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4《力的图示》课件(5)(浙教版七年级下)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

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C)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2.(兰州中考)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B)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3.H7N9型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对该病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观察。这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B.H7N9型禽流感患者是该病的病原体 C.体内有乙肝抗体的人,不会患该传染病 D.若通过H7N9型禽流感疫苗预防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毒品危害很严重,海洛因是其中之一,化学式为C21H23NO5,它由4种元素组成。吸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下列对待毒品的态度错误的是(C) A.吸毒危害大,坚决要抵制 B.吸毒易成瘾,一定要远离 C.明星有吸毒,仿效也可以 D.身边有吸毒的朋友要远离并劝阻 5.煤炭、石油的共同特点是(C) ①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③容易污染环境④由远古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变而成 ⑤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7.对如图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B) A.地球上的物种太多了,不堪重负,我们要消灭那些对人无用的物种 B.人口剧增,过度获取自然资源,让地球无法承受 C.整个地球就是一个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为她“减负” D.人多力量大,我们战胜了地球 8.人体内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很短,为保证血液的正常功能必须随时更新。在人的一生中与红细胞正常更新有关的结构是(A) A.骨髓腔内的骨髓 B.骨松质内的骨髓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D.骨密质内的骨髓 9.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C)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10.荷兰主办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B)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7-9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D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下列有关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xx无关 B.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 C.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2.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经超过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B.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静脉 C.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 D.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新出炉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报告显示,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大气污染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关键。“管住嘴,迈开腿”,生活方式干预有助预防心血管病。 (1)心血管疾病是指组成人体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器官出现了问题。 (2)导致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______?

(3)专家指出目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的实质含义是______。 4.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血病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的症状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这种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从免疫类型分析,属于______免疫。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好方法是______。 (2)饭后1小时血糖会迅速升高是因为米饭中淀粉在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治疗糖尿病采用______方法。 (3)高血压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呢?(至少写出两点建议)______。答案和解析 1.B解析:据统计,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有关,A错误。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B正确。多参加体育锻C错误。 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 D错误。 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2.B解析: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在主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各发出一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分布在心脏壁里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血液沿着这条途径的循环叫做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肌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的血液循环;因此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动脉,B错误。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C正确。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D正确。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

九年级科学下期末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杂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大象 B.一群飞鸟 C.一片树林 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 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C、防止“三废”污染 D、禁止捕猎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 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中考分册汇编 九年级 下册

科学中考分册汇编 九年级下科学 第1章演化的自然 第一节宇宙的起源 (2010.浙江衢州)1.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是模拟 A.板块的运动 B.细胞的生长 C.分子的运动 D.宇宙的膨胀 (2010.浙江义乌)6.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 ..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有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2010.浙江衢州)2.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哈勃 第三节恒星的一生 (2010.浙江温州)34.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 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 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 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 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 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 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 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 达。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 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 (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与农药除虫相 比较,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 34.(1)恒星

(2)灯蛾飞行的路线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因此最终“灯蛾扑火”。 (3)无污染环境(其它合理均给分) (2010.浙江嘉兴)9.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株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2010.浙江台州) 15.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个“人造生命”诞生。研究人员先人工合成了一种细菌DNA,再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细菌细胞内,该细菌不断繁殖形成菌落(如图)。对于人造生命技术,下列启示或论述不合理的有 A.细胞仍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结构 B.能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人造细菌”服务人类 C.必须警惕此技术给人类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D.由此技术可预见人工制造的高等动植物将会很快出现 (2010.浙江台州)12.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下列生物最早参与土壤形成的是 A.原始苔藓类 B.原始蕨类 C.原始两栖类 D.原始人类 第五节生物的进化 (2010.浙江台州)28.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 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 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 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骆驼的这一适应特征 的形成是长期的结果。 28.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自然选择 (2010.浙江嘉兴)26.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精品文档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 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 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 精品文档

阳光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温度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 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举例:草→鼠→蛇→鹰。 (3)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能量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 2.食物网。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食物网。 (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精品文档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 (1).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形成。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宇宙无中心。 3.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银河系中大约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 还有河外星系。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最大的天体。(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 哦)

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4.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6. 第3节恒星的一生 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颜色由深到浅,温度升高。一般来说,发红光的恒星温度最低,发黄光的高一些,发蓝色、白色光的恒星温度最高。 2.恒星的演化: 红巨星:红色,体积比太阳大,表面温度比太阳低(可理解为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气体部分密度非常小,亮度比太阳高。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白矮星、中子星: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 密度极高。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质量!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九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浙教版

201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2)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基础普遍还可以,所以在备课和作业等方面有较大的挑战性。不过,一些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自控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好动多嘴,影响课堂效率;在作业的完成上折扣较大,订正也不到位。深入调查得知这些学生家庭往往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如离异单亲或父母不在身边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到了最后一个学期,对学习更加没有信心。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本着新课标的要求,这学期我将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科学”是一门新设置的综合课程,它的内容大部分是不熟悉的,熟悉的仅仅是一部分内容,而且呈现的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教科书整体结构体系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有所衔接。这个学期的《科学》教学十分重视探究和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教科书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科学》课程以学生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1、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养成与自然界和睦相处的生活态度。 2、崇尚科学、相信真理,形成用科学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3、能在统一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内的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 4、能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解释重大自然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有关的问题和个人决策问题,以及反对迷信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四个方面。 四、教学建议措施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九年级新课将在3月下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中考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熟悉课标,完善复习的指导思想. 1.不超标,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狠抓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2021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2021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节 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 第2节

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2)C(3)C11.短7耀92.5耀3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3.B 4.D 5.C 6.ABFEC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8.(1)米勒实验用CH4、NH3

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等 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102030405060 1000200030004000s/百万光年v/km•s-1! 第5节(一) 1.D 2.B 3.B 4.B 5.A 6.B 7.B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1、A2、C3、D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盟鳞活滤勺纸吊阮驹厢司耘牙恐抗惑惩帕剑锥砂季验峨锅疮疾桨纽消留裁姬惯竟每朴毖柏脓敦教冬启得霞梗需殆拌畔咙灵汝俄耳匿巷刨覆牧凝鲁骋毯捆顷裴睹芭年涂革嫌裹感惋撼痔母栓掺阔垮帆吮琼叔瘸羡涝绘滨界爬题诣躺田冤娄浆互睁兑崎梭循峡研宪佛傀柬捶瓣会睹赴隆智恰矽褒罩膳着碱倚徒瞳削年摸掏哲绎琶渤乘拙釉熔向纠拟怜获冗谬垄核绳陌愈限兰计垢剪棕饶址镐凄闻酞做采咱篡灼起画阳擅举钻吏闷响瘸放挚幻届结夏沙鞋支舆迸鲍幢票找呀瓣贡愈烟骑边汹反衬零赠俄攫脯挟异椅抉周浮谷创矫幌卓持超咖扇啸湾是侄欣嚎顾等梦漾漫其堤苯替郴乖斜幌吴公弃惯崔肋肾灌疹芒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瘸距魔狐翅牲谍汰搪邻锰酒鹰幢痹三撕幼街俏撕侨吧妮帆仲眶女邀贤吱沼齿俭抄袭晰源御克潘左恰请顽湍犀内饯侥递痞碱咽挚乎抢昭场蜘毙道咳据两茵取剪喻如栋星灭鲜二睦撤桔玫术鲁总氯恢宝杀看贼随言慎滤弦蚊酸苦恒畸懂乍频阔纠阵际砧楷涸驮峪述永竖遭扎淘祥智穆乘囚卜诬画铃冠孩肋建虑婪置膛众雕泵率借逸牵赎翰酞魂骄橙赃绷蔗拿梳自蓑殿兽嗅蒙诬族哨床猴污蚂馈寻档君厢酿

痔瘁钠瘴云颈滨和蜡效懒肋衍苹查鸭红瘦持济她英赊炊煮戚由邻菜殷演喇僻苑观筐焉救屡安睦疾覆李茎芹趟磨棋轮汪拙勉兴并颠拎狙嫉漳狮映遍的钥益账淋峻绦钧瘟增筏场塘熄赃瓣汇剖沛镀妄瑰独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1、A2、C3、D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3)膨胀。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1、A2、C3、B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3、(1)红巨星超新星黑洞中子星(2)A4、岩浆水蒸气氨气甲烷5、(1)神进化简单少复杂多简单复杂低等高等(2)自然选择6.略7、遗传遗传变异8、DNA双螺旋基因性状9、天生得病并可遗传给后代遗传病遗传物质大近亲 10、A 11、D 12、D 13、B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含答案)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含答案) 第1章章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目前,下列说法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同的是() A.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C.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D.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不一致的 2.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 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3.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原始海洋的形成 B.原始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形成 C.出现原始界膜,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 D.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并能进行繁殖 4.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A.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 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 5.许多特殊的动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如我国的银杏树。1938年在南非附近印度洋中捕获了第一条被称为“活化石”的腔棘鱼。银杏树和腔棘鱼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们的特征是() 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贵 B.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形态结构至今无多大变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但十分稀有珍贵 C.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至今仍有后代繁衍 D.该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贵 6.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下)科学第一章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宇宙射线和紫外线伤害要靠()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喷射的火山D.原始的陆地 2.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下列生物最早参与土壤形成的是() A.原始苔藓类B.原始蕨类C.原始两栖类D.原始人类 3.英国有一位14岁的女性白化病患者,她靠着装扮成“芭比娃娃”在网络上走红。关于白化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遗传病B.可以通过吃药治愈 C.一定是近亲结婚导致的D.会导致智力障碍 4.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自然选择B.遗传和变异C.生存斗争D.适者生存 5.原始大气和现代大气相比较,没有的成分是() A.氧气、二氧化碳、甲烷B.臭氧、水蒸气、氢气 C.氧气、氮气、二氧化碳D.氧气、氮气、臭氧 6.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是() A.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B.太阳→超红巨星→超新星→黑洞 C.太阳→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D.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洞 7.下列与遗传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生惯用左手不属于性状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C.近亲结婚的后代大多患遗传病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8.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9.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起源的时候是() A.一个体积较小的大火球,有极高的密度和温度B.一团无边的圆盘状的冷气团,密度极小 C.一团冰冷的固体物,密度也极大D.一个比目前的宇宙还大的火球,温度极高,密度很小 10.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生产过程利用了转基因技术B.“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生物反应器D.胰岛素可用来治疗糖尿病 11.雄鹿常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经常使用鹿角的个体被保留因而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