITSEC、美国TCSEC(桔皮书)、加拿大CTCPEC 以及美国的联邦准则(Federal Criteria)等,由6个国家(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技术标准研究所、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共同提出制定。 国际上,很多国家根据CC标准实施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估与认证。1999年被转化为国际标准ISO/IEC15408-1999《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目前,最新版本ISO/IEC15408-2008采用了。 用于CC评估的配套文档CEM标准(Common Methodolog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提供了通用的评估方法,并且跟随CC标准版本的发展而更新。CEM标准主要描述了保护轮廓(PP-Protection Profile)、安全目标(ST-Security Target)和不同安全保证级产品的评估要求和评估方法。CEM标准于2005年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8045《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Methodology for ITsecurity evaluation》。 国内信息安全标准: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信安标委会”编号为TC260)。在信安标委会的协调与管理下,我国已经制修订了几十个信息安全标准,为信息安全产品检测认证提供了技术基础。 2001年,我国将ISO/IEC15408-1999转化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8336-2001 (CC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目前,国内最新版本GB/T18336-2008采用了 IS0/IEC15408-2005.即CC 。 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借鉴了GB/T 18336结构框架和技术要求,包括安全功能要求、安全保证要求和安全保证级的定义方法,以及标准的框架结构等。例如,GB/T20276-2006《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EAL4增强级)》借用了PP的结构和内容要求,包括安全环境、安全目的和安全要求(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等内容,以及CC标准预先定义的安全保证级别(EAL4)。同时,结合国内信息安全产品产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信息安全标准还规定了产品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以及产品的测试方法。有些标准描述产品分级要求时,还考虑了产品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方面的影响因素。 国外信息安全现状 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非常重视国家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美、俄、日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制订自己的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确保信息安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国信息安全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分担信息安全管理和执行的机构有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国防部等,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方针和政策结合自己部门的情况实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2000年初,美国出台了电脑空间安全计划,旨在加强关键基础设施、计算机系统网络免受威胁的防御能力。2000年7月,日本信息技术战略本部及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