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课时练习卷 (13)

【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课时练习卷  (13)
【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课时练习卷  (13)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秦统一中国》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初一期末)你认为在公元前350年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杀敌立功

B.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C.合法经商,发财致富

D.自由买卖土地

2.(2019·山东初三期末)秦朝官职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

A.负责行政B.监察官吏C.管理赋税D.掌管军事3.(2017·福建初一期中)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下列这组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一

4.(2019·湖南中考真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能证明这一结论的重要考古发现是()

A.走马楼吴简出土B.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

C.宁乡四羊方尊出土D.龙山里耶秦简出土5.(2019·湖南中考真题)“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北宋D.元朝6.(2019·大庆市第十四中学中考真题)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参考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请按图意给空白处找出正确的选项:

A.诸侯B.丞相C.刺史D.中书省7.(2019·吉林中考模拟)郡县制的实行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

8.(2019·北京中考模拟)某同学梳理商鞍变法主要内容时列表如下,其中①处应填写

A.奖励耕织

B.确立县制

C.严明法度

D.统一文字

9.(2019·山东初一月考)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的是

A.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加强思想控制

10.(2019·贵州初一月考)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9·北京中考模拟)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金田起义

二、填空题

12.(2018·甘肃初一期末)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是

和。

三、判断题

13.(2019·江苏初一期末)为反抗秦朝暴政,陈胜吴广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发动农民起义,并最终灭亡了秦王朝。

四、综合题

14.(2019·山东初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1)据材料一及所学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三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

材料三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纯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补一条即可)

(4)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全国有何内在联系?

15.(2019·山东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战国后期的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进行变法。内容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刺激了农民努力生产,以获得免除徭役的机会。公元前350年的秦国正在实行商鞅变法,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官职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官吏。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

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所以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这两项措施的实施,对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分析,图一是关于统一文字,图二是关于统一货币,一个涉及文化一个涉及经济,都是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简的出土是湖南省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其出土地点在龙山里耶。因此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的秦简,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

料。选项D符合题意;走马楼出土的是三国时期吴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反映的是汉朝情况;四羊方尊反映的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皇帝自称为“朕”,表示皇帝身份的高贵。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他们彼此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因此空白处应为丞相。所以B符合

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开始于秦朝。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不再实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上奖励耕织,政治上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军事上奖励军功,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

题意;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其本质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制度因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

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题干连环画中,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大泽乡起义。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

二、填空题

12.陈胜、吴广。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

解析:陈胜、吴广。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判断题

13.错误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反抗秦朝暴政,陈胜、吴广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在大泽乡发动秦末农民起义,后失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大破秦军;刘邦起义军攻入咸阳,灭亡了秦朝,故此题表述错误。

四、综合题

14.(1)建立县制;奖励军功;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等。(任三条)

(2)秦始皇(秦王嬴政)。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补充:统一度量衡等一条即可。

(4)为秦国兼并六国准备了条件(打下基础)。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

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建立县制;奖励军功;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2)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秦始皇(秦王嬴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纯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除此之外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有统一度量衡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兼并六国、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打下基础)。

15.(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反映了秦朝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政治上,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后世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所沿用。(2)依据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很多学说影响着皇帝的统治;由表格“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封国的人口超过了中央人口;封国辖郡的数量超过中央的辖郡的数量,反映了封国的势力超过了中央,威胁到中央的统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在政治上为了解决封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读书人地位高,军人的地位很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英国。 2. 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 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呢绒、布匹。 4. 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向英国输出的商品有茶叶、生丝、瓷器。 5. 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道光帝。 6. 在清朝的大臣中,有见识的主张严禁鸦片的是林则徐。 7. 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的根本原因是鸦片的输入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8. 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的事件是虎门销烟。 9. 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10. 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11.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第一个攻占的地点是浙江定海。 12. 在鸦片战争中,当英军直逼天津后,道光帝派去与英军谈判的是直隶总督琦善。 13. 1841年初,英国占领的地点是香港岛。 14. 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5.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割占的中国领土是香港岛。 16. 把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按照由南到北排列顺序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7. 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 18.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9.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的态度是在抵抗与和谈这间摇摆不定。 21. 在虎门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爱国将领是关天培。 22. 鸦片战争不可避免,主要原因是英国极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23.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件是中英《南京条约》。 25. 鸦片战争的时间是从1840年到1842年。 26. 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以满洲贵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7. 虎门销烟的积极意义在于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28.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9.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的地点是虎门。 30. 1839年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的皇帝是道光帝。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知识链接: 红军四次反围剿 ①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②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③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三次反围剿我军三万余人战损六千,损失了五分之一,结局是主力无力追击敌人。 ④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导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题演示教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活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小林看了一部反映1839年3月至6月广州社会状况的电视短片,发现其中有一处剧情与史实不符,它是( ) A、清朝广州官员坐着轿子招摇过市 B、鸦片烟馆遍布大街小巷 C、街上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D、在大街上依稀可以看到几个洋人 4、有位历史人物曾经写过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合国在1987年把这位历史人物所领导的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这位人物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乾隆帝 5、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6、“诸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刀枪火炮危害性比鸦片烟大 C、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D、鸦片能治肠胃疾病 7、下图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你认为这一雕塑应该在( ) A、北京 B、虎门 C、上海 D、南京 8、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出现了租界 D、香港岛被割占 9、“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要挨打 D、团结就是力量 10、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 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1、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对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分析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其中直接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内容体现在( ) A、割让国土 B、巨额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说 13、《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海关主权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汇总 目录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单元综合与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单元一学科历史年级七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能正确找到元谋人、北京人遗址,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视频《中国有个周口店》,引入课题。学生听歌曲看 视频,感知古 人类的发展历 程 创设情景、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通过地图介绍我国境内在不同时期的古人类 遗址。 (2)介绍元谋人并让学生回答其发现地点、年代、 生活状况和元谋人发现的意义。学生根据学习 目标,自学课 本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 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整体感知 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5课 练习题及答案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1898年和山东。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00年6月。 5、发动八国联军战争的国家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6、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的统帅是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7、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时,义和团与侵略军交战的地点是廊坊。 8、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间是1900年8月中旬。 9、1900年9月就任八国联军统帅的是德国将领瓦德西。 10、《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辛丑条约》。 12、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证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14、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15、在《辛丑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的铁路沿线是从北京到山海关。 16、在《辛丑条约》中划定使馆界的地方是北京东交民巷。 1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8、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9、义和团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0、义和团奋勇抵抗,迫使八国联军狼狈逃回天津,取得大捷的地点是廊坊。 2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同慈禧太后一起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 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奥国是指奥匈帝国。 23、侵华的八国联军中,欧洲国家有五个。 24、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25、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26、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27、中国近代史的起止年代是1840年—1949年。 28、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皇帝是道光帝。 29、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依靠的主要物品是鸦片。 30、最早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31、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舰队沿海北上的主要原因是清军在福建以北防务空虚。 32、清政府与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 33、在《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者本质意图的是开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 34、《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上最根本的不同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课时练

第15课北伐战争 选择题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3.小明学习了“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①周恩来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蒋介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5.“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6.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蒋介石 B. 李宗仁 C. 叶挺 D. 彭德怀 7.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8.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9.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伏羲—制造船只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右面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教案 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地图 了解历史 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 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较 探究原因 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 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爱国爱党 爱军情感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 误。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 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 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B. 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年地点:省县地位:是我国境内人类。特点:能够制作,知道用。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距今约年发现时间:1921年是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 盖骨化石的学者地点: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脑容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但仍然保留了的某些特征。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被发现的历史意义 (1)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__遗址;(3)通过对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 现向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 的。 四、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 3、生产生活情况:(1)已掌握技术和技术,其中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2)已经有了观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区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主要种植,饲养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主要是,最具特色的为,代表:半坡;还有装饰品,乐器。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 会、。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区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主要种植,农业工具,家畜以、、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会运用和使用,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的起源地,是栽培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到。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 5、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生活时间:年前 2、主要事迹: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 合炎帝部落运用能辨别方向的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日后的。 3、人文始祖:后人尊崇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 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和知识。 2、黄帝发明:姓公孙,名轩辕。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 弓箭和;②他的妻子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3、历史地位: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我国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1《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三)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中考模拟)在雄安一带的白洋淀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端岗楼,截击敌人军火船,切断敌人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他们的行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理论的实践。横线上应该填 A.游击战争 B.现代战争 C.速决战 D.持久战 2.(2019·湖北中考模拟)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由些可见,这节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是 A.十四年抗战 B.八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3.(2019·河南中考模拟)“使日本始终没有在中国占领区建立起巩固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罪恶图谋,使日

本的战争能力日渐衰落,以致1943年下半年以后,敌后战场的侵华日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对此局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美国的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 4.(2019·安徽初三会考)下图是1938年梁白波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 A.十四年抗战拉开帷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 D.敌后抗战给与敌人沉重打击 5.(2019·山东中考模拟)以下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重要战役,属于中国军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取得了胜利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6.(2019·辽宁初二期末)《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

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7.(2018·福建初二期末)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D.平津战役开始8.(2019·贵州中考真题)抗战时期,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指挥官是 A.彭德怀 B.贺龙 C.李宗仁 D.张学良 9.(2019·山东初二期末)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下列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的灵活战术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夜袭战 ④麻雀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8·湖北初三期末)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