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021年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021年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021年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021年

时光匆匆而过,一周转瞬即逝。在过去的这一周时间里面,原本以为会比较轻松的设

计任务却让我觉得有点措手不及。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我学

会了耐心,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以前掌握得不太牢固的数电和模电知识。收获颇丰。

在这次电子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的设计题目是汽车尾灯控制。在设计中我们使用了

基本的芯片:双向移位寄74LS194,二输入与非门74LS00、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六反相器74LS04、3-8译码器,555定时器及电阻电容进行搭建。设计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顺利,

芯片的选择和电路的接法对于我这样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经

过我们大家集体的讨论过后,我们还是把最终的电路图拿出来了。这让我充分体会到团队

的力量,团结才能让大家把事情干好。一个人的力量始终太渺小,集思广益才能让我们进

步得更快,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让我头疼的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小的失误,比如线接错了,有些地方的线没有接上等等问题而让实验板上的灯无法亮起来。这些都是让我始料不及的。由于不细心的地方太多,当时甚至有过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当最终看到成

果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记得汪中求说过细节决定成败。以前感触不深,没

有注意太多的细节,总是抱着差不多就行了或者放纵自己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中的许多

问题。但是我现在明白了,这是不对的。对于科学我们就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课程设计

中的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意,老是求快,想早点完成设计和连接实验板的工作,但是这反而

导致了很多次的失败。好在最终摆正了心态,细心检查之后,最终完成了连线。

我从这次的设计中还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做事情不能轻言谈放弃,虽然过程不顺利,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就一定会走到终点。一点小小的挫折实际上是在为最后的美景做铺垫,当我们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就会发现,沿途的曲折其实是在考验我们的目标是否坚定。坚持下来,我们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电子课程设计,不仅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牢固,还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与生

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们在大学里面不是混日子,而

是在学习真正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一个小小的课程设计,却让我有了大大

的希望。我会更加珍惜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知识,让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

中立足,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回报社会。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无私的帮助,希望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同

学们的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

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

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

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

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

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

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

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

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

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

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

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

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

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谢谢!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嵌入式课程设计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光不是

很长,但是感觉自我收获颇丰,不仅仅学习到了一些新知识,回顾了以前的一些快要遗忘

的知识点,而且使自我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完善,也体会到软件开发的趣味,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我在软件开发及学习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下方就来详细写一下

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课程设计的实训的是由xx公司的x老师带我们完成的。x老师看上去比较年轻,给我们很有亲和力,技术上也很强,而且讲解的比较详细,操作上相当娴熟。让我们感觉

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学习的趣味性,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此次课程设计给老师选取项目

是在Linux下用C语言开发一个摄像头驱动程序。项目的实施方式是团队分组合作,共同

完成,让我们体验了一下公司开发项目的氛围。我们一人一机,老师边讲边练,还有企业

项目经理的全程指导。虽说一些些技术我们在课堂上也曾学习过,但是大多停留在理论学

习上,实际开发很少,而这次课程设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对我们

深入学习这些技术有很大帮忙,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技术的实用性。每当自我成功调试一段

代码或者透过自我的努力克服一个技术困难,都颇有收获感。这次实训让我们体验了软件

开发的全过程,发现自我的不足,了解了当前流行技术的软件开发,增加了必须的项目开

发经验,增强了必须的就业竞争力。简短的回顾一下这几天我们所学习的:

实训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先明确了一下下周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的,跟xx公司的x

老师相互认识了一下。然后x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这一周我们要做什么,并演示了一

个他自我开发的摄像头驱动程序。同学们看了,都很感兴趣,如果自我能开发出这样的一

个小程序,着实让人高兴。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们就跟着x老师一齐学习摄像头驱动的开发,同时我们也分了小组,模拟体验一下公司的团队开发,同学们都用心策划自我团队的名字、团队的口号、队歌……我们首先从基本的Linux命令学起,以及linux底下的C语言的一

些基本知识。虽说这学期我们也学过Linux开发技术,有必须的基础,但这几天的学习,

还是感觉到我们学的太浅,很多的东西需要去深入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而且深刻的体会

到“熟能生巧”这句良训,光学不练还是白搭。后两天我们学习了Linux底下一些开发工

具的使用,如Qt,感觉这些工具功能确实够强大。当透过自我写的代码能够控制摄像头拍照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当然在调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错误,每当透过自我的努力把问

题解决(一般自我思考一下,查查资料都没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收获。还有一个比较

深刻的体会就是API及一些文档的查阅,这对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个务必具备的潜力。

此次实训最大的收获不是我学习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这几天实训给我的感悟:首先是心态。必须要有一个用心的心态,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扎实基础的认识。不要什么东

西都感觉跟简单(很多东西可能是看似简单)就不去做了或者不屑一做,以至于性网上搜

搜就能够了,这样很不好。有自我的东西有自我的付出才会有程序运行成功时的喜悦和小

自豪,这样也有助于培养自我的兴趣。要时刻牢记态度决定一切。其次是兴趣,感觉学习

工作中兴趣很关键,只是一个引发人用心性的问题,有了兴趣就自觉了,效率自然就高了。再次要敢于尝试和挑战。不要安于现成的程序,而且不要害怕失败,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

这点尤为重要,“发现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而且很高效。最后

要不懈追求。对于源代码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尽可能的实现课题所要求的功能。对于初学

者或者开发较少的人来说,超多大写程序还是有必要的,但同时要注意思考,理解其实现

的内在好处。还能够自我添加一些有好处的功能来实现。当看到自我编写的程序正常运行时,兴趣也会随之而来,乐此不疲,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化工大学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董慧茹编 2010年6月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习题解答 25. 解: pHs = 4.00 , Es = 0.209V pHx = pHs +059 .0Es Ex - (1) pHx 1 = 4.00 + 059.0209 .0312.0- = 5.75 (2) pHx 2 = 4.00 +059 .0209 .0088.0- = 1.95 (3) pHx 3 = 4.00 +059 .0209 .0017.0-- = 0.17 26. 解: [HA] = 0.01mol/L , E = 0.518V [A -] = 0.01mol/L , ΦSCE = 0.2438V E = ΦSCE - Φ2H+/H2 0.518 = 0.2438 - 0.059 lg[H +] [H +] = k a ][] [- A HA = 01.001.0k a 0.518 = 0.2438 - 0.059 lg 01 .001 .0k a lg k a = - 4.647 k a = 2.25×10-5 27. 解: 2Ag + + CrO - 24 = Ag 2CrO 4 [Ag +]2 = ] [24- CrO Ksp

Ag CrO Ag SCE E /42φφ-= - 0.285 = 0.2438 - [0.799 + 2 24)] [lg(2059.0-CrO Ksp ] ][lg 24-CrO Ksp = - 9.16 , ] [24- CrO Ksp = 6.93×10-10 [CrO - 24 ] = 10 1210 93.6101.1--?? = 1.59×10-3 (mol/L) 28. 解:pBr = 3 , a Br- = 10-3mol/L pCl = 1 , a Cl- = 10-1mol/L 百分误差 = - - --?Br Cl Cl Br a a K ,×100 = 3 1 31010106---??×100 = 60 因为干扰离子Cl -的存在,使测定的a Br- 变为: a -Br = a -Br +K --Cl Br .×a -Cl = 10-3+6×10-3×10-1=1.6×10-3 即a -Br 由10-3mol/L 变为1.6×10-3mol/L 相差3.0 - 2.8 = 0.2 pBr 单位 29. 解:

课程设计总结

北京化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 题目 说明书页 图纸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二逻辑框图设计 三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参数 四安装调试步骤及遇到的问题 五印刷线路板设计 六体会及建议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元件使用说明) 九附图(框图逻辑图印刷线路板图)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任务:设计一个β数显式测量电路 要求: 1.可测量PNP硅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199,测试条件为:(1)I B=10μA,允许误差±2%; (2)14V

二、逻辑框图设计 三、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 1.β/Vx转换电路: V X=βI B?R2 V X极性为正! 由β最大值(199)时 V Xmax=13V,以此求出R2; 为平衡R3略小于R2 2.压控振荡器 (1)积分器、电压比较器的选择: 351——高阻型; 311——专用电压比较器(转换速度快) (2)积分器中的D1使正向积分与负向积分的回路不通、时间不同。

中南大学微机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课案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3) 2、设计内容 (3) 3、设计目的 (3) 4、设计要求 (3) 5、系统功能 (4) 二、总体设计 1、交通灯工作过程 (4) 三、设计仿真图、设计流程图 1、系统仿真图 (5) 2、流程图 (6) 3、8253、8255A结构及功能 (8) 四、系统程序分析 (10) 五、总结与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检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通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组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自80年代后期,这些城市纷纷修建城市高速通道,在高速道路建设完成的初期,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高速道路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城市高速道路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高速道路的交通状况必然受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耦合处交通状况的制约。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通道,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市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灯的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本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2、设计内容 采用8255A设计交通灯控制的接口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搭建电路,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程序进行调试 3、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利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中小规模电子电路或者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及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针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交通灯控制分析及设计,掌握8255A方式0的使用与编程方法,通从而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设计要求: (1)、分别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工程训练总结报告

工程训练总结报告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期一学期每周半天的工程训练结束了,还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在还没有开始实习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和热情的想着投入到训练中。然而,实习后,我觉得实习生活和以前想象的不一样了,实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期一学期每周半天的工程训练,对我们学土木工科学生来说,也是特别的宝贵。因为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的知识水平然而,实习后,我觉得实习生活和以前想象的不一样了,实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金工实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在这个短暂的一个学期的实习中,我学到许多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在意志品质上得到了锻炼。 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有关金工实习的知识和金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这是作为学生的期的实习中,感觉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十分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实习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钳工 通过碟片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钳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钳工是最累的!” 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第一天,来到车间,听完老师的要求,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小锤子。看了黑板上那看似简简单单的图样,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实习。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在经过了不断重复的锉削,粗糙的铁块表面已经被我们削的很光滑了。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两天来奋斗的结果,虽然我们的小锤子制作的没有工人师傅做得那么好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 钳工的实习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的汗水,气喘呼呼的,看到

北京化工大学-干燥实验报告

e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12.5.9 班级:化工0903班姓名:徐晗 同组人:高秋,高雯璐,梁海涛装置型号:FFRS-Ⅱ型 流化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通过空气加热装置测定了空气的干、湿球温度,通过孔板流量计测定了空气的流量,并采用湿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燥,分别记录了物料温度、床层压降、孔板压降等参数,测定了小麦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流化床干燥器中小麦的流化曲线。实验中通过Excel作图并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流化床干燥含水量床层压降速率曲线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流化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

(进入BC阶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得流速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使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 mf)。 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如图3所示)。干燥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2 物料含水量、物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3 干燥速率曲线 (1)物料预热阶段(AB段) 在开始干燥前,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时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dc4030965.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dc4030965.html,work.Icmp;

中南大学制造工程训练试卷一

中南大学制造工程训练试卷(一) 1、空气锤的规格以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常用的手弧焊设备有两类: _______________弧焊变压器与_______________弧焊发电机; 3、焊缝的缺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种; 4、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等几种; 5、MEM350熔融挤压成形制造的成形材料为___________ ,成形温度为___________, 每层成形厚度为___________ ; 6、传统制造采用___________ 法制造实体或零件,而快速成形制造技术采用___________法制造实体或零件; 7、在逆向工程系统中,测量点资料的设备按探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种; 二、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标记“√”,不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标记“×”:(10分) 1、透气性太差的型砂易使铸件形成气孔;( ) 2、型砂强度过高,阻碍铸件收缩,而使铸件产生过大的应力或裂纹;( ) 3、起模时在模样周围刷水可提高型砂的可塑性;() 4、将内浇口开设在铸件的薄壁处,有利于铸件同时凝固和收缩, 防止铸造应力() 5、型芯的主要作用是获得铸件的内腔;( ) 6、面砂的强度,耐火性等性能要求较高;( ) 7、锻造时,加热温度越高,钢材的可锻性越好;() 8、真空注型快速制造所用的液体材料必须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脱泡处理;() 9、氧气切割简便易行,适合于所有的金属;() 10、焊接件产生应力,是因为工件局部受热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三、下列各题均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0分) 1、型砂的耐火性差,造成铸件( ); A、气孔; B、粘砂; C、冷隔; 2、型砂中加锯木屑是为了改善型砂的( ); A、耐火性; B、退让性; C、强度;

北京化工大学 弹性体课程设计

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弹性体模块 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高材1007班 姓名: xy 同组人: lv 指导教师: zh

1橡胶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1要满足制品使用要求,保证制品的质量 制品质量包括外形尺寸、性能、外观等各项指标,而它们与模具的型腔尺寸、结构设计等因素直接有关,所以设计一副模具时,应从胶料的收缩率引起的尺寸变化、排气、定位、分型面的确定,型腔数的多少等多方面考虑,使模具设计满足制品使用要求。 1.2操作方便 模具的组装、拆卸、填料及制品的取出都要求尽量方便,不应卡住和损坏制品。 一般模具很重,而且大多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很大,如设计不合理,开启不便,脱模困难将更增加劳动强度,因此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力求减轻模具的重量,并设置启模口安装手柄,尽可能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操作。 1.3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模具制造是一件十分精细的工作,加工一副较复杂的模具,往往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劳动工时,增加了模具制造的成本。因此,设计模具时要力求结构简单,要简化制造工艺,难以加工的型腔可分成数块制造,然后再组装。 并尽量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以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结构设计力求简单,这样才能做到保证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综上所述,模具设计应兼顾:制品质量、生产操作方便、模具本身制造难易程度、模具制造成本等四方面的要求,但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应作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抓住主要矛盾,全面考虑,重点照顾。 2制品图纸审核 2.1图形审查

看视图是否有缺线、少线、多线等机械制图错误以及因复印、传真造成模糊不清等情形。若有明显错误或表达不清,应及时与用户沟通。 2.2尺寸审查 该产品水平方向尺寸公差±1mm,对于长度600mm来说,允许收缩率浮动量只有±0.17%,大大高于M1级精度的公差要求。对橡胶制品是不易保证的,也是不必要的。参照国标,改为M2级,建议用户将水平方向的尺寸改为(297 ±1.8)mm、(600 ±3)mm,高度方向尺寸保持不变。 3分型面设计 3.1分型面的概念 把模具型腔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分离部分的分割面叫做分型面。分型面的类型有平面、曲面或折面三种形式。 3.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分型面选择得是否合理是模具设计好坏的第一个关键,同一制品,因分型面选择不同则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结构的模具来,其对胶料填充、制品的质量及生产工艺、操作工序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获得操作方便、制品质量好、加工方便又经济的合理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 保证制品易取出 排气方便 避免锐角 避开制品的工作面 保证制品精度 应便于装料,模具易于装拆 夹布、夹纤维的橡胶制品,其模具分型应使模具成封闭式或半封闭式 3.3本模具设计的分型面的选择 (1)2号图所给制品为橡胶轴承,中间为空心,且空心部分由两部分组成,外侧对称分布有四个突起的半圆柱。 (2)经过对制品的分析,我们将模具分为上模板,下模板,中模板,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电气信息 学生姓名舒畅 班级0914 学号0909091424 指导教师穆帅 完成日期2010年7月10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 3 主要技术指标及特点 (2) 3.1 登录界面显示 (2) 3.2登记学生资料 (4) 3.3保存学生资料 (5) 3.4 删除学生资料 (6) 3.5修改学生资料 (7) 3.6 查询学生资料 (8) 3.6统计学生资料(自加功能) (8) 3.8对学生资料进行排序 (9) 3.9程序主要代码 (9) 4 设计小结 (31)

成绩管理系统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C语言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掌握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设计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4.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5.学会调试一个较长程序的基本方法; 6.学会利用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7.掌握书写程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成绩管理系统 现有学生成绩信息,内容如下: 姓名学号 C 数学英语 shuchang 12 99 98 99 jiutian 32 87 68 87 changzi 33 98 89 99 jiutia 13 7 43 45 设计要求: ?封面(参见任务书最后一页) ?系统描述: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功能模块结构:包括如何划分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结构图,以及各模块 的功能描述; ?数据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结构以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并加以注释说明; ?主要模块的算法说明:即实现该模块的思路; ?运行结果:包括典型的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等; ?总结: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体会、收获、

工程训练总结报告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课程:工程训练D/E班级: 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对于多年来只基于理论学习而很少参与实践的我们来说,工程训练是一门培养我们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课程中,老师短短十几分钟高效率讲课,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有效地训练。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机械设备相关的基本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总之,通过此次工程训练的学习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提高。 工程训练中安全最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上工程训练要统一穿军训服。不穿拖鞋,凉鞋。女同学的长发还需卷起,戴上安全帽。实习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设备是要胆大心细,认真遵守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这些基本要求确保了我们工程训练中的人身安全。 在工程训练课程中,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数控切割都是比较现代电气化,自动化的设备。这几个工程训练主要学习任务就是编写程序。这几个工程实验编写的程序都是十分相近的,编写的程序都有固定的模式。这些实验是我对数控机床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工程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实验是铸造实验,铸造工程训练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因细节失败。我们组就因为某个细节的疏忽最终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先讲解了铸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然后重点演示了铸造实验的整个工程。老师演示完后,我们头脑都快懵了。接

下来就该我们自己动手操作。首先进行砂子的筛选,砂是专门用于铸造实验的。我们先用筛子将砂分选出细颗粒,将下砂箱放在平台上,将飞机的上半模具放入。用细砂将小飞机掩埋用手按紧,再用铲子铲砂填满,一边填一边用捣砂锤沿砂箱四周将砂压紧。砂不能压的太紧,但也不能太松,要均匀压实。填满后,将砂刮平于砂箱。然后将下砂箱翻转后来。将飞机模具的下半部与上部合在一起。在砂表面均匀的撒下另一种砂。用毛刷清理模具表面的分型砂砂粒,再将上砂箱放上,在相应位置放入直浇道棒与通气孔棒。填满砂。,再用通气针沿通气孔边缘下插形成许多通气小孔。再用湿润的粘土,在上下砂箱接缝处做一个标记,用刀接缝画一条横线,再竖向画3条竖线。然后取出模具,将上下砂箱分离,竖直向上迅速将上砂箱抬起。取出模具时要小心避免砂型垮塌或被破坏。当模具腔内有砂粒时,需用工具将其取出,以免形成的铸件表面有砂眼。最后将上砂箱与下砂箱按标记准确合型,灌入铝水,冷却后取出。将多余部分锯掉,整个实验就完成了。 通过工程训练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熟悉了一些常用数控设备和基本的工艺知识,,增强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团队合作与助人为乐的意识。最后,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悉心地谆谆教诲,感谢同学的热情帮助。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北京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化 工 原 理 实 验 告 : : : : : : 实验名称 班级 姓名 学 号 同组成员 实验日期 精馏实验 2015.5.13 实验 日 期

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3、了解板式精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4、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x 5、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6、测量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二、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实现传质、传热过程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果在每层塔板上,上升的蒸汽与下降的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之为理论塔板。然而在实际操做过程中由于接触时间有限,气液两相不可能达到平衡,即实际塔板的分离效果达不到一块理论塔板的作用。因此,完成一定的分离任务,精馏塔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总是比理论塔板数多。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板的精馏塔。这在工业上是不可行的,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在全回流下操作,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 本实验处于全回流情况下,既无任何产品采出,又无原料加入,此时所需理论板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可以很好的分析精馏塔的性能。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归结为:流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相对挥发度和表面张力等)、塔板结构以及塔的操作

中南大学C++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年月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关键字:学生成绩 MFC 编写系统 内容:定义一个结构体,存放下列信息: 学号、姓名、性别、系名、班级名、成绩等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要求: 一:数据输入:输入学生的相关信息,若用户输入数据或信息不正确,给出“错误”信息显示,重复刚才的操作;至少要输入10个学生的数据;可以随时插入学生信息记录; 二:每个学生数据能够进行修改并进行保存; 三:可以根据学号或者姓名删除某学生数据; 四:查询模块要求能按学号,按姓名,按班级等条件进行查询; 五:界面要求美观,提示信息准确,所有功能可以反复使用。 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从总体设计方面来看,基本的功能包括主控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修改模块,数据查询模块等。 设计模块图:

2.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详细设计: 对于总体设计说明的软件模块,进一步细化,要说明各个模块的逻辑实现方法。下面逐个说明。 主控模块:主要完成初始化工作,包括屏幕的初始化,显示初始操作界面。初始界面中主要包括功能的菜单选择项。 输入处理:利用链表技术输入多名学生的数据,直到输入学生的学号以“@”开头,则结束数据的输入。程序运行流程图如下:删除处理:利用链表技术删除某学号的学生成绩信息,如果找到该学号则进行删除,否则输出“未找到”的信息。程序运行流程图略。 查找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或姓名等方式查找某学号

的学生成绩信息,其程序流程图略。 排序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对学生数据进行排序,其 部分源代码如下:/***********xuesheng.c***********/ /******头文件(.h)***********/ #include "stdio.h" /*I/O函数*/ #include "stdlib.h" /*其它说明*/ #include "string.h" /*字符串函数*/ #include "conio.h" /*屏幕操作函数*/ #include "mem.h" /*内存操作函数*/ #include "ctype.h" /*字符操作函数*/ #include "alloc.h" /*动态地址分配函数*/ #define N 3 /*定义常数*/ typedef struct z1 /*定义数据结构*/ { char no[11]; char name[15]; char sex[5]; char major[15]; char class[15];

中南大学工程训练报告15

自动化工程训练 —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系统仿真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仿真内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班级姓名:自动化0801 肖娉 学号:0909080320 指导老师:桂武鸣老师 日期:2011.08.29--2011.09.09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了电子电路、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电力电子器件自身的开关非线性,给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一般常用波形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仿真技术为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本次工程训练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在MA TLAB/Simulink环境下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通过为期两周的学习,掌握一些MA TLAB的基础、Simulink环境和模型库、电力电子器件模型、变压器和电动机模型等。 MATLAB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它是一种以矩阵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计算语言。SIMULINK是基于框图的仿真平台,它挂接在MATLAB环境上,以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为基础,以直观的模块框图进行仿真和计算。 本文主要以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为基础,完成了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带电阻、阻感、反电动势、直流电机负载的建模与仿真,并且给出了仿真结果波形,同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简便直观、高效快捷和真实准确性。

前言 第一章MATLAB/Simulink仿真的目的与意义 (1) 第二章MATLAB/Simulink的基础知识 (2) 2.1 MATLAB基础 (2) 2.1.1 MATLAB语言的功能 (2) 2.2.2 MATLAB集成环境 (3) 2.2 Simulink仿真基础 (5) 2.2.1 Simulink的模块库介绍 (6) 2.2.2 SimPowerSystems的介绍 (6) 2.2.3 Simulink部分模型介绍 (7) 2.2.4 Simulink仿真运行 (8) 第三章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 (10) 3.1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10) 3.1 电阻、阻感和反电动势负载 (11) 3.2 直流电机负载 (16) 3.2.1 整流状态 (16) 3.2.2 有源逆变状态 (18) 第四章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3)

北京化工大学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测控专业微机接口技术课程综合创新实验报告

目录 1.课程名称 (1) 2.课程背景 (1) 3.功能分析. (1) 4.设计 (1) 4.1 硬件设计 (1) 4.2 软件设计 (3) 4.3 主题代码 (3) 5.设计心得 (6) 5.1收获与心得 (6) 5.2 思考 (7) 6.参考文献 (7)

1.实验名称基于计时中断的自动清零计数器 2.实验背景 设计一个能实现在数码管上显示的00~99的自动清零计数器,并且计数频率可调。 3.功能分析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有三个工作要做:一是利用可编程定时器/计时器82C54产生一个周期约为2s的方波作为中断的触发信号;二利用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C59A响应外部中断源,中断触发信号来自设计的方波;三利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C55A驱动数码管显示,利用六位数码管的的低两位来显示出当前的计数值。 4.设计 4.1.硬件设计 先进行硬件设计和端口地址选择。82C54的电路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自动清零计数装置电路结构原理1 82C54的端口地址为0040H(通道0),0041H(通道1),0042H(通道2),0043H(命令口)。 通道0作计数器使用,工作在3方式,目的是产生一个方波,GTAE0接+5V,CLK0接由系统8MHZ时钟分频得到1MHZ的脉冲信号。输出端OUT0,接到中断控制器的IR3端口,利用OUT0输出方波的上升沿触发中断。

下图是中断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图。 图2.自动清零计数装置中断结构原理 如图,82C59A的IR3端口接82C54的OUT0端口,中断请求线INT接到8086的INTR,中断回答线INTA接到8086的INTA;使能端CS接到实验箱的FF80H端口。这样就实现了82C54的OUT0产生的方波来一次上升沿就触发一次中断。 下图是可编程并行芯片82C55A的硬件图: 图3.自动清零计数装置82C55A结构 如图,当82C55A用于数码管显示时,PA口作为键扫/字位口;PB口作为字形口,PC口作为键入口;即PA口作为位选信号,PB口作为段选信号。数码管的最低位用来显示当前计数值的个位数字,次低位用来显示当前计数值的十位数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课程:工程训练D 班级:生医1401 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我学习并参加了由学校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工程训练课程D。它包括有工程实践概论、车削实验、铣削实验、焊接实验、铸造实验、钳工实验、数控铣削实验、数控车削实验、数控线切割实验、自行车拆装实验。 当然,因为每个同学的选课不同,上课时间以及课程顺序都有所不同。比如我第一节课上的是钳工实验,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课程,我心里比较紧张,所以第一节课做的不是太好。而且用了很多的时间,不过最后还是做了出来,这让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从那后我便对这门学科有了好感。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实际操作的能力,还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应及操作的能力等等。由于设备有限,所以我们的课程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分小组进行的。我个人认为在这些实验中自行车拆装实验和铸造实验最为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而钳工实验以及焊接实验则最能提高我们的个人操作能力。钳工实验除了第一步需要合作外,其余步骤皆需我们独立完成。我们

要独立打磨出一个螺丝钉,而这都是以前不曾接触过的。甚至有一些不小心的同学在打磨的时候伤到了自己的手。焊接实验则有些惊心动魄,看着那些飞射的火花,开始做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的,导致训练并不顺利。不过好在我们独立练习的时间较长,因此最后放开了,所以,成绩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而自行车拆装实验和铸造实验算是我印象最深的两次实验了。因为这两次实验都让我体验到了团队的宝贵,在实验过程中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而用心,而实验后的成就感也让每个人由衷的感到开心。比如自行车拆装实验,我们是四个人一组,在看完讲解视频和老师的教学后,我们四个人拆前轮的、拆龙头的、拿工具的,一下就忙碌开来。所以我们完成的也很快,不在最后装自行车的时候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因此我们完成的总时间算比较长的了。而在铸造实验中,我们是两个人合作。这次合作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铸造实验的难度较大且步骤复杂,所以我们两个都不能完整的记住每一个步骤,所以我们会讨论而导致分工并不算太好。一开始还出现了错误,不过还好的是因为我们的谨慎,沙模型一次性就做成功了。之后,我们还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些帮助。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感悟,一些收获。 当然,这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我们学生,许多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仪器分析简答题教学内容

1.电喷雾电离源在正电离方式下最常见的准分子离子峰以常见何种加和离子 形式出现?(至少写出三种),与分子量的关系,负电离方式下,准分子离子峰以何种形式出现,与分子量的关系。在使用电喷雾电离源时,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影响透射电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几种? 象散、球差、色差、衍射差 3.EDS能谱元素分析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能谱分析方法有什么? 4.速率理论的表达式是什么?各项代表的物理意义?降低板高,提高柱效的方 法是什么? H=A+B/u+Cu A:涡流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Cu 传质阻力项 提高柱效的方法:降低板高,增加柱长 降低板高: 1)采用粒度较小、均匀填充的固定相(A项↓) 2)分配色谱应控制固定液液膜厚度(C项↓) 3)适宜的操作条件: 流动相的性质和流速,柱温等等(B项↓) 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N2、控制较小的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 5.简述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各自主要应用在何种目的、所得何种结 果? TEM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观察固体材料内部的各种缺陷和直接观察原子结构的仪器。

SEM它是用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对样品表面或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 6.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各自主要应用在何种目 的、所得何种结果?什么样品不适合做电镜分析? 相同:都是在真空下,电子束经高速加压后,穿透样品时形成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他们在电磁透镜作用下在荧光屏上成像。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观察固体材料内部的的各种缺陷、晶体结构和直接观察原子结构等的仪器。原理上模拟了光学显微镜的光路设计,简单化地可将其看成放大倍率高得多的成像仪器。 SEM它是用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对样品表面或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 7.分子的振动光谱是否包含了转动光谱?请解释之。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属 于振动光谱,二者在原理上有何不同? 包含,分子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的转动,而且原子相对于键的平衡位置也在不断的振动。 不同点:其物理过程不同。 共同点:二者都反映分子振动的信息。 1)拉曼效应是光散射过程,因此是发射光谱,而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 2)拉曼光谱来源于分子的诱导偶极矩,与分子极化率变化有关,通常非极性分子及基团的振动导致分子变形,引起极化率的变化,属拉曼活性;而红外吸收与分子永久偶极矩的变化有关,一般极性分子及基团的振动引起永久偶极矩的变化,因此属红外活性 8.什么叫梯度洗脱?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 梯度洗脱:在洗脱过程中,连续或阶段性地改变流动相组成,以使柱系统具有最好的选择性和最大的峰容量。 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柱温,可缩短保留时间,提高分离度。K(分配系数)是热力学常数,随温度变化,温度越高,K值越小,因此保留时间短。因此可通过调节柱温度来调节分离度。 相同之处:均可达到快速分离的目的,可提高柱效,缩短分离时间。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颗粒污染物治理概述 (1)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任务 (3) 第三部分:工艺流程设计 (4) 第四部分:旋风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5) 第五部分:高效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9) 第六部分:管路、风机及其他设备选型设计 (11) 第七部分:总结 (14) 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15)

第一部分 颗粒污染物治理概述 1.1大气颗粒污染物简介 大气污染物指除气体之外的所有包含在大气中的物质,包括所有各种各样的固体或液体气溶胶。其中有固体的烟尘、灰尘、烟雾,以及液体的云雾和雾滴。粒径的分布大到200微米,小到0.1微米。 微小尘粒通常靠空气的粘滞力或阻力与任何使尘粒沉降的沉降力相抵消,而长期悬浮在大气中。有时,静电电荷一类的力也能使这些颗物保持悬浮状态。悬浮在大气中的尘粒并非呈稳定状态,它们迟早会从大气中分离出去。颗粒物分离的方法和装置,是为了尽可能缩短这一时间。进入大气的一次颗粒物和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污染颗粒物,会影响人类健康,能见度和气候。颗粒的粒度、浓度和化学组成通常是确定这些影响的最重要因素。 1.2 除尘及常用除尘器 从废气中将颗粒物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称为除尘,实现上述过程的设备装置称为除尘器。治理烟尘的方法和设备很多,各具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必须依据废气排放的特点,烟尘本身的特性,要达到的除尘要求等,结合除尘方法和设备的特点进行选择。目前,颗粒污染物控制采用的除尘装置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其中机械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和声波除尘器。上述各种除尘器可以联合使用,构成二级除尘或多级除尘设备。 1.2.1 机械力除尘器 机械力除尘器是借助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方法,相应的除尘装置称为机械式除尘器。质量力包括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主要除尘器形式为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1、重力沉降 利用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密度不同,使颗粒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下来,与气体分离的过程。重力沉降室结构简单,造价低,压力损失小,便于维护,且可以处理高温气体。主要缺点是只能捕集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仅对5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具有较好的捕集作用,因而效率低,只能作为初级除尘手段,主要用于高效除尘装置的前级除尘器。 2、惯性除尘 利用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在运动中惯性力不同,使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通常是使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改变,气流中的颗粒物惯性较大不能随气流急剧转弯,便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3、离心除尘 利用旋转的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处理的过程。离心除尘器也称为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或高压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现代铝电解槽新型阳极结构设计 题目(单槽日产量2.4t,电流密度0.76A·cm-2) 学生姓名刘冬 专业班级冶金 00906 班 学生学号0503090706 指导教师伍上元 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3) 1.2所设计电解槽阳极结构的特点 (4) 第二章铝电解槽结构简介 2.1 上部结构 (5) 2.1.1 阳极炭块组 (6) 2.1.2 阳极升降装臵 (6) 2.1.3 承重结构 (7) 2.1.4 加料装臵 (7) 2.1.5 集气装臵 (8) 2.2 阴极结构 (9) 2.2.1 槽壳与摇篮架 (10) 2.2.2 槽内衬 (11) 2.3 母线结构 (13) 2.3.1 阳极母线 (13) 2.3.2 阴极母线 (14) 2.4 绝缘设施 (15) 第三章铝电解结构计算 3.1 阳极电流密度 (15) 3.2 阳极炭块尺寸 (15) 3.3 阳极炭块数目 (17) 3.4 槽膛尺寸 (17) 3.5 槽壳尺寸 (17) 3.6 阴极碳块尺寸 (17) 第四章阳极结构设计 4.1 阳极炭块组 (18) 4.2 换极周期与顺序 (19) 4.3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与组装 (20) 4.3.1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 (20) 4.3.2 阳极组装 (21) 第五章参考文献 (22) 2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业铝电解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其标志的变化有:电解槽电流由24kA、60kA增加至100-150kA;槽型主要由侧插棒式(及上插棒式)自焙阳极电解槽改变为预焙阳极电解槽;电能消耗由吨铝22000kW·h降低至15000kW·h;电流效率由70%-80%逐步提高到85-90%。 1980年开始,电解槽技术突破了175kA的壁垒,采用了磁场补偿技术,配合点式下料及电阻跟踪的过程控制技术,使电解槽能在氧化铝浓度变化范围很窄的条件下工作,为此逐渐改进了电解质,降低了温度,为最终获得高电流效率和低电耗创造了条件。在以后的年份中,吨铝最低电耗曾降低到12900-13200 kW·h,阳极效应频率比以前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80年代中叶,电解槽更加大型化,点式下料量降低到每次2kg氧化铝,采用了单个或多个废气捕集系统,采用了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对电解槽能量参数每5s进行采样,还采用了自动供料系统,减少了灰尘对环境的影响。进入90年代,进一步增大电解槽容量,吨铝投资较以前更节省,然而大型槽(特别是超过300kA)能耗并不低于80年代初期较小的电解槽,这是由于大型槽采取较高的阳极电流密度,槽内由于混合效率不高而存在氧化铝的浓度梯度;槽寿命也有所降低,因为炉帮状况不理想,并且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增加了阴极的腐蚀,以及槽底沉淀增多,后者是下料的频率比较高,而电解质的混合程度不足造成的。尽管如此,总的经济状况还是良好的。 90年代以来,电解槽的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电流效率达到96%; (2)电解过程的能量效率接近50%,其余的能量成为电解槽的热损而耗散; (3)阳极的消耗方面,炭阳极净耗降低到0.397kg/kg(Al); (4)尽管设计和材料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电解槽侧部仍需要保护性的炉帮存在,否则金属质量和槽寿命都会受负面影响; (5)维护电解槽的热平衡(和能量平衡)更显出重要性,既需要确保极距以产生足够的热能保持生产的稳定,又需要适当增大热损失以形成完好的炉帮,提高槽 寿命。 我国的电解铝工业可自1954年第一家铝电解厂(抚顺铝厂)投产算起,至2010年已有56年历史,在电解槽设计中,已掌握“三场”仿真技术,在模拟与优化方面采用了ANSYS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