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桥梁工程

浅谈中国桥梁工程
浅谈中国桥梁工程

浅谈中国桥梁工程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桥梁占有辉煌的一页,古代的桥梁技术曾领先世界,中国古代木桥,石桥和铁索桥技术都长时间占据世界领先的地位,如今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桥梁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所取得的进步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令人惊叹不已。可以遇见,中国将在未来的桥梁建设史上做出重大贡献本文首先在总结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成就的同时对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中国重要桥梁简要回顾

要说到中国桥梁,不得不说的便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是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该桥的胜利建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桁粱,双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染技术开创了新路。

在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后12年,在1969年胜利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并使用国产高强钢材的现代大型桥梁,正桥除北岸第一孔为128m简支钢桁粱外,其余为9孔3联,每联为3xl60m的连续钢桁粱。上层是公路桥面,下层为双线铁路,包括引桥在内,铁路部分全长6772m,公路部分为4589m,桥址处水深流急,河床地,质极为复杂桥墩基础的施工非常困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显示出我国的建桥事业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又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念不断涌入国内,桥梁工程的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完善,桥梁的跨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国内先后建成了上海杨浦大桥、上海徐浦大桥等一些大跨度斜拉桥,以及当时跨度位列全球第四的江阴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跨度达到了1385米,属于大跨度悬索桥。

2012年3月31日,正式通车矮寨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悬索桥,创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四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桥型方案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全长1073.65m ,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 ,,极大地改善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表示我国在峡谷悬索桥建设方面成就非凡。

二、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

大跨度桥梁

我国的桥梁工程的发展对象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之上。长江黄河把中国国土分成三份,阻碍了南北交通的发展,虽然目前已经建成了若干跨江、跨河大桥,但为数不多,南北交通还是比较困难,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1]

所以,跨江、跨河等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会是这几年的主流。比如2004年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该工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与郊区环线相接,经长兴岛,止于祟明陈家镇,全长约25.5公里。其中,以隧道方式穿越长江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以桥梁方式跨越长江北港水域,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共长约6.3公里。又比如2008年正式通车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该桥由113座桥墩构成,长达8146米,有92座桥墩立在江水之中。其中第68与69两座为主塔桥墩,每墩耗资约6亿元,工程最为壮观,墩长114米、宽4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厚约9米,灌注混凝土达5万立方米,墩下由131根,长达120米,每根直径2.5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因此创下第1项世界纪录。世界斜拉桥最大主跨1088米、最长斜拉索577米、最大群桩基础131根、最高主桥塔300.4米。

苏通大桥的建成彰显了大跨度桥梁的主流地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跨度桥梁必定会有其饱和的那一天,跨海桥梁工程是历史发展的方向。如果说21

世纪初期是本土大跨度桥梁工程的天下,那么21世纪中后期,跨海桥梁工程的发展是避免不了的。

跨海工程的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东南沿海一些城市目前还主要靠渡轮来解决交通问题,一旦发展跨海桥梁工程,将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很大的便捷,同时能够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实早在20世纪末,国内一些地区就把跨海桥梁工程纳入了交通规划之中。比如沿太平洋海岸的南北公路干线——同三线(黑龙江省沿江至海南省三亚)上将通过五个跨海工程来实现真正的贯通,这五个跨海工程分别是:渤海海峡工程、长江口越江工程、杭州湾跨海工程、珠江口伶仃洋跨海工程以及琼州海峡工程。其中琼州海峡工程可能成为中国最困难的跨海工程。20千米的海峡宽度,平均60米的水深,需要建造连续多孔的特大跨度桥梁。加上灾害性的地震和台风的频繁袭击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将会是21世纪中国桥梁工程师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五个跨海工程一旦完成,南北交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铁路桥梁

随着我铁路发展的尤其是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由于我国自身地理环境的复杂和多变,对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中桥梁建设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现如今我国的高速铁路,不但设备质量可靠,而且运输安全稳定、经营状况良好。虽然我国高速铁路的起步较晚,但是国家有着前所未有的投入和支持,使得无论是固定的硬件设备还是核心的其他设备上都有稳定可靠的供给。随着高速列车安全保障体系逐渐加固,职工队伍素质日趋提高,对于保持零伤亡的安全行驶记录的要求的加大,以及高速铁路本身被广大群众的逐渐接受和认可等客户需求上的满足,都是需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道路桥梁的建设设[2]

不断发展中的中国高速铁路表明,高速铁路在我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潜力,这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3]。因此,在未来得一段时间里,不但要持续发展高速铁路,并且要在技术和管理上赶超一些发达国家,从而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由此可见,高速铁路对中国及其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需要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支撑,需要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突破。那么,在我国科研和发展的支持下,在广大施工一线的工人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前景也将会一片光明。

三、展望

桥梁计算问题桥梁结构计算方面一直是桥梁工程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点。不同规范,计算方法也有一些差别。桥梁计算之所以比较困难,个人认为主要还是

由于其受荷载复杂性导致的[4]

。一座使用中的桥梁,可能受到如下荷载:机动车

震动荷载,水流冲击力,风荷载,意外的船撞击力,温差引起的内力,地震力等。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四种:有限元分析法、横向分布系数法、加权参数法以及试验法。其中有限单元法和加权参数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有限元法和加权残数法都是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但转化的方法不同。有限元法需找到相应的变分原理,这在数学上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有限元法的基本特点是格式标准,容易编制出适应性广的程序。而加权残数法中的权函数和试函数的选取非常灵活,针对性好,但难以编制出适应性广的程序。有限元法和加权残数法比较,对于具体问题,前者的计算效率不如后者,甚至前者不能解决的问题,后者可以解决,但有限元法有通用程序可用,而加权残数法往往需要编制程序。所以鉴于实用性,

有限单元法使用的更加普遍。像ANSYS等软件都是以有限单元法为计算基础的[5]。

采用这四种方法计算时,难点关键在模型的选择以及受力情况的模拟,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将受力情况模拟的和实际情况一模一样,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不一定吻合。虽然现在有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但并不能够克服以上难点。所以。国内桥梁工程发展前景必定会是先进理论的发展前景,只有更加完善的分析理论推出,才会有更加优秀的桥梁诞生。抗震防灾设计桥梁的抗震研究是桥梁工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在桥梁的破

坏大多沿顺桥向和横桥向发生,而顺桥向震害尤其严重[6]

。分析地震破坏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位移造成的粱式桥梁上部活动节点处因盖梁宽度设置不足导致落梁或粱体相互磁撞引起的破坏;(2)由于地基土(如饱和粉细纱和饱和粘沙土)的地震液化影响同样加大了地震位移的影响,进而放大了结构的振动反应,使落梁的可能性增大;(3)支座破坏,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由于

支座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抗震要求;(4)软弱的下部结构破坏;(5)在松软地基上的桥梁,特别是特大桥、大中桥,地震时往往发生河岸滑移使桥台向河心移动,导致全桥长度的缩短;(6)另外桥粱结构的震害还表现在如结构构造及连接不当造成的破坏、桥台台后填土位移过大造成桥台沉降或斜度过大造成桥墩台承受过

大的扭矩而引起的破坏等多种原因[7]

。由以上原因,可以发现地震对桥梁的破坏

是多方面的,只要有一个环节造成桥梁的破坏,就可能导致桥梁的破坏。这也是桥梁工程抗震研究复杂性的原因。国内要在该方面有所突破,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国内的地震研究不是很出色,但这肯定会是今后科学研究着的工作方向,是发展跨海桥梁工程、大跨度桥梁工程的基础。耐久性设计耐久性的定义为结构在预期作用和预定的维护条件下,能在规定期限内长期维持其设计性能要求的能力。这里的期限应理解为构造物的使用年限。2004年颁布的桥梁规范增加了桥梁耐久性设计的内容。桥梁耐久性设计之所以写入新的桥梁规范,是由于其逐步彰显出的问题导致的。一般来说,桥梁结构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方面:开裂、渗漏、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等;钢筋、钢束方面:锈蚀、脆化、疲劳、应力损失等;粘接方面: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

接力削弱、锚具失效、注浆不密实设等[8]

。2006年4月发生的深汕高速一座跨

度16米的空心板梁桥突然发生坍塌,这类事故是在桥梁运行了若干年之后发生的,很大原因在于桥梁发生了耐久性损失,承载力不足,导致了桥梁的坍塌。新世纪国内桥梁工程的发展应该主义这方面设计的力度。

虽然我国桥梁建设和国外顶尖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我们要承认差距, 不甘落后,只要我国继续坚持自主设计和建设的原则,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下一世纪的宏伟桥梁工程建设中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成就, 成为国际桥梁工程界的重要一员, 重现东方文明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程庆国我国桥梁工程的成就与展望[会议论文]-1998

[2] 戴公连,胡楠,刘文硕.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新进展[C].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06.

[3] 马国峰桥梁工程前沿发展动态[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2,28(7)

[4] 牛斌.中国高速铁路桥梁综述[C].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8-05.

[5] 雷德武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

[6] 陈强.浅谈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设计特点[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7]孙峻岭现代桥梁工程工业化技术与代表性桥梁工程[会议论文]-2009

[8] 项海帆.桥梁工程的宏伟发展前景, 《桥梁漫笔》.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9] 阮欣,陈艾荣,石雪飞.桥梁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0] 李国豪,范立础.桥梁工程的现状与展望.土木工程学报1985,18(2)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1.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1.1木桥桥梁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13世纪,但均不详细。《水经注》记有春秋时晋国公平年间(公元前556~前532年)曾在汾水上建木梁木柱桥。秦代(公元前221~前200年)建都咸阳,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时所修建的渭河桥、灞河桥等,在《水经注》、《三辅黄图》中都有确凿记载。这些桥屡毁屡建,多采用木梁木柱或木梁石柱桥式,当桥的跨度大于木材长度时,曾使用悬臂梁式桥及拱桥。按南北朝宋代《沙州记》记载,在安西到吐鲁番之间,羌人曾修建单跨悬臂梁桥,称为“河厉”。其法是“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如是多跨桥,则是在各桥墩上用大木纵横相叠,各向跨中伸出,再在伸出端之间用纵梁相连;为保持稳定,一般需在桥墩台纵横大木之上修建楼阁,用其重量压住悬臂的固端,如始建于南宋理宗宝六年(1258年)的湖南醴陵渌江桥。 在拱式木桥中,宋代虹桥构造奇特。据《渑水燕谈录》等书,知其始建于宋明道中(1032~1033年)。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绘有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虹桥(见彩图[《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虹桥,一种构造奇特的木拱桥])。其承重结构实际由两套多铰木拱各若干片相间排列,配以横木,以篾索扎成。其中一套多铰木拱拱骨包括长木3根,作梯形布置;另套木拱拱骨包括长木2根,短木2根,作尖拱状布置。各木以端头彼此抵紧,形成铰接;一套拱骨的铰,恰好是在另一套拱骨长木中点之上;用蔑索将两套木拱夹着横木扎紧,于是,两套木拱就形成了稳定的超静定结构(图5 [虹桥和梅]" class=image>[桥的承重结构比较])。根据画面,估计此桥实际跨度大约18.5米,桥上大车荷载约3吨。北宋之后,这一桥式传至浙江和福建等地。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浙江云和梅木拱桥(图4 [浙江云和梅桥结构(长度]桥结构(长度" class=image>[单位:cm)])跨度为33.4米,至今仍保持原貌;其两套木拱的布置和宋代虹桥稍有不同(图5 [虹桥和梅桥]桥" class=image>[的承重结构比较]),宋代虹桥的横木是搁在两套木拱之间,而梅桥横木是置在每套木拱的铰接点处。 1.2石桥在河南新野安乐寨村1957年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图6[东汉画像砖]),刻有石拱桥图形,桥上有车马,桥下有两叶扁舟,证明当时已经修造跨河石拱桥。在《水经注》水条,对晋太康三年(282年)所建成的旅人桥有这样的描述:“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成净跨37.02米、历1300多年而无恙的赵州桥。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位于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共11孔,跨度11.4~13.5米,桥栏上配有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485个;13世纪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为世所罕见。北京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玉带桥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者的拱洞随桥面缓和的上下坡从桥中向两端逐渐收小;后者则以两端有反弯曲线的玉石穹背高出绿丛。这两座桥都以同环境协调,使湖山增辉见称。在长江以南,从唐代以来曾修建不少以弧形板石及横向长条锁石结成拱圈的石拱桥,以及巨形石梁桥。弧板石拱桥自重较轻,对地基承压强度要求较低,能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拱圈内的板石和锁石在榫槽相接处能发生小量相对转动以适应基础沉降和温度变化;此外,拱上夯实的灰土能在拱圈变形时发生被动压力,提高拱的承载能力。福建长汀水东桥(南宋

桥梁建设工程合同范本正式版

桥梁建设工程合同范本正式版 Contracts conclu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have legal effect and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 合同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18118

桥梁建设工程合同范本正式版 桥梁建设工程合同范文一 委托人:监理人: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1条委托人委托监理人监理的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概况如下: 1、工程名称:** 桥改造工程。 2、工程地点: * 区境内。 3、工程规模:桥梁全长12米,宽5米。 4、总投资:。 第2条本合同中的有关词语含义与本合同第二部分《标准条件》中赋予它们的定义相同。 第3条下列文件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1、监理投标书或中标通知书; 2、本合同标准条件; 3、本合同专用条件(包括补充合同)。 4、在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签署的补充与修正文件。 第4条监理人向委托人承诺,按照本合同的规定,承担本合同专用条件中议定范围内的监理业务。 第5条委托人向监理人承诺按照本合同注明的期限、方式、币种,向监理人支付报酬。 第6条本合同自年月日开始实施,至本工程备案验收完成之日(工程施工监理期为日历日天)。 第7条本合同一式陆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委托人三份,监理人三份。 委托人:监理人: (签章) (签章) 住所:住所: 法定代表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 ——关于郑州几处古建筑的浅析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和地域其建筑风格也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本文主要是以康百万庄园和郑州城隍庙、文庙为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各方面的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郑州,建筑风格,康百万庄园,城隍庙,文庙 一、中原古建典范——康百万庄园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我参观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步入庄园,我仿佛走进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沧桑,进入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之中。下面就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建筑,作一些分析。 康百万庄园是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建筑群,是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着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康百万家族以农、商、官结合的方式发家,辉煌时期曾经有“马跑千里

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之美誉。一直发展延续富裕了12代,400余年(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康百万家族在物质富裕之后,便大兴土木,充分利用自然地势,“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整个庄园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园林区、教育区和社会活动场所,形成了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风格各异的多个建筑群体。园区的介绍说:“据1965年统计,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到2005年,整个庄园建筑除了寨上主宅区完整外,其余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已不是1965年统计时的面貌。”尽管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数量减少,仅就现有建筑而论,其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之高,也是其他绝大多数民居建筑不可比拟的,可谓明清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浓缩图。 在日常设计中,建筑方案的选定至关重要,建筑风格千变万化,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在设计中如何有地方特色,达到和谐的目的至关重要。康百万庄园处于嵩、邙、河、洛交汇处,依山傍水,有“金龟探水”之美称,鲜明的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庄园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依次向南、东、北方向的寨下发展。首先,在选址方面它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貌,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近黄河,南凭黑石关,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其中尤以主宅区最为典型,主宅区南北长83米,东西宽73米,建于邙山半腰。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此处的地理地貌,用青砖砌筑寨墙,顶部有垛口,形成堡垒式大庭院,庭院经由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作为文类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之一,建筑以其自身形象反映着历代生活的主题,体现着我们祖先的惊人智慧,。从70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和陕西半坡村的房子发轫,到商都、周城、秦关、汉宫及至明清辉煌的紫禁城,数千年来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迅速。各种建筑巨构遗物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令众多的旅游者流连忘返。 一古代建筑的突出特点 (一)地域性突出 我国的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有巨大的差别。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建筑在统一风格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墙体薄,屋面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体厚,墙面重,木材用料粗,建筑外形显得浑厚稳重。这是大体的粗划分,实际上由于各地的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作法,建筑结构和外形更是多种多样,呈现千姿百态特点。 (二)民族性突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各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建筑材料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艺术传统不同,因此,在建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的建筑采用土木材料,但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各种石料被广泛采用;蒙古族聚居区,则用毡塔包。福建客家地区建筑的圆形土楼,云南傣族地区采用干栏式等。 (三)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突出表现位造型优美。这一特色尤为表现在屋顶的建筑造型上,西晋时的屋顶像飞鸟展翅,到了汉朝,已有五种屋顶样式:四面破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时是西面坡歇山顶。发展至清末,屋顶选型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等。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直线和曲线巧妙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水,而且曾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四)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 木材造房是我国建筑上最早的传统,所以木结构成为我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 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主要采用梁柱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古建筑中用的极为广泛。所谓梁柱式结构,就是在地面上立柱,柱上架梁,这种木构架式建筑屋顶的全部重量,是通过梁传到立柱,最后达到地面,而墙壁最后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只起分割空间和保护作用。古建筑中比较笨重的建筑物一般采用斗拱。这是我国古建筑所特有的建筑形式。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到柱上。斗拱的外形有一种错综精巧的美,还可以起到建筑的装饰作用。 木构架结构有许多优点,例如门窗的安排比较灵活,多开一些门窗和少开一些门窗都可以。门窗可以开的大一些,亦可以开的小一些。这种结构可以充分满足人们使用房屋的不同要求,而且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案例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案例 Characteristics and case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朱玉洁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黑龙潭 650201 课程名称:建筑欣赏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年级:2011级 专业:土木工程学号:2011311234 云南农业大学 2014年6月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案例 朱玉洁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650201)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表面特征、空间布置特征、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 它的建筑环境等的描述,再结合一些特别案例加以分析,使读者们能对中国传统建筑有 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色彩 Characteristics and case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Zhu yu ji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surface features, Chinese 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pace layout,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some special cases to be analyzed,

浅析中国南北建筑的区别

本文通过运用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及例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北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建筑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地域文化之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结合的民族文化之发展,进行了一些阐释。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桥梁工程重点内容

第一篇 桥梁的基本组成: 1)上部结构: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桥梁支座以上跨越桥 孔的总称。 2)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 3)支座:设置在墩顶,用于支撑上部结构的传力装置。 4)附属设施:包括桥面系、伸缩缝、桥梁与路堤衔接处的桥头搭板和锥形护坡。桥梁的分类: 按受力体系分类: 1)梁式桥: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弯矩最大,需用抗弯、 抗拉能力强的材料 2)拱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和桥台将产生水平推力。与同跨径的梁相 比,拱的弯矩、剪力和变形都要小得多,以受压为主,通常可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来建造 3)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是梁与立柱整体结合在一起的刚构结构,梁与立柱连 接处具有很大的刚性,以承担负弯矩的作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脚处具有水平反力,梁部主要受弯,但弯矩值较同跨径的简支梁小,梁内还有轴压力,因而受力状态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 4)斜拉桥:由塔柱、主梁和斜拉索组成,不同体系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材 料的强度。 5)悬索桥:用悬挂在塔架上的强大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充分发挥钢索的抗 拉性能。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1)技术先进 2)安全可靠 3)使用耐久 4)经济 5)美观 6)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桥梁平、纵、横断面设计: 1)平面设计:桥梁设计首先要确定定位,按照标准规定,小桥和涵洞的位置与 线形一般应符合线路的总走向,为满足水文、线路弯道等要求,可设计斜桥和弯桥,对于公路上的特大桥、大、中桥桥位,原则上应服从线路走向,桥、路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 2)纵断面设计:包括确定桥梁的总跨径、桥梁的分孔、桥道的高程、桥上和桥 头引道的纵坡及基础的埋置深度等。 3)横断面设计:主要取决于桥面的宽度和不同桥跨结构横截面的形式。桥面宽 度决定于行车和行人的需要,为保证桥梁的服务水平,桥面宽度应当与所在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院落空间轴线艺术诚实的结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

桥梁工程发展史

桥梁工程发展史 姓名:董楠 学号:150298 班级:测控151班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桥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形状、结构、功能上都越来越贴近人们对桥梁的需求。随着新世纪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型桥梁将会更加为人类社会的交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 关键词:古代桥梁、现代桥梁、桥梁发展前景 正文: 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下面我们来细数一下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小桥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7座1-8m小桥,上部结构均为装配式钢筋砼空心板,空心板梁共计42片,下部为钢筋砼薄壁式桥台,基础为天然扩大基础。具体情况见下表: 桥梁工程一览表

主要工程数量:砼:1482.54m3;钢筋:102.51t;浆砌片石:1358.55m3。 二、施工安排 1、施工时间:计划开工时间:2003年8月20日;竣工时间:2003年9月30日。 2、施工顺序:计划先施工K60+486.3小桥和K64+099小桥,然后在施工衔接时间中相继施工其它小桥。 三、施工准备 1、施工放样:由项目部精测队测设出小桥中心桩和轴线方向,然后由施工队用经纬仪将小桥细部尺寸放出,用水平仪进行标高控制。在小桥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放样校核各部尺寸,以保证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2、原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材料,各种材料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并使用。在每个小桥现场设一个料场,各种材料分类码放。在搅拌机旁设一个蓄水池,用水车拉水供施工之用。

3、机具设备:每个小桥配备强制式搅拌机、40KW发电机、电焊机、钢筋切割机各一台,捣固器、手推车等机具足够。 4、人员:每个小桥配备领工员、技术员、测量工各一人,各种技术工人12人,劳动力25人。 四、基础施工 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均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办法,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10~20cm处时,改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基坑渗水时,要在最低洼处预留积水坑,用潜水泵抽水,以保证基坑面的干燥。当基坑开挖较深时,根据周围情况采取放坡或临时支撑对坑壁进行支护。基坑开挖完毕,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如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进行换填或采用其它方式处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2、基础砼:基坑检验合格后,重新将基础细部尺寸测定,开始支立基础模板。基础模板加固好,报检合格后进行基础砼浇筑。砼机械拌和,用滑槽将砼送入模板内,以30cm~40cm为一层分层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到设计标高后用人工找平,并在台身范围内以50cm的间距预埋连接筋。基础砼施工结束后及时覆盖养护。 施工工艺见后附图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框图” 五、台身施工 1、模板工程:桥台盖梁模板和底模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其模板板面钢板厚度为5mm。高度小于6米的桥台台身均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其模板板面钢板厚度为10mm,绝不使用小块组合钢模。高度大于6m的台身,为考虑拆装方便,可采用多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中国桥梁工程

论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前景与难点 内容摘要:展望21世纪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前景。跨海桥梁工程将会成为21世纪桥梁建设的主题。跨江、跨河等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会是这几年的主流。坚持自主设计和建设的原则,为21世纪跨海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做好准备,争取创造出更好的业绩。21世纪初期国内的桥梁发展方向主要还是在本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之上。桥梁计算问题,抗震防灾设计,耐久性设计是国内桥梁工程发展的技术难点。 跨海桥梁工程抗震防灾设计耐久性设计发展趋势 前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政治等都处于低迷时期,桥梁工程也?有太大的突破。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几年,国外桥梁工程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涌入国内,而中国桥梁在20世纪最后20年所取得的进步更令世界桥梁界惊叹不已。在这一成就的鼓舞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构想在21世纪建设更加宏伟的跨海工程。 正文: 一、21世纪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 21世纪,中国的桥梁工程应该向哪些方面发展、技术上应该有哪些创新?其实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土桥梁工程的建设任务,于是这些国家的桥梁工程师就把目光投向了跨海桥梁工程。本土桥梁工程的发展对象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之上。长江黄河把中国国土三分,阻碍了南北交通的发展,虽然目前已经建成了若干跨江、跨河大桥,但为数不多,南北交通还是比较困难,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苏通大桥的建成彰显了大跨度桥梁的主流地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跨度桥梁必定会有其饱和的那一天,跨海桥梁工程是历史发展的方向。如果说21世纪初期是本土大跨度桥梁工程的天下,那?21世纪中后期,跨海桥梁工程的发展是避免不了的。 跨海工程的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东南沿海一些城市目前还主要靠渡轮来解决交通问题,一旦发展跨海桥梁工程,将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很大的便捷,同时能够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桥梁工程发展的技术难点 第一、桥梁计算问题 桥梁结构计算方面一直是桥梁工程发展道·上的一个难点。不同规范,计算方法也有一些差别。桥梁计算之所以比较困难,个人认为主要还是由于其受荷载复杂性导致的。一座使用中的桥梁,可能受到如下荷载:机动车震动荷载,水流冲击力,风荷载,意外的船撞击力,温差引起的内力,地震力等。 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四种:有限元分析法、横向分布系数法、加权参数法以及试验法。采用这四种方法计算时,难点关键在模型的选择以及受力情况的模拟,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将受力情况模拟的和实际情况一模一样,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不一定吻合。虽然现在有ANS 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但并不能够克服以上难点。所以。国内桥梁工程发展前景必定会是先进理论的发展前景,只有更加完善的分析理论推出,才会有更加优秀的桥梁诞生。 第二、抗震防灾设计 桥梁的抗震研究是桥梁工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

桥梁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桥梁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目录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组成 (2) 第二节:施工准备工作 (2) 第三节: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 (5) 第四节:临时设施总体平面布置图 (6)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组成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内对集团公司负责本合同施工管理,外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负责搞好施工和协调工作。其施工组织机构详见《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项目管理部分为管理层及施工层,以下作以说明: ●管理层:上层为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各1人,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代表集团公司行使承包方的职权,履行承包方的义务。下层为七个管理部门,分别为施工技术部(下设实验室)、计划财务部、设备管理部、物资部、综合办公室、安全质量部、保安部,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置2~4人,其中施工技术部配置技术人员12人。整个项目部计划为30人左右。 ●施工层:根据本合同工程数量及工作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施工单位: 混凝土生产运输队40人负责所有混凝土拌和及输送车运输,输送泵管理; 钢筋加工制作班50人全桥钢筋的加工制作; 桥梁混凝土浇注作业队100人负责全桥基础、墩台及连续梁、空心板浇筑; 架子工班60人负责全桥连续梁现浇梁下部临时支架的搭设、拆除工作; 架桥班20人负责空心板梁的架设; 钻孔施工队40人负责全桥钻机施工; 路面施工队120人负责本合同段路基、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铺设工作。 ●管理层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对施工层人员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补充或辞退,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劳动力动态管理。本项目计划平均使用劳动力400人左右,高峰期使用最多可以达到500~600人。

第二节:施工准备工作 一旦我集团公司中标,在合同签署后,我们将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计划安排,立即调集有关项目的人员,机械设备有计划、有步骤进场,修建临时房屋、施工便道、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协调与当地有关部门的关系,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尽量减少影响群众生活。协调有关铁路部门的关系,并与之签署《确保既有线施工安全协议书》。 施工准备工作比较复杂,并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早开工,因此必须周密计划,明确扎实的落到实处,防止出现工作浮夸,影响到施工进度。 1、人员、设备进场 投标书中承诺的有关的人员、机械设备必须全部到位,尤其是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按照业主要求的开工日期提前1-2周到位。 设备及施工层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按计划、有步骤的进场。详细的人员配备见下表所示: 项目主要施工人员配备表

桥梁的工程量计算

桥梁的工程量计算 桥梁工程量计算规则 预算基价项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㈠桩基 钢筋混凝土方桩、板桩按桩长度(包括桩尖长度)乘以桩横断面面积计算; 钢筋混凝土管桩按桩长度(包括桩尖长度)乘以桩横断面面积,减去空心部分体积计算; 钢管桩按成品桩考虑,以吨计算。 焊接桩型钢用量可按实调整。 陆上打桩时,以原地面平均标高增加1m为界线,界线以下至设计桩顶标高之间的打桩实体积为送桩工程量。 支架上上打桩时,以当地施工期间的最高潮水位增加0.5m为界线,界线以下至设计桩顶标高之间的打桩实体积为送桩工程量. 船上打桩时,以当地施工期间的平均水位增加1m为界线,界线以下至设计桩顶标高之间的打桩实体积为送桩工程量。㈢㈣㈤㈥ 灌注桩混凝土体积按设计桩面积乘以设计桩长(桩尖到桩顶)加超钻0.5m的几何体积计算。 ㈡现浇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量按设计尺寸以实体积计算(不包括空心板、梁的空心体积),不扣除钢筋、铁丝、铁件、预留压浆孔道和螺栓所占的体积。㈢预制混凝土

预制空心构件按设计图尺寸扣除空心体积,以实体积计算。空心板梁的堵头板体积不计入工程量内,其消耗量以在预算基价中考虑。 预制空心构件按设计图尺寸扣除空心体积,以实体积计算。空心板梁的堵头板体积不计入工程量内,其消耗量已在定额中考虑。 预制空心板梁,凡采用橡胶囊做内模的,考虑其压缩变形因素,可增加混凝土数量,当梁长在16m以内时,可按设计计算体积增加7%,若梁长大于16m时,则增加9%计算。如设计图以注明考虑橡胶囊变形时,不得再增加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封锚混凝土数量并入构件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安装预制构件已m3为计量单位的,均按构件混凝土实体积(不包括空心部分)计算。 ㈣砌筑 砌筑工程量按设计砌体尺寸以立方米体积计算,嵌入砌体中的钢管、沉降缝、伸缩缝以及0.3m3以内的预留孔所占体积不予扣除。 ㈤挡墙、护坡 1.块石护底、护坡以不同平面厚度按m3计算。 2.浆砌料石、预制块的体积按设计断面以m3计算。 3.浆砌台阶以设计断面的实砌体积计算。 4.砂石滤沟按设计尺寸以m3计算。 ㈥立交箱涵 1.箱涵滑板下的肋楞,其工程量并入滑板内计算。 2.箱涵混凝土工程量,不扣除0.3m3以下的预留孔洞体积。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中国古代建筑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西方古代建筑的特点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完整版)桥梁工程知识点

桥梁,它的上部结构由主梁、拉索和索塔组成。是一种桥面体系以主梁承受轴向力或承受弯距为主,支撑体系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的桥梁。2.斜拉桥... 1桥梁组成及概念 1)上部结构是指桥跨结构,是横越空间的部分,通常包括桥跨结构和桥面结构,作用是跨越障碍并承受其上的桥面荷载和交通荷载。 2)下部结构是桥梁支座一下的支撑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桥墩台之下的基础,是将上部结构及其承受的交通荷载传入地基的结构物。 3)跨度也叫跨径或者计算跨径。对梁式桥是指俩相邻墩台支座间的距离,是桥梁结构计算分析的必需数据,对于多跨桥梁,最大跨度叫主跨。 4)净跨径对于梁式桥,设计洪水水位线以上相邻俩桥墩间的水平净距,各孔净跨径之和称为总跨径,又称孔径。 5)标准跨径公路桥梁对梁式桥是指俩桥墩中线间距离或者桥墩中线至桥台背前缘的距离。铁路桥梁是指计算跨径。 6)桥下净空高度设计通航水位(桥下线路路面)与桥梁结构最下缘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值应根据通航、通车及排洪要求确定。 7)桥梁建筑高度桥面(铁路桥梁的轨底)到桥梁结构下缘底的距离。公路桥面或铁路轨底标高减去设计洪水水位标高,再减去通航或排洪所要求的梁底净空高度为桥梁的容许建筑高度。桥梁建筑高度不得大于桥梁容许建筑高度。 8)桥台指的是位于桥梁两端并与路基相连接的支承上部结构和承受桥头填土侧压力的构造物。 在岸边或桥孔始尽端介于桥梁与路基连接处的支撑结构物。它起着支撑上部结构和连接两岸道路同时还要挡住桥台背后填土的作用。桥台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承拉桥台等。 1.桥梁分类 1)按工程规模公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铁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2)按结构体系划分最基本的有梁桥、拱桥、索桥。 (1)梁式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受力特点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只产生竖向反力,梁部结构只受弯、剪,不受轴向力。 (2)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产生竖向、水平反力和弯距。 (3)悬索桥又称吊桥,其缆索跨过塔顶锚固于河岸上,是桥的承重结构,其桥面系通过吊杆悬挂于缆索上。缆索,塔和锚碇构成桥的受力主体。 3.桥梁设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1)桥梁设计的内容包括:①选择桥位②确定桥梁必须的长度和高度③选择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并拟定桥跨及墩台基础的施工方案④对桥跨、墩台、基础进行结构式设计,确定桥梁各部分的合理尺寸,保证桥梁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三方面的要求。2)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3)要求①适用上的要求②经济上的要求③结构和构造上的要求④美观上的要求⑤技术先进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⑦安全上的要求 4.桥梁设计的程序 前期工作包括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5.桥梁设计荷载 1)铁路桥梁设计荷载按其性质和发生的几率分为主力、附加力和特殊荷载。组合时应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 。仅考虑主力与一个方向的附加力组合;根据各种结构的不同组合,应将材料基本容许应力和地基容许承载力乘以不同的提高系数。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强度和抗裂性计算,应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 2)公路桥梁设计荷载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应考虑结结构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取其最不利效应组合设计。 6.桥面铺装即行车道铺装,他是车轮直接接触的部分,作用是保护属于主梁真整体部分的桥面板,防止车轮轮胎直接磨耗行车道班,保护车俩免受雨水侵蚀,并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分布作用。 7.伸缩缝为使车辆平稳通过并满足桥面的变形,需要在梁端与桥台背墙、俩相邻梁端之间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处还要设置伸缩缝装置。 二.混凝土简支梁桥 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灌注混凝土前利用张拉台座等设备先张拉预应力钢筋使其达到设计应力后,临时锚固在台座上,随后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将预应力传给混凝土。 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先灌筑梁体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预留管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管道中穿进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张拉至设计应力后,在钢筋俩端用锚具锚固,阻止预应力钢筋回缩,然后撤去张拉设备,在孔道内压浆,封端。 3.桥面板力学模型在实践中常见的桥面板受力图式:单向板、悬臂板和绞接悬臂板三种。 4.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设计与计算方法 (一)结构尺寸的拟定1)主梁高度2)梁肋厚度3)梁肋间距4)道砟槽板 (二)道砟槽板的计算1)计算荷载2)内力计算3)荷载组合4)钢筋配置 (三)主梁的计算1)荷载及荷载组合2)内力计算及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