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说课稿

求平均数说课稿
求平均数说课稿

《求平均数》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3《平均数》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并非编者任意而为,它是在学生理解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实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实行教学的。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水准的一个统计量,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能够用它实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但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五、说教材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使他们在合作中,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使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列式:8 ÷4=2 ,在这个算式里8 称为什么数?(总数) 4 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 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

这节课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

(二)、探求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 4 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 个人,再除以 4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14+12+11+13 )÷4

=52÷4

=13 (个)

“ 13 ”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 4 ?

(5)教师小结:像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巩固提升

1、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1)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教师板书。

(2)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

3、活动:求平均年龄

在小组内说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

4、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5、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全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延伸。

自已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这个作业的设计,既能够巩固新学知识,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及收集信息的水平。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